標籤:

張俊山:太極修鍊中的所悟所思

張俊山:太極修鍊中的所悟所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怠)」。

學習任何知識,必須得用心思去悟,只是被要學的事物所縛,日復一日地周而復始。「老生常談」是永遠悟不出新意的。太極拳本來是個演釋「太極」大宇宙的載體,卻被人為形成的套路框架所囿,只見車跑,卻不見車上所載何物。

當然,學習任何事物都得有「習」和「修」的過程,可是卻不能也不應該只「習」而不「修」,見於此我曾在《太極》雜誌二00二的第三期上載「卷首」的位置發表了「太極拳應從習練走向修鍊」一文。發表後承蒙各地拳友和拳師們的認可,來信來電要我進一步的闡述,為把我的所悟所思與大家分享,我又在《益生文化》雜誌上分六期把原文中的一組「修鍊」排句逐一細加闡述。此組排句是:

超凡脫俗,道風飄逸;

古風詩韻,儒雅倜儻;

神遊宇宙,哲思深邃;

諳識經絡,採氣煉藥;

步踏八卦,通達陰陽;

煉精氣神,修性養命。

(註:此文連同《養生經絡太極拳》的其他多篇文章彙集成冊,書名《經絡養生太極拳》需要者可來信索購)。

上面我引用了韓愈的兩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怠)」下邊結合本文要闡述的內容加以引深。「罔」者「弊」也,被表面事物所蒙蔽。學習某種事物只求表面上「依葫蘆畫瓢」日復一日的單純追求「形似」而不明究理為之「罔」。譬如,我們打太極拳,有的打了幾十年都不知太極是何物,對其內涵知者甚微,或雖知梗概卻不能結合套路依「太極」之意修鍊上身,對太極博大精深的運動不願或無力深悟而望而卻步。

記得我在《太極》上發表的某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一段話:「《太極》雜誌把自己辦的刊物定名為《太極》而不是《太極拳》,這是很有深意,很有遠見的。用我的話來說,那就是無論什麼太極拳,她都應該是演繹或詮釋「太極」文化的載體,若不能,它如何可稱謂太極拳呢?」

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是陰陽文化,建立這種文化體系的總源就是偉大的《周易》,而太極文化則是陰陽文化的總代表。

太極文化的哲學理念就是陰陽,她被廣泛地運用於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而太極拳更是直接以「太極」命名。太極陰陽氣化是宇宙萬物發生的根源。太極是宇宙的本體。

一、 太極陰陽學說在太極拳修鍊中的應用。

《周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就是兩分法的宇宙起源論,所謂「一陰一陽為之道」,也就是說《易傳》的太極是指陰陽氣化,而非超陰陽之上的另外實體。《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仍然是陰陽氣化的宇宙發生說。

人是宇宙發生髮展運動的產物,是宇宙氣化運動的產物。太極修鍊就是「修鍊」人體內的「精、氣、神」。精氣神就是人生命的陰陽運動在互補中所完成的平衡。太極修鍊就是「修鍊」人體生命機制的相對平衡。

生態系統的理論核心是生態平衡,他是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繫的關係。這個整體在物質與能量數輸入和輸出接近相等,以及其功能和結構在一定時間內能維持相對穩定。由於生態系統具有反饋的控制能力,因此是可以自調的。

人的生命的延續及其質量如何,全靠自然功能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科學證明,人的壽命應該是125---150而壽終正寢,而實際上超過百歲的人也寥寥無幾,為什麼呢?——違反了生態平衡所至。

太極六十四卦的圓圈,其六爻組成六個圓圈,每一圈都非常協調而均衡,簡直是巧奪天工。那一圈圈的組合關係彷彿是一組組的生物圈,是整個八卦圓圖的有機統一,充滿了協調與平衡,於複雜之中見清晰,六十四卦圓圈可以說是地球平衡的縮影。

人體八卦同宇宙運動是相同的,我們學的太極修鍊功法,就是要依靠太極運動的原理,在「圓」的盤繞中求得體內的陰陽平衡。《養生經絡太極拳》的修鍊共有「八法」:一是「心中有道」,二是「神領形隨」,三是「吐納深長」,四是「圓中得趣」,五是「勻中展勢」,六是「潤澤肺腑」,七是「方位準確」,八是「轉折順勢」。(另文詳敘)

無論宏觀世界或微觀世界都令人驚奇地呈現著八卦的組合原理。從宏觀世界來說,大到太陽系行星的組合,從微觀世界來說,小到細胞原子的結構,皆體現著八卦結構的規律。早在30年代,我國留學生劉子華,即從八卦結構中悟出八卦原理,推算出第十顆行星的行跡和軌跡。當今有人認為伏羲八卦次序圖和原子核子鏈反應酷似。國外學子還發現八卦圖和強子,重態對稱性類似,有的學者受八卦的啟示,提出了新的化學周期,發現了元素周期表最外層為八個電子。還有的學者注意到易經六十四卦方陣圖與生物工程中遺傳密碼的排列偶合,這個發現對人類通過修練而追求健康長壽,益壽延年有重大意義。

八卦的組合為什麼如此神通?當前還沒有人能將其完全的破譯。而八卦代表著四方四隅的組合,她的方位符號僅用兩個「— —」「——」極簡單的陰陽示義,反映著千千萬萬的事物之間生生滅滅和傳宗接代之關係。楊永忠提出八卦的組合原路存在著引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和微作用力的統一。強作用力和微作用力是原子核內的兩種基本作用力,並認為八卦演化出來的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反應了原子結構作用力的不同類型。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層的八個電子作為敷衍各種不同類型的原子結構的標準。八卦二二相偶數的組合原理,可以揭示不同類型原子結構組合傳遞規律(楊永忠《八卦的組合原理和四種力的統一》)。

人體是一個八卦結構,頭上為乾,足下為震,兌、 居左右,巽、乾,艮分為四隅,象徵各臟腑。八卦人體結構正如《易、說卦》所說: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 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六十四卦象徵者人的生命規律,這就是依八卦學說通過拳架套路的盤練修鍊體內的千姿百骸、五臟六腑,以求生命源的互補平橫——這就是太極拳的「心中有道」。

人體是一個大的太極圖,是一個陰陽合抱的整體,《易·繫辭》早已有論述:「陰陽合德,剛柔有體。」中醫認為,陰陽原同一氣,命門為原陰原陽之宅,水火之根蒂,也就是說人體臟氣的陰陽胎源統一於命門的元陰原陽,人體存在這一個大太極的全息體。經絡學家則認為,維持人體陰陽互補有一個具有大而複雜的網路,這就是經絡。它給人體疏通氣血,輸送營養,維持著人體的臟腑之氣機平衡,它有一句形象的名言,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上述這些理念,這些「道」,本當在修鍊太極拳時做到從形至神,內外兼顧,通過吐納,導引令「身和體柔」。無論哪門的太極拳,都在講:「太極拳是內家拳,以練內功為主,要形神兼備,內外兼修……」。而實際上只是練形,無從練內。這就是說,從理論上承認,而缺乏可操之術,於是簡而行之只練形體,而丟了修內。這就應了韓愈的另一句話:「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根據我在多年的太極修鍊中之所思所悟,於1996年出版了拙作《太極思維與太極拳》、《太極拳與經絡學說》以及「太極拳應循從自然科學練功」等問題闡述了太極拳「內外兼修」等專論。

該書出版後,我應邀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太極修鍊大會,並與會作了《太極拳的拳理、拳藝亟待提高的演講,受優秀論文獎,得到各學者的好評。

我在第二次世界太極修鍊大會上,就內外兼修,形神兼備的問題只是提出了個思路,經與會的專家與學者熱情敦促,要我把思路變成現實,提出一套太極拳內外兼修的可操之術,這算是臨會受命。在此後的三年里,我就自己掌握的《周易》、《老子》、《孔子》、《黃帝內經》、《經絡學》、《中醫學》以及涉及內功修鍊的儒、道、佛、哲各個學科的廣泛材料,終於在2001年完成了《太極養生學與經絡太極拳》一書。出版後我攜拙作親赴北京體育大學同學者專家們共研,受到校方領導的肯定和好評。此後也曾先後受鄭州,重慶,成都、大同、鞏義等地的邀請去授拳講學,然而練形容易,練內煉神就難了,特別是要求「以意行氣,以氣導血,引血歸經,循經走穴」「多半受拳者不易介入。我在時做的還算認真,我走後多半就加入了「輕車熟路地」其它門派的「太極拳」隊伍。這就反映出一個現狀,人們寧可去做操,也不願花功夫去把太極拳深悟到修鍊的境界。

《太極養生學與經絡太極拳》絕非任意編造,她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理可依、有據可查,因為新事物較難掌握,有待有關方面、特別是《太極》雜誌的大力倡導和扶持,使之逐漸推廣開來,為人類造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怠)」,「殆」和「怠」很有講究,「殆」者惰也,別的事懈怠一點無傷大體(也不應該)而「修鍊養生」是關乎自己生命質量的大事,此本應勤奮苦練的大事,豈可當作兒戲!「怠」者,敗也,「怠」是「殆」的因,「殆「是「怠」的果,請各位拳友仔細品味!

二 、「取坎填離」是太極拳修鍊養生的關鍵

太極修鍊必須尊《周易》之義而行,一部《周易》就是一部生命科學的濃縮。《周易》蘊藏著生命的深深奧妙。

太極修鍊就是要完成人體周天運動而取「坎」填「離」。通過太極吐納導氣,令身和體柔,順人的任督升降,取坎中一陽填補離中一陰,從而把後天的「坎離」還原為先天的「乾坤」,完成人生命的還原。

我曾說過:先天八卦以立命,後天八卦以修性養命。人生的乾坤卦的陰陽是混沌狀態的,並且是涵藏著的。出生後,即開始陰陽的互補互用,這正是太極的運動法則,進行坎離交泰,使水火既濟以保持陰陽的涵藏,而使生命健康的延伸。《易經》為什麼要以乾坤二卦排練與六十四卦之首,而又以既濟、未既卦排列在六十四卦之後,原因就在於此。

我們在打太極拳時要時時招招注意吐納導引,使腎水溫升而心火涼降,也就是說保持心腎交泰。「既濟」是坎離二卦所構成,使其處於平穩動態的導引中保持陰陽互補的狀態,所謂修鍊,就是要使意識積極參於氣息的調動,力爭氣息始終要恢復陰陽的涵藏,使陰陽平衡而互補,盡量節制陰陽的耗散速度。

人生的修鍊,是一個最為複雜的人體科學,其中有多少奧秘有待於我們去揭示。民間流傳的種種「修鍊術」,要麼神神秘秘近乎玄學,要麼說不出什麼科學依據,只編造一些「功法」(多半是「靜態」)要人們在「枯燥乏味中」「修鍊」,很少說服力,所以參與者寥寥,所謂的功力多近於神話或荒誕。

太極拳對人體的修鍊,直至而今,可以說只找到了「形」(太極拳),如何以她為載體進入她那廣袤的涵藏,人們多半是懵懵懂懂,悟之不清,述之乏術,雖也有些論及,然多是無可操之術,以懵懵懂懂而受之使人不得要領,所以只能是日復一日地做操練形。世間一切科學領域,其複雜的程度莫過於人體科學。開發人體科學的進程很是緩慢。十五世紀時,英國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從而把生理學確立為科學。十八世紀時生物科學的發展時期,出現了生物學征途上的三個偉大創紀,一是英國的達爾文1859年震驚世界的巨著「物種起源」創立了生物進化論,解決了人類的起源問題,第一次把生物學提到完全科學的高度上。法國巴士德發現了酵母中的微生物,首創生命起源學說。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及動物學家施旺發現了細胞,揭示了生物起源的秘密。 1965年9月17日,我國實驗成功胰島素,標誌著生命科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1984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試驗中心人工嬰兒的誕生,是對消極的「自然選擇」的挑戰。展望21世紀將出現從自然科學向人體生命科學積極進攻的態勢。

上述種種震驚世界的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易》中便深刻的涵藏著,在太極、陰陽、八卦、河洛中均蘊藏著科學的奧妙。我們在自身的修鍊中、研究中揭示這些寶貴的潛科學對展開人體生命科學的前景將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修鍊,煉什麼?煉的就是體內之氣,氣的機制就是陰陽二氣的媾和,大腦導之、心勁引之,即「以意行氣」。有的書上在闡述氣的機制時,多半重視陽氣,而常常把陰氣歸為病態一類,其實陰氣對人生機的滋養是很重要的。《周易》的八卦里就有四個卦為陰卦,坤(地)、坎(水、)兌(澤)、艮(山)象徵陰氣,它同陽氣同樣重要,各佔一半。坤( )卦的意義是:「坤地無疆……,厚德載物」,「萬物滋生,品物咸章」;坎( )卦「坎中水」,「水流而不盈」;兌( )卦「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艮( )卦「艮為山」。另一半為陽卦,即乾( )天、離( )日、震( )雷、巽( )風,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離,麗也……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離也者,明也,」「離為火,為日」,「震為雷」,「震來厲乘剛也,」「巽為風」。八卦中一半是陽熱啟動,一半是陰潤貯備,二者以互補而滋生萬物,不可忽缺。太極修鍊,既要采陰氣以補充體內的厚重,也要充分吸收日精天陽之氣,百會受其陽,湧泉吸其陰,陽從任脈而下,陰起督脈而升,升降互補,隨消隨長,有機的保持平衡。

氣功的種種修鍊採氣之法,多半是靜態的,而太極拳的採氣之法是動態的,是在運動中求靜之採氣功法。若完全處在靜止的狀態,如打坐、定式站樁、閉目靜思等等,則只能靠體內的氣機運動,若肢體受制約則氣感不暢。而太極拳的理念是以肢體運動為承載,在意識指揮肢體運動的同時而采八方之氣以入內。

如何採氣?採氣是不是一種純技術性的東西,學會了它就可以保持長久平安,不生災病了?

回答是否定的。採氣修鍊,是道家的學說。大道重人貴生,這是道教學說的核心。從先秦的老莊學浱、戰國的方仙道,延至後世的教道,始終都貫穿著追求健康、長壽、幸福,為此做著不懈的努力。所謂「葯逢氣累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悟真篇》)這就是中國傳統養生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基礎。道教追求的長生不老。羽化成仙,成為他們認真修鍊的動力。但是這種追求,首先要愛護、保養自己的軀體和生命,提出重命養身、樂生惡死的主張。

東漢時的道教經典《太平經》中認為,人生最可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僅獲取一次:「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終故不得復見天地日月也,脈骨成塗土。死命,重事也。」因此人人當珍惜生命,「常欲樂生」,「要當重生」,「生為第一。」為此,修鍊身心、健康長壽便成為人生重要事,「唯思長壽之道,乃安其上,為國寶器。」那麼怎樣才能得到呢?《太平經》指出「自愛」、「自好」、「自親」、「自養」的主張。我命在我,不在天,為什麼要去仰呼上天呢?「有身不自清,當清誰乎?有身不自責,當責誰乎?復思此言,無怨鬼神。」這段話里比那些以宿命論的觀點、對自身安危而無可奈何、無所作為的消極悲觀的情緒,真是充滿了可貴的自重精神。

「太極修鍊,太極養生學」不是要人們學得某種技法就可以達到「修鍊」的目的,而是要在完善自己的品德,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信不修卻想學得某種技巧以養生,那只是妄想。

生命過程的道德化,生命價值的神聖化,在道教追求健康長壽、成道成仙的漫長路途中。求的是「死而不亡者壽」,充滿著以德治命的理念。死儘管是不可避免的,而「不亡」則意味著肉體之身可以死去,但內在的真我——永恆不壞之身,則將從此脫軀而出,故曰「壽」。在這種理念之中,人類可能性的最高潛力達到了它的極至,得到了最終的實現,道教正是在面對死亡的陰影之前,以高度的責任感去探索生命的奧妙,力圖創造一個統一的自我,使之依從人類的願望,讓生命進入永恆的狀態,達到雖死猶生。

我們現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這個「和諧」就是道家修德養生的理念。什麼是「和諧」?和諧就是萬事萬物的陰陽協調。陰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對最重要的概念。陰陽亦是道教中理論的核心,道教的陰陽之說繼承了先秦、道家的道及陰陽理論,同時又受到《周易》和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老子以道為本,但道的運動必須依據陰陽的合抱,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為和。」 老子為人類揭露了宇宙運化的奧秘,即天地萬物的產生與發展是處在一個陰陽矛盾的運動中,而「和」是萬物具備的基本形態。所謂「和」,即指陰陽的平衡、和諧、合生的狀態。《淮南子·天文訓》說:「陰陽合而萬物生。」作為衍生萬物的本體——道,本身就包含著和諧、和合的性質,《淮南子·天文訓》說:「陰陽合而萬物生。」作為衍生萬物的本體——道,本身就包含著和諧、和合的性質。《道德經》說:「天之道,猶張弓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道所包含的調整性、互補性、和諧性。所謂「和之至也」,更把和諧視為事物存在的最佳、最高狀態。

作為人的養生之道,《太平經》認為人本於陰陽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明。故欲修得健康之身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為一,久則彬彬自見。身中形漸清,精益明,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氣應矣。」我們的養生太極拳在修鍊中處處本此而動,「以意行氣,以氣導血,引血歸經,循經入穴」,始終圍繞著把人的生理活動歸於陰陽二氣的和合交流,使人體氣機運行有序,吐納導氣合於可操作的規範。

《經絡養生太極拳》的問世,向人們的「習慣」或叫做「悟差」提出了挑戰。在大多數人看來,盤盤拳架子,依套路規定的動作做做操就是「打拳」了。這個沒錯,只要認真抬手投足亮架或打把子,那就是「打拳」了。可是,你練的是以「太極」冠名的「太極拳」,請問你怎麼在行拳中體現這個「太極」的冠名呢?前面說過,拳的套路只是個「載體」,我們不能日復一日地只是習練這些載體,要想把太極拳從習練走向修鍊,使其真正為養生服務,就必須深悟太極之精髓,依法修鍊精、氣、神。(註:詳見拙作《太極養生學與經絡太極拳》)(《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

三、性命雙修

從形神統一的生命觀出發,完成太極拳從習練走向修鍊的趨勢,無論從理論上、實踐上都要求人們去認識她、重視她、充實她,科學地研究開發她的領域。

以陰陽學說為指導思想,是道家在養生實踐中主張形神統一,性命雙修的可行性理論,而且「神」的修鍊其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形」的習練。可是無庸多言,我們當前的「太極拳」有那一家研究如何在行拳盤架中關顧神的修鍊的?我參加過多次大大小小的太極拳比賽會,什麼紀念表演會、經驗交流會,不管是地區性的,某某門派的,全國性的,乃至世界太極修鍊大會,都是習練拳架套路,取得個名次排行就算是完成任務,從未見過什麼有關「太極」運化理論在「太極拳」的集會上展現過有分量的研討。

道家學說,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太極運動,宇宙生化是道學觀察事物的深邃源淵,用在養生學上更是順理成章,非常貼切。我覺得為什麼各地各層次的太極拳集會上,不開展「太極養生學」研討,恐怕與多年來對道文化的訛傳誤說有很大關係。

道文化認為,修身必先修德,《周易》說:「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道教在繼承前人的倫理觀念之上,進一步肯定了道德修養對於生命延續的重要作用。從人們好生惡死的天性出發,道教論證了修身養德同長生不死之間的必然聯繫,從而使道教的修養成為養生長壽的實踐前提。漢晉時代的仙經《河圖紀命符》中,關於人的行為善惡與人生壽夭的關係,是這樣論述的:天地間有司過之神靈,他們依據每個人作為而決定其吉凶壽夭。如行為惡大者則速死,過小者則壽減,所謂「過大者奪人算。故求先之人,先去三屍,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重善,乃服藥有益,乃成仙。」在《赤松子中誡經》中,作者以天人感應學說為基礎,精闢的闡述了道教仙學的道德決定論。他說:「營營萬民,在天各有一星之主,其盛衰財富、生死、皆隨其人的善惡而表彰。為善者,善氣覆之,福德隨之,眾邪去之,神靈衛之,人皆敬之,遠期禍矣;為惡之人,凶氣覆之,災禍隨之,吉祥避之,惡星照之,人皆老之,衰患之事並集身矣。」他把世人敬善惡凶賦予上天的公斷,希望人們能棄惡行善,修道積德。

道教的「善惡報應」觀念是從中國傳統文化演繹而來,它又在漫長的演繹中給中國傳統文化以補充和發展。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善之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老子說: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就是丑與美對立;都知道善,就有不善於善相對立。其他事物也都是矛盾對立的。有和無是對立相生的,難和易是對立相成的,長和短是對立相形容的,高和下是對立相傾軋的,聲音的大小、長短、高低、清濁是對立配合的;前和後是相對隨從的,知道有為則有所不為,因而用無為的政策;知道有教則有所不教,因而行不言的教育。不多言,「多言多敗」。萬物各有活動。而聖人不去治理(無為);萬物各自生長,而聖人不佔為己有(無私);萬物各有所為,而聖人不去掌握(無為);事功告成,而聖人不以自功自居(無私)。正是他不以有功自居,所以人們就歸功於他。

道教以道教之法勸人治世,其基本思想就是善惡報應,正如《易·坤·文言》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自然,這是一種樸素善良的勸人為善的教義。在道家看來,善惡與福禍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繫,多行善,必然後世得到福澤;多為惡,則總後延子孫。其實治世養生和安家是一個道理,以修德養生是根本的,也是最積極的。修道養內平衡心態,俗話說:「心裡沒病死不了人」,心正則理安,理安才氣順,氣順才經通,經通則不痛。

《養生經絡太極拳》修鍊的不是攻擊人的技巧,須知,想以技擊傷人,就使自已內心產生某種有害的毒素,本身絕非善念,還談何修鍊,盤拳是為了鍊氣化精,煉精化神,煉神養心,所以,心存一個善念是最重要的養生。

道,是宇宙萬物生生滅滅的主宰者,一切的一切都是順道則生,逆道則亡,概無例外。道,包括一切,涵蓋一切,作為修身養命,我們這裡只研究人的行為活動。

關於人的行為,認識上從來就不是一致的。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也有人說,人生之初其性無所為善惡,人性的善惡都是後天造就的。我們姑且不說任何一方面的認識對與錯,僅就各種觀點加以分析,從而引出我們認為有意義的觀點。

在孟子看來,人生之初都有仁、義、禮、智等等天賦,但他也認為「逸居中而無教,則近禽獸」。看來孟子還是重視人的後天修養的。

人在漫長的由動物演化為人的過程中,正是由於人漸漸積累了仁、義、禮、智的意識,才由低級到高級,從野人進化到社會的人,有了人類社會群體的制約,先行者、智者、把群體的意識上升到「文化」範疇的先行者們,相互認識、推演、彙集、發明、集成、傳播著人類的光明面,並將其設法注入進人的靈魂。孟子之所以能成為繼孔子之後的「亞聖」,就是由於他彙集了無數先人的禮約而創立了自己的學說,並為世人所公認的推崇。他的「人之初,性本惡」學說,是基於對人的最初的善意認識。同時也指出來對人的後人的教育和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如任何人一開始就「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了」。

孟子既然認為「人之初,性本善」,這就肯定了人是有可塑性的,其後再假以時日對其進行後天的教育和影響,施育的範圍莫過於「仁、義、禮、智」。人通過後天的教育,如果能恪守仁、義、禮、智的教義,就能循序漸進,深造自得,成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頂天立地的好人、善人,其要旨就在於修心養性。

把太極拳上升到修鍊的境界,做到形神合一,內外兼修,依「道」
而行(請參閱《太極》雜誌二00二年第三期卷首拙作「太極拳應從習練走向修鍊」一文)

說到修鍊,人們往往只是狹義的理解為「得道成仙」求得長生不死。其實人生命的質量如何,要立體的去理解,包括生理機能教育素養以及為世界,為人類做了些什麼貢獻等等。如果是一個惡人,一個壞人,一個把自己的私慾建立在眾多人的痛苦之上的人,此等人還是短命些好,因為他給人帶來的只能是災難。所以,有的人雖然他的肉體已經不存在了,可是他的精神、功德卻長期留在人世,他雖死猶生;有的人雖然還活著,他卻被人唾棄,只不過是一具散發著臭氣的行屍走肉,此等人雖生猶死。

作為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肉體,一個是精神。

人之初,只具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肉體。其活力就是如何獲得維持欲求的需要。其後的日子,就是在其生命延續的同時注入其精神境界的蘊積。如果只有「健康」的軀殼,而人間、世界上的「人」做的壞事、惡欲佔據了他的心靈,那麼這樣的人定會「成長」為惡人,成為世界的禍害。因為他們的那些填不滿的欲求,會逐漸把他們導入罪惡的深淵。反過來說,人在後天的接受熏陶、教養以及個人的操守修鍊中,使其肉體和智能接受「道」的指令,然後由其肉體和智能去逐步完善,實現這些指令,這樣的人才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人。

很喜歡看電視劇《重案六組》,以及各色各樣的刑警片,那裡面的刑警真是個個英雄赤膽,充滿了智慧和活力,在他(她)們的英勇無畏和戰鬥中,制服和打擊了多少人間垃圾,劇中揭露的醜惡靈魂,真叫人觸目驚心!試問:那些罪犯們的惡行是怎麼形成的,他們的罪行只靠刑警的打擊可以根治嗎?所以,加強社會的凈化,提高全民的行為操守和修養,才是建設社會和諧的根本。

隨著人類歷史的前進和科學實踐的驗證,無神和唯物受到絕大多少人的讚許,並提出以此規範自身行為。

我國的道教,基本上是唯物的,因此贏得了世界的承認。道教的修性養命學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它是以揭示萬物之起源、宇宙形成並演化的規律來建立自己的學說體系的,是有物可賭、有據可考、學有可依的科學。因此,在我們討論「修性養命」的諸多問題,須據道教理論是從。道教的教義是從古代科學的實驗和經歷中形成的,它對於物理的、化學的、心理學的、數學的眾多理論和定律都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在一般的大學裡研究的學科,把注意點都集中在對物質世界的觀察與探求,很少涉及精神的及非物質世界,而在道教看來,宇宙中的一切因子都服從於同樣的物理原理和法則,就是說物質世界的物理法則同樣能運用於精神世界。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是一個綜合、上升、提煉、認識的複雜過程。雖然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在道教看來,精神世界對於人類的協調和安定遠遠超過物質世界的作用。道教的智慧有極豐富的前科學知識,我們研究和承認道教學說,能進一步地對整個世界(物質和非物資的)作出深入全面的理解。

在一般人看來,研究道教時把著重點放在了解道教對於延長人的肉體生命的古代科學技能和方法上,而這些技能和方法較易於普及、易於被一般人接受。又由於這些技能和方法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民間的影響深遠,信徒眾多,時間越悠久,其學術價值理應越高。但是從實際事實來看,道教對惠予人類的福祉是普及有餘而提高極差,有的甚至被不法之徒假借授道的招牌招搖過市,騙財害人。他們把旨在為人治病或延長壽命為誘餌編造出種種奇談怪論、或玄機莫測的功法,五花八門,使人受騙上當,參與者眾多。他們對於中華文化的,道的精髓、道的科學內涵、道德真諦卻不甚了了。

須知「拳」以「太極」冠名,她是源於《周易》、推演八卦、理根太極、諳於醫(中醫)道、和於術教的,中華文化底蘊極深的、極富我東方哲學思維的出神入化的修鍊術,豈是做做體操就能算作「太極拳」了!

太極拳的修鍊不在外而在內;「拳」只是一個載體,她不在形而在神;不在依據堅硬性的套路習練拳腳,而是依據「道」的法則修鍊內功。希望通過拳友們的深悟,還「太極拳」以本來的面目。

推薦閱讀:

我們再來聊聊「太極圖」帶給我們的~啟示~
太極
太極谷的【秘訣精髓】
太極雜說 96
玄門太極長生功

TAG:修鍊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