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信

韓信

歷史-中國古代 2010-05-04 11:04:54 閱讀16 評論0   字型大小: 訂閱

漢朝楚王韓信(?—前196年),漢族,淮陰(時稱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楚王、上大將軍。楚州區留有與胯下之辱相關的「胯下橋」遺址,並在鎮淮樓東側建有韓侯祠紀念館。西漢開國功臣,初屬項羽,後歸劉邦。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座駕:五明驥;

  兵器:魚腸劍;

  經典之戰:暗渡陳倉,井陘之戰,垓下之戰;

  官爵:無名小卒----郎中------連敖------伐楚大元帥------齊王-----楚王------淮陰侯。

他起初並未受到劉邦賞識,只當個小糧官,丞相蕭何卻很器重他。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韓信出身沒落貴族,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韓信在下鄉南昌亭長家吃閑飯,幾個月後,引起亭長妻子的不滿,前一大早就燒好飯,在床上就把飯吃了。等到吃飯時間韓信去了,就不為他準備飯食。韓信看出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長絕交而去。

  韓信在城下釣魚時,有許多老婦在沖洗絲絮,其中一人見韓信餓得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都是這樣,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對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報母。」(《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說我將來必定會重重報答你的。老婦很生氣,斥責韓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憐你才給你吃食,難道是希圖報答嗎?

  淮城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漢書·韓信傳》)併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漢書·韓信傳》)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廠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史記·淮陰侯列傳》)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諸將聽說後,都很高興,人人覺得有機會被選拜大將了。等到拜大將時,竟是韓信,全軍皆感驚訝。

    韓信對門鄰居是一個年老落魄、無子無女、無依無靠的「地仙」(風水先生)。韓信力氣大,心地也不錯,他每天用砍柴換來的米去周濟老地仙。老地仙感激不已。

  一天,老地仙對韓信說:「後生仔,多謝你多年的照顧,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們後山上有一處龍脈風水寶地。如果我死在你老母前面,你將我葬在那龍口裡的話,你今生將大富大發,一生榮華富貴;如果你老母死在前面,你將她葬在那龍口裡的話,你今生會出將入相,位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生,記住啊。」韓信點頭答應。

  自小胸懷高遠的韓信自然希望自己出將入相呀。

  一日,老地仙生病,病勢很重,眼看活不長久了。韓信急壞了。他思慮再三,最後咬咬牙,在一個風雨欲來的黃昏,對母親撒謊說背她去醫眼睛,就背著老母走進那個石洞構成的龍脈口中,把活生生的老母放在洞內。

  韓信走出「龍口」,對著石洞連叩三個響頭,只聽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龍口」巨石轟然塌下,將老母活葬在「龍口」中!

  地仙忽聞後山巨響,知道韓信已在「龍口」活葬其母,就趕緊拖著重病之體來到龍脈地。

  此時風雨大作,天昏地暗。地仙見到楞立於風雨之中的韓信時一聲長嘆:「天地昭昭,活葬親母;得天理即不能得地理,得地理即天理難容!」

  後來,龍脈地得了地理,韓信從軍,戰功赫赫,最後出將入相,做到了漢朝劉邦封賜的「齊王」。

  當時天下甫定,劉邦還相當器重韓信。韓信自然記得老地仙的話,就對高祖劉邦說:「皇上啊,我儘管為大漢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只怕日後會死無葬身之地啊。」韓信就將自己少時活葬親母的事說給高祖。

  劉邦為了保全韓信不應天理之劫,就向全國發出一道聖旨:在全國任何刀槍器械上、哪怕是柴刀、菜刀、箭支上都刻上這麼一句「此刀不斬韓信。見天不殺韓信,見地不殺韓信」。——這麼一來,韓信想必不殔櫪拡會有任何劫難了吧。

  可是,後來,高祖病危,皇后呂氏掌權,有人陷害韓信有謀反之心。於是,呂后設計將韓信騙至三層繡花樓上(下不見地),繡花樓上窗戶嚴封(上不見天),然後將韓信以酒灌醉,用繩索將其捏死——無論韓信如何用心防範,最終也難逃活埋親母的天理嚴懲!

 

蕭何追韓信

項羽進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還下命令燒阿房宮。跟隨項羽進關的五十多萬兵士,誰沒受過秦朝的壓迫?他們見了豪華的阿房宮,想到他們過去受的罪,心裡燃燒起報仇的火苗。項羽一聲令下,大伙兒就放起火來。

  這場火一直燒了三個月,把阿房宮燒成一堆瓦礫。

  項羽原來是楚國的貴族,趁著農民起義的機會,參加了反秦戰爭。滅了秦朝以後,他不可能為廣大農民著想。他決定重新劃分封地,把統一了的中國又弄得四分五裂。

  當時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項羽把他改稱為義帝,表面上承認他是帝,實際上只讓義帝頂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聽他主張。他把六國舊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封了十八個王,自稱為西楚霸王。春秋時期不是有霸主嗎?項羽自稱霸主,等於宣布他有權號令別的諸侯,諸侯都得由他指揮。到了第二年,項羽乾脆把掛名的義帝殺了。

  分封諸侯以後,各國諸侯就都分別帶兵回自己的封國去,項羽也回到他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在十八個諸侯中,項羽最忌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去。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麼也逃走?」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說:「韓信。」

  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好幾迴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趕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漢王。

  韓信到了南鄭,漢王也只給他當個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法被抓了起來,差不多快要被砍頭了。幸虧漢王部下一個將軍夏侯嬰經過,韓信高聲呼喊,向他求救,說:「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土?」

  夏侯嬰看韓信的模樣,真是一條好漢,把他放了,還向漢王推薦。漢王派韓信做個管糧食的官。

  後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跟他談了談,認為韓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還幾次三番勸漢王重用他,但漢王總是不聽。

  韓信知道漢王不肯重用他,趁著將士紛紛開小差的時候,也找個機會走了。

  蕭何得到韓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腳,立即親自騎上快馬追趕上去,追了兩天,才把韓信找了回來。

  漢王聽說蕭何追的是韓信,生氣地罵蕭何說:「逃走的將軍有十來個,沒聽說你追過誰,單單去追韓信,是什麼道理?」

  蕭何說:「一般的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那樣的人才,簡直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是準備在漢中呆一輩子,那就用不到韓信;要是準備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準備怎麼樣?」

  漢王說:「我當然要回東邊去。哪能老呆在這兒呢?」

  蕭何說:「大王一定要爭天下,就趕訣重用韓信;不重用他,韓信早晚還是要走的。」

  漢王說:「好吧,我就依著你的意思,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說:「叫他做將軍,還是留不住他。」

  漢王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很高興地說:「這是大王的英明。」

  漢王叫蕭何把韓信找來,想馬上拜他為大將。蕭何直爽地說:「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禮貌。拜大將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鬧著玩似地叫他來就來。大王決心拜他為大將,要擇個好日子,還得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才好。」

  漢王說:「好,我都依你。」

  漢營里傳出消息,漢王要擇日子拜大將啦。幾個跟隨漢王多年的將軍個個興奮得睡不著覺,認為這次自己一定能當上大將。

  趕到拜大將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將竟是平日被他們瞧不起的韓信,一下子都楞了。

  漢王舉行拜將儀式以後,再接見韓信,說:「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請將軍指教。」

  韓信謝過漢王,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

  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推薦閱讀:

韓信因何全族被誅
王鑽忠:劉邦翦滅韓信,為何很多功臣不悲反喜?
夯客韓信
東方縱橫--往事與隨想--韓信被誅:不知進退的功臣的悲慘結局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