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幼兒就餐習慣的培養

《幼兒就餐習慣的培養》

現在我已經和孩子們升入中班,經常聽到其他班老師羨慕地對我說說「王老師,你們班的孩子們吃飯真香」…….「你們班幾乎天天全勤….」「你們班吃飯時真是安靜」……

回想起是孩子們小班時,剛入園的第一次午飯,當時的我比孩子們還要緊張,我的預想是這樣的:有的孩子不會端湯,有的孩子不會用勺子,有的孩子灑了菜有的孩子灑了湯,不知道吃多少……好多此類的問題我都想了。真的是像我想的一樣……

小班幼兒理解能力較差,如果一味地說教,告訴幼兒食物有多少多少營養,幼兒未必能聽得進去。如果採取命令、嚴厲要求的方式,也容易導致幼兒失去興趣,產生懼怕老師、懼怕做事的心理,吃飯時會影響幼兒的食慾和進餐情緒。

每天餐前的固定活動項目,幼兒非常喜歡。吃飯前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大白米飯豆腐雞蛋,青菜肉湯噴香噴香,我是一隻大老虎,啊嗚一口全吃光,白米飯,香噴噴,右手拿好勺,左手扶住碗,大口大口吃飯飯,看誰吃得好又快。」有時我把自己比喻成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幼兒也很感興趣。如:吃木耳雞蛋胡蘿蔔時,有的小朋友不愛吃胡蘿蔔,悄悄地用小手撿出來扔掉。這時,我就扮演小白兔,以小白兔的口吻與幼兒談話,用生動的語言告訴幼兒:小白兔想讓小朋友更可愛,更聰明,所以帶來了一樣禮物小白兔最喜歡的胡蘿蔔,希望小朋友都能吃完,不要辜負了小白兔的一片心意,小朋友一聽可來勁了,吃得可香了。

還可以在飯前,做一些愉快安靜的遊戲,然後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麼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後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會長高,變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再如進餐時,老師有意識地吸吸鼻子說:哇,今天的菜真香,瞧,某某小朋友與老師一樣,也聞到香味了,吃的真香呀!小朋友也學著我的饞樣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另外,我還運用故事、遊戲與情感滲透相結合的形式,提醒幼兒掌握文明進餐的方式方法。如通過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使幼兒懂得吃飯時如果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那麼,桌面、地面、身上就會被弄髒。故事《小鳥吃飯》讓幼兒明白不吃飯就沒有力氣,飛也飛不動,唱歌比蚊子還輕,多難為情呀。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使幼兒明確進餐時身體要靠近桌子,左手扶碗,右手拿調羹等一些簡單常識,並知道勺子的使用方法,餐具的擺放位置等。        

在進餐過程中,我還經常給幼兒播放優美、抒情的音樂,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保證幼兒心情愉快地進餐。同時,給在進餐中保持四凈(桌面、地面、身上、嘴巴上)的幼兒,貼上小貼畫,這樣,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進餐時髒亂、掉飯粒的現象有了明顯的改進。

給孩子盛飯也是有妙招的,少盛多添,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一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有恐懼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責備。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會增加孩子的信心。因此,對這類幼兒我採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澤澤,不愛吃蔬菜,開始我給他少盛點,以後逐漸增加,讓他慢慢地逐漸適應,不感到很痛苦,現在他已能吃很多的蔬菜了。

我給幼兒盛飯時,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滿,留一點菜和飯等到吃完再添,這時我作出及時的表揚或獎勵,如:瑞澤小朋友進步真大,竟然吃了兩碗,或獎勵小紅花等,給予幼兒補強的效果。這些及時補強,使幼兒良好的行為得到強化而加以鞏固下來。

幼兒性格各異、身體素質不同、飯量大小不一、吃飯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對他們的要求和照顧也要有所區別。我們班的浩浩小朋友胖胖的,吃飯又快又多,吃完飯就撐得難受,經了解在家裡吃飯也這樣,媽媽經常把飯藏起來控制他的飯量。在幼兒園我們採用先讓他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他們給同伴分碗勺、餐巾等,最後再分給他吃並隨時提醒他慢慢吃,把飯嚼碎再咽,這樣就會控制一下飯量,不會吃得過飽。

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要求所有的孩子吃飯時不剩飯菜是很難做到的,我認為任何要求都不能太過、太死板,應該把握好一個尺度。比如進餐過程不是不能說話,而是要盡量少說話;看到有剩飯的孩子,我首先了解原因,如果不是因為生病,我就會蹲下來先問一下孩子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再來鼓勵他吃飯。不管多大的孩子,他們都非常渴望老師的親近。老師的表揚,他們會欣然接受,心情也會變得非常愉快。

讓孩子們吃一頓快樂的午餐,是每個老師的期望,也是家長們的心愿。一次快樂的午餐

是要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安靜的環境中進餐,這樣,孩子們才會聞出香味,嘗出味道。一頓午餐里蘊藏著無限的教育契機,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養成文明愉快的進餐習慣,也是我們的重要使命。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期的進餐教育,以小班為重點,逐漸形成相應的常規。而在中班則是鞏固常規。到了大班時,就應該轉化到自覺的行為了。我們希望每一個常規不是孩子的束縛,而是孩子在集體環境中形成的自覺行為,最終為其的一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逐步培養幼兒進餐時的良好習慣,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用餐的過程讓我感到了驚喜了。為什麼要用驚喜這個詞呢?一個月後,我們班孩子只有兩個稍小的孩子還不會不會自己吃飯,是因為年齡偏小。大部分孩子都會自己吃飯,這是我驚喜的原因。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不管他們想要什麼,都會在第一時間得到,俗話說:「含在嘴裡怕滑了,捧在手裡怕燙著「,我想了許久,為什麼餐間沒有出現我預想的情景……我們班大部分孩子的家長都是80後,思想相對積極向上,學歷大多在高中以上。看得出來,在和家長溝通後,這些年輕的家長們在孩子習慣養成方面提高了意識。通過用餐的情景可以看出,在家庭生活中包辦的現象應該引起了的家長的注意。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我認為,孩子的發展要有健康的心靈和體魄,而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是健康的第一步。3-6歲的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平衡膳食,合理的營養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基本物質條件。但是有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對此,有的家長利用各種物質獎勵哄騙孩子吃飯;有的採取威嚇打罵的方式;有的更有耐心,乾脆追跑喂飯等等,使盡了無數招數,仍不盡人意。吃飯原本是一種需求、一種享受,這樣一來,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像是一場戰爭。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窮養?富養?
幼小銜接,該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孩子不願上學(幼兒園)怎麼辦?
聆聽幼兒的教育

TAG:習慣 | 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