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與心靈涇渭分明兩不相干?一道公式串連了它們

如何將外在可見的實體世界與內在思想的心靈世界串連在一起,對科學家和哲學家來說一直是個大挑戰。時至今日,許多人還是認為心靈對物質世界的影響微乎其微。我們都同意,物質世界造成的後果會影響我們的心靈,但我們的心靈可能會對物質世界造成任何實質上的改變嗎?會影響生活中的真實事物嗎?

答案是肯定的。近代以來(根據歷史學家所定義的),人類已經相信宇宙的本質是有序的,因此也是可預測和解釋的。十七世紀的數學家和哲學家笛卡兒發展了許多觀念,至今在數學及其他領域仍有重要價值(對「我思故我在」還有印象嗎?)。但回想起來,他的理論之一最終還是弊大於利。笛卡兒把他主張的機械論觀點應用到天體,認為宇宙是由可預期的定律所控制的。

一談到人類思想時,笛卡兒就碰到了真正的挑戰:「人的心靈變數太多,任何定律或原理都無法適用。」由於他無法將對物理世界的理解套用在心靈世界上,但又必須兼顧兩者的存在,於是 笛卡兒玩了個很棒的「心理」遊戲。他說「心靈不受客觀物質世界的規範,因此完全在科學探究的範圍之外」。物質研究是屬於科學領域;而心靈是上帝的樂器,所以屬於宗教範疇。

續笛卡兒的信仰。這個英國數學家和科學家不僅鞏固了宇宙機器論的概念,還造出了一套定律說明人類可以精確地決定、計算及預測物理世界如何運作的方式。

根據這個「古典」的牛頓物理模型,所有的事物都被認為是實質的。比如說,無形的能量可以解釋成動力,用來移動物件或改變物質的物理狀態。但正如你所見的,能量比施加於物質的外力要大得多了。能量就是萬事萬物的基本結構,並隨著心靈發生反應。

廣義而言,笛卡兒和牛頓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這樣一套思維模式:如果現實依照機械原理運作,那麼人類無法或極少能影響結果,所有的現實都已被預先決定了。就是因為這樣的觀點,人類才會擺脫不了所作所為無關緊要的看法,而且不把想法或自由意志當一回事。時至今日,我們之中還是有許多人依然(下意識或有意識地)活在「人類充其量不過是個受害者」的假設之下。

鑒於這些「神聖的」信念已經偏執了幾世紀,我們需要革命性的思考才能對抗笛卡兒和牛頓 的理論。

一道公式串連了物質與能量

在牛頓之後約兩百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方程式E=mc2,表明能量和物質本質上是息息相關的,兩者基本上沒有分別。從本質上看,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昭示了物質和能量是完全可以互換的。這直接違背了牛頓和笛卡兒的看法,開啟了對宇宙如何運作的新認知。

愛因斯坦並沒有一手瓦解我們先前對實相本質的看法,但他確實破壞它的基礎,並最終導致了我們狹隘而僵化的思考方式的崩潰。他的理論也掀起了對光的謎樣行為的探索,科學家觀察到光 有時就像是一種波動(例如當它在角落彎曲時);其他時候,它的行為又像粒子。光怎麼能既是波又是粒子呢?根據笛卡兒和牛頓的看法,這種波粒二象性是不存在的,只能兩者取其一。

很快的,人們清楚看到笛卡兒和牛頓的二元論模型是有缺陷的,只是萬物最基礎的層級:次原子(指的是電子、質子、中子等所有構成原子的零件,是一切物質的建構單元)。 我們所謂的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元件就是波(能量)和粒子(物質),這取決於觀察者的想法。要理解這個世界如何運作,我們必須檢視最微小的構成元件。於是,經過這些特定又複雜的實驗,量子物理學這個科學新領域就誕生了。

欲知後事,敬請期待明天小編的進一步揭秘。如果您喜歡這類型的文章,請關注我的一點號,我將每天為您分享一篇。


推薦閱讀:

當你被關進精神病院,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深度好文)
讀書才是你凈化心靈的唯一試劑
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讓著你
眼寬能容天下景,心寬能容天下事
獨處,是一項需要用一生去學習的技能

TAG:公式 | 物質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