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師手把手教你如何沖泡「十八道功夫茶」(齊了,收藏)
作者 | 朱仲海
摘自 |《中國茶道》
茶,水中君子本為極簡之物,茶湯流動,恰似茶席中一主一客心性情感的滌盪。掌席者奉上一杯茶湯,茶香流動間,參悟茶道意蘊,感受人生鬧中取靜的智慧之美。
十八道功夫茶,其烹茶之法源於陸羽的《茶經》,歷來講究沖泡的程序禮儀和品飲的工夫。每一道程序都體現著茶人的恭敬之心以及對生活的認真與熱愛。於泡茶飲茶中修心養性,享受慢下來的生活。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一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
烏龍入宮,用茶匙從茶葉罐中取茶放入茶則中,賞茶完畢後用茶匙將茶撥入紫砂壺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岩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裡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功夫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師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傳盅
捧杯敬茶,即茶藝師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師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師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師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品茗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功夫茶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聞香杯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功夫茶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二品雲腴」即請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迴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
「蕩氣迴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功夫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蕩氣迴腸」。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岩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功夫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裡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此美妙的岩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功夫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一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岩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飲杯中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以上圖文摘自《中國茶道》,朱仲海著,紫圖出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