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心寶鑒》注釋(下)——人生之道!

第三十節:省心篇

  《直言訣》曰:"鏡以照面,智以照心。鏡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人之無道也,如車無輪,不可駕也。人而無道,不可行也。"

  《景行錄》云:"自信者,人亦信之,吳越皆兄弟;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敵國。"

  《左傳》曰:"意合則吳越相親,意不合則骨肉為仇敵。"

  《素書》云:"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論語》云:"物極則反,樂極則憂。大合必離,勢盛必衰。"

  物極則反,否極泰來。

  《家語》云:"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亂。"

  《書》云:"致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預防其患也。"

  《諷諫》(諷諫:以婉言隱語相勸諫。)云:"水底魚,天邊雁,高可射兮低可釣。惟有人心咫尺間,咫尺人心不可料。"

  天可度而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對面與語,心隔千山。

  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太公曰:"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勸君莫結冤,冤深難解結。一日結成冤,千日解不徹。若將恩報冤,如湯去潑雪。若將冤報冤,如狼重見蠍。我見結冤人,盡被冤磨折。

  《景行錄》云:"結冤於人,謂之種禍。舍善不為,謂之自賊。"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常防賊心,莫偷他物。

  古人云:"若聽一面說,便見相離別。"

  禮義生於富足,盜賊起於饑寒。

  貧窮不與下賤,下賤而自生。富貴不與驕奢,驕奢而自至。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長思貧難危困,自然不驕。每思疾病熬煎,並無愁悶。

  太公曰:"法不加於君子,禮不責於小人。"

  桓范曰:"軒冕以重君子,縲紲以罰小人。"

  《易》曰:"禮防君子,律防小人。"

  《景行錄》曰:"好食色貨利者氣必吝,好功名事業者氣必驕。"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說苑》云:"財者,君子之所輕。死者,小人之所畏。"

  蘇武曰:"賢人多財則損其志,愚人多財則益其過。"

  老子曰:"多財失其守正,多學惑於所聞。"

  人非堯舜,焉能每事盡善。

  子貢曰:"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者也。"

  人貧志短,福至心靈。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成則妙用,敗則不能。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擊壤詩》云:"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你害別人猶自可,別人害你卻何如?

  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

  有名豈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勝碑。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

  有意得其勢,無風可動搖。

  得道誇經紀,時熟好種田。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張無擇曰:"事不可做盡,勢不可倚盡。言不可道盡,福不可享盡。"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倚盡,勢盡冤相逢。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生驕與奢(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

  太公曰:"貧不可欺,富不可勢。陰陽相推,周而復始。"

  王參政(即王安石[1021-1086],宋神宗時曾任參知政事。)"四留銘":"留有餘不盡之功,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遺子孫。"

  《漢書》云:"勢交者近,勢竭而亡。財交者密,財盡而疏。色交者親,色衰義絕。"

  子游(孔子的弟子。)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黃金千里未為貴,得人一語勝千金。

  千金易得,好語難求。

  好言難得,惡語易施。

  求人不如求己,能管不如能推。

  用心閑管是非多。

  能者乃是拙之奴。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小船不堪重載,深徑不宜獨行。

 

  踏實地,無煩惱。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是病是苦,是安是樂。

  非財害己,惡語傷人。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景行錄》云:"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機不密,禍先發。

  不孝怨父母,負債恨財主重刊本作"貧苦恨財主"……

  貪多嚼不細,家貧怨鄰有。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但願有錢留客醉,勝如騎馬倚人門。

  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仁義盡從貧處斷,世情偏向有錢家。

  吃盡千般無人知,衣衫襤褸有人欺。

  寧塞無底坑,難塞鼻下橫。

  馬行步慢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人情皆為窘中疏。

  《禮記》曰:"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是故先王因為酒禮,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避酒禍也。"

  《論語》曰:"惟酒無量不及亂。"

  《史記》曰:"郊天禮廟,非酒不享。君臣朋友,非酒不義。鬥爭相和,非酒不勸。故酒有成敗,而不敢泛飲也。"

  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禮佛者,敬佛之德;念佛者,感佛之恩;看經者,明經之理;坐禪者,登佛之境;得悟者,證佛之道。

  看經未為善,作福未為願。莫若當權時,與人行方便。

  濟顛和尚警世:"看盡彌陀經,念徹大悲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經咒本慈悲,冤結如何救。照見本來心,做者還他受,自作還自受。"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荀子曰:"公生明,偏生暗。端慤(作德)生通,作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

  《書》云:"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其小人之為也。"

  荀子曰:"士有妬友,則賢友不親。君有妬臣,則賢人不至。"

  太公曰:"治國不用佞臣,治家不用佞婦。好臣是國之寶,好婦是家之珍。"

  讒臣亂國,妬婦亂家。

  太公曰:"斜耕敗於良田,讒言敗於善人。"

  《漢書》云:"曲突徙薪曲突徙薪:比喻防患於未然。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整日梳妝合面睡。

  畫梁斗栱猶未乾,堂前不見痴心客。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萬物有無常,萬物莫逃乎數。

  萬般祥瑞不如無。

  天有萬物於人,人無一物於天。

  天不生無祿之人,地不生無根之草。

  大富由天,小富由勤。

  《詩》云:"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則為暴。"

  莫道家未成,成家子未生。莫道家未破,破家子未大。

  成家之兒,惜糞如金。敗家之子,用金如糞。

  胡文定公曰:"大抵人家須常教有不足處,若十分快意,提防有不恰好事出。"

  康節邵先生曰:"仁者難逢思有常,平生慎勿恃無傷。閑居慎勿說無妨,才說無妨便有妨。爽口物多終作病,快心事過必為殃。爭先徑路機關惡,近後語言滋味長。與其病後能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

  饒人不是痴,過後得便宜。

  趕人不要趕上,捉賊不如趕賊。

  梓潼帝君(道教神名。道家謂玉帝命梓潼掌文昌府及人間功名、祿位事,因此稱為梓潼帝君。)垂訓:"妙藥難治冤債病,橫財不富命窮人。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天地自然皆有報,遠在兒孫近在身。"

  葯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吳真人曰:"行短虧心只是貧,莫生巧計弄精神。得便宜處休歡喜,遠在兒孫近在身。"

  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與兒孫。十分惺惺都使盡,後代兒孫不如人。

  越奸越狡越貧窮,奸狡原來天不容。富貴若從奸狡得,世間呆漢吸西風。

  

  花落花開開又落,錦衣布衣更換著。豪家未必長富貴,貧家未必常寂寞。扶人未必上青霄,推人未必填溝壑。勸君凡事莫怨天,天意於人無厚薄。

  莫入州衛與縣衙,勸君勤謹作生涯。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家。教子教孫多教藝,栽桑栽柘少栽花。閑是閑非休要管,渴飲清泉悶煮茶。

  堪嘆人心毒似蛇,誰知天眼轉如車。去年妄取東鄰物,今日還歸北舍家。無義錢財湯潑雪,倘來田地水推沙。若將狡譎為生計,恰似朝開暮落花。

  得失榮枯總是天,機關用盡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無葯可醫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家常守分隨緣過,便是逍遙自在仙。

  寬性寬懷過幾年,人死人生在眼前。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自有自無休嘆息,家貧家富總由天。平生衣食隨緣度,一日清閑一日仙。

  花開不擇貧家地,月照山河到處明。世間只有人心惡,凡事還須天養人。

  真宗皇帝御制:"知危識險,終無羅網之門。舉善薦賢,自有安身之路。施恩布德,乃世代之榮昌。懷妬報冤,與子孫之為患。損人利己,終無顯達之雲程。害眾成家,豈有長久富貴。改名異體,皆因巧語而生。禍起傷身,儘是不仁之召。"

  仁宗皇帝御制:"乾坤宏大,日月照鑒,分明宇宙,寬洪天地,不容奸黨。使心用,果報只在今生。善布淺求,獲福休言後世。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萬種強圖,爭似隨緣節儉。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

  神宗皇帝御制:"遠非道之財,戒過度之酒。居必擇鄰,交必擇友。嫉妬勿起於心,讒言勿宣於口。骨肉貧者莫疏,他人富者莫厚。克己以勤儉為先,愛眾以謙和為首。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來之咎。若依朕之斯言,治家國而可久。"

  高宗皇帝御制:"一星之火,能燒萬頃之薪。半句非言,折盡平生之德。身披一縷,常思織女之勞。日食三餐,每念農夫之苦。苟貪嫉妬,終無十載安康。積善存仁,必有榮華後裔。福緣善慶,多因積德而生。入聖超凡,儘是真實而得。"

  老子送孔子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於人,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也。曰:聰明深察,反近於死;博辯閎遠,而危其身。"

  王良曰:"欲知其君,先視其臣。欲識其人,先視其友。欲知其父,先視其子。君聖臣忠,父慈子孝。"

  家貧顯孝子,世亂識忠臣。

  《家語》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知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

  《景行錄》云:"能自愛者未必能成人,自欺者必罔人。能自儉者未必能周人,自忍者必害人。此無他,為善難,為惡易。"

  富貴者易於為善,其為惡也亦不難。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千卷詩書難卻易,一般衣飯易卻難。

  天無絕人之祿。

  一身還有一身愁。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

  許敬宗(許敬宗[592-672],唐大臣,曾主編《文館詞林》。)曰:"春雨如膏,滋長萬物,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揚輝),普照萬方,佳人喜其玩賞,盜者惡其照鑒。"

  《景行錄》云:"大丈夫見善明,故重名節於泰山;用心剛,故輕死生如鴻毛。"

  外事無小大,中欲無淺深。有斷則生,無斷則死。大丈夫以斷為先。

  子曰:"知而弗為,不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樂而方至,樂而勿驕。患之所至,思而勿憂。"

  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也作鎡錤[zī jī],大鋤。),不如待時。"

  

  《呂氏鄉約》(亦稱《藍田鄉約》。北宋呂大鈞兄弟在家鄉藍田制訂的"鄉約"。)云:"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成,患難相恤。"

  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足深信。

  人不知己過,牛不知力大。

  不恨自家麻繩短,只怨他家古井深。

  僥脫,無辜報。

  贓濫滿天下,罪拘福薄人。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太公曰:"人心難滿,溪壑易盈(校正本作"海水難量"。)。"

  天若改常,不風即雨。人若改常,不病即死。

  《狀元詩》云:"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孟子云:"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木從繩則直,君從諫則聖。

  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後人收。後人收得莫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蘇東坡云:"無故而得千金,不有大福,必有大禍。"

  《景行錄》云:"大筵宴不可屢集,金石文字不可輕為,皆禍之端。"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爭似不來還不往,也無歡喜也無愁。

  康節邵先生曰:"有人來問卜,如何是禍福。我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

  大廈千間,夜卧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二升。

  不孝謾燒千束紙,虧心枉焚萬爐香。神明本是正直做,豈受人間枉法贓?

  久住令人賤,貧來親也疏。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孟子曰:"為仁不富矣,為富不仁矣。"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公心若比私心,何事不辨?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

  老子曰:"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過後方知前事錯,老來方覺少時余。

  楊雄(即揚雄[前53-18],西漢成都人,長於辭賦,著有《太玄法言》。)曰:"君子修身,樂其道德。小人無度,樂聞其譽。修德日益,智慮日滿。"

  子曰:"君子高則卑而謙,小人寵則倚勢驕奢。小人見淺易盈,君子見深難溢。故屏風雖破,骨格猶存;君子雖貧,禮義常在。"

  《家語》曰:"國之將興,實在諫臣。家之將榮,必有諍子。"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云:"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濂溪周先生(即周敦頤。)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勞,拙者逸。巧者賊,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說苑》云:"山致其高,雲雨起(重刊本作"興"。)焉。水致其深,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福祿存焉。"

  《易》曰:"德微而位尊,智小而謀大,無禍者鮮矣。"

  荀子曰:"位尊則防危,任重則防廢,擅寵則防辱。"

  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說苑》云:"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小愈。禍生於懈惰,孝衰於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孟子曰:"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

  《直言訣》曰:"事君父者以忠孝,為君父者以慈愛。家與國無異,君與父相同。德顯以揚名,惟忠與孝。榮貴不招而自來,辱不逐而自去。"

  老子曰:"六親不和不慈孝,國家昏亂無忠臣。"

  《家語》(即《孔子家語》,原書27卷。今本10卷,系三國魏王肅搜集和偽造。)云:"慈父不愛不孝之子,明君不納無益之臣。"

  (5)

  奴須用錢買,子須破腹生。

  著破是君衣,死了是君妻。

  莫笑他家貧,輪迴事公道。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我。

  是日以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於斯何樂?

  《景行錄》云:"器滿則溢,人滿則喪。"

  羔羊雖美,眾口難調。

  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漢書》云:"金玉者,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自古以谷帛為貴也。"

  《益智書》云:"白玉投於泥,不能污濕(重刊本作"濁變"。)其色。君子行於濁地,不能染亂其心。故松柏可以奈(耐)雪霜,明智可以涉艱危。"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從,通"縱"。)他酒價高。

  入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太公曰:"日月雖明,不照覆盆之下。刀劍雖快,不斬無罪之人。非災橫禍,不入慎家之門。"

  讚歎福生,作念禍生,煩惱病生。

  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得福不知,禍來便覺。

  太公曰:"良田萬頃,不如薄藝隨身。"

  《周禮》云:"清貧常樂,濁富多憂。"

  房屋不在高堂,不漏便好。衣服不在綾羅,和暖便好。飲食不在珍饈,一飽便好。娶妻不在顏色,賢德便好。鄰里不在高低,和睦便好。親眷不擇新舊,來往便好。養兒不問男女,孝順便好。兄弟不在多少,和順便好。朋友不在酒食,扶持便好。官吏不在大小,清正便好。

  道清和尚警世:"善事雖好做,無心近不得。你若做好事,別人分不得。經典積如山,無緣看不得。忤逆不孝順,天地容不得。王法鎮乾坤,犯了饒不得。良田千萬頃,死來用不得。靈前好供養,起來吃不得。錢財過壁堆,臨行將不得。命運不相助,卻也強不得。兒孫雖滿堂,死來替不得。"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能修,仙道遠矣。

  孝友朱先生(朱仁軌,字德容,唐代人。終生未仕,隱居養親,死後人私謚孝友先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顏子曰:"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跌。"

  著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

  《景行錄》云:"廣積不如教子,避禍不如省非。"

  病有工夫急有錢。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

  寧吃開眼湯,莫吃皺眉糧。

  桓范曰:"若服一縷,憶織女之勞;若食一粒,思農夫之苦。學而不勤不知道,耕而不勤不得食。怠則親者成疏,敬則疏者成親矣。"

  《性理書》云:"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酒色財氣四堵牆,多少賢愚在內廂。若有世人跳得出,便是神仙不死方。

  人生智未生,智生人易老。心智一切生,不覺無常到。

  譯文:

  第十一章  省心篇 共二百五十二條

  《資世通訓》:"陰間的法律執行得遲卻不會有遺漏,陽世的法憲執行得快卻有脫逃的。"

  陽世法網粗疏而易疏漏,陰間法網密集而難逃。

  《景行錄》說:"沒有瑕疵的玉,可以成為國家的祥瑞器物。孝順恭敬的孩子,可以成為家庭之寶。"

  寶物總會用完,忠孝卻享用不盡。

  家庭和睦即使貧窮也好,不仁不義就是豪富又能怎樣?只要有一個孩子孝順,哪用得上子孫繁多?

  做父親的不擔憂煩心是因為兒子孝順,丈夫沒有煩惱是由於妻子賢惠。話說得太多必有失誤都是因為喝酒,仁義斷了親人疏遠了只是為了錢。

  已經得到了非同尋常的歡樂,就要提防預料不到的煩惱。

  快樂到了頂點就會生出悲傷。

  受恩寵時要考慮到羞辱,安居樂業時要顧慮到危急時刻。

  榮光很多恥辱就少了,功利太重了害處就大了。

  名聲太盛定會有嚴重的指責,功勞大必定有奇偉的勛業。

  太愛必然太破費,過度讚揚必定損毀得很嚴重。過度歡喜必會十分憂愁,貪贓太多必會加速滅亡。

  (6)

  恩寵喜愛會生出煩惱,要去追隨大丈夫之流。庭院前長出了祥瑞的草,好事還不如沒有發生。

  孔子說:"不去登覽高山,憑什麼知道跌倒墜落的禍患?不走近深淵,憑什麼知道淹溺而斃的禍患?不觀瞻大海,憑什麼知道風浪的禍患?"

  荀子說:"不攀上高山,不知道天實在高;不親臨深壑,不知道地實在厚;不聆聽前代君王的遺訓,不知道學問實在太大。"

  《素書》上說:"從過往的古事中推論檢驗今日之事,因此就不會困惑不解。"

  想要知道未來之事,先要考察以往之事。

  孔子說:"明鏡可以照見外表,借鑒歷史可以了解今天。"

  過去之事明了如鏡,未來之事暗昧似漆。

  《景行錄》上說:"明早的事,黃昏之時也還未必會發生。黃昏時的事,下午三五點時也未必有影子。"

  天上有預料不到的風雲,人有突然降臨的災禍和福氣。

  身體還沒埋入土中,就難以保全長命百歲的身體;已經入土為安,也還難保百年之後墳墓依舊還在。

  手巧之人厭惡太勞累,笨拙之人討厭清閑。善良之人嫌他太軟弱膽小了,壞人又嫌他太頑劣了。富裕了會遭人嫉妒,貧窮呢又會讓人羞辱。勤奮呢會被稱作貪婪,節儉呢又被說成慳吝。觸目所及一切不加分辨,人都笑他愚蠢,見機行事又被說成是奸滑。仔細思量哪件事是教人應當做的呢,人難做,做人難。寫到紙盡筆墨干,再寫上幾句做人難。

  老子說:"上等士子聽到道德教誨,謹慎地遵照著去做;中等士子聽到道德教誨,有的聽進去了,有的就溜掉了;下等士子聽到道德教誨,不該發笑的地方也會大笑不已。"

  孔子說:"早晨聽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了也心滿意足。"

  《景行錄》說:"樹木要有所滋養,就會樹根牢固枝葉繁茂,棟樑之材由此生成。水流要有所補給,就會源頭壯大而流脈綿長,灌溉的好處便很大了。人要有所教養,就會志向高遠而見識賢明,忠義之人由此培養出來。能不好好教養嗎?"

  《直言訣》說:"鏡子用來照臉,智慧用來照亮內心。鏡子潔凈則不染塵埃,智慧聰明則不生邪惡。人沒有道德,就像車沒有輪子,沒法駕馭。人沒有道德,將寸步難行。"

  《景行錄》說:"自信之人,別人也信任他,吳越兩敵對之國,都能結成兄弟;不相信自己的人,別人也不相信他,自身之外一切都是他的對手和敵人。"

  《左傳》說:"意氣相投則吳越都能相互親近,意氣不合骨肉同胞都會成為仇敵。"

  《素書》上說:"自疑者不相信別人,自信者不懷疑別人。"

  有疑慮的人就不要使用,使用的人就不要去懷疑。

  《論語》上說:"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走向它的反面,快樂至極就會生出憂愁。結合得太緊了必定會分崩離析,氣勢太盛了必定會衰落。"

  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走向它的反面,壞事到頂了好事就會到來。

  《家語》說:"安樂時不可忘記危險,太平時不能忘記動亂。"

  《尚書》上說:"要在作亂未發生時達到太平,要在危險未發生時保護好國家,這都是在預防這些禍患。"

  《諷諫》說:"水底的魚和天邊的大雁,高處的可以射下來低處的可以釣上來。只有人心存在於咫尺之間,咫尺之間的人心卻無法預料。"

  蒼天可以量,大地可以測,只有人心無法防。

  畫老虎只能畫皮卻難以畫出骨骼,了解人只了解他的外表卻無法了解他的內心。

  面對面說話,兩顆心之間卻隔著千重山。

  大海乾涸了終究能看到底,人即使是死了也不知道他的內心。

  姜太公說:"平常人不能光看他的外表,海水無法用升斗來測量。"

  勸你不要結冤讎,冤讎結得太深就解不開那個結了。一旦與人結成冤家,多長時日也解不徹底。如果以德報冤,就像熱水潑在冰雪上。如果以冤報冤,如同豺狼又遇上了毒蠍。我看所有的結仇之人,全都受到冤讎的折磨和傷害。

  (7)

  《景行錄》上說:"與人結冤家,稱之為種禍。捨棄好事不做,稱之為自害。"

  不要相信比正直還正直,必須防備仁愛外表下的不仁愛。

  常存一顆防賊之心,更不要去偷別人的東西。

  古人說:"如果只聽一面之詞,就會造成親友疏離分手。"

  禮義由富足而來,盜賊由饑寒造成。

  貧窮不一定下賤,下賤都是自己生成的。富貴不一定驕奢,驕奢都是自己到來的。

  飽暖了就會生髮出淫亂的慾望,饑寒時就容易生出偷盜之心。

  經常想想貧困危難,自然就不會驕傲。每每想到疾病的煎熬,並不會有憂愁煩悶。

  姜太公說:"法令不橫加於君子身上,禮義不能用於苛求小人。"

  桓范說:"軒車冠冕是用來尊重君子的。桎梏枷鎖是用來處罰小人的。"

  《易經》上說:"禮義是用來管束君子的,法律是用來防範小人的。"

  《景行錄》上說:"喜愛飲食美色財物功利的人氣量必定慳吝,喜愛功名事業的人氣勢必定驕橫。"

  孔子說:"君子通曉禮義,小人通曉功利。"

  《說苑》上說:"錢財,是君子看輕的東西。死,是小人所畏懼的。"

  蘇武說:"賢明之人如果錢財太多就會損害他的志向,愚蠢之人如果錢財太多就會增加他的過錯。"

  老子說:"錢財多會喪失操守,學得太多會對聽到的東西感到困惑。"

  凡人並非堯舜一樣的聖賢,怎能每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

  子貢說:"自從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思想更豐盛的人了。"

  人窮志短,福到心靈。

  不經歷一件事,就不會增長一種智慧。

  成功緣於會巧妙運用,失敗則由於不會運用。

  是非整天都有,不去聽它自然就沒有了。

  前來搬弄是非的人,本身就是是非之人。

  《擊壤詩》上說:"平生不去做令人皺眉的事情,世上應該沒有對你切齒痛恨的人。"

  你去傷害別人都還可以,別人來傷害你卻又如何?

  嫩草怕霜打霜怕見太陽,惡人自然會有惡人來折磨他。

  有名聲豈須刻在頑石之上,路上行人的口口相傳勝過立著的石碑。身上懷有麝香自然會飄散出香氣,又何必迎著風口站呢?

  有意志者就能獲得氣勢,沒有風能動搖他。

  道行高尚要誇讚他苦心修鍊,時令成熟正好播種。

  孟子說:"擁有道德的人幫助者甚多,失去道行的人幫助者甚少。"

  張無擇說:"事情不可做絕,勢力不可倚仗盡。話不可說絕,福不可享盡。"

  有福不要享完,福享完自身就會遭遇貧窮。有勢力不要倚仗盡,勢力盡了便見冤家碰頭。有福應時常自己珍惜,有勢力應時常自己謙恭謹慎。人生的驕奢之氣(人間的勢力與福氣),大多有始而無終。

  姜太公說:"貧窮者不可欺侮,富貴者不可趨炎附勢。陰陽互變,周而復始。"

  王安石的"四留銘"說:"留下用不完的本事,還給大自然;留下用不完的俸祿,還給朝廷;留下用不完的財物,還給百姓;留下享不盡的福氣,傳與子孫後代。"

  《漢書》上說:"依靠勢力交往的人很親近,但勢力一旦盡絕交情也就完了。通過財物來交往的人很親密,但財物一旦用盡交情立即就疏遠了。依靠容貌來交往的人很親熱,但一旦年老色衰恩義也就斷絕了。"

  子遊說:"侍奉君主,屢屢進諫,勢必就會受辱。對朋友頻頻給予勸告,勢必就會疏遠。"

  擁有黃金千兩也不為富貴,得到他人一句有用的話勝過千兩黃金。

  黃金千兩易得,好語一句難求。

  好話難以得到,惡語容易出口。

  求人不如求自己,會管事不如會推事。

  有心去管閑事,惹來的是非必定很多。

  能幹者反倒成了笨拙者的奴僕。

  了解的事情越少煩惱越少,認識的人越多是非也越多。

  小船經受不起沉重的載荷,路徑深僻不宜獨自前行。

  腳踏實地,心無煩惱。

  黃金不為貴,健康快樂更值錢。

第四部分

  (8)

  疾病就是痛苦,健康便是快樂。

  不義之財害自己,惡語出口傷他人。

  人為錢財而死,鳥因吃食而亡。

  《景行錄》上說:"利益可與人共享而不可以獨佔,計劃可以獨自來做而不可與眾人合謀。獨佔利益就會失敗,與眾合謀就會泄露機密。"

  計劃不縝密,禍害就會先發生。

  不孝敬者埋怨父母,欠債之人痛恨財主。

  貪吃就嚼不細,家窮就會嫉妒鄰居富有。

  在家裡不會招待賓客,出門在外才知道熱情接待的主人太少。

  但願有錢能留客人飲醉酒,勝過騎馬靠在別人家門口。

  窮人即使住在鬧市也沒人認識,富人即便呆在深山裡也會有遠來的親戚。

  世情或冷或暖,面子有高有低。

  仁義都從貧窮之處斷絕,世情都愛偏向有錢人家。

  吃盡千般苦也無人知曉,衣衫襤褸卻總有人相欺。

  寧可去填塞無底洞,也趕不上填鼻子下橫著的嘴那樣難。

  馬走路慢都是因為瘦,人不風流只因為窮。

  人情都因身處窘困而日漸疏遠。

  《禮記》上說:"養豬的釀酒,不是要用來招致禍患的,但官司卻越來越多,則是酗酒之輩惹的禍。因此前朝君王制訂酒禮。一次獻酒的禮制,賓客和主人都要再三拜答,於是終日飲酒也不會喝醉。這是前代君子用來規避飲酒的禍害的辦法。"

  《論語》上說:"喝酒量小不會帶來禍亂。"

  《史記》上說:"去郊外祀廟拜天,沒有酒不成祭祀。君臣之間朋友之交,沒有酒不合乎禮義。戰爭和平,沒有酒無法勸和。因此酒里有成功也有失敗,不敢濫飲亂喝。"

  孔子說:"敬畏鬼神並遠離之,可以說是聰明賢智。"

  不是他該祭祀的祖宗神靈卻去祭奉,這是奉承討好。見到正義之舉而不為,這是沒有膽魄的表現。

  禮敬佛祖的,是敬重佛的功德;念佛的,是感念佛的恩德。讀經書的,是要明曉經書的道理;打坐參禪的,是要登臨佛的境界;得道覺悟的,是要證明佛的教義。

  念經還不是善,享福還不是本願。不如當權之時,給人行些方便。

  濟顛和尚警世之語:"讀盡阿彌陀佛經,念透大悲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經咒的本質是慈悲為懷,如果結下了冤讎該如何去解救?佛經能照見人的本心,作孽的人還得他自己承受惡果,自作還是自受。"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為求生而傷害仁義,反而犧牲生命來成全仁義。"

  士子有志於追求道德卻以粗衣惡食為恥的人,不值得和他談論道德。

  荀子說:"公正就會帶來明察,偏心就會蒙昧不明。遵循道德做事就會四面逢源,虛偽為人就會處處受阻。誠信就能如得神助,夸夸其談就會產生迷惑。"

  《尚書》上說:"傲慢凌人,自以為賢明卻悖反道德,這是小人的作為。"

  荀子說:"士子擁有妒賢嫉能的朋友,則賢明的朋友不會與之親近。君主擁有妒賢嫉能的臣屬,則賢能之人不會前來歸附。"

  姜太公說:"治理國家不任用佞臣,治理家政不使用佞婦。好的臣子是國家之寶,好的主婦是家庭珍寶。"

  奸臣禍害國家,妒婦擾亂家庭。

  姜太公說:"斜亂耕耘在良田上行不通,讒言亂語在好人這裡行不通。"

  《漢書》上說:"提議防患於未然的人沒有恩澤,境遇艱難惡劣時相助的人成了上等客人。"

  整天梳妝打扮,睡覺時卻都得素麵朝天。

  畫梁斗栱上油漆還沒幹,堂前已看不到痴心等待的客人。

  人只要還有一口氣息就可以千般運用,而一旦一命歸西萬事便都作罷。

  萬物都有消亡之時,萬物都無法逃脫宿命。

  萬種吉祥瑞兆還不如沒有呢。

  上天有萬物賜給人類,人類卻沒有一件東西可回報上天。

  上天不降生沒有福祿的人,大地不生長無根之草。

  大富由上天決定,小富則由勤勞決定。

  《詩經》上說:"大富之人就會驕傲,太窮的人就會憂愁。為貧窮憂愁就會作盜賊,驕傲富有就會施暴虐。"

  (9)

  不要說家業還未成功,等家業有成時子女還未出生呢。不要說家業還沒破毀,等到家破之時子女還未長大呢。

  成就家業的兒女,愛惜糞土猶如金子。敗家之子,揮金如土。

  胡安國先生說:"一般來說,為人持家要常常保持有不足之處,如果太過快意滿足了,就要提防有不巧的壞事發生。"

  邵康節先生說:"仁愛之人難遇,要想到人生有限,平生要謹慎,不要自恃無傷害。閑居之時要警惕不要說沒有妨礙,剛剛說了無妨便有了妨礙。爽口食物吃多了終會釀成病,快意事情做過頭了必會成為災殃。事事爭先前途機關險惡,接近後頭的話語意味深長。與其在病後能服藥來治,不如病前自己能預防。"

  饒恕人不是痴愚,過後便會得到好處。

  追趕人不要趕上,捉拿盜賊不如把他趕走。

  梓潼帝君遺訓:"妙醫好葯難治冤讎病,橫財不會讓命中注定的窮人富起來。做人虧心會折盡一生的福氣,言行上有缺陷上天會讓他一生貧窮。沒事找事,事情找上門來時你不要埋怨,害人而遭人害時你休得嗔怪。天地自然都有報應,遠的會應在子孫身上,近的會應在自己身上。"

  葯只能醫治不會死的病,佛只救度有緣的人。

  吳真人說:"行為有缺陷做事愧對內心就會永遠貧窮,不要白費心機搬弄心計。得到好處的地方也不要歡喜,遠的會報應到子孫,近的就報應在自身。"

  有十分的聰明心機只用它五分,要留下五分給子孫。十分心機都用盡了,就會落得後代子孫不如他人。

  越是奸滑狡詐就越會貧窮,奸滑狡詐本來就為上天所不容。富貴如果能通過奸滑狡詐來取得,世間的愚公就只能喝西北風。

  花落花開,開了又落,錦衣布衣輪換著穿。豪富家庭未必能長久富貴,窮人家也未必永遠孤寂貧窮。扶持人未必要扶上天,推人落井未必要下石填。勸大家凡事不要埋怨上天。上天對於個人並無厚此薄彼之意。

  不要走進官衙,勸大家勤勞小心經營生活。池塘積水來防備旱災,土地辛勤耕耘就足以養家糊口。教育子孫要多教他們一些本事,要多栽桑樹柘樹,少去栽花。是是非非休要去管,渴了就飲清泉,煩了就去煮茶。

  可嘆人心毒如蛇蠍,可知天眼轉動如車快。去年亂拿東鄰家的東西,今天還得歸還給北邊人家。不義之財如沸水潑雪,苟且取得的土地如流水沖沙。如果將狡詐詭譎當作生活,正好像早上開放傍晚就落的花。

  得失成敗都是天命,機關算盡也徒然。人心不足蛇能吞象,世事歸根到底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無葯可以延長卿相的壽命,有錢也買不來子孫賢德。日常安守本分隨緣度日,便是逍遙自在的神仙。

  放寬性情胸懷地活幾年,人的生死只是短暫的瞬間。隨它是高是低只隨緣度過,有長有短都莫去抱怨。自生自滅不要去嘆息,家窮家富都順由天意。平生的衣食用度都要隨緣,清閑一天便是做一天的神仙。

  花開不選擇窮人家的土地,月照山河到處一片光明。世上只有人心險惡,凡事還是上天養育著人。

  真宗皇帝的誥諭:"認識到危險,終究不會落入法網。舉薦好人賢者,自然會有安身的道路。施布恩德,就會造就世世代代的繁榮昌盛。胸懷妒忌報復冤家,這是給子孫留下後患。損人利己,最終不會有飛黃騰達的前程,禍害眾人成就自己的功名,哪會有長久的富貴。不得不更名換姓喬裝改扮,都是因為太會說話導致的。惹火燒身,都是為人不仁招致的。"

  仁宗皇帝的誥諭:"乾坤宏偉正大,日月照臨萬物。朗朗光明的宇宙,寬洪大量的天地,卻容不得奸臣。使用心計陰謀,因果報應都會兌現在今生今世。樂善好施少求回報,獲得的福蔭都不用去說後代了。千般玩弄計謀,都不如本分做人。萬種強力圖謀,哪比得上隨緣而過節儉度日。心裡奉行慈悲善良原則,哪需努力讀經;一心想要害人,縱讀如來許多經藏也是徒勞。"

  神宗皇帝誥諭:"遠離不符道義的錢財,戒除過度飲酒。居家必擇鄰居,交往必選朋友。嫉妒之心不要有,讒言亂語不出口。骨肉同胞中的窮者不要疏遠,別人家中的富者不要去高攀。約束自己應以勤儉為先,愛護眾人應以謙和為要。常常想想過往的不對處,每每念及未來的過錯。如果依照我這些話去做,治理家庭、國家皆可長久。"

  (10)

  高宗皇帝誥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半句是非之語,會折去平生所積功德。身上穿的一絲一線,要常常想到織女的勞作。每天吃的三餐飯食,要每每念及農夫的辛苦。如果貪婪嫉妒,終究不會有十年的安康生活。積善積德,必會帶來後代的榮華富貴。福氣好運,大多因為積德所致。進入聖賢境界超越凡人,都是真誠實在帶來的。"

  老子送給孔子的話:"我聽說富貴之人送人錢財,仁愛之人送人話語。我雖然不能比別人富貴,卻可以仁愛之人自居,就請允許我送您一句話:聰明賢能,明察秋毫,反而接近死亡。博學善辯,氣勢高遠,反而會危及自身。"

  王良說:"想了解君主,先看他的臣子。想了解一個人,先看他的朋友。想了解做父親的,先看他的子女。君主聖賢,臣子忠誠,父親慈愛,子女孝敬。"

  家窮就會凸顯子女的孝順,亂世就會識別出忠臣。

  《家語》上說:"水太清澈就養不了魚,人太明察就交不到朋友。"

  孔子說:"三軍可以奪去其將帥,而個人卻無法奪其意志。"

  生下來就知道真理的人,是上等之人;通過學習而知道真理的人,就次一等;處境窘困之後才去學習,又次一等;處境窘困之後還不去學習,這樣的人最下等。

  君子有三種考慮,是不能不了解的。年輕時不學習,長大後就沒有才能。年老了卻不去教育後代,到死了就沒法去考慮了。富有時不去布施,窮困時就沒法給予了。因此君子年少時顧慮長大後的情況就會致力於學習,年老時考慮到死後的事就會致力於教育,富有時考慮到貧困時就會致力於布施。

  《景行錄》上說:"能夠愛惜自己的人未必能成就他人,而自欺者必定欺罔他人。自己能夠節儉的人未必能周濟別人,壓制自己的人必會害人。這沒有別的原因,做好事難,做壞事易。"

  富貴之人容易做好事,他要做起壞事來也不難。

  孔子說:"富貴如果可以去追求,即使揮鞭趕馬的人,我也願意去做。如果不可強求,那就聽從我自己的愛好好了。"

  千卷的詩書雖然很難卻也容易,一般的衣食說起來容易卻也很難。

  上天不會斷絕人的給養。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憂愁。

  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輕易許諾的人守信的必少,當面讚譽的人背後必定非議。

  許敬宗說:"春雨如油,滋長萬物,行人卻厭惡它造成道路泥濘;秋月如鏡,普照大地,佳人喜歡賞月,盜賊卻厭惡它照亮一切。"

  《景行錄》上說:"大丈夫見識賢明,因此把名節看得重於泰山;用心剛毅,因此把生死看得輕如鴻毛。"

  身外之事無大小之分,內心慾望無深淺之別。有所判斷取捨就能生存下來,沒有決斷就會死去。大丈夫要把決斷放在首位。

  孔子說:"知道卻不去做,還不如不知道。親近卻不信任,還不如不去親近。快樂剛剛到來,快樂而不要驕傲。災患到來了,認真考慮這件事情卻不要憂心忡忡。"

  孟子說:"雖然有聰明智慧,還不如順應形勢。雖然有大鋤等好工具,還不如等待節令。"

  《呂氏鄉約》要求:"道德功業方面要相互勸勉,過錯要相互約束。禮義與風俗相輔相成,患難之時要相互體恤。"

  憐憫別人的凶事,為別人的好事而感到高興,在別人急需幫助時濟助他,在別人危難時拯救他。

  親眼看到的事情還怕它不真實,背後說的話哪值得深信?

  人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牛不知道自身力氣大。

  不去怪自家的麻繩太短,卻只埋怨別人家的古井太深。

  僥倖也能脫免,無辜也會遭報應。

  貪贓泛濫遍及天下,犯罪被抓的都是福薄之人。

  人心似鐵硬,官府法律如爐火炙人。

  姜太公說:"人心很難有滿足之時,溝壑卻容易填滿。"

  蒼天如果改變其規律,不颳風就是下雨。人如果改變其常規,不生病就是死。

  《狀元詩》寫道:"國家走上正道天意也會順應,官吏清廉百姓自然安定。妻子賢惠丈夫的禍患就少,子女孝敬父親的內心就會放寬。"

  (11)

  孟子說:"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得天下是因為仁愛,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不仁愛。國家興廢存亡的原因也是這樣。天子不仁愛,不能保有四海;諸侯不仁愛,不能保全社稷;卿大夫不仁愛,不能保全宗廟;老百姓不仁愛,不能保全身體。現在的人厭惡死亡卻樂於為人不仁,這就像討厭酒醉卻要逞強喝酒。"

  孔子說:"第一個開始製作陶俑陪葬的人,一定是沒有後代的吧?"

  木頭用繩墨未衡量就能取直,君主聽從勸諫就會聖明。

  佛經說:"世間一切有所作為的法相,猶如夢幻泡影,如朝露亦如閃電,應該這樣來看。"

  一派青山景色幽美,前人留下的土地後人來收成。後人得到收成也不要歡喜過頭,因為還有來收成的人在後頭呢。

  蘇東坡說:"無緣無故地得到一大筆錢,不是會有大福,就一定會有大禍。"

  《景行錄》上說:"盛大的宴席不可屢屢聚會,勒石鑄銅刻字不可輕易去做,這些都是災禍的開端。"

  孔子說:"工匠想要做好他的活,一定先要磨快他的工具。"

  正像不來也不往,沒有歡喜也就沒有憂愁。

  邵康節先生說:"有人來詢問卜筮之事,怎樣才叫禍福。我虧欠人家就是禍,人家虧欠我就是福。"

  擁有千間大房子,夜裡也只能睡一張床。擁有萬頃良田,每天也只能吃三頓飯。

  不孝敬的話,燒千束紙也沒用。內心有愧,焚萬爐香也是枉然。神靈本來都是正直的,哪會接受人間的枉法賄賂?

  住得太久了會讓人看輕,人太窮了親人也會疏遠。只要看看三五天後,再相見時已大不如當初。

  口渴時一滴水都像甘露,喝醉以後再添杯還不如沒有。

  酒不會醉人,人自己就醉了。容貌不會迷住人,人自己就迷住了。

  孟子說:"追求仁義的不會發財,追求發財的不會講究仁義。"

  孔子說:"算了罷,我還沒見過喜歡道德像喜歡美貌的人。"

  奉公之心如果能同私心相比,還有什麼事辦不成?對道德的想往如果能同對情感的想往一樣,早就成佛多時。

  老子說:"過於固執的人,不明白道德修行。"

  過後才知道原先的事情錯了,年老了才發覺少年時時間寬裕。

  揚雄說:"君子注意自身修養,對道德津津樂道。小人沒有節制,喜歡聽人美譽。修行道德每天都會進步,智謀思慮就會天天自滿。"

  孔子說:"君子地位高時會更加謙卑,小人受寵後則會仗勢欺人,驕奢無度。小人見識短淺容易自滿,君子見識高深卻不易自滿。因此屏風雖然破舊,但骨架尚存;君子雖然貧窮,但禮義常在。"

  《家語》上說:"國家將要興盛,根由就在敢於進諫的臣子。家庭將要發達,一定是因為有敢於進言的子女。"

  孔子說:"不了解宿命,就沒法成為君子;不懂得禮,就沒法立身;不知道與人交談,就沒法了解他人。"

  《論語》上說:"有德行的人必定有自己的言論。有自己言論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周敦頤先生說:"靈巧的人愛說話,笨拙的人沉默。靈巧的人勞累,笨拙的人清閑。靈巧的人狡猾,笨拙的人修德。靈巧的人不祥,笨拙的人吉利。天下人都笨拙,法律政令就能暢通到底。上頭安穩下面順從,風氣清正,弊端清除。"

  《說苑》說:"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雲雨就會產生。水達到一定的深度,蛟龍就能生長。君子達到了自己的道德,福祿就都有了。"

  《易經》上說:"道德微薄而地位尊貴,智識小而謀略大,不會招禍的太少了。"

  荀子說:"地位尊貴就要防範危險,責任重大就要防止半途而廢,獨自得寵就要防止受辱。"

  孔子說:"人一定是欺侮自我,而後別人才欺侮他。家庭一定是自己破壞了,而後別人才來破壞。國家一定是內部自我攻擊,而後別人才來攻擊。"

  《說苑》說:"當官的一旦仕途成功後就會懈怠,疾病往往是在稍稍痊癒時加重。禍患由鬆懈懶惰而起,孝敬由於妻兒而衰減。明了這四點的人,能夠做到善始善終,謹慎小心。"

  (12)

  孔子說:"地位高卻不寬厚,禮節上不恭敬,辦喪事時不哀傷,我依什麼來觀察他的德行呢?"

  孟子說:"沒有貴族就沒法治理平民百姓,沒有平民百姓就沒法奉養貴族。"

  《直言訣》說:"侍奉君主、父親要用忠誠孝敬,做君主、父親的要慈祥仁愛。家和國家沒有不同,君主與父親一樣。道德彰顯就能聲名遠揚,只有忠和孝,能使榮華富貴不招而至,屈辱不逐而自去。"

  老子說:"六親不和是因為父不慈祥子不孝敬,國家混亂是因為沒有忠臣。"

  《家語》上說:"慈父不愛不孝之子,英明君主不收容無用之臣。"

  奴僕須用錢去買,兒子須從破腹產。

  穿得再破也是你的衣服,死了以後還是你的妻子。

  不要笑話他人家窮,萬事輪迴終究有個公道。不要笑話他人年老,到頭來還是會輪到我自己。

  這些日子一旦過去,壽命也隨之削減,如同少了水的魚,還有什麼理由能快樂得起來?

  《景行錄》上說:"器物裝滿了就會溢出,人自滿了就會喪亡。"

  羔羊佳肴雖美味可口,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卻難以調理。

  一尺寬的玉璧並不是寶物,每寸光陰都很珍貴,都要抓緊。

  《漢書》上說:"金玉,餓時不能吃,寒時不能穿。自古都以糧食布帛為貴。"

  《益智書》上說:"白玉即使扔到泥土中,也不能污濁它的顏色。君子置身於混沌之地,也不能擾亂他的心境。因此松柏能夠經受住霜雪嚴寒,聰明智慧可以度過艱難危險。"

  孔子說:"不仁愛之人,不能長久遵守約定,不能長久享受歡樂。"

  無求於人就能處處擁有好人情,不飲酒管他酒價有多高。

  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

  孟子說:"氣候順時趕不上地理位置有利,位置有利趕不上人心團結。"

  遠處之水難救近處之火,遠處親人不及近處鄰居。

  姜太公說:"日月雖然明亮,照不到倒扣著的盆子下面。刀劍雖然鋒利,不會用來斬殺無罪之人。飛來橫禍,不會進入謹慎人家的大門。"

  稱讚感慨福氣就來了,心生歹念禍事就來了,煩惱憂愁疾病就來了。

  國家清明有才之士便顯珍貴,家裡富有小孩就會驕氣十足。

  獲取福氣時不知曉,禍事一來便會覺察。

  姜太公說:"擁有萬頃良田,還不如有一門小小的技藝帶在身上。"

  《周禮》說:"清正而貧窮者會常葆快樂之心,污濁而豪富者會時時憂愁。"

  "房屋不在於門堂高大,只要不漏雨就好。衣服不在乎綾羅綢緞,只要暖和就好。飲食不在乎山珍海味,只要吃得飽就好。娶妻子不在乎容顏外貌,只要賢惠有德行就好。鄰里不在乎地位高低,只要相處和睦就好。親戚不挑剔新舊,只要互相來往就好。養孩子不用問是男是女,只要孝順就好。兄弟不在乎多少,只要和氣溫順就好。朋友不在乎酒食之交,只要相互提攜幫助就好。官吏不在乎大小,只要清明廉正就好。"

  道清和尚警世之言:"好事雖然好做,但沒有善心卻接近不得。你如果做了好事,別人是分不得的。經書典籍堆得像座山,沒有緣分卻看不得。忤逆不孝,天地都容不得。律法統治天地,觸犯了就饒不得。擁有良田無數,死去以後卻用不得。亡靈之前的供養很好,卻起不來吃不得。錢財堆得比牆還高,將死之際卻帶不走。命運不幫忙,卻也勉強不得。兒孫雖滿堂,死時卻沒人能替得。"

  想修行仙道先得修人道。人的道德都不能修,仙道就更遠了。

  朱孝友先生說:"一輩子讓人路,也差不了一百步;一生都讓人田,也差不了一小段土地。"

  顏回說:"鳥處境窘困時就會啄人,野獸處境窘困時就會撲食,人窘困時就會欺詐,馬窘困時就會跌倒。"

  用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景行錄》說:"大量積蓄還不如教育子女,躲避災禍還不如省去是非。"

  人一旦生病就有的是時間,一旦著急起來就會有錢。

  得到容易,失去也容易;得到難,失去也難。

  第四十二節:立教篇

  寧願喝開心的湯,也不要吃皺眉的糧。

  桓范說:"身穿一根線,也要想到織女的辛勞;嘴吃一粒飯,也要考慮到農夫的勞苦。學習卻不勤奮就不懂得道德,耕耘卻不勤勞就得不到食物。怠慢就會讓親人變成路人,恭敬則會使路人變成親人。"

  《性理書》說:"接人待物的要點,就是自己所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行為上有不到位的地方,就反身自省。"

  酒、色、財、氣是四堵高牆,多少的賢人愚者都被圍困其中。如果有世人能從中跳出,就是不死神仙的訣竅。

  人生下來時智慧還沒產生。智慧產生了人就容易衰老了。心智一切都產生了,不知不覺人的壽期也就到了。

  立教篇  第十二凡十七條

  子曰:"立身有義而孝為本,喪祀有禮而哀為本。戰陣有列而勇為本,治政有理而農為本。居國有道而嗣為本,生財有時而力為本。"

  《景行錄》云:"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要,曰儉與勤。"

  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

  勤者富之本,儉者富之源。

  《孔子三計圖》云:"一生之計在於勤,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幼而不學,老無所知。春若不耕,秋無所望。寅若不起,日無所辦。"

  《性理書》云:"五教之目: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古靈陳先生為仙居令,教其民曰:"為吾民者,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婦順,夫婦有恩,男女有別,子弟有學,鄉閭有禮。貧窮患難,親戚相救;婚姻死喪,鄰保相助。毋惰農業,毋作盜賊,毋學賭博,毋好爭訟,毋以強凌弱,毋以惡凌善,毋以富吞貧。行者讓路,耕者讓畔,班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則為禮義之俗矣。"

  《性理書》云:"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治民者,導之以敬讓而爭自息。"

  《禮》云:"為君止於仁,為父止於慈,為子止於孝,為友止於信,為弟止於敬,為國人交止於信。若為斯道,可以為政理矣。"

  王蠋(蠋,音zhú。)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文中子(文中子:隋王通[584-618]私謚,王勃祖父,著有《中說》。)曰:"治官莫若平,臨財莫若廉。"

  《說苑》云:"治國若彈琴,治家若執轡。"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女慕貞潔,男效才良。

  張思叔座右銘曰:"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飲食必慎節,字畫必楷正。容貌必端莊,衣冠必整肅。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書此當座隅,朝夕視為警。"

  范益謙座右銘:"一不言朝廷利害邊報差除;二不言州縣官員長短得失;三不言眾人所作過惡;四不言仕進官職趨時附勢;五不言財利多少厭貧求富;六不言淫媟(媟[xiè],輕慢。)戲慢評論女色;七不言求覓人物干索酒食。"又曰:"人附書信,不可開拆沉滯。與人並坐,不可窺人私書。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凡借人物,不可損壞不還。凡吃飲食,不可揀擇去取。與人同處,不可自擇便利。凡人富貴,不可嘆羨詆毀。凡此數事,有犯之者,足以見其意之不肖,於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書以自警。"

  武王問太公曰:"人居世上,何有貴賤貧富不同?願聞其說。"太公曰:"富貴如聖人之德,皆由天命。富者用之有節,不富者家有十盜。"武王曰:"何為十盜?"太公曰:"時熟不收為一盜,收積不了為二盜,無事燃燈寢睡為三盜,慵懶不耕為四盜,不施工力為五盜,專行竊害為六盜,養畜太多為七盜,晝眠懶起為八盜,貪酒嗜欲為九盜,強行嫉妬為十盜。"武王曰:"家無十盜,不富者何如?"太公曰:"人家必有三耗。"武王曰:"何名三耗?"太公曰:"倉庫漏濕不蓋鼠雀亂食為一耗,收種失時為二耗,拋撒米穀穢賤為三耗。"武王曰:"家無三耗,不富者何?"太公曰:"人家必有一錯二誤三痴四失五逆六不祥七奴八賤九愚十強。自招其禍,非天降殃。"武王曰:"悉願聞之。"太公曰:"養男不教訓為一錯,嬰孩不訓為二誤,初迎新婦不行教訓為三痴,未語先笑為四失,不養父母為五逆,夜起赤身為六不祥,好挽他弓為七奴,愛騎他馬為八賤,吃他酒勸他人為九愚,勸(食)他飯命朋友為十強。"武王曰:"甚矣,誠哉斯言也。"

  (2)

  三綱(綱:封建禮教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譯文:

  第十二章  立教篇 共十七條

  孔子說:"立身處世有禮義而以孝敬為根本。喪葬祭祀有禮制而以哀悼為根本。打仗布陣有功業而以勇敢為根本。治理政事有規律而以農業為根本。領導國家有方法而以繁育後代為根本。發財有一定時機而以努力為根本。"

  《景行錄》說:"治理政務之要旨,叫公正清廉。成就家業之要訣,叫節儉勤勞。"

  讀書是起家之根本,遵循事理是保家之根本,勤儉是治理家業之根本,和順是整治家庭之根本。

  勤勞是致富之根本,節儉是致富之源頭。

  《孔子三計圖》說:"一生的計劃安排在於勤奮,一年的計劃安排在於春天,一天的計劃安排在於早晨。幼小時候不學習,老了以後就沒什麼知識。春天如果不耕種,秋天就沒有收成的希望。早晨如果不早起,一天就辦不成什麼事。"

  《性理書》上說:"五種禮教的條目是:父子要有親情,君臣要有禮義,夫妻要有分別,老幼要有秩序,朋友要有誠信。"

  古靈陳先生擔任仙居縣令,教誨百姓說:"凡我百姓,當父親的要仁義母親要慈愛,哥哥要友愛弟弟要恭順。兒子要孝敬婦人要順從,夫妻之間要有恩義,男女要有分別,子弟要學習,鄉親之間要有禮節。貧困患難時,親戚要互相救助;遇婚姻死喪,鄰里要相互幫助。在農業上不要懶惰,不要做盜賊,不要學賭博,不要好鬥打官司,不要仗強凌弱,不要以惡欺善,不要借富吞貧。行人要讓路,耕種者要讓田畔,頭髮花白者不於路上負重行走,這樣,禮義之風便會形成了。"

  《性理書》上說:"教育人,培養他的向善之心,其惡性自然消弭。治理百姓的人,引導百姓恭敬謙讓則爭強好鬥自然止息。"

  《禮記》上說:"做君主的到仁愛為止,做父親的到慈愛為止,做兒子的到孝敬為止,做朋友的到誠信為止,做弟弟的到尊敬為止,國家間交往到誠信為止。如果遵循這些方法,那麼治理政事就可以條理分明了。"

  王蠋說:"忠臣不會侍奉兩個君主,貞烈婦女不會嫁給兩個丈夫。"

  王通說:"治理官吏趕不上公平重要,遇到錢財之事沒有比廉潔重要的。"

  《說苑》上說:"治理國家像彈琴一樣,管理家政像執鞭趕馬。"

  孝敬應當儘力,忠誠應該連性命都不顧。

  女子要欽慕貞潔,男人要效仿才能優秀之士。

  張思叔座右銘說:"凡是說話一定要忠實誠信,凡是做事一定要篤誠恭敬。飲食一定要注意節度,字畫一定要工整。容貌一定要端莊,衣帽穿著一定要整齊嚴肅。步伐一定要安詳自如,住家獨處一定要端正清靜。做事一定要從謀劃開始,說話一定要考慮行為。日常道德一定要堅持,承諾一定要兌現。看到善事就像自己所為,看到惡事就像自己患病一樣。總計這十四條,我都尚未深入省思。寫下來放在座角,從早至晚都把它視為對自己的警戒。"

  范益謙的座右銘:"第一不議朝廷的利害關係,邊境急報和官吏任免;第二不議州縣官員的長短得失;第三不議眾人作為的過錯罪惡;第四不議仕途上官吏的趨炎附勢;第五不議財物利益的多少厭惡貧窮追求富有;第六不議狎戲輕慢評論女色;第七不議求人找物硬索酒食。"又寫道:"別人附上的書信,不可以拆看或扣壓。和人並排而坐,不可偷看別人私信。凡到別人家裡,不可偷看別人寫的文字。凡是借人東西,不可損壞不還。凡吃東西,不可挑挑揀揀。與人共處,不可只顧自己方便。別人富貴,既不可感嘆羨慕也不要詆毀中傷。但凡以上這幾件事,如果有人違背原則,就足以看出他的居心不良,對於潛心修養大有害處,因此寫下來警戒自己。"

  周武王問姜太公說:"人活在世上,為什麼會有貴賤貧富之不同,想聽聽您的說法。"姜太公回答:"富貴就像聖人的道德,都是由於天命。富有者在使用財物上有節度,不富者家裡有十種偷懶。"武王問:"什麼是十種偷懶?"太公回答:"時令成熟卻不去收成是第一種偷懶;收成屯積不了是第二種偷懶;沒事點燈睡覺是第三種偷懶;慵懶不耕種是第四種;不下氣力與工夫是第五種;專門行竊為害是第六種;養兒蓄女太多是第七種;白天睡覺懶起是第八種;貪杯縱慾是第九種;嫉妒他人是第十種。"武王問:"家裡沒有這十種偷懶,還不富有的是怎麼回事?"太公回答:"這樣的人家必有三種耗損。"武王問:"什麼叫作三種耗損?"太公回答:"倉庫漏雨潮濕卻不遮蓋,讓老鼠鳥雀亂吃一氣是第一種耗損;播種收成錯過時節是第二種;拋撒米穀使之臟污跌價是第三種。"武王問:"家裡沒有這三種耗損,還不富有的是為什麼?"太公回答:"那樣的人家必有一過錯二失誤三痴愚四不足五忤逆六不祥七奴從八下賤九愚蠢十固執。自己招致禍患,並非上天降下災殃。"武王說:"全都希望聽您講講。"太公回答:"生了男兒卻不教育訓誨是第一種過錯;嬰幼小孩不加教育是第二種失誤;剛迎娶新娘時不加教誨是第三種痴愚;還沒說話就先笑是第四種過失;不贍養父母是第五種忤逆;夜裡裸身起床是第六種不祥;喜歡拉他人的弓是第七種奴從;愛騎他人馬是第八種下賤;喝別人酒還要勸別人喝是第九種愚蠢;吃別人的飯還要指使朋友是第十種固執。"武王說:"夠了,這些話真是太對了。"

  (3)

  三綱指的是:君主是臣子的綱,父親是子女的綱,丈夫是妻子的綱。

  治政篇  第十三 凡二十二條

  明道先生曰:"一介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

  唐太宗御制:"上有麾之,中有乘之,下有附之。幣帛衣之,倉廩食之,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蒼難欺。"

  《童蒙訓》(宋呂本中撰,三卷。是書為其家塾訓課之本,所記有師友遺聞及立身處世讀書仕宦之要。)曰:"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則知所以持身矣。"

  當官者,必以暴怒為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當。若先暴怒,只能自害,豈能害人。

  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處國事如家事。然後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

  或問:"薄,佐令者也。薄所欲為,令或不從,奈何?"伊川先生曰:"當以誠意動之。今令與薄不和,只是爭私意。令是邑之長,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過則歸己,善則唯恐不歸於令,積此誠意,豈有不動得人?"

  凡異色人,皆不宜與之相接。巫祝尼媼之類,尤宜罷絕,要以清心省事為本。

  劉安禮問臨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輸其情。"問御史。曰:"正己以格物。"

  韓魏公(韓琦[1008-1075],宋相州安陽人,被封魏國公。)問明道先生。說:"立朝大概前面路子放教寬,若窄時,異日和自家無轉側處。"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子貢曰:"位尊者,德不可薄。官大者,政不可欺。"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張問仁於孔子。子曰:"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孟子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書》云:"木以繩直,君以諫正。"

  《抱朴子》(晉葛洪自號抱朴子,並以名其書。)曰:"迎斧鉞而敢諫,投鼎鑊而盡言,此謂忠臣也。"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顧東橋先生座側銘:"言行擬之古人則德業進,功名付之天命則心事閑。報應會及子孫則治政公,受享慮及疾病則費用儉。"

  先儒曰:"處事不可不斬捷,存心不可不寬舒,待己不可不嚴明,與人不可不和氣。"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居位臨民現宰官者,必非無因,每見仕途上人都認自家是某官某宦,不知自家就是救世的活佛。有功者賞,有過者罰。除害安民,慈惠多方,只是一個恰好,不可太過不及。果能為人父母公祖,使地方老幼男女個個得所,化成極樂世界,家家供俸,人人頂禮,官也做了,佛也成了,何等心安,何等快捷,較之面壁修行,雲壤萬仞矣!"

  譯文:

  第十三章  治政篇共二十二條

  程顥先生說:"一個人,如果能用心愛惜財物,對於他人定會有所幫助。"

  唐太宗御制:"上頭有人指揮,中間就會有人乘機而上,下頭就會有人附和。供給你錢財布帛,國家倉庫養著你,你的一切俸祿,都是民脂民膏。底層百姓好欺虐,上天卻難欺瞞。"

  《童蒙訓》說:"當官的方法,只有三件事:清廉、謹慎、勤勞。知道了這三項,就知道怎樣安身了。"

  當官之人,一定要戒暴怒。事情有不妥,應當詳盡了解處理,定無不當之處。如果先就暴怒不已,只會害了自己,怎會害到別人?

  侍奉君主如同雙親,侍奉官長如同兄長。與同僚相處如家裡人,對待吏屬如奴僕。愛護百姓如妻小,處理國務如家事。這樣做就能竭盡自己的心意,如果還有一絲一毫沒做到位的地方,那都是因為我的內心有未儘力之處。

  第四十五節:治政篇

  有人問:"縣薄,是輔佐縣令的。縣薄想做的,縣令有時並不聽從,該怎麼辦呢?"伊川先生回答:"應當以誠意來感動他。如今縣令與縣薄不和,只是出於私心。縣令是一縣之長,如果能以侍奉父兄的方式侍奉他,有了過錯都歸於自己,有了好事就惟恐不歸功於縣令。保持這一份誠意,哪還有感動不了的人呢?"

  凡是異樣種類的人,都不宜和他們來往。巫祝尼姑之類的,應該斷絕聯繫,一切要以清心省事為本。

  劉安禮詢問治理百姓之事。程顥先生回答:"讓百姓各自都能表達自己的心情。"又詢問御史的職責。回答:"端正自己的行為來研究事情。"

  韓琦詢問程顥先生。說:"一個王朝建立時大都前面的路子都要放寬教化,如果管得太緊,他日會讓自家沒有可轉身的地方。"

  孔子說:"不教化他,一旦犯法就把他殺了,這叫做虐殺。不訓誡他就要求成功,這叫做殘暴。命令下晚了卻要求準時完成,這就叫害人。"

  提拔正直的人,把他們安置在邪惡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惡的人也變得正直起來。

  提拔正直的人,把他們安置在邪惡的人之上,百姓就會服從;提拔邪惡之人,把他們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會服從。

  自身行為端正,不用下令就能得到執行。自身行為不端正,即使下令百姓也不聽從。

  言語上忠誠守信,行為上誠篤恭敬,即使在蠻野之國也能得到貫徹執行。言語不忠誠守信,行為不誠篤恭敬,即便是在州縣之內,能得以通行無阻嗎?

  子貢說:"地位尊貴之人,德行不能薄弱。官職大的人,施政不能欺人。"

  孔子認為子產擁有君子的道德表現為四個方面:他對自身舉止要求恭謹,侍奉上級要求尊敬,養育百姓要求普施恩德,使喚百姓要求遵守道義。

  子張向孔子請教仁。孔子回答:"恭敬就不會後悔,寬厚就能團結眾人,守信則人人信任。聰敏就會取得功勞,給人恩惠就能指揮他人。"

  孔子說:"君子給人恩惠卻不耗費;讓百姓勞作,百姓卻不怨恨;有慾望卻不貪婪;神情安詳而不傲慢;態度威嚴卻不兇猛。"

  孟子說:"要求君主去做艱難的事不斷向善這就叫做恭順,對君主陳述善事規避邪惡就叫做敬重,我君主做不到就叫做敗壞政治。"

  《尚書》說:"木頭藉助繩墨來取直,君主藉助勸諫來正己。"

  《抱朴子》說:"直面刀斧之災而敢於進諫,被投進熱鍋之中還能說出自己的正確意見,這樣的人就叫做忠臣。"

  忠臣不怕死,怕死就不是忠臣。

  顧東橋先生座右銘:"言行舉止總跟古人相比道德修養就能不斷進步,功名利祿聽憑天意安排則內心清靜。考慮到報應會延及子孫治國執政就會公正公平,接受進貢享品顧慮到患病受罪日常花費就會節儉。"

  前輩儒士說:"處理事情不能不斬釘截鐵,居心不能不寬舒大度,對待自己不能不嚴明,與人相處不能不和氣。"

  二眉曙青朱先生說:"占著一定地位當官治民之人,一定不會沒有因由。每每遇到仕途上的人都把自家認作是某某官職,卻不知道自己其實就是救世的活佛。有功勞者給予獎賞,有過錯者予以懲罰。除去禍害安撫百姓,慈愛施恩,都要求做到剛剛好,不能太過頭了也不能沒做夠。果真能做百姓的父母祖宗,使地方上的男女老幼個個都能各得其所,將人間變成極樂世界,家家供奉,人人頂禮膜拜,這樣子官也做了,佛也修鍊成了,該是多麼的心安理得,多麼的迅捷啊,與面壁苦修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治家篇  第十四凡十六條

  司馬溫公曰:"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於家長。"

  勤儉常豐,至老不窮。

  待客不可不豐,治家不可不儉。

  有錢常備無錢日,安樂須防病患時。

  健奴無禮,嬌兒無孝。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太公曰:"痴人畏婦,賢婦敬夫。"

  凡使奴僕,先問饑寒。

  時時防火發,夜夜防賊來。

  第四十六節:治家篇

   (1)

  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成。

  《景行錄》云:"觀朝夕之早晏,可以識人家之興替。"

  司馬溫公曰:"凡議婚姻,先須察其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貴。婿苟賢矣,今雖貧賤,安知異時不富貴乎?苟為不肖,今雖富盛,安知異時不貧賤乎?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養成驕妬之性,異日為患,庸有極乎?假使因婦財以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苟有丈夫之志氣者,能無愧乎?"

  安定胡先生(即胡瑗[993-1059]:北宋初學者、教育家。學者稱安定先生。)曰:"嫁女必須勝吾家者。勝吾家者,則女之事夫,必欽必戒。娶婦必須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者,則婦之事舅姑,必執婦道。"

  男大不婚,如劣馬無韁;女長不嫁,如私鹽犯首。

  文中子曰:"婚娶而論財,夷虜之道也。"

  司馬溫公曰:"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分之以職,授之以事,而責其成功。制財用之節,量入以為出,稱家之有無,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費,皆有品節,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費,禁止奢華,常須稍存贏餘,以備不虞。"

  顧東橋先生曰:"厚費以多營,不若省事以守儉。"

  先儒云:"待客當潔不當豐,不惟不能繼,亦非所以惜福。"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主人為一家觀瞻。我能勤,眾何敢惰?我能公,眾何敢私?我既美衣美食,眾何可受饑寒?我既男婚女嫁,僕婢須令得所。一夫一婦,天下之正道。孤陰寡陽,人間之缺陷。無子不敢不娶,有子多妾何為?或娶妾久而無出者,恐負彼青春,未免閨怨,又當及時為之覓良配而成室家。免了多少孽冤,解卻多少纏縛。至於精氣漸衰,年華漸邁者,對青鏡而自生愁嘆,尚問嬌柔悅汝乎?知得歲月有限,黃金買我不出,美色窺我不見也。"

  創業艱難,守者不易。前人用盡心力無非為兒孫計,後人深加體貼,不惟保全見在,益復廣大門庭。不肖之子,視一切如土芥,棄之惟恐不速,甚至家無立錐,遊手好閒,甘為人下而不知自恥,良可悼與!與其求人甚難,追悔不及,莫若慎之孑始,克勤克儉,早圖萬全之策。

  譯文:

  第十四章  治家篇共十六條

  司馬光先生說:"凡是一切年幼者,無論事情大小,都不得自作主張獨斷專行,一定要向家裡的長輩稟告請教。"

  勤儉就能常保豐足,到老也不至於處境窘迫。

  招待客人不能不盡量豐盛,管理家業不能不節儉。

  有錢時要時常防備沒錢的日子,健康快樂時要提防生病的時候。

  健壯的奴僕不懂禮節,嬌慣的孩子不會孝順。

  教誨媳婦要在剛娶進門之時,教育孩子要在他還是嬰幼的時候。

  姜太公說:"痴愚之人害怕媳婦,賢惠婦人敬重丈夫。"

  但凡使喚奴僕,必須首先問寒問暖關心其溫飽。

  要時刻防患火災的發生,夜夜提防盜賊。

  子女孝順雙親快樂,家庭和睦萬事成功。

  《景行錄》說:"觀察早晨晚上起歇的早晚,可以看出一家人的興衰成敗。"

  司馬光先生說:"凡是商議婚姻,首先需要考慮對方女婿和媳婦的性格品行以及家教如何,不要貪慕一時富貴。女婿如果賢德,現在即使貧賤,怎能知道他日就不會富貴呢?如果是不成才之人,當下即使富貴至極,怎知他日就不會陷入貧賤呢?媳婦,是家庭之所以盛衰的原因。如果貪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了她,她挾持自家的富貴,很少有不輕視丈夫並對公婆傲慢的,養成驕橫忌妒的稟性,他日為害哪會有盡頭呢?假使是因為媳婦家的財產而致富的,倚仗媳婦的權勢而取得顯貴地位,如果是擁有大丈夫志向之人,心裡能不感到愧疚嗎?"

  胡安定先生說:"嫁女兒必須勝過我家。勝過我家,那麼女兒侍奉丈夫,一定會畢恭畢敬謹慎小心。娶媳婦必須是不如我家的。不如我家,那麼媳婦侍奉公婆,一定會遵守婦道。"

  (2)

  男子長大了還不婚娶,如同劣馬沒系韁繩;女子長大了還不出嫁,猶如販賣私鹽犯法一樣。

  王通說:"婚嫁而講究錢財,這是野蠻民族的做法。"

  司馬光先生說:"凡是做家長的,必須謹守禮法,來教育使喚子弟及家人,分配他們職守,安排他們事情,然後要求他們完成。制訂財物開支的限度,量入為出。根據家裡物產的有無,來供給全家上下的衣食以及吉凶事宜的費用,都有一定的規格限制,而沒有不均衡統一的。裁省各項冗費,禁止奢侈,總須稍存贏餘,以備不虞之需。"

  顧東橋先生說:"花費豐厚而多方經營,不如省事而節儉。"

  前輩儒士說:"招待客人應當講究清潔而不應講究豐盛,不只是不能為繼,也不是依靠這樣來珍惜幸福的。"

  二眉曙青朱先生說:"主人被一家人看著,我能做到勤快,大家哪敢懶惰?我能克己奉公,大家哪敢自私?我既然能好吃好穿,大家哪能忍受饑寒?我既然是男婚女嫁,奴婢也應讓其各得其所。一夫一婦,是天下的正道。孤男寡女,都是人間的缺陷。沒有兒子就不敢不再娶,有了兒子還娶那麼多妾做什麼呢?或者娶了妾很長時間又不把她休了,生怕耽誤了她的青春,難免生出閨怨,又應當及時替她尋覓良配而結成家庭。這樣可以免去多少冤氣罪孽,解除多少束縛。到了精氣神逐漸衰竭,年紀逐漸老邁,對鏡自生憂愁感慨,再問嬌嫩溫柔的女性能使你身心愉悅嗎?知道歲月有限,拿黃金來買我也不把妻妾休了,美人上門我也視若無睹。"

  創業艱難,守業不易。前代人費盡心機,無非是替子孫考慮。後輩能深入體諒這種心情,不只是能保全現在的,還能擴大門庭。不成才的子女,將一切都視如土塊芥末,棄之惟恐不及,乃至於家無立錐之地,遊手好閒,甘居人下都不知羞恥,實在是可悲啊!與其求人太難,追悔莫及,不如從頭開始,謹慎小心,勤儉持家,早日謀劃好萬全的計策。

  安義篇  第十五 凡五條

  《顏氏家訓》曰:"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者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

  曹大家(即班昭。嫁曹世叔,早寡。班固著《漢書》未成而卒,漢和帝令其妹班昭續成之。又為皇后及諸貴人當老師,號曰大家["家",讀作"姑"]。著《女誡》等。)曰:"夫婦者,以義為親,以恩為合。欲行楚撻,義欲何義?詈罵叱喧,恩欲何恩?恩義既絕,鮮不離矣。"

  莊子云:"兄弟為手足,夫婦為衣服。衣服破時更得新,手足斷時難再續。"

  蘇東坡云:"富不親兮貧不疏,此是人間大丈夫。富則進兮貧則退,此是人間真小輩。"

  太公曰:"知恩報恩,風光如雅。有恩不報,非為人也。"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順境易度,逆境難堪。飽暖之家,弗肯慮及饑寒。誰無親族姻眷,鄰里鄉黨,貧不能舉火,孤寡無力完娶,一概置之不問,大傷天和,富貴豈能常保乎?逢歲小旱,民不聊生,減己糧而賑救,活人多矣。內不居功,外不求知,謂之陰德,莫可限量。"

  譯文:

  第十五章  安義篇共五條

  《顏氏家訓》說:"有了人類而後才有夫妻,有了夫妻而後才有父子,有了父子而後才有兄弟。一家之內的親屬,就是這三種關係罷了。自此以往,以至於九族,都以這三種親屬關係為根本。因此這三者對於倫理是最重要的,不能不忠篤誠守。"

  班昭說:"夫妻,是依靠道義來使關係親近的,依靠恩德來結合一起的。如果要施行鞭撻懲罰,那麼道義還叫什麼道義?如果進行謾罵叱責,那麼恩德還叫什麼恩德?恩德道義全都斷了,很少有不分離的。"

  莊子說:"兄弟是手足,夫婦是衣服。衣服破了可以換新的,手足斷了就很難再接上。"

  蘇東坡說:"富貴者不去親近,貧賤者不去疏遠,這才是世間的大丈夫。富貴者就去趨附,貧賤者就呵退他,這是人間真正的小人。"

  第48節:遵禮篇

  (1)

  姜太公說:"知恩圖報,風光常在。有恩不報,這不是做人之道。"

  二眉曙青朱先生說:"順境時容易過,逆境時難過。飽暖家庭,往往不肯考慮到饑寒。誰沒有親眷姻屬,鄰里鄉親,窮到不能開伙,孤寡無力娶親,一概置之不問,這就大大傷害了自然的和諧,富貴又哪能常保呢?遇到小旱年成,民不聊生,減少自己的糧食來賑災救人,能救活的人就多了。在家裡不居功自傲,對外不求人知,這就叫做積陰德,後福將無可限量。"

  遵禮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條

  子曰:"居家有禮,故長幼序。閨門有禮,故三族和。朝廷有禮,故官爵序。田獵有禮,故戎事閑。軍旅有禮,故武功成。"

  晏子曰:"上無禮,無以使下;下無禮,無以事上。"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有勇而無禮則亂,小人有勇而無禮為盜。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言不和,貌且恭。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程子曰:"無不敬。"

  曾子曰:"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孟子云:"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出門如見賓,入室如有人。

  《少儀》(《禮記》的篇名,記載貴族子弟應學的禮儀。)曰:"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若要人重我,無過我重人。

  太公曰:"客無親疏,來者當愛。"

  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

  欒共子曰:"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禮記》曰:"男女不同坐,不親授。嫂叔不通問,父子不同席。"

  《論語》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宣康府家訓》:"兒曹凡見艷色冶容年長者如姑母,年少者如兒女,年相若者如姐妹。若能如此把持,庶幾不至越禮。"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耳可為,目鼻可為,舌心則無不可為。能為人所能為,不為人不為。每日應事接物,如駕順水之舟,只須掌得舵穩。當行則行,不履邪徑;當坐則坐,無偏無倚;當立則立,端凝不苟;當言則言,是非不阿;當揖則揖,當拜則拜,無事一毫矯強,何等自在!有時勞筋骨,苦心志,餓體膚,都只安心順受,切莫怨天尤人,可上可下,能屈能伸,心性圓明,了無色相,才是頂天立地一個漢子。"

  老少長幼,天分秩序,不可悖理而傷道也。

  譯文:

  第十六章  遵禮篇共二十一條

  孔子說:"住家時有禮節,因此長輩晚輩都講排行秩序。婦女有禮節,因此三親和睦。朝廷有禮節,因此官職講爵位秩序。狩獵有禮節,因此軍事清閑。軍隊有禮節,因此用武就能成功。"

  晏子說:"地位高的人沒有禮義,就無法馭使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沒有禮義,就沒法侍奉地位高的人。"

  孔子說:"恭謹而無禮義則勞累不堪;謹慎而無禮義則畏縮不前;勇敢而無禮義就會作亂,耿直而無禮義就會尖刻過度。"

  君子有勇氣而無禮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氣而無禮義就會成盜寇。

  孟子說:"君子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的居心。君子內心保存著仁愛,保存著禮義。仁愛之人愛別人,禮義之人敬他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總是愛他,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總是敬他。"

  有子說:"在禮義的運用上,要以和睦和諧為貴。"

  言語不和,外表卻還要恭敬。

  恭敬接近於禮義,可以遠離恥辱。

  程頤說:"不要不恭敬。"

  曾子說:"朝廷沒有比給人官爵更重要的,鄉親沒有比懂得廉恥更重要的,輔佐治世提高百姓水平沒有比道德更重要的。"

第五部分

  (2)

  孟子說:"在長輩的後頭慢走這叫做悌,搶在長輩的前頭快走這叫做不悌。"

  出門如同去拜見賓客,進家如同有客來。

  《少儀》說:"捧著空瓶如同捧著滿瓶水,進入空房間如同有人在一樣。"

  孔子對於鄉親,謹慎寡言,好像不會說話一樣。

  如果想要別人尊重我,沒有比我先尊重別人更重要的。

  姜太公說:"客人沒有親疏之別,來的客人都應當喜歡。"

  父親不說子女的德行,子女不談父親的過錯。

  欒共子說:"百姓的成長有三方面因素,對待他們要一樣。父親生養,老師教育,君主供食。沒有父親就不會出生,沒有食物就不會長大,沒有教育就不會有知識,這是成長的三個因素。"

  《禮記》說:"男女不同座,不交接。嫂子與小叔不互相問詢,父子不同席而坐。"

  《論語》說:"祭祀如同祖宗真在一樣,祭祀神靈如同神靈真的存在一樣。"

  孔子說:"侍奉死如同侍奉生,侍奉已亡如同侍奉猶存,這是孝敬的極致。"

  《宣康府家訓》:"你們凡是見到容貌艷麗年長的就要視如姑母,年幼的要視如兒女,年紀相仿的要視如姐妹。如果能這樣來把握,基本上不致於潛越禮義。"

  二眉曙青朱先生說:"耳朵可做的,眼鼻可做的,嘴和心則沒有不能做的。做別人能做的,不做別人不做的。每天接人待物,如同駕駛一艘順流而下的小船,只須將舵掌穩了。該走就走,不走邪僻路徑;該坐就坐,不偏不倚;該站就站,端莊凝重,一絲不苟;該說就說,不為是非所屈服;該作揖就作揖,該拜就拜,沒有一事有絲毫勉強,這是何等的自在!有時使身體勞累,使心智受苦,使肌體挨餓,都只是安心接受,切莫怨天尤人。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內心和稟性圓潤澄明,一點也不為外事所困,這才是頂天立地的一個男子漢。"

  老少長幼,上天安排的倫理秩序,不能違背義理而傷害道。

  存信篇  第十七 凡七條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í]:大車轅端與橫木相接的關鍵。),小車無軏([yuè]: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關鍵。),其何以行之哉?"

  老子曰:"人之有信,如車有輪。"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子路無宿諾。

  司馬溫公曰:"誠之道固難入,然當自不妄語始。"

  《益智書》云:"君臣不信國不安,父子不信家不睦。兄弟不信情不親,朋友不信交易疏。"

  譯文:

  第十七章  存信篇共七條

  孔子說:"人如果沒有誠信,我不知道這是可以的。大車如果沒有,小車沒有,它還怎麼前進呢?"

  老子說:"人有信用,如同車有輪子。"

  君子一句話,如快馬抽一鞭。話一說出口,四匹馬也追不上。

  子路沒有過夜才兌現的承諾。

  司馬光先生說:"誠信之路固然難以進入,但是應當從不亂開口開始。"

  《益智書》上說:"君臣之間沒有誠信國家就不安定;父子不講誠信家庭就不和睦。兄弟不講誠信感情就不親近;朋友不講誠信交情就會疏遠。"

  言語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士相見,《禮》曰:"與君言,言使臣;與大夫言,言事君;與老者言,言使弟子;與幼者言,言孝弟於父兄;與眾言,言忠信慈祥;與居官者言,言忠信。"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劉會曰:"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重刊本作"萬語"。)無用。"

  《景行錄》云:"稠人廣坐,一言之失,顏色之差,便有悔吝。"

  子曰:"小辨害義,小言破道(重刊本作"小義害道"。)。"

  君平曰:"口舌者,禍患之門,滅身之斧也。"

  四皓(四皓:秦末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隱於商山,年皆八十多,時稱"商山四皓"。)謂子房(即張良[?-前189],漢初大臣,字子房。)曰:"向獸彈琴,徒盡其聲。以言傷人,痛如刀戟。"

  (1)

  荀子曰:"與人善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深如矛戟。"

  《離騷經》云:"甜言如蜜,惡語如刀。人不以多言為益,犬不以善吠為良。"

  刀瘡易好,惡語難消。

  利人之言,暖如綿絲。傷人之語,利如荊棘。一言半句,重值千金。一語傷人,痛如刀割。

  口是傷人斧,唇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子貢曰:"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論語》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藏經》(又叫大藏經、一切經。佛教經書的總稱。)云:"人於倉卒顛沛之際,善用一言者,上資祖考,下蔭兒孫。"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不怕虎生三個口,只恐人懷兩樣心。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酒逢知己千鍾(鍾,通"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能言能語解人,胸寬腹大。

  荀子云:"贈人一句(以言),重如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如詩賦文章。聽人以言,樂如鐘鼓琴瑟。"

  子曰:"惡人難與言,遜避以自勉。"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先儒曰:"能行不能言,無損其行。能言不能行,不如勿言。"

  對病夫勿言某死,對貪夫勿言己廉。言雖無意,聽者必厭。

  婦人之言不可聽,婢妾之言尤不可聽。

  說性命,雖不必真,強似說情慾;言道德,雖不必行,強似講俗事。

  顧東橋先生曰:"好辯以招尤,不若默以怕性。誇能以誨妬,不若韜精以示拙。"

  譯文:

  第十八章  言語篇共二十五條

  孔子說:"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同他講上等的知識;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同他講上等知識。可以同他講而不同他講這就是在待人上有過失,不可同他講而同他講這是在言語上有過失。有智慧的人既不會在待人上有過失,也不會在言語上有過失。"

  讀書人見面,《禮記》上說:"和君主交談,要談如何使用臣屬;和大夫交談,要談如何侍奉君主;和年老的人交談,要談如何使喚子弟;和年幼的人交談,要談如何孝順父親敬重兄長;和大家交談,要談忠實誠信慈愛安祥;和當官的人交談,要談忠誠守信。"

  孔子說:"一個人不輕易發言,一旦發言必能切中肯綮。"

  劉會說:"言語不能合乎事理,不如不說話。一句話說得不投機,再說一千句話來補救也沒有用。"

  《景行錄》說:"大庭廣眾之下,一句話的過錯,臉色上的差別,就會帶來後悔。"

  孔子說:"小氣的分析會傷害到禮義,小氣的言論會破壞道德。"

  君平說:"口舌,是禍患之門,是毀滅身名的刀斧。"

  商山四皓對張良說:"向著獸類彈琴,是白白浪費聲音。用言語來中傷人,如同刀槍刺中一樣痛苦。"

  荀子說:"給人好話,溫暖如同衣布。中傷人的話語,傷害之深猶如刀槍。"

  《離騷》經書上說:"甜言如同蜂蜜,惡語如同刀槍。人不以多言多語為好,狗不因愛吠就好。"

  刀傷易好,惡語之傷難消。

  於人有利的話,溫暖如同棉絲。傷害人的話,鋒利如同荊棘。一言半句,價值超過千金。一句話中傷人,痛苦如同刀割。

  嘴是傷人的斧子,唇是割人舌頭的刀。閉嘴不伸舌,處處都能牢固安身。

  子貢說:"一句話可以被認為智慧,一句話也可以被認為不智慧。說話不能不慎重呀。"

  《論語》說:"一句話可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使國家淪喪。"

  《藏經》說:"人在處境窘困顛沛流離之際,善於運用一句良言,上可以光大祖宗,下可以福蔭子孫。"

  遇人只能說三分話,不能把全部心思都掏出。不怕老虎長三張嘴,只怕人懷著兩樣的心思。

  孔子說:"花言巧語,面作諂容的,很少有講仁義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能說會道,能理解人,能使人心胸開闊。

  荀子說:"贈送人一句話,比金銀財寶還貴重。勸人一句話,美如詩賦文章。聽人一句話,愉悅得如同聽鐘鼓琴瑟之聲。"

  (2)

  孔子說:"惡人難以同他對話,要謙虛地躲避開來自我加勉吧。"

  道聽途說,這是有德行的人所揚棄不為的。

  前輩儒士說:"會做不會說的,不損害他的作為。會說不會做的,還不如不說。"

  對病人不要說某人死了,對貪心之人不要說自己清廉。說的人雖然無意,但聽的人必定厭惡。

  婦人的話不能聽,奴婢小妾的話尤其不能聽。

  談論宿命天意,雖然不必當真,也強過談論七情六慾;談論道行品德,雖然不一定踐行,也強過講世俗之事。

  顧東橋先生說:"喜歡辯論會招來怨恨,不如沉默少言畏懼宿命。逞能好妒,不如韜光養晦,示人以拙。"

    (3)

  張載先生說:"現在的朋友,選擇那些友善溫柔合得來的,拍肩扯袖看起來氣味相投。一旦一句話不投機,就相互發火生氣。當交友之時,一刻不停地希望對方不如自己。因此在朋友之間,以至於尊敬之人,每天相互親近交往,相互間道德的影響功效最快。"

  孔子說:"晏子善於與人交往,時間長了人們都敬重他。"

  嵇康說:"兇惡危險之人,敬畏而遠離他們。賢能有德之人,親熱而接近他們。對方挾惡意而來,我以善意回應。對方以曲解而來,我以耿直回應。這樣難道還會招致怨尤嗎?"

  孟子說:"殘害自己的,不能和他一起交談。輕賤拋棄自己的,不能和他一起做事。"

  姜太公說:"女子沒有明鏡,就無法知道臉上的粗嫩;士子沒有好友,就無法知道自己舉止上的缺陷過失。"

  孔子說:"要求對方向善,這是交友的方法。"

  結交朋友須得勝過自己,像我一樣還不如沒有。

  相識之人遍布天下,知心者能有幾個呢?

  種樹不要種垂楊柳,交友不要交輕薄之人。

  古代人交友只結交真心朋友,現在人交友只結交表面朋友。

  宋弘說:"曾與自己一起吃粗穿賤的妻子不要遺棄,貧賤時結交的朋友不要忘卻。"

  施恩要在交情還未投合之前,結交朋友要在對方處境貧寒之時。人的交情如能常像剛剛結識之時,那麼一直到老也不會有怨恨之心。

  酒肉兄弟要找一千個都有,危難之際想找一個朋友都沒有。

  不會結果的花不要種,不講義氣的朋友不要交。

  君子的交情清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得像蜜。

  人用錢財來交往,金用烈火來檢驗。水拿杖子來試探可知深淺,人用錢財來交往可見真心。

  追求仁義就不要用錢財交往,用錢財交往仁義就會斷絕。

  路遠就能測知馬的耐力,共事時間長了就能看出人的內心。

  顧東橋先生說:"通過廣交朋友來擴大聲譽,不如離群索居來保全自己。"

  文清公說:"不能接受別人意見的人,不要妄自給他提意見,這是善於交往的一個方法。"

  交友篇  第十九 凡二十四條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與好人交者,如蘭蕙之香,一家種之,兩家皆香。與惡人交者,如抱子上牆,一人失腳,兩人遭殃。"

  《家語》云:"與好人同行,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滋潤。與無識人同行,如廁中坐,雖不污衣,時時聞臭。與惡人同行,如刀劍中行,雖不傷人,時時驚恐。"

  太公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者明,近才者智,近痴者愚,近良者德,近智者賢,近愚者暗,近佞者諂,近偷者賊。"

  橫渠先生(即張載[1020-1077],宋鳳翔橫渠鎮人,學者稱橫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以為氣合。一言不合,怒氣相加。朋友之際,欲其相下不倦。故於朋友之間,至於敬者,日相親與,德效最速。"

  子曰:"晏平仲(即晏嬰[?-前500],晏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嵇康(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曰:"兇險之人,敬而遠之。賢德之人,親而近之。彼以惡來,我以善應。彼以曲來,我以直應。豈有怨之哉?"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太公曰:"女無明鏡,不知面上精粗;士無良友,不知行步虧踰。"

  子曰:"責善,朋友之道。"

  結朋友須勝己,似我不如無。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種樹莫種垂楊柳,結交莫交輕薄兒。

  古人結交惟結心,今人結交惟結面。

  宋弘曰:"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施恩於未遇之先,結交於貧寒之際。人情常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酒食弟兄千個有,急難之時一個無。

  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朋切莫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似蜜。

  人用財交,金用火試。水持杖探知深淺,人用財交便見心。

  仁義莫交財,交財仁義絕。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顧東橋先生曰:"廣交以延譽,不若索居以自全。"

  文清公曰:"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此是善交一法也。"

  譯文:

  第十九章  交友篇共二十四條

  孔子說:"和好人同住,如同進入放有芝草蘭花的房間,時間一長就聞不出香氣,這就是與香氣融為一體了。和不好的人同居,如同進入賣鹹魚的市場,時間一長就聞不到臭味了,也是和臭氣化為一體了。硃砂深藏的是紅色,墨漆深藏的是黑色,因此君子一定要慎重選擇與自己相處的人。"

  "與好人相交,如同蘭蕙的香氣,一家種花,兩家都香。與惡人相交,如同抱著孩子上牆,一人失足,兩人遭殃。"

  《家語》說:"與好人同行,如同在輕霧晨露中行走,雖然不會弄濕衣服,卻能時時接受滋潤。與無見識的人同行,如同在廁所中端坐,雖然不會弄髒衣服,卻時時都聞到臭味。與惡人同行,如同在刀劍中行走,雖然不會傷人,卻時時感到驚恐。"

  姜太公說:"接近硃砂的就會變紅,接近濃墨的就會變黑。接近賢人的會變聰明,接近有才華的人會變智慧,接近痴呆者會變愚蠢,接近優秀之人會變得有德行,接近智慧者會變賢明,接近愚人會變得蒙昧不明,接近佞臣會變諂媚,接近偷盜者會變成小賊。"
 

  婦行篇  第二十 凡八條

  子曰:"婦人,伏於人也。是故無專制之義,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無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閨門,事在饋食之間而已矣。是故女及笄乎閨門之內,不百里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晝不游庭,夜行以火,無火則止。所以正婦德也。"

  《益智書》云:"女有四德之譽。一曰婦德,二曰婦容,三曰婦言,四曰婦工也。婦德者,不必才明絕異;婦容者,不必顏色美麗;婦言者,不必辨口利詞;婦工者,不必伎巧過人也。其婦德者,清貞廉節,守分整齊,行止有恥,動靜有法,此為婦德也。婦言者,擇辭而說,不說非語,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此為婦言也。婦容者,洗浣塵垢,衣服鮮潔,沐浴及時,一身無穢,此為婦容也。婦工者,專勤紡織,勿好暈酒,供其甘旨,以奉賓客,此為婦工也。此四德者,婦人之大德也。為之甚易,務在於正。依此而行,是為婦節也。"

  太公曰:"婦人之禮,語必細輕,行必緩步,止則斂容,動則(足羊)(足且)(通徉徂[yánɡ cú]。款款緩步行走。)。耳無餘聽,且無餘視。出無諂容,廢飾裙褶,不窺不觀牖戶。早起夜眠,莫憚勞苦。戰戰兢兢,常憂玷辱。"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

  賢婦和六親,佞婦破六親。

  或問:"孀婦於禮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是己失節也。"又問:"或有孀婦,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饑寒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列女傳》(一名《古列女傳》,西漢劉向撰。分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嬖孽等七門,共記105名婦女事迹。)曰:"古者婦人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蹕[bì]:站立不正。)。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智過人矣。"

  第五十三節:婦行篇

   (1)

  譯文:

  第二十章  婦行篇共八條

  孔子說:"婦人,就是屈服於人。因此沒有獨斷專行的道理,有"三從"的規範。在家時要服從父親,嫁人後要服從丈夫,丈夫死後要服從兒子,沒有敢自己決定的事情。要教育她不要邁出閨門,做的事只是在飯食之間罷了。因此女子只能在閨門內長大成人,不跑百里之外去奔喪,事情不要擅自去做,舉動沒有單獨完成的。了解清楚後再行動,可被證實之後再說。白天不在庭院中遊玩,夜裡要舉著燈火行走,沒有燈火就要停下來。這是用來端正婦人德行的。"

  《益智書》說:"女子有四德的讚譽。一叫婦德,二叫婦容,三叫婦言,四叫婦工。婦德,不一定要才華聰明絕等卓異;婦容,不一定要容貌美麗;婦言,不一定要巧言善辯,伶牙俐齒;婦工,不一定要技巧超人。那個婦德,清廉貞節,安守本分,舉止端正,知道羞恥,動靜有方,這就是婦德。那個婦言,選擇詞語再說,不說不對的話,時機成熟後再說,人們不討厭她的話,這就是婦言。那個婦容,洗滌塵垢,衣服光鮮整潔,及時沐浴,全身沒有污穢,這就是婦容。那個婦工,專心勤勞紡線織布,不喜好喝酒,獻上甜酒招待賓客,這就是婦工。這四種德行,是婦人的大德行。做起來很容易,關鍵在於要正確地去做。依此去執行,這就是婦節。"

  姜太公說:"婦人的禮節,說話聲音一定要輕細,走路腳步一定要緩慢。停下來時要整肅面容,走起路來要款款而行。耳朵不要聽多餘的話,眼睛不要看多餘的東西。外出時不要有諂媚的臉色,廢卻裙褶修飾,不去窺看門戶。早起晚睡,要不怕辛苦,整日小心翼翼,時常擔心玷污了婦行。"

  賢惠婦人讓丈夫顯貴,惡婦讓丈夫敗落。

  家有賢妻,丈夫不會遭遇飛來橫禍。

  賢婦能使六親和睦,惡婦會破壞六親關係。

  有人問:"寡婦從禮義上說似乎不可娶,到底怎麼樣?"程頤先生回答:"凡是娶寡婦作配偶的,如同娶了失去貞節的人,這是自己也失去了氣節。"又問:"如果有寡婦貧窮而無依靠,可以再嫁人不?"回答說:"只是後代人怕會忍飢挨餓而死因此才有這樣的說法。但是餓死的事情極微不足道,而失去貞節這事卻極其重大。"

  《列女傳》說:"古代婦人懷孩子,睡時不側卧,坐時不坐邊緣上,站時不歪斜。不吃邪怪味道的東西,肉割得不正不吃,席子放不端正不坐。眼睛不看邪惡女色,耳朵不聽淫惡之聲。夜裡就讓樂師誦詩,說正經事。如此去做,生下來的孩子就會面容端正,才智過人。"

  《新刻前賢切要明心寶鑒》

  文光堂

  讀書千遍,其義自現。

  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

  嚴師出弟子,嚴母出巧女。

  不打不成人,打了做官人。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惜錢不教子,說短莫從師。

  擇師教子,擇婿嫁女。

  惡求千貫易,善化一文難。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若要小兒安,無過不饑寒。

  寧做大家狗,休討小家人。小家做事慌張,大家做事尋常。

  父母養其身,朋友長其志。

  種田靠土,養子靠母。

  家有千貫,不如朝進一文。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歹者是吾師。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滴不差移。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骨。

  雞兒不吃無功之食,羔羊乃有跪乳之恩。

  《詩》云:"子曰:卿牢事不出,籬牢火不入。"

  從交休說真言語,異日無情道是非。

  桑條從小紐,長大紐不曲。

  寧向好人相罵,休對惡人說話。

  人不受千言,木不受萬斧。

  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小心為人之本,剛強惹禍之根。

  寧可胡吃,不可胡說。

  一雙伶俐眼,都是是非唇。

  十分心機使七分,留下三分與子孫。

  (2)

  山上有地須天種,衙門無事莫去行。

  兩懶夾一勤,和勤一下懶。兩勤夾一懶,和懶一下勤。

  勸君莫睡日頭紅,蚤起三朝當一工。若還全家都蚤起,免得求人落下風。

  千般滋味不如吃鹽,富貴榮華不如種田。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先。

  經紀道路眼前花,鋤頭落地是莊家。走盡天涯並海角,只有鋤頭不悞(悞:即"誤"。)人。

  除了心頭火,何用佛前燈。口內摩訶娑(摩訶娑:梵語"摩訶衍那",大乘法,指佛經。),船里蛆喳上。

  布得春風有夏雨,冬來寒冷禮義生。

  人情布的,冤家結的。

  行須緩步,語要低聲。

  學成文武藝,方作帝王臣。

  聚少成多,滴水成河。

  一緣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千金易得,好話難求。

  學到知羞處,原是藝不精。

  逢惡莫怕,遇善莫欺。

  人無兩不是,車無坐倒地。

  窮漢養嬌子,富漢得奴使。

  文官坐處筆硯,武官坐處弓箭。

  不是秀才莫看書,不是屠行莫殺豬。不是船家手,休要弄篙竿。

  天黃有雪,人黃有病。

  文官把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

  乖漢做媒,痴漢做保。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男大當婚,女長必嫁。

  笑人前,落人後。

  花有重開日,人不再少年。

  家有賢妻,男兒不遭禍。家有能夫,妻兒不吃淡飯。

  養家千口易,獨自一身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砍樹不倒斧口小,論人不過文字少。

  寧可隨娘千日好,莫教隨爺一日孤。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步一趨,路也不遠。

  蛇咬踏著,狗咬撞著。

  鼻如鷹嘴,啄人腦髓。面上無肉,必是怪物。

  古人云:"至善無如孝,極惡不過淫。我若淫人婦,人必淫我妻。"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不經一事,不長一志。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寧可吃飲稱眉水,從前不吃皺眉湯。

  寧可等你害人,莫叫別人害你。(似為"寧可等人害你,莫叫你害別人"之誤。)你害別人猶自可,別人害你卻如何?

  《漢書》云:"長江無六月,青山有時寒。"(應是"長江無青山,六月有時寒"之誤。)

  子不嫌母醜,犬不怨家寒。

  狗記千里路,牛還百日鄉。

  討得一日飽,忘了百日飢。

  人不通古今,馬牛如襟裾(應是"馬牛而襟裾"。襟:衣的交領。裾(jū):衣服的前襟。此處用以代指衣裳。)。人不知學,譬如牛羊。嗚呼老矣,歲不我延。

  珍珠是寶玉,文章做高官。識得千行字,自然禮義生。

  夫子文章貴,提筆壓萬人。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遠處是親家,近處是冤家。

  三四五六人,七長八短漢。

  馬有前悔,人有後悔。

  愛好勤洗服,貪懶不梳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若還懶做,厥草生青。

  要行山下路,便問去來人。

  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

  有志莫來屋邊逞,放牛兒子叫大名。

  太平還是將軍定,太平不用舊將軍。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無("無"疑為"多"之誤。)。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撈魚摸蝦,餓殺渾家。

  有志無志,但看燒火掃地。

  男人飲酒,搖腳擺手;女人飲酒,無丑可丑。

  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饑寒。

  人是舊的好,衣是新的好。

  人老話多,樹老根多。

  酒不醉君子,棒不打好人。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君子爭坐位,小人爭卧處。

  人有小大,口無尊卑。涼葯(涼葯:通"良藥"。)苦口,直言勸人。

  何公無私?何水無魚?

  古人貌丑,常出大賢;今人貌美,常出大奸。

  (3)

  黃金滿屋,不如種田。

  打鼓求得雨,高山也是田;禳(禳(ránɡ):祭禱消災。)星求得命,道士活千年。

  人有善念,天必從之。

  無物可配天地德,全憑早晚一炷香。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

  瞞人一似籃挑水,騙人一似網張風。

  不習一經,不知禮義。

  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損錢易飽,浪用還飢。

  見人不唱喏,必定是蠢物。

  身穿破衣裳,必是少錢糧。

  好詩記得千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隨鄉入鄉,積麻入筐。

  做賊三年偷百家,禍至門庭不須嗟。

  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子張曰:"何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國無害,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進其位,兄弟忍之家富貴,夫妻忍之終其世,朋友忍之終其好,自身忍之無禍患。"子張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國空虛,諸侯不忍喪其位,官吏不忍刑法誅,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子孫稀,朋友不忍情義疏,自身不忍禍不除。"子張曰:"善哉!善哉!難忍!難忍!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為惡從流,從善如登。

  五行百常,孝順為先。

  惜子嬌孫難訓誨,說長道短不成人。

  生前不承有限之歡,死後空灑無情之淚。

  有因分析家產,而怨父母不均者;有聽信妻言,而謗父母不愛者;有放縱驕奢,而憎父母防閑防閑:防備和禁阻。者;有飲酒嫖賭,而恨父母拘束者;有私其妻子,而吝父母衣食者;有厚於親朋,而薄父母用度者;有執定輪養,而致父母饑寒者;有子常出外,媳婦忤逆,而明知父母受氣者;有出外多年,忘歸定省,而不顧父母奉養者;有父在經營母勞井臼,而夫妻貪逸,還說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請醫藥,而借言老病難治者;種種不堪,言之痛心。

  要之,人間真富貴,還是帝王家。

譯文:

  
書一遍遍地讀,其深刻含義自然就會顯現出來。

  學識在一人之下,經世致用就可在萬人之上。

  嚴師手下可教出有為弟子,嚴母手裡能教出手巧女兒。

  不打他孩子不會成才,打打他長大後反會當官人。想要追求 有生之年的富貴,須得下死功夫。

  吝惜錢財就別去教育孩子,見識短淺就不要拜師求學。

  教育孩子要認真選老師,嫁女兒要好好選女婿。

  作惡想求得千貫財富都容易,為善想化緣一文錢都難。

  平生不做虧心事,即使半夜有人敲門心裡也不駭怕。

  若要小兒安寧,沒有比不讓他挨餓受寒更重要的。

  寧願去做大氣人家的狗,也不要去娶小氣人家的女兒。小氣之人做事慌張,大氣之人做事尋常。

  父母養育他的身體,朋友壯長他的志向。

  種田靠土,養兒靠母。

  家有千貫財富,不如日進一文錢。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說我好的人是在害我,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

  孝順之人還生孝順之子,不孝之人還生不孝之子。不信只看屋檐前的雨水,一點一滴都落在一個地方,分毫不差。

  狼跑千里遠都是吃肉,狗行千里外仍舊啃骨。

  雞兒不吃沒有功勞而得來的食物,羊羔都有跪下來吃奶的恩義。

  《詩經》上說:"孔子說:大臣牢靠國家就不會出事,籬笆牢靠大火就燒不進去。"

  與人交往不要說真話,免得他日交情斷時互道是非。

  桑枝要從小扭曲它,待它長大後再扭就扭不彎了。

  寧可跟好人爭吵,也不要去同惡人交語。

  人受不了千句好話,樹受不了萬次斧斫。

  好話一句令人三九寒冬都覺溫暖,話不投機六月伏天都會感到寒意陣陣。

  小心謹慎是做人的根本,剛硬倔強是惹禍的根源。

  寧可胡吃,也不可胡說。

  一雙伶俐的眼睛,一副說出是非的唇舌。  

   (4)

  有十分的心機也只可使出七分,且留取三分給與子孫。

  山上有地須靠上天下雨才有收成,沒有不得了的事就不要去上衙門。

  兩個懶人夾帶一個勤快人,連同勤快人都會一起變懶。兩個勤快人夾帶一個懶人,連同懶人都會一起變勤快。

  勸君莫要睡到日頭都紅了,早起三天抵得上一天的工夫。如果全家都早起,就可以免去求人落人下風。

  千種滋味不如吃鹽有味,榮華富貴不如種田實在。

  國家以農業為本,百姓以飲食為先。

  苦心經營的前途都是眼前的花,鋤頭落地才是真正的主人。走遍天涯與海角,只有鋤頭不會辜負人。

  消除了心頭的火,哪用去點佛前的燈。嘴裡念著各種佛經,肚裡卻是蛆蟲橫行。

  播得春風就會有夏雨,冬天寒冷來時就會生出禮義。

  人情都是恩德播的,冤家都是怨仇結的。

  走路須要緩步慢行,說話須要輕聲細語。

  學成了文武本事,才堪作帝王的臣子。

  積少成多,一滴滴水匯聚成了河流。

  一是機緣二是命定三是風水,四是行善積德五是讀書,這些都是人生成功的根源。

  畫龍畫虎難以畫出其骨骼,認識人只認識其面孔卻無法了解其內心。

  千金財富容易獲取,好話一句卻難求得。

  學到知道羞愧之處,原本就是才藝不精。

  碰上惡人莫怕,遇到善人莫欺。

  人沒有兩頭都不對的,車子沒有停著倒地的。

  窮人嬌養的兒女,富人像奴僕一樣使喚他們。

  文官專與筆硯打交道,武官專與弓箭打交道。

  不是秀才莫去看書,不是屠夫莫要殺豬。不是船家的手,不要去弄船篙船竿。

  天色發黃就會有雪,臉色發黃就會有病。

  文官握筆來安定天下,武將提刀來奠定太平。

  乖戾男人愛去做媒,獃痴漢子愛做保人。

  毫釐之差,結果就會相去甚遠。

  男大當婚,女大必嫁。

  笑在人前,落在人後。

  花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度少年。

  家裡有賢惠妻子,丈夫不會遭遇橫禍。家裡有能幹丈夫,妻子兒女不會天天粗茶淡飯。

  養千口之家容易,獨自一人處世卻很難。

  不要自稱上路早,還有比你更早的行人呢。

  樹砍不倒怪斧頭刀刃太小,辯論不過人家怪自己肚裡文辭太少。

  寧可讓兒女跟隨娘親千日都好,莫要讓他跟著父親哪怕是孤單一天。

  龍游至淺水連蝦都敢戲弄它,虎落到平原連狗都敢欺負它。

  一步步地慢慢走,路途終究不會太遠。

  被蛇咬是因為踩到了,被狗咬是因為撞上了。

  鼻如鷹嘴之人,會啄碎人的腦髓。臉上沒肉的人,必定是怪物。

  古人說:"至上之善無過於孝順,極惡之事無過於淫亂。我若姦淫他人妻子,別人必會姦淫我的妻子。"

  人陷入窘境志氣必短,馬匹瘦了毛就顯長。

  不經歷一樁事,就不會增長一種智慧。

  是是非非整日都有,不去理會自然就沒了。

  寧可去喝稱心的清水,也不要去喝令人皺眉的鮮湯。

  寧可等著你去害別人,也別叫別人來害你。如果你害別人你還認為沒關係,那別人害你又會怎樣呢?

  《漢書》上說:"長的江河上看不見青山,六月天氣有時還會變冷。"

  兒不嫌母親丑,狗不怨主人窮。

  狗認得千里遠的路,牛會回到一百天路程外的故鄉。

  討來了一天的飽暖,就忘卻了百日的饑寒。

  人如果不了解古今之事,就如同牛馬穿上了衣裳。人如果不懂得學習,就好比牛羊一樣。哎呀老了,歲月並不會延長我的年紀。

  珍珠是寶玉,會寫文章堪任高官。認得千行文字,自然就會生髮出禮義來。

  孔子的文章珍貴,提筆就可以壓倒眾人。

  答應給人一樣東西,千金來換也不改諾言。

  彼此住遠些可成親家,住近了反倒易成冤家。

  三四五六人,都是有個七長八短的人。

  馬有踩失前蹄的痛悔,人有事情過後的悔疚。

  (5)

  喜歡好的就要勤洗衣服,貪圖懶惰可以頭都不梳。想有個人樣就不會太自在,太自在了就會失去人樣。

  大富是由命運決定的,小富是由勤勞決定的。如若還要好吃懶做,田裡的草都會長綠了。

  要走山下路,就去問過來人。

  身上有麝自會有香氣,何必迎風站呢?

  胸懷大志不用到屋邊來表現,放牛的小孩還會起個大名字呢。

  太平還是靠將軍奠定的,太平之後就不用舊將軍了。

  喝酒遇到知己喝上千杯還嫌少,話語不投機半句都會覺得多。

  人沒有一直好的,花沒有一直開的。

  臨時去撈魚摸蝦,真真餓殺我也!

  一個人有無遠大志向,只要看看燒火掃地這類的小事就知道了。

  男人飲酒,手舞足蹈。女人飲酒,沒有比她更醜態百出的了。

  禮義生於富貴,盜賊出於饑寒。

  人(親友)是舊的好,衣服是新的好。

  人老了話就多,樹老了根就多。

  酒不會讓君子醉倒,棍棒不會落到好人身上。

  人心似鐵般堅硬,官府法律如爐火灼人。

  君子一句話,如快馬加一鞭。

  君子爭的是坐的位置,小人爭的是躺的地方。

  人有老少之分,嘴無尊卑之別。良藥苦口能治病,直言逆耳忠告人。

  怎樣奉公之人沒有私心?怎樣的水裡沒有魚蝦?

  古人外貌醜陋,卻常出大賢之人;今人外貌好看,卻常出大奸之人。

  黃金堆滿屋,卻不如種田實在。

  如果敲鼓就能求到雨,高山就也可以開闢成良田。如果禳除災星就能求得長壽,那麼道士就可以活一千歲了。

  人若有行善的念頭,上天必定會順了他的願。

  沒有一物配得上天地功德,全憑早晚各燒一炷香。

  殺人就得償命,欠債就得還錢。

  富裕家庭一千口人都嫌少,貧困之家孤身一人都覺多。

  瞞人就像竹籃挑水,騙人猶如張網兜風,最終都要落空。

  不熟習一種經書,就不會知道禮義。

  喜歡看千里遠來的客人,不如跋涉萬里之外去揚名。

  花錢易吃飽,奢侈浪費最終會挨餓。

  見到人都不會招呼應答,必定是個蠢物。

  身上穿破衣爛裳的,一定是缺少錢糧。

  好詩記他千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入鄉隨俗,就像把收積的麻丟入筐內。

  做賊三年偷遍百家,禍到門前就不要唏噓嗟嘆。

  孔子說:"各種行為的根本,忍至關重要。"子張問:"什麼是忍呢?"孔子回答:"天子能忍國家就不會有災難,諸侯能忍就能發展壯大,官吏能忍就能晉陞官位,兄弟能忍家庭就會榮華富貴,夫妻能忍就能白頭偕老,朋友能忍就能終身交好,自身能忍就不會有禍患。"子張又問:"不能忍的話會怎樣?"孔子回答:"天子不能忍就會國庫空虛,諸侯不能忍就會失去自己的地位,官吏不能忍就會遭遇刑法誅罰,兄弟不能忍就會各自分家住,夫妻不能忍子孫就會稀少,朋友不能忍情義就會疏遠,自身不能忍禍根就除不去。"子張說:"好極了!好極了!忍真是很難,很難!不是人不能忍,不能忍就不像個人。"

  作惡就像流水一般容易,行善卻如登山一樣艱難。

  陰陽五行百種倫常,都以孝順為先。

  愛憐嬌慣子孫就難以訓育教誨,喜歡說長道短就無法長大成才。

  在父母生前不好好承受有限的歡樂,父母死後卻去空灑無情無義的眼淚。

  有人因分家分財產,而埋怨父母分得不均;有人聽信妻子的話,而毀謗父母不疼愛自己;有人放縱自己驕奢淫逸,卻憎惡父母防備和禁阻;有人吃喝嫖賭,卻怨恨父母的管束;有人偏愛妻子,卻很吝嗇給父母衣食;有人厚待親朋好友,卻剋扣供給父母的開支;有人按順序輪流贍養,卻讓父母忍飢受凍;有的兒子經常外出,媳婦不孝,明明知道自己的父母總是受氣;有人外出多年,卻忘了定期回家看望,完全不顧父母的衣食給養;有人父親在外經營勞作母親在家操勞家務,夫妻貪懶淫逸卻還說父母的不是;有人父母患病,不給請醫用藥,卻借口老年人生病難治;諸如此類種種不堪之事,說起來都令人痛心疾首。

  總而言之,人世間真正的富貴,還要說是帝王之家。  


推薦閱讀:

怎麼有力地辯駁「有就不錯了」「有還挑」這種明顯一眼就是錯得厲害卻一下不知如何駁斥的言論?
父母應該為了孩子而付出全部嗎,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
畢業後使你受益的是成績單還是你的理想與興趣?
請永遠相信......
人人皆有高貴品質

TAG:人生 | 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