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支三國志:越南擴張越來越南

印支三國志:越南擴張越來越南

    本文由《世界博覽》授權發布,請勿轉載。

 

發源於雲南在越南北部入海的紅河。法國19世紀想把它開拓為通往中國的新商路,從而紛爭不斷。

歷史與現實的雙軌運動

1975年,美國結束了越南戰爭,共產主義在越南取得了勝利,但此後幾年,對印支三國( 越南、寮國、柬埔寨)來說,戰爭的威脅依舊是這些國家揮之不去的陰影。了解印支近代200多年發展史的人,也許會有一種隱隱的直覺——歷史在不斷地重複。這種直覺的論斷或許有些膚淺,但絕非毫無道理,對印度支那來說,歷史的重複並不是以鬧劇的形式登場,而是悲愴的苦難。

1979年2、3月間,越南挑起與中國的戰爭,此次戰爭讓中國人重新想起1788年到1789年的歷史(1776年阮岳、阮惠、阮侶三兄弟推翻了附屬於清朝的黎昭集團,1788年清朝派軍隊進入越南),起因雖然不同但越南同樣朝著有損中國利益的方向發展。相比之下,兩次戰爭的結果卻有著天淵之別,1789年,清朝徹底失敗了。儘管不盡相同,200多年前中越關係間的很多因素至今仍然非常重要。也許戰爭最根本的原因是,越南與中國在文化上、地理上有割不斷的聯繫,而面對這個接壤的大國,越南始終都存有戒畏之意,這個大國也正是越南最想擺脫的枷鎖。

歷史不可複製,但卻被不斷地重新演繹。更為顯著的是19世紀三四十年代發生在越南、柬埔寨和泰國三國之間的種種糾葛。

 

阮朝國王阮福晃(1907年-1916年在位),後來不願做傀儡,參與了越南光復會起義的策劃活動,被法國殖民者逮捕流放。

 

在李朝(公元1010-1225)和陳朝(1225-1428)時期,越南從中國引進各式政治、文物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和「儒家思想」,使用漢字。圖為河內孔廟中的1738年的進士榜。

即便是今時今日,柬埔寨也是個羸弱的國家。從19世紀早期開始,柬埔寨就先後成為越南和泰國的屬國,而這兩個較為強大的鄰國則通過支持柬埔寨王室中不同的派別達到自己的目的。1834年,越南人決定直接出兵干涉柬埔寨內政。在阮朝明命王的授意下,越南軍隊入侵柬埔寨,並扶植安美公主(Princess Ang Mey)登上柬埔寨王座,成立傀儡政權。

越南在柬埔寨一直致力於將傀儡統治轉變成部分同化,這一政策一直持續到19世紀40年代早期。「越南化」的同化政策引發了柬埔寨人民的強烈反對,並成為激起民族反抗的主因。在泰國的支持下, 這場民族起義最終獲得了成功,在40年代晚期,柬埔寨建立了薄弱的獨立政權。

過去與現在,歷史重新穿越了它的軌跡。經過長時間的策劃和準備,1979年越南對柬埔寨發動了全面的軍事入侵,1個月後基本佔領了柬埔寨各主要城鎮、沿海島嶼和交通幹線。面對越軍大舉進攻,柬埔寨武裝抵抗力量由城鎮轉移到鄉村和山區,開展游擊戰爭。直到1989年9月27日越南政府宣布從柬埔寨全面撤軍,這場歷時11年的戰爭才宣告徹底結束。出於對越南再次入侵柬埔寨的反應,泰國直接出兵干涉。就像安美政權受到越南扶植一樣,韓桑林政府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支持下延續下來。

寮國近年來的發展卻少有歷史軌跡的印痕,儘管寮國也曾在越南人的控制之下,但如今卻顯現出更多脫離以往歷史的發展趨勢。100年前,一個完整的寮國國還不存在,這片領土由大大小小的首領、王或其他世襲統治者瓜分,而這片土地上也遠沒有建立歐洲國家的那種管理機制。寮國也許算得上一個特例,它沒有出現某些重蹈歷史的特徵,不像同一時代的中國、越南和柬埔寨那樣,在大的歷史趨勢中多多少少都有些周而復始的相似經歷或者相似關係。

作為東南亞一個沒有集權王朝統治,沒有地方割據政權的國家,寮國的所屬領域長期以來就被周邊各國視為兵家必爭之地,誰都希望在這裡樹立長久的權威。整個19世紀,泰國、越南、緬甸和清朝都在邊境上對寮國的領土施加過壓力。一個世紀後,越南延續以往的政策以萬象政權支持者的姿態出現在寮國,但很明顯這一姿態與歷史上的有很大不同,以往越南是為了防範寮國東北部出現威脅越南安全的隱患。

尋找印支各國這些過去與現實之間的「雙軌運動」並非難事,對過去百年歷史的研究中,「歷史重複論」也並非奇談。在某種意義上, 美國在1975年之前越來越深地介入越南,就是1954年之前法國持續殖民印度支那的歷史迴響。但簡單的用「過去與現實雙軌印跡」的論斷,遠遠不能解釋印度支那複雜的歷史。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印度支那各國之間複雜的衝突有著明顯的歷史淵源,但由於各種意識形態的介入從而變得更加多彩。更為重要的是,那些民族國家的主要決策人再也不準備接受他們國家過去所接受的角色。以越南為例,儘管70年代仍有很明顯的親華傾向,並表現出理所應當的順從,但1979年的越南決定擺脫掉中國這個北方近鄰的影響。波爾布特領導的紅色高棉,也拒絕成為越南利益的代言人,越南和美國簽訂停火協定後,紅色高棉開始與越共分裂,再加上傳統上越南對柬埔寨的領土一直虎視眈眈,所以1979年的越南入侵一點都不出人意料。越南對寮國這片土地的興趣源遠流長,但是七八十年代出現了一個獨立完整的寮國國,儘管這個政權受到越南人的影響,寮國總算還是同時代歷史洪流中,唯一與過去決裂的支流。


 

南進運動

 

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上著名的糧倉,越南於17世紀擴張至此,1862年被迫向法國開放。

 

關於占婆國最早的文字記錄見於公元前2世紀的中國史書。後來,漢武帝大軍征服至此,建立了日南郡。公元192年,日南郡一個叫釋利摩羅的人發動叛亂,殺死了漢朝縣令,建立占婆國。占婆國信仰印度教、供奉濕婆,採用種姓制度,使用天竺文字,16世紀初被越南消滅。圖為現在位於越南中部的占婆神廟。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印支三國在歷史長河的演變發展中仍保持著自身相對不變的特徵,而這恰好印證了那些已經由史書記錄在案的「歷史對應性」的例子。不過有些學者並不同意這一觀點,他們並不認為越南會是導致未來印支地區關係緊張的主要國家。要回答這個問題最核心的疑問是:越南以往的擴張主義是否意味著它會是今天和未來該地區麻煩的主要製造者?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越南一直都扮演著擴張主義者的角色,這是毋庸置疑的。今天的越南崛起於紅河三角洲的核心地帶,公元939年吳權擺脫中國五代南漢政權獨立,隨後越南的勢力逐漸向南方擴張。這一「南進運動」,或稱「 南部進軍」 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它直接導致了當時的越南國與隸屬於印度的占婆國的戰爭,那時的占婆國位於今天越南的中部,占婆人無論是種族上, 還是文化上都與越南人毫無相似之處,可以說是背道而馳。占婆人的文明與印度有著不少淵源,在種族和語言上與印尼島上的居民有著相似之處。越南和占婆之間截然斷裂的文化加重了國家間的衝突,以及由此帶來的苦難,同時也更促使越南人下定決心毀滅這個南部的敵人。

這場毀滅異種文明的過程被延遲了,原因來自中國。15世紀早期,明成祖朱棣興兵80萬征討越南,將其並為明朝的一個省,設置官吏,加以統治。明朝對越南的入侵迫使越南對占婆的攻略暫時擱置,令其無暇顧及擴張事業。但1471年,越南軍隊還是將佔婆打敗,並將佔婆首都新洲(Vijaya),即今天的平定,收入囊中。占婆軟弱而權勢輕微的王室被逼南遷,並一直在風雨飄搖中苟延至18世紀早期。然而新洲的陷落已經讓湄公河三角洲洞門大開,越南人可以輕易地長驅直入。

幾個世紀以來,越南擴張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它是完完全全由官方策劃和民眾自發意識交織的結果。為了維護其不斷推進的南方漫長的邊境線,越南人採用了軍事屯田的方式,這些開荒種植的農民也隨時準備服從軍事需要。同時,越南的殖民擴張行動也給了那些流浪漢一條出路,以前這些底層的貧民在控制嚴密的越南農業社會中無立足之地。儘管越南法律對人口控制得很嚴,不允許國內的民眾隨意流動,但這一緩慢而穩步的南遷運動仍隨著汩汩人流被推向高潮,這股南遷的人流在越南的擴張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到17世紀早期,越南再也難抑擴張的慾望,勢力發展到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並將觸角延伸到了邊界之外國力漸弱的柬埔寨。

與吳哥帝國的輝煌時代相比,17世紀的柬埔寨國力日削,而從湄南河谷發跡的泰國則國力日盛,一度曾囊括了從前在吳哥王朝控制下的一些領土。當越南入侵湄公河三角洲時,柬埔寨便不得不面臨來自東部和西部雙面夾擊的威脅。於是,柬埔寨王吉·哲塔二世(1618~1628在位)為了避免兩面作戰,減輕泰國對柬埔寨的威脅,決定迎娶一位頗有背景的越南公主為妻。這場政治婚姻的代價就是吉·哲塔二世同意讓越南人向柬埔寨商貿繁榮的普利安哥進行移民。普利安哥即後來的西貢,如今更以「胡志明市」聞名天下。

不過,柬埔寨的噩夢才剛剛開始。因為柬埔寨國力長期萎靡不振,越南人的殖民勢力在湄公河三角洲迅速擴張,普利安哥也逐漸變成越南人的城市。越南的農民和漁夫在附近人煙稀少的郊外建立他們自己的村莊,而越南的邊境線也逐漸向南部和西部推移拓展。越南人的這些擴張活動最主要的阻力來自於一息尚存的柬埔寨王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湄公河一帶的柬埔寨民眾。17、18世紀的柬埔寨王廷簡直就是改朝換代的舞台和陰謀詭計廝殺的戰場,而這種混亂正是泰國和越南求之不得並樂觀其亂的,如果不是由於這兩個國家有其他的當務之急需要解決,柬埔寨早已成為他們的口中之食。在18世紀,泰國的主要精力都用來對付來自西鄰緬甸的挑戰,而越南也沒閑著,1620年~1674年和1773年~1802年,越南國內發生了兩次內戰。這些事情牽制了泰國、越南對柬埔寨的侵略。

這些政治因素固然是減緩越南對柬埔寨領土擴張的重要原因,然而同樣重要的是湄公河三角洲的自然地形。18世紀,湄公河流域巨大的農業潛質尚未發揮出來,而後來盛產稻穀的萬里良田在當時還被一片片稀濕的沼澤所覆蓋。即便到了1802年,阮朝統一了越南,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地區仍是窮鄉僻壤,即使到了1859年法國入侵的時候也依然如此。儘管這一地區居民不多,但湄公河三角洲卻仍是法國殖民統治伊始之處。在19世紀晚期的印度支那政治區劃圖上可以看到,越南南部和西南部的邊界線那時已經非常接近這一地區了。到了19世紀50年代晚期,居住在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居民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越南人所包圍。


 

殖民地時期的滲透

 

1883年-1884年清政府雖應越南政府的要求增強了原駐北圻的廣西清軍兵力,又命雲南方面派兵出境,並派人聯絡黑旗軍援越抗法,但還是戰敗,被迫承認法國完全佔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圖為法軍1884年攻佔越南和興。

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南部,以及後來對整個印支地區一系列的侵略活動結束了越南的領土擴張運動。大敵當前的形勢迫使越南和柬埔寨在邊境線上略有調整,這些調整是建立在柬埔寨讓步的基礎上的。站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上,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法國沒有對印支地區進行殖民入侵,那麼柬埔寨未來的命運雖說不一定,但很有可能在兩個更為強大的領國的夾擊中走向滅亡。

歷史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了,柬埔寨國存續了下來,並在法國的操縱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擴張了領土。1907年,作為法國的保護國,柬埔寨重新奪回了早已落入泰國手中一個多世紀的兩個西部大省。在法國殖民者統治時期,柬埔寨憑藉法國人的勢力拓展了領土的範圍,並保持了國土的完整性,但越南對柬埔寨土地的蠶食仍在繼續。要理解這一現象的原委,就有必要了解一些法國入侵印支地區的政策和動機,以及法國人到此之後那些決定他們行為的動因。

統治柬埔寨其實一開始並不在法國的東方侵略計劃之內,當時法國的確考慮過這個弱小國家對法國殖民帝國的意義,但對當時的法國而言,在印度支那的當務之急卻是搞定越南。而搞定越南也並非是法國的最終目標,法帝國主義者將眼光放到了更遠的戰場——中國,對越南的入侵不過是為入侵中國打開一條通道罷了。不過,當時這個想法還非常模糊,法國侵略者對如何打開這條通道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直到法國政府開始考慮將湄公河作為與中國貿易的可行之路,而又覺得英國控制下的泰國可能成為障礙的時候,控制柬埔寨的政策才為法國政府所認可。

到了1864年,柬埔寨徹底淪為法國的保護國,但是在法國探險隊於1866年~1868年對湄公河流域考察後,才發現要想由這一河道打通去往中國西南部的道路是多麼不切實際,除了個別迷戀吳哥窟遺迹的人之外,絕大多數法國政客都對推進工商業感到絕望。柬埔寨也因此而被蔑視為「冥冥中註定要消亡的民族」,看上去好像柬埔寨發展經濟的能力和必要條件一點都沒有。持此觀點的法國政客們這才把目光轉向越南,在越南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發展經濟。

19世紀八九十年代,法國政府在歷史上寫下了他們冷血計劃的又一頁。法國在柬埔寨保留「土人政府」,但控制了全部軍隊和警察,經濟命脈也完全掌握在法國人手中,他們剝削柬埔寨人民,掠奪柬埔寨財富。法國人實施的政策足可以使柬埔寨從政治版圖上消失,但這絕對是他們三思之後的有意為之。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主導法國19世紀末殖民思想的圭臬。一個工業化的先進民族的出現就意味著另一個落後民族的消亡,這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所主張的進化論的「真理」。

早在19世紀60年代法國人到來之前,越南人的勢力就已經慢慢滲透到柬埔寨了。當時,柬埔寨各大河流域,包括洞里薩湖上開展的大規模漁業都控制在越南人手中。此外,還有少部分越南農民深入到了柬埔寨內陸腹地。直到19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法國人才開始對越南這種移民活動給予官方的支持,但其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絕大多數越南移民都集中在柬埔寨的東部邊省,而他們也逐漸成為法國殖民當局在柬埔寨最得力的助手,越南人還涉足小型工商業,很多越南人也從事手工業。然而,他們的人數從來就沒超過柬埔寨總人口的5%。比人數優勢更重要的是越南移民所挑起的社會對抗,作為法國殖民當局統治階梯的最底層,越南移民成了激起柬埔寨反抗殖民現狀的導火索。1953年柬埔寨獨立之前,對法國殖民者的反抗和憎恨減少了,但是柬埔寨人對越南人的憎惡卻是持續而深刻的。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曾試圖讓柬埔寨從地圖上消失的越南人。


 

越共的目標

 

胡志明領導下的越南獨立同盟的士兵

 

越南曾受中國的直接統治達千年之久(公元前111-公元939),稍後雖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但仍與中國維持一定的藩屬關係,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正式劃清與中國的關係。圖為越南人津津樂道的發生在公元938年的白藤江大捷。

居住在柬埔寨的越南人受到當地人的憎恨,因為他們的國家在歷史上扮演了一個對弱小民族進行侵略和威脅的不光彩的角色。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一群越南人開始認為他們的國家也許可以在整個印支的革命洪流中充當領導者,並改變印支的命運。1931年印支共產黨成立時,其成員全部是越南人,其目標是發動整個印支地區開展革命,在其名稱上也反映了他們的計劃,這暗示著從一開始越南共產主義運動就在追求通過革命進行擴張,而這是建立在越南侵佔別國領土的歷史慣性之上的。

越南共產黨成立以來,它所走過的道路,遠比它的理論綱領要複雜多變。有些事件很值得注意,在越共運動中,由胡志明領導的一支是很有影響力的,他最初反對在政黨名稱中使用「印度支那」的字眼,並將其政黨命名為越南共產黨。但共產國際卻堅持要求改名,因為在共產國際看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應當肩負起領導整個法屬殖民地的革命活動。所謂的法屬殖民地,即越南、柬埔寨、寮國。

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越南要在整個印支地區領導一場共產主義革命。一份20世紀30年代的珍貴文件將那時越南共產主義目標的「泛印支」特徵表露無遺。這份1934年的文件寫道:「柬埔寨要單獨革命,想都不要想,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共產主義革命只能是整個印度支那地區的。」考慮到越南歷史上的擴張主義,這一論斷甚為微妙。問題的關鍵只是需要想一想,越南共產黨的目標是否與歷史上越南侵佔鄰國擴張領土的範圍相符合。

實際上,20世紀30年代,在柬埔寨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民族主義政治活動,而在寮國則根本沒有實質上的政治運動。如果說共產主義活動依舊席捲了整個印支地區,那麼這股力量就是來自越南的共產主義者。

儘管很多越南共產主義者遠離他們的祖國,來到柬埔寨和寮國,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越南共產主義運動只在柬埔寨和寮國取得了很小的成果,可能因為寮國一直分崩離析,多民族雜居並且缺乏對現存政權的忠誠,越南人在那裡確實比在柬埔寨更加成功。但即使在寮國,進展也是有限的。1946年第一次印支戰爭的開始,給了越南共產主義者一個有利的條件來實施其整個印支地區革命的計劃。

儘管在1975年第二次印支戰爭(越南戰爭)中,寮國共產主義運動取得了最後勝利,寮國共產主義政黨和越南的河內政權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柬埔寨的共產主義運動則完全不同。印度支那共產黨的分支柬埔寨共產黨最早於1951年出現,後來的紅色高棉領袖波爾布特則堅稱該黨於1960年正式成立,因為早期仍是從屬於越南共產黨。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柬埔寨共產黨在脫離越南取得獨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70~1971年對抗金邊的朗諾軍人政權的過程中,柬埔寨共產黨得到了越南有力的武裝支持。然而到了1972年,柬埔寨共產黨已經有能力獨立戰鬥了。對於柬埔寨共產黨領導而言,與越南的暫時聯盟是必要的,但實際上他們視中國為真正的盟友。越南人把控制柬埔寨的希望寄托在越南培訓的柬埔寨人身上,這些人1954年離開自己的國家到越南接受共產主義培訓。但越南人註定要失望,這些人在1970~1971年間回到柬埔寨,但是柬埔寨共產黨領袖卻把他們派往前線,因此他們或者慘死戰場,或被柬埔寨共產黨直接處死。1975年當第二次印支戰爭結束時,一個堅決反越的柬埔寨共產黨在柬埔寨掌握了政權。


 

 

1979年越南士兵押送柬埔寨俘虜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法國人利用南部越南來對付越南北部,圖為南部越南士兵押送北部俘虜。

1975年4月越南和柬埔寨共產黨在與美國的戰爭中獲勝, 兩國長期爭議的邊界問題和柬埔寨—中國的密切關係成了主要分歧。儘管過去越南把柬埔寨視為一個重要的緩衝地帶,越南還是將他們的部分兵力撤回邊界內,確切說,撤回本國境內。但1975年~1976年間越南和紅色高棉的邊界問題談判一直不能達成協議。

1977年邊界問題成了柬埔寨和越南嚴重衝突的導火線。持續數月的小衝突之後1977年末爆發全面衝突。越南希望通過支持一個反對派來推翻波爾布特政權的努力失敗了。同樣地, 1978年越南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希望也變成了泡影。於是,是年年底越南再無耐性,倉促間組建了由柬埔寨人韓桑林領導的「柬埔寨民族解放陣線」,支持其發動對柬埔寨的全面進攻。韓桑林得到越南方面的有力支持,並最終控制了柬埔寨大半國土。有關越南意圖的問題再次被提出:越南的這個舉動是不是它長期以來擴張傾向的又一個證據?

前車之鑒

關於越南是否具有擴張性的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而且這個問題的提出僅僅是部分反映出人們對歷史更深層的思考——那些遙遠的歷史與當代的因素一樣,都有可能是形勢發展的動力。

過去一百年中,印支三國還有它們與中國之間的恩怨糾葛、種種歷史事件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一扇看清楚當代各種事件發展的窗戶。當然我們不能把它看成是未來發展的預言書,但確實是具有高度借鑒意義的前車之鑒。

推薦閱讀:

TAG:三國 | 越南 | 三國志 | 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