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海昏侯墓為何能躲過盜墓之劫?

二十個世紀以來連綿不絕的盜掘,已讓漢代墓葬「十室九空」。海昏侯墓園能夠基本保存完好,堪稱眾多不幸漢墓中之萬幸。這座墓何以能躲過歷代盜墓賊的光顧?盜墓與考古,堪稱一對如影隨形的正邪兄弟,它們有著怎樣複雜的雙向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先生,將在本文中為您一一解讀。

盜墓團隊使用技術手段,精準地測定了主墓室正中位置,並打下了一個深達14米的盜洞。盜墓者循盜洞而下,已經將主槨板鋸開,離發現主棺「功虧一簣」。村民的及時報警、考古隊員的及時搶救,讓海昏侯墓免於被盜。

選編於《中國國家地理》 撰文/王子今 攝影/郭晶  等 

由盜墓引發的海昏侯墓考古發掘

2011年3月23日,正在做飯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接到電話後,楊軍匆匆放下手中的鍋鏟,迅速趕往南昌郊外的墩墩山。

墩墩山,是南昌人所共知的荒郊野嶺。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能讓楊軍連飯也不吃?

原來,群眾舉報,墩山發現了一處盜洞,這裡極有可能正在進行一場盜墓。楊軍驅車火速趕到現場,發現山包上有一個長約1.2米、寬約0.6米、深達14.8米的盜洞。他循盜洞而下,發現了一個已被局部破壞的棺槨——持續五年的西漢海昏侯國墓園考古發掘工作,就此拉開了大幕。

一座創造了諸多紀錄的漢代大墓考古發掘,竟然是由一次險些成功的盜墓意外引發的。江西考古所方面介紹,盜墓者並非單打獨鬥,而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隊;盜墓行動也絕非業餘,他們顯示出了很高的專業水準。歷史的弔詭在於,海昏侯墓已經在地下沉睡了20個世紀,如果沒有這次「功敗垂成」的盜墓,恐怕它還將繼續沉睡下去。

回顧歷史,盜墓在中國歷史上可謂自古已然、長盛不衰。可以說,中國自有墓葬以來,便伴隨著對墓葬的盜掘活動。《呂氏春秋·安死》所謂「大墓無不抇也」、「自古及今,……無不抇之墓也」的情形,讓中國古代出現了「斜陽射破冢,骷髏半出地」、「群盜如蚊虻」、「白骨下縱橫」的文化風景。帝王將相的陵墓陪葬奢華,往往成為盜墓者的首選目標。漢代墓葬更因其存世久遠、厚葬成風,招致了「十室九空」的不幸結局。

「試讀碑上文,乃是昔時英」,被盜掘者破壞的墓葬往往是後世對名士達人的最後紀念,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考古工作者在發掘清理古代墓葬時,一看到盜洞,常常不免沮喪、遺憾和憤慨交集於心。當然,這次看到海昏侯墓盜洞的考古工作者們是幸運的,他們在驚喜、幸運的心情中,開始了卓有成效的考古工作。

海昏侯墓已經在地下沉睡兩千多年。難以想像,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它要如何逃脫無孔不入的盜墓者,保住清白之身?海昏侯墓為什麼沒有被盜?這成為我們在驚喜和幸運之餘,心中不由得浮現出的好奇和疑問。

千鈞一髮之際,海昏侯墓逃過一劫

圖為海昏侯墓主槨室內,正在一絲不苟地處理文物的考古人員。

天命加運氣,不幸中之萬幸

當然,盜墓者絕不可能對海昏侯墓這樣的王侯之墓心慈手軟。在考古發掘現場,除了那個作案未遂的現代盜洞外,主墓室西北角還發現了一個盜洞和一盞五代時期的燈具。原來,早在一千多年前,盜墓者就已經光顧過這裡。不過,同樣沒有成功。

昔日盜墓「望水興嘆」,今朝考古一片坦途

圖為剛剛打開的海昏侯墓,從主槨室上方的盜洞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有積水。歷史上發生的鄱陽湖水倒灌,使墓穴內浸滿了水。在技術條件限制下的古代,這讓盜墓者「望水興嘆」。現代考古技術則成功地解決了排水難題,讓海昏侯墓的保護和發掘成為可能。

漢墓「十室九空」海昏侯難得有「善終」

觀察漢墓地域分布圖我們看到,全國漢墓可分為四大分布區。已發現漢墓中未被盜掘過的漢墓已經屈指可數——長沙馬王堆漢墓,廣州南越王漢墓,以及本次發掘的南昌海昏侯漢墓。即便如此,馬王堆和海昏侯也只是一半墓葬幸免於難(軚侯利蒼被盜,夫人辛追未盜;海昏侯未盜,侯夫人被盜)。由此可見古代盜墓之猖獗。

一次地震、一次滲水,再加上總是適時眷顧的運氣,保護了海昏侯墓免遭盜掘。

觀察中國地震帶分布圖,我們看到南昌並不在其中,江西也是中國地震災害等級最小的省份之一。不僅如此,在《中國歷史地震震中分布圖》里,江西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微震區,歷史上發生過的地震微乎其微。然而,偏偏就在海昏侯墓埋入地下快四百年之時,南昌發生了一次地震。《晉書·五行志》記載:「元帝太興元年四月,西平地震,涌水出。十二月,廬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干寶以為王敦陵上之應也。」

公元318年的這次地震造成墓室坍塌,這讓盜墓者不得其門而入。一百多年後的南朝劉宋時期,鄱陽湖水倒侵,墓穴內充滿了水。在排水技術欠佳的古代,這也讓盜墓者無從下手——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盜墓者還輸給了運氣。2011年的這次盜掘其實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在海昏侯墓旁的侯夫人墓也有一個盜洞,且已被摸空。侯夫人墓封土植被甚為茂密、封土顯大,這讓盜墓者誤以為是侯墓,而先行盜掘成功。盜墓者於是再盜海昏侯墓,盜洞已打穿了7層封土、木板中的5層,即將觸碰到主棺之時,就被村民發現報警了。

盜洞就打在主墓室的正上方,十分精準,顯示了盜墓團隊的高超技術。考古隊打開墓室後發現,主槨室並不是一個大單間,而是被兩豎一橫共三層槨板隔離成六個單元,共約70平方米,主棺位於主槨室的東北處。盜洞直接打到了主槨室的正中方,盜墓者鋸開了頂槨板,還沿著兩個單元槨板的交接處一直鋸到了底槨板,卻沒有挖到並帶走任何東西。

天命般的地震和滲水,加上無處不在的運氣,使海昏侯墓得以保全。

橫橫豎豎看漢墓,石室土坑各不同

豎穴土坑墓以北京大葆台漢墓為代表

大葆台漢墓也是一座豎穴土坑墓,墓主是西漢廣陽頃王劉建。雖為諸侯墓,卻使用了「天子之制」的「黃腸題湊」。「黃腸題湊」為漢代特有的奢華葬制,指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雖是「天子之制」,有時也可恩賜王侯貴戚使用。大葆台漢墓也是我國第一次發掘「梓宮—便房—黃腸題湊」格局的漢墓,其墓道、外迴廊、車馬庫、內外槨房、「黃腸題湊」等銜接在一起,構築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地下宮殿。繪圖/付大偉

豎穴石室墓以濟南雙乳山漢墓為代表

漢初流行豎穴墓,豎穴墓是從地面上垂直向下挖出墓葬坑,然後將墓主棺槨垂直置入坑內,再擺入隨葬品的,最後逐步填上封土的墓葬形制。依據槨室材料的不同,還可以細分為豎穴土坑墓、豎穴石室墓等形制。豎穴墓的代表有長沙馬王堆漢墓,海昏侯墓也屬於典型的豎穴土坑墓。繪圖/付大偉

橫穴崖壁墓以河北滿城漢墓為代表

西漢中期以後,黃河流域開始流行橫掏土洞作為墓壙,所以稱為「橫穴墓」。滿城漢墓是「橫穴墓」的早期代表。不僅如此,因為它造在山崖之內,因此又被稱作「崖墓」。滿城漢墓的設計突出了一條水平神道,包括耳室、前室、後室等部分,形制和結構完全模仿地上的建築,因此也有「地下宮殿」之稱。總的來說,用橫穴取代豎穴,用磚和石料構築墓室,這是漢墓的主要發展演變趨勢。繪圖/付大偉

盜墓與考古:一對正邪兄弟

圖1

圖2

圖3

考古發掘,必須遵循「程序正義」

考古發掘必須首先保證出土文物的完好無損,以為科學研究之用。因此,文物發掘必須嚴格遵循逐層逐件提取、加固、保濕、繪圖、拍照、編號、登記等一系列嚴格程序。圖為考古工作者正在為出土文物編號。器物編號的一般格式是:「遺迹編號」+「:」+「數字」。數字一樣是流水號。這是考古工作者在填寫標籤,並將標籤貼在器物上(圖1);提取文物,必須運用類型學、地層學的方法,逐層清理,逐層提取,以保證文物的本來面目(圖2);拍照和繪圖,則是為了將文物信息記錄和歸檔,以備科學研究之用。本次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還採用了三維技術進行掃描和測繪,實現了全程數字化和影像化(圖3)。

圖4

圖5

圖6

新技術為考古發掘保駕護航

本次海昏侯墓發掘使用了許多新考古技術。飽水保護,尤其是一些容易腐敗的文物,比如說絲織品、漆器等,不能立即出水,而必須得在飽水環境中提取,再到實驗室慢慢清理(圖4)。在臨時文保用房裡,考古工作者正在對新出土的馬蹄金、麟趾金進行編號和保護(圖5)。考古工作者正在清理出土的陪葬車馬坑。車馬坑南北長17.7米、東西寬4.24米、距地表深2.5米。車馬坑埋藏淺,氧化嚴重,很容易一碾成泥,提取難度較大。考古工作者在去除氧化表層時,棉簽棒都能碰出一個坑。為了不破壞其機體,只能拿棉花蘸藥劑慢慢清洗(圖6)。

海昏侯墓的發掘,以盜墓起,以考古終。這難免使人聯想到盜墓與考古的關係。

近年來,盜墓題材的流行文化盛行,盜墓被賦予了一種傳奇色彩,廣受追捧。同時,考古學界固守在象牙塔內,對考古學的普及和傳播又做得遠遠不夠。於是,社會上逐漸出現了「盜墓考古兄弟論」、「盜墓為私盜,考古為官盜」、「為盜墓正名」的論調,也頗能得到許多人的共鳴。在網路空間,有關盜墓和考古話題的爭論也層出不窮。因此,本文有必要藉此機會,闡述盜墓與考古的異同。

首先,盜墓與考古的性質截然不同——盜墓以獲取財富為追求,而考古以科學研究為宗旨。性質的根本不同,決定了盜墓與考古的判然兩分:

考古工作者出於科學考察的目的,不僅發掘古代墓葬,也會發掘古代房屋、建築、橋樑、古生物。而盜墓者的目標只有墓葬;

盜墓者為了獲取財富,會不惜一切破壞墓葬。盜墓的唯一方法,就是掏洞;考古發掘總是把保護墓葬放在重中之重,要用到地質學、類型學的多種科學方法;

考古工作者提取文物要經過加固處理、保濕處理、拍照、繪圖、編號、登記、逐層逐件提取等多道工序;盜墓者提取文物的過程,只是簡單粗暴地掏走了事;

考古發掘更關注文物背後的歷史信息和科學價值,盜墓者只關心市場價值大的文物。因此,很多市場價值不大、但學術意義重大的文物,往往被盜墓者棄之不顧,甚至加以損害;

考古發掘所獲得的文物屬於公有,將會通過文物部門的工作展示給全社會,其研究成果也將造福全人類。盜墓挖墳取寶,盡歸私囊。

其次,盜墓與考古也還有一些相同之處。兩者都用心地探尋地下的歷史存在,都讓埋藏許久的古代遺存重見天日。在發掘技術上,考古有時會借鑒盜墓。例如洛陽鏟這種發掘工具,盜墓者使用,考古工作者也使用,它在確定墓葬位置上貢獻良多;從發掘後果來看,盜墓和考古都令許多珍寶文物、簡牘書冊起於地下,使失傳已久的古代文物、書籍、技術,獲致特殊的傳播路徑。西晉太康年間,汲郡人不準盜掘戰國魏王冢,得到了數十車簡牘,其中便有《竹書紀年》這樣珍貴的古代典籍。這是盜墓含有「考古」因素的例證。

因此,從歷史上看,由於這些相似和相同之處,盜墓與考古確實存有一種雙生關係。僅僅從發掘主體、發掘技術、發掘後果來看,是無法清楚判明盜墓與考古的——從發掘主體來看,盜墓有私人盜掘,也有曹操、孫權發動的官方盜墓。長沙曾經被稱為「土夫子」的盜墓者,很多都參加了後來的考古發掘實踐。近年來,也頗有一些考古工作者捲入盜墓犯罪的痛心事例;從發掘技術來看,考古工作者會使用「洛陽鏟」,盜墓者也會使用一些「高科技」;而從發掘後果來看,某些技術高超的盜墓者會拿走寶物而不破壞墓室,看起來像是考古。一些不成功的考古發掘,則破壞了墓葬。

但是,盜墓歷史源遠流長,而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只有幾百年歷史。現代考古學出現以後,考古與盜墓因為根本性質的差異,這種「相同」的曖昧空間便越來越小了。易言之,盜墓可能會有「考古」因素,但考古絕不容許「盜墓」因素摻入。一旦考古工作者監守自盜,他的身份已經從考古者轉換為盜墓者,會被立即革出考古隊伍;而即便盜墓者挖出文物起到了「考古發掘」的客觀效果,他也不可能因此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考古工作者。面對《文物法》支撐的文化秩序,面對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文明,面對逝去古人的尊嚴,考古與盜墓,一正一邪,一道一魔,其分別是清楚的。

地理君本文選編於《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3月刊


推薦閱讀:

一座超大陵墓被反覆洗劫,但有兩樣東西盜墓賊不敢碰,專家卻敢碰
【轉載】盜墓史記:中國歷史盜墓狂人七宗「最」
古懂傳奇:又驚悚又深情,那個恐怖詛咒石棺中被深愛的小孩李靜訓
中國第一古屍盜掘案披露:盜墓賊為搶珠寶毀屍
看了《盜墓筆記第二季》後 ,想知道考古和盜墓護寶有什麼區別?

TAG:盜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