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區養羊業發展探析

[摘要]養羊是周期短、見效快、適宜面廣、能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朝陽產業。本文主要分析了山區發展養羊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突破發展養羊業的建議。

關鍵詞:山區 養羊業 發展

養羊是周期短、見效快、適宜面廣、能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朝陽產業。山區牧草豐富,品種優良,有利於養羊業的發展。如何挖掘養羊的巨大潛力,實現山區養羊業的跨越發展,對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環保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山區發展養羊業的優勢

(一)飼草資源豐富

中國山區(包括丘陵和高原)面積663.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69.1%,包括中國(不含台灣、香港、澳門)除上海市以外的30個省(區)的1564個縣。山區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和東南等地區,草山草坡面積廣闊,生物資源多樣,牧草品種多,飼料資源豐富,以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作物秸稈等組成粗飼料供給體系,發展草食畜牧業潛力很大。

(二)市場優勢明顯

我國雖然羊肉總產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費水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且羊肉供求存在夏秋短缺現象,不能均衡供應市場;同時由於地區間羊肉生產也極不平衡,羊肉潛在消費市場較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加強,高蛋白、低膽固醇的肉質品備受青睞。因此,豬肉在肉類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到60%左右,禽肉和牛羊肉的比重應分別上升到21%和13%以上,羊肉產品市場顯現出廣闊的前景。

(三)品種資源獨特

我國的綿羊、山羊品種資源十分豐富,僅列入《中國羊品種志》的地方綿羊、山羊品種有35個,加上列入各省《畜禽品種志》的地方綿羊、山羊品種達80個,如馬頭山羊、南江黃羊、小尾寒羊等。我國綿羊、山羊品種具有許多優良和獨特的性狀,如小尾寒羊、湖羊的高繁殖性能,濟寧青山羊的優秀羔皮性能,灘羊、中衛山羊的優秀裘皮性能,這些優良品種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譽。

(四)利於環境保護

畜牧養殖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畜禽養殖生產中的糞便、有害氣體對大氣、土壤和水質的污染。山羊養殖走的是生態畜牧業之路,推廣種草、秸稈綜合利用、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可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二、山區發展養羊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山區養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滯後

目前,山區飼養的綿羊、山羊品種主要以本地品種為主,多數存在個體小、生長速度慢、產肉量低等缺點。為提高本地綿羊、山羊生產性能,一方面,有些大型養殖場先後從國外引進了部分優良品種,如薩福克肉羊、波爾山羊等,但由於種羊價格、擴繁技術、飼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種羊發揮的效益有限;另一方面,有些山區注重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但由於財力有限,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良繁體系建設滯後,良種選育進展遲緩,種羊質量難以保障,良種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二)草料供給相對失衡

山區雖有廣闊的草山草坡、灌叢疏林草地和農副產品,但季節性明顯,枯草期較長,養羊又多以放牧為主,養殖戶對草料儲備重視不夠,致使規模養殖在冬春季節飼草料短缺較為嚴重。有些山區天然草山草坡草質差,產草量低,而人工種草未受重視,種草面積有限,季節性草料短缺十分突出;有些山區草山草坡建設管理滯後,草地退化嚴重,人工種草尚未形成規模。同時,農作物秸稈的開發利用剛起步,目前秸稈利用率嚴重不足,制約了養羊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三)產業投入嚴重不足

養羊業是一項規模養殖效益型產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和一定的養殖規模。近年來,中央連續兩個1號文件均提出大力發展牛羊生產,但國家和省均未增加對牛羊產業的投入;我國養羊業多處於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天然草原的圍欄、引水灌溉工程、退化草原的改良更新、人工草場的建設以及養羊業的配套設施等基礎建設缺乏資金投入;群眾自有資金缺乏,加上金融部門對養殖戶貸款額度小、周期短、門檻高,嚴重製約了群眾發展規模養殖的積極性,導致養羊業發展基礎薄弱。

(四)加工及流通環節薄弱

山區羊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偏小,缺乏流動資金,普遍處於吃不飽的狀態。羊肉產品單一低檔,活羊及羊產品的批發交易市場數量少,不適應大規模生產的要求。加工、流通環節的滯後發展制約了生產的擴大,生產的區域化、產業化格局難以支撐。

三、突破發展養羊業的建議

養羊業是山區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突破性發展養羊業,是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最佳選擇,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優勢項目。大力發展養羊業符合中央調結構、穩增長、活市場、惠民生的總要求。山區可從以下方面促進養羊業的發展:

(一)推廣現代養殖技術,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

山區土地資源有限,同時受單位面積飼草承載力的影響,養羊模式宜定位在「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積極推廣『1235』養羊模式,以標準化規模化帶動產業化」。一是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引導養殖戶轉變養殖觀念,積極發展健康養殖,推進生產標準化、適度規模化養殖。二是積極推廣「1235」養羊模式。「1235」養羊模式是以農民家庭為單位的,非常適宜山區農民小規模飼養,既不耽誤農活,亦可增加收入。三是積極推廣種草養畜、圈養、高效生態養殖模式、疫病綜合防治等實用技術。四是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產品生產技術,抓好標準化羊欄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建立一批標準化的羊羊基地。

(二)建立良種繁育體系,確保種源供應

有了良好的種羊,但沒有完整的良種繁育體系,同樣不能適應現代羊業生產的需要。目前我國山區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尚未形成,各地應結合我國現階段肉羊生產現狀和聯合育種技術的需要,因地制宜,重點抓好原種場、父母代繁育場和種源繁殖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優秀種公羊的使用面;與肉羊生產基地結合,做到有試點、有示範、有推廣面,全面促進良繁體系建設,確保種源供應。

(三)加強飼草生產體系建設,實現養羊業可持續發展

飼草料是養羊業發展的基礎,完善的飼草料均衡供應體系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物質保障。一是改良天然草場。極積推進天然草場改良和牧草補種,提高草場產量,實行劃區輪牧或割草餵養,保護草場植被。二是大力建設人工草場。利用冬閑田、退耕地種植牧草,實行林地、果園套草,推廣草糧間作。三是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進一步抓好秸稈資源綜合加工利用技術的研發,大力推廣秸稈青貯、微貯、乾粉濕喂等技術,最大限度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

(四)培植龍頭企業,提升養羊效益

為適應羊業規模化發展要求,必須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建設。一是培植加工龍頭企業,促進羊產品的精深加工,向旅遊休閑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方向發展。二是積極支持有實力的民營業主組建養殖公司、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的發展格局,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要注重培育和發展羊產品批發和交易市場,積極招商,搞活流通。

(五)強化疫病防控,實現健康養殖

抓好羊病防控,確保羊業穩定健康發展。一是建立健全疫情應急機制。完善應急預案,落實防疫責任制,強化各項防控措施,實現依法防控、科學防控。二是強化羊免疫。重點抓好羊痘、羊口瘡等烈性傳染病的疫苗接種,確保頭頭注射、個個免疫。三是抓好羊寄生蟲病防治。重點抓好羊絛蟲病、腦包蟲、肺絲蟲、蜱蟲、蟎蟲、吸蟲病等寄生蟲病防治。四是加強羊疫情監測。建立健全羊疫情測報網路,落實羊疫情報告制度,提高疫情預測預報能力。五是健全羊病和產品安全追溯體系。全面實施羊養殖備案登記制度,加強規模養殖場管理,建立健全養殖檔案,不斷完善羊病和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六是果斷處置羊疫情。一旦發生疫情,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要求,果斷予以處置,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推薦閱讀:

TAG:養羊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