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人與酒 |歷史天空 - 雅虎論壇

歷代詩人與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該是多麼豪放啊,誰有知道背後有多失意呢?

    古詩中的酒文化

    中國是一個釀酒、飲酒的國度,也是一個賦詩、吟詩的國家,很久以前,詩與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的酒,起源於遠古時期的農耕社會;中國最初的詩,大約也產生於這一時期。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以御賓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可見,酒是社交宴會中的"天使",觥籌交錯之際,舉觴稱賀之時,美酒堪稱傳遞心意的佳媒。"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君子有酒,旨且多"。

    中國古代的不少詩人都愛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他們因酒而興緻勃發,借美酒澆出絢麗的詩篇!

    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有許多篇都寫到了酒。屈原的辭賦中也同樣歌詠到酒。歷代詩人莫不與酒結緣。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紅樓夢》,寫飲酒的場面最多,也最精彩。這緣於作者本人也是嗜酒如命,自稱"燕市酒徒"。酒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恆主題。

建安三曹,無一不喜歡飲酒作詩,曹丕在《與吳質書》中,就說自巳是"出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他的《秋胡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達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舉杯盡歡的急切心情。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親友從我游","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的詩句。到於曹操,作為政治家他主張禁酒,而作為詩人他很喜歡喝酒。他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表達了他慨嘆人生,寄情於酒、於詩的心境。

    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五柳先生傳》中自我介紹說:"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他早年作過祭酒、縣令等小官,後因不堪"心為形役"而辭官歸隱,終生不仕。他生活一直很貧困,但即便斷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濟他的錢,也拿去買酒喝,就連他的詩作也"篇篇有酒"。

   唐代是中國詩歌繁盛的年代,詩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賀知章、王之渙、元稹等個個喜歡,且都飲酒而詩興大發,創作出不朽之作。有人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者八百首"。王安石評李白的詩道:"十句九句婦人、酒耳"。其實,李白的詩除《樂府詩》外,言婦人的少,言酒的多。他一生寫飲酒的就有一百七十首,著名的酒詩有《將進酒》、《把酒問月》、《月下獨酌》、《對酒》等等。詩人們的許多優秀作品是靠酒激發出的靈感,在微醉中創作出來的,白居易那首膾炙人口的長詩《琵琶行》就是在醉酒之後,聽了歌伎裴興奴演奏琵琶,訴說她的身世後,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連夜寫成的。李白醉後賦詩的佳話就更多了。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對詩人創作與酒的關係的理解和高度概括。

   酒催詩發,詩助酒興。酒使人大腦興奮,使人的情緒和思維進入高度活躍狀態。這是酒的魅力所在。對詩人來說,酒能產生異常的創作衝動和豐富的聯想,催化出靈感。

   陶淵明

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他獨創的田園詩,在我國詩歌史上成為一個流派,獨樹一幟,影響深遠。陶淵明一生愛酒、頌酒,讀他的詩,彷彿時時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體驗到酒的魅力。南朝梁代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說:「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 可見詩人對酒之偏好以及其詩與酒之融洽。可以這麼說陶淵明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第一位以酒為吟詠對象,有意識地把詩和酒「攀親結緣」,並在詩中賦予酒以獨特象徵意義的詩人。

    飲酒詩(之十四)

    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飲酒詩主要表現自己遠離污濁官場,歸隱田園的樂趣,稱頌從酒中品到的「深味」。這個「深味」,就是「漸近自然」的人性自由。所謂「寄酒為跡」,即借詩酒寄意遣懷,抗衡濁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與自為。他的詠酒詩,首開風氣,為後人樹立了酒徒、隱士、詩人「三位一體」的風範,對後世文人的飲酒生活和吟酒詩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李白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曾多次隱居學道,野山深林之中,「傾事幽酌,顧影還獨盡」,這時他往往樂於獨斟自飲,飄然來去。如要尋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座的。 「幽人」,想必是一位與之氣味相投,仙風道氣的高士。從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看,李白確實得到了陶淵明「任真」的嫡傳。

    無法考證,李白的篇篇佳作是否全是酒後而作,但可以肯定,酒後的李白吟唱出了不少傳世名篇。「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是好友杜甫對他的一生的最佳寫照,也道出了李白的詩情與酒意。李白號稱「詩仙」,李白也自詡「酒中仙」。看來,李白因詩而成仙,李白也因酒而成仙。李白與酒緣定終生,難捨難分。「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杜甫有詩云:「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好個「酒中仙」! 尋酒不歸的李白,天子差人找他;酩町大醉的李白,寵臣伺候著他;睡眼惺忪的李白,卻依然詩如泉涌,醉筆生花。「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於是,一個醉態可掬的李白,一個真真切切的李白,就這麼瀟洒的醉在天子的腳下,醉在眾臣的面前。時至今日,大浪淘盡,李白依然鮮活的吟醉在我們腦中。好個李白! 「嗜酒見天真」.他的真,就如他口中的酒,不摻半點兒水。榮華富貴算什麼!「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功名利祿算什麼!「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這一切的一切,都可隨杯中酒一飲而盡,淡然而消。有人同飲,他「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何等的氣魄!他喝出了萬丈豪情。無人對酌,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又是何等的詩意!他喝出了浪漫飄逸。得意時,他必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失意時,他抽刀斷水,舉杯消愁。雖「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可我們看不到消沉萎靡的李白,李白依然故我。也許,正是酒,使李白愁而不悲,悲而不戚,戚而不傷,傷而不廢。正是酒,使李白忘卻了人間的煩憂。正是酒,使李白活的瀟洒活的從容.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風歌笑孔丘 」的李白;一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一個「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 醉酒下的詩文,氣勢是強烈的,意境是奇特的,想像是大膽的,語言是誇張的.他讓自己的生命力和個性在酒中充分的釋放,在詩中盡情的張揚. 想長安 ,「狂風吹我心, 西掛咸陽樹」;入京時,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憂愁時,「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無怪乎,杜甫贊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於是乎, 昂揚中我們看到了理智,陶醉中又見其覺醒.千里送別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對待功名,「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思考人生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對酒步覺瞑,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李白在自然中徜徉,酒中的李白與自然已渾然一體了. 酒中乾坤蕩蕩,詩里皓月湯湯.酒蘊育了李白的風流,酒升騰了李白的詩文. 自古鮮花送美人,寶劍贈名士,那麼,酒,不就是上蒼給予李白的最好饋贈么?酒,對於李白,不正是絕配么?唯李白,方顯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萬丈,酒的萬古柔情,酒的羽化登仙。李白讓中國酒文化的到了最好的傳承.在李白的杯中,酒發揮的淋漓盡致,飄香流芳。 李白因酒而越發洒脫飄逸:酒因李白而更加酣暢淋漓。不知是酒成名了李白,還是李白成名了酒。只知道李白與酒相得益彰,酒與李白已融為一體。於是,當你拿起李白的千古詩句時,你會聞到一陣陣濃郁的酒香,不讀,已醉了。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學藝術家,詩、詞、文、書法、繪畫全能。蘇軾並不擅飲,但頗好置酒招客,本詩所描寫的就是這種情景,他自己曾說:「天下之不能飲,無在餘下者;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這又為後世文人,開啟了新一流酒風。蘇東坡並且知酒、釀酒,著有《東坡酒經》專書,以及詠「竹葉酒」、「洞庭春」、「真一酒」、「蜜酒」、「桂酒」、「松花酒」等詩作,不少都可以直視為釀酒史料,留給我們一份珍貴的酒文化遺產。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本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節,當時蘇軾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當空,銀光瀉地,蘇軾想起了分別七年的蘇轍。詞人舉杯望月,心中生起無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張若虛痴情的追問,在蘇軾心中迴響。不禁觸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詞開篇,豪邁的意氣,在「把酒問天」中排空直入,似乎瀟洒的帶走了一些作者的鬱憤。「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將天上與人間作對比,突出了他當時「仕」與「隱」的矛盾心理,詞人不滿現實,企望天上的純潔。但天上恰如人間,同樣不能圓滿,同樣一種缺陷的美好。蘇軾遙望月宮,似與嫦娥共舞,身處瑤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飄逸中帶著幾分酒後的輕狂。

隨著月光的移動,低照在門窗上,照的屋裡的詞人難以入眠。無眠的孤清與親人分離的悲涼只能唯圓月是問。但作者知道人之離合與月之圓卻是自右而然。既知此理便「不應有恨」,從而感情轉入理智,化悲怨而為曠達。「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表達了作者樂觀的態度:既只要人常在,縱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賞一輪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本詞通篇詠月,月是詞的中心形象,卻處處契合人事。在月的陰晴圓缺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本詞意境虛虛實實:文字在幻想與現實中穿梭『思緒在天上與人間中徘徊。孤獨的作者終於求得出路:離合的悲歡,政途的苦悶,只可借自寬自慰來消解,只能曠達的一笑而過。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推薦閱讀:

●國粹論壇
擇吉論壇:論豎造擇日
男人,總在假情真愛中迷路 - 情感雜談 - 鳳凰論壇
美麗優雅的段染鉤針菠蘿花披肩,女士秋冬編織,快樂編織論壇

TAG:歷史 | 詩人 | 天空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