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白話直譯

金剛經白話直譯

蔡道弘居士白話直譯

 

這部金剛經是佛陀親口說出來,是我(阿難)親自聽到的,很可惜佛陀已經入滅,所以後代人再也無法聽到佛陀說法。為了讓後代的人也能知曉佛法,因此我再一次重新講出,讓人記錄下來流傳後代。記得佛陀在講這部經的時候,是在印度的西北方,國名叫舍衛國。舍衛國皇宮附近有一花園名叫「只樹給孤獨園」,為什麼會取這個名稱呢?因為花園裡的樹是由只陀太子捐獻的,因此稱為「只樹」,而土地是由一位波斯匿王的大臣所捐獻,他的名字叫須達多。須達多為人樂善好施,經常幫助孤獨的人,所以這個花園的名叫「給孤獨園」,加上太子捐獻樹木,因此這座花園就取名「只樹給孤獨園」。佛陀就在「只樹給孤獨園」講這部經。當時與佛陀共同生活的人,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他們都是修行很有成就的出家人,有的甚至已證到羅漢果位及菩薩果位。

記得講經那天的上午,釋迦牟尼佛眼看就到中午了,所以就披上袈裟,拿著盛飯的缽,到舍衛城去化緣。

在城裡不分富貴貧賤,一家一家的化緣,化緣完了,就回到原來的地方吃飯。

吃完飯,就把袈裟和缽及一些日常應用的器具收拾好,順便也把腳洗乾淨,再把座位鋪好坐下來。

那時候,有位年高德長的佛陀弟子,名叫「須菩提」。他突然從大眾中站起來,披上袈裟把右肩露在外面(因為印度人平常衣服是遍覆全身,要禮佛時才袒露右肩,以示恭敬),右膝跪地(印度的禮儀有兩種,禮拜時是雙膝跪地,懺悔及請法是右膝跪地,以表示理順誠心),而且合掌恭恭敬敬地向佛陀行禮,然後讚歎地說:「您是世界上最稀罕少有的世尊!您經常關心諸位菩薩如何修行,又時常叮嚀諸位菩薩如何負起度化眾生的任務。世尊!但是眾生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如何使發心修行的善男信女,在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時,使它不退失?如何降伏妄想心使它不起妄念呢?」

佛陀回答說:「問得好!問得好!須菩提!如同你所說的,我經常關心諸位菩薩如何修行,又時常叮嚀諸位菩薩如何負起度化眾生的任務。所以我當然要為你們解說,你們仔細聽著,我現在就為你們開示。發心修行的善男信女,在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時,就與佛菩薩的心量沒有兩樣,所以就應該使它不退失,如果有妄想心應該使它不起念。」

須菩提聽完佛陀開示後說:「是的!世尊!我很高興能聽到您的解說。」

佛陀於是告訴須菩提說:「諸位大菩薩,在修行當中,應該依照現下面的方法去降伏妄想心,降伏妄想心的方法就是首先不要執著眾生相,眾生相有九種,如一、孵卵所生的雞、鴨、麻雀、鴿子;二、母胎所生的人、牛、羊、馬;三、水中或潮濕中所生的魚、蝦、鱉、蟹;四、蛻化所生的蠶、飛蛾、蚊子、蒼蠅(他們都是由幼蟲蛻變而化成);五、有色眾生,他們由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蘊是障蔽的意思,五蘊等於有五種物質或精神覆蓋本性。)組成,有色眾生居住在欲界及色界;六、無色眾生,他們由四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組成,無色眾生居住在無色界中;七、有思想的眾生,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除了無想天之外,都是有思想的眾生;八、無思想的眾生,他們是專修無想的外道修士,也就是外道的最高果位,居住在色界的無想天中;九、非有想非無想的眾生,他們居住在三天,這裡的眾生沒有粗想但仍有細想,所以是非有想非無想。

以上九種眾生,諸位大菩薩都要有這種想法:我要以慈悲去救度他們,使他們業障消除,脫離生死輪迴,永遠達到清靜解脫的境界。雖然眾生有無限量之大,無法數之多,無邊際之廣,我都要以慈悲心去解救他們。雖然有那麼多眾生受到我的解救,但我絕不執著度化眾生的功德,所以在諸位大菩薩的心中應該認為,實在沒有一位眾生受到我的救度。

為什麼要有這些想法呢?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薩還有我相(自私心,執著自我)、人想(對待心,計較得失)、眾生相(分別心,雜念紛紜)、壽者想(慾望心,貪得壽命),他就不是菩薩了。

我再告訴你吧!須菩提!要須知一位大菩薩,他的心量必須很大,這樣才能不計較。在不計較之下才會去做利益眾生之事,但是在做出利益眾生之事後,也不會有絲毫的執著,例如,不要去貪看艷麗的物品,才能使眼根清靜;不要去貪聽靡靡的音樂,才能使耳根清靜;不要去貪嗅香濃的味道,才能使鼻根清靜;不要去貪吃美味的大餐,才能使身根清靜;不要去貪想物質的享受,才能使意根清靜。

須菩提!要做為一位大菩薩,應該要做到忘記布施給誰,忘記布施多少,以及不求名,不求利,不求褒獎;為什麼菩薩布施要達到這種境界呢?因為這樣的布施心量才廣大,在廣大的布施之下,他的福     德才能增長,達到無限量之大。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東方的虛空,你能想像到或測量出有多大吧?」

須菩提回答說:「我沒辦法,世尊!」

佛陀又說:「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方、下方虛空,你能想像有多大嗎?」

須菩提又回答說:「我沒辦法,世尊!」

佛陀接著又說:「須菩提!菩薩若能不著相布施,所得的福德就像虛空那樣大,難以想像,難以測量。須菩提!所以諸位大菩薩只要依照我的教法,不要著相布施就是了

須菩提!你的想法怎麼樣?可以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如來的佛身嗎?」

須菩提回答說:「那是不可能的,不能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如來的佛身;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您所說的如來的外表佛身是一種假象,不是真實的佛身,而佛的真身是無形無相的,這是世人無法用肉眼看到的。」

佛陀聽了之後說:「你說對了,世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也是一樣,都是不實在的,因為它們都會毀壞,都會變化,所以世人眼光所見的一切相,都是虛幻的假相。怎可執著虛幻的假相,來矇騙自己呢?所以世人如能不執著虛幻的假相,及不受一切外相的迷惑,這才是一位清醒的人,能清醒的看到真實,因為心中有佛,佛心相印,佛就在他的心中了。」

須菩提聽完之後又向佛說:「世尊!您剛才所說的話真是太妙了,我聽了之後感覺非常真實,但是眾生的智慧有限,疑心病重,他們會相信您所說的話嗎?」

佛陀聽完之後,又對須菩提說:「須菩提!你不必懷疑,雖然我說的佛法非常深妙,但是仍然會有人深信不疑的。就是等到我圓寂後,經過正法時期的一千年,像法時期一千年,及最後的末法時期五百年,總共是兩千五百年,(很接近我們現在的年代,因佛陀圓寂於西元前380年至544年,這是各家推測的年代,今年西元為1991年,因此佛陀已圓寂2371年至2535年,所以我們何其幸運,能生長在這個年代。註:末法時期總共是一萬年。)仍然有持守戒律,廣修福田的善男信女,對於現在我所說的話,仍然非常相信,認為那是真實的。不過這些相信的人,機緣是非常特殊的,他們不僅在近世諸佛那裡修學佛法而種善根,甚至已於過去世元無量諸佛時已種諸善根,所以他們聽到一句話或看到一段文章,便能在轉念之間,心凈不亂,信心不退。

須菩提!我再告訴你吧!以後這些信心不退的人,我當然能知道他們,更會看到他們,因為這些善男信女將會得到十方虛空無量無數褔報與功德。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善男信女,不但不會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更不會執著一切萬法的名相(因為一切萬法只是度眾生到達彼岸的工具而已,而本性是佛,萬法非佛,既是成佛,萬法皆空。)以及執著空法的名相(有些人聽到金剛經講萬法皆空,所以就執著空,每天叫空唱空,成了空病,這就執著空的原因。)所以不能執著萬法,也不能執著空法。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善男信女,如果心裡一旦執著萬法的名相,即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同的道理,如果心裡執著空法的名相,也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不要執著一切萬法,也不要執著一切空法;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為你們說法的時候,常用竹筏來作比喻,世人編竹為筏,渡人過河,到了彼岸,竹筏就不用了。我所說的佛法,就象渡人的竹筏一樣,過了河就要放棄,何況不是佛法的理論,更不應該執著了!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我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果嗎?我有說任何佛法嗎?」

須菩提聽了之後說:「如果以我的體悟,去解釋佛陀您所說的含義,應該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名稱,可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果位,因為佛法是說給眾生聽的,菩提果也是說給眾生聽而已,在佛的世界裡哪有什麼菩提果。也沒有固定的佛法可讓佛陀來說的,因為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因人的根機而說;如佛陀您所說的佛法,都像虛空一樣永不變異,但虛空是不可取的,虛空的廣大及虛空的恆久性也是難以言說的,所以佛陀您所說的法,有又好像沒有,沒有又好像有,就好比虛空來說,虛空本來就有,但迷昧的眾生往往忽略它的存在,佛法也是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佛法,可是世人往往忽略它,還以為佛法不夠普遍,這都是眾生痴迷的看法,排斥的想法。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呢?這都是因為一切凡夫、賢人、聖人,在無為法的證悟性方面有所差別,如聖人見山是山,不執著山,已達到隨心所欲不逾距的地步;賢人見山不是山,因為怕起慾念心,所以排除一切外相外緣;凡夫見山是山,執著山,因為凡夫是貪心不足的,常常為了身外之物而起爭執。所以凡夫、賢人、聖人差別就在於此,也就是無為與有為的差別。」

佛陀聽完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系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國度,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也是一樣。)的七寶(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來布施,你說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聽後回答說:「當然是很多!世尊!雖然是很多,但那只是有限量的福德,並非無限量的福德;無限量的福德要無相布施,也就是不惦念布施多少,不惦念布施給誰,布施之後不求回報;而有限量布施即不同,他們經常布施多少,布施給誰,更希求回報。所以佛陀您說福德很多,其實那也只是有限量之多而已。」

佛陀聽完須菩提的回答後,很慎重的說:「假使有人每天讀誦這本金剛經,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經中的四句話,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及「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還有「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記在心裡,照著去做,或講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因為講佛法給人聽是法施的一種,法施是三布施(即法施、財施、無畏布施。助印經書是三施並行,如能讓人看到經書是法施,出錢助印是財施,護持佛法是無畏布施。)功德最大的,而金剛經的功德更是無限量之大。

為什麼金剛經的功德是無限量之大呢?須菩提,我老實告訴你吧!就是過去一切成就佛果的諸大菩薩,在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最後階段時,都是領悟此經才證悟的,所以此經可說是諸佛之父,諸法之母,一點也不虛假。

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是方便法門而已,只是現在我所說的法(金剛經)才是真實之法,但我說真實之法讓你們聽,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為什麼呢?因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對迷昧的眾生說的,在佛的世界裡就用不上了。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證得須陀洹(印度古文的直譯,即初果聖者,中文是入流,即預入聖人之流的意思。)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須陀洹果位的想法嗎?」須菩提聽了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修行人,雖然已進入聖者之流,名為「入流」,但這只是假借的名稱而已,反而在證得須陀洹果位時,心是無所入的,為什麼會無所入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聖者,已不執著艷麗的美色、悅耳的聲音、香濃的味道、可口的食物、細滑的摸觸,他不執著一切的形象,所以須陀洹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聽了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證得斯陀含(已證二果的聖者,斯陀含是印度文直譯,中文是一往來,也就是尚需人間修持最後一生。)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斯陀含果位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須陀含果位的修行人,雖然尚需天上人間往來一次,所以名叫「一往來」,但是他們已沒有往來的想法,如果他們還有往來的想法,即是一種執著,而證得斯陀含果位的聖者是心無執著的,所以才叫斯陀含。」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證得阿那含(已證三果的聖者,阿那含是印度文的直譯,中文是不來,也就是不再來欲界人間接受生死的意思,但仍需在色界、無色界天中繼續修行,才能進入四果阿羅漢果位。)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那含果位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羅漢(已證四果的聖者,阿羅漢是印度古文的直譯,中文有三種意思:一、供應——也就是應讓世人供養的意思。二、殺賊——殺掉一切煩惱賊。三、無生——永不在三界受生。)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羅漢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修行人,已是一位無學(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皆為有學聖者,只有四果阿羅漢才是無學聖者。有學聖者是須要再上進修學的意思,無學聖者是聲聞乘中最高的果位,在聲聞乘中他已全部修學完成,所以是無學聖者,但廣義來說,證得阿羅漢果位只是小乘果位而已,只修慧未修福,只度自己未度別人,不如大乘的菩薩乘,福慧雙修,度已更度眾生,兩全其美。)聖者,在聲聞乘的修學方面,早已無法可學,無法可修,所以才稱為阿羅漢;假使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阿羅漢果的想法,那麼他已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這怎麼有資格叫做阿羅漢呢?

世尊!您曾經說過我修持的境界已達到遠離是非分別、執著、心性自在、自如、正定;在所有人中,讚許我是解空第一,有第一等的離欲功夫,也是第一等的阿羅漢。

世尊!雖然我得到您的讚許,但我仍然默默的修持,從來沒有我已證得阿羅漢的念頭。

世尊!如果我有心念,認為自己得阿羅漢果位,而念念在心,您就不會說我是一位喜歡寂靜的修行人;就因為我心無所得,亦無所失,不執著一切相,行而無所行,做而無所做,無欲無求,所以才叫做寂靜的修行人,倘若我執著果位在心,就不是寂靜的修行人。」

佛陀又對須菩提說:「你的意思怎樣?過去在燃燈佛(因為燃燈佛出生時身邊 有燈光照耀,所以成佛之後佛號稱為燃燈佛,當時釋迦牟尼佛的過去是一位修菩薩道的出家人,曾經親近燃燈佛。燃燈佛為他授記,說他將來會成佛,佛號叫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國土叫娑婆世界。)那裡得到什麼嗎?」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的,世尊!您在燃燈佛那裡實在沒有得到什麼,因為有得即有失,有得失之心怎能成佛,所以照道理來說,您實在沒有得到什麼。」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菩薩有沒有在莊嚴清凈的佛土呢?」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是心不執著才產生莊嚴的,而眾生是心生貪執才產生污穢的,所以菩薩雖然莊嚴了佛國凈土,但是他們心不執著,更不作莊嚴想,而莊嚴只是一種假借之名而已。」

佛陀於是又說:「是的!就因為這樣,所以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所有的大菩薩都應該如方才所說的,心不執著,這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而且才能生起清凈之心,如不應執著艷麗的物品、靡靡的音樂、香濃的味道、美味的大餐、華麗的服飾、物質的享受,才能使心清凈,也就是說,心不可執著一切,才能產生清凈之心!」

佛陀停了一下又說:「須菩提!假使現在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就像須彌山王(須彌山高三百三十六萬里,周圍有六萬座大大小小的山環繞,是眾山之王,億以稱為須彌山王。)那麼大,你的意思怎樣,他的身體大不大?」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是很大,世尊!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您所說的那麼大的身材,並不是普通人的身體,而是發大願修大行所獲得的微妙大身體,但是大身體也是假借的名稱而已。」

佛陀又說:「須菩提!假使用恆河(印度境內的一條大河,河內的沙非常細,非常多)中所有的沙數來作比喻,以一粒沙去比喻一條恆河,即一粒沙一條恆河,恆河的數目,和沙的數目一樣,而那麼多的恆河裡面還有那麼多的沙,你看這樣沙的總數多不多?」

須菩提回答說:「當然很多!世尊!以恆河中的一粒沙去代表一條恆河,那麼恆河之多就難以去數了,更何況是所有河中的沙呢?」

佛陀慎重地說:「須菩提!我現在老實的告訴你,假使有善男信女,以最珍貴的七寶盛滿那恆河沙一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去布施濟貧,那麼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很快的回答說:「當然很多呀!世尊!」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假使有善男信女,每天讀誦這本金剛經,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及「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此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還有「凡所有想,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記在心裡,照著去做,或講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勝過前面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福德。」

佛陀停了一會兒,再一次強調說:「須菩提!不管什麼人,不管在什麼地方,或什麼時間,如能對人學說金剛經或是經中的四句話,這個說經的地方就是無上聖地、就是無上道場,所有世間的天神、人民、阿修羅魔,皆應像佛塔廟一樣的恭敬供養。

更何況假使有人能完全依照經意去修持,每天讀誦這本金剛經,那他的功德更是無法計算。(有許多人不知道金剛經的無上功德,我們知道的人要發心說給別人知道,讓他知道、研究、宣揚和助印金剛經,讓人人皆能頓超覺地,這是我們大家的責任。)

須菩提!你應當知道讀誦金剛經,照著經意去修行的人,將能成就最上等,也就是第一等級——至高無上稀有的究竟法,所以這本金剛經所在的地方,等於有佛在那裡,我們對修持讀誦本經的人,要像尊重佛弟子一樣。」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這本經的名稱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最銳利、最堅固之物,般若是妙智慧的意思,波羅蜜是到達彼岸的含義),也就是以至高無上智慧到達彼岸,讓你們快速證得佛果,這個名字有無上的意義存在,所以你們當要恭敬護持!

再說,這個名字有「無相、破相」的意義。須菩提!你要知道我所說的妙智慧是無相的,金剛的銳利是破一切相的,修無相、破一切相的無上法門,能讓人到達解脫的彼岸,可是我所說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只是一個名字而已,是無上的名字,但也是勉強取的名字,為了度化你們才取的假名而已。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認為我有說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覺悟的本性是不執著名字、形相的,因此您可算是並無說法。」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細小灰塵,你說多不多?」

須菩提聽了立刻回答說:「當然是很多呀!世尊!」

佛陀再解釋說:「須菩提!但是那麼多的細小灰塵,也是假借的名稱而已,因為這些細小灰塵也是由大石頭分裂而得,現在是細小灰塵,但是一旦掉落地上,在水的結合下,又要變成土塊,因此名稱只是物體的暫用而已;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樣,是假借的名稱而已,因為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細小灰塵的大結合——成為土塊,土塊的大結合——成為小山,小山的大結合成為星球,星球的變化排列——成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會隨著眾生的業報而產生變化:眾生心清凈,三千大千世界就清凈;眾生心污穢,三千大千世界即污穢。眾生心生執著,即有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心生解脫,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借的名稱而已。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我的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以貌取人呢?」

須菩提聽後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因為您的三十二種相貌特徵也是因緣假合而已。眾生不了解這點,還一再認為您的肉身就是真佛,直是太可悲了;而不知道真佛是在人人的清凈自性之中,所以您所說的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其實只是一種假想而已,一種暫用的假名稱而已。」

佛陀聽了說:「須菩提!你說的很到位,能一語點出眾生的執迷,讓他們皆能達到即刻開悟的境界。所以將來假若有善男信女,他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即使一再轉世,一再布施,用盡了如恆河細沙那麼多的身體,那麼多的生命,還不如讀誦或修持這本金剛經,或是講經中的四句偈語給別人聽,他所得的福報還要比生生世世去布施的功德大。」

那時,須菩提聽到這些話,更深一層的肯定自己所領悟的無上妙法,而且這些妙法將來可解救眾生,讓眾生開悟解脫,不再迷昧浮沉於生死苦海,所以雖然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他,仍然感動得大哭起來,並且向佛陀說:「太稀罕,太少有了,世尊!您現在所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我從過去到現在,洞悉一切妙理,但就是未聽過這樣的佛法。

世尊!現在我可以預先知道,將來如果有人,能夠看到或聽到這本經,去領悟它,一定能夠產生信心,進而去修持清凈法門,使自己本性清凈,達到「是心是佛」的實上本相,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只是佛性受到蒙蔽而已,就好比鏡子本來應該明凈,只因蒙上塵埃而已,只要拭去塵埃,鏡子的實在本相就是明凈的;眾生本具有佛性,只因受到貪嗔痴的影響而產生種種煩惱,如果沒有貪嗔痴所帶來的煩惱,當下即是自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像這樣的人,當然是一位快速成就第一等稀罕少有的特殊功德之人。

世尊!眾生本具有佛性,也就是說眾生的本來面貌是佛性,只是眾生已把佛性污染而已,只要了解這個原理,去修持證悟,即能成佛。可是您所說的——實在本相的佛性,也是假借的名相而已,修持證悟之人仍然不可執著。」

世尊!我今天聽到您現在所說的無上甚深妙法,我是堅信不移的,我也能夠理解,我更會按照您現在所說的妙法去修持,這對我來說並不是很困難。

但是等到佛陀圓寂後,經過正法時期五百年,總共是二千五百年(正是我們現在的年代),倘若有人看到或聽到這本金剛經,進而能理解它的,堅信不移,依法修持,我想有這樣的人,那真是太難得了,同時這個將能成就第一等最稀罕的無上功德,早日成佛是不成問題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人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何以見得呢?因為執著自我的「我相」,其實是顛倒妄想而已,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是一樣都是自私心、對待心、分別心、慾望心所產生出來的,所以這都是不實在的,但眾生往往執著於不實在的生滅假象而不自知。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迷失了方向,用錯了心,反之,只要心中不要執著一切,才能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這才是佛的境界。」

佛陀聽了之後,又對須菩提說:「你說對了!你說對了!如果有人看了或聽了這本經,只要不錯用心,依法修行,就是成佛的捷徑之道,這都是實在之言,我現在更強調一點,如果將來有人看到或聽到這本經,不遲疑、不恐慌、不畏懼,這樣的人真是太難得了。

為什麼呢?須菩提!你應該知道我現在所說的是第一波羅蜜(第一捷徑到達彼岸的方法,也就是以妙智慧去破除煩惱而得解脫之方法)。雖然我說第一波羅蜜,但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第一波羅蜜,因為我說的第一波羅蜜,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只是方便引導眾生修持的名詞而已。

須菩提!以忍辱波羅蜜(波羅蜜即到達彼岸的意思)來說,也是不能執著的,當下要忍而無忍,辱而無辱,一點也不起嗔恨心,所以我說的忍辱波羅蜜也是一種名稱而已。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我過去世被歌利王(是一位殘暴的國王,懷疑修行人與他的宮女有染,於是就殺了修行人,但修行人仍然不起嗔恨心,那位修行人即現在的佛陀)以劍斬掉我的四肢、耳、鼻時,我仍然不起嗔恨心。可見當時我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

為什麼呢?如果過去世我的身體被歌利王一塊一塊的分割時,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時我就會起嗔恨心的。

須菩提!又想起過去五百世中做忍辱仙人的時候,專門的修忍辱之道,在那個時候我就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想了。

所以說,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必須不可有任何執著,就是見到一切外相都不能動搖本心,能夠做到這點,然後再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才能與佛心真實相應!

在與佛心真實相應之後,更應時時保持,讓它永不退失,如何才能達到此目標呢?就是不可執著艷麗的物品,也不可執著靡靡的音樂、香濃的味道、美味的大餐、華麗的服飾,以上這些物質享受都不可執著,然後才能升起清凈之心,因此清凈之心必須在一切都不能執著的情況下,才可能產生的。

如果心有所執著,你的念頭就會隨著外在的一切而起煩惱,這樣清凈心就消失了,人反而不能安住了,所以我說菩薩的心中,不應有任何形形色色的執著,然後才能毫無掛礙,去做清凈的布施。

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為了利益廣大眾生的緣故,就要像方才我所說的方法去布施才對。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執著,因為世間一切物體都是假的,它們只是暫時存在你的眼前而已,不久之後就會隨著歲月而毀壞消失;眾生也是一樣,只是一種假名而已,因為眾生皆由業障果報所形成,只要業障果報消失,哪有眾生呢?

須菩提!我講的是真話、實話,而且也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我從來不說欺騙的話,也不說怪異的話。

須菩提!我所證悟的法是無相的,無相是沒有實體的;但又是自發圓滿的,所以它又不是虛假的。

須菩提!倘若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一直惦記著我布施給誰,布施多少財物,什麼時候才能回報。像以上這樣的布施是凡夫的布施,非菩薩的布施,因為菩薩的布施是「施不望報」的,哪能布施之後還有惦念之心呢?所以菩薩在布施之時,還一直惦念著回報,像這樣的作為,就好比一個人走入暗室一樣,他是毫無所見的,無法得到光明的。

假使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不去惦念著我布施給誰,布施多少財物,更沒有要對方回報的念頭。像這樣的布施,就好比人的兩顆眼睛,非常的明亮,在日光照耀之下,什麼東西都能看得很清楚。

須菩提!將來的末法時代,如果有善男信女,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讀誦此經,依法修行,就會得到佛光的普照,而且以我的智慧去判斷,可以肯定這些人很有善根,更會看到這些人都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金剛經不可思議的功德,弟子在註解時常有佛光加被的感應奇蹟,使文筆與清凈法喜之下,如活泉源源湧出,希望十方善信應當珍惜此一因緣,讀誦、助印、宣揚金剛經。)

須菩提!假使有善男信女,在每天上午,以恆河沙數這樣多的身體去布施,中午又以恆河沙數這樣多的身材去布施,下午又以恆河沙數這樣多的身體去布施,像這樣的布施,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劫是印度的長時間演算法,一劫的時間是四十三億二千萬年)的時間,每天都用這麼多的身體去布施。

假若另外有人,聽到或者看到這本經,更發心依法修行,信心不退,那麼這人所得到的福德,勝過那位以恆河沙數那麼多身體去布施之人,又何況用手抄寫、信受奉行、早晚讀誦、為人解說,那他的福德,就難以計算了。

須菩提!總而言之,這本經的功德真是大得難以想像,無法用尺量、無法用秤稱、大海尚有邊,唯有此經功德,沒有邊際,沒有止境。所以這本經,我是特別講給發大願、修大乘菩薩道及修最上乘佛道之人聽的。

如果有人發心修持讀誦本經,或是願意為廣大人生解說經文的含義,佛陀都會知道這些人,並看見這些人,皆可成就大功德,大到無法用尺量,無法用秤稱,大海尚有邊,但此人的功德可達到沒有邊際,沒有止境的不可思議功德。

像這樣的人,我可預知將來必定能擔負起如來的弘法大願,讓眾生都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我說這些人能擔負起如來的弘法工作呢?須菩提!我告訴你吧!因為修大乘菩薩道之人才有廣大的慈悲心,反之,修小乘佛法的人,度自己都來不及了,那裡還想去度化別人,他們經常執著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麼這些人就是得到這本經,或是聽到這本經,也會產生排斥心理,哪裡還會去讀誦,以及為人解說呢!這是不可能的。

須菩提!這部經功德太大了,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場所,只要有這本「金剛經」在,一切世間的天道、人道具、阿修羅道(六道之一,性好鬥)都應供養,因為那個地方,等於就是佛塔,所以都應當恭敬禮拜圍繞,並焚香參拜,鮮花供養。」

佛陀講到此時,進一步的說明:「須菩提!假若有善男信女,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不但得不到別人的恭敬,還受到他人的輕賤,是因為他前世造了及重的惡業,本應墮到三惡道受盡種種苦難,但因現在受到別人的輕賤,所以,以前的罪業被抵消了,將來還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回想過去無量阿僧只劫(阿僧只是無央數,是無法計算的意思)那麼長的時間,還沒有遇到燃燈佛之前,已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是億的意思)那麼多的佛,我都曾經供養,沒有說哪一尊我不供養的。

雖然我供養那麼多的佛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假若有人,在末法時代,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所供養諸佛的功德作一比較,我還達不到百分之一,更達不到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所有的算術、數學去換算、去比喻,還是無法算出來的,可見金剛經的功德有多大呀!

須菩提!假若有善男信女在末法時代,能依法修行及讀誦這本金剛經,那麼他所得到的功德真是太多了,我如果完全說出來,反而讓一般凡夫產生懷疑,進而毀謗佛法,這就不好,因為毀謗佛法的人將會遭受精神錯亂,瘋狂亂性的果報,這人將永遠無法接近佛法了。為什麼呢?這都是狐疑佛說,不信佛法的結果。

須菩提!你應當知道,這本金剛經所講的義理都是無相的、不可思議的,因此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佛陀講到此時,須菩提忽然又提出一個問題,又向佛陀請求說:「世尊!未來如有善男信女,發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時,應該怎樣去安住菩提心,及如何降伏妄念心呢?」

佛陀聽了之後,告訴須菩提說:「未來如有善男信女,發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時,首先應當有這樣的想法『我要做一位菩薩,我應當滅除眾生的煩惱,度化他們使他們得到解脫;當我滅除眾生的煩惱,度化他們解脫之後,仍然不可有眾生受到我度化的想法。』

為什麼呢?我告訴你吧!須菩提!因為作為一位菩薩,如果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就不能算是菩薩了。

這又為什麼呢?須菩提!原因就是實在沒有什麼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法,為什麼呢?因為無上正等正覺是究竟清凈的意思,既然是空間清凈了,那還有「我要發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想法呢?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認為我在燃燈佛那裡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法嗎?」

「沒有的,世尊!依照我的了解來解釋佛陀所說的義理,佛陀在燃燈佛那裡,所修的是無我、無相的究竟清凈之行,並沒有什麼所謂的證悟,更沒有什麼菩提之法可得。」

佛陀聽了之後說:「是的!是的!須菩提!當時我已達到無我、無相的空間清凈了,哪裡還需要什麼法,所以我在燃燈佛那裡,實在沒有得到什麼法,更沒有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

須菩提!假若有個實在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被我得到,念念在心,那麼究竟清凈心就不存在了,究竟清凈心既然不存在,燃燈佛就不會給我授記,更不會說「你來世必當成佛,佛號的名稱叫釋迦牟尼佛」。就因為我當時已達到究竟清凈心,因此心地上毫無雜念,更沒有我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想法。所以,燃燈佛才給我授記,更說:「你來世必當成佛,佛號的名稱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如來」這兩個字,其實是「如其本來的究竟清凈」之含義,因此修行人如能達到「如其本來的究竟清凈」才能成佛。

假如有人說:「佛陀是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才成佛的」,那就錯了,須菩提!實在沒有什麼法,可讓佛陀得到的,一切佛法皆是方便說,因緣說而已,無上正等正覺也是假名而已。

須菩提!假使一定要說有什麼法可得無上正等正覺,那我只能告訴你「無實無虛」四個字而已,「無實」就是凡所有一切形象都是不實在的,修行人如能不受一切形象左右,自性自在,解脫煩惱,脫離生死,這才是真實的,這就是達到「無虛」的境界,也就是一切都不虛假的意思。所以,我說:佛法是非常微妙的,可用在任何方面,如行、住、坐、卧皆是佛法。萬事萬物都能應用在佛法上,因此一切萬事萬物皆可稱為佛法。

須菩提!這好比以前我說過的,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像須彌山那麼大的道理是一樣的。」

須菩提即刻回答說:「喔!我知道了,世尊!您說的大身體,並不是普通人的身體,而是發大願、修大行所獲得微妙無形大身體,但是無形大身體,以來人身來說是大,以佛的無量無形大身來說是小,因此您說的大身其實只是假名而已,沒有所謂的大小之分別。」

佛陀又說:「須菩提!要作為一位大菩薩也是一樣,不可執著一切假名稱、假形象,就是每天在做度化眾生的工作,但心中不可有「我功德很大、我能力很強,我可度化無量眾生」的想法,如果有以上這樣的想法,心中就有執著了,有妄想執著就不可稱為菩薩了。

怎麼說呢?須菩提!因為菩薩這個名字,只是為了度化眾生而假設的名稱而已;所以我說,如果有人不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可稱為一位菩薩了。

須菩提!倘若菩薩有這樣的想法,更對人說「我應當去莊嚴佛國凈土」。那他就不是菩薩了,因為他已經執著於假名稱、假形象了,而不知「莊嚴」兩字,其實只是針對眾生而說的假借名詞,佛國凈土本來清凈,哪裡還需要您來莊嚴呢!

須菩提!倘若菩薩對佛法能夠達到圓通了達的境界,他不會受到我相(煩惱的障礙)、法相(智慧的障礙)牽絆,那麼我才說他是真正的菩薩。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肉眼(一般人的眼睛)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肉眼。」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天眼(天眼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還能看得遠,能透視)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天眼。」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慧眼(慧眼能洞徹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使自己所見一切皆不迷惑)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慧眼。」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看我有法眼(法眼能洞徹一切事物皆是眾緣合成才有的,如本來沒有這本書,現在有這本書,是因為寫作、打字、印刷、裝訂之後才有的,這就是眾緣合成。能洞悉一切萬事萬物皆是眾緣合成的,就了解到一切皆沒有實在的本體,只是暫時的假象,所以對一切事物就不執著)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法眼。」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看我有佛眼 (佛眼是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的功能,又能看到究竟、實在、真正永恆不變的真理與事物) 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有佛眼。」

佛陀再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雖然我有佛眼,但是現在以肉眼來看恆河中所有的沙,我是不是說那是沙呢?」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假如您要以肉眼去看它,當然那仍然是沙呀!」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像一條恆河裡面所有的沙,有那麼多沙子一樣多的恆河,再取所有恆河的沙,那麼多的數目來比喻佛世界的數目,你認為這樣佛世界的數目多不多呢?」

須菩提回答說:「喔!那太多了,世尊!」

佛陀再告訴須菩提說:「在那麼多國土中,所有眾生的種種心思,我都知道,為什麼我能夠知道呢?因為眾生的心思都是顛倒妄想的,想來想去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所以這根本不是真心,只是假名叫做「心」而已。

我為什麼這樣說呢?須菩提!我告訴你吧!眾生的心思都想著過去、現在、未來,但過去已成過去,就像人的壽命一樣,過去就不再回來了;現在又是不停的,如坐在行駛的車上,你說現在看到是橋頭,但當你說完,已經在橋中或橋尾了,甚至橋已經過去了,所以現在也是抓不住的;未來呢?也是一樣,因為人的心思是隨著環境而變化的,沒有一定的,因此又怎能預期未來的想法呢?所以過去的心、現在的心、未來的心,都是不實在的,都是得不到的。」

佛陀繼續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假若有人積滿三千大千世界那樣多的七寶,拿來布施,你看他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如有這樣布施的人,他的福德是很多的。」

佛陀說:「須菩提!假若此人將執著為實有,那麼他所得的福德便有限量,所以我不說福德多;如能不住相布施,不求回報之心,那麼我才說福德多。」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可以用圓滿的肉體身來衡量他是不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圓滿的肉體身去衡量的,因為圓滿的肉體身也只是水、火、風、土假和而已,只要水、火、風、土分散,那還有圓滿的肉體身,因此圓滿肉體身也只是一種假名而已,不可執著。」

佛陀再問:「須菩提!那麼你的意思怎樣?可以用圓滿無形的法身,去衡量他是不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圓滿無形的法身去衡量,因為前面佛陀曾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此圓滿無形的法身仍是一種虛幻像,只是一種假名而已,不可執著。」

佛陀接著又說:「須菩提!你不要以為我有「我已經為眾生說了很多佛法」的想法,你們不要這樣認為,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我仍然有妄念、執著,有妄念、執著就不是佛了,而是一位凡夫而已。所以如果有人講:「佛陀曾說過:我為眾生說了很多佛法。」那這個人就是在毀謗我,不了解我說法的真正意義。

須菩提!佛的妙理是無窮無盡的,佛的妙理是無相的,無相的妙理要用有相的口舌去表達,只能說「不可說,不可說」而已,但為了消除眾生的迷惑,不得已而說,實際上我並沒有說什麼,本來也無法言說,所以「說法」兩個字,只是勉強取的名稱而已。」

當佛陀說完時,生命中充滿妙智慧的須菩提向佛陀說:「世尊!將來有許多眾生,聽了這些妙法,能生起信心嗎?」

佛陀說:「須菩提!眾生皆具有佛性,只是未開悟而已,所以你不能說他們完全是眾生,但也不能說他們不是眾生,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眾生不過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一種現象,迷時是眾生,悟後可成佛,就因尚未成佛,只好取名叫眾生。」

須菩提聽完話後,又向佛陀說:「世尊!您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其實應該是無所得才是吧?」

佛陀回答說:「是的!是的!須菩提!我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是一點點也沒有得到,因為凡是有得失的,都是虛妄心,不是自性本心,而自性本心是人人具足的,不用去得也無法可得,所以只能假借一個名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佛陀再進一步的解釋說:「須菩提!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名稱雖有高高在上的感覺,但每個人的佛性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沒有誰的高、誰的低,因為沒有任何差別,所以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未來眾生如果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如能照這樣去修持,那就是修一切的善法了。修一切的善法就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須菩提!我所說的善法,其實是讓人人的佛性漸漸地覺悟而已,一旦人人的佛性覺悟了,那有什麼善法可言,所以這裡只不過假借一個名稱,叫做善法而已。

須菩提!假若有人拿相當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須彌山堆滿七寶的寶貝去布施,還不如有人助印這本金剛經,以這本金剛經與人結緣,甚至說經中的四句偈語,或是去修持並早晚讀誦,或是講給別人聽,那麼前者福德雖多,還比不上後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於用所有的算數、譬喻,也無法相比、計算的。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度化眾生時,會有我應當度眾生的想法。

須菩提!你們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因為什麼我度化眾生時,不執著「我度眾生」,也不執著「誰被我度」,所以我沒有眾生被我度化的想法;反之,如果我度眾生時,時時想著「我度了誰」、「誰被我度」,那麼我就有所執著,有了執著即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須菩提!我在說法的時候,經常說「我」,那隻假借的名稱而已,實際上我已經沒有我相了,也不會執著我相;但凡夫之人即不同,他們都認為一切都是實有的,所以才會貪得、執著,自己綁自己,永遠無法解脫。

須菩提!其實「凡夫」在佛陀看來也只是一個假借的名詞罷了,並沒有所謂的凡夫,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只因目前迷眛,所以才稱凡夫,一旦覺悟,哪裡還有凡夫呢?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能以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應該可以的,應該可以的,應該可以用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不是佛。」

佛陀聽完須菩提的回答後,解釋說:「須菩提!如果能用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不是佛,那麼你如果看到轉輪聖王(管理四大部洲的國王,他也有三十二相)你也會認為他是佛陀。」

須菩提聽了之後,立刻稟告佛陀說:「世尊!我現在了解您的意思了,是不應該以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判斷他是不是佛。」

當須菩提講完時,世尊又說出四句偈語:「如果有人想見到佛陀的外表相貌,想聽到佛陀的說法聲音,因此每天焚香祭拜,祈求感應,這是迷昧之人的所作所為,而不知佛在心中求,不是心外求,所以有以上行為的人,那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永遠也見不到自性如來。」

須菩提!我說一切有行有相皆是虛假,並不是連因果也是虛假。你應這樣相:「佛陀不是因為有圓滿肉體身,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講完了,又重複一遍說:「須菩提!你要有這樣的想法,佛陀不是因為有圓滿的肉體身,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你如果這樣想:佛陀是因為有圓滿肉體身,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那豈不是變成沒插秧卻有稻子可收成,這是不可能的。

我再告訴你,須菩提!你假若這樣想:「發無上菩提心之後,就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空的,也沒有因果,也沒有輪迴,人死就像燈滅一樣,行善沒有善報,作惡也沒有惡報」。你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菩提心的人,他們是不會連因果也沒有的,他們只是說一切不可執著而已。

須菩提!假若有一位菩薩用積滿恆河沙那麼多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但是他執著於福德,那麼他得的福德雖多,卻是有限量之多;假如另外有人,他也修持菩薩道,同樣去布施、去弘法,但是他心不執著功德,更沒有「我」的執著,進而成就「忍而無忍,忍而忘忍」的自在境界。

那我可以告訴你,這位菩薩所得的功德超過前面那位菩薩的福德,為什麼呢?因為「無則無極,有則有盡」,須菩提!更何況要做一位菩薩是不能受到福德束縛的。」

須菩提於是反問說:「世尊!為什麼要做一位菩薩不能受到福德的束縛?」

佛陀解釋說:「須菩提!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因此做了許多利益眾生之事,但是他們做了之後,就不應貪想自己福德可得多少?執著自己功德可得多少?否則就會有計較得失之心,有了計較得失之心,將會產生煩惱妄想,這對修道人來說都是不好的,更何況是一位菩薩呢?」

須菩提!所以如果有人說:「佛陀有什麼稀奇?他還不是跟我們普通人一樣,有個身體,需要兩腳起來、走去,有時候還需要坐下來休息,還需要躺下來睡覺。」有這樣想法的人,他就是未能了解我說「如來」兩字的真正含義。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知道,我的肉體身只是方便度化眾生的工具而已,只因眾生迷昧於六道輪迴,只能看到有形假象,不能看出無形實相,所以我才應化一個肉體身來度化眾生,但我的無形真身遍滿虛空,哪有去、哪有來;哪有坐、哪有卧,因此沒有所謂的來,也沒有所謂的去,這才稱為「如來」,也是我的另外一個名稱「如來」。

須菩提!假若有善男信女,將三千大千世界打碎成為微塵,以你看來這些細小的沙子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回答說:「當然很多,世尊!可是這很多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會隨著歲月產生變化的,比如說:微塵假若分化就變成鄰虛(比微塵更小的粉末),假若結合了就變成小土塊、小石頭,如果變成鄰虛或變成小土塊、小石頭,那麼就沒有微塵了,所以佛陀您也不會說有很多微塵了。

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所說的很多微塵,它只不過是暫時的假象,假名稱它為很多微塵而已。

須菩提繼續說:世尊!您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實也是一樣,是由許多的小千世界結合而成的,小千世界又由許多星球結合而成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借的名稱而已。

為什麼呢?因為假若世界是本來就存在的、真實的、不變的、永恆的,那麼把它稱世界還合理,可是世界其實只是一合相(許多東西的結合體)而已;而佛陀您說的一合相,其實也只是假名而已,因為凡事有結合就有分裂,沒有實在不變的,所以一合相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聽完繼續說:「須菩提!世界是許多東西的結合體,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可是它是變化的、沒有一定的、不實在的,它時而結合,時而分裂,佛陀也難以解說,可是世俗的一般人,卻很喜歡去談論它,而不知它只是短暫的現象而已,說來說去又有什麼用,這就是眾生貪戀眼前的事物,所以才會迷失本性。

須菩提!假若有人說,佛陀常常講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不是佛陀還有四見的存在?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像這樣的人,能了解我所說四見的含義嗎?」

須菩提回答:「不了解的,世尊!這個人根本不了解佛陀您所說的四見的含義;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所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為了斷除眾生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不得不如此說的,但佛陀您早已斷除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否則您怎能成佛呢?所以佛陀您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其實只是一種假借的名詞而已。」

佛陀聽了說:「須菩提!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修行人,對於一切的佛法,都應當有如此的認識,如此的看法、如此的相信、如此的了解,要了解佛法的真義,不要執著佛法的名稱。

須菩提!為什麼我說要了解佛法的真義,不要執著佛法的名稱呢?因為一切佛法的名稱,只是為了度化眾生,讓眾生了解而已。

須菩提!假若有人以無量無數的世界,然後將無量無數的世界都填滿了七寶拿來布施;還不如另外有善男信女,發心覺悟佛道,依照這本金剛經去修持,或者只是拿四句偈語(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及「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還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經常讀誦,或講給別人聽,或去演說給大眾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勝過拿無量無數世界七寶去布施的人。

現在我告訴你們如何去演說,要演說時,心不能執著,這樣才能一心不亂,在一心不亂之下,才能產生清凈心,以此清凈心去演說佛法,那才是無上的妙法,但是你們聽了或看到無上妙法,仍然不可執著。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話雖然是無上的妙法,這些字雖然是無上的佛法,但那只是因緣說,方便說而已,所以你們仍然不可執著,應該把它當作是夢醒一場空,是虛幻不實的,如泡沫之烏有,如影像之虛假,如露水之短暫,如雷電之剎那而已,你們應該有這種認識,」那才不枉費我說這本金剛經的意義。」

佛陀講完這本金剛經之後,德高年長的須菩提,以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一切世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聽完佛陀所說的無上妙法,都非常喜歡,也都相信佛陀所說的妙法,願意依照此妙法去修行。

 

(全經完)

 

 


推薦閱讀:

金剛經演義
金剛經詞語解析
雲中的世界
於曉非教授解讀《金剛經》
《金剛經》系列開示 95

TAG:金剛經 | 白話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