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十二式太極劍劍譜

三十二式太極劍劍譜

太極劍屬於太極拳派系中的一種劍術套路。它具有太極拳和劍術的運動特點及健身價值。這套劍術是原國家體委1957年組織部分武術專家創編的,內容取材於傳統的楊式太極劍套路,全套動作除「準備動作」和「收勢」外,共有三十二個動作。分為四組,每組八個動作,往返兩個來回,練習時間需要3分鐘左右。它的動作中包括抽、帶、撩、刺、擊、掛、點、劈、截、托、掃、攔、抹等主要劍法和各種身法、步型、步法。可以單人獨練,也可以集體練習。通過練習,既可以增強體質,又能為練習其他劍術套路打下基礎。

動作說明

準備動作

一、預備勢

    兩腳開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垂於身體兩側,左手持劍,劍尖向上,右手握成劍指,手心向內;眼平視前方(圖7-2-1)。

    學練要點:頭正身直,含胸拔背,兩肩松沉,兩肘微屈。劍身貼左前臂後側,不要使劍刃觸及身體。

二、起勢

    1.兩臂前舉:兩臂慢慢向前平舉,高與肩平,手心向下(圖7-2-2)。

    2.轉體擺臂:上體略向右轉,重心移於右腿,屈膝下蹲,隨之左腿提起向右腿內側收攏(左腳尖不點地);同時右劍指邊翻轉邊由體前下落,經腹前向上舉,手心向上,左手持劍經面前屈肘落於右肩前,手心向下,劍平置胸前;眼視劍指(圖7-2-3)。

    3.弓步前指:身體左轉,左腳向前邁出,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持劍經體前向左下摟至左胯旁,劍直立於左前臂後,劍尖向上,右臂屈肘,劍指經耳旁隨轉體向前指出,指尖自然向上,高與眼平;眼視劍指(圖7-2-4)。

    4.蓋步穿劍:身體右轉,左臂屈肘上提,左手持劍,手心向下經胸前從右手上穿出,劍指翻轉(手心向上),兩臂左右平展;同時右腿提起向前橫落,腳尖外撇,兩腿交叉,兩膝關節前後相低,左腳跟提起,重心稍下降,成交叉半坐姿勢;眼視劍指(圖7-2-5)。

    5.弓步接劍:左手持劍稍外旋,手心轉下,劍尖略下垂;左腳上步成左弓步;同時身體左轉,右劍指經頭右上方向前落於劍把上,準備接劍;眼平視前方(圖7-2-6)。

    學練要點:兩臂前舉,肩宜松沉,不能聳起。轉體、邁步和兩臂動作協調柔和,弓步橫向距離約30厘米。上體自然正直,重心移動平穩。

第一組

一、並步前點

    右手鬆開劍指,虎口對著護手,握住劍把,然後腕關節繞環,使劍在身體左側劃一立圓,向前點出,力達劍尖,左手握成劍指。附於右腕部;同時右腳向左腳靠攏成並步,身體半蹲;眼視劍尖(圖7-2-7)。

    學練要點:劍身立圓向前環繞時,兩臂不可上舉。點劍時,持劍要松活,主要用腕部的環繞將劍向前下點出。並步時,兩腳不宜並緊,兩腳掌要全部著地,身體略下蹲,身體保持正直。

二、獨立反刺

    1.撤步抽劍:右腳向後方撤步;同時身體重心後移,右手持劍撤至腹前,劍尖略高,左劍指附於右腕隨劍後撤(圖7-2-8)。

    2.收腳挑劍:身體右後轉,隨之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右手持劍繼續反手抽撩至右後方,然後右臂外旋,右腕下沉,劍尖上挑,劍身斜立於身體右側,左手劍指隨劍撤於右上臂內側;眼視劍尖(圖7-2-9)。

    3.提膝反刺:上體左轉,左膝提起成獨立步;同時右手持劍上舉,使劍經頭右側上方向前反手立劍刺出,手心向外,力注劍尖,左劍指經額下向前指出,指尖自然向上,高與眼平;眼視劍指(圖7-2-10)。

    學練要點:提膝時,右腿自然直立,左腳面展平,小腿和腳掌微向里扣護襠,左膝要正向現方,與左肘上下相對,不要偏向右側,獨立穩定。刺劍是使劍通過伸臂刺出,力貫劍尖,注意避免將劍身由下向上托起的錯位做法。

三、撲步橫掃:

    1.撤步劈劍:上體右後轉,劍隨轉體向右後方劈下,右臂與劍平直,左劍指落於右腕部;在轉體的同時,右腿屈膝,左腿向左後方撤步,膝部伸直;眼視劍尖(圖7-2-11)。

    2.撲步橫掃:身體左轉,左劍指經體前順左肋向後反插,並向左上方劃弧舉起,手心斜向上,右手持劍,手心轉向上,使劍l由下、向左前方劃弧平掃,高與胸平;右膝彎屈下蹲成半仆步,隨著重心逐漸左移,左腳尖外撇,左腿屈膝,成左弓步;眼視劍尖(圖7-2-12)。

    學練要點:劈劍與掃劍轉換過程中步型應為半蹲仆步,也可做成全蹲仆步,身體應保持正直。掃劍時,持劍要平穩,有一個由高到低(與膝或與踝同高)再到高的弧線,力在劍刃,不要做成攔腰平掃。定勢時,右手停在左額前,劍尖置於體前中線,高與胸平。

四、向右平帶

    右腳提起收至左腳內側(腳尖不點地);同時右手持劍稍向內收引,左劍指落於腕部;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同時右手持劍略向前引伸,左劍指仍附於右腕部;重心前移,右腳踏實成右弓步;右手持劍,手心翻轉向下,向右後方斜帶,劍指仍附於右腕;眼視劍尖(圖7-2-13)。

    學練要點:帶劍時,劍應邊翻轉邊斜帶,劍把左右擺動的幅度要大,而劍尖則始終控制在體前中線附近,力在劍刃,不要過多左右擺動;劍的回帶和弓步要協調一致;帶劍時應注意由前向後帶,不要橫向右推或做成掃劍。

五、向左平帶:

    右手持劍屈臂後收;同時左腳提起收至右腳內側(腳尖不點地),再向左前方上步,腳跟著地,成左弓步;右手持劍向前伸展,再翻掌將劍向左後方弧線平劍回帶,握劍手帶至左肋前方,力在劍刃,同時左劍指翻轉收至腰間,再繼續向左上方劃弧舉至額左上方,手心斜向上;眼視劍尖(圖7-2-14)。

    學練要點:同向右平帶,惟左右相反。

六、獨立掄劈   

    1.轉體掄劍: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著地;身體左轉,右手持劍由前向下、向後劃弧立劍斜置於身體左下方,左劍指下落,兩手交叉於腹前;眼視左後方(圖7-2-15、圖7-2-16)。

    2.獨立劈劍:右腳向前上步踏實,左腿屈膝上提,成右獨立步;同時右手內旋上舉,持劍劃弧舉於頭上方,再向前下方立劍  劈下,力在劍刃,右臂與劍成一條斜線,左手劍指向後、向上劃弧舉至左上方,掌心斜向上;眼視前下方(圖7-2-17)。

    學練要點:掄劍、舉劍、劈劍應連貫輪繞立圓,並與轉腰、旋臂、獨立配合一致,連貫不停。左手的運動要和持劍的右手相互配合,當右手持劍向前下方劈出時,左劍指由後向上劃弧至頭側上方,兩手一上一下、一前一後地對稱交叉劃立圓。

  七、退步回抽

    左腳向後落下,右手持劍外旋上提,再持劍回抽,劍把收於左肋旁,手心向內,劍尖斜向上,左劍指落於劍把上;同時重心後移,右腳隨之撤回半步,成右虛步;眼視劍尖(圖7-2-18)。

    學練要點:抽劍是立劍由前向後劃弧抽回,力點沿劍刃滑動,右手手心先翻轉向上將劍略向上提,隨後由體前向後劃弧收至右肋旁,避免將劍直線抽回。左腳後落的步幅不要過小,重心前後移動要充分,兩腿虛實要分明。定式時,兩臂撐圓合抱,上體左轉,劍尖斜向右上方,兩肩要松沉,不可緊貼身體。

八、獨立上刺

    身體微向右轉,面向前方,右腳稍向前上步踏實,左腿屈膝提起;同時,右手持劍向前上方刺出(手心向上),力貫劍尖,高與頭平,左劍指附在右腕部;眼視劍尖(圖7-2-19)。   

    學練要點:上步步幅不超過一腳長,上刺劍時,手與肩同高,兩臂微屈。乘上刺之勢,上體可微向前傾,不要聳肩、駝背。

第二組

九、虛步下截

    左腳向左後方落步,右腳隨即微向後收,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右手持劍隨轉體向左平擺,再隨身體右轉經體前向右、向下截按,劍尖略下垂,高與膝平,左劍指向左、向上繞舉於頭左上方(掌心斜向上);眼平視右前方(圖7-2-20)。

    學練要點:下截劍時,主要用轉體揮臂來帶動劍向右下方截出,身、劍、手、腳要協調一致,劍身置於身體右側。右虛步的方向左偏約30o,轉頭目視的方向是右偏45o。

十、左弓步刺

    1.退步提劍:右腳向後退一步,重心右移,身體右轉;同時,右手持劍向體前提起,高與胸平,劍尖指向左前方約30o,再經頭前後抽,手心翻轉向外,左劍指附於右腕隨劍一起回撤;眼視劍尖(圖7-2-21)。

    2.弓步平刺:身體左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不點地),再向左前方邁出,腳跟著地,前移成左弓步;同時上體左轉,右手持劍收於右腰間,再向左前方刺出,手心向上,力注劍尖,左劍指向下、向左、向上繞至左上方,手心斜向上,臂要撐圓;眼視劍尖(圖7-2-22)。

    學練要點:右手持劍向下卷收時,前臂外旋,使手心轉向上;同時仍要控制住劍身,使劍尖指向將要刺出的方向。全過程要在轉腰的帶動下,做得圓活、連貫、自然。

十一、轉身斜帶

    1.扣腳收劍:重心後移,左腳尖內扣,上體右轉;同時右手持劍屈臂後收,橫置胸前,手心向上,左劍指落在腕部;提腳轉體,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腳提起,貼在左小腿內側;劍向左前方伸送;眼視劍尖(圖7-2-23)。

    2.弓步右帶:身體右後轉,右腳向右前方邁出,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內旋翻轉,手心向下,向右平帶(劍尖略高),力在劍刃,左劍指仍附於右腕部;眼視劍尖(圖7-2-24)。

    學練要點:弓步的方向為中線偏右約30o,斜帶是指劍的走向。

十二、縮身斜帶   

    左腳提起後再向原位置落下,身體重心移向左腿,右腳隨之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丁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前微送,再右手翻轉,手心向上,將劍向左平帶(劍尖略高),力在劍刃,左劍指屈腕經左肋反插,向身後穿出,再向上、向前繞行劃弧落於右腕部;眼視劍尖(圖7-2-25)。

    學練要點:收劍時上體正直,稍向右轉。上體略向前探,送劍方向與弓步方向相同。收腳帶劍時,身體向左轉,重心落於左腿;要保持上體正直,松腰松胯,臀部不外凸。

十三、提膝捧劍   

    1.虛步分劍:右腳後退一步,重心後移,左腳微後撤,腳尖摟地成虛步;同時兩手向前伸送,再向兩側分開,手心都向下,劍斜置於體右側,劍尖向前(圖7-2-26)。

    2.提膝捧劍:左腳略向前墊步,右膝向前提起成獨立步;同時右手持劍翻轉向體前劃弧擺送,左劍指變掌也擺向體前,捧托在右手背下面,兩臂微屈,劍身直向前方,劍尖略高;眼視前方(圖7-2-27)。

    學練要點:右腳退步要略偏向右後方,上體轉向前方。兩手向體前擺送要走弧線,先微向外,再向內在胸前相合。捧劍時,兩臂微屈,劍把與胸部同高。

十四、跳步平刺

    1.捧劍前刺:右腳向前落下,重心前移,左腳離地;同時兩手捧劍微向下、向後收至腹前,再兩手捧劍向前伸刺(圖7-2-28)。

    2.跳步分劍:右腳蹬地,左腳隨即前跨一步踏實,右腳在左腳將落地時迅速向左小腿內側收攏;同時兩手分撤至身體兩側,手心都向下,左手變劍指(圖7-2-29)。

    3.弓步平刺:右腳向前上步,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前平刺(手心向上),左劍指繞舉至額左上方,手心斜向上;眼視劍尖(圖7-2-30)。

    學練要點:向前跳步,動作輕靈、柔和。刺劍、分劍、再刺劍,動作連貫,上下肢配合協調一致。

十五、左虛步撩

    1.收腳繞劍:重心後移,上體左轉,右腳收至左腳前,腳尖點地;同時,右手持劍隨轉體向上、向後劃弧,劍把落至左腰間,劍尖斜向上,左劍指落於右腕部(圖7-2-31)。

    2.上步左撩:上體微右轉,右腳向前墊步,腳尖外撇,上體繼續右轉,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腳進步,成左虛步;同時,右手持劍隨身體轉動,立劍向下、向前撩出,手心向外,停於右額前,劍尖略低,左劍指仍附於右腕部;眼視劍尖(圖7-2-32)。

    學練要點:劍運行的路線,一要貼身,二要立圓,同時右前臂內旋,右手心轉向外,虎口朝下,活握劍把力達劍的前端。整個撩劍的動作要在身體左旋右轉的帶動下完成,要協調完整、連貫圓活,不要做成舉劍攔架的動作。

十六、右弓步撩  

    1.轉體繞劍:身體右轉,同時右手持劍向後劃圓迴繞,劍身豎立在身體右側,手心向外,左劍指隨劍繞行收於右肩前(圖7-2-33)。

  2.上步右撩:身體微左轉,左腳向前墊步,腳尖外撇,右腳前進一步,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由下向前反手立劍撩出,手心向外,高與肩平,劍尖略低,左劍指經腹前再向上繞至額左上方,手心斜向上;眼視前方(圖7-2-34)。

    學練要點:持劍手要活握把,劍尖不要觸地,整個動作要連貫圓活。

第三組

十七、轉身回抽

    1.轉體收劍:身體左轉,左腿屈膝,重心左移,右腳尖稍內扣;同時右臂屈肘將劍收到體前,與肩同高,劍身平直,劍尖向右,左劍指落於右腕上;眼視劍尖(圖7-2-35)。

    2.弓步劈劍:身體繼續左轉,左腳尖外撇,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左下方劈下;眼視劍尖(圖7-2-36)。

    3.虛步前指:重心移向右腿,右膝彎屈,上體稍向左轉,左腳撤半步,成左虛步;同時右手持劍抽至右胯後,劍斜置於身體右側,劍尖略低,左劍指隨右手後收,後坐抽劍,再向前指出,高與眼齊;眼視劍指(圖7-2-37)。

    學練要點:劍指向前指出,左腳點地成虛步,上體向左迴轉,三者要一致協調。虛步的方向和劍指所指的方向為中線偏右約30o。下抽劍時,要立劍向下、向後走弧線抽回,下劍刃著力。

十八、並步平刺

    左腳略向左移,身體左轉,右腳向左腳並步;同時左劍指內旋並向左劃弧,右手持劍外旋翻轉,經腰間向前平刺,左劍指收經腰間翻轉變掌捧托在右手下,手心均向上;眼視前方(圖7-2-38)。

學練要點:刺劍和並步要協調一致,方向正中;劍刺出後兩臂要微屈,兩肩要松沉。

十九、左弓步攔   

    1.轉體繞劍:右腳尖外撇,左腳跟外展,身體右轉,兩腿屜蹲;右手持劍,手心轉朝外,隨轉體由前向上、向右繞轉,左手變劍指附於右腕部,隨右手繞轉(圖7-2-39)。

    2.上步攔劍: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腳跟著地,身體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持劍由右向下、向左前方攔架,力在劍刃,劍與頭平,劍尖略低,右臂外旋,手心斜向內,同時左劍指向下、向左上繞舉於額左上方;眼視劍尖(圖7-2-40)。

    學練要點:繞劍時以劍把領先,轉腰揮臂,劍貼近身體左立圓。攔劍是反手用劍下刃由下向前上方攔架,力在劍刃。攔劍時,劍要在體右側隨身體右旋左轉,貼身繞一完整的立圓,右手位於左額前方,劍尖位於中線附近。

二十、右弓步攔

    重心略後移,左腳尖外撇,身體先微左轉再右轉,右腳經左腳內側向右前方邁出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在身體左側劃一整圓,向右前托起攔出,手心向外,高與頭平,劍尖略低,劍身斜向內,左劍指附於右腕部;眼視前方(圖7-2-41)。

    學練要點:與左弓步攔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弓步方向為中線偏右約30o,眼隨劍移動。

二十一、左弓步攔

    重心略後移,右腳尖外撇,其餘動作與右弓步攔相同,惟左右相反。右手劍攔出時,右臂外旋,手心斜向內(圖7-2-42)。

    學練要點:參看左弓步攔。

二十二、進步反刺   

    1.轉體後刺:右腳向前上步,腳尖外撇,上體微右轉;同時,右手向下屈腕收劍,劍把落在胸前,劍尖轉向下,左劍指也落在右腕部;身體繼續右轉,兩腿交叉屈膝半蹲,左腳跟離地,成半坐盤姿勢;右手持劍向後立劍平刺手心向前(起勢方向),左劍指向前指出,手心向下,兩臂伸平;眼視劍尖(圖7-2-43)。

    2.弓步反刺:劍尖上挑,上體左轉,左腳前進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右臂屈收,經頭側向前反手立劍刺出,手心向外,與頭同高,劍尖略低,左劍指收於右腕部;眼視劍尖(圖7-2-44)。

    學練要點:反刺劍時,右臂、肘、腕皆先屈後伸,使劍由後向前刺出,力達劍尖。右手位於頭前稍偏右,劍尖位於中線,與面部同高。松腰松胯,上體正直,不可做成側弓步。

二十三、反身回劈

    右腿屈膝,左腳尖內扣,上體右轉,重心再移至左腿,右腳提起收至左小腿內側,向右前方邁步,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上舉,隨轉體向右前方劈下,左劍指下落至腹,再向上繞至額左上方,手心斜向上;眼視劍尖(圖7-2--45)。

    學練要點:左腳尖要盡量內扣,右腳提收後不要做成獨立步。劍要劈平,劍身與臂成一條線,力在劍尖中段。劈劍和弓步要協調一致,同時完成。

二十四、虛步點劍

    上體左轉,左腳提起向起勢方向上步,腳尖外撇,隨即右腳上步落在左腳前,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右臂外旋,劃弧上舉向前下方點出,展臂提腕,力注劍尖,左劍指下落經體左側向上繞行,在體前與右手相合,附於腕部;眼視劍尖(圖7-2-46)。

    學練要點:舉劍時,右手略高於頭,劍身斜向後下方,劍刃不要觸身。虛步和點劍的方向與起勢方向相同。點劍時要活握劍把,腕部上提。點劍時右臂先向下沉落,再伸臂提腕,高於肩平;點劍與右腳落地協調一致,同時完成;身體保持正直。

第四組

二十五、獨立平托

    右腳向左腳後插步,腳前掌著地,兩腿屈膝半蹲,以兩腳掌為軸,向右轉至面向正西,隨之左膝提起成右獨立步;同時右手持劍在體前由右向上、向左繞環,繞經體前向上托架,劍身平,稍高於頭,左劍指附於右腕隨右手環繞;眼視前方(圖7-2-47)。

    學練要點:繞劍要與向左插步同時進行;上體保持正直,並微向左轉。托劍是劍下刃著力,劍由下向上托架。平托劍時,右手要活把握劍,手心向外,舉於頭側上方;劍身放平,劍尖朝前。

二十六、弓步掛劈

    1.轉體掛劍:左腳向前橫落,身體左轉,兩腿交叉成半坐盤勢,右腳跟離地;同時右手持劍經體左側向後掛,劍尖向後;左劍指附於右腕部(圖7-2-48)。

    2.弓步劈劍:身體右轉,右腳前進一步,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翻腕上舉向前劈下,劍身要平,與肩同高;左劍指經左後方繞至頭左上方;眼視前方(圖7-2-49)。

    學練要點:掛劍時,腕部先屈,使劍尖轉向下,隨轉體,右臂向下、向後擺動,虎口向後,劍尖領先,劍身貼近身體左側向後掛,劍的運行路線成立圓。視線隨劍移動。

  二十七、虛步掄劈

    1.轉體掄劍:身體右轉,右腳尖外撇,右腿屈弓,左腳跟離地成叉步;同時右手持劍經右向下、向後反掄擺,左劍指落於右肩前,手心向下;眼視劍尖(圖7-2-50)。

    2.虛步劈劍:身體左轉,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撇,右腳上步,腳尖著地成右虛步;同時右手持劍翻劈掄舉至頭側上方,再向前下掄劈,劍尖與膝同高,劍與右臂成一條斜線,左劍指落經腹前翻轉劃弧側舉向上劃圓再落於右前臂內側;眼視前下方(圖7-2-51)。

    學練要點:掄劈劍時,劍先沿身體右側掄繞一個立圓,再順勢向前下劈劍,力點仍為劍刃中部。整個動作完整連貫。下劈劍時劍身與右臂保持一條直線,不要做成點劍。

  二十八、撤步反擊

    上體右轉,右腳提起向右方撤一步,隨之重心右移,左腳跟外展,左腿自然蹬直成右側弓步(橫襠步);同時右臂外旋,手心斜向上,同左劍指一起略向回收,再向後上方反擊,力在劍刃前端,劍尖斜向上,高與頭平,左劍指向左下方分開,高與腰平,手心向下;眼視劍尖(圖7-2-52)。

    學練要點:撤步時,右腳掌先向後撇,再蹬左腿。反擊時,要在向右轉體的帶動下,將劍向右上方擊打,右臂、肘、腕先屈後伸,力達劍前端。分手、弓腿、轉體動作一致。

二十九、進步反刺

    1.提腳橫劍:身體先微向左轉,再向右轉,左腳提起收於右小腿內側;同時右手持劍先向左擺,再翻掌向右領帶,將劍橫置於右胸前,劍尖向左,左劍指向上繞經面前落在右肩前,手心向下(圖7-2-53)。

    2.弓步平刺:身體左轉,左腳向前落步,腳尖外撇,右腳上步,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向下卷裹,收於腰側,再向前刺出,高與胸平,手心向上,左劍指經體前順左肋反插,向後再向左上繞至頭側上方;眼視劍尖(圖7-2-54)。

    學練要點:以腰帶臂,以臂領劍,劍走平弧;劍卷落時,右臂外旋,手心轉向上,劍尖指向正前方。刺劍時轉腰順肩,上體正直,劍與右臂成直線。刺劍、弓腿和劍指動作要協調一致。

三十、丁步回抽

    重心後移,右腳撤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右手持劍屈肘回抽,手心向內,置於左腹旁,劍身側立,劍尖斜向上,左劍指落於劍把之上;眼視劍尖(圖7-2-55)。

    學練要點:抽劍時,右手先外旋,將劍把略向上提,隨即向後,向下收至腹旁,劍走弧線抽回。

三十一、旋轉平抹 

    1.擺步橫劍:右腳向前落步,腳尖外擺,上體稍右轉;同時右手翻掌向下,劍身橫置胸前;左劍指附於右腕部(圖7-2-56)。

    2.扣步抹劍:上體繼續右轉,左腳向右腳前扣步,兩腳尖相對成八字形;同時右手持劍隨轉體由左向右平抹,劍指仍附於右腕處(圖7-2-57)。

    3.虛步分劍:以左腳掌為軸向後轉身,右腳隨轉體後撤一步,重心後移,左腳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右手持劍在轉體撤步時繼續平抹,左劍指仍附於右腕部;在變虛步時,兩手左右分開,置於胯旁,手心都向下,劍身斜置於身體右側,劍尖位於體前;身體轉向起勢方向;眼視前方(圖7-2-58)。

    學練要點:身體向右旋轉近一周,轉身要求平穩連貫、速度均勻;上體保持正直。擺步和扣步的腳都應落在中線附近,步幅不超過肩寬。特別是扣步時,不可掃腿遠落,也不要跨越中線過多,致使收勢回不到原位。撤步要借身體向右旋轉之勢,以左腳掌先著地,擺步時腳跟先著地,扣步時腳掌先著地,撤步也是右腳掌先著地。

三十二、弓步直刺

    左腳提起向前落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持劍收經腰間,立劍向前刺出,高與胸平;左劍指附在右腕部;眼視前方(圖7-2-59)。

    學練要點:左腳提起收至右腳內側後再向前邁出。左劍指先收至腰間,再附於右腕一齊將劍刺出。

收勢

    1.後坐接劍:重心後移,上體右轉;同時右手持劍屈臂後引至右側,手心向內,左劍指隨右手屈臂回收,並變掌附於劍柄,準備接劍;眼視劍柄(圖7-2-60)。

    2.跟步收勢:身體左轉,重心前移,右腳向前跟步,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同時左手接劍上舉,經體前垂落於身體左側,右手變成劍指向下、向後劃弧上舉,再向前、向下落於身體右側;眼視前方。還原成預備姿勢(圖7-2-61)。

學練要點:接劍時,左掌心向外,拇指向下,與右手向對;兩肘與肩同高,兩肩注意松沉。換握劍後,左手持劍劃弧下落與重心前移要協調一致,右劍指劃弧下落與右腳跟進半步要協調一致。

 


推薦閱讀:

【太極說 | 敢問敢答】陳有華答拳友問
和式太極棍
tjboyue的【太極】5
三十二式太極劍學習輔導
玄門太極長生功

TAG:太極 | 太極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