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校園普及版)6
積極心理學(校園普及版)6
[34]第三節 和諧人際關係 創造積極環境1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置於人群之中,不管你是否選擇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你都要主動或者被動地接受別人與你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際關係。在心理學上講,人際關係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包括一切與人交往的事件。在人的所有經歷中,不管是痛苦的、快樂的、悲哀的還是幸福的,無不與人際關係有關。可以說,人際交往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一)人際交往的魔力
1.不良情緒的宣洩渠道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各種磕磕碰碰,也總會遇到各種煩心事,這個時候,如果你總是讓這種不良情緒悶在心中,就一定會覺得心裡特別的「堵」,長久下來,抑鬱成疾是不無可能的。而且,悶悶不樂的壞情緒還會擴散到你的工作和學習中,影響做事的效率和結果。而反過來,如果你把你的心事和朋友說一下,那麼不僅可以聽到別人提出的好意見,而且訴說的過程也會使你感到很愉快。記住,分享快樂,你會得到雙倍的快樂;分擔痛苦,你的痛苦會減半。
2.增強自我價值感
從小我們就常說,長大要做個有用的人,其實,這裡所說的有用,指的就是自我的一種價值感。這種價值感既要由自我的努力得來,也需要他人的認可和肯定。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人願意向你訴說衷腸、請教問題或者是和你聊天,那無疑表達了一個信號:你是一個不被大家相信的人,或者說別人根本不需要你。與人的交往會讓人感受到一種自尊和成就感,也會給給你增加許多自信,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通過樹立在群體中的威信來維持尊嚴,這也是一種提高自我價值感的體現。
3.;拓展發展的空間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為明朗,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的開放性人才,才能求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信息是當今社會最有利的發展武器,擁有了最新最快捷的信息,意味著你可以有更多的寶貴資源,而獲得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與他人的交往。當然,這種交往,也不僅局限於現實交往,還包括更廣闊的網路聯繫。因此說,人際交往可以給你提供更多的機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林峰是個剛畢業的研究生學生,一直想著自己創業,但卻苦於沒有什麼資金,也沒有什麼好的機遇,他為此很是苦惱,很長一段時間都很消沉。直到有一天,被一個朋友硬拉著他出去參加了個小聚會。沒想到,正是這次聚會,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機會:他認識了一個朋友的同事,那個人也正打算自己幹些事情,連項目和資金都找好了,就差一個好的合作夥伴,而林峰的專業正好適合。兩個年輕人都有許多想法和建議,於是一拍即合。
由此可見,有的時候,局限和封閉的自我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要想前進,不妨多和人交流,說不定那其中的某個人,就是你的「貴人」!人脈,人際脈絡,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35]第三節 和諧人際關係 創造積極環境2
(二)人際交往的類型
1.家庭關係
家庭是我們最初的生活場所,各種知識、技能和規則規範的學習也都是首先從家庭開始,可以說,家庭是個體變成社會人的一個最主要影響因素。在中國社會中,一直對於家庭觀念非常強調,家庭中的交往應該可以說是孩子與外界最初最基本的交往類型,其中最主要的是親子交往,這是一種互動的、雙向的關係。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父母會影響到孩子許多個性特徵的形成。研究發現,父母的社會交往能力強,親子關係好,那麼,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也會發展得很好。在和父母的交往中,我們常常會學著他們的一些處事方式,也會潛移默化地變成自己的風格,因此,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人的說話、走路甚至做事情的方式都與他們的父母非常相似。此外,父母也是我們最大的依靠,在我們感到孤獨、遇到困難時,父母往往是第一個想到的人。中國的父母往往如此,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子女付出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這也使我們也學到了更多的責任感。因此,良好的家庭關係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次,如何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呢?在中國社會中,雖然很多孩子與父母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但是卻很少表達。其實,表達很簡單,只要從小事做起,告訴父母你對他們的感情,在節假日的時候給家裡打個電話,平時回家的時候買些父母愛吃的小糕點,雖然這些行為非常簡單,但是卻常常把你對父母的愛意和關心表達出來。此外,進入青春期後,親子之間的衝突會逐漸增多。這主要是因為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開始追求自我的獨立和自主,但是,父母往往會忽視這種成長,這個時候,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就是非常重要的了。你既要了解父母的苦心,又要真誠地向他們解釋清楚你已經長大的事實,只要你和他們認真地交流,而不是處處產生逆反心理,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很容易形成的。畢竟,你們都懷有對彼此的愛。
2.同伴關係
同伴關係會影響兒童社會能力和個性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同伴關係中的合作和感情共鳴使得兒童獲得更多的認知,以及一些交流的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歸屬、愛和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而同伴關係能夠提供這種需要。研究發現,在青少年期,同伴之間的幫助、安慰和陪伴可以使人產生歸屬感和被愛的感覺,同時,可使人減少焦慮和恐懼。因此,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和個人的健康成長是密不可分的。在某個群體中,往往有三種類型的人,即受歡迎型、被拒斥型和被忽視型。
(1)受歡迎型
受歡迎型的人往往擁有積極、快樂的性格,能夠合作和分擔朋友的痛苦、困難。一般來說,受歡迎型的人有比較好的交往能力和一些特長。
(2)被拒絕型
被拒絕型的人往往好和人爭論,常常表現出對別人的攻擊行為,不願和別人合作,也常常忽視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
(3)被忽視型
被忽視型的人一般是比較害羞、退縮的,不願意自我表露,也很少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情緒,雖然沒有不良的行為,但卻常常被大家忽視。
因此,如果你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同伴,那麼不妨從改變自身的性格出發,使自己更為主動和積極,而不是埋怨沒有人做你的朋友。
3.戀人關係
關於戀人之間的愛情,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尤其對於大學生朋友們來說,愛情是一個很神聖的字眼,談論愛、追求愛、感受愛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戀愛雖然甜蜜,卻並不簡單,那麼,如何處理好戀人之間的關係呢?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懂得
對於大學生朋友來說,由於青春年少,往往很容易出現激情,沉迷於短暫的感官之樂中,然而真正的愛,會讓你感受到一種健康之美,是一種感恩、一種勇敢的擔當、一種心靈的交融和一種不計個人得失的包容。真正的愛,應該會使人有前進的動力,有努力的方向。
(2)接受
當愛情到來的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坦然接受的。因為,接受,必然意味著付出和投入。如果在還沒有這種思想準備的時候,讓一個人接受別人的愛,是有些困難的。在準備接受一段愛情的時候,首先要問一下自己的內心,當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有被尊重的感覺?你是不是很信任他(她)?你有沒有要關心他(她)的感覺?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選擇是否接受愛情。
(3)拒絕
愛情是有選擇性的,因此,有的時候拒絕是必不可免的,在表達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態度明確,否則,你的含糊態度很容易使人產生誤會,在不得不推卻的時候再去表明,反而是更多地傷害了對方。
(4)表達
在戀人之間,很多人迷信「心有靈犀」,然而很多時候,這種默契是建立在交流之上的,很少有人能夠不需要交流就能夠完全懂得對方的意思,因此,要學會適當的表達,把你的愛意告訴他們。當然,交流時也要注意,不要拐彎抹角,而且可以適當地用一些肢體語言,如擁抱、握手等。交流時,要認真地傾聽,注意眼神的交流,對對方及時給予真誠的反饋,而不是簡單的應付。交流的內容也可以很隨便很開放,只是注意不要過於挑剔對方的不足。
[36]第三節 和諧人際關係 創造積極環境3
二、人際交往的誤區
(一)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雖然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和他人的交往並不理想,也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交不到好朋友、生活圈子太窄,或者是和人交往中總是不舒服等等。其實,在心理學上,有許多人際交往的誤區,我們在下面會一一介紹,你可以識別一下自己是否經常性地犯這些錯誤。如果這樣,你自然不能做到人際交往中的如魚得水了。
1.刻板印象
這是指人們對於某類人的一種固定而概括的看法。我們常常會在和人交往時,不自覺把一些人歸為某一類,並且根據自己曾經的經歷或印象作出評價和判斷。比如說,有些人常常說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男人就該勇猛,女人就該柔弱,年輕人比較輕浮,老年人才沉穩等等,這些刻板印象往往會使人在交往中忽視對方的特點和個性特徵,表現出一定的偏見,影響其交往的效果。
2.;首因效應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希做過這樣一個經典實驗:將一些大學生分成兩組,每個人拿到一張填有描述一個人特徵的形容詞的表格。第一組表格上對這個人的評價詞為聰慧、勤奮、衝動、愛批評人、固執、妒忌,是從肯定到否定的排列;而給第二組被試的表格中則將這幾個詞的順序顛倒了過來,即從「妒忌」到「聰慧」這樣一個否定到肯定的排列。然後讓兩組被試評價這個人。
結果發現,第一組被試大多認為此人是慷慨、大方、熱情的,而第二組則認為此人是冷漠、吝嗇和不被人喜愛的。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即在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的影響,比以後的各種信息對人的印象形成作用更大。這就是「首因效應」,也稱「最初效應」。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的形成對於人們以後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常因為對別人初次印象不好而認為這個人不值得交往,因而否定了以後的關係,不知不覺走進了「首因效應」的誤區。
3.;近因效應
這是指最近的事物或情境給人的印象是最為深刻的,會對個人的認識和看法產生新的影響。
心理學家洛欽斯發現了這一效應的存在,並通過一個非常巧妙的實驗進行了驗證。他編造了兩段有關吉姆的信息,兩段內容相反,一段把吉姆描述為一個樂觀、外向和好交往的人;另一段則把他描述為孤僻、內向和冷漠的人。他把兩段描述都讀給被試聽,但是順序不同,然後讓被試對吉姆的性格進行評價。結果發現,被試者總是會根據最後聽到的內容來評價吉姆,這就是近因效應。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一個人的某一個行為就改變對他的整個印象,這就是近因效應帶來的偏差。與首因效應不同的是,首因效應往往是針對陌生人的,而近因效應往往會在熟悉的人身上出現。但都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的人際誤區。
4.;投射效應
我們常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說的就是以自己的某種看法來揣度別人的觀點,在心理學上,這叫做「投射效應」,指的就是人們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某些特徵或心理觀念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徵。
宋代著名的大詞人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兩人一起談天,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則微笑著說:「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蘇東坡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並且對蘇小妹提起這件事,蘇小妹笑道:「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麼。」
這個故事雖然是一個笑談,但是卻反應了這種投射效應的存在。具體來說,我們生活中的投射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自己認為好的也要求別人說好,甚至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對待別人,而不管對方能不能接受;另一個就是對於喜歡的事物或者人會越來越喜歡,反之亦然,總是無法做到客觀。甚至一些父母也會這樣,為孩子安排這安排那,而不管孩子心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些都是投射效應在人際交往中產生的不良效果。
5.;暈輪效應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認為一個人某方面不錯的時候,便會認為他的其他方面也會很好,所謂的「愛屋及烏」、「一好百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教師會把某些學生貼上標籤,認為學習好的學生在道德和人品方面也會好,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則是事事不行。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暈輪效應」,指的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會根據自己對某個人的某種特徵所形成的印象,來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是一種非客觀的做法。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小實驗:在一門新課之前,實驗者向同學們介紹新老師,告訴其中一半的學生,這位老師是一個「熱情」的人;而對另一半學生,則告訴這個老師很冷漠。結果發現,在課後讓學生評價這位老師時,前一半的學生認為這個老師是「幽默的、善良的、善解人意的」,而另一半的學生則更多地認為這個老師有很多消極的品質。
在暈輪效應中,當人們因為某個人一個好的方面而認為他具有了一切好的品質時,稱為「光環效應」;反之,由某人的壞品質而否定了此人的其他方面,稱為「掃帚星效應」。不管怎樣,暈輪效應都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識,在人際交往中應盡量減少這種錯誤。
(二)在愛的名義下
雖然人際交往存在於我們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之中,是一種無法替代的關係,但是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交往都出於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和愛意,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和心靈的強壯。相反,一些虛偽、嫉妒、傷害、貪婪都會在人際交往中,披上愛的外衣,在愛的名義下,傷害到我們的心靈。
子慧和凌利在一次舞會中一見鍾情,並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係。但是一段時間後,子慧卻意外發現凌利還和別的女孩交往,她非常傷心,沒想到自己的真心換來的是這樣的欺騙。
可見,此時的愛情已經完全變成了謊言和偽裝,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傷害到愛你的人,最後也會使自己墜入深淵。
阿玉和玲子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一個寢室里住了三年,學習成績也是班裡的頭兩名,玲子總說阿玉是自己的知己,阿玉更是把自己所有的小秘密和家裡的情況都對玲子和盤托出。大四上學期,班主任找到兩人談話,說系裡有一個保送研究生的名額,可能從兩人之中選出。不料玲子聽了之後卻有些反常,開始對阿玉愛理不理、冷嘲熱諷,到後來,班級里甚至開始流傳出阿玉的一些謠言,而這些,阿玉只和玲子說過。對於這種在利益面前變得面目全非的友情,阿玉傷心極了。
雖然以上兩個故事中的凌利和玲子都曾經強調自己是對愛情和友情真誠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關係已經失去了交往的初衷,沒有了信任、真誠和尊重,反而更多的是欺騙、懷疑和傷害,而所有的這些欺騙、懷疑和傷害都是打著感情的旗號進行的。因此說,這個時候的感情已經變成了一種傷害,它披著天使的外衣,干著魔鬼的勾當,如果繼續沉迷其中,只能被傷害得更深。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發現自己所處的是這樣的一種交往關係,那麼千萬別被它的外表所矇騙,那只是在愛的名義下。
[37]第三節 和諧人際關係 創造積極環境4
三、創造良好人際環境
(一)人際環境的選擇與創造
對於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學家非常重視的領域。傳統心理學認為,人主要是環境的產物,只是被動地接受周圍環境的塑造。最新興起的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理論對這一觀點進行了批判,認為人作為主動的個體,對於周圍環境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成長著的。這種交互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反應的交互作用
這種交互作用指的是對於同樣的環境經驗,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反應,這一點強調了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處於同樣的人際環境中,外向的人比內向的能夠更多更頻繁地與周圍人交流和溝通,也能夠從與周圍人的往來中吸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要想擁有和改變你的人際關係,首先應該從擁有良好的人格和改變你的特點出發,不要被動地等待別人對你的垂青。
2.喚起的交互作用
喚起的交互作用是指不同的個體可能會喚起不同的環境反應,也就是說個體的一些人格特徵和行為會引起周圍人對他的不同反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往往比那些安靜而聽話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關注。因此,要想在人際交往中贏得對方的好感,在很大程度上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和表現,以一種能夠被對方接受和喜愛的方式來贏得別人的友情。
3.;超前的交互作用
這裡強調的是個體會主動選擇並且改變、創造自己所喜歡的人際環境,而這些環境又反過來進一步塑造其人格和個性。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兩個朋友比較性格相近,甚至還有一些夫妻被認為有「夫妻相」。這樣的現象用心理學的理論來解釋,就是一個人往往會選擇與他具有相近的性格特徵的人做朋友或戀人,而這種朋友關係和人際環境又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他這種性格。
由此可見,我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和個性來創造一種健康、舒服的人際環境的,並不是要坐著等一切來適應你。就像一句名言說的,「要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要怎麼對待別人」,如果你想要的是一種寬容的氛圍,那麼你首先要能夠做到對別人寬容;如果你對別人處處冷眼相待,那麼你得到的也會是別人的冷眼和冷漠;如果你透過愛的眼光來看世界,那麼你所看到的也都是愛。
(二)透過愛來看世界
在心理學上,愛是人存活在世界上的一種基本需要,沒有愛,人的精神世界就會萎縮,生命也會變得無色無味。而且,愛也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字,這既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過程和體驗,又是一種給予和接受的能力。其中,寬容是最為重要的品質之一。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許多名言強調寬容的重要性,比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寬則得眾」,「君子厚德載物」等等,說的就是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現代心理學家對一百多名大學生的一項調查也發現,寬容別人的人,往往身體健康;而那些不能容忍別人缺點,脾氣暴躁的人則最易得心臟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病。許多心理學家也提出,心理壓力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寬容周圍人的不足,及時舒緩心中的不快。可見,寬容,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1.;寬容,是一種智慧
寬容不僅使藺相如贏得了廉頗的友誼,也成就了一個國家的強大。可見,寬容,有時候不僅僅是個人的品質,還是一種氣度和大智慧。
心理學家們調查發現,那些心懷感激、寬容大度的人,他們的幸福感和生活的滿意度遠遠高於其他人。
古語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說的就是一個人寬容的智慧所在。我們知道,水清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水過於清了,就會沒有任何隱蔽,魚兒也就無法存活。同樣的道理,人如果過於精明,也必然是明察秋毫,事事較真,自然也就十分苛刻無法容人。那麼試問,有誰是完美的呢?
我們自己都無法做到十全十美,又為何要求別人完美呢?這個時候,我們的苛求除了顯現出自身的狹隘之外,沒有任何作用,而且,如果能夠包容他人的缺點,以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世間種種,你的眼中和心中才裝有更多的美好。所以說,豁達和超脫既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冰霜,也能夠帶走自己心間的憂慮煩惱。寬容,既是減輕他人的一劑良藥,也是善待自己的很好方法,何樂而不為?
2;寬容,所以成功
成功有許多要素:樂觀、聰慧、堅持……而寬容是必備之一。寬容,所以能夠從善如流,博採眾家之長;寬容,所以能夠廣交天下朋友,四通八達。古今中外,成大事者無不擁有寬容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古代傑出帝王唐太宗就是一位有寬容之心的明君。他在即位之後,不僅讓降將尉遲敬德擔當重任,而且聽從他的建議,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原來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幹的還委以重任。魏徵便是其中一人,被賜為諫官,成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此外,唐太宗的寬容化解了許多矛盾,使得許多原來反對他的人也轉變過來,成為輔佐他治理國家的有用之才。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他一向以寬容待人著稱。在他競選總統成功之後,準備起用一名曾經的政敵,這個做法遭到了同僚們的一致反對,認為他不應該和敵人做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然而林肯這樣說:「這樣做難道不是在消滅敵人嗎?當我把敵人變為己人的時候,我可是既消滅了一個敵人,又得到了一個朋友啊。」
可見,一個真正的成大事者,必然要有博大的胸懷和雍容的氣度,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包括逆耳之言,容得下各種各樣的人,即容眾納諫,所謂「用人所長,容人所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畢竟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征服的。寬容別人,給別人多一點的空間,也給了自己更多的力量。這種容人之心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你是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也因此願意為你效勞。否則,即便再聰明,若求全責備,你所擁有的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
當然,寬容並不意味著毫無原則的忍氣吞聲、逆來順受,這樣的「寬容」不僅不會讓人心生感激,甚至會覺得你沒有立場,過於軟弱。寬容也要注意界限和尺度,不要過猶不及,寬容不等於軟弱。所以說,寬容雖然意味著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但絕不是放任,不是縱容,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
[38]第三節 和諧人際關係 創造積極環境5
(三)如何成為交往能手
我們已經介紹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及一些應該避免的人際誤區,那麼,如何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成為一名交往的高手呢?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些建立和保持人際關係的好方法。
1;學會表露自我
西方心理學家提出一種被稱為「約哈里窗戶」的理論,認為在一個人的身上,存在著四個區域:自己和別人都了解的區域(你我共知);別人了解,而自己卻不知曉的區域(你知我不知);自己的私密區域(我知你不知);自己和他人都不了解的區域(你我都不知)。
一般來說,第一個區域在自我中占的比例越大,表明個人與他人的關係越好,反之亦然。其實,這個區域說的就是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指你把自己的一些私人東西與親密朋友分享和交流的過程,是建立信任和親密關係的重要途徑。心理學家指出,不管是在夫妻關係還是朋友關係中,兩個人自我表露的越多,對於這段關係的感覺就會越好,個體的快樂感與其自我表露的程度有關。因為自我表露的過程常常會體驗到心情的放鬆、他人的支持和尊重,因而與自我表露相伴隨的就是快樂愉悅的心情。
表露自己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向別人袒露自己的心事卻常常無法做到。其實,只要掌握以下幾個小方法,做個快樂的表露者並不難。其一,注意觀察周圍的人,看看那些被大家喜歡和歡迎的人是如何與人交往的,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些小技巧,不妨自己學來用用。其二,事先想一些聊天的主題。如果你常常不知道和別人談些什麼,那麼可以在平常多了解一些資訊,可以是新聞時事,也可以是娛樂生活方面的東西,並且有自己的看法,這樣,當別人聊天的時候,你就可以很快加入了。其三,找到自己的興趣群體。
如果你有一些興趣愛好,可以找一些相似的群體一起交流,比如登山、旅遊、賽車等,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要管對與錯,記住,沒有人會事事正確。當然,在表露自己的時候,還可以用一些言語和肢體表情,如揚起眉頭、直視對方等都會增強自我表露的效果。
2.善於傾聽
表露自我固然重要,但是人與人的交往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如果只是單方面的「鋒芒畢露」,不僅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常常還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此外,傾聽的過程也是一個與人分享的過程,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還可以產生與他人共情的愉快。因此,傾聽是一門重要的交往藝術。
3.;注重交往的細節
心理學家們通過對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研究發現,能夠主動交往的人往往能夠擁有比較自如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中的主動性會給人一種很大方、積極的感覺,用前面提到的心理學術語來說,這給人一種很好的「首因效應」,也因而影響到你和他人以後的交往。此外,雖然能夠主動交往,但是若想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還要注重一些細節。這裡介紹一個能讓你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技巧——SOLER技巧,其中,S(Sit)指的是「面對著別人而坐」;O(Open)表示「要表現出開放而自然的姿勢」,一般來說,雙手抱著雙肩的姿勢是一種最為拒絕的表示,不要輕易使用;L(Lean)的意思是「身體要表現出微微的前傾」,這是一種表示關注的方法;E(Eyes)表明的是「目光的接觸」,在和別人談話的過程中,眼睛要偶爾直視對方,這是一種感興趣的標誌;R(Relax)是「放鬆」,即在別人面前不要過分拘謹,這樣會讓對方也感到很不舒服。
心理學家發現,如果能夠在與人交往中,有效地運用SOLER技巧,就能夠給人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除了這些技巧外,真誠還是一個基本的原則,所有的交往都應該是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的,否則只會弄巧成拙。
4.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青少年期,衝動性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有些大學生朋友們,常常會因為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氣而得罪很多人,雖然事後後悔不迭,但是卻常常「覆水難收」。此外,情緒失控對於自己的健康影響也很大。
人在生氣的時候,體內的免疫細胞的活性下降,人體抵禦病毒侵害的能力減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導致疾病。另外,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體內還會分泌出一種毒性的荷爾蒙,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時間一長,人容易患上慢性病甚至癌症。
那麼,如何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呢?可以試一下下面的小方法,比較有效的。其一,數數字,慢慢數,一直數到不發火;
其二,轉移注意力,如果你要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提醒自己想些別的事情,沉著冷靜,學會冷處理;
其三,離開這個情境,在發脾氣前,迅速離開這個引起你憤怒的地點,到外面或其他房間走走;
其四,明確的告訴自己,不要發脾氣,要大聲的說出來,多說幾次之後,你的脾氣就會小很多。
看了上面這些內容,不知道您是否對於如何更好的進行人際交往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其實,我們首先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是主動而積極的,周圍的人際環境是可以選擇和創造的,因此,不要抱怨身邊沒有朋友,也不要等待別人來和你交往。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屬於你適合你的良好人際環境,你只需要站起來,和別人打聲招呼,說聲「你好」,一切就是這樣簡單!
練習
你可以嘗試一下這個練習,它對各類人際關係都可能產生改善作用,比如夫妻關係、朋友關係、親子關係,或者同事關係。
選一個與你親近的人,然後開始記錄,每次當他告訴你一些好消息時(比如,「我這學期拿到了獎學金!」「我們籃球隊得了比賽冠軍!」),你是怎樣反應的。持續記錄直到發現你穩定的反應模式。
你是充滿熱情地給以反應嗎?急切地詢問問題並分享他的歡樂?你這樣反應的次數遠多於其他的反應方式嗎?如果是這樣,你所表現的正是主動的建設性反應,你很可能已經與這個人維持著一種很棒的關係。如果是這種情況,請選擇另一個人作為練習的對象,直到你找到一個你沒有以這種方式給他反應的人。
你可能很在乎這個人,你愛挑剔的反應可能正來自於你對他的愛。比如,你可能不希望如果這個好消息過去了,你的朋友會感到失望。但是,不變的「建設性」批評或者淡淡的熱情會損害你們的關係,因為這些就是那個人能夠從你這兒獲得的所有。因此,決定對每個好消息都以主動而具建設性的方式反應吧。記錄下來事實上你是怎樣做的,直到確定主動的建設性的反應與其他反應方式的比率至少是三比一。對你在乎的人給以熱情的反應並將它們表現出來,接著可以觀察你們的關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推薦閱讀:
※震驚!!無人機已可以用來拯救生命?
※擇日學的基礎普及提綱
※200M寬頻正在普及,可是你滿足使用條件嗎?
※【轉帖】關於「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