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朝有多少鐵帽子王?

主打滿族文化和東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氣的生活微信。

「鐵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種封爵制度

所謂「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而非入關之時即已具備。八王之得以入世襲罔替之列,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曲折歷史。

努爾哈赤時期,視八旗為私產,以嫡出子孫如代善、皇太極、多爾袞、岳托、豪格等分領各旗,其弟舒爾哈齊之子阿敏、濟爾哈朗也先後領有一旗,稱為大貝勒、和碩貝勒、旗主貝勒等。貝勒即「王」的意思,當時,封爵制度尚未定型,貝勒稱呼、待遇也尚不明確和統一。

1636年皇太極登極稱帝,建國號大清,開始正式頒行封爵制度。這年四月,皇太極下旨分敘諸兄弟子侄軍功,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貝勒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岳托為和碩成親王(後坐事降為貝勒,崇德四年去世,追封克勤郡王),阿濟格為多羅武英郡王,杜度為多羅安平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余貝勒。(《清太宗實錄》卷二十八,天聰十年四月丁酉)這次分封有親王、郡王7人,貝勒2人。另外,代善第三子薩哈廉原為貝勒,此前一直卧病,當時未能封王。就在皇太極分封諸王后一個月有餘,薩哈廉病逝,皇太極前往祭奠,「入哭者四,悲慟不已」,隨後追封他為穎親王。此次分封基本奠定了後來所謂「八大鐵帽子王」的基礎。

順治元年(1644)十月,順治帝登基,冊封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叔王,復豪格親王爵位,冊封先前坐事降級為郡王的阿濟格和多鐸為親王,封岳托之子、多羅貝勒羅洛宏為多羅衍禧郡王,封皇太極第五子碩塞為多羅承澤郡王。這次分封中新增加的是碩塞,順治八年又以軍功被晉封親王。碩塞死後,其爵位由子博果鐸承襲,改稱庄親王。

即使有了這兩次正式封爵,但清朝也仍未明確這些宗室爵位可以世襲罔替,以後各王爺貝勒的爵位或黜或降或改,其級別、名稱還多有變更。所以,清初諸王的爵位在傳承過程中,變動不居,沒有制度化。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借為睿親王多爾袞平反之機會,乾隆皇帝恢復諸王最初封號,並將爵位世襲罔替的制度明確頒行。

乾隆此次恢復清初諸王爵位名號的原則,一是凡有爵位名稱變遷者,以各王去世時的爵位名號為準;二是後世子孫偶有錯誤以致降爵者,仍恢復原來爵位;三是凡生前犯謀逆一類的嚴重錯誤而被削爵、降爵、處死者,或後人因嚴重錯誤被削爵、黜宗室者,不再恢復。

也就是說在乾隆之前,各「鐵帽子王」的爵位或降或削,並沒有同時存在過。直到乾隆帝給他們釐清世系,恢復爵位名號,清初八大宗室王爵世襲罔替之制終於明確,「八大鐵帽子王」 的俗稱也才終於形成。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一般情況下,因為功封王爵者多屬世襲罔替,也就是俗話說的「鐵帽子王」。因為恩封爵位者則多屬世襲遞降,但在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勛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但其後世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的特權——

一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這八位同時還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代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清初開國八位鐵帽子王有六位和碩親王和兩位多羅郡王:

和碩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

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和碩庄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

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努爾哈赤之孫代善長子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薩哈璘次子

清朝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

和碩恭親王:奕訢,道光帝六子

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

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綿性長子


禮親王代善

禮親王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為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禮王府

地址:西城區西皇城根南街西側(被保護不對外開放)


鄭親王濟爾哈朗

鄭親王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鄭王府

地址:西城區大木倉衚衕37號(現為國家教育部址)


睿親王多爾袞

睿親王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睿王府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在東華門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帶,一在外交部街。

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後的住所,後者則是乾隆年間恢復睿親王世爵後的新府。


豫親王多鐸

豫親王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豫王府

地址:東城區帥府園東口(今協和醫院)


肅親王豪格

肅親王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肅王府

地址:東城區北新橋南船板衚衕內 (現原王府部分為北京襪廠使用,東部為居民住宅)


庄親王碩塞

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庄王府

地址:西城區西四北太平倉衚衕路北(如今,庄親王府的位置已是樓房林立,僅有新疆土爾扈特郡王帕勒塔的小樓碩果僅存)


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是禮親王代善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克勤郡王府

地址:西城區新文化街(原石駙馬大街)西口路北(現為市重點保護單位,不對外開放)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順承郡王府(原穎親王府)

地址:(新)朝陽區朝陽公園東側(現已改為酒店)

   (舊)西城區舊趙登禹路32號


首位怡親王為康熙皇帝第13子允祥

允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間,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首位恭親王為道光皇帝第6子奕訢

奕訢為道光第六子,咸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訢的大力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訢病逝。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如包括滿洲國封的毓嶦則為3王)

首位醇親王為道光皇帝第7子奕譞

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湉(葉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過世,其子載灃襲爵。

首位慶親王為乾隆皇帝17子嫡孫奕劻

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光緒十年,被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奕劻貪財在晚清無人可與其匹敵,堪稱「晚清第一貪」。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推薦閱讀:

冬季戶外,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帽子!
奶茶妹妹去海邊戴的5000塊帽子,為啥那麼貴
【穿搭】你和英國女王之間還差一頂帽子
如何根據臉型挑帽子?

TAG:清朝 | 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