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大順軍抗清最後一戰

 自順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曆政權滅亡後,除了經營台灣的鄭成功和張煌言部少數兵力駐於浙江沿海島嶼以外,在中國大地上繼續堅持武裝抗清的只剩下了四川東部和湖北西部以大順軍余部為主的「夔東十三家」。

 所謂「夔東十三家」,為順治七年冬,大順軍「忠貞營」由李來亨及黨守素率領,從廣西輾轉至夔東,與先期進駐該處的劉體純、郝搖旗、袁宗第、塔天寶、馬騰雲等大順軍余部會合,逐步聯合南明王光興、賀珍、楊啟明及地方反清武裝首領譚文、譚詣、譚宏等十三部的通稱,他們奉南明永曆年號共同抗清,稱「夔東十三家軍」。其中劉體純、袁宗第等部駐於巴東及夔州地區(今四川奉節),稱西線;郝搖旗等部駐於房縣為中心的地區,稱北線;李來亨等部駐於興山茅麓山區,稱東線。並接受永曆朝廷封爵官職,建立了以興山縣(今屬湖北)茅麓山為中心,地跨大巴山、武當山、巫山、荊山四大山系、20餘縣的抗清基地。最盛時眾至20餘萬。

 康熙元年(1662)九月,清廷集中兵力,分三路圍攻夔東十三家。東南路由湖廣提督董學禮統兵3萬,西北路由陝西提督王一正統兵3萬,西路由四川總督李國英統領。二年正月初三,李國英率軍渡大寧河(今四川巫溪東),袁宗第被迫放棄大昌(今屬四川),撤入深山茶園坪。據守大寧(今巫溪)的賀道寧率部出降。清軍乘機進攻茶園坪。袁宗第寡不敵眾,傷亡2000餘人,率余部轉入鄂西同郝搖旗部會合。與此同時,董學禮部攻佔長江通道香溪口(今湖北秭歸西)。正月上旬,王一正率軍進攻郝搖旗部,佔領竹山、竹溪。二月,郝搖旗部在房縣赤土坡、鄧川峪兩次作戰失利,被迫於六月間放棄經營12年的房縣基地,轉入川、鄂交界的吳家垣子同劉體純部會合。劉體純、郝搖旗在清軍三面進逼、基地逐漸縮小的處境下,決定聯合李來亨部對清軍實施反擊。七月廿三,李、劉、郝三部出清軍不意,合力奮擊,大敗進至興山縣的董學禮,迫其率殘部逃回夷陵(今湖北宜昌)。李、劉、郝諸部乘勝聯舟西上,反擊李國英部。八月廿五,李來亨等率軍造雲梯,挖地道,進攻巫山城,數日未下。九月初七黎明,與出城的李國英部決戰失敗,傷亡將士7000餘,次日被迫撤退。是年秋,清廷又增派滿洲八旗兵參戰,命西安將軍傅喀禪統駐防兵由陝入川;以穆里瑪為靖西將軍、圖海為定西將軍統京師勁旅萬人往湖廣。十二月下旬,劉體純在巴東縣陳家坡連遭失敗後自縊。接著,郝搖旗、袁宗第在黃草坪作戰中被俘殺。是年冬,王光興、馬騰雲、黨守素、塔天寶相繼降清。康熙三年春,原來的夔東十三家僅剩下臨國公李來亨(永曆朝廷封)部仍然堅持於湖北興山縣境內的茅麓山區,李來亨部被清將李國英部20萬清軍重圍於茅麓山,相持半年後,至六月十五日深夜,由於糧草不濟,李來亨親自率領總兵五名精兵數百名分路突圍,由於清軍防禦嚴密,突圍未能成功。閏六月初九日夜晚,李來亨再次率領數千名士卒再次突圍,因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大順軍雖「連攻五陣」,結果仍被清軍擊退。八月初四日,寨內糧食全部吃完了,軍心不穩,少數官兵私自逃出向清軍投降。李來亨知道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他先把妻子殺死,放火燒毀房屋,然後自縊而死,所部大多戰死。2013年李來亨抗清遺址被評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鏈接

李來亨

(?~1664)陝西米脂人。清順治二年(1645)﹐隨義父李錦(又名李過,李自成侄子)及起義軍將領高一功率大順軍聯明抗清。李錦﹑高一功去世後﹐他率余部數萬人繼續征戰。九年﹐率部至湖北興山茅麓山區﹐建帥府於七蓮坪﹐屯田自給﹐被南明永曆帝封為臨國公。十五年,十三家軍在李來亨、劉體純帶領下,兩次圍攻重慶,有力地支援了李定國大西軍的抗清鬥爭。康熙元年(1662)冬﹐清軍集中四川﹑陝西﹑湖北三省兵力﹐圍攻夔東十三家軍﹐次年春攻入茅麓山。他放棄七蓮坪﹐將清軍誘入險地﹐乘機斃傷敵約萬人﹐會同郝搖旗等挫敗了清軍圍攻。二年冬﹐清軍增兵再次圍攻﹐劉體純兵敗自縊﹐郝搖旗﹑袁宗第被俘殺﹐他退守茅麓山主峰﹐抗擊20萬清軍的進攻﹐還殺了清軍的招降使。清軍無奈﹐遂築壘長期圍困。三年八月﹐李來亨終因糧盡援絕﹐闔家自焚而死。

李錦

陝西米脂人。又名過,字補之,號稱「一隻虎」,李自成之侄。從李自成作戰十五年,轉戰各省,大小數百戰,封大順制將軍、都督。李自成自北京敗退時受命鎮守陝北,與清軍阿濟格部作戰三月,牽制清軍南進。大順軍南逃時與高一功率部轉戰荊門。自成死,於岳州與余部會合,聯合南明何騰蚊、堵胤錫等抗清,號「忠貞營」,被賜名「赤心」。復隨李定國轉戰湘、桂五年。後軍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歿。

白羊寨

在興山縣城西北25公里。是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首領李來亨聯明抗清的重要遺址之一。「永曆七年(1653年)李來亨等率眾至興山」,以茅麓山為據點,以此寨為門戶,並於寨東北坡七里坪「壘石為門」設置哨卡,聯合其他抗清力量,堅持鬥爭達「一十二年」。現寨內尚存帥府、演武廳、鳳舞營、跑馬場、火藥局、確窩子、磨坊嶺等遺址,尤其以李來亨於南明永曆九年(1655年)所立「聖帝行宮碑」為珍貴。

聖帝行宮碑

在白羊寨山頂上。系明清之際農民起義軍將領李來亨於南明永曆九年(1655年)在關帝廟前所立。高4.8米,寬近1米,篆額「聖帝行宮碑」,底為長方形碑座,巍峨挺拔,極為醒目。碑文通過農民軍信仰關羽的祀奉,以張巡、岳飛等歷史人物為表率,讚頌忠懸日月的仁人志士,抨擊寡廉鮮恥的叛將貳臣,號召人們發揚民族氣節,堅定「鐫虜嫗民」意志,同心協力抗清禦侮,向暴力統治奮勇衝殺。碑文還註明了李來亨的籍貫和南明王朝授予他的封爵,列出許多於史無載的部將姓名、封號等,是難得的歷史資料。

推薦閱讀:

TAG:一戰 | 最後一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