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將讓誰受益?
香港從不缺少警惕中央政府在想些什麼的陰謀論者,香港金融界也不能免俗。比如說,有傳言稱,造勢許久的中港基金互認項目之所以遲遲未獲批准,就是因為香港圍繞民主的辯論仍如火如荼,中央政府不想在這個時候獎勵香港。
然而,中港基金互認項目假定中的延遲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解釋——這個解釋反映出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在不斷拉近(無論這是不是你希望看到的)——那就是,部分有能力敲定這個跨境項目技術細節的專家,已被調去籌備另外一個重要得多的項目:滬港通。
滬港通的啟動和運行將意味著,中國首次不再堅持對各個投資者進行審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項目的現行規定就是一例),而是允許任何人在每日配額限度內進行投資。
迄今為止,投資者和券商對此表現出了最大的興趣,但假如套利者如人們預想的那樣,幫助逐步將滬港兩個市場的資本成本差異抹平,那麼企業將感受到這個項目的切實影響。更為樂觀的看法是,海外投資者的興趣還可能幫助改善中國內地企業的治理。
滬港兩市的估值差異不會一夜間消失,因為還有配額的限制。滬股通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合21億美元),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儘管如此,配額的規模仍凸顯出了項目設計者的意圖。滬股通的每日額度已經達到2002年中國開啟QFII項目時首次批准的總額度的一半。
「在我看來,配額的規模凸顯出了這個項目的意圖。」花旗集團(Citigroup)亞洲批發執行服務主管凱文·賴德奧特(Kevin Rideout)說,「它明確展示出了中國對這個項目的想法,而且他們已經暗示還要提高配額。」
目前,A股相對H股折價10%,折價幅度為7年來最大。滬市情緒悲觀是原因之一。在滬市,散戶交易量佔總交易量的80%。所以,鑒於券商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持有的A股只佔A股總市值的不到4%,我們更有理由歡迎海外想撿便宜股的投資者來滬市投資。
銀行股是潛在的受益者。中國四大行中,有三家——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建設銀行(CCB)和中國農業銀行(ABC)——的H股市凈率達到1,而它們的A股市凈率均低於1。但考慮到內地分析師對這三家銀行的整體評級比香港分析師給出的評級高,可以推斷出,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並不是滬市投資者掌握了什麼港市投資者不知道的、關於這三家銀行資產狀況的信息。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種估值差異一開始會擴大。港股通預計會更加繁忙,而香港人投資內地股票的熱情仍不太高。香港一名銀行家說:「假如有這樣的機會,我知道我會選擇哪個方向——我肯定不會北上投資。」
因此,券商將成為一開始最明顯的贏家。滬港通項目一宣布,內地最大券商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的股票就猛漲了10%。交易量應該會相當大:滬股通每日額度相當於去年滬市日交易量的17%,港股通每日額度相當於港市日交易量的五分之一。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敲定。該項目將在兩個市場執行相應的本地規則,此外還有一些差異需要處理,比如中國不允許日內交易。
儘管如此,眼下的投資觀點可不比陰謀理論少。
瑞信(Credit Suisse)分析師看好某些內地地產股,因為這些股票相對香港地產股有折價。還有些分析師認為,香港地產藍籌股將極大地受益於內地投資者的投資興趣,比如李嘉誠(Li Ka-shing)的長江實業(Cheung Kong)。傑富瑞(Jefferies)認為香港交易所(HKEx)將會受益,瑞銀(UBS)則將港交所從自己的看好名單上劃掉了。中國市場改革需要時間來落實,正如當初H股和QFII項目的情況一項。滬港通項目也不會例外,其重要性也不會輸於之前的那些項目。
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亞洲金融記者
推薦閱讀:
※滬港通首日緣何「滬強港弱」
※全球機構掃貨H股 滬港通行情進入下半場
※滬港通後QFII謀換倉 四季度重點調研113隻股票
※滬港通堪比當年H股赴港上市 將與深交所互聯
TAG:滬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