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撫養孩子的能力嗎?

             書店裡有很多寫給准媽媽的書,大多是教准媽媽們如何保健、如何養生、如何做好胎教。但實際上要想成為稱職的父母,光做好這些準備還不夠。對於孩子來說,光給他生命、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物質環境都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獨立、健全的人格,以及愛與被愛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對父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因為只有父母首先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懂得愛的藝術,才更有可能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把這些美好的品質和能力傳遞給子女。

 

所以,如果你真想成為一個稱職的媽媽,想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麗人生,那在你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之前,你就要有決心去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確信自己有能力教給孩子一些讓他終生受益的東西。為此,你需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你的情緒穩定嗎?

父母的情緒不僅關係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會影響到家庭氛圍及孩子的情緒狀態。父母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可以給家庭創造一個輕鬆、溫馨的氛圍。在這種環境里,孩子會感到親切愉快,更有安全感。相反,如果父母情緒波動較大,喜怒無常,孩子往往也會習得這一特徵。

我們現在常常講情商,其實所謂情商,最通俗的解釋就是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當一個人可以駕馭自己的情緒,能夠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在平和愉悅的狀態,身邊的人自然都會樂於親近他;遇到什麼難題,一方面他可以有更好的情緒狀態去面對,另一方面平時的好人緣也會派上用場,也就更容易解決問題。

 

2、  你具備獨立的人格嗎?

前面我們論述過「獨立」這一心理特徵的重要性,這是讓我們的生命更有韌性、讓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也是我們充分享受愛與被愛的重要前提。具備獨立這一心理能力的人往往也更自信,對自己有更客觀、積極的評價。父母是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如果父母具備這一心理素質,並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也將更容易形成獨立的人格。

 

3、  你的愛的模式健全嗎?

愛的模式是指一個人潛意識中所渴望擁有的愛情,比如會喜歡什麼類型的人,會如何去愛一個人等等。心理學的實驗研究證明:愛的模式是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較大。比如前文我們提到,父母感情不好,常常用吵架或暴力來解決問題,孩子在長大成人後,也會習慣於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自己的感情問題,去對待自己的愛人。反之,如果父母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對方、矛盾出現的時候能夠合理解決,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學習的榜樣。

 

要做到這三點其實並不容易,需要我們每個人有意識地去提升自我。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某方面有所欠缺也不必氣餒,或者為此就否定自己做母親的資格。最重要的不是你現在的狀態離這三點相差有多遠,而是你看到了前面的目標,認識到自我提升的必要性,並一點一點地朝前面的目標前進,力求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母親。

推薦閱讀:

哥哥姐姐對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有扶養義務嗎?

TAG:孩子 | 能力 | 撫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