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文苑]詩史:先秦
05-27
詩歌是文學中的貴族。 中國是詩的國度。 詩歌是最早產生的文學樣式之一。《吳越春秋》中所載《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被認為是原始獵歌。詩歌敘述了製做弓箭到圍獵的過程,樸素簡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草創時期的詩歌留傳下來的非常少。
《詩經》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最初稱「詩」,因收詩305篇,故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
《詩經》產生於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當中的詩篇依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廣泛使用了「賦」、「比」、「興」的藝術手法,以上六者合稱《詩經》「六義」。在篇章句法上,多重章疊句。句子以四言為主,是四言詩的典範。 《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又是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給後代詩人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戰國後期,楚國成為詩歌創作的中心,屈原及其追隨者宋玉是其中的代表。屈原名平,楚國貴族。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新的詩體——楚辭。之所以名為「楚辭」,宋人黃伯思在《東觀餘論》中說:「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也就是說,屈宋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楚地色彩。由於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是屈原最優秀的作品,所以「楚辭」又稱「騷體」。
「楚辭」以七言為主,句中多用語氣詞「兮」。較之《詩經》,它的詞采絢麗而貼切,句子加長而靈活,篇章放大而嚴密,想像雄奇而瑰麗,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成為浪漫主義詩歌的豐碑。李白作詩稱讚說:「屈平辭賦昭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由於小人排擠,屈原被楚懷王和楚頃襄王疏遠,後遭流放。詩人守身如玉,潔身自好,絕不苟合取容,同流合污。後來聽到郢都被秦軍攻破,復國無望的詩人投身汩羅江,以身殉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高尚的人格同他不朽的詩篇一樣,成為留給後人的一份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西漢學者劉向收集屈原、宋玉等騷體作家的作品,編成《楚辭》。屈宋以後,值得一提的騷體詩有三篇,分別是荊軻在易水河邊吟誦的《易水歌》、劉邦的《大風歌》和項羽被困垓下寫成的《垓下曲》。三篇詩作體制雖小,但以氣取勝,慷慨激越。
魯迅說:「秦之文章,僅李斯一人。」李斯的散文名篇也只有《諫逐客書》一篇。詩歌領域,秦是一片荒漠。
推薦閱讀:
※12部教師題材電影推介
※莫把教師節變成「進貢」與「朝聖」日
※2018年內蒙古特崗教師怎麼考?
※很好玩的手指操——幼兒教師專供
※教師節老師收紅包是道德敗壞?還是...
TAG: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