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小賤導讀
李白,中國大唐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他,俠肝義膽、仙風道骨,被後人稱讚為「詩仙」。
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對他的評價簡直絕了:「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餘下三分呼為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無數人羨慕他的才華,讚歎他的俠客風采,而我唯獨敬佩他活出了自我。
他,孤傲,狂妄,放蕩不羈。
他內心最響亮的一個聲音就是: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01
李白這人很狂。
他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陸通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因不滿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時人都叫他「楚狂」。
有一天孔子來楚國,陸通在他門外唱歌: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陸通想勸孔子不要做官,以免惹禍。
李白借這個典故,其實就是表達對政治不滿,他要像楚狂人那樣,遊覽名山過隱居生活。
還有一事,也足以說明李白這人夠狂。
公元743年,正值隆冬,屋外大雪紛飛。
李白奉詔入宮起草詔書,草擬完詔書後,唐玄宗為慰勞李白,命人大擺酒宴,並設歌舞助興。
宴會結束,皇上又邀李白去往內殿敘談。
當時內殿爐火太旺,加上剛從濕冷的外面進來,靴內濕漉漉的,玄宗酣醉迷離,高興之餘,竟脫下靴子。
玄宗愉快地對身旁的李白說:
「李學士,你也將靴子脫掉吧。」
李白的雙腳正好也悶得難受,玄宗如此一說,正合他意。
但他接下來的一舉動,震驚了所有人。
他抬起腳轉向身後的高力士,滿臉醉意說:
「高內監.....我彎不下腰,麻.....麻煩幫我脫一下靴子。」
高力士是大宦官,深得楊貴妃寵信,當時文臣武將莫不競相逢迎。
一聽李白如此要求,他內心奔騰著一萬個草泥馬,但唐玄宗在場,他不敢發飆,只好忍著下跪替李白脫靴。
後來就因為這事,高力士對李白耿耿於懷,三番五次在玄宗面前誣陷李白。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力士脫靴」。
當時,有人說李白是瘋子。
然後他作一首詩《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狠狠懟了回去: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 李白不少畫像,都是隨身佩劍
李白「狂妄好殺人」。
他自小就有「俠客理想」。
他曾說自己超級厲害,「一射兩虎穿」、「轉背落雙鳶」;
也曾說自己「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
《新唐書》說李白「喜縱橫術,擊劍」,我想他劍術應該是不錯的。
不過李白喜歡意淫,他常幻想自己有一天能獨霸武林。
他寫詩,喜歡用「愁殺」、「狂殺」、「笑殺」等誇張字眼。
比如: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比如:笑殺陶泉明,不飲杯中酒。
比如:春風狂殺人,一日劇三年。
比如: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而公眾對他劍術高超之印象,源於這兩句詩: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他的粉絲魏顥在《李翰林集》里曾說他「手刃數人」。
此事純屬意淫,這在開元年間不可能發生。
《唐律疏議·斗訟》中記載:「以刃及故殺人者,斬」。
如果李白手刃數人,恐怕他腦袋都保不住,李白變「子曰」。
但李白確實有兩手,他的師父裴旻是大唐第一劍客。
李白從小崇拜英雄豪客,希望長大後像那些遊走江湖的俠士一樣。
有一天他師父問他:「你習劍的主要目的為何?」
李白答:「行俠仗義,懲奸除惡!」
師父回道:「『行俠仗義』之類的借口只能使劍道之術染上世俗色彩,真正的劍道是把天、劍、人合而為一的境界。」
所以李白身上的「狂」和俠客之義,皆源於他內心的凜然正氣。
他嫉惡如仇,厭惡奸佞之臣,
他意淫所殺之人,也都是那些該殺的人。
如果生活在現代,李白就像個性格豪爽的東北漢子。
所厭之人,拒而遠之;
所愛之人,悅而贊之。
該出手時就出手,瀟瀟洒灑走一遭。
任性而為,肆意而活。
這就是「謫仙人」李白。
02
李白從小就是個執著的追夢者。
5歲即能背誦「六甲」,常引得眾賓客讚賞。
一日清晨,李白父親李客與賓客在大廳商談,李白下了早課給父親和諸位叔伯請安。
「爹!我昨夜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什麼夢?」
「我正要落筆寫字時,我的筆頭竟生出一朵花!」
「筆頭上生花?確是很奇怪的事。」
正當李客疑惑之際,一位門客說:
「我看少爺一臉靈氣,將來必是棟樑之才,他昨夜所夢妙筆生花實乃好兆頭啊!」
李白興趣廣泛,什麼書法、騎射、器樂、棋藝樣樣都有涉獵。
10歲,李白開始攻讀諸子百家。
15歲,李白隱居在大匡山腳下的大明寺,開始兩年左右的學習,已作賦多篇。
比如《對雨》、《初月》、《雨後望月》、
《曉晴》、《望夫石》《題竇圌山》等。
公元727年,李白初游安陸,談到了自己將來的夢想。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
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他第一個夢想:
像春秋時期的管仲、晏嬰,做皇帝的輔弼之臣。
他第二個夢想:
做皇帝的老師。
他還信誓旦旦地說: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三年不飛,一飛衝天。」
李白從不參加科舉考試,他追求跨越式發展道路。
不考試如何入朝做官?李白有他的一套方法。
一、寫自我推薦信;
二、通過豐富人脈;
李白25歲,離開四川,十來年漂泊在外,只為找一個推薦人。
他寫自薦信,特立獨行。
他說,我乃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李暠的後代。
——凸顯自己出身高貴
接著,他說曾經在深山養了一些奇禽。
——凸顯自己的行為不凡
然後,他又說當地有位太守請他去做官他沒去。
——凸顯自己養高忘機的品德
再接著,他說在揚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萬塊救濟落魄不得志的人。
——凸顯自己輕財好施的品質
最後,他說一位朋友跟自己在洞庭湖遊玩,
突然得病去世,他到處借錢,
暫時把朋友暫時安葬在洞庭湖邊,
多年後他回到這個地方,將朋友屍骨挖出來帶回他的家鄉。
——凸顯自己存交重義的品格
你看這簡歷,多方面闡述自己的優勢。
這要是放在現代,分分鐘被主考官錄取。
看完李白的自薦信,那位推薦人十分震驚,並承諾立刻向上舉薦他。
但不知什麼原因,至此後杳無音訊。
03
一千多年前,李白就懂得擅用人脈。
投簡歷行不通,李白便開始尋求伯樂。
公元731年,李白三十歲出頭。
他信心滿滿來到長安,見到一個大人物。
這人就是唐玄宗的女婿——張垍,宰相張說之子。
張垍答應李白,幫他引薦給玉真公主,
於是將他安住在樓觀台,離長安一百里地。
李白等啊等,等到花兒都謝了,依舊不見張垍引他去見玉真公主。
李白有點失望,於是寫下這首《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我什麼時候才能見到「玉真仙人」啊!
李白失落但不絕望,他依舊期望著「王母應相逢」。
這一年,初入長安的李白,沒能在政治上找到出路。
帶著「行路難」的感嘆,李白離開了長安。
▲ 玉真公主
離開長安,李白繼續遊山玩水。
公元734年,李白游龍門,至洛陽。
在這裡他與好友元丹丘,一同隱居在嵩山。
元丹丘是唐代著名道士,與玉真公主關係密切。
後來李白與玉真公主見面,元丹丘也幫了很大的忙。
公元736年,李白到了山東任城,
在徂徠山,會見了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
他們一塊兒喝酒吃肉,後人把他們稱為「竹溪六逸」。
公元739年,李白訪孟浩然於襄陽。
皇天不負苦心人,李白終於在42歲得到皇上的詔令,入朝為官。
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連番稱讚,唐玄宗看了李白詩賦,對他十分仰慕。
李白進宮那天,據說儀式特別隆重,唐玄宗降輦步迎。
以七寶床賜食於前,玄宗還親手為他調羹。
你看看,這待遇一般人可享受不了啊。
玄宗問當世事務,李白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讚賞,旋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寵信,眾人無不艷羨,但也有一干人,比如高力士,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李白折騰了大半輩子,他的理想終於在這一刻實現了。
很多人說李白的成功多虧了「引薦人」。
其實最該感謝的人,應該是他自己。
這麼多年來,他四處輾轉漂泊,全都是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和尋找「伯樂」。
他不斷推銷自己的作品,結交無數人脈,
為自己的「羅馬大道」鋪下了更多的機遇。
李白的成功告訴我們:
機會從來都不是靠等,而是靠自己的不斷打拚和創造。
▲ 唐玄宗畫像
04
公元743年,李白突然辭官還鄉。
關於李白辭官的說法有很多:
1、對御用文人生活逐漸厭倦;
2、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上朝;
3、高力士懷恨在心,屢次饞謗李白;
4、李白醉後泄露宮中機密;
這些論斷不大合理,一攻即破。
北師大康震教授,講得這兩點原因令人信服。
一、翰林待詔這個職位沒多大作用
心懷國家的李白,一心想為人民做點實事,
但當上翰林待詔之後,他發現這個職位,不過是整日陪皇帝詩文娛樂罷了。
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
心裡所想與實際所做差別太大,李白只好選擇辭官。
二、李白內心有種「隱逸」思想
官場紛爭太多,而李白更嚮往平凡的隱居生活。
我個人比較推崇這兩個觀點。
李白,從小就有深厚的道家思想,深受老莊思想影響。
而從李白的詩中,你也能讀懂他的「道」。
比如:「一生好入名山游」;
比如:「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在道教內部,很多人稱他「太白李真人」。
而且當時,李白很多好友都是道教中人,
比如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
比如唐朝著名的隱士——元丹丘。
在唐代,道教位列三教之首,當時全國信道的人特別多,道觀也比比皆是。
人們對長生不死、青春永駐的神話無比嚮往。
這時的唐王朝,上至君王貴胄,下至販夫走卒,無不沉迷於虛無縹緲的仙道。
李白也是道教中人。
司馬承禎稱頌李白為:「有仙風道骨,可神遊八極之表」。
李白說走就走,毫不留戀官場,最終他還是回到那種清靜寡慾、與世無爭的生活。
很多人勸李白留下來,在長安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千萬別想不開啊。
李白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既不快樂,還假裝快樂地留在這裡幹嘛?!
李白的抉擇告訴我們:
要學會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找到那條令人快樂的路。
這世上有很多路,而你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
所謂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李白找到了去除痛苦和紛擾的方法,那就是自己的活法。
你想過什麼日子,你就怎麼活;
你想快樂和自由,自然也需要學會捨棄一些東西。
李白嚮往江湖,所以他揮一揮衣袖,
一轉身,別了那個他追尋多年的地方。
▲ 李白和元丹丘曾隱居在嵩山
05
李白這人愛交友。
上至達官貴族,下至普通百姓,朋友遍天下。
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他倆交情很深。
他倆第一次見面是在湖北安陸,
那年李白28歲,孟浩然40歲。
這就是傳說中的忘年之交。
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拜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
他們相約在江夏遊歷月余,最後孟浩然有事要去廣陵,二人在黃鶴樓相別。
看著好友離去,不知哪一天再重逢,
李白思緒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十年後二人再度相見,激動地淚眼朦朧。
李白當即寫了一首詩,表達對孟兄長的敬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我愛孟夫子,他的風流天下人都知道。
你看這表白多麼直截了當,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倆在談戀愛。
為什麼李白這麼崇敬孟浩然呢?
是因為有這麼一個事兒:
當時採訪使韓朝宗,想要約見孟浩然,推薦他入朝做官,
正好那天有友人登門拜訪,兩人喝得正帶勁兒,
旁人就說:「孟先生,您不是和韓大人有約嗎?」
孟浩然火一下子冒了上來:
「沒看到我喝得正爽嘛,不要拿那些俗事來煩我!」
和朋友喝酒,他放棄了仕途發達的機會。
孟浩然率性超曠、瀟洒風流,和李白很像。
所以他倆成為忘年之交,一點兒都不稀奇。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和杜甫這對好基友,不得不說。
李白和杜甫被譽為盛唐詩歌的「雙子星座」,二人的友誼也堪稱千古佳話。
公元744年,兩位大詩人在洛陽第一次相見了。
當時李白43歲,杜甫32歲。
一個名揚全國,一個風華正茂。
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仙,一個是名垂青史的詩聖。
他們的相遇,註定成為一段佳話。
有人說他們的關係並非「朋友」這麼簡單,
有人說他們是「師生關係」,
其實他們就是一對好基友而已。
當時李白剛辭官,杜甫也仕途不順,
同是天涯淪落人,二人一見傾心。
然後他們一起仗劍走天涯,
一起去開封、商丘、山東等地遊歷。
杜甫還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他們還一起喝酒一起睡覺一起拉手。
但好景不長,二人各奔前程各自離去,
彼此思念之情卻與日俱增。
李白想杜甫就寫詩: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杜甫想李白就寫詩:
「寂寞空齋里,終朝獨爾思」。
至此以後,二人再也沒有相見過。
杜甫寫下了大約二十多首思念李白的詩。
比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六年之後,杜甫參加科舉考試落第,
杜甫又寫下《引中八仙歌》稱讚李白: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也許是思念太濃,而一切又「不可說」,
也許是一個一廂情願,另一個落花無情,
也許朝代太久遠,李白寄與杜甫的詩遺失大半,剩下的也就三四首。
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時,寫下這首詩: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人生啊就像飛蓬各自飄遠,來吧讓我們痛痛快快飲盡手中的酒吧!
話短情長,滄桑且豪情!
很多人說李白和杜甫後來的友誼有了間隙,
所以李白很少寫詩給杜甫。
你要知道,世間有一種友誼叫毋須多言,
我們雖然很少聯繫,也很少見面,
但我們的那份情,依然在深藏心底,念念不忘。
李白朋友遍天下,不光靠他的才華,更多是
靠自己的真性情,重情重義。
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與他同游山水,重與細論文。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06
李白一生有過四次婚姻。
第一位是許氏,名叫許藍仙。
許藍仙長得特別漂亮,而且聰明過人,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當地人都稱她女秀才。
許藍仙才貌雙全,但是可惜身體不太好。
李白經孟少府推薦,來到了許員外家裡。
許相府太氣派了,李白一進門就震住了,
院內荷花池環繞,竹林桃花交相輝映,
李白禁不住喊出聲:「太特么土豪啦!」
忽然從相府內傳出一陣陣流水般的琴聲,
李白心想:「莫不是許小姐在彈琴?」
然後一位童僕帶他見到許藍仙,
在後花園的亭台下,一女子演奏正歡,
另兩位少女在旁邊垂目含笑,
李白聽後不禁拍手鼓掌,連連讚歎。
李白和許藍仙一見傾心,言談之間,
對方互相知道彼此都是道教中人。
婚後,二人遍訪名山去尋找高人異士,
還在碧山上蓋了一間書屋,空閑之餘,
時常去山上讀書練劍,或彈奏琴曲,
辭卻塵囂的山下,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只是這幸福太短暫,不久許藍仙肺病發作,
李白曾帶著妻子去廬山尋道求方,皆無果。
後來李白父親李客託人寄信過來,
批評並鼓勵李白力求上進,
當時李白自我推薦多次又毫無結果,
李白開始變得沮喪,終日借酒消愁愁更愁。
幾番思索之後,李白開始四處遊歷,尋找命中的伯樂。
不久在途中有人托信李白:
許藍仙因肺病猝然離世了!
李白的心像突然被撕裂了一樣,
李白失魂落魄回到家中,物是人非,
許員外的侄子許大郎,因為覬覦許家財產,
擔心財產會被李白繼承,他開始誣陷李白,
四處散布謠言,說李白嫁給許藍仙只是為了錢。
安陸這塊是非之地,李白再也待不住了。
他對天長嘯:既然安州無路可走,我去長安!
李白心想:只有當你強大了,你才能坦然面對一切。
只有當你站得高了,你才會脫離這塊是非之地,
跌倒了受了傷又怎麼樣,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07
李白的第二次婚姻很奇葩。
經別人撮合之下,嫁給了一個姓劉寡婦。
這劉寡婦是個潑婦,她聽人說李白很有名,
心想跟著李白肯定吃香喝辣的,
結果一嫁過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
她覺得自己上了當,整天在家撒潑使氣,
看誰不爽就懟誰,對李白也是冷嘲熱諷,
李白寶寶心裡也委屈但是他不說,
有一天朝廷送來文書叫李白進京,
劉氏心想李白要發達了,立馬換了張嘴臉,
說話客客氣氣,還親手殺雞為李白送行。
天寶三年,李白辭官歸鄉,
劉氏以為他穿金戴銀、開著寶馬回來,
結果依然是兩袖清風,荷包空空,
更讓劉氏生氣的是,李白把皇上恩賜他的錢,
拿去蓋了一座酒店,以便和友人餐敘,
另一部分錢拿去建丹房,打丹灶,
這下子劉氏徹底發飆,死活要同他離婚。
有一次李白在酒樓上喝得爛醉,
劉氏怒氣沖沖地跑了上來,
當時李白醉得稀里糊塗,他望著老婆說:
「你是何人?」
劉氏差點吐口就說mmp!
轉念一想人多,不雅,於是強忍憤怒說:
「你連你老婆都不認得了?!」
李白打著酒嗝說:「我有老婆嗎?」
這下子,劉氏徹底崩潰大罵:
「好你個李白!你沒老婆是吧,行,那咱們好聚好散!拜拜——」
隨即二人就離了婚。
李白的第二段婚姻就這麼結束了。
李白的第三段婚姻歷史記載很少。
只知道這婦人是妾,並未扶正。
這位婦人只是李白的一位鄰家女子,
有一天這女子在東窗下看風景,
而李白站在窗下在看美女,
李白這一看,徹底著了迷,
於是吟詩一首《詠鄰女東窗下海石榴》: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
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一攀折,引領望金扉。
李白吟詩作對表達對她的愛慕之情,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我愛你有幾分
我的情也真 我的愛也真
月亮代表我的心」
經過三番五次地苦苦追求,
這女子終於被李白泡到手了。
但是按照大唐律法,
出身士大夫階層的李白不能取普通民女。
這位女子姓甚名誰,跟李白相處多久,
這些歷史毫無記載,然而只知道,
他為李白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頗黎。
頗黎諧音玻璃,在唐代玻璃視為寶貝。
滾滾紅塵之中,這位無名無姓的女子,
因為一場大病英年早逝,
在提及李白婚姻時才被世人記起,
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這段戀愛,是李白最自由、最隱秘、
最讓人好奇、最令人扼腕嘆息的戀情。
李白的第四段婚姻算是萬幸。
天寶九年,李白續娶前宰相宗楚客孫女宗氏,
他們在宋州舉行婚禮,李白當時年近50歲。
宗氏知書達理,且跟李白一樣喜歡學道,
婚後二人感情還算和諧,沒出什麼幺蛾子,
雖然李白常出遊聚少離多,但宗氏也懂得體諒和體恤,
李白對宗氏也很尊重,並為她寫下不少詩。
天寶十四年,李白就為宗氏寫下:
《秋浦寄內》《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人寄內》等,詩中飽含著思念之情。
宗氏為人精明,深明大義,
常將自己的陪嫁資助李白,且對他多有規勸。
永王想請李白入幕,宗氏夫人是尤為反對的,
她說:「我寧願和你一起吃苦,也不願你冒險封侯。」
李白一心志在封侯,壓根兒聽不進去。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因永王案被捕入獄,
宗氏夫人四處奔走,為李白申訴,
「如果我丈夫有罪,那你把我也關進去吧!」
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丞宋若思,被宗氏感動了,
最後查明李白是無辜的,於是將他無罪釋放。
但不久,李白又遭流放,
送他上路時,宗氏夫人將金釵送給兩位公差,
囑咐他們路上好生照顧李白,
流放途中李白又被赦免,最後又回到宗氏身邊。
李白去世時,宗氏認為按古禮溺死不祥,
有所忌諱,於是就在訃告上寫為「病故」。
宗氏夫人為李白養老送終,
為他穩穩妥妥地處理好後事,
遇到宗氏夫人,實乃李白之大幸。
人生得一知己,夫復何求!
08
亂世動蕩,李白依然心懷滿腔抱負。
公元755年,安祿山舉兵叛變,
他從北方節節推進到洛陽一帶,一時鼓聲震天,
第二年6月潼關被攻破,
安祿山軍隊繼續向西挺進,直逼長安城。
玄宗攜楊貴妃逃入蜀中,長安陷入賊手,
人心惶惶,滿城都是逃亡的百姓。
戰火很快蔓延到東魯,李白擔心任城的兒女,
於是決定繼續南下,幸而途中遇到武諤,
俠肝義膽的武諤素來仰慕李白,
聽說李白日夜思念困在東魯的兒女,
他便自願前去營救李白的子嗣。
數月之後,武諤終於安然地救出李白的兒女,
見到闊別已久的兒女,李白欣喜萬分。
公元757年,永王璘大軍抵到潯陽,
想要與肅宗爭奪皇位,於是沿途大肆求才,
他早就聽聞李白大名,極力徵召李白入幕,
並命令他限期報道,不然以抗命之罪處置。
李白早已不關心政治,但又不敢違命。
原本以為此時可以為國家賣命,鞠躬盡瘁,
結果進了永王軍隊,才發現永王意圖叛亂,
趁著高適追擊永王之際,李白向南奔逃,
好不容易跑到宿松之後,突然卧床不起,
這個時候又被當地官兵發現,給逮捕了。
在獄中他數度作詩,抒發胸中的苦悶,
他希望能回到外面血戰沙場,
他愛國愛民的情懷依然在澎湃,
後來宋若思帶兵來潯陽,將他救了出來,
但肅宗皇帝依然要李白的人頭,
李白身邊的朋友,都四處奔波前來營救他,
就在一切趨於絕望時,汾陽王郭子儀站了出來,
他幾番懇求皇上,加上他平定叛亂有功,
皇上終於答應赦免了李白。
雖然躲過一死,但仍被流放夜郎。
公元759年,李白終於被釋放了。
他高興地沿江轉回到江夏、岳陽、潯陽,
又揮筆寫下一篇傳世佳作: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加雕琢,
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公元761年,安祿山部屬史思明之子
史朝義領兵南下,戰火又起。
年屆60歲的李白卻主動請纓南征,
肅宗皇帝被李白這份赤誠之心感動了。
李白年歲太大,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隨軍隊南行時,他不幸病倒了。
他淚眼朦朧望著前行的大軍,悲傷不已。
09
李白臨死還不忘作最後一首詩。
他拖著病弱的身子返回金陵,
由於年事已高,加上長途跋涉,
抵達金陵時他已是奄奄一息。
好在朋友的照料下,才慢慢恢復了一些,
然後他準備一番去了安徽當塗,找族叔李陽冰。
李陽冰是趙郡廣漢人,他工於書法,
言談舉止溫文儒雅,而且還特別欣賞李白。
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舊病複發,
此時李陽冰因朝廷有事需離開當塗,
離開之前他去看李白,李白病重躺在床上,
李白高興地從案頭取出自己的詩文,對他說:
「我一生浪蕩,四海為家,一無所成,而今馬上就要去見閻王,我僅有的這些詩文,希望你能代我處理,這些日子承蒙關照,若有來世,定當報您大恩!」
送走李陽冰,李白勉強挪到床邊,
拿起紙筆,寫了最後一首詩《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一生未能如大鵬展翅般翱翔,一酬壯志,
這是李白一生耿耿於懷的,他抱著遺憾永離人世。
一代文壇泰斗、曠世奇才李白,
就這樣在大唐的星空上輕輕劃落。
李陽冰果然不負李白所託,將李白的詩文結集付梓出版,並題為《太白草堂集》。
李白的一生壯志凌雲,卻頻遭坎坷,蹉跎終老。
他一身傲骨,誓不為權勢摧眉折腰;
他曾執著無限的超越,執著不平凡的存在,
執著生命的永恆和完美,雖然結局都以破滅告終,
但執著本身亦是一種精彩,它最終成就了李白的不朽!
▲ 《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詩歌:
如果大唐沒了李白,大唐將失去一半色彩。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一切固有形式;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洒;
在盛唐是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長於七絕,
而同時兼長五絕和七絕且同臻極境的,只李白一人。
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
杜甫誇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極為深遠。
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
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
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
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 《上陽台帖》
李白的書法:
其實真心不錯,如果流傳下來更多作品,
我想李白也會在書法界佔有一席之地。
《上陽台帖》,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
《李白墓碑》上說:「翰林字思高筆逸。」
黃山谷說:「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蓋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者歟。」
《宣和書譜》上記載:「白嘗作行書,字畫尤飄逸。」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說:
唐家公子錦袍仙,文採風流六百年。
可見屋樑明月色,空餘翰墨化雲煙。
李白的劍術:
傳說唐代有三絕:
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
但其實李白的劍術僅次於裴旻。
李白十五歲就開始練劍,劍術悟性極高,
據統計,《全唐詩》中
李白詩中「劍」字出現103次之多,
且劍的種類繁多,比如「吳鉤」、「幹將」、
「莫邪」、「青萍」、「霜雪」、「匕首」等等,
所以毋庸置疑,李白的劍術也有很高的造詣。
10
獨木舟說:
「我們生來這個世界,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更好的別人。」
活得快樂和自由的能力在於3個方面:
1、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
2、懂得最妙的活法;
3、勇敢做回自己。
在這三個方面,李白絕對是個高手。
所以李白註定成為後世敬仰的「詩仙」。
他生平逍遙自在,豪俠仗義,
他不斷地對生命深度開疆拓土,
他對未來的生活永遠懷抱熱枕。
像他一樣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像他一樣敢做夢:「我輩豈是蓬蒿人」;
像他一樣讚美人:「雲想衣裳花想容」;
像他一樣要快樂:「人生得意須盡歡」;
像他一樣重情義:「桃花潭水深千尺」;
像他勇敢做自己,你也可以活得更精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