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
05-27
吳雙江(編撰) 林則徐( 1785~1850),漢族,今福建省福州市人,1811年中進士, 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國人的敬仰。 林則徐從1820起,辦理過軍政、漕務、鹽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實際調查,幹練有績。由於性情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1837年,任湖廣總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煙,從 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虎門銷煙。虎門銷煙是林則徐一生中的主要功績。
林則徐敢於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製定對策、辦理交涉時參考,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的誣陷,被道光帝革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憂國憂民,並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1841年11月到新疆。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現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於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他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曾大聲疾呼,告誡國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果不其然,百餘年之後,數百萬領土已被蠶食鯨吞,歷史證明了林則徐是正確的!對俄國人狼子野心的認識,也是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成果之一。 從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同年9月奉召回京候補,11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陝甘總督。1846年4月,授陝西巡撫,8月30日抵陝上任。1847年3月,清廷命林則徐為雲貴總督。到任後,以維護雲南邊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賞戴花翎。1849年秋,因病重奏請開缺回鄉調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為欽差大臣,去廣西鎮壓拜上帝會的反清武裝起義。他抱病從侯官起程,1850年11月22日逝世於潮州普寧行館,終年66歲。在報喪奏摺到京前,清廷於11月27日還命他暫署廣西巡撫。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