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抗戰攝影作品選(1936—1937)
1935年方大曾在前線留影
方大曾於1912年生於北平,1930年入北平中法大學經濟係讀書。上學期間,方大曾就十分喜歡攝影,業餘時間經常一個背包,一把雨傘加一台相機,就出去拍照。1931年「九·一八」以後,方大曾拿起相機開始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時,他到前線采訪,活動於長城內外,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作為「中外新聞學社」攝影記者及《大公報》戰地通訊員到前方采訪,用筆和相機為武器,向社會傳遞著抗戰的信息,各地的報紙上,經常能夠看到他發回來的戰地報道。1937年9月30日,方大曾從河北蠡縣寄出《平漢北段的變化》一文後,便神秘地失蹤了,一直到今天。那年他是25歲。 運送軍用物資戰利品剝取漢奸屍體上的衣物蔣委員長的宣告 |
|
|
|
當我們追索中國在世界攝影史上的痕跡時,我們看到的是一串外國人的名字:布勒鬆、何奈·布裏、尤金·史密斯、馬克·裏布……
幾十年來,細心的中國讀者在不停地問:在五十年前、在六十年前,當布勒鬆們在中國縱橫馳騁的時候,中國的攝影家在幹什麼? 現在,我們可以驕傲地告訴讀者:在那個時代,我們有方大曾,他像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劃破了沉寂的夜空,我們不能忘記他。 發現方大曾是在一本叫《攝影家》的台灣雜誌上。 《方大曾在前線》 而該刊總編阮義忠先生是這樣描述了他發現方大曾的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件事。先說說那件事。 「一想到那天,那種恐怖就鮮明地回來。在香港啟德機場跑道上,飛機輪子已快觸地了,可就在那時刻,飛機被巨大的台風掀了上來,一次次降落,一次次被掀起來,大家都知道此刻命已經交了出去……當飛機終於安全返降在廣州機場時,我便問一直緊緊抓住我的太太,在你快完蛋的那一刻你想什麼,太太說她想才幾歲的兒子怎麼辦。而我老實地說我想的是,左胸口袋裏的五十張底片,我對不起作者小方,他這一生已經夠倒黴,失蹤了五十年,這下子,豈不如同他又死了一次!」
(阮義忠是紀實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布列鬆的忠實信徒。) 方大曾像 阮先生是四年前從一位大陸攝影家那裏知道大曾的。而那位攝影家又找到了大曾的胞妹----方澄敏女士,從而發現大曾讓他吃驚的作品的。
方大曾的作品 方大曾的作品令我們吃驚,在中國攝影史上還沒有哪一位攝影家能象這樣在短短的二、三年的時間為我們留下表現方法如此現代、水平如此整齊、數量如此之多的高水準的圖片。 攝影藝術被西方人發明之後隨即傳人了中國。在漫長的150年間,尤其是在三四十年代以前,我們的攝影與西方有著極大的差距,當不少中國攝影家沉醉於用照相機作畫的時候,西方入早已把照相機作為記錄社會生活的工具,開始了照片報道傳真的現代曆程。過去的150多年裏,我們曾經深深地為中國沒有西方人那種奢侈揮霍的文化活力而遺憾,今天,當方大曾的這批照片被公諸於世的時候,這種遺憾多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 方大曾是一位天才的攝影家,如果不是他這麼早就失蹤於抗日戰爭的戰場,中國攝影史應當有他整整一章,即使是就他留下的這些作品的整體水平和作品所體現的發展趨勢而言,方大曾也可以毫不遜色地與當年的世界攝影大師布勒鬆、何奈·布裏、尤金·史密斯齊名。 但我們今天是怎樣也無法弄清一個50多年前的東方人何以能夠如此銳敏地把握了影像的特質,充分地運用照相機記錄了他所麵對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方大曾又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謎。 方大曾的作品
1995年6月21日的《人民攝影》以超過三個整版的位置介紹了「一個沉寂了60年的攝影家」----方大曾,上麵刊登了該報記者、方大曾妹妹方澄敏等文章,並刊登了方大曾(又名德曾)在1936~1937年的一些作品。 該報是這樣介紹的:方大曾於1912年生於北平,1930年入北平中法大學經濟係讀書。上學期間,方大曾就十分喜歡攝影,業餘時間經常一個背包,一把雨傘加一台相機,就出去拍照。1931年「九·一八」以後,方大曾拿起相機開始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時,他到前線采訪,活動於長城內外,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作為「中外新聞學社」攝影記者及《大公報》戰地通訊員到前方采訪,用筆和相機為武器,向社會傳遞著抗戰的信息,各地的報紙上,經常能夠看到他發回來的戰地報道。而後,他便神秘地失蹤了,一直到今天。那年他是25歲。
|
|
推薦閱讀:
※舊影瑣憶·十字軍折戟尼斯湖
※小說《諾丁》S01E036諾丁誤認有了男友,孫子跳牆分發照片
※你所不知的澳大利亞5大絕美攝影體驗,每一張都驚艷了世界
※完美記錄驚人的細節!這張日全食照片是怎樣誕生的?
※2018/03, 城市荒野
TAG:攝影 | 照片 | 攝影作品 | 老照片 | 作品 | 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