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話養生:艾灸保健療疾好方法

延年益壽四大保健灸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說的就是使用艾灸進行家庭自我調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為宜。《孟子》中曾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說過「無病自灸」的話,可見艾灸這種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存在了。《宋史》里還記載著一則故事:宋太宗趙光義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來看望並親自為其艾灸,可見艾灸在當時已經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

艾灸法——綠色養生療法

艾灸法,就是藉助艾草燃燒時發出的藥力和紅外線溫熱刺激,來熏灼特定的穴位,以達到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的目的。

中醫理論認為,艾灸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使人體元氣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艾灸相關穴位,可以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能夠增加紅細胞、白細胞的數量和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如果長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夠達到調合陰陽,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補中益氣,強壯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中醫理論認為,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也要順應夏天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天有獨到的見解,認為「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其實就是心靜自然涼。夏季養生之精神調養。

夏季起居應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夏至時節,人容易心火過旺,吃些苦味食物,有助消減心火。夏季多汗,汗為心之液,多汗會丟失鹽分,所以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

古代養生學還認為,夏至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因為夏至時分,人體實際處於外熱內寒,所以冷食不宜多吃,少吃尚可,貪多必然寒傷脾胃。

了解了夏至的氣候和人體生理特點,提供以下夏至節氣灸穴位:

中脘,曲池,尺澤,關元,崑崙

三十而立要艾灸

艾灸養生,對於30歲以上的人尤為重要。王燾在《外台密要》中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里下氣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補氣壯陽,不然會出現氣短、兩眼昏花等現象。常年堅持,必獲殊益。

養生保健灸哪裡

灸療,人體有幾百個穴位,怎樣拿捏準確?一般人能做到么?

再多的穴位,總有關鍵的幾個緊系全身,關乎性命。關元、命門、足三里、中脘是人體四大養生要穴。

利用純陽艾火長期溫灸四大養生要穴,具有補益腎氣,健脾和胃,促進脾。腎運化的作用。扶養一身正氣,使正氣不絕,脾土肥沃,腎水充盈。土沃、水盈、氣足便能生長萬物,潤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會健康長壽了。

1.關元穴

又名丹田,任脈之穴,在臍下三寸處。關元穴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

主治: 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尿濁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陰挺等婦科常見病;

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

各種疝氣、浮腫、中風脫證、一切虛勞損傷、四肢厥冷等。

2.命門穴

又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其氣與腎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維護生命的門戶。

主治:五勞七傷、虛損腰痛、尿頻、遺尿、陽痿、早泄及各種虛寒病症。

操作:

艾條灸:每穴l 5分鐘,三日一次,十次一療程。

艾灸罐灸:每穴20分鐘,隔日一次,十次一療程。

3.中脘穴

又名太倉,任脈之穴,在臍上四寸。具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濕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噁心嘔吐、呃逆、反胃、腹脹、腹瀉、潰瘍病、胃下垂、淺表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胃神經官能症等一切胃腸病症,虛勞百損,四肢乏力等症侯。

4.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橫指處。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脹腸鳴、嘔吐、便秘、腹瀉、水腫、神經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腸癰等。

操作:

艾條灸:每穴1 5分鐘,三日一次,十次一療程。

艾灸罐灸:每穴20分鐘,隔日一次,十次一療程。  端午節話養生:艾灸保健療疾好方法 艾灸療法,是使用艾絨製成的艾炷、艾卷,點燃後,在身體的穴位上施行薰灸,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穴;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穴。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分別對準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鐘,以各穴位皮膚潮紅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第二個療程。施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特別是女士,艾灸以上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

  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處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施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於緩解,使胃腸處於正常蠕動狀態。因此,艾灸療法,對不論什麼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艾灸療法,效果均很明顯。 


推薦閱讀:

去黑眼圈?除了眼霜,還有一個你不知道的方法,據說:很,有,效
小麥胚芽粉的作用與功效
一天中喝水的最佳時間
止鼾器真的管用嗎?它的作用原理是什麼?
酵素功效全解答,想不到它有這麼多的作用!

TAG:養生 | 方法 | 保健 | 端午節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