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與背誦(轉載)

《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

懺悔解怨是學佛修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禮拜88佛慈悲加持,懺悔眾罪、斷惡修善,進而消除罪障業障。網上有關《地藏經》的解釋與誦經感應很多,有關《禮佛大懺悔文》的解釋及具體拜懺感應等,平時所見相對較少。《大懺悔文》中一些文字和內容不太理解;背誦的功夫跟不上;拜懺的一些要領技巧把握不住,持續拜懺的功夫也不夠。回來以後,想先把能補的補一下,網上查閱了一些拜懺的相關資料,又重新背誦了《禮佛大懺悔文》。理解背誦《禮佛大懺悔文》是拜懺的必要準備,下面先就《禮佛大懺悔文》理解與背誦簡單談些個人體會,然後再談下拜懺的堅持問題,與同修共勉,以便以後能夠更好地拜懺解怨,懺悔業障。

《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

 

剛開始拜懺的時候,曾經參照《早晚二課合解》算是粗略地把《禮佛大懺悔文》學習了一遍,對懺悔文中的一些語言邏輯關係及一些佛名有些簡單的了解。後來《合解》送了人,對《懺悔文》缺乏熏修溫習,慢慢地又生疏起來。這次從網上搜索到《大懺悔文略解》(清代書玉略解)及《八十八佛頂禮大懺悔法要及功德釋意》等資料,又重新讀了王惕繪《禮佛大懺悔文法相寶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的文字說明部分,現在結合隨後的背誦問題選擇性地談一些理解與體會。《大懺悔文略解》是清代先賢的講解,收入了《大藏經》,文簡義深,解釋得非常精闢。

從內容上看,《禮佛大懺悔文》可以分為五個部分:贊禮、發心、皈依、懺悔和發願。從形式上看,《禮佛大懺悔文》也可以分為五部分,即:一、最前面的禮讚、皈依、發心;二、五十三佛;三、三十五佛(再加阿彌陀佛);四、懺悔迴向;(五)普賢行願品。按照形式上的五個部分,下面重點談下對第一、第四和第五部分的學習理解;第二和第三部分放在背誦一節中略述。下面《禮佛大懺悔文》的義理內涵,主要是依照自己對《略解》的理解學習進行簡單的複述。《略解》文簡義深,有的內容勉強用現代語言轉述一下,其義深難言之處,一般直接照搬粘貼而已,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禮讚、皈依、發心

第一拜:「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前兩句是贊佛心,第三句是贊佛身,第四句是皈命。

第二拜:「南無皈依金剛上師」。南無,皈依的意思。金剛上師,指毘盧教主。毗盧如來是金剛瑜伽大秘密主,為無盡三寶父母師長。四方四佛及一切賢聖,皆從毘盧金剛心中流出。這裡先皈依自性三寶,再皈依別相三寶,所以先皈依毘盧遮那最上師。

第三拜:「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皈依別相三寶。佛為兩足尊,皈依佛不墮地獄;法為離欲尊,皈依法不墮惡鬼;僧為眾中尊,皈依僧不墮旁生。皈依三寶,不但能夠離開三途之苦,還能夠得到菩提之樂。

第四拜:「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是揀去權小。「唯依最上乘」表明所依之乘是最上乘。「發菩提心」明能發之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示所發心相。

第五拜——第七拜:「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三寶有小乘、大乘,住持、別相,同體等不同內涵。小乘以丈六金身為佛,四諦、因緣為法,四果、四向為僧;大乘以三身、十身為佛,二空三空理等為法,三賢、十聖為僧。佛在世時,如來雪山夜半睹明星而悟道,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即佛寶;寂場、鹿苑初轉法輪,即法寶;度諸菩薩、五比丘等,即僧寶。這些是別相三寶。所謂住持三寶,即:刻像圖形是佛寶,黃卷赤牘是法寶,圓頂方袍是僧寶。此三者不為世法侵凌,不為煩惱染污,世出世間皆可尊重,所以被稱為寶。住於世間,持乎正法,能令慧命不斷,所以叫住持三寶。三寶名雖三種,同以真如理性為體。真如性上有覺照義,即名佛寶,真如性有軌持義,即名法寶。真如性有和合義,即名僧寶。所以又成為同體三寶。舍住持三寶則無同體三寶;離同體三寶則無住持三寶。住持是相——即性中之相;同體是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同體屬理性,住持屬事相,大小乘事理雙通。所皈依者,盡我人之心、盡法界之量、盡三寶之際,塵塵剎剎,無不皈命,所以說是無盡三寶。

第八拜:「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來有三義:《般若經》「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是從法身層面來解釋的。《轉法輪論》「本覺名如,始覺名來,始本不二,故名如來」是從報身層面來解釋的。《成實論》「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基本上是從應身層面來解釋的。三身圓顯,故名如來。如來、應供、正遍知名三德,含義上有三諦:正遍知是般若德,真諦;應供是解脫德,俗諦;如來是法身德,中諦。佛者,覺也。具有三義:自覺,悟性真常,了惑虛妄;覺他,運無緣慈度有情界;覺滿,謂窮源極底。行滿果圓,三覺圓明,智能具足,所以稱為佛。具上九號,為物欽重,故曰世尊。此十號義,若總略釋:無虛妄,名如來;良福田,名應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還來,名善逝;知眾生國土,名世間解。無與等,名無上士;調他心,名調御丈夫;為眾生眼,名天人師;知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名佛;具茲十德,名世間尊。前十是別。後一是總。

上述的如來名號,斷句有所不同,有的斷句為十一名號,也有的斷句為是十個名號。像阿含及成論把無上士與調御丈夫合為一號,而涅盤及大論把無上士與調御丈夫分為兩號。這裡則把世間解與無上士合為一號。「剎塵心念可數知,無能盡說佛功德。」德既無盡,號亦無盡。惟舉此十號,此舉大數而言。一者數之始,十者數之終。十表無盡故,舉此十號即攝諸佛無盡德。又此十種通號,佛佛皆具,所以在三皈依後,諸佛名前,特加稱讚。

二、八十九佛佛名

89佛中,從普光佛一切法常滿王佛這53尊佛,出自《佛說觀藥王葯上二菩薩經》。從釋迦牟尼佛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的35尊佛,出自《佛說決定毗尼經》。88佛後加上阿彌陀佛,有四種意義:一、彌陀佛名,一稱禮時,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五逆三途悉皆超脫;二、彌陀化主雖在西方,然而發願來度娑婆世界眾生,接引十念,往生九品;三、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現在說法,普度十方諸眾生;四、釋迦如來與十方佛一併讚歎阿彌陀佛。「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一切佛的心性,都包藏著一切法界,所以叫法界藏身。把這法界藏身四字加在阿彌陀佛名號上,是表示要把禮拜稱念88佛的功德,迴向極樂世界,莊嚴凈土,求願往生。

諸佛名號,無有定故,或依姓立,如釋迦、彌勒;或從字稱,如無垢、離垢;或依或正,如栴檀窟、阿閦毗。或喻或法,如山海慧、金海光;因果如彌陀;功德如勇施。名雖各異,義實互通,但以逗機設化,隨世建立。「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無畏亦然。」諸佛名號通同一故,此八十九佛名德,一多遍容,彼此交攝,舉一佛即通一切佛,釋一義即顯無量義。

月映萬川,隨心所現。雖然每個人對各個佛號有不同的理解體會,然而,「諸佛各具萬德,但於中隨義釋之,應當如法理會,毋得依文局執也。」《大懺悔文略解》中對89佛佛名所包含的意蘊功德做了非常好的說明,此處不多贅述。下面略微談幾尊有特色的佛號,有助於加深大家的理解與記憶。這幾尊佛的故事是通過在網路上檢索查到的,大致拷貝出來,缺乏嚴格的版本校勘,有些可能還帶有牽強附會的成分,僅供參考。

第一尊佛「普光佛」與釋迦牟尼「借花獻佛」的故事。據《過去現在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前世曾為善慧仙人,聞普光如來出世,心大歡喜,欲行供養。時燈照國王禮請普光佛入城供養,將國內名花搜尋一空。善慧覓花獻佛,遇青衣人密藏七莖蓮花而過,青衣人謂此花當送宮內獻佛,不賣。善慧乃求以五百錢買五莖花供佛。青衣人感動,贈以五莖蓮,願結生死之緣,又托以二花獻佛,善慧至普光佛所,散五莖花,花於空中化為花台,後散二莖花,亦止空中,夾佛兩邊。普光佛授記善慧,將來成佛,號釋迦牟尼(摘自《新編佛教辭典》陳兵編著)。然燈佛又作燃燈佛、普光佛、錠光佛。此「普光佛」不知是否就是上述故事中的「普光佛」。

第七尊佛「歡喜藏摩尼寶積佛」、第三十三尊「龍種上尊王佛」與七佛之師的文殊師利菩薩。據《央掘魔羅經》記載:文殊師利菩薩現在北方「常喜世界」,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雖然他已經成佛,但是還倒駕慈航,隱大示小,來做文殊師利菩薩。據《首楞嚴三昧經》下卷記載:「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龍種上尊王如來,國名平等,乃至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尊王如來豈異人乎?即文殊師利法王子。」

第十五尊佛「慈力王佛」——慈力王的故事。儘管「慈力王」與「慈力王佛」可能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慈力王的故事」感人至深,這裡也把這個故事貼出來供養大家。據《賢愚經卷二慈力王血施緣品》和《菩薩本生鬘論卷三》記載:過去世閻浮提有一慈力王,力行十善,人民皆持戒,三業清凈,鬼神無以為食。時五夜叉不堪饑渴,遂來見王,王以身血施之,令得飽滿,並發一願,謂當來成佛時,必先度彼等,令彼等皆得法食。五夜叉喝飽吃足慈力王血肉後,心滿意足,從此熄滅危害眾生之暴虐心。王又令其行持十善法,五夜叉均依教奉行,並在慈力王前猛厲懺悔往昔所造惡業。慈力王布施過後之身體,後依帝釋天奉獻之藥物而得以癒合,身體又恢復如前。瞻部洲普天同慶,眾生皆感安樂。慈力王即釋迦牟尼佛之前身,五夜叉即憍陳如等五比丘。

三十五佛中的第十九尊「旃檀功德佛」和第三十一尊「斗戰勝佛」。《西遊記》取經成功後唐僧和孫悟空受封的佛號就是這兩尊。《西遊記》第100回中,還列出了許多尊佛,不少來源於88佛,如現無愚佛、娑留那佛、大通光佛等。孫悟空的封號「斗戰勝佛」,李敖在「做人當如斗戰勝佛」寫得很精彩。李敖說孫悟空不但是斗戰勝,還有一個特色,即孫悟空是個非常幽默的快樂的猴子,會說很多笑話、很多大話、很多痛快的話。在整個的鬥爭過程中,孫悟空不但要斗,還要快樂地斗,不但要快樂地斗,最後還能夠要打贏。在整個鬥爭過程中,他不但要跟他看起來順眼的敵人斗,他還要跟一些看不順眼的敵人斗。在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除了跟二郎神鬥法以外,他不能夠避免被二郎神的走狗咬他。換句話說,人不能夠很準確地選擇敵人,因為敵人是不由得自己選的。或許,我們在學佛的路上也避免不了孫悟空的境遇:既要面對無窮盡的貪嗔痴敵人,又要對付各種意想不到的果報。

網上有位師兄看了李敖有話說「做人當如斗戰勝佛」後,突然有所感悟,寫下了很精彩的片段,粗略整理如下: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這個名字看起來很神氣的。……南無無垢佛,乾乾淨淨的;南無離垢佛,離開那些髒東西的;南無善游步佛,這個蠻好的,你看,善游步還不算,善游步以後,能夠走來走去以後,能夠產生的功德是好的。這些名字,望文生義,蠻好玩的。其實看看這些佛的名字就知道了,其實這些就是無數個人生的縮影,也可以說是無數個願望的縮影,這些不就是我們拜的佛嗎?原來我們拜的是無數個楷模——過去做人的楷模,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佛的!我們無論是帶著孩子或者是帶著妻子朋友虔誠拜佛的時候,都是凈化自己的心靈向這些楷模學習。其實不是佛保佑你,而是你自己用他們這些楷模的過人的成功的事迹去感悟自己保佑自己,最終成為眾多佛中的一個。也許你做不了「降服眾魔王佛」,做不了「金剛不壞佛」,但至少可以做一個「善意佛」「無垢佛」等等……其實做這些佛也是不容易的——善意佛一旦可以成為佛,就不是單單一時的善意,而是一種持久的永恆的。還有「無垢佛」,它肯定不是指身體的無垢而是心靈的無垢,能夠做到每時每刻心靈沒有一點雜念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被列為佛了。我們拜佛燒香,也是為了我們能夠成為眾多佛的一個,去保佑自己身邊的人:自己的家人、親人、朋友……最後延伸到所有的人!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佛!
推薦閱讀:

(535)[轉載]細斷官運如何
[轉載]二十八星宿值日吉凶歌訣
八字六親秘訣錄?(轉載)(10)
周易六十四卦詳解(轉載)
(42)[轉載]一個女老闆娘但至今未婚的八字!

TAG:轉載 | 背誦 | 懺悔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