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明:邁向法治——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丨書屋

編輯:魏渝萱

圖片:師文

1作者簡介

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學特邀諮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員,公安部特邀監督員,建設部法律顧問,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北京市公安局專家諮詢員,福建省政府顧問,北京市仲裁委員會副主任。

2主要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教授為您全面、系統、專業分析解讀黨的依法治國宏偉戰略藍圖、頂層設計和實施路線。本書是對我黨的依法治國宏觀戰略藍圖、頂層設計和實施路線的全面、系統、專業的分析和解讀。作者深刻解讀了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系統全面闡釋了法治中國的理念和精神,內容包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什麼是法治、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的法治道路、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立良善之法、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依法治國與公正司法、依法治國與法治社會、法治與改革、依法治國與法學教育十二個部分。

3目錄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從法律體系邁向法治體系

邁向法治中國的新征途

全面推進「五大體系」建設

大力推進兩個「三位一體」建設

重視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什麼是法治

什麼是法治

法治:良法與善治

法治與法制

法治與人治

依法治國的「法」是否包括國際法?

三、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與發展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五、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

六、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

七、立良善之法

完善法規體系 以良法保善治

科學立法是確保立法質量的關鍵

立法應當去部門化

呼喚具有21世紀特徵的民法典

八、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

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以權力清單規範公權

九、依法治國與公正司法

推進司法改革 保障司法公正

積極探索巡迴法庭制度

深化司法公開 構建陽光司法

以判決書說理促公正

刑事訴訟以審判為中心

多從法律職業共同體中選拔法官

推進法院人員分類管理

逐步完善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十、依法治國與法治社會

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依法治國需要強化規則意識

法治與德治

全民信法是法治的基礎

契約精神與法治社會

十一、法治與改革:改革必須於法有據

十二、依法治國與法學教育

後 記

4序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四中全會決定),其中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並對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具體步驟作了全面部署和頂層設計。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背景下,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法治體系的目標,從法律體系邁向法治體系,這表明我國的法治建設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如果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將「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那麼,十八屆四中全會則是一個新的歷史轉折,經濟建設和法治建設共同成為新時期黨的工作的重心。在我們黨九十多年的歷史中,針對不同時期的歷史任務,黨的工作重點有過多次的轉變。在中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今天,我們黨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新時期的工作重點,是著眼於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部署,開創了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篇章。

四中全會在國家法治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與四中全會相關的多個「第一」足以載入史冊:

——中共中央第一次將中央全會的主題確定為「依法治國」, 凝聚了全黨的共識,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的心愿。這是黨的 歷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作為主要議題的全會。

——四中全會第一次就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在決議中第一次提出 建設「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的總目標。 ——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總目標,並以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各項任 務為內容,形成了符合中國國情、獨具中國特色的法治道路。

——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路線圖」。包括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 司法、全民守法。

——四中全會第一次將對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分解為一百八十多項舉措,並把這些舉措「納入改革任務總 台賬,一體部署、一體落實、一體督辦」,形成了具體的操作方案,這也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四中全會還第一次提出了許多新概念、新理論,如 「法治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黨的領導是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等。四中全會決定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是對法治概念內涵的進一步發展,也為我國未來的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在這一背景下,對該決定進行認真學習和解讀,是法學理論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對中國人來說,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它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凝聚了廣大人民的共識。在我國,法治既是一種偉大的社 會實踐,又是一種崇高的社會理想,它激勵我們為實現法治社會而不斷追求、努力。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法治不能大躍進,不能脫離國家社會發展的實際水平。從法律體系邁向法治體系,四中全會的決定為中國未來的法治建設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這一藍圖不僅立意高遠,而且附有明確的路線圖,有很強的 可操作性。不過,「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我們能否將這一重要的歷史機遇及時轉化為法治中國的建設成 就,取決於我們能否繼續堅持不懈地追求法治夢。科技的發明和創新使人類學會了如何駕馭自然,而法律的創製和踐行則使人類學會如何駕馭自己。

我們正在走向一個崇尚法治、信守法治、厲行法治的新時代,雖然道路漫漫,但目標已定,前途一片光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留學生綁架案,家長來美賄賂證人被捕」?
如果一個人偷了你5000,他聯繫你說只要肯給他1000,並答應不報警的話,他就把錢還給你,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CCTV《今日說法》里有過讓你印象深刻的奇案嗎?
《法學方法論》讀書筆記3.2.4:法定擬制
《法學方法論》讀書筆記-起手式

TAG:法律 | 法治 | 法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