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叫「大奸似忠」?明朝有個故事

明朝末期,在嘉靖、萬曆等諸位祖宗的怠政蹂躪下,大明江山已經爛到根兒上了。大臣們已經習慣了皇帝不管事兒,他們自己也已經習慣了混日子。

但到了崇禎皇帝時,他一反常態,想做個有為的皇帝。他不但不怠政,反而相當地勤政。但大明的整個官僚系統早就已經墮化了。大部分官員,只知道說些漂亮話,根本不願意幹事,或者說根本沒有能力幹事。

此時,大明王朝的主要矛盾,就是崇禎的勤政與大臣們的怠政之間的矛盾。而崇禎根本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矛盾。滿清的崛起與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壯大,又加深了這個矛盾。

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大明王朝這艘船就要翻了。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的起義軍如風捲殘雲般摧城拔寨,北京城已經岌岌可危了。

怎麼辦呢?北京城是守不住了。既然守不住,那就只有一條路了:跑路。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半個南中國還在明朝手裡呢,捲土重來未可知。

崇禎皇帝也不是沒有過這個想法。

有一個名叫李明睿的臣子,曾單獨覲見崇禎皇帝,陳述了「南遷」的想法。崇禎還與他討論了一些遷都的技術性細節。但討論完畢,崇禎命他「此事重大,切不可輕泄」。

對於這個事,崇禎是謹慎的,也是猶豫的。他祖宗的陵墓和宗廟都在北京,要他一個人逃跑,這對於自我道德要求極高的崇禎來說,是過不了心中的那道坎兒。

經過內心的反覆爭鬥,最終,崇禎終於鼓起了勇氣,把心中那道坎兒邁過去了。可是,此事要成,他還要邁過下一道坎兒——大臣們的反對。

李明睿把此事上奏後,崇禎把它拿到朝堂之上,讓大臣們商議。結果,幾個平日里最愛說漂亮話的「忠臣」,以道德的名義,表示了強烈反對。尤其是一個名叫光時亨的大臣,如喪考妣,措辭最為激烈。他甚至要求殺掉李明睿,以儆效尤。

光時亨的言論一出,原本沉默的大臣們更加戰戰兢兢,無人敢說話,生怕擔上「投降派」「膽小怕死」「不顧祖宗社稷」等道德罪名。

而在崇禎的心底,他也是害怕擔上這些罪名的——這正是他之前猶豫的原因。於是,他不置可否,此事就此打住。也許就是在這件事之後,一直猶豫矛盾的崇禎,最終立下了自殺的決心。

不久後,北京城被攻破。崇禎在景山上吊自殺,以身殉國。

那麼,「大忠臣」光時亨有沒有隨之殉國呢?當然沒有。他不但沒有殉國,而且成為第一撥投降的臣子。他不但投降,而且是跪在地上,以最為卑賤的姿勢迎接自己的新主子。

所謂大奸似忠,大概就是如此吧。

好在,天有大德,報應不爽。李自成兵敗後,走投無路的光時亨又投靠了南明弘光帝,結果被砍頭示眾——罪名是「力阻南遷,致先帝身殞社稷;而身先從賊,為大逆之尤」。

推薦閱讀:

如果守望先鋒真的存在?
你身邊最酷的男生是什麼樣的?
罪犯們的故事
小李飛刀之再見林詩音

TAG:故事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