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 ·慧律法師《二》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 《二》

  慈舟法師

  慧律法師

  1991年7月20日文殊講堂

 

 ○壬二校量顯勝二,癸, 初校量二,子初舉所校量二,一總指

  【經】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有的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所以你們供養我的比較少,我供養你們的比較多,等一下你就會知道法的布施到底有多少?是不能比的。

  【記】校量財法供養,法供最上也。「供養」即是上供。下施有三種,曰財施,法施,無畏施。】「無畏施」就是令眾生沒有恐懼,而不是不怕布施,這個有很多人搞錯意思,無畏施就是我不怕布施,不是這個意思,是令眾生沒有恐懼。譬如一條狗,你要把狗活活地打死,那就是令它恐懼,我們疼愛動物,愛護動物就是無畏施,令眾生不要有恐懼叫做無畏施。【上無怖畏故。唯財與法,故祇校量財法。「諸」者,財供法供,皆有種種。

  ○二別明

  【經】所謂如說修行供養,】這個就是依照佛所說的,如說就是依照佛所說的修行來供養佛。如說修行,如法修行,一定會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再來,第二,【利益眾生供養,】發菩提心一直幫助眾生。第三,【攝受眾生供養,】這個攝受眾生和威儀、律儀是連在一起的,你要攝受眾生,你沒有持戒律、沒有威儀就免談。沒有律儀的思想,所以攝受眾生除了智慧和辯才,還要有威儀,威儀就是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第四,【代眾生苦供養,】代眾生的痛苦,意思是說我們能夠幫助眾生的就代。再來,【勤修善根供養,】勤修善根供養。第六,【不舍菩薩業供養,】不舍就是永遠不退菩薩的……,菩薩當然就是利益眾生。再來,最後最重要的【不離菩提心供養。】發起菩提心,道業絕對不退,順境、逆境、善惡境、是非境、對錯境,統統不退轉。

  【記】如上種種供具而為供養,即「如說修行供養」。又「如說修行」,不外止持二法。】止持跟作持,止持還有作。止持就是消極地止惡,作持就是積極地行善。一切的經典三藏十二部就是講這兩個,止持、作持,止惡作善的意思。止、作二法。【佛教諸惡不作即應止,】這個就是止持,要停止,【佛教眾善奉行即應行。教作者】就是作持,【不作即無功德。如小兒不能作大人事,故亦無過,但不得超出世間。教止者不止,】該停你不停就是教你持戒你不持,【即有罪過。故欲上升者,常眾善奉行。懼下墮者,當諸惡不作。佛以利生為事業,視大地眾生猶如一子,故利益眾生得佛歡心,以四攝法】四攝法,我們中就講過了,(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攝受眾生得佛歡心,勤修善根得佛歡心,不舍菩薩業得佛歡心,不離菩提心得佛歡心,】這些都能令佛歡喜,【皆法供養也。普賢菩薩財供即是法供,平等平等,何用校量,】因為通達空性是無法比較的,【為無觀行無願力之人,財供非供法者,而較量之,財供實不及法供功德之大。佛讚歎供養如來,故修供養,即是如說修行。須以義消文,切勿以文害義,謂普賢財供非法供。】如此是誤解經典的意思,意思就是普賢菩薩財供即是法供。

  ○子三,正明校量

  【經】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我現在就是在供養你們法,你們現在聽師父講經,以前你們都供養師父三餐,現在我在供養你們法,【百分不及一,】你們布施給我的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不及一,】不及千分之一,【百千俱胝】俱胝叫做萬億,意思就是百千萬億【那由他分,】百千萬億分之一。再來,【迦羅分,】迦羅分就是人毛的百分之一,把這根毛分成百分之一,【算分,數分,喻分,】用任何譬喻,【優波尼沙陀分,】就是極微,優波尼沙陀分就是極微,【亦不及一。】因為你所有的錢財就是供養幾百億也不能了生死,一句話就能夠使你了生死,你若聽師父的話,好好地持戒、念佛,老實念佛、老實持戒、老實用功,當下這一生你就能夠了生死。

  【記】如前供養,若非普賢行願,縱有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是以法供一念功德,分為百分,以一分與無量財供功德較量,不及其一也。「千分」又將法供一念功德分為千分,以一分與財供功德較量也。向下亦是將一念法供功德,分為百千俱胝之一分,乃至優彼尼沙陀分,與財供功德較量亦不及一。「迦羅分」豎析人身毫毛為百分也。】就是像針孔那麼大的毛端,【「優波尼沙陀分」此雲近少分,與微塵分為七分名鄰虛分義同。】就是接受虛空,【言極微少也。

  ○癸二征釋

  【經】何以故?】為什麼?【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記】征:何以法供勝過財供?

  釋:以尊重行願因法故,出生諸佛果法故。

  ○辛三總結

  【經】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此亦同前,先以有盡反顯,而後順釋供養無盡。

  ○庚四釋懺悔業障三,辛初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我們人都會犯錯,犯錯要求懺悔,懺悔最大的意義是改過,而不是習慣的應付。我們常說慚愧,慚愧,懺悔、懺悔,懺悔就包括改過,這是最大的意義。最大的意義就是要改過,這才是真正的叫做懺除,你有懺有悔卻沒改過,這樣沒有用。

  【記】此牒名也。懺者懺其前愆,】以前的過失。【悔者悔其後過。】將來如果犯錯。【身口意三業有過,皆障菩提涅槃,故須懺悔,不敢復作。】說懺悔要有兩種力量,第一要有定力。你脾氣不好或是沒有辦法控制慾望的引誘,第一要有定力,定力先伏住煩惱,譬如說你脾氣很壞,我們現在學定力,先學如如不動,然後再用般若智慧來觀照的力量再斷掉煩惱,所以,懺悔一定要通過定跟慧的階段,他才有辦法完全說:他是真在求懺悔。我們一般來講平常都是口頭上懺悔、懺悔,懺悔、懺悔,這個大家都會講,誰不會講這些?就像現在的人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這麼晚還打擾你。電話都不掛斷,就開始講:慧律法師,我講給你聽,不好意思,這麼晚了還打電話吵你。說一句不好意思差不多三分鐘,經過三分鐘以後,他又說一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這麼晚了。最後要掛斷:不好意思現在這麼晚還吵你。他這句不好意思就是要延續他說話的時間,所以這種不是真的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的人不會那麼晚打電話給師父,不會這樣子,不會把人家吵起來,不聽又不行。這是做個比喻。所以這個懺除,懺悔一定要包括改過,這才是真正的所謂的懺悔,只是流眼淚那有什麼用,對不對?流眼淚、流眼淚。有一位婦人脾氣很壞,兒子不聽話,聯考沒考中差點把他打死,後來她來拜懺摩,唱得很大聲,懺摩時把電燈關掉又很莊嚴,哭得很傷心,哭得很傷心,但脾氣還是控制不住,還是控制不住。所以人只有膚淺的意識狀態並沒有真正的生命,人只有膚淺的意識狀態,在應付這個世間種種的reaction,就是一種反射而已,並沒有真正的透徹到生命的核心,生命的核心就是絕對的安詳,那份寧靜不需要借重任何的立場,寧靜、安詳沒有任何條件,是絕對的,如果你一定要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心情都會爽快,有一天因為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一定會痛苦,簡單講這個世間你只要借重某一種東西快樂,你就會因為那一種東西後悔和痛苦。譬如說你因為錢而快樂,有一天你就會因錢而痛苦。譬如說我整天都冀望我的先生,有一天你地因為你的先生痛苦又煩惱,你如果把你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妻兒,有一天你就會為了你的妻兒痛心疾首,因為這是無常法變化的世間,你對他十年好,有時候因為一句話兩個人就分開了,這個娑婆世界,這個叫做娑婆世界,你要先認識你的立場是什麼?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叫做娑婆世界,不是叫極樂世界,是絕對讓你事事不如意,所以你要用什麼心來活在這個世界呢?你如果事事不如意,你要把它當成這才是正常,人家對我們好,使我們覺得很快樂,這個不正常,這個不是正常的世間,這叫做娑婆世界,堪忍就是叫你要忍耐,忍耐,對,他也講,不對,他也要講,這個世間不可能他不講話的餘地,他不講會貶低他的身份。有一種狂人他不貶低你,不能顯示自己的存在,他是一定要嫌棄你,好也講,壞也講,好也毀謗,壞也毀謗,他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狀況是什麼?他不曾認識他自己的生命是什麼?他好也講,壞也講,他不攻擊跟傷害別人,他不能顯示自己的存在,他為了要顯示他高高在上,他就必須把別人看低,弄錯了。記住!底下師父要講一句:真正偉大的人是讓別人統統偉大,而不是只有自己偉大,這才是偉大的人,真正偉大的人是讓每一人統統偉大,做聖人,那才是真正偉大的人。如果愚笨的人就是說:你們都很傻只有我最行。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所以要學菩薩的心腸,學佛,我們眾生的哲學,這是最基本上的觀念,你一定要弄清楚,所以來這個世間你就要先接受一切不如意的痛苦:這個世間本來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沒有辦法!你要很平淡地接受這種事實。譬如說當老師,當老師,當老師,每天老師去:小朋友,小朋友,早!老師好!你們回家要孝順父母,你要順爸爸、媽媽。老師都很會講,回家跟她的公公、婆婆吵翻天。明天去,老師來笑笑的:小朋友,好!教書,教書,因為她要教書,對不對?她拿薪水她不教他孝順父母做什麼?她一定要教他孝順父母,對不對?教是這樣教,所以老師最會講,老師最不會做,她沒有辦法,氣起來也是歇斯底里,一直抖、一直抖……。所以你不要說為人師表,當老師的就……。在學校是一種臉回到家氣起來,你如果照幾張照片:老師、老師,這就是你的嘴臉。(師父從上至下摩自己臉一下)羞死了。老師,因為老師也是一個無明的產物,他雖然知道道理,但是他沒有大智慧的空性,他沒有辦法,壓不過,他要忍,忍不住,他感性跟理性不能調和,他沒有佛教的觀念,對不對?他硬要壓,所以老師也會得到精神分裂症,歇斯底里症,受不了,受不了,對不對?所以在這個世間的人,只要他沒有碰到佛法,他就是不幸,他辦法,他不曉得怎麼辦?書讀二十幾年讀到博士,到最後變成博土,底下那一划比較長,像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台大土木工程系的博士,來到這裡很痛苦、很痛苦,我還要跟他上課,我們兩個好朋友還要跟他上課,好好地跟他講,對不對?這個人家的私事,他老婆的事情這不可以講,這種沒有道德我不會造口業的,我是不會這樣子,所以一個讀到台灣大學的博士,我說:你也好了,讀到三十七、八歲,拿到台大博士,我說:你再來呢?他說要再到美國拿超博士,讀一讀,我說:你太太不在了。 一個女眾她沒有學佛,你一直讀碩士讀博士,讀一讀,整天都在做研究這樣子,你太太要怎麼辦?腦袋壞了,對不對?要是我,我不會這樣子,我讀博士叫我太太來坐在我旁邊,叫她幫我查資料,要不然她會亂來,要不然她會亂來,她會跑出去……你就知道。如果先生只注意這一點,你就沒有辦法注意這一點,人是慾望的動物,先生一攻讀博士,外面的男人,如果對他太太好一點就完蛋了,完蛋了,就完蛋了,這個我很了解,很了解,他說:你沒結婚怎麼什麼都懂,懂,當然懂,聽也聽得很多、很多,所以說只有懺悔,只有一直求懺悔,或是像世間人這樣,那個沒有用,一定要有大智慧。底下:

  ○辛二釋相二,壬初舉所懺二,一正舉

  【經】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貧嗔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

  【記】「菩薩自念」是發菩提心能知痛癢,】觀照自己,【起覺照之人也。】覺悟,覺照的人,【自念者,自用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自覺、沔之父老兒女子亦莫不予愛也的心叫做菩提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叫做菩提心,來【觀念也。】我們的念頭是不是符合菩提心,只要你動到恨,動到嫉妒,你不能起歡喜心,你不是菩薩也不是菩提心,【念今生以知過去,觀他人以知自己。故知過去由貪嗔痴發身口意,而作諸惡業,惡業無量,】惡業無量,【束廣為略,】廣,簡單來講,當然是【不出十惡業,以身口意為造業具。意起貪嗔痴三,身造殺盜淫三,口出妄言綺語等四。】所以加起來剛好是十,所以,【能自念惡業,即智慧心現前。】我們要有智慧心現前,【有覺心觀行者,】覺悟的心來觀照,【方能自念,否則終日造惡,不知有過。人或舉其過,則耳不樂聞。】不聽自己的過錯。這一點我可以說在這個世間上的人,這是我活了今年三十九歲,我有個很大的體悟,在這個世間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受別人的勸告,沒有,很樂意地接受這更不可能,勉為其難的聽聽你對他的建議,這個也許有,勉為其難,你在說我了不好意思,你在跟我說我不聽又不行,有這種人,如果很快樂、高興來接受的,有,有兩種,高興有兩種,第一是一個真正的君子、聖賢,他確確實實很想聽聽別人對他怎麼的建議;第二種叫做虛偽的君子,他高興,嘿、嘿……,我現在接受你的……,本來我不知道你知道我這麼多缺點,你現在建議我,對不對?我就了解你現在知道我這麼多缺點,有一天,哼、哼……給你死,我這個人很聰明我很有智慧,我常常稱讚我自己,要叫我說:師父,你說我的缺點。沒有,沒有,絕對沒有,你自己慢慢地看,不可能,我從小活到大到今天為止,我沒有發現兩個人或者是一個人,他真的很歡喜心接受人家的勸告,沒有,因為每一個人自尊心都非常地強,所以他一直要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就愈脆弱,因為愈敏感,這顆膿瘡腫得很大,你稍微摸到很痛、很痛,很痛,很痛這樣子,碰不得的。自尊心強就是一個膿爛、膿瘡,瘡長膿包起來,隱藏自己缺點,因為他的自尊心太強,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覆藏自己的過失,所以他受不了人家說他,說他就像膿瘡腫得很大,一摸就很痛,很痛……這樣子,要等到有師父有能力幫他開刀,當頭棒喝,而且要有東西給他開大智慧,這樣他都會感激,他才會感激,要不然在這個世間,我認為除了自己有觀照的能力,要不然要接受人家勸告的,這個很難、很難、很難。每一個每天都養尊處優,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天下里,觀念又不同,所以因為認同性的不同,你說他不對嘛,他有他一套的哲學,你說你對,你也你一套的哲學,你對跟他對這個差距是那麼大,小學有小學的看法,高中有高中的看法,三十歲有三十歲的看法,四十歲有四十歲的看法,四十歲說對的人,五十歲說他不對,對不對?國中的小孩子他認為他這樣對,大小看起來看幼稚,所以因為認同性的不同,對跟錯,你是站在哪一個角度看,對不對?三年前我們自己決定的事情,認為這個正確,三年後我們自己後悔,我們自己後悔,因為你不是悟到永恆的真理,因為你是用意識活在這個世間,你當然有高低起伏,會隨境而轉,所以今天你只能藉由讀書和你所有的經驗來裁決一件事情,這種事情也是來自於無明,如果你累積的經驗如果是錯誤呢?對不對?所以說從小如果被欺負的,他就會說這個世間沒有好人,他就會說這個世間沒有好人,從小如果都碰到好人,每一個都幫忙他、援助他,他就會認為:這個世間大家都對我很好。對不對?同樣是一個人,因為境界不同,從小所感受的不同,譬如說她是一個童養媳,從小岳母就虐待她,她內心充滿了恨,小時候拿她沒輒,到最後長大嫁人的時候,對不對?變成打她的孩子,打她的孩子,她的孩子不乖就打,因為,她從小就是被她媽媽打長大的,挨打長大的,她這種恨會帶動到對下一代的恨,她認為這個世間沒有好人,我被我媽媽打,對不對?今天是我生你的可以打,對不對?養你,要不然每天打也好,又不用利息,所以我們人因為沒有智慧心現前,沒有無相、空性,所以他的慈悲發不出來,他所運用的所活的都是在膚淺的意識狀態裡面,表層意識狀態裡面,所以,底下有覺心觀行者,方能自念,有覺悟的人,觀行就是觀照,觀照自己才能自念,否則終日造惡,不知有過,人或舉其過,則耳不樂聞,【況業不重不生娑婆,】就是說出生在這個娑婆世界都是業很重的,聽了這句話,你有開悟嗎?表示別人對我們不對,這個很正常,鬥爭,這個也很正常,嫉妒也很正常,我們學佛不正常、不正常,因為我們要解脫,我們是要解脫的人,所以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如果走過去……。因為我讀大學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剪五分頭而已,五分頭而已。老實說不是我喜歡剪五分頭,因為我的頭皮屑很多,我的頭皮屑很多,剪成這樣比較好洗、好洗,不必每天這樣甩,不必這樣,所以剪這種頭很簡單,自己理一理而已,很好洗。我如果走過去,人家就跟我比這樣子(師父學他人用食指點腦殼的動作),說我腦袋壞了,這麼年輕就在念佛,就在念佛,我如果坐公車眼睛都閉起來,坐公車眼睛都閉起來,閉起來,但是如果我要下車,我都會和他們結緣,阿彌陀佛,再下車,下車、下車。他一直在看我,我知道,阿彌陀佛,再下車,他說我是瘋子,沒有關係,不知道誰是瘋子,不知道誰是瘋子,不知道。他常常說:這麼年輕就學佛這麼虔誠,人家是年紀大了伴青燈木魚,伴青燈木魚。他都把佛教當成老人的宗教,老人的宗教,就是快要死的那一些、那一些要抬往火葬場的,那一些才開始來拜佛,子孫都長大了雞肉啃不動了,雞肉啃不動了,可以一邊拿牙齒起來洗,一邊吹口哨的那種情形,到沒有半顆牙齒的時候,才要來拜佛、念佛,都是這種觀念。不可以,佛教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有這種觀念。所以現在大家都了解人生生死的可怕,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大家都要走出家這一條路,所以我明天、後天有十一個要剃度,再一年不知道要離開幾個,不知道,不知道。一邊剃度一邊離開,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只要進來的比出去的不多,這樣就算不錯了,不要說出去的比進來的還多,這樣連我都沒有……。如果出去的比進來還多,連我都要離開了,進來的比出去的還多,就沒有關係,沒有關係,我辛苦一點,所以這些靠背如果懂得的人,看師父找地,這麼積極在保護徒弟,徒弟會很感動,徒弟會很感動。今天穿長統鞋(雨鞋)去看地,這真的是辛酸史,到現在已經看二、三十塊地了,沒有那麼簡單,實在不簡單。所以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子,我當師父的人本來就是我的責任,這個就是我的責任,找一個好道場,前人種樹,一定要犧牲,菩薩就是犧牲的代名詞,一定的道理。菩薩沒有講犧牲這兩個字,就免談。我是師父我發過菩提心,我犧牲讓徒弟好好用功,就是犧牲我的生命我也是很高興,能夠為這三十幾個比丘能夠找一個很清凈的道場,我死算得了什麼,太好了,對不對?我們人如果有這種共識,我們的生命就不只是一個個體,我們的生命的偉大就是把一,容納成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他的生命就會活在無量無邊的眾生的心中,我們人的偉大不是錢,不是你死後留多少錢,不是這樣子,我們人的偉大是他死後留德,留慈悲的德,留這個喜舍的大慈大悲的德,讓給下一代的人看,我身邊那麼多錢做什麼?有用嗎?像我看到六點多回來,洗好澡七點,吃什麼?沒吃,我晚上沒有吃,對不對?照樣上課,對不對?發過菩提心,我沒有覺得這是辛苦的,你們覺得很偉大,沒有什麼,娑婆世界本來就是應該這樣子的,造福人群,對不對?要做菩薩你就是要犧牲,犧牲,我沒有這種犧牲的觀念,我現在是表達告訴你,師父的心就是要學習發菩提心,做徒弟的人要體諒師父,所以我常常告訴徒弟:師父不是聖人一定有缺點,但是你看師父找道場找了好幾十個地方,颳風下雨都出去,做徒弟的人你也會感動。我常常告訴徒弟:人既然不是聖人一定會有缺點,你看我的優點就好了,我做事情絕對很積極,我絕對很積極,所以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業不重,不會生長在這個娑婆世界,所以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要受苦的。【果無業系,何不超出三界。】果無業系,為什麼不超出三界?【故知生此娑婆,必是業重之人,理宜誠心懺悔,】所以我們在座諸位,包括出家、在家要好好求懺悔,無始劫以來,【誓不復造。】這一句才是重要,不要再造。所以,【自以無業不肯修懺者,】那就慘了,我們如果自己認為:我沒有業我不修懺悔,不得了,等覺菩薩,普賢和文殊師利菩薩,他們還在修等覺菩薩,修懺悔法門,他們是等覺菩薩,照樣在修懺悔法門,所以,【愚昧孰甚。】就是非常地深。愚昧孰甚就是誰比較深呢?誰比較愚昧呢?就是自認為無業的人愚昧,孰就是誰。什麼人比較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子,愚昧孰甚,誰愚痴得比較深呢?底下:

  ○二顯多

  【經】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如果這種惡業有體相,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意思是說我們的業無量無邊,所以這個惡業如果有體,有有形的體和有形的相,盡虛空遍法界不能容受。

  【記】所以,【懺有理】懺和【事,】懺,【先明理懺,惡業原本無體。】空性叫做無體,無體就是沒有永恆的東西,沒有實在的東西,因為每一種體,每一種有形相的東西都是生滅,剎那變化的,所以無體,就是沒有固定永恆的東西,惡業原本無體,因為,【虛妄之相,幻化不實,】底下說,【有何罪過可懺?】他就問我們:既然是虛妄的有何罪過呢?【然而無體相之境,眾生已迷,】眾生被迷了,所以因為眾生被迷了,【欲悟罪無體相,】是空性的,【須修實相懺,】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意思是說所有相皆是無相,所有無相當體就是具足一切法,簡單講於緣起當中悟到空性,但是於緣起當中立一切事相,不壞事相,所以這個叫做實相懺,【如念法身佛,】就是空性佛,【或修真空觀,觀念成就,親證實相,】親證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所以【妄我即空,】就是說這個虛妄的我,當體就是空性,性業本來就是空,空【罪】就是這個空性,業裡面所幻化出來的罪,是【無所附,】的,不能夠加上去的,妄我即空罪無所附,這個妄我,虛妄的我當下就是空性,所以這個罪你不能夠加上去,因為本來就是沒有的,【故罪性亦空。倘】就是假若,倘就是假若,假若你【不明真空,】假若你不了解真空的道理,【我相不空,】就是說地水火風這個假體,這個身體是假的,是骯髒的、是臭的,是無常的,是隨時會死亡的,我相不空,這個假相使你不空,【故有身心世界,業由我造,】就是你的確有一個真我,真我,你就痛苦了,所以這個身心世界業由我造,【誰代我受。雲懺悔業障,】因此我告訴諸位,你所造的業是自己業,別人不能替你受苦,我告訴諸位,譬如你毀謗別人,你一直想要傷害別人,你造的不是別人的業,是自己的業,我恨你,我就一直要置你於死地,沒有的事情一直把你要講成……,到最後不是被你講的人死,是我們自己要先死,因為你的內心一直爛,充滿了恨,充滿了爆炸性,充滿了嫉妒,你還沒傷害到別人,一定先傷到自己,但是我們要發好的心,好的心,慈悲喜舍,令眾生快樂,他對不起我沒有關係,我原諒他,如此別人快樂,我們也有辦法快樂,我們如果沒有辦法忍耐就遠離,沒有辦法忍耐,我們就遠離這種人,你受不了這種人,你就跟他保持一個距離,所以說懺悔業障是有必要的,【亦可謂為懺悔我見,】我見在旁邊寫一個:「一切鬥爭的開始都是我見」,一切煩惱的開始,你看我見,有身見、有邊見,有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些都是由見來的,見惑八十八品都是這個見,見就是主觀意識作祟,簡單講就是這樣子,主觀意識就是被無明所支配,簡單講就是我們本來,清凈的本性被迷了變無明,無明就有我執和法執,我執和法執就是產生我見和法見,法的執著叫做法見,我見和諸法之見就變成一種我見於主觀意識,簡單講主觀的意識來自於我執,我執來自於無明,所以,無明就是痛苦、煩惱的核心,所以說【我見一空,無始所造惡業,悉皆空矣。

  ○壬二辯懺相二,一明懺業具

  【經】我今悉以清凈三業。】清凈三業。

  【記】身口意三為造業具。修懺亦以三業修,如人倒地,還從地起。】就是相同的意思,意思是說人倒地就是人不好的意思,我們人造惡,懺悔還能站起來,轉惡為善,我們人倒在地表示惡,還從地起,再爬起來,【「口業懺」稱揚諸佛功德,發露罪過。】讚歎諸佛的功德,自己來發露罪過。【「身業懺」盡此壽命,作諸佛事。】這個佛事的意思包括所有利益眾生、自己修行,統統叫做佛事,這個佛事不是念經的意思。【「意業懺」 】意業懺,【緣想諸佛無量功德,】想到諸佛有這麼大的功德,【化除無量罪過。身作佛事身清凈,口說佛法口清凈,意正思惟意清凈,如是對治,】就是對治悉檀,【如應病服藥也。】應病服藥,你什麼病就給你什麼葯。

  ○二明所對境

  【經】遍放法界極微塵剎,】微塵剎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誠心地求懺悔不要再造了,【恆使凈戒一切功德。

  【記】此下明事懺。】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地求懺悔不要再造了,安住於清凈的戒律裡面,一切的功德就具足。底下說懺,事相的懺,【又二,一取相,二作法。】取相,相就是相,【取,求也,相,妙有也,所對之境,傳妙有之相也。普賢菩薩能現多身,故能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妙有相前懺悔。其次修觀行即菩薩,或能觀此境界,】能觀此境界,【我輩名字即菩薩,】就是說我們眾生名字當下就是菩薩,只是名字菩薩而已,【觀行】就是觀照,【達不到此廣大妙有之境,豈即不對法界極微塵剎諸佛菩薩前求懺悔乎?】所以我們一定要求懺悔,【不修廣大之懺,安能懺除廣大惡業?】所以,【要知對一比丘懺悔,或對四人】四個人叫做僧團,僧團要四個人以上。所以四個人【成眾比丘作法懺悔,】作法懺就是舉辦一個儀式,所以取相懺,取相懺就是我拜佛拜到見到光、看到花,或是聞到香味,你點的香不算。取相就是我拜佛求懺悔,佛現花、現光,或是見佛、見菩薩,這叫取相懺。作法懺就是請人現前作法,所以作法懺比較有辦法,如果說取相,很難,要拜到見佛,哪有辦法,【亦即是對十方諸佛菩薩懺悔。何以故?作法身觀,與諸佛菩薩同一法身故。】所以,【「誠心懺悔」者,要懺除惡業,鬚髮至誠心,發不起誠心宜撫心自問,】撫就是捫心,摸摸你的良心自己問,【造惡業是否要墮地獄,如是一問,誠心自油然而生矣,誠心乃從天理良心發出也。「後不復造」即悔其後過也。對諸佛前誠心懺悔,即是取相懺義,感應道交,得佛摩頂,或放異香見光見華,即為取得妙相,懺已不得再造。】懺悔以後不要再造,【「恆住凈戒一切功德」即是作法懺義,僧作羯摩法。】羯磨就是我們所講的會議、裁決,裁決的意思。要經過討論會,【故曰作法,懺罪即持戒,故曰住戒,翻過成德,】本來是罪惡現在變成德,【何得不為。】怎麼能不去做呢?

  ○辛三總結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此亦初反顯次順釋以障無盡無間也。

  人人皆應懺悔業障,若自以為無業障者,即是愚痴人。因普賢菩薩尚自念所造惡業,設有體相,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凡夫業重障深,詎】(「詎」)就是豈、難道。難道【可不懺。】悔。難道可以不懺悔?豈可不懺,【又者懺悔有能懺十心,所懺十心。佛法救度眾生,為令眾生知病服藥也。今生縱未造業,而過去之業,已無量無邊,何況今生,難免不造,】難免不造業,【故應誠心懺悔。茲先講所懺十心,次講能懺十心,所懺即所治順生死十心,此心如廁蟲樂廁,不覺不知。】廁所的蟲每天吃大便,每天吃大便。所以我們去鄉下的人才能夠享受到這種氣氛,都市衛生好的人沒有辦法享受,鄉下鋪兩塊木板,那兩塊木板踩下去,重量比較重的人稍微有彈性,彈性。底下的大便有紅的,腹瀉是黃的,便秘是硬的,便秘是硬的……,綜合的色彩。裡面聞起來有阿摩尼亞的味道,阿摩尼亞,打火機點起來會,轟,阿摩尼亞。然後蟑螂爬在廁所上,爬在廁所上。接著你要脫下來的地方,光著屁股,那個阿根廷的戰鬥機(蚊子),這樣嗡、嗡……叮下去,叮下去。那個門又扣不上,所以還要一手抓門,要一手抓門。這個要有感受過才講得出來,要不然講不出來,講不出來。然後弟弟跑來門邊剛好一個洞。夭壽死囝仔,你偷看人家拉大便。偷看人家大便說會長針眼,以前的人不要人家偷看拉大便,說偷看人家大便會長針眼,其實不會這樣,哪有這樣,哪有這樣,不會這樣,哪有這樣說,所以說這種你感受得出來嗎?感受得出來嗎?所以說,以前鄉下的廁所都做在外面,沒在裡面,以前沒有化糞池,所以在裡面會臭,一定要走到外面。所以世間什麼人最勇敢?內急的人最勇敢,因為不怕鬼,不怕鬼,不去不行,所以鄉下有一句俗語,內急不怕鬼,以前沒有膽量的,為了拉大便訓練得很有膽量,很有膽量,他不去不行,不去不行,一去就一瀉千里都不用出力,一瀉千里,所以鄉下的廁所我體會很多,體會很多。我們現在的人福報薄享受不到,享受不到。那個很臭,臭氧薰天,吃下去的是香的,拉出來怎麼會這麼臭,真的實在是……,尤其吃葷食的人更臭,所以說我們如果了解不凈觀,我們如果對女色看不開的人,或者是對這個世間看不開,有貪心的人、貪吃的人,你對食物食慾很好很貪的人,走,我們到鄉下去,坐在廁所旁邊觀照、觀照,坐著坐在那裡觀照一陣子,這樣子很快就大徹大悟,很快就大徹大悟,你不必怕不開悟,你就不會對女眾的身體,覺得有一點迷人,要有,他也有,她也有,統統有,統統一樣,他有的,她也有,沒有說他有的她沒有,統統一樣的,你就不會覺得稀奇,所以要觀照廁所是一個好地方,還有一種,是什麼?火葬場。火葬場還不刺激,還不夠刺激,你要埋下去三個月沒爛光的,挖起來就這樣馬上在那裡看,人死後三個月沒爛光的,爛會流屍水,流屍水從旁邊流出來這樣子,你坐在旁邊看:你畫眉毛、畫睫毛或是畫口紅,你看活著的時候美極了,死後浮腫、爛、脹、壞,所以我們中國人沒有這麼殘忍,你如果要觀照要覺悟,就這樣埋下去三個月、半年,挖起來要爛不爛要死不死的,整個身體都是蟲在啃噬時,所以說用土葬的是愚痴人,不聰明,用土葬的是不聰明,用土葬的會被蟲啃好幾個月,用火化的簡單明了,剩下這個肉體沒有什麼功用。那一天我去看地,有一位在家居士,他是縣政府的人,他問:師父,聽說屍體如果火化後靈魂就不見了,不曉得燒到哪裡去了,變成碎掉了,世間人都亂講,連當到課長已經算很大了,活到五十幾歲,孩子二、三十歲了,對生死半點都不懂,可憐,為了名、為了利,為了生活、為了增產報國,整天都忙得不可開交的,說起來也是很可憐,所以我就告訴他,我就告訴他,在半路上跟他開示,說:法師,你懂很多,懂很多,當然懂很多才會做法師,傻傻的,懂不多怎麼當法師,是不是?所以要趕緊覺悟,要趕緊覺悟。

  【一】看第一,【妄計人我,起於身見:】人我、有我、你起鬥爭的身見,【人我之義粗顯,依身見而起,以有我身故造業,設不計妄身妄我即顯法身真我。真我即大方廣,亦即菩提涅槃。妄計人我,故成鬥爭之本,增長無盡生死,此是所治第一身見心。】身見,所以你如果執著,身見就是你第一個要破除你這個身體不是真的,當然你了解這個身體不是真的,你就了解一切的鬥爭是假的,這是會死會爛的,你畫得很漂亮它也是要死的,你養得胖胖的,它也是要死,你也不能把它養得很瘦,留著讓它痛苦也不行,身安而後道隆,身體健康才有辦法修行,所以藉假要修真,雖然說這個肉體是假的,你也不能虐待它,你如果使它很痛苦,它也沒有辦法修行,你不相信,整天都頭痛看他怎麼修行,整天都牙痛,對不對?所以身體健康比較好修行。

  【二具足煩惱,外遇惡緣,我心增盛:】就表示以我為中心,心中常常說我,我,我,一切鬥爭就開始了,如果無我,你和人鬥爭什麼?就無我,對不對?【心中雖具足煩惱,若不遇外緣,業不能起,內因外緣和合,惡業成矣。外緣即依正二報也。「依報」六塵之境,「正報」惡知識,惡眷屬(生死眷屬,】這個生死的眷屬就是從生到死都陪伴在你的身旁,我們還沒有出嫁以前,就是兄弟姐妹、父母,嫁了以後就是先生和孩子,這就是我們的眷屬,生死的眷屬。【無論強軟,皆惡眷屬),】軟就是對你好,強就是對你不好,對你不好你的日子難過,對你很好用軟的來變成情的執著,【皆為增長我見之緣,】增長我見之緣,所以,【使我見增盛,即第二我見心。

  三內外既具,滅善心事,不喜他善:】這個很糟糕,滅善心事,把善滅掉,不喜他善,自己沒有善心沒有關係,不喜他善,還不高興別人做善事。舉個例子講,一個居士說:假設他要拿一百萬來布施。師父已經籌錢籌得團團轉了,他說:來,師父布施給你。假設說他看到很不高興,很不高興。呆瓜,一百萬可以做多少事拿去那裡,對不對?布施出去看不見,出家人都說布施有功德,對不對?好吃懶做,就說布施給他有功德,他就嘮嘮叨叨地,人家要施捨他又……。就是不喜歡人家做善事,不喜歡人家做善事。世間就是有這種人,有!【內具煩惱,外遇惡緣,自之善心善事滅矣。】滅就是沒有。【故見人善行,與己不同故,如冰炭不同爐,】冰就是冰爐整個都是冷冰冰的,炭就是熱,冷熱不同,簡單講就是兩個人角度不同,這樣他就不爽,不爽快,不爽,對不對?我們人都是這樣子,【而生嫉妒,】所以要安住自己的立場,這個嫉妒心要怎麼樣才能破?要安住自己的立場,享受自己的生命。所以有一個人來告訴我,說:師父,我很羨慕你,你能夠出家。我跟他講:我比你更羨慕我自己。他說:你怎麼這樣講?對,我很認定、肯定,我是一個出家人,所以我很羨慕我自己,今天能夠清凈的出家修行,對不對?如果對別人我絕對不會嫉妒,就是全台灣省包括只要對佛教有貢獻的法師,我每一個人都是非常讚歎,在我的心中沒有門戶、沒有派系之見,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群山矗立綿延不盡,你那個山,我這個山沒有關係,你、我遙遙相對,佛教都興盛,都很好沒有關係,因此我沒有嫉妒心,我不會去嫉妒,貧、富都無所謂,只要你肯學就好了。所以說這個嫉妒實在是很難修,很難修,很難修,很難修,尤其是我們男眾,我們男眾,我們要檢討,我們男眾業障重,是非多,嫉妒心重,我們要檢討、要檢討。所以女眾,因為最近在蓋道場需要錢,所以我不敢講得太重,不敢講得太重,一講下去錢拿不出來,【不喜他人之善,是為第三嫉妒心。】嫉妒心。

  【四縱恣三業,無惡不為:】放縱自己的三業,身口意無所不造,【作惡由三業起,既縱恣三業,故無惡不為。所謂君子有所不為,】「有所不為」什麼意思呢?君子是有智慧能抉擇是非、善惡,所以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做,君子很清楚,叫做君子有所不為。【小人無所不為也,】無所不為就是縱慾,放縱自己的慾望,什麼壞事都干盡了,為了一、兩萬元,殺人也沒有關係,愛不著人家,分屍,分屍、綁票,眾生就是這樣子,【是為第四為噁心。

  五事雖不廣,】事相雖然不是很廣,【噁心遍布:作一小惡,事雖不廣,而心即法界,故業亦遍滿法界。如彼好淫之人,其心決無際限,】整天都起心動念,好淫,他雖然和一個人在一起,【只淫一人,故淫業遍滿法界。】淫心重的人,心就是虛空,虛空就是我們的心,淫心重的人整天都在想那檔事,就是無量無邊的罪。【好殺者,殺一生命,其心決無際限,】恨嘛,恨你,我要讓你死,畫一個心,心就是等於虛空,虛空就是包括一切惡業,所以你【只殺一生,故殺業遍滿法界,是為第五廣大噁心。

  六噁心相續,晝夜不斷:如貪淫好殺者,隨其所好,噁心相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晝夜不斷,是為相續噁心。】就是繼續。

  【七覆諱過失,不欲人知:】隱藏自己的缺點,覆諱過失,【作惡事者,苟發露於人,決不再為。以被噁心所障故,覆藏過失,不欲人知,是為覆罪噁心。】這個大家都會犯,不好的大家都不講,人家的優點都不講,人家的缺點講一大堆,自己的優點都講很多,缺點都不曾講。

  【八虜扈抵突,不畏惡道:虜扈】就是【不受規諫,】個【性剛強也。抵突即與人抵抗也。】抵突,就是抵抗,不畏惡道,【即或告以汝所作非,將墮地獄,亦復不驚不怖,】他也不怕,你如果說:你這樣做不好,傷天害理。他就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發的願剛好和地藏王菩薩一樣,很厲害、很厲害,我不敢這樣發願,他凶成這個樣子殺人又放火,他就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為不怖惡道心。

  九無慚無愧,不懼凡聖:】無慚無愧,不懼凡聖,【慚則己心不安,愧則羞難對人。不信因果,】不信因果,他就敢亂做,相信因果的人哪敢亂做,對不對?我今天殺人,來世我就要被你所殺,我今天偷拿你的東西,來世我還是要被你偷拿,這樣就苦了,【不畏惡道,不懼凡聖,故無慚無愧。凡即閻王鬼神,天龍八部,有他心通,及賞善罰惡之權,乃至掌國法者是也。聖乃出世四聖,】聲聞、緣覺、菩薩跟佛,四聖六凡,【有威可畏,以無慚無愧,故不畏懼也,是為無懼噁心。

  十撥無因果,作一闡提:】這個最嚴重。撥無因果就是否認因果:哪有什麼因果,我又不曾見到。像法師常說我,你看度了這麼多眾生,你看老是你看……,哪是真的,做善也沒有做好報,他也是吃藥吃得叫苦連天,對不對?今天美國來的,說聽到我的錄音帶,美國的南部Houston,休士頓讀作Houston,不是休斯頓,Houston有很多人在聽錄音帶,如果說因果,在全世界講經說法,世間人不了解就說我還生病,生病是我個人的因果,度眾生,度眾生,將來我們會有好的果報,是不是?要不然我以前所做的惡業就不要報了,也是要報。所以一邊生病一邊講經,沒有關係,惡業也是要報的。再來,【不信墮地獄之語,以為死了即了,只見活人受罪,誰見死人帶枷,始終作一闡提。】作一闡提,斷善根叫做一闡提,斷了善根叫做一闡提,【梵語闡提,此雲信不具,】就是信心不具足,這句話你要注意聽,只要失去信心的人包括對師父,包括對因果,你就會墮落,這句話要聽清楚,闡提就是信心不具足,所以如果在你師父的身旁,不管你親近哪一位法師,你做徒弟的人,一定要對他百分之百的信心,而且把你師父當做是聖賢,這樣你具足信心,而且不要看你師父的缺點,要看你師父的優點。因為我們今天打八關齋三、四百人來自十方,因為你親近全台灣的很多法師,所以我必須這樣告訴你,你如果要親近你的師父,你一定要認為你師父是聖人,永遠不看師父的過失,這樣你信心具足,你才不會斷掉善根,要不然對你師父沒有信心要談什麼?什麼都不要談,要談什麼?所以你如果起一個念頭對師父有惡念、不滿,你就要注意了,你內心裏面就要趕快調整自己,【是為斷善噁心。】

  再來,【既知所治之病,宜知能治之葯。修行人要有智慧心,智慧心即是了生死之心。故再講能治十心。

  能治逆】我們現在叫做順生死,逆生死就更解脫生死的意思,逆生死,我們生生世世這樣順著河流流下來,生死的六道輪迴,我們現在逆回去,迴光返照叫做逆,簡單講就是走回源頭,【生死十心。

  【能治逆】我們現在叫做順生死,逆生死就是解脫生死的意思,逆生死。我們生生世世這樣順著河流流下來,生死的六道輪迴,我們現在逆回去,迴光返照叫做逆,簡單講就是走向源頭,【生死十心。

  一明信因果:以治前第十心。有信因果之心、即可懺不信因果之罪、切實明白、知因果者、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二自愧克責:以治前第九心。既信因果、迷時即當自責、克者勝也、】自愧自責就是勝,【謂能自責、則善心勝過噁心也。】簡單講要常常起慚愧心,自己責備自己。

  【三怖畏惡道:】因為經典講三途是很痛苦的,所以,【對治第八不畏惡道之心。】你如果不怕惡道要趕快觀想,你如果墮入三惡道沒有智慧、愚痴就不得了了,百千萬劫不得解脫。

  【四不覆瑕疵:以治前第七心。】第七就是覆藏自己的過失,所以,【怖畏惡道、故不覆瑕疵。】沒有覆藏自己的缺點,【清凈心如完好白玉、道人造惡業、】修行的人造惡業,【如白玉有瑕疵、】瑕疵就是玉上的黑點,一塊玉很漂亮裡面有黑點,瑕疵【發露罪過、如生瘡者除去膿血、覆藏罪過、如畜膿養癤子、】癤子就是我們所說膿瘡,膿瘡,膿瘡叫做癤子,【自受其苦。】自己受這個痛苦。

  【五斷相續心:發露罪過、誓不再造、即斷第六】第六就是第六意識,【相續心。

  六發菩提心:】我一直常常告訴諸位,一定要發菩提心,這是很重要的,你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很可惜,而且學佛很容易退道心,我們如果發無窮無盡的菩提心,什麼境界來都不會倒,【心靈活而非呆板之物、不造惡必修善、故翻噁心而為善心、發菩提心者、以廣大善心、對治第五廣大噁心也。】發菩提心。

  【七修功補過:發菩提心須起行、】起什麼?起【以持戒修福功德山、填罪過之河、】修功德山來補罪過之河,【對治第四為噁心。】

  【八守護正法:對治第三不隨喜心、欲修功補過、須持凈戒。不持戒者、皆是罪人、以不學戒故、不知持戒功德大、犯戒罪過大。能持微細戒、方可護重成、輕重等持、使佛法常住、而為人所尊敬、守護佛之正法、即是守護自己正法。

  能受持以上八條、即成就作法懺。】作法懺就是有一個儀式,作法就是有一個定位。

  【九念十方佛:治第二惡知識緣。】第二叫做惡知識,惡知識會害我們,【一方面作法懺、一方面還要取相、以懺宿現二業、念佛屬取相懺也。但十方佛甚多、如何能盡念之。會念者、念一佛即是念十方佛、「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念成感應道交、取得好相、不惟現業消滅、過去之業一併懺除。以十方佛為護符、】保護的符的意思。所以【傾心恭敬、消滅增盛之我心、我心既滅、無我之我、即是真我、自然能與佛合而成一矣。

  十觀罪性空:以治第一身見。】每一身見就是不空,因為你有所著,你認為這個世間是真的,其實連這個身體都是假的,【觀罪性空、即實相懺。】實相懺,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無相之相、即實相。故實相無相、罪無所系、】實相本來就是無相,是空性,所以罪無所系,系就捆綁,綁不住你,罪無所系,因為是空性要怎麼綁,說來說去還是以我們的心,所以我們的心,【以如如智契如如理、】我們的心如果有般若的如如,迢迢就是不動,不起心不動念,不高不下,沒有對立這個叫智。契如如理就是這麼樣子的,所以如如不動的智慧,合如如不動的理,【一如無二如、了無一物故。罪山惑起、惑業無性、不能自立。無性之性、即是實性、實性隨無明之緣、雖隨緣而不變為無明、】不變為無明,【如如還自如如也。若知無明無性、】無明無性就是沒有根,如果你知道無明無性,這個無性不是本性的性,是沒有根,知道你這個無明是沒有根的,虛妄的存在,【本明即顯、】本來的心性就顯現出來,所以,【一切罪過、不能加於本明之上。眾生觀不到、故證不到、以觀不到故、妙明真心似成無明。返妄歸真、始知惑業無性、】所以,【無非翳眼見空華。】翳就是眼睛有毛病,眼睛有病,這個眼睛因為有毛病,所以看上去空中變成有花,其實不是空中有花,是因為你眼睛有毛病,意思就是說:虛妄的東西本來是沒有,是你看錯了,是你妄想顛倒,所以虛空本來就沒有花,是因為你眼睛痛,眼睛痛比喻作無明,因為我們無明,所以我們虛妄生、虛妄死,虛妄有、虛妄過一生,所以都是虛妄的,這是無明卡住,就像我們眼睛痛,眼睛一痛就看到空中有花,其實空中沒有花,所以一切都是錯覺,如果你了解這個世間就是無常,生老病死一切都是錯覺,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修行。如果你知道世間每一種事情都是錯覺,你每一分每一秒就是在觀照,既然是錯覺你就如如不動,那就本來面目,這樣你就找到自己了,所以講什麼都是多餘的,但是不講也不行。所以【迷法身故認色身之假我為我、認得真我、即無假我、色身假我既空、地獄畜生等身亦空、罪性亦空矣。若不懇切懺悔、何能感應道交。親證實相者、盡未來際、亦不造罪、證不澈底者、不在此例。娑婆世界犯緣過多、】娑婆世界犯緣過多,【故須常修懺悔。普賢菩薩勸大眾虛空界等盡、懺悔乃盡、而虛空界等不可盡故、懺悔亦無有盡。】因此真正想修行的人,修這個懺悔法門一定是最好的。

  ○庚五釋隨喜功德三、辛初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

  【記】此牒起隨喜功德而解釋之。

  ○辛二釋相四、一喜如來善

  【經】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就是佛,諸佛如來,如就是不動,來就是隨緣,不變而隨緣,隨緣而不變,叫做如來。我們不能如,因為我們會動,我們叫做亂來,如就是你什麼因緣他都不亂,所以不是眾生,眾生都亂、亂來,來就亂。所以【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福聚就是聚一切福,【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舍頭目手足就是說只要他做得到能夠利益眾生的,就是頭、眼睛、手腳,他都能夠施捨,這個沒有那麼簡單,【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很難修的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這個般就是大,大涅槃就是每一個眾生都可以成佛,所以簡單講大般涅槃就是說四個字「常、樂、我、凈」,大般涅槃就是承認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所以《涅槃經》說:奇哉,奇哉,眾生都有如來的德性,但因為妄想、執著、顛倒所以他就分別,所以佛到究竟說,到究竟要入涅槃,他就說每一個都能成佛,包括一切眾生、畜生、螞蟻等等,但是小乘的二乘人承認有的能成佛有的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就是判有的眾生能成佛,有的眾生不能成佛,所以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大涅槃,【分布舍利。】佛入涅槃以後,把舍利分開讓人供養,【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從初發心認真修智慧、修福,不惜身命,經過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劫,很久很久和無量無邊的世界,施捨他的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到最後圓滿一切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彼岸,到究竟的彼岸,證入種種菩薩智地,種種菩薩的信住行向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到最後究竟的大涅槃,到最後入涅槃就分布舍利,所有的善根統統隨喜。底下:

  【記】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約所喜之人也。從初發心下、約所喜之善也、謂諸佛最初遇三寶之緣而發心、】就像我們今天遇三寶之緣而發心,【為成佛而修福聚也。發菩提心即是智慧心、智慧心即始覺智。】開始有在覺悟的智慧,【始覺者始覺惑業生死本空、】始覺,才開始覺惑業生死本來就是空性,【始覺菩提涅槃本有、即知真本有、達妄本空本有要假修顯、故曰「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為一切智、即為成佛也。修福聚即修功德藏也。要修福德、對於身心世界不可愛惜、先修施度、】布施,【以難捨之頭目手足而行布施、況財物乎。又非施一次兩次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經爾許劫、行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不惟施彼羅密行圓滿、其餘諸波羅蜜、一一悉應行圓滿也。施度中亦具足戒、忍、進、禪、慧、諸波羅蜜、為持戒故、有來乞內財外財】內財就是我們的身體,骨、肉、眼睛一切叫做內財,外財就是身外之物,就是表示錢財,【即舍之、能舍即能忍也。說舍便舍、即是精進、難捨能舍、而心不動、即是禪定。施戒忍進禪設無智慧、不能成辦、不惟施波羅蜜具足諸波羅蜜、一一波羅蜜皆互攝互融。證入種種菩薩智地下、謂從初發心、至三賢十地、一位一位證入成就諸佛所證之無上菩提、又成就諸佛所證之大般涅槃。涅槃即滅度也、】說滅度一般比較會誤解,要說圓寂。我們現在對名詞都已經錯誤的運用,譬如說涅槃,因為佛要入涅槃,所以諸佛入涅槃到我們現在都把涅槃當作是死亡的事情,和圓寂,圓寂,都認為他往生了,錯誤,這個涅槃是證悟到空性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金剛不壞,如如不動的道理,這個叫做涅槃,所以我們把涅槃當成死亡,這是差距很大很大的錯誤和誤解。涅槃,不生不滅,說是圓寂,圓滿,就是說他達到像月亮一樣光明圓滿,寂就是心非常寂靜,不受一切的動搖,翻譯成中文叫圓寂,圓滿又寂靜,因此對這些名詞都是後代的人依照自己的意思產生的錯覺。說佛要入涅槃,其實佛早就在涅槃了,他也沒有涅槃可得,菩提、涅槃等同空花水月,於幻化做水月道場,所以佛就這樣說菩提、涅槃等同空花,菩提和涅槃本來就沒有,這是對立性的,菩提當下不生不滅,就是涅槃,涅槃當下就是菩提,說佛有死亡,這是愚痴的人才這樣講,所以佛要入涅槃,簡單講是眾生的福報已經盡,佛已經留不住,留不住在這個世間,要不然佛證悟到法身,他哪有可能滅度?不可能,所以滅度是【滅度生死苦而不生不滅、】因為我們有生死,所以感受不出涅槃的法喜,我們因為有生死,所以感受不出涅槃的法喜。一個人如果能夠進入感受到涅槃的法喜,你不用唱歌、跳舞、不用喝酒、打麻將,不用打電動玩具,都不用,無所得,空一切無所有,【分布舍利於人間天上、利益一切眾生、為眾生生善之根。佛未成佛時、生自成佛之善根、佛已成佛、為一切眾生生善之根、我皆隨喜者、非只心隨喜而已、行佛之行、是真隨喜。

  ○二喜諸趣善

  【經】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四生是胎、濕、卵、化,胎生、濕生、卵生、化生。胎生,譬如說我們人就是胎生。濕,濕生,藉著濕氣而生,譬如說臭水溝的水有濕氣而生,濕生。再來,卵生,魚就是卵生。化生,譬如說地獄、鬼,鬼道這個都是化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記】諸趣即六趣、謂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四生即胎卵濕化。】胎生、濕生、卵生、化生。【天趣地獄趣皆化生。】天道、地獄這些都是化生,【人與修羅畜生皆通四生。】這句話有很多人看不懂。我們人和修羅為什麼有四生,這個意思不是這樣,是說我們人當下就有具足四生的條件。譬如說我們人的意識見到父母行不清凈,我們的意識來,那一念叫做化生,那一念叫做化生,父精母血有濕叫做濕生,受精卵在媽媽子宮裡面,那個叫做卵生,最後在子宮裡面增長變成人出來叫做胎生,所以我們人從父母的結合一直到出生,四生皆具足,所以這句話就是這種意思。不是說我們人有卵生、有胎生、有濕生、有化生。我們人豈有突然蹦出來的,不是這個意思。所以經典要有善知識來解答,我們都能了解原來是這種意思,【鬼有化生胎生、】這個有。化生、胎生,【羅剎鬼子母屬胎生。】像我們這樣要生孩子。【六趣四生又各有種種類類。所有功德、乃至極少之一塵、我普賢悉皆隨喜。人天修羅有種種功德者、鬼道容或亦有功德。畜生中馬不欺母、】馬不欺母這個要知道,馬不欺母這個典故要知道,我們如果身為人父,對女兒有野心就比馬還不如,母親如果和兒子有染,這個比畜生還不如。馬,從以前到現在有人測試過,說母馬生子,馬子是它所生就在它的身旁,等到要長大的時候把它所生的馬子分開,分開就是關隔壁,分開,然後再故意把馬子牽來和馬母住一起,這隻馬子就是它的孩子,馬母會用後腳踢它(馬子),就是要它(馬子)離開,它(馬子)離開。也就是說連馬都有倫理的觀念,連馬都有倫理的觀念,就是說兒子不敢去碰母親,母親也不會和兒子做這種不清凈的事情。這個表示清凈,就是畜生還有五倫的觀念,這個比我們有些人還可取,【麒麟不踏生草、】麒麟,從以前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見過,所以這個典故只是講一講而已,簡單講麒麟對初生的東西,麒麟據說以前有修慈悲心,生草就是剛長出來的草,它不忍心去踏它,就表示它的慈悲心連剛長出來的草,它都不敢摧殘它,不敢摧殘這個幼苗,所以你看連麒麟它都有慈悲心,不敢踏剛剛生出來的秧苗。我們人卻那麼殘忍把自己的女兒送入火坑,反正有錢就好了。【鴉有反哺之義、】烏鴉,烏鴉反哺,烏鴉的孩子都會叼東西回來給它媽媽吃,烏鴉會張開嘴巴讓它嘴對嘴吃裡面的東西,反哺。【羊有跪乳之恩、】羊如果要喝母親的奶要跪著,要跪著。我們人也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人比羊更了解人情義理,以醫學來講我們人一歲到五歲,這個叫做可塑性,可塑性。尤其是美國,現在很重視剛出生的孩子,剛出生的孩子身體都沒有洗,簡單擦拭一下,就趕緊給他媽媽抱,那個第一眼母子的心,第一眼,所以他們很重視這種事情,抱這個孩子,那一天我們看這個錄影帶,講得很有道理,他說:我們母親抱孩子都抱錯了,抱錯了,我們抱小孩,如果抱在左邊這樣不對,或者是抱在右邊這樣不對,抱在左邊讓他吃奶這樣抱著,他說這樣母親和孩子的視線斜一邊看這樣不對,抱小孩要這樣子,要抱這樣子,抱正對著臉這樣才對,抱小孩要抱這樣子,這樣就是說,母親和小孩的眼神正面相視,母子就會很有感情,媽媽的愛心灌輸,小孩以後比較不會不孝順,從小就培養,培養,我們現在的人不一樣,不一樣,她就抱這樣子,抱這樣子,抱這樣子吃奶,現在也沒吃母奶,現在的孩子哪有吃那個,現在也都是喝牛奶,她違背大自然,叫做違背大自然,大自然就是說女人,講得直接一點就是我們要哺育孩子,要不然生孩子幹什麼,這個常常掛在這裡也沒有作用,這個要有作用,就是人要生小孩喂孩子,生小孩喂孩子,所以女人生產之後馬上會漲奶,馬上就有乳水,有乳水,對不對?現在的人不是這樣,她把它吸出來丟掉,用像賣冰棒的那個把它吸出來丟掉,把它吸出來丟掉,她就是不讓孩子吃奶沒有辦法。如果依照醫學來講這樣不對,所以這方面我也很有研究,我們真正最尊貴的東西就是媽媽的奶水,這是母子連心,我們現在沒有了,沖泡牛奶,她寧願用那個吸乳器,吸一吸丟掉,吸一吸丟掉,漲得整個吸出來餿掉了,你知道嗎?留在裡面留到餿掉,不願讓小孩吃,真的,那個會餿掉,你們知道嗎?這個你們知道,生過小孩的每個都知道,沒吃會餿掉,所以一定要常常吸,要常常吸,所以我們違背自然,現在怎麼樣?好看,好看,常常穿著內衣,好看、好看,她就是她的身材愈好看愈好,這個卻是違背自然,我們笑非洲或者原始民族,這樣喂小孩很難看,事實上那個就是本來面目,那個就是我們人的本來面目,牛在吃奶也是這樣子,羊吃奶也是這樣子,孩子本來就是要吃母親的奶,這個本來就這樣子,因為我們現在文明,文明的定義叫做作繭自縛,文明就是自己一直覺得很行,一直要使自己愈漂亮,愈漂亮的時候她就違背了自然,就用牛奶給他喝,用牛奶,所以現在的小孩每個脾氣都很壞像牛一樣,現在的小孩每個脾氣都很壞,你講他,他不聽,像頭牛似的,很拗,不講道理的,他是喝牛奶的不是吃人奶,對不對?教育才厲害,那一天那個醫學上的錄影帶才厲害,他說我們人從出生教育就錯誤,從出生教育就錯誤。他說你懷孕有小孩就要開始教育,母親就要開始學什麼?學好脾氣,為了孩子不要吃太燙、不要吃太冷、不要吃太辣,所以要開始教育,媽媽的頻率會感應到孩子,所以我覺得很好,這個講得太有道理了,懷孕就要開始教育了,所以你們這些懷孕的人回去要學不生氣,不要生氣,盡量不要生氣。接著我去聽邱醫師,因為那一天去他也講,颱風天或者是季節,夫妻不要睡在一起,要分開,要不然出生的孩子會變颱風臉(師父從上至下從臉上摩過。笑),所以要有節制,要節制,這個真不可思議,這個看起來好像迷信,但是說起來很有道理,你如果看到臉長得歪七扭八的,那個都是……颱風天……。所以說教育,要從這個最徹底的教育,徹底的教育。所以說羊有跪乳之恩,我們人也要了解一下,【亦有功德、可說隨喜。至若地獄眾生、一日一夜、萬生萬死方受苦之不暇、】方受苦之不暇,受苦都來不及了,【有何功德而可喜?普賢大智、知彼地獄中極苦眾生、自性功德未失、即本具大方廣與佛無二、】他與佛無二,【雖無修德、而有性德故。「乃至一塵」、一塵約理、理微細也。】不是實實在在有的東西,【如雲一塵中】如雲就是經典有這樣講,一塵中【剖出大千經卷、】一塵就是說在理體裡面幻化出無量無邊的經典,就是建立一切法的存在,一塵就是表示理,大千經卷表示事,一理通萬事,一個理性、理體,就通達一切一切的事相,【豈非微細至極乎。亦約事言、雖極惡之人、擇其所長不無微小之善、】一點小善,【行人皆當隨喜。】皆當隨喜,【故以佛眼視眾生、眾生無不是佛、以善眼視眾生、眾生無有不善、此是佛菩薩之慈悲心。學佛法人亦應學佛、只見眾生之善、不見眾生之惡、即轉煩惱成菩提矣。

  ○三喜二乘善

  【經】十方三世一切聲聞】修四諦而證果位的叫做聲聞。聲聞就是聽到佛的音聲,修四諦法而證果位叫做聲聞,【及辟支佛】翻譯成中文叫做因緣覺簡稱緣覺,我們說緣覺這個是簡稱,要說因緣覺,所以辟支佛要稱為因緣覺,就是修十二因緣而證得辟支佛,聲聞跟辟支佛有什麼不同?聲聞叫做斷惑,辟支佛叫做斷習氣,這個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功夫就差很多了。所以【有學】就是三界內,四果以前都叫做有學,【無學、】就是三界外,三界內如果統統學完了,沒有一件事情他要無學,他都已經通達了,所以叫做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這個隨喜就是沒有半點嫉妒。

  【記】所以【聲聞有學約因、即三果四向。】三果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向就是說趨向於什麼,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所以叫做三果四向,因為到四果就是無學位了,四果就是無學位了,也就是三果四向,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前都有一個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無學約果、即阿羅漢、有七因四果。】七因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這樣就有六個了,這裡加一個四果向,這都是成四果羅漢的因,都是四果羅漢的因,所以叫做七因,七個因。四果,所以說四果,七因四果,【辟支佛、正修十二因緣觀時、是有學位、證道是無學位但有一因一果。約大乘法門、應彈偏】弱偏,這個弱就是彈劾、喝斥的意思,偏就是說只修空觀叫做偏,弱偏就是像我們彈,你不應該這樣子,你不應該這樣子,我們人……。以前鄉下有玩一種……,你知道嗎?鄉下玩一種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猜拳,一個耳朵被弱得又紅又腫,以前常常玩這種猜拳,彈得腫起來都不須美容,彈,彈就是喝斥的意思,排斥修空性的小乘人,【斥小、】小就是發心太小的人,【嘆大】讚歎大乘法,【褒圓。】就是讚歎、嘆大褒,褒就是褒獎、表揚的意思。【此經是華嚴圓教法門、何以隨喜小乘?乃有二義。一者就權說、】僅說叫做方便說,【雖是聲聞緣覺、勝世間故。二就實說、聲聞辟支佛、將來必定成佛、豈可不隨喜耶?】怎麼可以不隨喜功德?底下:

  ○四喜菩薩善

  【經】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記】此喜菩薩善也。】見到人家如此修行,我們很感動,感動。底下:

  ○辛三總結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總結無盡可知。】因此就是說不論你遇到什麼事情、什麼眾生都要隨喜,這個隨喜不要誤解意思,這個隨喜就是要接引眾生,自己本身一定要保持、穩住的歡喜心。譬如說你見到善人,我們當然隨喜讚歎,你見到惡人你愈責備他,他愈惡,他愈惡。你見到惡人不要讚歎他,但是要保持安詳,久了就會被我們感化,所以隨喜功德簡單講就是要使每一個眾生轉煩惱成菩提,沒有皈依的人向三寶,這個隨喜才有目的。人家在殺雞,你也在旁邊喊:殺得好!那也是隨喜,就變成有罪了,那個就變成有罪了,所以隨喜要隨喜得對,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無有疲厭。

  ○庚六釋請轉*輪三、辛一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請轉*輪者。】要請人家講經說法,而沒有這個*輪,為什麼講*輪呢?法為什麼像輪呢?輪子壓下去就可以碾平,這個法就像輪,壓下去可以把煩惱壓平,*輪的意思就是這樣子,*輪就是可以運轉度眾生,輪如果輾過去煩惱就會斷。

  【記】「請」者、菩薩悲愍眾生故請法也。「轉」者展轉、自覺覺他展轉不息、如輪常轉。「法」者軌持義。】軌持義,【依一心法軌生物解、】依照我們一心,這個法就是原則,就產生種種的了解,【任持自性不失也。】這個已經解釋過很多遍了。【「輪」有圓滿義。摧碾義、摧滅眾生妄我、圓滿菩提真我也。

  ○辛二釋相二、一舉所請境

  【經】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這麼多,極微塵數這麼多三千大千世界,佛剎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極微塵,非常、非常的很微小的一粒塵,當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說不完的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因為過去、現在不計其數的佛已經成正等正覺了,【一切菩薩海會圍繞。】因為佛一定會有菩薩圍繞在旁邊,就好像有師父就有徒弟圍繞在旁邊。

  【記】所請之境、謂所請者是諸佛菩薩也。「所有」即心中所有也。「十方三世」者、時處不相離也。】時間就是三世,十方就是處,時處不相離也,【一切時一切處、念念有佛成佛、見佛自易易耳。】就是當然很簡單,見佛自易易耳,就是當然很簡單,你念念有佛就成佛,見佛當然就很簡單了,【何故眾生不得見也?約理說、眾生髮起一念好心、或起一念智慧、或起一念慈悲、即是成佛。】因地上就是佛的種子,【而眾生心又各各互遍、】互相照射來照射過去,互遍就是互相容遍,【故云念念中有剎塵數諸佛成等正覺。約事言、則佛法界與眾生法界、相隔懸遠、眾生背覺合塵故、】不是這樣,眾生是背覺合塵才對,眾生就是背覺合塵,【或緣淺故、不能見佛。觀行即】佛,六即佛裡面的名字即佛,是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就是觀行即【菩薩以上】把佛分成六個階段,當然他也是把菩薩當成六個階段一樣,所以六即佛以上就是觀行即菩薩以上【之菩薩、智慧超勝、故能見也。「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者、佛如心王、】佛就像我們心的王,【菩薩如心所、】都常常相隨著,心王、心所就是常常相隨著,【心所法爾隨逐心王、故佛說法、菩薩圍繞。

  ○二正明請法

  【經】而我悉以身語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妙就是不可思議,法因為通事理,事事無礙,不是一般凡夫能夠體解的,叫做妙。妙、妙、妙,所以說妙計、妙計,妙法。

  【記】請法以】身口意【三業勸請。身勸請恭敬禮拜、口勸請稱揚讚歎、意勸請恭敬至誠。】所以身口意都恭敬,【種種方便、殷勤勸請、】執勤就是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求佛慈悲轉*輪,【轉妙*輪。妙法即心法也。】一切運用之妙都存在我們的心,【心法即正法也。如來說法四十九年、無非說的心法。轉正*輪者、說唯心之法、揀非心外取法也。】不同於心外取法,【為佛弟子不知有佛則已、】則已就是算了,【知有佛即應請轉*輪。請轉*輪、即是上求下化、亦即是上順諸佛之心、下順眾生之心。佛以說法度生為本懷、然無請不說。故有人請法、自是上順佛心。眾生有欲求法而不知請、請則眾生得聞佛法故喜、即是下順眾生之心。對於佛法自有所知、願與眾生說、即是請自心佛說法。見他能說法者、請轉*輪、名字即佛以上之佛、皆當請之。是故有智慧人、一切時能修請轉*輪之行。會事歸理、皆請自心中佛說法、度自心中眾生。】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本性顯現出來的,你要說你們在外面也對,你們說在我的心中也對,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的法身,所以我們的法身包括十方三世一切,所以你要說度心中的眾生,也對,【若無智慧、佛在面前、當面錯過。自能說法、亦吝不說、】也很慳貪,吝就是不布施叫做吝,【皆成愚痴。】有法的人你還不布施,來世會變愚痴,變愚痴,整天像牛在吃草這樣而已,不修行的人福報很大來世變大象,大象,做大象,搞不好說不定,你又不說法來世出生為什麼,出生在亞馬遜河,亞馬遜河的什麼地方,裡面的原始民族沒有語言的,沒有語言的,從這棵樹盪過去那棵樹,嗚、嗚……泰山,不會說話沒有辦法,不說法給人家聽,在那裡呱呱叫,而我要,我要說法,我喜歡說法,我就得說法,我生生世世就是修說法的行。底下:

  ○辛三總結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此亦總結無盡可知。】你看看他轉*輪就來聽,可見對法的重視到什麼程度,不得了,一直勸請一直不疲厭地聽法,現在的人福報大,電燈、冷氣很方便,停車場這麼大,師父一個禮拜要講四、五場,現在的人福報大,福報大,這個算是我的願力。

  ○庚七釋請佛住世三、辛初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

  【記】佛無生滅、】如果眾生有根機,【有機則在眾生心中現、】有機就是有這個因緣,有這種眾生的根機,【無機】沒有這種因緣,【則在眾生心中隱。請佛住世、佛即在請者心中現而不入涅槃。此牒名也。】就是說如果請佛住世,佛就在請他住世的人心中,就沒有入涅槃,他就理來講。

  ○辛二釋相

  【經】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大涅槃的時候,【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就是說諸佛如果要入大涅槃的時候,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善知識都好,我們拜託他不要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

  【記】佛有六即佛。有欲涅槃者、皆請住世、莫入涅槃。

  一理即佛。】理即佛意思是說照道理來說我們是佛,照道理來說我們本來就是佛,這是理上來講的,事實上還不是佛,所以,【勸學佛法、令知自心即佛、即是請佛住世、不學無知、】也就是涅槃,不學,無知就是斷第六意識,就沒有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的執著,不學就是無學位,你不要讀成不學無知,那完了,不學就是說四果羅漢,無知就是沒有第六、第七意識的執著分別,【即是涅槃。

  二名字即佛。已學佛法、雖知自心是佛、】雖然自己知道我們的心中是佛,【不修觀行、】沒有修觀行,【旋知旋迷、即是涅槃、】這樣叫做涅槃,【勸修觀行、即是請佛住世。

  三觀行即佛。十信菩薩、雖修觀行。不行六度萬行、未見自性、即是涅槃。】剛才那一句,你要這樣解釋也可以,理即佛,譬如說不學無知,以凡夫來解釋:不學無知就是說迷惑顛倒,當體也是涅槃,也是涅槃,所以如果就文字上來講,不能直接解釋,要用各種角度來說,佛法和中文都一樣,站在這個地方要怎麼解釋,另外一個角度要怎麼解釋都可以,所以未見自性,即是涅槃,不學無知也可以說是涅槃,於理上來講講得通,【勸修六度萬行、使見心性、即是請佛住世。

  四相似即佛。三賢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叫做三賢,【雖修六度萬行、】但是,【相似見性、不修加行、】就是暖、頂、忍、世第一,就是四加行,不修這個,【即是涅槃。】所以,【勸修加行、轉似成真、】轉那個相似的氣氛,變成實實在在的佛性,【即是請佛住世。故三賢位後、有四加行。

  五分證即佛。】顧名思義就是說:雖然不能見到月亮的全部,但是已經見到了幾分了,雖然月亮沒有完全圓,不過十三、十四已經很圓了,分證就是說一百分有九十,已經是佛了,【登地菩薩、修證未圓、仍在涅槃、】也是涅槃,所以說,【請彼圓修圓證、即是請佛住世。

  六究竟即佛。不請住世、即示涅槃、】究竟即佛,不請住世,當下即是涅槃。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究竟即佛,【故須請佛住世。

  以上六即佛、皆請住世。又者各人智慧現前、即是佛住世。智慧不現前、】愚痴就住世,愚痴,就理上來說,【即是佛涅槃。】就現上來說,【經文所請、究竟即佛也。以有及諸聲聞緣覺、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皆勸請、莫入涅槃句、故知六即佛、皆當勸請也。經劫句、請佛住世之時也。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句、是別明請佛住世之意。

  ○辛三總結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此亦總結無盡。

  ○庚八釋常隨佛學三:辛初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什麼叫做常隨佛學?簡單講就是要常常學佛,要常常跟隨在有佛學的地方,就是緊緊相隨。常隨佛學,佛學常常隨身,就是找到好的眷屬,菩提眷屬,找到好的師父,找到好的同參道友,找到善知識,統統叫做常隨佛學。常常自己看經典、拜懺、早課、晚課這些都是常隨佛學。

  【記】此牒名也。】都是常隨佛學,【此下三願、俱屬迴向、但若融攝、則十門皆迴向也。別言則八、九、十、】稍微不同,【三願屬於迴向。故偈頌中、第七願後、即總標迴向。三迴向中、】哪三種呢?【八即迴向菩提。】就是常隨佛學,【九】恆順眾生,【即迴向眾生。十】普皆迴向,【即迴向法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後面三個都可以叫做迴向。第一個我們現在所說的常隨佛學,就是迴向菩提,有佛學你才有智慧,對不對?恆順眾生就是迴向給眾生,最後迴向給法界。【前二是迴向別義、後一是迴向普義。八九是別說二利行體。】二利就是自利和利他,【八屬自利、九屬利他。第十門、是別說所回善根、】就是普皆迴向,【謂將二利功德及一切福、迴向三處也。】前面有講過了,【又此第八、同《華嚴經》十迴向中等一切佛迴向。】就是平等、平等。底下:

  ○辛二釋相二壬:初學本師二:癸初明所學二:一明因行

  【經】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所以,一看就知道這個是根據八十《華嚴》,如果根據六十《華嚴》,它就不是這麼講,它就說如此娑婆世界盧舍那佛,盧舍那如來,它就這樣翻譯,一看就知道,這個是八十《華嚴》翻譯的。【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把皮當做紙,當然這是一種形容,其實皮剝下來怎麼當做紙,對不對?【析骨為筆、】骨頭也不能當筆,是表示說這樣子的苦,【刺血為墨、】這些都是身體上的,眾生都辦不到的,【書寫經典、】可見經典,人家如何重法,【積如須彌。】累積這麼高,經典這麼多,用他的皮、骨、血,這樣造成的經典。為什麼?【為重法故不惜身命。】為了重視法不惜身命。不像我們現在稍微下個大雨就不來聽經。怕什麼?怕淋到雨。以前的人為法喪失生命都沒有關係,我們現在稍微下個大雨而已,對不對?就不來了,修行也是這樣不能勇猛精進,懈怠。底下說,【何況王位、】生命都可以施捨了王位算什麼?【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難行苦行。

  【記】明因行者明毗盧遮那佛因行也。說娑婆世界、應說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毗盧遮那佛應說華藏世界、文隱略故。說裟婆隱釋迦、說遮那略華藏、】意思是說娑婆世界是針對釋迦牟尼佛講的,是比較小,譬如說釋迦牟尼佛當教主,這個華藏,簡單講什麼叫做華藏世界?就是由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聚成的世界,叫做華藏世界,如果簡單講就是這樣子,簡單講娑婆世界擺在華藏世界就像恆河的一泣沙那樣,這個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當教主,如果華藏世界就以毗盧遮那佛為主,所以【真應不二故。】真就是法身,應身不二,【娑婆即華藏、】華藏即娑婆,娑婆即華藏,【亦即最中一世界種中第十三層之一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分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種、世界海,這樣子,再來就是一真法界。所以說世界種就是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所造成的。在第十三層的一個世界,第十三層就是這一層裡面,這一層裡面十三個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顆粒微塵,每一個顆粒微塵當做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就是在第十三層,【初發心稱信相菩薩。】就是有信心,【信心之相、依《起信論》有三種信心之相。一者信自心本覺、是信佛寶。二者信自性真如、是信法寶。】你自己的本性你就是佛,【三者信上二和合、即是信僧寶。】簡單說僧就是和合,能夠調伏自己令心永遠安詳、和合、無諍才叫做僧。以事相來講就是出家人,以理體來講就是每一個人都是僧,只要他能夠調伏善惡、是非、男女、一切對立性的東西,讓他調合,令心調合就叫做僧,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僧嘛,僧寶,【寶雖有三、仍是一心無相。還須借雕刻佛像、貝葉經卷、剃染具戒、事相三寶以顯。故信事相三寶。

  依《瓔珞經》有十種信心之相。

  「一親近善友」、既信佛法、應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所以我早就告訴諸位,我們要聽就要聽有智慧的,不要聽那個愚痴的。

  【「二供養諸佛」、既信佛法、應供養佛。

  「三修習善根」、既信三寶、當眾善奉行。

  「四志求勝法」、】志求勝法,【勝法即涅槃、換言之、即求證自性真如。】即:就更。求證本性的真如,所以自求勝法。

  【「五心常柔和」、】這個很重要,我們平時【有信心菩薩、心不剛暴、】剛暴傷害到自己,所以【常常柔和。】其實你今天來聽經學這一句就好了,心懷柔和就什麼事情都解決了,解決了。

  【「六遭苦能忍」、能忍苦惱、而不怨天尤人。】這個不簡單。

  【「七慈悲深厚」、信真如體同故、慈悲深厚、利益眾生。

  「八深信平等」、既信自性理具三寶、十界皆同此理、故常覺自他平等。

  「九愛樂大乘」、大即一心三大。乘者喻也、信而不愛、何能修證。】所以求佛的智慧。

  【「十求佛智慧」、發菩提心、誓成佛道、或三或十、開合不同、】譬如前面所講的三或者是後面所講的十,【無非】就是說,統統是使我們產生【信心之相也。精進不退者、發菩提心、願成佛道、須向成佛道上行去。有進無退、決定成佛。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乃至一舉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如造佛像者、一雕一鋸、無非成佛。你我學佛法人、參禪念佛、誦經持咒、皆當精進不退、念念成佛。諸佛因地、為重法故、不惜身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其量之多、積如須彌。」身命為人難捨者、以有志願之鼓勵、】願力所牽,【故亦不難。如為區區名利而走險者、尚能犧牲身命、何況為求廣大菩提、有何難捨?】有什麼困難?【《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云:釋迦牟尼佛、因地為最勝仙人時、修慈悲觀。但悲無智、無以度生。遂到處求佛法、發願能施以佛法者、即以身命供養。來一天魔、佯】就是詐,詐稱,【謂能說佛法。須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方為說法。最勝仙人歡喜不已。回想過去生中、不知無益喪了許多身命。今為佛法而舍、固所願也。】本來就是我所希望的,【遂剝皮析骨刺血。魔固不能說法、見最勝仙人果肯捨身命、便即隱去。】所以願力很驚人。【最勝仙人仰禱十方諸佛。我以誠心求法、惟願大慈、為我說法。即感東方三十二佛土外、凈明王佛、來說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以得佛光照故、皮肉完好如故。得大辯才、千生常行教化眾生、千生後、生凈明王佛土、親近凈明王佛。以重法故、得此感應、此約事說也。再約理言之。修觀行、觀色身、無非父精母血、與業識因緣和合而有、「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作空觀、即將我空觀法、寫於身上。再觀五蘊諸法、但假名而已。作假觀、即將假觀法、寫於身上。再觀空有不二、】觀空跟有不二,【即將中道第一義諦法、寫於身上。是故約理、人人皆可做到、觀行得三昧時、剝皮析骨刺血、事上亦可做到。果能不愛色身、即得法身。不著識心、即得慧命。】所以我們的命有兩種,我們的命有兩種,一種叫做生命,一種叫做慧命,所以眾生只有生命,慧命被隱瞞起來,學佛的人他得到了生命,又得到了真正的慧命,智慧之命,所以他【不惜身命、】智慧之命比較重要,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以重況輕也。難捨之身命既舍、故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無有不能舍者。及餘一切難行苦行、無有不能行者。】【

  ○二辨果用

  【經】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你把筆拿起來,把第二行的第四個字寫「一」,「眾會或處」(第一),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寫「一」,再來,或就寫「二」,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寫「二」,再來寫「三」,【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寫「三」,再來寫「四」,【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寫「四」,再最後寫「五」,【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

  【記】八相成道。皆果上之用也。初句舉一成道。末句舉一涅槃、以該八相、「種種神通變化」、皆八相成道義。「種種佛身」者、或現大身、或現小身也。處「種種眾會」即下五類道場、】五類,我剛才跟你標示的一、二、三、四、五,我已經跟你標好了,叫你標那個,就是要看這個五類道場,五種分類,所以要你寫一二三四五,就跟你講好了,【皆果上利生之用。「眷屬」者、菩薩乃至小王皆有眷屬也。「剎利」、四種姓之一、國王種姓也。「婆羅門」、凈行種姓也。處於如是種種眾會。「如是」亦指上五類道場也。「圓滿音」者、佛一音演法、眾生隨類得解、成熟眾生也。

  ○癸二辨能學

  【經】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就是都跟他學。

  【記】如上遮那如來一切因行果用、普賢菩薩皆願隨學。】我們要學習普賢菩薩。再來:

  ○壬二例一切

  【經】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我都跟隨佛學。

  【記】以毗盧遮那佛為比例、毗盧遮那佛一切因果、我皆隨學。如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若因若果、我亦皆願學也。念念中學十方三世佛因及果、此普賢之所以為普賢也。會觀想者、學一佛即是學一切佛。第一禮敬諸佛、乃至第十普皆迴向。隨力隨分、皆隨佛學。每日上殿過堂、聽經學戒、心心念念學佛無間。佛因圓滿、佛果亦圓。

  ○辛三總結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此結說無盡也。】好了,到這裡了。

  ○庚九釋恆順眾生三、辛初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現在要來解釋什麼叫做恆順眾生?恆順眾生,自古以來都有很多人誤會,誤以為眾生作惡也是恆順他,這樣就成了助紂為虐,這樣不對,所以他的觀念就錯誤,恆順眾生不是這種意思,恆順眾生就是有一個目的要引他學佛,這是最重要的目的,譬如說他是個惡人,脾氣很不好,他本來就脾氣很不好,他毀謗三寶和毀謗佛教,你跟他對立愈糟糕,毀謗得愈厲害,所以這個恆順眾生有一個最大的隱伏之處,目的就是要度他入佛門,才要這樣辛苦地恆順眾生,所以說這個恆順眾生不是善也順,惡也順,不分青紅皂白搞不清楚狀況,不是這樣子。恆順眾生最重要就是引他入佛門。

  【記】此牒名也。「恆順眾生」、即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十迴向中第七迴向也。】叫做什麼呢?叫做【順眾生根性而利益之。】眾生的根性有很多種,我們都不要和眾生對立,用慈悲用寬恕先順從他的看法,慢慢、慢慢再來開導他,你如果沒有先順眾生,你說他不會聽,他不會聽。所以,【眾生有五性、】第一叫做【即闡提性、】闡提性就是斷善根的眾生叫做闡提,這是出自《大般涅槃經》。闡提性就是一天到晚都毀謗三寶,毀謗正法,沒有正知正見,當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的苦,受無量劫的苦,而且和佛教沒有因緣,所以叫做闡提性,我們常常講一闡提,一闡提,叫做斷善根的眾生,這是第一種眾生,像這種眾生你愈和他對立,他毀謗得愈厲害,專門在破壞佛教的,斷了善根的眾生。第二叫做【不定性、】不定性就是說他如果遇到善知識他就能夠回小向大,回小乘向大乘,他也不一定是聲聞乘,也不一定是菩薩乘,如果遇到惡的因緣,他所發的菩提心喪失了,他就又恢復小乘的,所以這個叫做不定性眾生。他不敢肯定他是小乘,也不敢肯定他是大乘,這個就要看他所遇到的因緣,是小乘還是大乘,這個叫做不定性,【聲聞性、】和【緣覺性、】呢?聲聞是修四諦法,你跟他說大乘法他不適合,他喜歡跑到山上修行,不喜歡人家吵,一天到晚不喜歡就會眾生,一天到晚腳盤起來老是在那裡坐,這樣而已,沒有發心,發心也發不久,聲聞乘。再來緣覺性,是修十二因緣,修十二因緣性的,這是在斷習氣。再來六度萬行的【菩薩性。】這是發菩薩心的人,無論他遭遇到多大的委屈,無論他遭受到多大的逆境,他都安住在清凈心裡,他的心中沒有恨,只有在眾生身上犧牲他自己,這叫做菩薩性,【菩薩亦在九法界中。對九法界眾生、皆要隨順。】所以說今天我們為什麼會跟朋友相處得不好,你整天要泄他的氣,我們如果有跟人家泄氣的習慣,要改,要改,當徒弟的人不要常跟師父泄氣,不要常跟師父泄氣。做師父的人也不要常跟徒弟泄氣,你明知道他在吹牛,你就讓他吹,他也沒有傷害到眾生,對不對?她就說:你不曉得以前我男朋友一直追求我,你知道嗎?你就說:對啊,你長得這麼漂亮,還用說一定會追求你的。對不對?其實不是,是她整天纏著人家纏得……。她就說反話,說反話,你不知道,我男朋友每天都一直打電話來,我被他吵得……。結果是她打電話給人家,把人家吵得半死,其實隨順眾生就是說他如果沒有傷害到眾生,喜歡吹牛那沒有關係,我們都是這樣子,所以皆要隨順,我們了解就好了,內行人聽了笑笑而已。再來這是順一般的眾生,所以師父今天就是在修這個,我不要和眾生對立,我也不要糾正人家的缺點,除非他是我剃度的徒弟,如果在家人,我每一個都對他很好,所以在家人每一個都說師父很慈悲,因為在家人你來聽經聽一聽就要回去了,對不對?出家人不一樣,他要做人天的師範不教不行,在家人,對不對?教你不一定要聽,待會兒一個紅包拿起來,跟他講兩三句話紅包又放回去,我不是很倒霉嗎?所以這種事情對在家人就隨便一點,隨緣、隨緣,出家就不可以,出家要做人天的師表,不對,師父就要講了。所以【順空有不二、】隨順著空性的眾生,因緣法,隨順著有法,有的旁邊寫緣起,空就是緣滅,緣起、緣滅當體即空的東西,就是不二,所以說有非有,空也非空,他說他,他清清楚楚,他說他有,他是無常法,所以空有不二,【自他不二也。】自性和對立性的他其實是不二法,為什麼呢?本性相同,【言空有不二者、如上所云:】一切法自性本空,但是一切法清清楚楚,雖然是緣起法但是不壞假名,不壞假名。如上所云:【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中作空觀觀己身。】這句話的意思是重法,這是一種比喻,我們世間對佛法要恭敬,要恭敬到什麼程度呢?恭敬到我們這個世間如果沒有紙,要剝我們的皮下來當紙,當然我們的皮根本不能當紙,這是一種形容,要恭敬法,法就是真理。析骨為筆,我們的骨頭也不能當筆,我們的骨頭硬綁綁的怎麼當筆?這是表示說寧願犧牲生命,把他裡面的骨頭折下來,也要記載經典的真理。刺血為墨,我們的血,如果沒有滲入一些東西,譬如說加一點點溶劑酒精或是什麼的,血寫起來會馬上凝固,馬上凝固,所以有的人刺血寫血書,刺血,血流下來,刺血寫血書這是很感人的,很了不起,有的刺舌頭,刺舌頭的尖尖,一天刺三、四CC,一天寫一些寫一些,寫一些、寫一些……,這樣子。過去到現在都有人這樣子,要用毛筆寫,一天寫一個字兩個字,寫、寫……閉關當中就一直寫一直寫,刺,有的人用針筒抽血,抽血,抽血出來注入四、五CC,下去攪拌溶劑,要不然血會馬上變血塊,然後用毛筆寫,這是很不簡單的人。這是表示重法。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中做空觀觀己身,這是一切法不可得,【今觀一切眾生性空、性空故相亦空。】相亦空。【次作假觀。】次作假觀,這個假觀就是立一切法,立一切法,假就是不壞事相,讓事相存在叫做假觀,假就是有,有就是假有不是真實的有,因為一切有當體即空,緣起緣滅的東西。今天你們做夫妻,明天搞不好就死了,今天做師徒,明年就沒有了,一切法都是假相的,所以聰明的人他會保持一顆清凈的心,他會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他知道世間一切變化,但是我們的心不能隨著變化,我們的心如果隨著變化就會有意識,意識就是生死的狀態,你動到念頭就是生死的動力,簡單講你明明知道這個世間緣生、緣滅,這是假相,你要保持這顆如如不動的心,你就沒有製造生死,製造生死從哪裡來?從意識形態來,意識就是生死的業力,生死的業是一種本性的一種色彩,業力的色彩,本性是空一切法,但是如果由意識轉入業力,一切法都存在,所以你要怎麼樣才能了生死,要保持這顆心永遠不要起心動念,不要起心動念,遠離一切假相的執著,這樣就能夠斷掉生老病死的動力,生老病死的根源,他的力量就是從我們的意識形態來的,我們的意識形態,所以這個假觀就是假有的存在,【空非斷滅、】空不是頑空,不是否認的意思,不是否認的意思,空不是斷滅,斷滅就是惡取空,否認一切叫做斷滅,我們現在所說的空必須要建立在有,離開了有不能談空,所以這個空可以說是一種透視,沒有永恆的質物,質礙的物質,沒有永恆的東西,如果透過科學,用這個科學來研究,包括我們的肉體,包括我們的身體,包括天地萬物,沒有一樣不是電子、質子、中子所構成的東西,剎那間它就在變化,所以這個空也就是它不能永恆,所以我們講它空,所以空的意思就是完全透視的意思,不迷惑,不迷惑,空,我們這個心就是空不掉,空不掉所以我們每天都罣礙,罣礙金錢,因為有,罣礙兒女,因為有,罣礙實用庭院果樹栽培圖訣例,因為有,所以他不能作假觀,就是有的當體即是假有,當下就是空性,所以【而有九法界之假相。空有不二、即是中觀。】空性當下不壞假相,假相當下就是空性,即是中觀,所以【順空有不二、即順中道。】其實沒有所謂的中道,中道是方便說,中道是方便說,既然是空有圓融當體就是中道,為什麼要用一個文字的中道呢?因為圓融的空有,你不安排一個名詞,你沒有辦法解釋,什麼叫圓融的空跟圓融的有?所有你一定要加一個中觀,沒有辦法,所以其實這個中就是不可得,一尚不可得何況有三,空、假、中這三,所以,【觀自他不二、亦順中道也。中道常住、故常隨順。順有即是順生死。】有就是生滅法,假有的東西,所以你如果順有,你就是順生死法,如果【順空】呢?【則不能度眾生。】小乘的隨順空性進入斷見思惑,這樣他就不想度眾生,【又偏順有、即不能自利。】你什麼都執著,你對自己就不能利益,順有就是一種執,執著,如果【偏順空、】阿羅漢他修空觀,他就不想度眾生了,度眾生辛苦,誰願意上台講經說法呢?他不要,對不對?【則不能利他。順自他不二空有不二、是普賢菩薩之隨順。否則不偏凡夫、即落二乘。】意思就是不是凡夫就是二乘人,如果你不偏重於凡夫,那麼就會變成小乘的二乘,所以這個弘法利生很困難,有的人很喜歡講,講一講沒有人聽,沒有人要聽他講,有的人很喜歡講,講一講自己在那裡笑,也沒有人要笑,他會傷心,傷心。所以如果度眾生度到最後,他就像歌仔戲那樣:啊,罷了!就跑到山上躲,沒有辦法。度眾生困難。講笑話笑一笑沒有法可聽,他說那個師父整天都在講笑話,講得呆板一點,說:那個講經很想睡。說得沒水準,說:講這個。說得太有水準,說:我聽不懂。叫我們要如何呢?叫我怎麼過日子?對不對?當法師難,當法師本來就很難了,你不知道他要聽什麼?還好我心理學讀得徹底,讀得徹底,音聲又不錯,書讀得高深,要不然講一講也是剩下一個關門的,剩下一個關門的,所以人家比較不要弘法利生,為什麼全台灣念經的人這麼多呢?念經好賺,像做焰口上台一萬二,一萬二,一萬二,對不對?我們講經沒有,我們講經還要在那邊等,等到……,有沒有人要供養?沒有,沒有我要上去了。所以弘法利生的法師最主要就是難而且不容易,又沒有人要聽。有時候他很發心沒人聽,有時候自己沒有口才、條件不夠,所以這個弘法利生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一開始很熱切,一開始很熱到最後都退失,到最後法師都躲起來。再來:

  ○辛二釋相二、壬初正明二、一所順眾生

  【經】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十方剎海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海,海是一種比喻,無量無邊,海就是很大的意思,【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我們人就是卵生也是有胎生,也有濕生也有化生,《楞嚴經》有講,魚是卵生,這是指單是一個卵生,專有的來談論,人是【胎生、】哺乳類動物,【濕生、】在臭水溝裡面,【化生。】就是業力,業力變化,剎那間變化,人死後變鬼,人死後變地獄的眾生,人死後變天人,這個叫做化生,剎那間一下子就變化,【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生住就是安住,安住於地要不然就在於水,要不然就在於火,要不然就在於風,【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草木【而生住者。】就是住在那個地方,譬如說虛空有虛空的神,草木有草木的神,附著在花朵、樹木的神,這個就是鬼神都住在草木,所以比丘戒裡面,若比丘不得壞鬼神村,若比丘不得壞鬼神村,樹木就是鬼神村,草木、樹是鬼神住的地方,所以比丘不能砍樹,【種種生類、】種種生類,眾生之類,【種種色身、】就是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村營就是人很多的地方,村營,【聚落、】聚落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鄉鎮,鄉鎮,人更多的地方,聚落,【城邑、】理大,城邑就是像我們現在的城市,【宮殿。】宮殿是專門指皇帝所住的地方,就是比較多,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譬如說蛇就是無足的,蛇就是無足的,【二足、】二足,我們人就是兩足腳的,人就是兩隻腳的,【四足、】畜生都是四隻腳,【多足、】多足,蜈蚣應有很多腳,【有色、】就是有色界、色界,【無色、】就是無色界,【有想、】就是有思想,【無想、】就是無思想,【非有想、】就是不能說它有想,【非無想。】就是不能說它無想,就是介於有想、無想的中間,無法判斷的,所以非有想,也不能講有想也不能講無想,就是都要隨順。

  【記】看小字。【所順眾生、除佛法界、九法界眾生皆是所順。順者、順眾生善惡根性而度之也。佛一切契真、故應常隨佛學。】所以孟母三遷,把他遷到殺豬的地方,等到埋死人的地方,靠近墳墓的地方,死人的地方,最後把化遷到讀書的地方,孟母到最後遷到學校的旁邊,學校的旁邊,說:我如果遷到這個地方,學校的旁邊就是讀書。所以聰明的人,每一個都要遷到文殊講堂旁邊,誰不想遷到講堂旁邊,對不對?講堂旁邊化每天只念一句佛,禮拜一拜,罪滅河沙,對不對?念佛一聲就功德無量,再傻的人,也要來講堂旁邊買一棟房子,對不對?住下來,住下來就來聽經,就來聽經。所以說【眾生有善有惡、】眾生有善有惡,善也要跟著學佛,惡也要趕快學佛,【惡固不應學、】固就是本來就是不應該學,惡本來就是不應該學,這個惡,最大的惡從哪裡開始?這個惡有幾個?從爭執開始,所有一切惡都是在爭執裡面,你對不起我,我找你算帳,爭執從哪裡來?從貪嗔痴來,貪嗔痴從哪裡來?從無明,無明簡單講就是無知,無知,所以只要無知,他一切惡就會造,無知,無知的眾生,他不但給自己痛苦,也給眾生痛苦,無知的眾生,所以惡,我們當然不要學,【善亦不可學。】有的人看得傻眼了,善不可學?這樣我們學佛做什麼?所以他看到註解就傻眼了,看不懂,說惡不要學這是真的,大家都知道,善不可學?不然要學什麼?它這個善亦不可學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要一直執著那個善,叫做究竟,那個只是世間法而已,意思就是你施捨的善,你不應該執著,是叫你不可執著這個善,不要學習執著那個善的東西,而不是說叫你善不可學,不是這個意思,所以初學者,他看這個會覺得很矛盾,其實學過佛的人大家馬上知道,所以說世間就是生滅法。什麼叫世間?受時間、究竟的支配叫做世間,所以我們世間人,每一個都要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只有修行人能夠超越時間跟空間的支配,擺脫它的束縛,也就是不落善惡的觀念,就可以超越,所以平常要保持那一份無所住心,做善不必人家知道,惡不可以去做,不思善,不思惡,中性的東西就是佛性,【世間善惡、俱違真故、】這個都違背了究竟空,只要你有執著善到最後也是一種惡,這也是惡法,執著善就是惡法,因為這個會落入世間的生滅法裡面,生滅法裡面,但違真就是違背了究竟畢竟空的道理,所以,【只可順而度之。眾生種類、差別甚多。有胎、卵、濕、化四生、各有種種類類。《楞嚴經》云:卵為想生。】卵為想生就是說妄想很多的人都會出生為雞或鳥類。我跟你講如果喜歡買衣服,喜歡逛百貨公司的人,來世都會公雞,公雞很漂亮,公雞很漂亮,咕、咕、雞,咕、咕、雞,因為漂亮,他喜歡化妝,他喜歡化妝、化妝,整天只想化妝而已,整天只想化妝。電視上也教人家那個……。電視上頭髮的髮型要怎麼燙,你看她媽媽看了很生氣,她就趕緊再變化一下,再變化一下,電視上有廣告,你看到吧,所以說我們這個世間今生如果沒有遇到佛法,今生今世你就白來的,僅僅為了這個頭髮她就搞得頭昏眼花了。師父,你看我的頭髮短一點比較好,或是留長一點比較好,或是不要留比較好?我說:不要留比較好,不要留比較不會麻煩,像我們洗頭有多快呢?金美克能這樣,OK,對不對?理光頭哪會比較難看?你看我理光頭會很難看嗎?我覺得很英俊,不是有頭髮比較好看,不是這樣子的,這件黃的穿起來就很莊嚴了,不是這樣子的,反而他們那些三百多個短期出家的,短期出家的每一個都披袈裟反而更漂亮,他們還俗以後穿那個在家衣服,我覺得很難看,你們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感覺。所以卵生就是說妄想很多的人整天都愛漂亮的人,來世變公雞,變公雞,變公雞,要不然變母雞,母鴨,這樣子嘿嘿叫,整天只愛漂亮而已,【胎因情有。】這個都是眾生,感情愈重的人,來世都會變成女人,會再變成女人,我們今生為什麼會變成女人呢?你們這些女眾(女人)注意聽:我們今生變成女人,來世又變成女人都是感情太重,怎麼叫做感情太重呢?對孩子分不開,分不開,對先生分不開,沒有辦法,那個執著,那個執著,都沒有辦法,尤其是談戀愛的男女,整天都在想男朋友,整天都在想男朋友,她就不會想到三寶,佛、法、僧,想到清凈的三寶,她整天都在想她的男朋友,她在觀想阿彌陀佛的力量,還沒這麼大,她在觀想男朋友一下子就跑出來,身上還常帶著他的照片,所以我們情致來世會繼續投胎成女眾,女眾,沒有辦法,所以這個胎因情有感情的執著,那就是繼續變人,尤其是女性。【濕以合感。】濕生,臭水溝裡面或是有水氣的地方,還是海邊,濕以合感就是說只要合他生長的地方,他就會感應在那邊出生,所以說水窪地很奇怪,水窪地如果下雨,奇怪就會有魚,你有沒有覺得,水窪地本來什麼也沒有,下雨、下雨久了就會有東西,有魚,有動物這樣子,合感,【化以離應。】這個要注意聽:化生的,離應就是離開這個色身馬上……,應就是到那個地方去,離開這個色身馬上變化,業力所變化,離應,譬如說離開這個色身變鬼,馬上應鬼的業力,馬上轉成鬼的業力,離應就是這個意思,化以離應,【以上受生差別。或有下依止差別、】受生就是胎、濕、卵、化,底下是依止的差別,【人類依四大】四大就是地水火風【而生住、夜摩以上諸天、依空而住。】如果鬼神是【依卉木】卉就是花朵,木就是樹木,而【住。如花神樹神之類。】所以如果真正的出家人,大慈大悲,一針一草一木都不去動它,【生類乃至威儀、】眾生的分類乃至威儀,【各有種種。有豎生】就像我們站起來,站立的,【橫生者。】像畜生,畜生就是背向著天,畜生就是生生世世所作所為都違背天理,所以它的背就向天,背天,背向天,背天,背天就不好,天叫做光明義,很好,很好,【相貌有好醜、壽命有長短、】昨天我接到一封信,一個小姐寫一封信給我,她說:師父教人家念《大輪金剛陀羅尼》,每天一定要念,還要念《大佛頂首楞嚴王神咒》,能夠延壽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她信怎麼寫的,她說這個世間都已經很痛苦、很痛苦了,都趕緊要求往生了,念那個再增加二十一年,這樣是不是受了很多苦?對,你這麼說也對,不過你要有把握,你要有把握你一定往生極樂世界,對不對?這樣就沒話講,你如果增加二十一年你可以念多少佛?你可以持多少的《大悲咒》?真的,所以她的意思是說既然世間這麼痛苦趁早死了算了。我問你:你要有把握,你真的有那種能耐,有那種能耐,要不然沒有辦法,你要自知時至,像今天電視上報導的,胡官寶判兩個死刑,你知道嗎,那個胡官寶判兩個死刑,雙警命案,還有搶劫銀行七百二十萬。今天他講出他內心的話,他說:他死後要把所有的器官捐贈出來,要回饋這個社會,他一定要死的。字寫很漂亮,那個胡官寶字寫得漂亮,他是一個智慧型的犯案人員,經過三、四年的逃脫,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們人不要做壞事,不要做壞事,不要造惡,所以今天電視訪問他,他也說了話也很自在,像那種也是自知時至,他就是要槍斃,他準備要槍斃也就自知時至,所以說壽命的長短。【種族有貴賤。】貴賤,像我就出生在貴族的地方,我們家在林厝寮有好幾百甲,望族,你如果到林厝寮去問,四湖進去那個林厝寮,問到我伯父林延生,沒有一個不認識的,想當初我們林家在林雲縣,是首屈一指的大富貴人,今天落魄潦倒,可憐。聽說自從我出生以後家破人亡,我這個掃把星很凄慘,所以有的是貴、有的是賤,【名號各殊別、】名號都不一樣,【性情有剛柔、】剛不是很好,柔也不是很好,剛性的修改像師父這樣,我就是一個非常剛性的人,剛性的人就是有責任心,但是容易傷害到眾生,所以我經過讀高中、大學、研究院、佛學院、出家以後,慢慢、慢慢調伏自己,一直到今天我從不傷害眾生,包括傷害我的那個眾生,我也不會傷害他,剛慢慢調得變成柔和,有學佛的人要了生死,對不對?要了生死,不能在個性上老是死執不放,太柔也沒有意見,沒有主見也不好,【知見有邪正。】親近正知正見就是正,親近到邪就邪知邪見,【欲樂有善惡。】有善的欲樂和惡的欲樂,【意(即心)行有定散、威儀有靜動。種種衣服下、受用差別。乃至下開眾生種類、有色即色界、無色即無色界、有想即有觀想、無想即無想天、】所以【菩薩慧眼、將一切眾生照在一心之中。故曰眾生是菩薩心中眾生、故恆順教化。又智慧心遍法界知佛是自心中佛。故常隨佛學、恆順眾生。】這一句很重要,眾生是菩薩心中眾生,這一句你要注意聽:如果悟到這一句就開悟,譬如說,你們注意聽,你們現在注意聽,先把筆放下,師父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譬如說這個人很惡劣很惡劣,他是什麼?他是什麼?他是我們心中的什麼?一個眾生,對不對?你傷害他就是等於傷害什麼?傷害自己。所以說不思善、不思惡,佛菩薩的包容一切沒有對立的東西,惡人,佛一直慈悲、一直感化他,一直感化他,看要感化到何時他才會覺悟,佛有這個耐性,所以傷害惡劣的眾生,也是破壞我們心靈的原態,心靈的願態就是絕對地安詳,你傷害那個……嫉惡如仇,就是傷害到自己,也就是傷害自己的原態,我們內在的原態是徹底的安詳,如果你用二分法,強烈的二分法,善惡,嫉惡如仇,你不是一個修行人,你只能當世間的君子,你不能當出世的聖人,你如果嫉惡如仇,他也怎麼樣?誓(視)死如歸,這個成語會用吧,如果你嫉惡如仇,他就誓(視)死如歸跟你打對台,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種可以解決紛爭,就是忍辱,只有這個辦法,所以與其能辯,不如能忍,與其能夠辯論,與其你口才很好,不如你有高深的涵養,可以容得下他,與其能辯,不如能忍,與其你很能辯論你很會說話,不如忍辱,你不要解釋那個東西,所以我常常跟這些想要傷害眾生的人,無中生有的傷害、製造這些事端的眾生開示,我常常說:你如果要說別人的壞話,要無中生有地傷害別人,你要記住,不要把眾生當做傻瓜,人家是有智慧的,他會分辨是非、善惡,他不可能隨隨便便讓你洗腦的,沒有那麼簡單的,所以人不可聽片面之辭,不可聽片面之辭。世間上哪一種人最偉大?天大的事情到他的心中統統沒有事情,這就是聖人,天大的事情到他的心中,他什麼事也沒有,因此眾生是菩薩心中的眾生,因此善的,我們好好地鼓勵,惡的,我們要感化,不可以嫉惡如仇,慢慢地感化,所以我如果看到動不動就要打架的,動不動就惡口,我內心裏面覺得很難過,譬如說我們世紀華廈這個地方開會,開會,一般人他沒有學佛,有時候在鬧意見很大聲,我覺得很可惜,大家有因緣共同住在同一棟大樓,開會就慢慢講,有什麼誤會就慢慢講,對不對?不要急,這個世間譬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可以解決,何況只有二、三十戶住在這個地方,而且何況我一個人就買了十三戶,對不對?我一個人就買了十三戶,有什麼事情慢慢講。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這個要恆順眾生,學佛的人他的日子就過得很快樂,碰到什麼爭執他會退一步海闊天空,沒有學佛的人他就認為我傷害你就是我得利,錯了!我告訴你:以德服人能夠很長遠,一切給眾生,你忍辱、你慈悲,人家一天到晚都會記得你的恩,你的恩,直到死,人家都會記得你的恩,所以如果你搶劫一切錢,但是你養了一個慈悲的德,是值得的,值得的,今天你一直傷害別人,縱然你拿到一萬元、兩萬元,爭到了這一點點錢,但是你已經失去民心了。我告訴你:治理僧團領導大眾跟治理國家是完全一樣的,要記住師父一句話:國者,得民者昌,亡民者敗,治理一個國家得到人民的擁護,國家一定興盛的,得民者昌,失民者敗,失去人民的支持你絕對死的,國家一定衰亡,所以說佛是很偉大的,我們民主的思想在十九世紀的初葉開始發達,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六百多年前他就講利合同均,我們三民主義現在才叫做均富主義,你知道嗎?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六百年前就講民主、講自由,一切法平等,我們三民主義是兩千多年後才講到均富主義,大家都富有,所以說這個均富不是源自於孫中山,兩千多年前佛就講得很清楚了,均富主義,所以佛這個聖人,不是普通的聖人,因此要有大家都平等,要賺錢大家都有,對不對?所以說我有的東西你也有,你就不會嫉妒我,所以我有,你沒有,我有一天會被你害死,我有,你沒有,你會嫉妒我,對不對?是不是?所以要有,大家都有,因此菩薩的心中,沒有那個什麼壞人,也沒有什麼不可救的眾生,慢慢、慢慢地感化,人家說:師父,你出家人,如果被欺負了要怎麼辦?我說:很簡單,如果說有一個人一直來講堂搗蛋,一直要傷害我出家人,很簡單我馬上報警,你有什麼事情到警察局講,對不對?這是有法律的國家,我根本不要跟你辯論什麼東西,誰是誰非到警察局去談,所以我不需要跟眾生辯論,誰傷害僧團很簡單馬上送到不是電信局,警察局,警察局,對不對?你不要跟他講很多,故恆順教化,還要有智慧心遍法界,教化眾生要有智慧,有智慧,所以你有沒有覺得忍辱多福,這句話你要牢記在心中,世界上哪一個人最有福報?忍辱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不是有錢的人叫做有福報,你如果忍辱,就不會跟人家起衝突,你就知足,你什麼都過得很快樂,用最少的物質,你就會過得最快樂的日子,要忍辱多福,世間人是說洋房、大樓、汽車,那個叫做有福,錯誤,那個哪裡有福?每天跟人家打架拿刀動槍的,那個哪裡說有福報,那個一點福報都沒有,那個叫做當錢的奴才,被錢所控制,他不是賺錢他是被錢所賺,錢賺走了他的私心,賺走了他的一切生命,他完全迷茫於名利當中,世界上哪一個人最有福報?忍辱的人最有福報,他雖然沒有金錢,他擁有一顆安詳的內在,一切法忍辱,你這一個念頭轉過來,你就是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你不必去賺錢,整天你就擁有財富,忍辱,忍辱從哪裡下手?從無諍,不要諍論,諍是生死法,無諍是涅槃法,你要弄清楚,諍與道相違,只要僧團有鬥爭就不如法,只要這個在家人有諍就不如法,諍與道相違,六祖大師早就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了,不要諍,誰是誰非一切因果定論,所以我今天很安慰就是這個僧團我們將近四十個法師都是這麼地安詳、這麼地團結,很難能可貴,所以知佛是自心中佛,所以要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恆順眾生。

  ○二正明隨順

  【經】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承事就是事奉、供奉,事奉的意思,【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諸位,我們如果會看經典,只看到最後那幾個字,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你就會感動得掉眼淚,一切眾生都寬恕,饒益就是寬恕他,你想想看要做菩薩那種修養是到什麼程度,所以一個人心中如果沒有眼,沒有怨恨沒有敵人,你想想看,他一生只懂得一個佛法,只懂得一個寬恕,你看他這個日子有多好過。

  【記】此正明菩薩之隨順也。「如是等類」、承上啟下、謂我普賢皆一一隨順而轉。「轉」者、即起觀智也。】觀照的智慧,【隨順眾生而起觀智。】觀照什麼智慧呢?【觀一切眾生性相皆空。而非斷空。】斷空就是斷滅空,就是惡取空又名頑空,不是圓融的空,不是建立在有的空,而是否認的空,【即空即有、自他不二、同一中道。既自他不二、則種種承事供養眾生、即是承事供養自己。】供養眾生即是承事供養自己,對人家好就是對我們自己好,所以如果聰明的人他一定不會去傷害到眾生,他一定令眾生高興快樂,就是愚笨的人一天到晚就是說:我要讓你好看。就像有一家理性廳招牌寫著:給你好看。給你好看,世間人來講就是要揍他、打他,我們何必這樣子,所以說世間人只有紛爭,只有打打殺殺,只有利害關係,什麼叫做感化慈悲,寬恕平等,他才沒有這種心,所以他會過得很痛苦、很痛苦。真正修行的佛教徒,他就不會這樣子,他就不會這樣子,他供養眾生就像供養自己一樣,我要讓你很快樂,你想想看你快樂我也會很快樂。【如敬父母者、《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受生、皆有父母、故六道眾生、皆是父母。】所以說起來都對,因此你們這些男眾生生世世不曉得哪一世當我的父親,我們這些女眾,不曉得哪一世當我的母親,所以今生當兒子的我算孝順來度父親和母親,經典是這樣寫的,對不對?所以這種就是互相為眷屬,所以說六道眾生皆是我們父母,【師長有成就教育之恩。佛法師長為法身父母、尤應尊敬供養。】尤其是對你的師父,這個法身父母要特別地尊重,【阿羅漢乃至如來、超略辟支佛菩薩、皆為出世聖人。為世間大福田、安得不承事供養。「等無有異」者。稱性而觀、】稱性就是合於本性而起的觀照,叫做稱性而觀,稱也可以簡單說依,依著本性而起觀照,本性就是什麼?【不生分別、平等供養也。】這個不簡單,要做到平等,這是有夠難的,【平等不分別、即是平等智。眾生有病、「為作良醫」。有身病則治身病、有心病則治心病。「於失道者、示其正路。」失道有事有理。約事、走險道是失道。約理、走生死道、】就是造業,走生死道,生死道就是造業的道路,造業的道路,【不走菩提道、】我們如果看電影、影片,也有很多啟發,你說香港的片,香港片是東南亞,亞洲是以香港拍的片是最出名的,敢花錢,香港片很敢花錢,所以他在描述黑道的殘忍,還有那個不得已的痛苦,不得已,黑道一直要殺他媽媽,殺他媽媽,一直要殺他太太,最後被他殺死,他不得不報復,他要金盆洗手,黑道的要他死,逼得他不得不報仇,所以有時候我們人如果業重,你想要走好路走不回來,不是他的意思。你要走善人家卻不讓你走,硬糾纏,所以就得殺,你看他們拍這種片子,說真的也是很可憐,那一種路也是很難走,也很痛苦,整天都是心驚膽跳的,動不動人家就要開槍,動不動人家就要殺,對不對?走在香港的路上前後要看清楚,要不然後腳跟就不見了,那種日子要怎麼過,說真的,那也很痛苦,所以說古意(老實)才是本錢,古意(老實)就是我們的本錢,你就裝得老老實實的,人家說我們傻也沒有關係,你看不必心驚膽跳過那種日子,他們這種走黑道就是生死道,他不走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覺悟的道,覺悟的道,【涅槃道、】不走菩提道、不走涅槃道,這就【是失道。「於闇夜中、為作光明。」眾生在無明黑暗中、為彼說法、即是施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貧窮的人就是貧窮,【約事、指示伏藏金銀。】令得金銀財寶,【約理、不知修行者、令學佛法、】所以我們在家、出家,有一個重大的作務,就是要把佛法擴散出去,擴散出去。所以我看有的在家居士,一次來都買我們那個《佛心慧語》送中山大學,兩萬,好像四十套還是多少。我也是很感動,說:怎麼有這麼發心的人!我看一個卻不認識她,一個我們這裡的女眾菩薩,她一次來就拿四十套送給那個中山大學,已經買了三次或是四次了,像這種人很不簡單,把佛法這樣一直傳播出去,這樣眾生如果聽到佛法,【便得寶藏。今知自心之大方廣、即伏藏也。

  ○壬二征釋二、癸初令佛喜二。一征二釋

  【經】阿以故?】底下注意聽。【征也。向下釋。菩薩若能隨順眾坐、則為隨順供養諸佛。】這句話就是說菩薩如果令眾生歡喜,諸佛就歡喜,這樣你想想看,意思是說我們所到之處,讓眾生歡喜心,有正信,有信仰,這樣佛就歡喜,我們如果能到的地方,就拚命地跟人家泄氣,拚命地使人家不高興,這樣諸佛就不高興,這樣就是說我們佛教徒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正面的,要使眾生歡喜,布施法,布施金錢,幫忙他的困難使他高興,諸佛就替我們高興,【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你看這個文章寫得實在好,【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所以,我說這句話要好好地記住,讀它幾遍。隨順眾生就是隨順諸佛,承事眾生就是承事如來,眾生歡喜就是諸佛歡喜,菩薩的修養不得了。

  【記】征意:】「征」就是問,問,問的意思。【謂生佛各別、何以順眾生能令諸佛歡喜?又諸佛固應順、眾生多有造業者、何以亦順?

  答意:順眾生即是順佛。尊重眾生、即是尊重如來。又不惟佛喜、眾生本來是佛。】意思說今天他雖然做惡,但是我們用隨順來感化他,【眾生歡喜、即是佛歡喜。】慢慢、慢慢就會受到我們感化,【又佛心如大海水。眾生為佛心中眾生、如海水現眾生影、影水同一鹹味、】同一鹹味,【猶生佛同一實相。海水中所現眾生。無名姓骨肉等相、若必計有眾生名相等者、即是遍計執。】遍計所執,【生佛本自不二故。】生就是眾生,佛就是諸佛。眾生和諸佛本來就是沒有兩個體性,沒有兩個體性,就是同一體性的意思。

  ○癸二增大悲二、一征二釋三、初法

  【經】何以故?此征也。向下釋。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所以說存在諸佛的那一顆心也存在於我們的這一顆心,我們眾生第一個要學什麼心,大悲心,大悲心就是不忍見眾生苦,所以你如果發現你在傷害眾生打罵眾生,你要趕快起迴光返照,這是諸佛所不允許的,諸佛所不允許的,打罵眾生,凌辱眾生,欺負眾生,欺誑眾生,這是諸佛所不能原諒的。我們第一個學佛要學大悲心,大就是絕對,悲就是拔苦,一定要學習先拔眾生的痛苦,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你沒有先發大悲心救拔眾生,怎麼能夠產生菩提心呢?【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就是才會成佛。

  【記】此一科恆順眾生、增長大悲也。

  上雲順眾生即是順佛、得佛歡喜。此科征意、謂生佛懸殊、何以順眾生即是順佛?

  答意:佛以大悲為體、常悲眾生、】常悲,悲就是憐憫,常常憐憫眾生,【故順眾生。即同佛悲心、得佛歡喜。諸佛如來之果、所以成者、以大悲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由是觀之、更顯佛與眾生自他不二也明矣。菩薩自未成佛、因生悲心悲自。他末成佛、】悲就是憐憫,憐憫自己,憐憫對方都未成佛,【應生悲心悲他。】悲心悲他,這個悲當作憐憫的意思,生出悲心來憐憫他,他就是眾生,【既是眾生、必定有苦。】所以說真的我們今天所有的苦,也就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今天的痛苦,也就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的煩惱具足了貪,有錢要更有錢,明明那種錢不該得的他也要得,他也要得,雖然有錢卻每天活在痛苦、緊張的生活里,非分之財,【縱無分段苦、亦有變易苦。】六道輪迴一段一段的生死,也有變易的苦,【自他皆如是、故自悲悲他。】要自己憐憫而且要憐憫眾生,【然有悲無智、】你雖然慈悲同情他,但是我們沒有智慧,沒有來聽佛法,所以這樣【無以救眾生。】你想要救眾生,你一定要有大智慧,【故曰因於大悲生菩提心。菩提心即覺心、自覺覺他也。菩薩與眾生早已打成一片。故能自悲悲他、自覺覺他。佛在菩提樹下示成正覺時嘆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在佛分上、一成一切成。然在眾生分上、還是生佛隔絕、】隔絕就是沒有緣分,【此義若能常常思維、即可漸漸打成一片。

  ○二喻

  【經】底下說一個比喻:【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沙磧這個磧是一種無法儲水的沙,無法儲水,類似那一種硬的小石子那樣,就是等於沙粒,沙粒,那一種水如果澆下去,它馬上透過去不能吸收。

  【記】「曠野」。即曠大野外、無人煙處。喻生死曠野、無依無賴。「沙磧」者。草木不生、百穀不長之地。喻人在生死道中、不長善根、沙磧雖不生百穀苗稼、】苗稼就是秧苗,【而有大樹王之根、】藏在下面,【伏藏於內。根若得水、便可生長。喻生死道、雖不生善根。人人本具之大方廣、伏藏於八識生滅中。若澆以法流之水、】法流之水,用這個法水,【便生菩提之樹。諸佛大悲心、即法流水也。開示眾生本具之大方廣、】每一個眾生都有具足,【即菩提樹根、亦即佛之知見。】亦即佛之知見,【以得佛大悲水故、樹及枝葉華果俱長矣。枝喻慧、葉喻定、華喻菩薩行因、果喻菩提妙果。】所以有水才能活,有水枝葉華果才能活,所以要大悲心。

  ○三合四、初正合法

  【經】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大悲的意思是無所不寬恕,所以再惡、再重的罪都寬恕,這個叫做大悲,我們說大悲觀世音菩薩,【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記】「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此總合也。生死喻曠野。菩提喻樹王、迷悟之別耳。迷為眾生、悟成樹王。樹根即眾生者。不觀眾生之相、而觀眾生之性。】所以眾生的本性跟佛一樣,【眾生之性即佛性、故眾生性即菩提性也。「諸佛菩薩而為華果」者、】華果就是最究竟的果報,【謂從眾生修成故。「饒益」即利益也。】「饒益」也可以說是寬恕,也可以說利益一切,【令知有成佛種性、依法修行故。眾生心性、即成佛正因、喻樹根。佛喻樹王。法喻親切。】法喻親切,【但要見著眾生之佛性樹根、見得真實、自然能向樹根澆水。如念佛要望樹根念。參禪要望樹根參。】就是要從根本,【習觀】就是觀照,【要望樹根觀。古人云:一念不在、即同死人。】我們有一天念頭斷了沒有了,就像死人一樣,【不望】就是如果不對著,【樹根參禪念佛習觀、即是盲修瞎煉。】不望就是如果不針對根本去修行,樹根修行,樹根我們就說要斷掉無明,就是我們要發大悲心、菩提心,這個就是樹根,【然樹王須因圓果滿故難見。樹根依於教典、諸佛一再指示、故易知。雖易知而又易迷失。以易迷失故、大樹難以長成。此是修行者入手緊要關頭、宜特加註意、不可輕忽。】

  附:饒益ráo yì:

  1、指富裕。《史記?貨殖列傳》:「七十子之徒, 賜最為饒益。」 宋?何薳《春渚紀聞?歙山斗星研》:「色正天碧,細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斗星研。汪自是家道饒益。」

  2、指贏利。 清?曾國藩 《新寧劉君墓碑銘》:「當君初賈異縣,頗求饒益,以娛親心。」

  3、使人受利。 南朝?宋 謝靈運《廬山慧遠法師誄》:「廣演慈悲,饒益眾生。」《敦煌變文匯錄?譬喻經變文》:「恨你在生之日,慳貪疾垢,日夜只是算人,無一念饒益之心,只是萬般損害。」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你為饒益眾生,捨得將自己作踐。」

  饒 ráo〈形〉1. (形聲。從食,堯聲。本義:飽)2. 富裕,豐足。饒,多也。——《小爾雅》3. 饒,益也。漢時謠曰:「今年尚可後年饒。今蘇俗買物請益謂之討饒頭。——《廣雅》原大則饒,原小則鮮。——《史記?貨殖列傳序》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史記?貨殖列傳》饒裕(富足;富裕);饒益(富裕);饒美(豐美);饒富(富饒,豐足);饒益(富裕,使人受益);饒余(富足有餘);饒足(生活富裕);饒野(富饒的田野)4. 余;剩。饒,余也。——《玉篇》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諸葛亮《自表後主》饒道(啰嗦,愛說多餘的話);饒奢(過分長大);饒言(饒舌)5. 安逸。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饒也。——《淮南子》6. 肥沃。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漢? 賈誼《過秦論上》掠於饒野,三軍足食。——《孫子》饒沃;饒廣(肥沃廣闊)7. 眾多;多如:饒多(很多,非常多);饒爽(十分豪爽);饒盈(賺錢甚多);饒乏(多少);饒財(多財)8. 通「擾」。亂。疏遠微賤者無所告訴,則下饒。——《管子?版法解》

  〈動〉1. 寬恕;寬容。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唐? 杜甫《立秋後題》如:饒了他吧;饒讓 (寬恕;讓);饒閑(放鬆;使空閑);饒赦(饒恕赦免);饒情(留情面);饒假(寬恕;寬容);饒借(容讓);饒免(寬免)2. 額外增添。五貫便依你五貫,只饒我們一瓢吃。——《水滸傳》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史記》我唱的是《三國志》,先饒十大麴。——石君寶《紫雲庭》饒受(自賺;白拿);饒利(賺錢);饒培(滋益培養);饒頭(額外增添之物)3. 厚賜;多給。又況委法受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謂不能饒之以財也。——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4. 讓。如:饒先(讓先);饒減(讓價)5. 拉入。如:有兩人就夠了,不要把他也饒在裡頭。

  <連>1. 任憑;儘管。饒這麼嚴,他們還偷空兒鬧個亂子來。——《紅樓夢》如:這孩子,饒怎麼說他就是不聽。2. 不僅。他饒罵了人,還說是故典。——《紅樓夢》

  ○二重征釋

  【經】再來,底下:【何以故?】何以故?為什麼呢?【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記】征意:何以利益眾生自己成佛?】自己成佛?

  【釋意:自他本自不二。】自己跟對方沒兩樣,【故利他即是利自。以上有三層征釋、故曰重。一者何以順眾生能令佛喜。二者生佛各別、何以順眾生即是順佛。三者何以利他即是自利、皆隨征隨釋矣。】隨征隨釋這個「征」就是問,釋就是答。隨問隨答。

  ○三反結成

  【經】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這句話我們聽到之後,我們就感恩眾生,不論是對我們好,感恩,不論對我們不好,我們才能夠覺悟,我們也感恩,好也感恩眾生,不好也感恩眾生。意思是說因為有眾生故,所以諸佛才能夠得成菩提果,眾生跟你示現忤逆,惡與善統統有,所以你才能夠成佛,才能夠修忍辱覺悟,因此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菩提屬於眾生就是說:因為有眾生你才有辦法成道,如果沒有眾生,忤逆你磨練你,這樣你不能成就,不能成就,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像提婆達多一直要佛陀死,提婆達多已經五百世當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了,所以他以前發願,只要你成佛我就要跟你搗蛋,跟你搗蛋,讓你一直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使你成就無上的菩提,他寧願下地獄,結果在《法華經》說:造業的跑到地獄去,跑到地獄去的時候,就像坐在三禪天那樣,坐在三禪天,就是說他不痛苦,他只是要示現而已,所以提婆達多是菩薩示現的,大菩薩示現的。他一直要置佛陀於死地,一直要置佛陀於死地,所以這是不簡單的人,因此佛陀第一個要度的就是他,因此我們今天就可以悟到一個道理,對我們好的我們感恩,對我們不好的我們感恩。為什麼?也許他是菩薩示現的。用感恩心來修行很容易成就。

  【記】成佛之本因是眾生。故云。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我們每天在念的,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上報四重恩,四重恩:國王恩、父母恩、父母跟師長同一個地位,朋友恩、眾生恩。國王、父母(師長)、朋友、眾生,四重恩。為什麼叫眾生呢?如果沒有眾生你哪有辦法,對不對?譬如說師父很多人讚歎,其實這個根本就不是一個師父所能為,你哪有辦法,你沒有這些水電的,你有辦法嗎?你沒有這些做大理石的,你有辦法嗎?沒有電風扇、電器、沒有冷氣,你有辦法嗎?你多行?這個都是眾生所共同成就的,還得在家護法,拿錢出來蓋這間講堂,所以我從來不曾想我有多行,我都是排在最後面的,日本人說這樣叫做姨太太,中國人說這種最沒有用,(師父伸出小指)我去日本常比這一隻被恥笑,說不能這樣比,說比這樣叫姨太太,不知道,不知道。台灣比這一隻都說是最差的,對不對?最差的,最爛的,所以我常說你們這些是菩薩,你們這些都是示現的,示現的,所以到目前為止,師父還沒有福報剃度女眾,就是這樣子,我業障重,業障重。我看過女眾的在家人,都是很有修行,很不簡單,這些女眾很行。

  ○四結示令知

  【經】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所以如果要成就圓滿大悲,第一個步驟就是平等,聽經聞法,我常常講「聽經聞法」,你如果撿兩句來用就嚇死人了,就是這樣。我們今天就是到處參,到處去參、去參……,到那一間寺廟去參,至那一間寺廟去參,參那個善知識,其實經典都跟你講得清清楚楚了,你還參,參什麼?你走來走去,會比師父講得更清楚嗎?有嗎?只是坐車到那邊累得半死,吃一個便當再回來,你參什麼?沒有!他們煮得不難吃,亂參。其實法,師父已經跟你講完了,這個法就這樣子,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其實我們懂得運用,看經典一句話,就能會入你的自盡,會心一笑,就是這麼簡單嘛!那有困難,【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所以簡單講大悲心隨順眾生,就是說從今天以後,不要跟眾生敵對,不要樹立敵人,簡單講就是這樣子,能插手的我們插手,不能插手的我們不要,不要靠近。

  【記】人人皆可為善財童子。對於普賢菩薩所說之語、要承當起來。平等心即見自他不二】不要嫉惡如仇,【之智慧心故。因此之故利益眾生、自即成佛。一成一切成。】絕對不會手已經成佛,腳還沒有成佛,腳還當眾生,【決無手已成佛、足仍為眾生之事。】意思是說手跟足是同一個身體,手如果成佛足就成佛。【以大悲心隨順眾生之性、此非習慣性、即所謂因緣所生法中之中道實性也。】這非習慣性,大悲心就是我們的本體,【「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者。】這樣就能夠成就供養如來,【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現在眾生即未來佛。故隨順眾生、「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辛三總結

  【經】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結說眾生無盡、故隨順亦無盡也。】說做菩薩要隨順眾生,隨順到什麼程度呢?隨順到虛空界盡,虛空界不能盡,眾生界盡,所有的眾生都盡,眾生的業盡,眾生的煩惱盡,這個是不可能的。意思是說:所以隨順眾生就是沒有窮盡,我以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不能有間斷,不能有疲憊,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還不能有疲倦的感覺,這才是厲害得嚇人,所以說要當菩薩。我們常常說:師父,我受菩薩戒,我受菩薩戒。受個菩薩戒怎麼樣?拿一千元出來,我以為她要供養師父,就站在那邊,我說:怎麼了?師父,請你拿一百元給我坐計程車,再找我一百元。我說:這樣一百元給你坐計程車,如果沒有就不必這樣布施,對不對?一千元帶著坐計程車就有了,她一千元還得找,我們施捨我們對待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心的發展,都要符合大悲心,要符合隨順,隨順眾生如果要用現代的語言,叫做非常的尊重眾生的意願,讓他有自由意志的選擇,你要怎麼樣?隨順眾生就是這樣子,尊重眾生。隨順眾生簡單再換句話說:就是說重視對方的自尊心,不要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又換一句話說:不要樹立敵人叫做隨順眾生,隨順眾生,再好的朋友,他如果做什麼事情你就順從他,你明明知道走這條路行不通,我們不是他,我們不要阻止他,讓他自己碰壁,他就會自己回來找我們,有時候師父在勸告的時候,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勸告對方的眾生,他也是執迷不悟,所以我就告訴他等到有一天,你才能體會師父講的話,他如果沒有經過大風大浪,很大的痛苦的衝擊,師父說歸說,所以教化有分兩種,一種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種叫, 做間接的教育。直接教育就是說,這個人根器很利,我直接告訴你,你能夠接受,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種叫做間接教育,間接教育就是說:我跟你講你現在體會不出來,譬如說我跟小沙彌講,這個世間很苦,很苦,我們要修行,小沙彌說:我也不覺得。你跟他說這個世間很苦,弟弟、妹妹這個世間很苦,我也不覺得,對這個小沙彌實在沒有辦法,怎麼不覺得?我家有冷氣,出門有轎車,我家住樓房也不曾淹過大水,我爸爸、媽媽我早上出門,都拿五十元給我喝豆漿,讀書都讀第一句,所以他不覺得苦,所以這個道理有時候一下子沒有辦法體會。間接教育,有一種人要經過間接教育,所以你跟他說:你的家庭已經圓滿,你不要賭博,不要喝酒,不要玩女人,不要再造業了,他不相信,他繼續造……,有一天覺悟了,但是,已經浪費他很多很多的生命,這個叫間接的教育。

  ○庚十釋普皆迴向三、辛初牒名

  【經】複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

  【記】這是第十,《普賢行願品》的第十大願,「普皆迴向」,這個迴向對大家並不陌生,念完經大家都知道要迴向,但是真正知道迴向的意義的人,有限。迴向是什麼意思呢?迴向含有多重意思,這個迴向要用現代語言來講,就有很多種,迴向的意思就是說:你念佛的功德,誦經的功德要做什麼?有一個目標,就是向一個目標,譬如說世間人賺錢,賺一賺要做什麼?要去美國玩。我們念佛有功德就像我們在賺錢一樣,當然功德是無形的,這是藉著錢來做比喻,我們念佛有功德,這個功德要做什麼呢?這人叫做迴向,要去極樂世界,生生世世不用輪迴,迴向意思就是說擴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於法界平等,迴向就是說擴大自己的胸量,擴大自己的胸量,把我們自己的功德普遍一切法界的眾生,這個叫做迴向,迴向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要是有大家都有,今天我念佛有功德,要有每一個眾生都有功德,迴向就是不自私,迴向就是不自私,沒有把自己所做的功德佔有,要佔有。迴向就是什麼呢?迴向就是一中施捨,施捨,施捨內心的煩惱,而施捨功德遍一切法界,迴向。迴向是什麼呢?把因來迴向給果,迴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小的功德,擴大成大的功德,把小的功德,擴大成很大的功德,這是迴向的意義。在經典,在《佛遺教經》佛有開示,說:我們人如果做一項功德,來普皆迴向給一切眾生,就像持火炬,譬如說我們拿一根火把在走,這根火把點燃了第二根火把,引第二根火把讓它燃燒,我們這一支火把不但不會滅,而且第二根火把又繼續亮,照射的力量又更大,意思就是說,我們今天如果造任何的功德,不要佔為己有,我們把胸量放大出去,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你看這個肚量有多大,因此今天如果無知的眾生,她在念《藥師經》,如果在念《彌陀經》,都只會迴向說:我這個孫子今年要聯考,藥師佛你要保平安,讓他身體健康,讓他考試順利,接著就是讓我老公如何如何地好,講一講就這樣子。都只消災他們一家人,迴向給他們一家人而已,這個就是不懂得迴向的功德,就事相來講我們有一個範圍,但是就本性來講,你把它推廣出去,我們的功德不但不會減少,而且還會增加,所以迴向簡單講就是擴大這個功德趣於法界的真如,這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如果說迴向用一句最簡單直截了當的語言來形容,就是擴大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心胸,迴向就是這種意思,一直放大自己的胸量,一直放大,如果聰明的人他就不會這樣子,譬如說我拿金光明沙來撒,來撒,我去撒我的祖先,撒祖先,要撒下去的時候我就不會說:願以此功德迴向給什麼人,因為我的祖先,林氏,我的祖先,我姓林,林氏歷代祖先,因為掃墓的時候,說到我的祖先也是很誇張,去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墳墓,我說:爸爸,爸爸,你的爸爸在哪裡?他說:我也不知道,父子都在找祖父的墳墓,找來找去,找來找去,結果我爸爸說:可能埋得太久了,就去挖,叫我大哥:錦木,你去那裡挖,大哥就拿了一枝鉛筆,我們就站在旁邊,我手無縛雞之力挖不動,看墳場到處都是墳墓,林厝寮的墳場也很誇張,到處亂葬就像沒有政府,濫墾濫葬,他埋下去在底下的算倒霉,上面再埋,再埋,去都找不到,連我爸爸都找不到他爸爸,哪找得到?我又不知道我祖父埋在哪裡?就在那裡一直找、找……,結果用挖的挖下去,哇!挖到別人的祖先,我說:真糟糕,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找不到祖先,沒有祖先,所以我那個時候沒有學佛,教他們要用火葬的,用火葬的,火化把他放在寺廟裡面,對不對?把他放在寺廟裡面,或是把他放在納骨塔裡面,這樣才對,不知道,去,找不到,找不到卻找到誰的墓?是伯公的墓,說:沒有祖先,隨便!有就好了,有就好了,就找到伯公,結果一看,被牛踩得一個洞一個洞,老鼠跑進去把骨頭都咬出來,把手指頭的骨頭都咬出來,都已經沒有墓碑了,就亂弄,所以用認定的,認定這一門。真可憐!說起我的祖先也是糊塗仙,我爸爸去找,找不到,我們就去……,我們現在要掃墓,也不知道要掃哪一個,說:掃墓要掃哪一個,有,只有我祖母的,埋在另外一個地方這樣而已,我爸爸十二歲的時候,我祖父死的時候我爸爸十二歲,十二歲,我們出世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去掃墓也是很誇張,就去找、找……。我那個時候知道有金光明沙就拿去撒,拿去撒的時候,我說:沒有關係一門埋掉就好了,我們法力不可思議,雙腳一盤坐起來就召魂,我說把祖先的名字都寫給我,坐在墳場馬上召魂,咒一念,冷風颼颼的,我們久了習慣了也不會怕,麻痹了,說:有來喔,有來喔,冷風颼颼的,召過來,召過來,召過來的時候解冤業,對不對?金光明沙就撒下去,撒下去的時候我就做功德,持咒、念佛就加持灌頂,到最後我就說:願以此功德,迴向林氏歷代祖先,(你如果姓冷就是冷死,)歷代祖先,最後又:以及法界一切眾生,一定加這一句話,以及法界一切眾生,一回來,晚上睡覺就夢見祖先的棺材紅色的,紅通通的,從地底浮上來,浮上來,用一件好像往生被這樣蓋著,很漂亮的棺材這樣浮上來,浮上來,表示超度,超度,所以說不用看到骨頭,知道名字就好了,別召錯就好了,不要把名字報錯就好了,所以我常說:有修行的人沒有差別,沒有差別,有沒有骨頭統統超度,統統超度,所以說我們做功德不可以自私,肚量要大,要大。再來,底下,迴向大概就是這種意思,【此牒名也。普皆迴向、迴向真如、】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真如就是把胸量擴大到絕對的境界叫做真如,猶如虛空,【迴向菩提、】就是說我們今天所修行的要做什麼?修菩提行,覺悟,【迴向眾生。】迴向眾生,【此三皆普遍一切處、】真如、菩提、眾生遍一切處,所以,【是所迴向之處普。】普就是平等的意思,平等,平等地迴向叫做普皆迴向,【又者以前九門】九門就是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什麼請轉*輪、請佛住世,前面總共九門,【所有遍法界之善根、而為迴向、是能回之善普、】這裡的善普這個普,就是遍一切處,使這個善能夠達到一切處,所以我說,迴向就是擴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於絕對的平等,【故曰普皆迴向也。】這樣大家對迴向就比較認識,比較了解,要不然每天都在迴向,不知道意思。

  ○辛二釋相二、壬初明所回善根

  【經】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因為從第一到第十,最後這個叫做普皆迴向,第九是恆順眾生。

  【記】從初禮敬】就是第一,【乃至第九恆順眾生所有功德、】隨順所有功德就是恆順眾生。【盡以迴向法界眾生。而自分功德不惟不減、且更擴大矣。

  ○壬二正明迴向二、一願離苦成善

  【經】好,看中間的黑字:【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記】願一切眾生離二死苦、】二死就是三界的分段生死,跟三界外的變易生死,這個大家都知道,【成究竟善。】究竟善就是【「盡法界虛空界眾生」者、即盡真如實際心及虛空中所有眾生也。】太多了,眾生太多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眾生欲行惡法、皆悉不成者、有二義:】就是意義:【一者菩薩說法教化、自然不敢作惡。】就像我們講堂這樣,講因果法,講戒律,講佛法,正法,使他有正知正見,了解因果、戒律對修行,什麼是真正的善?什麼是惡?分得很清楚,他自然就不敢造惡,【二者有不可思議菩薩暗中加被、令惡業不成、】使你不會造惡,【善業成就。反上可知、以諸惡不作故。】你不作惡漸漸你就會趨向善,【「關閉諸惡趣門。」】惡趣就是三途,你如果沒有造惡,當然你就不會下三途,【眾善奉行故。「開示人天涅槃正路。」「開」者開導、「示」者指示、開示眾生心中人人本有之涅槃路也。縱一時不得涅槃、亦不失人天正路。

  ○二發心代苦

  【經】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我皆代受,這句話說是一種慈悲心,實在是沒有辦法代,沒有辦法代,只是能夠儘力而為。舉個例子講:譬如說我一個徒弟,譬如說徒弟,徒弟人很痛苦要開刀,他很痛苦,他的業報是這樣子,我當然不能代替他痛苦,沒錯,但是師父如果經濟上沒有困難,這樣此時他不必擔心到錢,而且如果開刀,他馬上能解決痛苦,我雖然不能代替他痛苦,但是我有這種能力盡量幫他,所以這個代苦,可以說儘力而為這樣而已,要不然你要怎麼代苦?我脖子痛,你有辦法嗎?對不對?所以這個代苦不要誤會成把它變成我,把它變成你,這樣我吃飯就變成你能飽了,你吃飯就變成我以飽了,那就是錯誤的思想,所以事實上是不能代,但是只能講儘力而為,是代替他。譬如說,現在假設說:譬如說有一個讀台大的,讀台大的:師父,我很想出家,很想出家,但是我現在要負責我祖父的墳墓,大家都要出錢,出多少?五萬元,沒有關係,來!你受過高等教育要出家,令人感動,沒有關係,這個師父辦得到,對不對?這樣他業報現前他要還債務,我有這個能力,但是有一種情形不能代替,譬如說他發生車禍腦死,這樣沒有辦法,躺在那個地方你沒有辦法,你只能整天持咒、拜佛、誦經,做善事迴向給他這樣子而已,你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代替,所以說我皆代受就是菩薩的願,慈悲到極點,有痛苦都給他(代替),【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記】普賢菩薩謂若有眾生因造惡業、我願代受其苦果、而令解脫、以至究竟成佛。此心人所難發。因無廣大心、無成佛意、故不能代苦。若欲成佛、必能度眾生而代其苦。

  代苦有七種義:

  一者「悲心好樂故」、】好樂,就是說他的悲心希望眾生,悲心好樂就是說代替他痛苦,代替人痛苦凄斷故鄉情讓他快樂,【世人往往有以情愛代苦者。】情愛,譬如說男女或是父子的關係,譬如說他的女朋友發生什麼變故,軍個男的就整天去幫助她,代她的苦,或是說父親發生什麼事情,孩子不眠不休來幫忙他,這是情愛,就是說建立在男女、父子、眷屬上的一種情愛,執著上的代替痛苦,但是他的立足點是在執著,就是代替,菩薩不一樣,【菩薩以同體大悲代眾生苦。】代眾生苦,他的慈悲是平等的,【悲勝愛】就是說悲,慈悲喜舍這個悲是勝過愛,因為愛是一種著的東西,只有自己的先生,或是只有自己的太太,只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母親要幫忙而已,其他的眾生有困難他都不要,所以,【已可概見、】大概可以看得出來,【況同體乎?

  二者「作增上緣故」、菩薩修諸苦行、破除身見、】破除這個身見就是沒有我,無我,破除身見就是用無我的心,用無我的心,【為眾生所羨慕作增上緣。如如來雪山六年苦行之類是也。】六年苦行就是這樣子,令眾生羨慕。

  【三者「留惑潤生】潤生就是繼續轉世,留惑就是故意留一點迷惑,然後繼續去投胎,要不然他就進入方便有餘土,跟實報莊嚴土了。在我們娑婆世界的六道眾生脫出去的時候,如果功夫不到,還不能像佛千變萬化,譬如說他一下子如果沒有留惑潤生,留迷惑、無明來滋潤生死,就像樹根得水會繼續活,樹根如果得到水,它就能夠繼續活,菩薩慈悲故意留迷惑,其實他能斷而不斷。譬如說一個大人拿了一條繩子,繩子他隨順剪一下就斷了,它偏不要剪它,不把它剪斷,要做什麼?這條繩子留起來可以綁東西,菩薩就是這樣子,他能斷但是他不要斷,能斷他不要斷故意留惑,故意變成迷糊,為什麼?他還要繼續來人間來與眾生打成一片,還要度他,還要度眾生,這個叫做留惑潤生,潤生就是滋潤生死,繼續來六道輪迴,和眾生生老病死,因為他上根利智一聞千悟,但眾生沒有辦法這樣,所以我們在座諸位一定有很多菩薩再來示現的,故意留惑來普度眾生,【代苦」、能了生死、為度眾生不了生死是也。】能了生死度眾生不了生死,不了生死上面要加兩個字,叫故意不了生死,故意的,他有這個能力但是他故意不要,故意再留在這個人間,繼續再度眾生。

  【四者「殺惡眾生代苦」、如眾生欲作大惡、菩薩殺之。自墮免彼墮故。】用大悲心殺他。

  【五者「處惡趣代苦」、如如來往劫大旱時、】大旱就是說沒有水的時候,沒有收成的時候,五穀都沒有豐收,都沒有東西可吃,【變為摩竭陀大魚、】摩竭陀大魚,【以肉施眾生等事是也。】就是佛慈悲。知道,知道,所以變成魚,因為沒有東西吃會死,所以變成魚給人吃。

  【六者以「稱真之願代苦」、】稱真就是合於真如之願,合於真如就是說符合這個本性,為什麼呢?從初發心修行到真如,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以稱真之願、潛至稱真之苦、】以稱真之願就是說,他一定要追求到真如,永恆的本性,以稱真之願就是說要符合本體的這個,是需要相當功夫的,潛至,潛就是希望,希望,就是說從初發心一直到,稱真就是悟道成佛,從初發心一直到悟道成佛,需要經過很多苦,所以他們菩薩,【即為代苦。】意思是說需要他幫忙儘管開口,所以說菩薩有求必應。

  【七者「自他無異故代苦」。以法身同故、彼苦即我苦。然與菩薩有緣者、得菩薩代苦。又者、有可轉之業可代。其有不可轉之業、受苦不知悔改者、不能感應道交故、非菩薩不代也。】所以說你如果能夠好好地求懺悔,菩薩也會憐憫我們,所以我剛才說過不是每一樣都能夠代替的,不是每一樣都能夠代替的,因此說來說去說到最後還是要靠自己,還是要靠自己。

  ○辛三總結

  【經】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記】總結無盡如上。

  ○戊四結益令知

  【經】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這個很重要,隨順趣入就是順著十大願,然後怎麼樣?放在心中,趣入就是要真正的實行,實在去做,你如果沒有實在去做,這個叫不趣入,口頭上講一講而已,隨順普賢的十大願,趣入實在去履行,履行不是旅行,實踐的意思,【則能成熟一切眾生。】所以我們文殊講堂根本清規三十條清規背後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每天都要誦,我們這裡每天都要誦,所以說,我們講堂能夠平靜、平靜,跟這一張清規有很大的關係,每天都誦一次,如果他要鬧,他自己就會起慚愧心,【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你對這種道理應該要知道,所以說,你如果能夠成就一切眾生,你就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你就是順佛,如此你就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所以善男子對這個十大願,應如是知,應如是知。再來,應如是知,是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所講的。

  【記】此結十大行願利益、令善財及眾生知也。以行填願、故願得具足圓滿。未修菩薩依法修行、即可隨順趣入。未證入時、先隨順而後趣向證入。成熟約證入說。成佛善根、人人本具。理具還須事造、方得成熟、成熟即解脫也。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成就也。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華成就也。有如是利益、是故普賢菩薩呼善財曰、善男子。汝應如是知也。以善財代表無知眾生耳。

  長行三科中。一正示普因已竟。

  ○丁二顯經勝德二、戊初校量聞經德

  【經】再來,中間的黑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無法說無法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現在我解釋一下:滿十方就是遍滿法界,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就是不是用我們的數目可以形容的,也不是用語言任何一種數目,累積的數目,數目是從0、1、2、3、4、5、6,一直累積,我們說天文數字算是很大了,天文數字,佛所說的這個不是天文數字,這是連天文數字都不可說不可說,連說你都沒有辦法說,連形容都沒有辦法,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這個我解釋一下,佛剎就是說,我形容一下,把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星球粉碎成顆粒微塵,每一個顆粒微塵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軍個叫做佛剎微塵數,極微塵就是說很微細,每一粒沙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佛剎就是說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或是無量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質現象粉碎成顆粒微塵,別說什麼,你只要路邊隨便抓一把沙起來,就不得了了,手中抓一把沙起來,你就無法算了,別說一個地球,嚇死人了,磨成粉末狀,每一個顆粒微塵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怎麼能夠想像呢?所以才說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來供養,【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把筆拿起來,「爾所」就是那麼多,哪個那麼多呢?畫一個箭號彎過來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所以這一句話應該要這樣讀,要怎麼讀呢?布施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這樣所有眾生,這一句話這麼讀,但是用爾所就是那麼多,剛剛講的那麼多,那麼多,所有眾生,【一切世界所有眾生。】這樣看布施多少,【供養爾所】供養那麼多,【一切世界諸佛菩薩。】那麼多,【經爾所】就是經過那麼多,我們無法講的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就是十大願王,所以我們早課就念十大願王,【一經於耳、】不管你有沒有做,只要你聽到此十大願王,【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優波尼沙陀,把筆拿起來,叫做極微、極微得不能分,極微、極微,微細到不能分也不及一分,我說:諸位,你們的功德有多大,所以再沒有頭腦的人也都要聽經聞法,我才再三地勸告諸位不要老是在家裡不出來,說孩子吵或是說沒空,盡量想辦法出來聽經聞法,這才是很聰明的人,很聰明的人,你想想看光是聽到十大願王,你前面用七寶布施無量世界,布施無量的眾生和經過無量劫,這樣的功德不大,什麼呢?每天誦一次十大願王,功德就比那個千百億萬倍,不可說不可說的大,因此聞法功德之大,大到不可思議,後面講得更偉大,只聽到這十大願,你只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你就往生極樂世界,這十大願王,你想想看,這個有多大的功德。

  【記】 「經」即法也。顯經勝德、即是顯法勝德。法即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初兩行文所施之物也。人天最勝之樂、即五欲之樂。以爾所塵數七寶及五欲之樂、而施爾所塵數眾生。又以爾所「上妙七寶、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如上所說功德為能校量、以校聞經功德。「若復」下所校量也。以聞經功德分為百分之一分、乃至分為一優波尼沙陀分、而布施功德不及聞經功德之一分。文雖如是、義在教人以法為師耳。

  ○戊二顯餘眾行德二、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經】再來:【或復有人】若是有人怎麼樣?【以深信心、】就是非常的恭敬心,【於此大願】就是十大願,【受持讀誦】讀誦就是我們每一天讀一遍: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等等一直讀,讀到普皆迴向,【乃至書寫】用筆寫,【一四句偈、】就是寫四句,【速能除滅五無間業。】五無間業,你想想看,因此,我們在印《普賢行願品》的,這個經典,如果印這部經只是出錢就好,別說你寫,別說你寫只是出錢就好,就嚇死人。我常說到我死時留下錢做什麼,拚命地印經典,拚命地送。師父,要不要錢?不要,不要。這個也不是我的錢,也是你們出的沒有差別,所以說我們今生能做的盡量去做,盡量去做。今天光是講堂印過的經典超過二千萬元,已經超過二千萬元,光是送出去的經典,算好幾百萬的了,都沒有收錢的,這個都是你們的功德,不是我,我負責宣布,負責收錢,負責拿給人家這樣而已,收來,拿給人家這樣而已。底下,說此十大願只寫四句偈,這樣就能除滅五無間罪,你今天出錢來印這部經典,如果有一個看到,這本書才幾十元而已,幾元而已,一、二十元而已,你如果印一百本花個上萬元,這樣你就度了多少眾生,但是印經典要印有用的,有用到的,我看有的印經典印得很多,太多了,我們講堂都是師父講過的,所以不會浪費,這樣就能除滅五無間罪,【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清除。】所以好的我都會告訴你,現在印經典你不必自己寫,你用印的就好,出錢,等一下再去交,等一下就會收一些,都收不夠,每次都收不夠,每次都不夠,都是由我墊出來,【一切魔軍、】魔軍就是你在修行他會障礙你,【夜叉、】夜叉,母夜叉,長得很醜的那種叫做夜叉,【羅剎、】羅剎,羅剎翻譯成中文叫做速極,就是速度很快的鬼,翻譯成中文叫做可畏,什麼叫做可畏?其暴可畏,他很兇惡,羅剎他很兇惡讓你會害怕,羅剎。【若鳩槃荼、】《楞嚴咒》有一個鳩槃荼,這個念鳩槃荼tú,不是念鳩槃茶cá,這個念tú,鳩槃荼,鳩槃荼翻譯成中文叫做甕形鬼,就是甕形的鬼,甕形,因為它的形狀像甕,翻譯成中文也叫做厭魅鬼,厭魅鬼就是晚上專門掐人的,你如果晚上睡覺有人在掐你,掐得你不能說話,那個就是厭魅鬼,專門掐人的,你知道嗎?專門掐人的,知道,知道,知道,起先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有用,再念《大悲咒》,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就鬆開了,很多人都這樣子念佛無效,後來念《大悲咒》才變得比較有效,要不然就: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像我大姐被鳩槃荼鬼掐,因為派出所前面有一棵樹,樹都有住鬼,有樹的地方就是鬼神村,你如果沒有跟他供養,或是沒有誦經迴向,樹有時候住的是壞鬼,壞鬼晚上會跟你搗蛋,我大姐被他掐,掐得……,這個都會來找我,告訴我姐夫,我姐夫說:沒那回事,然後我大姐就請我去,去看一看,看一看,我說:這種當然是有,不過我們跟他無冤無仇,掐一掐他就走了。她說她會怕,她會怕,結果她就戴這個叫做什麼?咒輪,咒輪,結果咒輪他掐不到,擺在胸前掐不到,結果掐肚子,掐肚子,肚子不能戴咒輪,晚上睡覺貼一塊,肚子沒有貼就掐她的肚子,以後要睡就貼一大堆,貼一塊大的貼在這裡,我有貼你不要掐我,我有貼,掐她,掐一掐,結果我姐夫不相信,說:來,我睡睡看,他就看守派出所,就睡,睡……,結果我姐夫都沒事,我大姐問:你有沒有?他說:沒有。他說:我怎麼會沒有?我姐夫凶起來很兇。她說:你那張臉鬼見了都怕,鬼也不敢靠近,嚇死了,你比鬼還凶,他都會罵,用罵的,他念那個三字大明咒(髒話),腳一蹬再加上一句(髒話),這樣他就跑了,他都不必念咒,你知道嗎?他(姐夫)比他還厲害,所以你那張臉凶得鬼見了都怕,所以怎麼會來掐你,有的人臉凶得比鬼還凶,所以說這個就是鳩槃荼鬼,【若毗舍闍、】若毗舍闍就是我們所說的噉精氣鬼,專門吃人家精氣的鬼,噉精氣鬼,食人五穀的鬼,【若部多等、】這也是一種鬼,我這個還沒有查,(以名鬼類之一種。《慧苑音義?下》曰:「部多宮。部多,此雲自生。謂此類從父母生者,名夜叉。化生者,名部多也。」【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皆悉遠離,諸惡鬼神都會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所以說誦十大願不得了的。

  【記】底下看小字:【顯餘眾行德有十種:】十種:【、一、書寫。】就是寫,【二、供養。三、轉施。】少一個字叫做輾轉施,印經典就是輾轉施,印經典我們如果不看送給別人,轉施,我們如果不看送給別人,叫做輾轉布施,施捨。【四、聽聞。五、披讀。】披讀就是讀誦,讀。【六、受持。】就是實踐。【七、開示。】就是說法。【八、諷誦。】就是誦。【九、思維。】想。想普賢菩薩的偉大,十大願王的偉大。【十、修習。】修習就是實踐同時解行並進,修習就是不但了解同時去做,修習,【法即十大行願。行即書寫乃至修習十行也。深信心者。信自信他。信自、即理三寶為因也。】理性的三寶就是說:佛寶,我們本性就是佛。法寶就是我們本性就具足一切智慧的法。僧寶,我們本性的僧寶就是我們調伏自己令和合無貪嗔痴,這個本性的佛法僧,【信他、即事三寶】信有阿彌陀佛,有本師釋迦牟尼佛,心外的佛,信法寶有經典,信僧寶有出家人,事相的三寶跟理體三寶不一樣,【為緣也。信此十大行願之法寶、秉受於心、執持不忘、乃至書寫、超略余行也。略說一偈、功德有如是之大。未修學此法門者。信心未生起、故難信及此教。】此教就是普賢行願品十大願,十大願。【有等】把筆拿起來,有等就是有一些眾生,有一些眾生,有一些眾生【不學教之人。】不學教,【但執佛法無多字、】這就是最多的,【何用學教?】最多的就是什麼?學禪的人叫人家不要執著文字,還有一點最糟糕的是什麼?是一貫道,一貫道說真經不在文字,真經不在文字,意思是說你只要看經典,他就說你執著。真經不在文字,這是很悲哀、很悲哀,你說我看經典執著,你不看經典叫做不執著,你也是執著於不看經典,這樣你聽得懂嗎?執著於不看經典這個叫做正法,對不對?大智慧證悟實相的人有看沒有看怎麼樣?當體即空的東西,管他看還是沒看,對不對?有就方便看,沒有就是本性,所以,他一定要不要看叫做不執著,錯誤,他執著於不看也是執著,他用二分法強烈的對立觀念,認為學禪的人、學道的人,不用學經教,真經不在紙上,悲哀。所以我常常說一貫道他不是很可怕也不是很可畏,他是一種很悲哀很可憐的人,是很悲哀也很可憐、很可憐。為什麼?他一直執著一直認為他的觀念才是正確的,其實大徹大悟的人有經典沒有經典他哪裡有障礙,他都沒有障礙,教來就講教,宗就講宗,有經教他就說經教,沒有經教馬上就說心地法門,他圓融無礙,為什麼一定要沒有經典才叫做修行呢?有經典叫做執著呢?你沒有經典也是一種執著,對不對?他就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東西,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悲哀,所以說,我們人的福報不同、因緣不同,有的人一下子就跑到正法的道場來,有的人搞了二、三十年也是信一貫道的。你講他不對,他毀謗你,他傷害你,他傷害你。他不願意改變自己,又積極地弘揚,很積極,他還覺得很幸運,很lucky,他認為他是很幸運,他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死在自己的幸運的觀念裡面。人家跟他說:你要聽經聞法。他不聽。不然參加演講。他不參加,他就是說他最好。死執一方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救他,不是我們不慈悲,是我們根本沒有辦法,他自己封死在自己的理念裡面,你說正法講什麼?出家人,他不親近,錄音帶,他不聽,他聽到人家在講一貫道,他馬上關掉,他也不聽聽看人家在講什麼,反正他永遠不接近,也永遠怎麼樣?不想去了解,他認為不必要了解,他認為他現在是得到最美滿的一刻,最超越的一刻,他認為他很幸運,他認為全世界的人都很可憐,他認為全世界的人都很可憐,只要沒有聽到一貫道,都是很可憐,沒有被點,沒有被點。所以這種無知的眾生無知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悲哀到極點就是這樣子。所以說何用學教?【妄說行持即得。】行持即得就是說真經不在文字,你一直修行就好了,【此乃權實不俱。】權就是立一切法,實就是空一切法,壞一切法或者是立一切法,同時具足,權實二字,權實二法,【故偏於惡取空邊。】惡取就是說他執取一種,執著的空,否認的空,【所謂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縛。】有了智慧,你就有方便的智慧去解,如果你沒有智慧呢?這個方便就被束縛了,【有方便慧解、】你有方便法就有智慧跟他解答,【無方便慧縛。惡取空、即無方便慧。】他一直堅持應該要這樣才對,【或往劫已學。】或是過去劫已經有學了,【不假學、】不用學,不假學,不必借重著學,便能怎麼樣?【而所行與大願符者無過。】這一句的意思就是這樣,不假學就是說他已經往昔無量劫以來已經很有學了,所以他不用學,而所行與大願都符合無過失,無過失,無任何的過失。底下:

  

 

隨喜恭請

本文轉載佛經網

音圖框引用網路

 

 

 

 

 

 

 

 

 

    

 

               

 

推薦閱讀:

(3)《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一〉
法師開示:誦經好?還是持咒好?
印光法師文鈔
慧律法師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七十一集)-凈空老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