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學網-- 《周易》的思維方式(6)
05-27
文字 〖大中小 〗 )2.《周易》的占斷辭具有不確定性《周易》中的占斷辭,如「吉、凶、悔、吝、咎、利、不利」等,與卦爻辭之間缺乏詳細的論證,而是靠人的主觀想像來臆斷,這樣就具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小」和「大」並沒有明確的具體指代內容;為什麼「吉」,也沒有進行論證。還有,《周易》一卦六爻位又分為天、地、人。初、二為「地位」,三、四為「人位」,五、上為「天位」。二與五居中位,故「二多譽」而「五多功」;三與四為人位,與天位、地位相比,處人位要艱難許多,故「三多凶」而「四多懼」。為什麼「多譽」、「多功」、「多凶」、「多懼」,沒有定性的研究;「多」到什麼程度,也沒有進行定量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3.《周易》的卦爻辭帶有模糊性《周易》的卦爻辭文字簡短,缺少必要的敘述,又加之年代久遠,在解釋上往往見仁見智,模糊性很大。如乾卦卦辭中「元亨利貞」四個字,就有「萬事亨通,有利於占問」和「元始,亨通,和諧有利,正固持久」的不同解釋。又如,坤卦六二爻辭:「履霜,堅冰至。」人踩在霜上,想到堅冰就要到來了。由此可見,其反映的並不是確定的邏輯推理關係,而是一種經驗性的認知,你可以作這樣的解釋,也可以作那樣的解釋。再如,大過卦九二爻辭是:「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九五爻辭是:「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枯楊生稊」、「枯楊生華」這種自然界反枯為榮的現象似乎和社會生活中的「老夫得其女妻」之間有某種聯繫,和「利」、「無咎」、「無譽」之間也有某種聯繫,但是這種聯繫不是建立在嚴密邏輯論證的基礎上,而是靠想像推論的,因而帶有很大的模糊性。模糊思維以定性分析見長,可以用定性分析的語言,簡明、規範、扼要地表達客觀事物的規律。模糊思維不是「非此即彼」的求證,而是善於多角度考慮問題,善於在事物之間建立聯繫,特別注重對事物的整體特徵進行概括,估測事件的進程,作出近似的、靈活的結論。愛因斯坦對中國古代人作出了和西方科學一樣的成果感到驚訝,他說:「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部做出來了。」這「全部做出來了」,就是模糊思維魔力作用的結果。世界本身是模糊的,人腦的思維機制本身也是模糊的,思維的極致不是精確而是模糊,不精確處蘊含著極大的活力和創造性。電腦之所以沒有創造性,就在於電腦只能按照人編好的程序進行確定性的理性思維。《周易》所創立的古老的模糊思維,儘管需要經過理性思維的洗禮,但在今天,這種模糊思維方式不僅有獨到的應用價值,而且人類思維的現代發展,不是走向精確,恰恰是向模糊挺進。(四)權變思維所謂權變思維,就是指思維主體根據面臨的不同情況和境遇,審時度勢,權衡得失,隨機應變的思維方式。《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變易」,《周易》以「易」名書,就含有了變化之義。司馬遷說:「《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孔子說:「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周易》中的變通觀是古聖先賢們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深刻體悟後得到的具有深遠意義的觀念。《周易》認為:世界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無物不在變,無時不在變。《周易》豐卦《彖》云:「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事物內部存在著陰陽兩種對立的勢力,二者的相感、相摩、相濟就是事物變化的原因。陰陽兩種力量又可以用剛柔來表現,所以《說卦傳》說:《易》作者是「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就是設陰陽兩個爻畫「 」、「 」為變化之母,畫八卦以代表萬事萬物的變化,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六爻以囊括紛繁複雜的關係及其變化過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美之間會爆發戰爭嗎?美國為何不敢對中國動手?
※中國境內各種各樣的毒蛇
※中國上古十大名劍都有什麼?
※為什麼中國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