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隨證加減用藥表【精華版】

十四、消化異常

1、食欲不振-----砂仁,木香,焦三仙,

2、消化不良-----炒麥芽,炒扁豆,雞內金,五穀蟲,焦山楂,神曲,木香,

3、痞滿腹脹-----丁香,木香,沉香,砂仁,檳榔,青皮,陳皮,二丑,

4、吞酸-----川黃連配吳萸,烏賊骨配浙貝母,煅瓦楞子,

5、嘈雜有佘-----川連,枝子,白芍,神曲,橘皮,雲芩,白朮,

6、嘈雜不足-----當歸,白芍,川連,人蔘,白朮,雲芩,神曲,甘草。

十五、腰痛

1、腎虛腰痛-----杜仲,川續斷,桑寄生,狗脊,懷牛膝,巴戟,

2、氣滯腰痛-----(閃挫)當歸,官桂,玄胡,杜仲,小茴香,木香,

3、風濕腰痛-----獨活,羌活,防風,桑寄生,狗脊,木瓜,稀薟草,威靈仙,

4、寒濕腰痛-----乾薑,蒼朮,細辛,附子,肉桂,

5、血淤外傷-----乳香,沒藥,川牛膝,三七,桃仁,紅花。

十六、四肢關節痛

1、風濕痛-----羌活,防風,細辛,木瓜,威靈仙,海桐皮,秦皮,

2、寒痛-----制川烏,制草烏,附子,桂枝,

3、經絡阻滯痛------雞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威靈仙,地龍。

十七、部位引經葯

1、肩部———薑黃,

2、上肢———炙桑皮,桂枝,羌活,

3、下肢-----牛膝,木瓜,

4、膝關節-----牛膝,松節。

十八、四肢痛,關節腫

1、濕在表-----白朮,蒼朮,羌活,防風,川芎,獨活,桂枝,

2、濕在里-----白朮,蒼朮,雲芩,澤瀉,陳皮,半夏,神曲,炙草。

3、濕在上-----玉米,杏仁,桑皮,藁本,荊芥,橘紅,半夏,雲芩。

4、濕在下-----白朮,蒼朮,防風,防己,羌活,澤瀉,玉米,牛膝。

十九、失眠

1、心虛---炒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歡花,合歡皮。

2、心神不定---龍骨,龍齒,遠志,茯神,牡蠣,磁石,琥珀。

3、痰濁壅滯---遠志,菖蒲,半夏,茯神。

4、火熱擾心---川黃連,梔子,竹葉,木通,燈芯。

5、心腎不交---肉桂配川連,遠志。

6、用腦過渡---茯神,熟地,遠志,炒棗仁,當歸,元肉,珍珠母。

二十、心悸

1、心氣虛-----人蔘,党參,黃芪,炙草,

2、心血虛-----(陰)酸棗仁,柏子仁,當歸,首烏,阿膠,麥冬,五味子,

3、心陽虛-----桂枝,肉桂,附子,

4、痰濕-----半夏,茯神,遠志。

二十一、自汗,盜汗

1、氣陽虛-----人蔘,黃芪,炒白朮,附子,五味子,牡勵,炙甘草,

2、血陰虛-----地黃,黃柏,知母,白芍,當歸,麥冬,龜板,

3、汗出不止-----白芍,生地,黃芪,當歸,川連,五味子,棗仁,

4、諸經出汗-----防風,炙黃芪,焦術,肉桂,酒白芍,附子,棗仁,

5、常用斂汗葯-----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山萸肉,煅牡蠣,烏梅。

二十二、水腫

1、皮水-----東瓜皮,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芩皮,白茅根,車前子,玉米須,

2、水腫兼內熱-----澤瀉,車前子,滑石,豬芩,茯苓,

3、水腫兼氣滯-----大腹皮,陳皮,檳榔,

4、水腫兼表證-----麻黃,浮萍草,蘇葉,

5、水腫兼血淤-----澤蘭,益母草,琥珀,白茅根,

6、氣虛水腫-----黃芪,炒白朮,茯苓,

7、陽虛水腫-----肉桂,桂枝,附子。

二十三、咳嗽

1、風寒咳嗽-----麻黃,蘇葉,杏仁,紫苑,

2、風熱咳嗽-----桑葉,菊花,桔梗,批杷葉,

3、寒痰咳嗽-----半夏,陳皮,冬花,乾薑,細辛,旋復花,

4、熱痰咳嗽-----瓜蔞,蔞仁,天竺黃,桑白皮,貝母,

5、燥咳------沙參,麥冬,天冬,貝母,百部,

6、肺虛久咳-----訶子,炙粟殼,烏梅,五味子,人蔘,

7、痰喘-----白芥子,蘇子,萊菔子,葶藶子,杏仁,冬花。

二十四、泄瀉

1、水瀉-----白朮,蒼朮,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

2、寒瀉-----煨生薑,乾薑,吳萸,

3、濕熱-----川黃連,黃芩,秦皮,黃柏,

4、脾虛-----白朮,炒山藥,炒蓯米,炒扁豆,党參,

5、脾腎陽虛-----補骨脂,肉豆叩,五味子,乾薑,肉桂,

6、傷食-----炒神曲,焦山楂,萊腹子,雞內金,

7、久瀉滑脫-----赤石脂,禹佘糧,煨訶子,煨肉叩,炙粟殼,烏梅。

二十五、便秘

1、熱結-----大黃,芒硝,元明粉,蘆薈,

2、寒結-----巴豆,硫黃,

3、津枯-----元參,麥冬,生地,

4、血虛-----當歸,熟地,生首烏,

5、氣秘-----枳實,枳殼,厚朴,檳榔,

6、虛秘-----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鎖陽,蓯蓉,

7、老年習慣便秘-----肉蓯蓉,蕃瀉葉,萊腹子,厚朴,

8、頑固性便秘-----熟地,當歸,川芎,白芍,枳殼,火麻仁,杏仁,厚朴,川軍,柴胡,甘草 。

二十六、淋症

1、濕熱淋-----豬苓,滑石,車前子,木通,淡竹葉,

2、血淋-----大小薊,茅根,琥珀,生地,蒲黃,藕節,滑石,車前子,

3、石淋-----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冬葵子,琥珀,滑石,

4、膏淋-----草蔻,石葦,黃柏,菖蒲,車前子,蒼朮,蓮子心,茯苓,滑石,

5、勞淋-----党參,黃芪,白朮,山藥,雲苓,熟地,女貞子,知母,黃柏,金櫻子,

6、氣淋-----沉香,石葦,滑石,赤芍,瞿麥,冬葵子,烏葯,柴胡,當歸。

二十七、遺尿多尿

1、腎虛遺尿-----桑螵蛸,海螵蛸,當歸,桑寄生,白芍,生龍骨,人蔘,

2、氣陷遺尿-----黃芪,党參,當歸,升麻,山萸肉,桑螵蛸,益智仁,

3、腎陽虛多尿-----菟絲子,肉蓯蓉,附子,桑螵蛸,五味子,牡勵,

4、腎氣不攝-----桑螵蛸,龜板,龍骨,遠志,菖蒲,人蔘。

二十八、遺精

1、心腎不交-----知母,黃柏,熟地,山藥,山萸,茯苓,澤瀉,金櫻子,龍骨,丹皮,

2、腎虛有固-----蓮須,五味子,芡實,金櫻子,山萸肉,山藥,熟地,

3、濕熱下注-----蒼朮,黃柏,萆解,滑石,茯苓,澤瀉,車前子,蓮子心,甘草。

4、心脾兩傷-----党參,黃芪,炒白朮,茯苓,遠志,木香,金櫻子,芡實,炒棗仁,當歸。

二十九、痛經

1、血淤-----川芎,當歸尾,赤芍,紅花,桃仁,丹參,

2、氣滯-----香附,木香,烏葯,沉香,元胡,厚朴,

3、虛寒-----吳萸,當歸,川芎,白芍,党參,桂枝,阿膠,艾葉,巴戟,熟地,

4、濕熱下注-----小茴香,乾薑,元胡,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蒼朮,茯苓,蒲黃,五靈脂,

5、肝腎虛損-----當歸,白芍,山萸,巴戟,阿膠,山藥,甘草,

6、氣血兩虛-----党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香附,艾葉,砂仁。

三十、帶下

1,脾虛(白帶)-----白朮,蒼朮,党參,山藥,白芍,陳皮,柴胡,車前子,

2、腎虛(清帶)-----菟絲子,黃芪,桑螵蛸,附子,牡仲,補骨脂,

3、濕熱(黃帶)-----當歸,白芍,柴胡,雲苓,白朮,茵陳,枝子,車前子,甘草,

4、寒濕帶下-----蒼朮,白朮,炒山藥,小茴香,巴戟,

5、室女白帶-----二地,丹皮,女貞子,旱連草,椿根皮,續斷,桑寄生,菟絲子,香附,

6、常用止帶葯-----芡實,海螵蛸,白果,椿根皮,煅龍牡。

三十一、胎前疾病

1、惡阻-----砂仁,炒白朮,陳皮,香附,烏葯,木香,生薑,

2、胞阻-----當歸,炒白芍,川芎,茯苓,炒白朮,元胡,桑寄生,

3、子腫-----炒白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陳皮,

4、子嗽-----(胎火上逆)百合,紫苑,桔梗,麥冬,炙桑皮,竹茄,

5、子癔-----鉤藤,桑寄生,人蔘,茯神,當歸,菖蒲,菊花,桔梗,

6、子淋-----生地,木通,甘草 ,竹葉,元參,麥冬,黃芩,黑枝子,

7、子嗚-----人蔘,黃芪,麥冬,當歸,橘皮,花粉,

8、胎傷腹痛-----人蔘,黃芪,杜炭,續斷,砂仁,

9、突然腰痛下血-----黃芪,當歸,地榆,杜仲,續斷,膠珠,艾炭,白朮,黃芩。

三十二、胎動不安

1、氣滯-----蘇梗,砂仁,

2、血虛-----阿膠珠,熟地,

3、脾虛-----炒白朮,党參,

4、蘊熱-----黃苓,

5、腎虛-----續斷,桑寄生,菟絲子,杜仲。

三十三、產後缺乳

1、氣血虛弱-----人蔘,黃芪,當歸,麥冬,通草,桔梗,豬蹄,

2、肝鬱氣滯-----炮甲珠,王不留行,通草,青皮,柴胡,當歸,白芍,川芎,生地。

三十四、產後腹痛

1、血虛-----當歸,熟地,阿膠,人蔘,山藥,續斷,麥冬,肉桂,甘草,

2、血瘀-----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益母草,乳香,炙甘草,黃酒。

三十五、產後出汗

1、氣虛出汗-----黃芪,白朮,防風,防風,熟地,煅牡勵,麻黃根,浮小麥,

2、陰虛盜汗-----人蔘,麥冬,黃芪,白朮,防風,山萸肉,五味子,煅牡勵。

三十六、惡露不絕

1、氣虛-----人蔘,黃芪,白朮,鹿膠,艾葉,橘皮,升麻,柴胡,姜棗,

2、血熱-----熟地,白芍,生地,山藥,川斷,阿膠,旱連草,海螵蛸,

3、血淤-----當歸,川芎,桃仁,炮姜,丹皮,益母草。

三十七,產後發熱

1、感染邪毒-----銀花,公英,地丁,蒲黃,五靈脂,丹皮,赤芍,魚腥草,益母草,

2、血淤-----當歸,川芎,桃仁,炮姜,丹參,丹皮,益母草,炙草,

3、外感-----柴胡,黃芩,党參,半夏,甘草 ,生薑棗,

4,血虛-----八珍湯減川芎加黃芪。
推薦閱讀:

中醫無證即可行醫,你怎麼看待?
兩千年前寫成的漏洞百出的《黃帝內經》為啥會一直被中醫奉為聖典?
飛蚊症淺談
劑量?多米諾效應
小青龍湯的「七十二變」

TAG:中醫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