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三十三集)文字 視頻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三十三集)

各位尊敬的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們研討《太上感應篇彙編》第17句【積德累功】之三,第33集。

我們上一次在32集的時候,我們有提到「葛繁」行善的事蹟。我們很佩服葛繁,他本身能行利他的善行,做了四十年沒有停止。他也告訴世人:「要長久行之,才會得利益」。所以我們從葛繁的事蹟裡面知道:他每天都會做一兩件幫助人的事情。

他只是一個鎮江太守,「太守」如果以現在來講,只是一個縣長,大陸這麼大,他當一個縣長,其實他的官位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大,但是他有那個利人的心。老法師跟我們講:「惟有利他,才能自利」。如果你只有自利,那絕對沒辦法得到善報,因為你只顧自己。

 所以葛繁他做到,在活著的時候,可以讓鬼王為他設像頂禮禮拜。我們要曉得:鬼王是在管人間的善和惡;每一個人都會怕黑白無常,每一個人也都會怕陰間地獄,乃至於鬼道。但是與其到臨命終怕黑白無常,不如你現在就學葛繁。不管你現在是幾歲,如果你年紀輕,那恭喜你,你時間歲月還很長;如果你現在已經中年了,那麼希望你也學袁了凡居士,或是學俞淨意公,他們都是到中年,才開始發願行善。

所以,葛繁他的事蹟裡面,他做到兩點。第一點,從那位讀書人去商店,看到他爸爸入殮的鞋子送去修裡,他在那邊等他爸爸出現。這位讀書人的爸爸,因為可能生前修得不錯,所以往生以後,也許是到陰間去當一個冥官,他才可以在大白天,透過這種方便權巧,讓他的兒子能看到他。我上一回講過:你要見到自己的先人,福報好的,頂多是託夢、入夢;但是他能在白天看到,這是一種沒辦法解釋的、不思議的感應。沒有碰過的人,都認為它是神話故事,但是這個是事實。

臺灣報紙曾經有登過,有一位住在新北市中和的婦人,她買房子,這個房子是被法院拍賣的,因為原來的主人已經往生了,他的子孫把它賣掉,透過法院法拍,這個婦人去把它標下來。原來的主人是一位老兵,是退伍軍人,他有執著,執著就變成什麼?臺灣來講,叫做「地基主」,也有人講叫「地靈公」。就變成說,我們一般給他解釋,叫做「守住這個房子的鬼道眾生」,可以這樣說。那這個要因緣到的時候,他就會碰到,要嘛就是他清淨。

  那個婦人就在大白天,因為房子已經簽約了,賣房子的仲介已經跟她簽約了,她錢已經給一半了,銀行貸款要撥下來了,根本來不及改。所以她碰到那個原來房屋的主人(那位老兵),因為他執著,他認為:這個房子是我的,你幹嘛住進來?所以,從這個地方,你可以看出眾生的執著,這也是一種情執,他就是不走。

       他就讓那位婦人看到,她真的看到就像一個人在那邊一樣,但是他講完就消失掉了。這好像有點像演電影一樣,事實上是真的發生了。他就跟她講,他說:「妳出去!出去!這個房子是我的」,那個婦人說:「不對呀!這是我從法院標下來的。」他說:「你不走,我就找你麻煩!」後來真的果然沒多久,這位婦人的女兒就出麻煩了。大概隔沒多久,她的女兒到臺灣雲林去找男朋友,騎摩托車就撞了一位老婦人,剛好過馬路,就把她撞死了,這個東西就是很麻煩。

      我一位朋友也是一樣,也是去買法拍屋。她的小朋友從小就看《認識佛教》這一些適合小朋友讀的善書、佛書,所以她的小朋友本身很清淨。我這位朋友也是在警政單位服務,是個女的。她買在淡水的這個房子,她也不知道前任的主人是誰。買完以後,她這個小兒子很清淨(現在已經送去中台禪寺的小學讀書了),他每一次到廁所就不敢進去,就跟他媽媽講說:「裡面有人,我不要進去」,他媽媽就說:「怎麼會有人?就只有我跟你爸爸」,他說:「這裡面有一個人哪!」他看到了,他大白天真的看到原來的主人在裡面。

       她跟我講,我說:「會不會是前任的主人,在裡面想不開自殺了?」我說:「你要不要去打聽看看?」她真的去打聽了。因為仲介不敢講,所以現在臺灣法律有規定,如果有人在裡面自殺,這個房子被稱為「凶宅」,你要老實跟買方講,否則的話,法院可以判這個買賣沒有效。

   後來,這位原來的男主人還不錯,還滿好溝通的。我就跟這位女警建議,我說:「你找某某法師去做一場三時繫念法會,在你家做」,就以這位女警做功德主,超度這位原來的主人,希望他能夠往生淨土,離開這個苦趣。後來超度完了以後,這個小孩子就沒見到了。所以,佛力超拔是不可思議。

       所以,我剛剛講說,這位古代的讀書人在商店見到他爸爸,各位聽我講這兩個故事,就不能再否認說:真的有這個事情嗎?難道是古人杜撰的嗎?不是。這個葛繁的事蹟被編入《淨土聖賢錄》,《淨土聖賢錄》裡面的,是我們淨土行人最羨慕的,能夠被編入《淨土聖賢錄》的菩薩都不簡單,就表示說:大家肯定他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

  現在就比較沒有人在編我們近代的。我知道臺中蓮社,臺灣的李炳南老居士所創立的臺中蓮社,有編一本《現代淨土往生錄》,我有收藏一本,裡面都是臺中蓮社那些菩薩往生的瑞相,舍利子、舍利花、預知時至。

    譬如說:周邦道老居士,以前的考選部長,也是老法師的老師,周邦道部長的夫人周楊慧卿老菩薩,李老師的學生,她一生修大悲行、大悲咒。她的大悲咒,以前在大陸重慶還可以幫小朋友收驚,她大悲咒唸完,那個小孩子喝下去,就恢復正常了。她也在南京見到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跟她化幾斤的燈油,結果她沒有給,這件事情她非常的後悔。

    後來在臺中蓮社,跟李炳南老居士講:她在南京見到那個人,好像是地藏王菩薩化身的,是個老和尚。因為周楊慧卿居士的僕人,在旁邊說那些是是非非,地藏王菩薩說:「妳業障重,妳身為僕人…」,就勸她要向善,要心存善念,還當場教她。周楊慧卿居士後來在臺灣跟李老師講,李老師說:「那一位老和尚,就是九華山的金地藏菩薩摩訶薩」。

    我最喜歡金地藏菩薩,我家就有一尊九華山的金地藏菩薩。我是在1998年,九華山的仁德老法師邀請老法師去九華山,參加地藏王菩薩的涅槃紀念日,老法師在新加坡沒辦法過去,請悟道法師代表他到九華山去。我就請悟道法師幫我請一尊地藏王菩薩回來,就相片就好了。

    結果仁德老法師給他(悟道法師)一尊八吋八的金地藏菩薩,金色的,非常非常的莊嚴,一直都在我家,我也沒有請來講堂。金地藏菩薩一到以後,我就成立「社團法人台北地藏淨宗學會」,就開始弘揚地藏,還有因果報應,到現在也差不多十來年了。

    到2010年,祈請老法師賜名,再成立一個「孝廉講堂」。不然以前,「社團法人台北地藏淨宗學會」都在空中弘法,哪裡有甚麼道場?根本沒有地方啊!就叫工廠把經書印好,直接就送到全省各地、全世界各地去了,根本沒有道場啊!後來因為我實在是很不方便,造成很大的困擾,長官也指指點點的,說:「你既然當警官,怎麼又在那邊印經書弘法?」講不清楚。我就是有這個緣,怎麼辦呢?佛菩薩希望我來幫他辦這個事情啊!

    葛繁就是這樣啊!所以我很佩服葛繁啊!我也很慚愧,葛繁有辦法改變命運,我沒有辦法改變命運,我脾氣還是進步一點點而已啊!可能我做得沒有葛繁這麼徹底,他一天做一件、兩件好事,我大概頂多一個禮拜做個兩件、三件、四件而已。

    葛繁他這個善行,《淨土聖賢錄》記載:「公第私居,必營淨室」。就像我現在一樣,我辦公室也掛阿彌陀佛佛像和地藏菩薩聖像。有時候早上起來,我在裡面做早課,電話就擺在旁邊,怕老闆找我。我在那邊拜佛,裡面有一個蒲團,有一個長的瑜珈墊,我在那邊可以禮佛,或是在裡面讀誦經典。

    我覺得:如果人在官場,能有這樣一個淨室、清淨的地方,其實是很幸福的事情,你可以在那邊讀誦經典。當然你不能影響公務,你必須要以公務為優先。所以我只是在早課和晚課才進去裡面,其他時間我都是在我的位子上上班。我不會說白天上班時跑進去,我不會這樣,我就是規規矩矩的,我白天在上班。只有早課,因為還沒有上班,我在裡面作早課;晚課,大家已經下班了,有時候值日沒有事,公文都批完了,我就到裡面用功,讀誦經文。

  所以有時候也是有這個好處,心保持菩薩心,生活跟行為保持我們的工作行為、職場的行為,心念念都跟佛親近,多跟佛靠近一點。這叫做「公第私居,必營淨室」。「公第」就是國家給他的宿舍、辦公室,「私居」就是他自己的家裡。「必營淨室」是他念念心不離道、心不離菩提。有一天,葛繁在他辦公室裡面的小佛堂禮佛的時候,舍利從空中掉下來。舍利就是堅固子,硬硬地,你怎麼敲都敲不破的。老和尚說:「要拿鐵鎚來敲,敲不破的才是舍利子」,敲破的不能算舍利子,就是一般的骨灰。

  有些人火化有舍利花、舍利,像我有一位蓮友,往生的時候燒出九顆舍利子,很大,圓圓的、白色的,九顆一模一樣。為什麼?因為他有九個兄弟姊妹,每一個人送一顆,他真是修行成就,戒、定、慧俱足。葛繁他也是一樣,他後來無疾而終,面向西方,端坐而逝,我們所謂的「坐化」。

  剛才有提到葛繁的事蹟,做到鬼王給他禮拜,這等於是居士的典範。    出家人也有這樣了不起的典範,我講我們淨土宗第六祖永明延壽大師。永明延壽大師也是做到:人還沒有往生,鬼王就給他拜了。所以陰間跟陽間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老和尚那天有一個比喻,有人去問他:「會不會無常大鬼來抓你呢?」老和尚就講,他說:「陰間跟陽間道理一樣,就像人間,你沒有犯罪,刑警不敢抓你啊!但是你只要一犯罪,刑警就抓你,繩之以法。」老和尚說:「陰間的黑白無常也不能亂抓,也是跟陽間這個道理一樣啊」!

    永明延壽大師在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他是擔任稅務官,我們現在講收稅的。可是他又很慈悲,他還沒有出家前,也是在當公務人員。也是跟我一樣,就喜歡放生,然後…,是我跟他一樣,不是他跟我一樣,是我跟他一樣,喜歡放生,也喜歡佛法,永明延壽大師就這樣的。

    他會去放生物命,這些魚蝦啦!羊啦!這些動物生靈。因為他很慈悲,他就覺得說:啊!這些動物快要被宰殺了,這些動物都有靈性。所以佛陀說:「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自養者不殺」,養的東西不能殺。可是我們現在以及古代的人,自己養雞,還是把牠宰殺了。「自養者不殺」,佛陀跟我們交代啊!有些人自己養的,也是宰殺,不行,自養者不要殺,不夠慈悲。

    所以你看,永明延壽大師他就是這麼慈悲啊!但是你要去救,這個我能體會,你要去救,你不救牠就要死掉了。那怎麼辦呢?自己口袋的錢又不夠,抽屜裡公家的稅款,就拿出來了,偶而幾次、幾次,然後再把自己薪水放回去。結果就被人家發現了,人家就檢舉,這個案子就報告到皇帝那邊了。皇帝是誰呢?五代吳越國的皇帝是錢文穆王,錢文穆王還算是有智慧的,他大概有聽過永明延壽大師這位官員的故事。

  以前問斬砍頭的時候,旁邊有監斬官,他就跟監斬官交待,因為書籍裡面沒有記載永明延壽大師的俗名是什麼,我們就稱他永明延壽大師,他為什麼叫「永明」呢?因為他住在永明寺。古代的大師都是以他的佛寺名稱,或是他住的山名,印光大師有他自己本身出家的名字,有些是用山的名字來紀念他。皇帝就跟監斬官交待說:「你看他的臉色,如果是悲跟懼,就斬。」「悲」是傷悲,「懼」是很害怕,因為哪一位看到大刀、看到槍斃不怕的?

    臺灣的大流氓要槍決的時候,腿都軟掉了,走路都用拖的,拖到刑場,都軟了,哪一個不怕?拖不動,腿都發軟了,跟動物一樣。動物要被宰殺時,也是這樣。我朋友到屏東的豬屠宰場,他冒充記者進去偷拍,豬要過那個窄門,過去就被機器「啪」的插下去,就死掉了,豬牠也知道,牠有覺性啊!所以牠要過這個窄門的時候,牠兩隻腳就頂住不走了,頂在那邊就不往前進了,牠知道再過去就要死掉了。你看,豬也知道要死了。

  所以你殺任何的動物,最後進入牠的阿賴耶識,牠知道最後誰殺牠,牠就報仇。不管任何動物,再微小的螞蟻,以後我會講到那個果報,我親眼看過的。還有蛇、雞、鴨、兔子,反正是動物,你只要殺牠,牠那個靈就一定會報仇。牠也許剛開始沒有辦法,牠累積到一多,哇!那個力量就大了。

    所以,我們盡可能還是吃素。你如果沒有吃素,你身上就會有味道,我們所謂「動物的墳場」。你肉吃久了,你坦白說啦!不管是上大號、上小號、上洗手間,或者你身上流的汗,都是動物的味道。我們吃素的人,坦白說就是清香;如果你修得更好,那更不得了。像老法師說的,虛雲老和尚,他的袈裟、長褂大衣一脫下來,後面那個汗全都是香味。是真的哦!

  我們請果真法師到我們講堂來,果真法師走過去全身都是香味,真的聞到。那不是故意用檀香在那邊薰,不可能呢!檀香頂多支持十分鐘、二十分鐘,那香味一散開就沒了。不是啊!從頭到尾都是香味,你知道嗎?有些是他自己的戒定慧真香,有些是旁邊有護法神,所以你就聞到那個香味。

    經典上也有記載:你修得好,護法神在天上祂會下來一點點。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太「五濁惡世」,天人都不想下來,天人說:「你們人間太臭了」,祂不想下來,所以天人都在上面,不知道幾公里的上面保護你。所以為什麼有些大師、有些修得好的大德,你感覺他的威儀就跟人家不一樣,旁邊也有護法,所以永明延壽大師就有這種德行。

    你的德行能夠產生你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你有德,你的眼神、你的微笑、你的動作,你看東西的那種精神,你走路的那種威儀,我們怎麼學都學不來。像淨空法師出來的那種威儀,那就是不一樣,那是「德」已經成就了。

  所以有德行的人,我們講「八風吹不動」,任何順境、逆境,他真的可以展現出「如如不動」。他不僅是面對大官、面對生死、面對危難,他都是這一種應對態度、這一種臉色,他不會驚嚇,他不會,這是真的喔!他真的到這個境界,他面對生死關頭,他淡然處之,就像安世高大師一樣,他還命債。

    達摩祖師跟梁武帝對話的時候,梁武帝問他:「我蓋這麼多佛寺,印這麼多經,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就講出:「毫無功德」。他面對皇帝、面對富貴權勢,他還是一樣的平等心、一樣的清淨心。那個行為,我們稱它叫「安樂行」,心中常安樂,他就是這種境界,三昧的功夫。永明延壽大師也是有這種三昧功夫,他定慧已經俱足了、已經成就了,他面對大刀要砍過來的時候,沒有生死恐懼,為什麼?因為他豁然頓脫了嘛!他已經身心脫落了嘛!他沒有生死恐懼嘛!

    為什麼他沒有生死恐懼?為什麼我們會呢?我們為什麼一聽到醫生跟我們講:「哎呀!你得癌症了」,會嚇得發抖?為什麼?因為你根本沒有修行嘛!你的「我執」很重,你的「貪、瞋、癡、慢」一個都沒有斷嘛!我有一位蓮友劉居士得子宮頸癌,她跟我講說:她到醫院做化療的時候,裡面像菜市場,她走進去,每一個都在發抖。

  那跟剛才講的那個豬,要進去被宰殺,豬也在發抖,請問一下:「不是同一個道理嗎?」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每一個眾生都有「覺性」。所以為什麼說不要去殺害動物?你要是生生世世不想生病、不想得病、不想短命,那你就從不殺生開始,不惱害眾生開始。

    我們上一集提到戒賢論師,修到那麼好了,因為過去生當國王,有那個權力,人家宰殺動物來供養他,他惱害眾生。你看他後來痛了二十年,腰酸背痛二十年,後來想要去自殺,還是文殊師利菩薩去度他的。

  所以,永明延壽大師在面對那個生死關頭的時候,他講了一句話,他說:「我一條命,換這麼多動物的生命,值得、值得、值得。」刀根本就砍不下去了!那個監斬官說:「停!」就不斬了,所以你也可以講說:「這個就是感應啦」!

   「如是因,如是果」,我們講說:「感是因,應是果」,感應,《太上感應篇》對不對?「感是因,應是果」,那因果,不是嗎?《太上感應篇》就是在講因果。哪一件事不是在講因果呢?「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哪個不是因果?小到世間上的果報,大到成佛,都是脫不了因果。所以,雖然我智慧沒有開,我修得不是很好,但是我對因果就是有興趣。

   

    我手頭上有最多的因果故事,我真的是用不完,太多了。古代、現代的,真的感謝佛菩薩,這樣給我眷顧,讓我有這些資料。但是我想,這可能是過去生,我有那個因緣,否則,怎麼我會一、二十年來,就蒐集這些資料呢?也沒人教我啊!對不對?一直到老法師在2003年,叫我編一本《現代因果報應錄》,老法師把我這個門打開,所以我很感謝淨空老法師啊!真的是恩師,也真的是恩人啊!沒有他,我沒有機會能夠幫佛菩薩做事,就是他叫我編,說:「黃居士,你幫我編一本《現代因果報應錄》」。

    他說:「要編1911年以後,1911年(以前),現代人不相信」,我七天就編出來了,我七天就拿給他了,結果老法師拿到新加坡去,交給新加坡觀音學佛會會長,變成簡體字。(後來)和《玉曆寶鈔》送到臺灣來,被我看到,簡體字我看不懂嘛!我說:「誒!這故事好像是我寫的啊!」因為我簡體字不是很熟,這好像是我寫的,作者是道昇居士,就是我啊!怎麼跑到臺灣來?就拿到我手上來了,臺灣第一本呢!

    不是臺灣第一本,大概有人把它帶過來,但是是簡體字,因為臺灣不可能印簡體字,一定是人家帶進來的嘛!從新加坡帶進來,偏偏就到我手中,我說:「誒!這不就我編的嗎?」這得趕快把它翻成國語啊!就送到和裕出版社,馬上編成《玉曆寶鈔?附現代因果報應錄》,就出來了。

所以我們都在學佛菩薩的足跡前進,永明延壽大師,他面對那種生死關頭,他可以臨危不懼、臨死不懼,我跟你講:我們就要學這個。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都要往生,每一個人都要斷氣,每一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念佛法門」就是學怎麼「了生脫死」,講白一點,就是學「怎麼死」啊!我們學佛講「沒有死」,為什麼沒有死?因為是活著往生,就像修無法師一樣,他預告九天(後)要往生極樂世界,他是活著往生,所以老法師說:「念佛法門是不死的法門」。那為什麼叫不死的法門?因為智慧開,它就是不死的法門嘛!你智慧沒有開,就一定會死嘛!

    因為一期生命結束,我前面講過「分段生死」嘛!所以我們現在都在學習:怎麼個「了生死」?因為從究竟來說,沒有死嘛!有生有死,它是一個緣起,「因緣生、因緣滅」嘛!你因緣到了,你來到人間投胎,出生了嘛!變成小BABY,然後再長大,然後再中年、再老人,然後再病魔纏身,到最後一口氣不來,走啦!世間人就開始哭。生的時候就開始高興,在那邊做彌月、慶祝,死的時候就悲傷,因為什麼?失去不見啦!生的時候,來一個新生命,好高興哦!死的時候,那個人不見了。

  在佛看起來,沒有生、也沒有死,為什麼?「緣起」啊!因緣到了,出來,對不對?因緣結束了,離開,人家菩薩知道,這是一個過程,「因緣法」。所以菩薩自在,他無罣礙,沒有恐怖,菩薩已經「我執」、「法執」都破了,他是乘願再來的,所以他遊戲人間。

  我以前讀《地藏經》,裡面講到說:「以玩具供養諸佛菩薩」,我說:「奇怪!菩薩怎麼還要玩具做什麼?」我以為小朋友要的玩具,棒棒糖啊!什麼彈珠啊!還要玩具,我以前看不懂。奇怪!菩薩怎麼還要玩具?臺灣是有些道教拜的神,比如說:臺灣最有名的三太子,這是臺灣的一尊神祇,祂喜歡玩彈珠,這個大家都知道。

  但我說佛菩薩怎麼喜歡玩具?後來我才曉得,菩薩「視眾生如幻化」,幻化的話,菩薩「無住生心」嘛!對菩薩來講,他「空、假、中」(空觀、假觀、中觀)嘛!他知道我們所謂的「水月道場,作夢幻佛事」嘛!那為什麼叫「水月道場」?「不可得」嘛!你有水、有月,不可得,但是還是不疲不厭的廣度眾生,「作夢幻佛事」嘛!

    為什麼?因為菩薩無住嘛!無著嘛!所以「作夢幻佛事」嘛!他心中沒有一物嘛!本來無一物嘛!所以「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度者」,這《金剛經》最高境界嘛!如果你體會到這一點,請問一下:「來人世間這一趟,你有苦、樂、憂、喜、捨嗎?你有生、老、病、死嗎?」這變成遊戲啦!那我們稱它作「自在人生走一回」,就在學這個東西啊!不然學佛,你要幹什麼?你出來時,笑嘻嘻地;走的時候,哭哭啼啼地。

    佛陀跟我們講,你不懂這個生命的道理,不懂真理,所流的眼淚,像海那麼深,所燒的骨頭,像須彌山那麼高。哪一世、哪一個人不是我們的父母?所以佛陀在路上看到骷髏,給他頂禮三拜,阿難說:「佛陀!你為什麼跟骷髏頂禮三拜?」佛陀說:「他曾經過去生,是我父母啊!」我們如果體會佛陀這一點,我們對待任何一個人,就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了嘛!有什麼好計較的?有什麼好結怨的嘛?

    搞不好她前世是你姐姐,今天變成同一個佛堂,是師姐的關係,結果前世,搞不好是你姐姐。結果你在跟她鬥嘴、你在跟她吵架,前世搞不好是你媽媽,你還在罵她。所以你用大慈悲的話,一切都解決。

    所以永明延壽大師,因為這樣,皇帝不殺他;請問一下:「他有沒有得到不殺生的長壽果報?」他得了嘛!這怎麼沒有?但是菩薩他沒有執著,他知道這幻化,他怎麼會愛惜這個身體呢?他為眾生,他可以犧牲一切啊!後來他就出家了,永明延壽大師福報到就出家了。

    永明延壽大師出家以後,他還是一樣很用功,也會繼續放生。那麼他出家的時候,在國清寺行「法華懺」,因為那時候《無量壽經》會集本,還沒有善本。我們現在這一代比較有福氣,我們讀到夏蓮居老居士編輯的會集本、善本。那麼他行「法華懺」的時候,他很用功,結果旁邊有護法神,平常你定功不夠,你就是見不到護法神,但是你定功夠的時候,誒!就會感應到。

    

    永明延壽大師,大概是在禮佛的時候,定功現前,突然間看到。老法師常跟我們講:「我們看不到鬼神,鬼神看得到我們」,同樣的道理,我們看不到佛菩薩,佛菩薩會看到我們,欸!這是真的啊!我常常去頂禮地藏王菩薩,我要是煩惱很重的時候,嗯!就覺得地藏王菩薩好像不太高興;可是我今天是法喜狀況,地藏王菩薩在對我笑,一樣道理啊!所以,他在頂禮的時候,禮「法華懺」時看到!

    他看到什麼?他不是看到護法神,他是看到神人拿一根像棒子一樣長長的,那叫「戟」,以前打仗用的,尾巴尖尖地,他看到那個「戟」。然後,永明延壽大師他就說:「何得擅入?」你為什麼跑進來?護法神講一句話,這護法神很有意思,就說:「因為你淨業成就、你淨土成就,我才來護持你」。

    所以後來永明延壽大師,就繼續這樣用功。那麼有一次,他也一樣在拜佛的時候,他在經行、念佛的時候,他就繞、繞、繞,大概繞到大雄寶殿的時候,他看到普賢菩薩手中的蓮花,跑到他手上了。他看到蓮花,因為他修得很好啦!永明延壽大師他不會說:「啊呀!蓮花!」不會這樣,他不會像我們這樣,我們心就是「有所住」,我們住在那個苦、樂、憂、喜、捨裡面。

    所以我們如果看到好的,啊!好高興!看到不好的就...,我們得失心重,就是這樣。人家菩薩沒有能所,他沒有得跟失啊!所以有快樂就有痛苦啊!有生就有死啊!你這個是相對嘛!菩薩已經平等心了,所以他沒有相對嘛!沒有對立嘛!沒有能所對立嘛!

    所以,他就看到那個普賢菩薩的蓮花,在他手上,然後他就...,誒!他來跟普賢菩薩問一件事,看普賢菩薩能不能告訴他答案?(他就用拈鬮)。那個「鬮」就是打鬥的「鬥」,裡面一個烏龜的「龜」,那是古代一種玩的東西。然後有另外一種說法,你弄兩個紙團,紙把它揉成團,比如說:你這邊寫「淨土」,另一邊的字你不要寫,不寫這個代表「禪」,比如說:那這邊代表「淨土」。他就跟普賢菩薩祈禱:「我現在開始要佔啦!」兩個就一起丟下去,丟下去以後,你就等下抓哪一個,兩個你就隨便抓一個起來,拆開來看看。

    誒!淨土,就把它登記起來,淨土一次,再把它摺起來,再震動一下,再把它丟下去。但是你要做得不能認出來:它的樣子是哪一個?你不能說認出來「淨土」是哪一個,你還去抓「淨土」,不能這樣;你一定要做到不知道哪一個是「淨土」,要做到很隱密這樣。他就再丟第二次,他就再抓,欸!又是淨土,總共七次都是「淨土」,沒有一次抓到「禪宗」。他就知道佛菩薩的意思,要他修萬行莊嚴的「念佛法門」,他後來就是一門深入,成為我們淨土宗的第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所以我們讀到這裡、講到這裡,可以給各位一個鼓勵和啟示:你真正用功,會有護法神;那麼你懈怠,那是你自己造業。可是你真正用功,得利益的是你,護法神呢?會給你加持,會給你護持,所以為什麼有些人,人家他在學佛路上就是一帆風順。你看臺灣的道證法師,雖然她是48歲,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涅槃,可是道證法師她也講:她要畫阿彌陀佛的時候,她本身沒有學過繪畫啊!她不會畫畫啊!她沒有畫畫基礎,她是醫生啊!她是榮總的腫瘤科醫生,她不會畫畫,你看她畫出的那個阿彌陀佛像,莊嚴到不行。

  我護持她的學生(臺大的謝教授),送好幾十萬的佛像、大佛到大陸去,因為她學生(臺大教授)就跟我講:「沒有錢」。我說:「沒有關係,我幫你募」,募到幾十萬,我就交給他說:「你趕快把佛像送過去」,他說大陸想要掛,掛道證法師畫的第五尊佛,就是她快涅槃時畫的,啊!那是莊嚴!真的是莊嚴!

    道證法師就講:她說她在畫佛時,她是在邊畫佛就邊吐血,因為她是癌症,她癌症其實已經很嚴重了。可是因為她的心,她有很深的定功,這些病苦,根本影響不了她的道心,你知道嗎?她不會退了!不會退轉了!

  她就講了,她說:奇怪了!就有人送她畫筆(畫佛的畫筆),有些送她畫佛的調色料,還有人送她什麼?很多東西,像畫佛的東西,全部都人家送來的,是誰?也不知道!她不認識,也不是她旁邊的幾位居士、護法幫她買的,護法神啊!感應道交。這個世間,老法師講的「太多的菩薩了」,是你們肉眼看不到啊!他現在示現居士身,他示現凡夫的樣子,你不知道啊!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是「凡聖同居土」啊!有很多大修行人在這裡。

  所以,我們看到永明延壽大師,我們講古人的偉大事蹟,我們要從他學到智慧,這樣我們修行才不會白修。那永明延壽大師這樣繼續精進用功,有一天他在「禪觀」,什麼叫「禪觀」?「禪觀」就是他「止觀並運」的時候,比如說他在「數息念佛」的時候。那我們都這樣「數息念佛」,比如說:「阿彌陀佛」從第一聲數到第十聲,再從第一聲…。當然以永明延壽大師的境界,他不需要再經過數息的過程,他一坐下來,他就入定了嘛!入定,他功夫是很到家的。

  古代的禪師,這位禪師名字我現在記不起來,他好到什麼程度,你知道嗎?他坐在那邊入定,他師父以為他是睡覺,他的師兄首座和尚,在精進用功,在讀經、拜佛,他師父過來,用錫杖撥他說:「喂!你師兄在用功,你不要睡覺啦!」他在入定,你知道嗎?這位禪師我現在記不起來叫什麼名字,真的有這個公案啊!他在入定,當然也許他師父也可能是表演的,師父怎麼會不知道徒弟的境界到什麼程度?不然這師父幹假的?

  第二天,旁邊兩隻蚊子打架、吵架,一隻蚊子斷幾隻腿,他都知道啊!這麼厲害啊!他眼睛也沒睜開看啊!他沒有看啊!定中見到的啊!兩隻蚊子打架,結果一隻蚊子腿斷了一大堆,他說有一隻蚊子死在現場,斷幾隻腿他都知道。

  我下一集就會講到虛雲老法師,在定中忽然頓脫,見到極樂世界、琉璃世界。下次再講,現在先不講,下次再講虛雲老法師開悟的境界,真的是不思議啊!所以各位一定要相信啊!一定要相信祖師講的話。

    所以你不要以為說這是故事啊!是真的佛菩薩給他感應道交,結果他在禪觀裡面,因為他在定中嘛!觀世音菩薩就給他灌甘露、大悲水,很奇怪哦!其實也不奇怪,佛力加持,大悲水一灌下去,得大辯才,講經說法,辯才無礙!四無礙辯,說法無礙,樂說無礙。

  所以他後來在永明寺,住了大概15年左右,一共讀誦多少遍《法華經》,你知道嗎?13,000部,《法華經》是很長的,你讀《無量壽經》,還稍微可以快一點,也許兩個小時可以讀完,讀慢一點的話。《法華經》就沒那麼快了,《法華經》真的很長,我現在拜一年,也不過拜到一半而已,我現在是拜到一半,他讀13,000部!一天讀一部,一個月也不過30部,一年也不過300多部而已,13,000部啊!

  然後他念佛的時候,旁邊有人經過,聽到天樂的聲音,天樂!螺貝的天樂聲在虛空中繞,他的弟子、學生有1,700人,他這僧團還真大,1,700人。然後他也常常施食鬼神,我們一般講叫「蒙山施食」。有些祖師大德非常的慈悲,他不忍眾生受苦,所以,他就會在晚課後做「蒙山」。

    那麼蓮池大師,也在早期的時候,剛開始講經說法的時候,他也有作「蒙山施食」。那麼臺灣南投蓮因寺的懺公老法師,剛涅槃沒多久,他活到90幾歲,95的樣子,懺公他每天晚課,他就一定會做「蒙山施食科儀」。懺公的德行非常高,我們講說《變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或許我們凡夫都會覺得:我們要準備很多飯食,但是高僧大德,他的那種觀想,一粒米可以變成無量無邊,他就是有辦法,這是真的要有德行。

  你看蓮池大師,他就曾經講過,蓮池大師在他的開示裡面,他曾經講過說:以前有位上師,他在做施食的時候,因為他觀想說:啊!棉被忘記收,結果那些施食統統變棉花球了。那有一個在施食的時候,他想說:啊!忘記收東西,鐵釘忘記收,結果在施食時,鬼神全部吃到鐵釘。

  所以那個不能隨便開玩笑,在觀想時,坦白講,就是要「一念清淨」,就是要「一心歸命」,就是只有一心,沒有二念的,沒有三念、四念,都沒有,就是「一心歸命」那種境界。他真的是究竟清淨,真的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樣施食出來的功德,那不得了。蓮池大師也好,永明延壽大師也好,或者懺公,他們都有這種功德力。

   

    所以老法師才講:「臺灣921地震,懺公的佛寺沒有什麼事,就臺階裂一個縫而已。」我是聽一位林居士跟我講的,蓮品念佛會的林居士跟我講的,因為他常常每年都會親近懺公,他說:「黃居士,你知道嗎?懺公有個不為人知的事情,很有趣」,我說:「什麼事啊!」他說:「懺公那個超度功德力,不得了」,我說:「真的啊!」因為我跟懺公,不好意思,很慚愧,不是很親近啊!

  我是自己業障很重,我師父是承天禪寺的知客師傳顗法師,我的皈依師父,他早期在的時候,他每年都會去的。我那時候業障重、公務繁忙,我都沒有去啊!不然我早就親近他了,這也是因緣,可能我的緣是在老法師——淨空老法師。

   

    但是懺公也對我很好啦!他往生時,很慚愧我沒有去過蓮因寺,可是他往生的時候,我剛好去南投,幫我一位朋友的媽媽誦《地藏經》。我那天突然間一個念頭起來:我們去蓮因寺見懺公好不好?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他走了,結果我一去說:「啊!懺公走啦?」所以這就是業障重,「佛在世時我沉淪」,對不對?佛滅度了,我見不到佛。

  那我們就只好在蓮因寺的外面助念、念佛,因為裡面大雄寶殿全部客滿,裡面小佛堂也全部客滿,沒有辦法,進不去啊!誒!佛菩薩真的對我很好,隔大概2分鐘到3分鐘,一位護法金剛出來說:「還有兩個位子」,那就是我和另外一個楊居士。楊居士他修的也真不錯,他常常去懺公那邊,我們兩個就進去了。

  進去後他帶我們經過旁邊,經過懺公老法師的大體,已經入棺、封棺了,上面就蓋了一個很莊嚴的蓮花大被,被單上面都繡蓮花,很莊嚴,我就在那邊先跟懺公頂禮,懺悔,然後進去。他們裡面在打地鐘,那懺公的弟子打地鐘是不得了的,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快,而且是非常的好聽,莊嚴到不得了。我們就進去了,進去了以後,他們都穿長褂,我們穿一般的西裝衣褲。

    他就跟我安排,我大概是距離懺公的大體,大概就這裡到牆壁的距離而已,結果我就看到,他的維那就在這裡,打地鐘的維那在這裡,我的位置在這裡,我在裡面念佛兩個小時,很慚愧,跟懺公就結這兩個小時的念佛緣。可是我滿喜歡聽他開示啊!有時候我會看他的資料,我現在手頭上的資料,有懺公一生講經的經典,我手上都有,人家送給我的。那麼老法師早期也親近過他,差不多半年。

  那麼剛講懺公超度的故事,就是我們臺灣省中部有一個和美鎮,彰化的和美鎮,溪流常常會溺死人。老法師也講過:「那個地方如果常常發生車禍,常常發生溺死,常常發生自殺,它一定會再有人車禍或是溺死」,臺灣的話叫「抓交替」,所以一般都要作超度佛事。

  因為老法師說:「自殺是非常重的罪業,他如果在那邊自殺,他就必須七天重複自殺」,那這個事實上已經證明了。我蓮友已經跟我講了:他的親戚就有人自殺,就來託夢,每七天要自殺一次,這跟經典講的一樣,那我們有時候看經典,沒有人真正講,我們不相信啊!欸!現在有真人講了,所以自殺不得。

  那結果呢,這位鎮長有一位學佛朋友,因為她每年都辦超度,很多供品都拜了,臺灣的習俗就是燒這些金紙啊!拜這些供品,都非常的豐富啊!還是一樣每年都會溺死人。他說:「那妳找懺公」,因為懺公平常不會出來外面做這些佛事,懺公很清淨的,他是持戒念佛的啦!不會去外面的。然後,那位鎮長就打電話到蓮因寺去,剛好侍者接到,說:「我們師父沒有在做這個佛事的」,巧不巧剛好懺公經過,說:「什麼事啊?」懺公就把電話接過去,懺公聽一聽,說:「好啊!但是妳要來啟請啊」!

  鎮長就來了,帶這那位學佛的同修就過來,她就這樣「啪」就趴下去了,就很靠近懺公,護法就擋起來。懺公很慈悲,說:「她是一般的社會民眾,不要對她要求那麼嚴格」,因為懺公有個規矩:女眾不能超過三公尺,妳可以站在三公尺以外,但是妳不能靠近三公尺以內,懺公是這麼清淨的,他們是持戒真的很嚴格。所以他(懺公老法師)、果清律師、道海律師,他們這三位等於是「中國佛教的寶」。

  因為佛滅度的時候講一句話:「以戒為師」,佛陀早就有交代:「如果我滅度以後,你見到『婆羅提木叉』,你就要視同我在人間」,「婆羅提木叉」就是持戒精嚴者,很精進的。所以,定弘法師就很有福報,現在跟果清律師在學戒。那麼現在臺灣持戒,當然後面還有很多師父他們年輕一輩都會用功,但是算是比較德高望重的,那我們現在就是尊敬果清律師,現在是臺灣持戒律門的部份,我們都非常尊敬果清律師。

  所以,這位鎮長請懺公過去的時候,她問懺公說:「要不要準備很多東西?」懺公說:「不用啦!就一個香案、一對花果、一杯清水就好了。」他真的有德行的時候,不需要這些繁文縟節,因為關鍵是在那功德力,關鍵不是在供品,關鍵不在場面多大,你沒有功德力,場面大只是好看而已啊!所以老法師常常講,他說:「教育很重要」,教育你要把人教會呀!那怎麼去教育呢?你要以「德」去教育

    結果懺公就到現場去,就是真的很簡單,一個香案、一對鮮花水果,懺公就跟祂們皈依、說法、念佛,那個地方就不會再溺死了,真的就功德力啊!就像蓮池大師一樣,他在祈雨的時候,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雨就下到哪裡。所以一個地方有一位大德在,那個地方都會感應道交的。

    那麼永明延壽大師,他終生的修持,包括買物放生,他都迴向西方淨土,他著有《宗鏡錄》,還有《萬善同歸集》。永明延壽大師後來有寫一個《四料簡》,這個《四料簡》寫得非常好,我把它唸一遍:「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這個「有禪」,不是講他的禪定功夫非常好,禪定功夫你要看是哪一種禪定功夫,有「世間禪定」,有「出世間禪定」。

    那麼,「世間禪定」,我們所謂的欲界定,欲界定其實不算定,那麼真正的禪定是什麼呢?三界裡面真正的禪定,我們一般講叫「四禪八定」。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界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無色界也有四定,那叫「四禪八定」,「世間禪定」是指這一種。

    但是這個世間的禪定-「四禪八定」,並沒有出三界,他就還在欲界、色界、無色界裡面,三界內,還是六道輪迴眾生,所以他不能出三界,也不能解決生死,也不能出離輪迴,所以這個叫「世間禪定」。那麼哪一種是我們講的「戒、定、慧」的那個「定」呢?我們講說「戒、定、慧」三無漏學,那個三無漏學的「定」,是什麼「定」呢?

    那個「定」,你如果以小乘來講,最少要做到阿羅漢的「第九次第定」;要不然的話,就是要大菩薩和佛的「首楞嚴大定」,就是甚深禪定,首楞嚴大定。就像我們常常講一句話,經典上講的:佛菩薩的境界是什麼?「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什麼?「那伽」就是神龍啊!見首不見尾,「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所以我剛才講說,永明延壽大師在面對要砍頭的時候,那就是「那伽定」,因為他沒有生死恐懼,為什麼?因為他那個已經是出三界的禪定,他對這些生死,像我們在看東西這麼簡單,他不會去執著啊!所以,我們現在這裡講的「有禪無淨土」,照永明延壽大師這樣講的話,這個禪應該是「世間禪定」,否則他不會講「十人九蹉路」啦!就是你有一點禪功、你有一點定功,這樣而已,或者你修禪的這種修法。

    那麼他為什麼說「有禪無淨土」呢?我們如果以「淨土法門」來講,最少你要「功夫成片」(煩惱伏住)、「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能所一如」,他沒有能所對立了,他一如了。這個「事一心不亂」,他還有微細的能所,那麼至少你要做到淨土宗所謂的「功夫成片」。

  什麼叫「功夫成片」?碰到順境和逆境的境界現前的時候,你「煩惱不現行」,什麼叫「煩惱不現行」?你煩惱習氣不會發作嘛!你譬如說貪心、瞋心起來,你煩惱被念佛的功夫伏住了,伏住就是定住了,定住了那是什麼?那就是「定功」,那就叫做「功夫成片」。你最少要做到這個「功夫成片」,你才拿到往生淨土的入場券、門票,否則你進不去。因為什麼?因為如果你沒有「功夫成片」的話,你習氣隨時會現前。

    所以,永明延壽大師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十個有九個空過一生,「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陰境」,如果在臨命終的時候,他會看到陰間的境界,他會看到中陰身,或者是黑白無常,「陰境若現前」,眼睛一閉起來,一斷氣就抓走了,叫「瞥爾隨他去」。

    那麼第二個,永明延壽大師說:「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如果你自己認為說:你沒有禪定功夫,你可能只有「功夫成片」,但是你念念都能做到老法師講的「不夾雜、不間斷、不分別」。你念頭只要一起來就馬上「阿彌陀佛」,念頭只要一起來你就「阿彌陀佛」。你從來就不會有第二念是貪、瞋、癡,你不會就有第二念說:前一念念「阿彌陀佛」,第二念想到說買股票,第二念就想到說幹什麼,他不會,他沒有這個念頭。

  如果說他每一個念頭,他都是「阿彌陀佛」,雖然他習氣並沒有斷,也許他還有習氣在,他還有毛病,可是他真的是念念都跟「阿彌陀佛」相應,他每一念都想到「阿彌陀佛」,這個叫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因為他每一個念頭都是「阿彌陀佛」,他就養成那個習慣,已經可以每一個念頭起來,他就念「阿彌陀佛」。

  他自己可以告訴自己這樣一個境界,他有這個「覺性」,這個叫做「無禪有淨土」,雖然說他沒有斷習氣、他沒有斷毛病,可是人家就有這個功夫。我們現在不是喔!我們如果念「阿彌陀佛」,等一下無明習氣一來,馬上變臉,臉色馬上變,那個不高興馬上寫在臉上,不高興馬上寫在眼神裡面,不高興馬上變在我們的態度裡面、我們的行為裡面,我們就是「無禪」也「無淨土」,那就慘了,等一下下面就會講「無禪無淨土」。

    所以你沒有禪定功夫,沒有關係,但是你要做到「有淨土」,想到佛,那「萬修萬人去」。為什麼「萬修萬人去」?他不認識字也可以學,我們前面講過:修無法師預知時至。鍋漏匠不認識字,是一個補鍋碗的,他站了三天三夜;修無法師也是不認識字,泥水匠出身的,也預知時至、往生淨土;瑩珂法師犯了重罪、犯了戒了,他也往生淨土,就「萬修萬人去」。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他只要能夠往生淨土,他一到極樂世界就悟後起修,從最低的「凡聖同居土」,一直修到「方便有餘土」,再修到「實報莊嚴土」,進入「常寂光淨土」,他成佛了。他只要破一品根本無明,他的功夫境界和佛一樣,和六祖大師一樣,就是這個「無禪有淨土」。

    所以,我們這個末法時期,講真的啦!這個世界現在誘惑那麼大,不管是網路、電視,你根本逃不掉的啦!世界花花綠綠啦!美食,你想吃什麼?只要你有錢就可以了啦!什麼東西都越來越高級,飛機也是一樣、飯店也是一樣、車子也是一樣,永遠都沒有止境的。

  你光手機就好了,對不對?年初才剛買,年尾就變了好幾支出來啦!你怎麼有辦法滿足你的慾望?你每天光看世界這些五光十色的變化,我跟你講:「你怎麼修行?」吃的你也放不下,用的你也放不下,享受你也放不下,但是有一天你要走,那功夫在哪裡呢?

  何處是家鄉?對不對?臨終斷氣的時候,以前禪師講的,要砍頭的時候,那位禪師修得非常好,他說:「今夜宿誰家?」今天被砍頭了,那今天晚上睡哪裡呢?就是「今夜宿誰家?」人家他是禪師,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就往生淨土。

  所以對於世間這些誘惑,我們沒有辦法抗拒,那你只有乖乖地念佛,他還有最後一個方法救你,阿彌陀佛最慈悲,丟一條繩子給你。那你就坐這艘船,什麼阿彌陀佛都給你安排好好的,你只要上船就好,你只要上船,你願意來船上,上這個「大願船」,只要上來就好了,我再慢慢教你,不管你習氣多重我就教你。現在是連上船他都不想上船,他寧可沈淪到海裡面去啊!

    那現在阿彌陀佛是這麼慈悲、佛陀這麼慈悲,創了這個「念佛法門」,最簡單的,你只要念佛就好了,你也不用費到多大的功夫!所以,以前如果那些五、六十歲的去見印光大師,他要跟印光大師說:「哎呀!師父啊!我還在學《金剛經》呀!我還要再學《法華經》呀!我還要學《華嚴經》呀!」印光大師說:「來不及了啦!」印光大師都會這樣講:「你就是一門深入啦!念佛啦」!

  我們現在都不是,我們現在到六十歲、七十歲還覺得讀不夠,什麼經都要學呀!你看好了,到時候如果病苦一來、大病一來的時候,無常一來的時候,他會慌的時候,我到底要唸哪一部經好?好像每一部經都很好欸!到時候唸哪一部經?不騙你的,我們現在如果聽老法師的話,就是《無量壽經》,就是一句佛號,不改題目,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

    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好找,跟你講三個方向,你就搞糊塗了,到底是左邊、還是右邊、還是中間,你找不到路呀!那跟你講,今天就是選這一條,就是最簡單的,雖然它是最方便的方法,但是是最究竟的啊!我也常常開車,有時候到山上開車呀!左邊、右邊,在那邊儍眼,都不知道怎麼開,不知道,有時候到深坑,我們到處去找路,要走哪一條?又走錯路了,開進去也是山上,修行也是這樣啊!所以我們還是聽祖師講的話:「無禪有淨土,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人還是老實一點比較好。

    第三個,永明延壽大師說:「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那這個是不一樣了,這個是六祖大師那種上上根器的,他不只有甚深禪定,他還能夠修淨土法門,就像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對不對?這些大師都不得了,他們也可以修禪啊!可是他們慈悲,他們由禪轉淨。然後,成為我們淨土宗的祖師,然後再來度這些所有的眾生,「有禪有淨土」。老虎已經夠厲害的,牠還長角,「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他可以做佛的分身啊!

    第四個就是什麼?「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你什麼都不相信,一點禪定的功夫都沒有,碰到事情來,手忙腳亂,這是真的啊!我們真的,你說現在的人,除了修行人以外,誰有什麼禪定功夫呢?憂鬱症一大堆,對不對?事業上只要一個失落,家裡頭發生一些事情,好像世界末日一樣,那哪裡「有禪有淨土」呢?「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那就一定是到三惡道去的啊!萬劫千生,沒有一個人可以靠啊!

    永明延壽大師在宋太祖開寶八年,早上起來,焚香告眾,上大殿燒香,上完以後,跟大家宣布:「我要入涅槃了」,趺坐而化,年七十二。那後來呢,有出家人來自臨川,臨川是江西,在永明延壽大師的舍利塔繞佛、經行,繞了一年,人家問他說:「奇怪!你怎麼一直繞這個塔,這麼用功?」他說:「因為我生病,我到陰間去」,你看,他出家人呢!他還到陰間去,剛才不是講嗎?「十人九蹉路」嗎?「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嗎?這位出家人就到陰間去了。

  他說:「我生病到陰間去,我就看到那個鬼王旁邊掛了一個出家人的像,在那邊禮拜」,他很好奇,因為他也是出家人,他說:「那個出家人是誰?」鬼王跟他講:「杭州永明壽禪師」,跟他這樣講,他說:「已上品上生矣,吾重其德,故禮敬之」,就是:他很尊敬永明延壽大師的「德」,所以跟他禮敬。剛才我們講到「葛繁」是居士的代表,現在我們講到「永明延壽大師」是出家人的代表。

    接下來我們看課本,第四段,123頁:

【楊旬任夔州推司。積累功德。效周篪行太上感應篇十種利益。一。收街市遺棄嬰孩。倩人看養。俟年十五。願識認者。還歸父母團圓。二。每冬十一月初三日為始。收六十以上。十五以下。乞丐貧人。入本家養濟院。每日給米一升。錢十五文。滿三月後。令其自便求趁。三。普施應驗湯藥。救人疾苦。四。施棺木。周給無力成殮之家。五。女使長大。不計身錢。量給衣資。聽其適人。六。專一戒殺。救護眾生。遇有飛走大小物命。買贖放生。七。每遇荒年。其糧食貴糴賤糶。賑濟貧民。八。寺觀聖像。損壞剝落者。為修理裝飾之。橋梁道路。溝渠不通者。咸為整治。九。遠鄉士夫流落者。助資還鄉。十。居官辨冤申枉。推己及物。濟困扶危。鋤強安弱。後子楊椿。大魁天下。夫不知有秋之利者。見人投種。怪曰。奈何以可食之物。棄之淤泥。不知福田者亦然。諺有之曰。種竹得筍。栽蓮得藕。凡我同人。業已知之。慎毋惜種】。

    

    這一段是講唐朝楊旬的故事,楊旬也是了不起,他本身有學佛,他有持《金剛經》,那麼有一本書叫《金剛經持驗記》,裡面有記載楊旬的故事。它說楊旬是「夔州推司」,「夔州」是在四川奉節。那「推司」,就是以前縣府裡面,他們還兼司法、行政、審判嘛!所以「推司」就是專門偵查緝兇審判的工作就叫「推司」,有點像現在的警察和檢察官。

  「夔州推司」楊旬,這楊旬很有意思,他持《金剛經》,持到有感應,他兒子二十三歲,他兒子叫楊椿,所以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看他這樣行善,他的兒子就非常優秀,後來當狀元。但是這位護法神也特別有意思,所以你如果是說,你真正有修行,真的是會感應道交,如果你沒有感應道交,我們一定要反躬自省。

    這個楊旬他就是修得好,他兒子楊椿二十三歲,要去考科舉考試的時候,護法神來託夢,第一次託夢,託什麼夢呢?祂說:「你兒子應該改成楊椿」,香椿的那個「椿」,香椿麵的那個「椿」。祂說:「你兒子中第六名」,這個護法神也挺有意思的,還要跟他講第幾名。那麼第二個,他第二年又去參加會試,因為以前叫做鄉試、會試、殿試,鄉試就是你在鄉鎮這樣上來,就是先去參加鄉試;鄉試通過以後,再參加會試。

  所以這個鄉試中了以後,第一名好像叫「解元」,會試叫「會元」,那麼你會試一通過以後,再去參加「殿試」,那殿試就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第一名就叫「狀元」,所以叫做「三元及第」,三關都過就叫「連中三元」。他兒子第一關過了,那第二關就要去考會試啊!護法神來跟他講,祂說:「明天晚上的論文題目,叫做『行王道而王之』」。「王道」是什麼?以前皇帝,用仁恕治理天下,仁愛治理天下,那個叫做「行王道而王之」,但是他考九十六名。

  那個第三個「殿試」,就中狀元了。他剛開始的時候不是中狀元,他中第三甲,他是護法神給他幫忙,因為他寫的那個論文,主考官不喜歡,因為會有改分數的主考官。祂說:「汝子策,不合主文意」,就是說:他兒子寫的「策」,「策」就是論文,論文不符合主文意;也就是說:主考官覺得他寫的文章,跟題目主題不太接近。祂說:「目前考試卷,放在皇帝的榻旁」,榻旁就是他的床邊,「吾改之,已第一名矣!」護法神大概是讓皇帝,在突然間把卷子拿出來看一下,啊!還是這個第三甲比較好,就把他改成第一名,就這樣。

  這個楊旬,他的兒子楊椿考試的過程,有這麼一個感應道交的奇蹟呀!那麼,他考試中了以後,中狀元嘛!那夔州太守就很高興啊!就召見楊旬,因為楊旬是他的部屬,楊旬和他的兒子楊椿。他說:「楊旬你是怎麼教育小孩的?怎麼有辦法教到他得(狀元)?」因為當時得殿試第一名、狀元是不簡單,他說:「你怎麼教的啊?」我們都會問人家這樣啊!

    所以,楊旬就跟那個夔州太守講說:「我家裡沒有什麼財產,我也沒有辦法留財產給子孫,我只有給他三個錦囊。」真的,楊椿手上有三個錦囊,夔州太守就問他:「真的嗎?」他說:「有,我爸爸給我三個錦囊」。那三個錦囊拿起來,我們以為錦囊是什麼武功祕笈啊!對不對?師父交待什麼武功祕笈,他不是,他是「積德」在裡面,他就把那三個錦囊拿起來給太守看。

  這第一個錦囊,他是「放大錢三十九文」,以前的錢,類似我們的新臺幣、人民幣一樣,就是「文」,就是幣制嘛!第一袋,放大錢三十九文;第二袋,放中錢四千文;第三袋,放小錢萬數之,就是數萬,三、四萬,四、五萬這樣,這麼多!

    太守就覺得很奇怪啊!就問楊旬說:「奇怪!怎麼錦囊放錢啊?」你看人家會行善的人,他就有這種智慧,你知道嗎?他就跟他解釋,他說:「我在審查刑事案件的時候,這些要判死刑的,如果他犯罪原因可以原諒的話,那我就把死刑改成流刑。」流刑就是古代有這種刑罰,比如說你住在北京,給你派到新疆去;所以以前,有些當官都會被派到南方來,到廣東啦、廣西啦!對不對?像六祖大師的爸爸也是被貶到南方來啦!那個就是屬於「流」,判刑,有些是貶官,有些是犯人的話就是「流」,那有些官是被貶,也是被派到邊疆去的。

  那麼,他說:「第一個,如果是判死刑的,他情節可以原諒的,我把他改成『流』。」「流」就是發放邊疆,等於救他一命,至少你命不該死,這樣我放了三十九個大錢,這樣什麼意思?他救了三十九個人的命嘛!一個大錢代表一命嘛!這不得了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他救三十九個人呢!

  那麼,楊旬就繼續說啦!他說:「如果是犯流刑的(就是他本來應該派到邊疆地區的),我把他改成徒刑。」就是我們現在講判徒刑,幾年幾個月那種徒刑,這樣一共放四千個中錢,他等於救四千人。這四千人,本來要離鄉背井,本來應該要到邊疆地區去,我把他判刑一年、兩年這樣,一共救四千人。

  第三個,如果應該「杖打」的,「杖打」就是以前打大板的、打幾大板的,那個打屁股都很痛的,他如果是要「杖打」的,譬如說:應該打十大板,他就把他改成兩板、兩小板,不然就把他釋放,這樣一共數萬人,就放數萬個小錢。你看楊旬他公門好修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他跟六祖大師講的、做的境界一樣。

 所以,什麼叫「菩薩行」?你把你的工作做好,在你工作的職責裡面,你用佛的心、用菩薩的心,去愛護眾生、去幫助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這樣的話,你的工作就變成菩薩的工作。

 這個楊旬,他就是做了這麼一個好的修行,所以他的兒子楊椿中了「殿元」。那人家就問這個楊旬,他說:「哎呀!那你這樣的話,你這麼好的德行來庇蔭子孫」,楊旬就講了一句話,他說:「一命之士,苟存心於利物,必有所濟,況行之不倦耶。以陰騭得殿元,視為兒孫作馬牛者何如」,這個不是說,我們不要看到最後那句話,我們說他是做子孫的馬牛、牛馬,不是!

    我們前面有讀過:你怎麼為子孫培福,而不是求福,你要為子孫來積德——也就是為子孫培福跟造福。他就是為子孫造福,你看他說:「我存心於利物」,我幫助別人,那麼我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而且我會做到不疲不厭,那就是菩薩。「行之不倦」就是菩薩,就是不疲不厭。

  以上這個楊旬的事蹟,在《金剛證果》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楊旬的故事。所以我們從楊旬,我們就可以想到司馬溫公講的話,他說:「積金子以遺子孫」,就是你用錢留給子孫財產,「積金子以遺子孫」,「遺」就是遺傳的遺,「積金子以遺子孫」或是你「積書本以遺子孫」,你留書本給子孫。

  那你給子孫金錢,子孫不一定守得住,他也許會給你花掉、給你敗掉,搞不好你往生以後,他錢就全部就用完了。那你說把這些藏書、好的書,全部留給子孫,說:「哎呀!子孫你要好好讀書」,他不喜歡讀書。他說:「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為子孫長久計」,他說你要為子孫想長久一點,那不如你積陰德,楊旬就是做到司馬溫公講的這個開示,這講的是真的哦!

  臺灣有一位某某水果大王,他以前在臺灣早期的時候,他那個財富是不可一世的,他號稱是某某水果大王。結果錢太多了,他往生的時候,那子女也太多了。為什麼?他可能太太有好幾個,子孫很多,結果他往生的時候,就大家在那邊爭財產,然後就把他的棺木,他那個遺體已經放到棺木裡面去,不給他入葬,給他放在我們臺北附近的山上,一個豪宅裡面,就弄了十幾年不給他入土為安。

  後來人家看不過去,他的好朋友看不過去,就去找市議員陳情,說:「怎麼這樣大不孝,不讓長輩入土為安?」原來市議員去調查、去瞭解,結果說是為了爭財產,所以你看看「楊旬」、看看「葛繁」,我們就想到說:我們應該怎麼為子孫來積陰德?

 那現在接下來,再跟各位講這一段的白話,剛才這幾個字我順便說明一下,【倩人】這個「倩」,123頁倒數第二行這個【倩人】就是請託別人。【俟】就是等待。翻過來124頁第二行,這個【求趁】,就是他去找適合的謀生方式,就是「趁」的意思。那第三行【成殮】就是入殮的意思。

  第五個【女使長大】,那個「女使」就是女僕,就家裡的僕人,就是女僕。【身錢】,因為古代都會有這種賣身契,【身錢】就是賣身錢。第五個【聽其適人】,這個「適人」就是讓她嫁人。接下來,第六個【戒殺】裡面,這個【飛走】就是飛禽走獸。

  第七個,【糧食貴糴賤糶】,這個「糴」,就是把這個米買進來、存起來,這個叫「糴」。然後災害來的時候,把米再賣出去,或是給它送出去、送給災民吃,應該是賣啦!【貴糴賤糶】那個「糶」,就是把它便宜的賣給災民,譬如一斤米十塊錢的時候,你把它買進來放著,可是等到災害來的時候,你一斤賣三塊錢,其實這樣也是做善事,這叫「賤糶」,賣出穀物的意思啦!

再來,【後子楊椿,大魁天下】,「大魁」就是剛才講「中狀元」。125頁第二行,【同人】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接下來我們來解釋這個「白話」。楊旬在當【夔州推司】的時候,他【積累功德,效周箎行《太上感應篇》十種利益】,哪十種利益?

第一個就是說,把這個街道裡面人家遺棄、丟棄的嬰孩,就把他【倩人看養】,就請人把她帶回來撫養,等到她十五歲的時候,【俟年十五】,因為以前女孩子十五歲就算成年啦,那麼也可以講十五歲就是成年禮。如果她願意給她原來的父母相認的話,那就【還歸】,就是歸還給他們的生父生母,給他們全家團圓。

  第二,每年冬天的十一月初三開始,收六十歲以上然後十五歲以下,這些比較窮的人,【乞丐貧人】。這個楊旬可能自己本身有辦所謂的養老院或是救濟院,【入本家養濟院】。每天給他【米一升,錢十五文】。滿三個月以後,問他有沒有辦法去自行發展,這叫【令其自便求趁】,就是讓他自己去發展,可能他去找工作啦!他去做什麼、給人家請等等。

  第三,【普施應驗湯藥,救人疾苦】,或者是說:我們所謂的「醫藥布施」,像很多人現在去義診啦!或者說像臺灣有這個「路竹會」啦!都會到非洲去,每年都會去義診,那有人到西藏高原地區去義診的,這叫【普施應驗湯藥,救人疾苦】,因為生病了沒有錢看病是很苦的,所以【救人疾苦】。

  第四,【施棺木,周給無力成殮之家」,就是捐棺木,在臺灣,像大陸也是一樣,很多人喜歡捐棺木,然後幫助那些沒有錢可以埋葬的家庭。

第五,【女使長大】,如果這個女僕長大了,不要去計較她的賣身錢是多少,給她製作一些衣服,還有給她一點嫁妝,【量給衣資,聽其適人】,就是看她要嫁給誰,讓她嫁人。

  第六,【專一戒殺,救護眾生,遇有飛走大小物命,買贖放生】,就是要強調「戒殺」,而且【救護眾生】,遇有那些飛禽走獸、大小的生命,都把牠買下來,把牠放生。

第七,【每遇荒年,其糧食貴糴賤糶,賑濟貧民】,每遇到荒年的時候,糧食就按照原來的機制,貴的時候買進來,便宜的賣給民眾、災民,然後來【賑濟貧民】。

 第八,【寺觀聖像】,佛寺裡面有些聖像剝落了,油漆剝落了、聖像壞掉了,那就把它修理,再把它重新安金裝好。那麼【橋梁道路,溝渠不通者,咸為整治】,或者橋梁斷掉了,我們就把它修好,路給它補好,那麼【溝渠不通】的話,都把它整治。

  講到這裡,臺灣有一個單位就很不錯,就臺灣的嘉義市「嘉邑行善團」。這個「嘉邑行善團」他們都不錯,你看,他們就是有一個基金,那大家都會捐錢給他們,然後他們去做哪座橋,還會命名。譬如說:這個叫「仁道橋」,你看都跟修行有關;「仁釋橋」,這叫「仁保橋」,都是慈悲喜捨的。然後他們做哪一座橋,他們就把它照相起來,做得比政府還堅固,絕對不會偷工減料,你放心!這絕不會是什麼豆腐渣什麼,這一定是很堅固的。

  善人,天下都很多善人,結果他們收的錢都在這裡,你看!他們收多少錢、支出多少錢,全部都公布出來。那更了不起的是,誰捐的錢他全部寫在上面,這叫徵信,臺灣叫徵信,帳目清楚。這樣的話是不是一個「善的循環」?好!你做善事我儘量捐給你,大家種福田。人間沒有菩薩不行,所以就有這個嘉義市「嘉邑行善團」,他們叫行善團。一個工作做到不疲不厭,就是菩薩的工作,對不對?你看做好,多少車子要經過?多少人要經過?

  那麼就有一個團體,也是善的慈善團體就學他們,他們怎麼樣呢?他們就是有幾部卡車,還有預拌混凝土車,還有砂石車,還有專門做泥水匠的。他們就選假日(禮拜六、禮拜天),然後他們就到馬路去,哪個地方馬路有洞,他們就補下去、就補下去。這麼可愛的人間,有這麼多菩薩!

  第九,【遠鄉士夫流落者,助資還鄉】。以前因為大陸大,所以在外面流落沒有錢回去,又考不上狀元,就回不了家,送個錢給他做車資。我們警察常在幹這種事,也有很多人沒辦法回南部,到派出所去,那派出所警員就幫他買車票,給他回去。這個大陸特別多,大陸因為地區太大了。

  第十,【居官辨冤申枉,推己及物,濟困扶危】。你當官,尤其是像你有司法權,你掌握審判權力的;或者是你像我們警察,掌握偵辦權力的,你要為民眾冤屈申冤啊!你要【推己及物】,就是你要設身處地替他想啊!【濟困扶危】,你要幫助那個困難的人,幫助那個危險的人。

  那你對那些土豪劣紳,你就必須要給他依法辦理啊!【鋤強安弱】啊!講到這裡,讓我想到我早期的一個記憶,我剛開始當官的時後,大概是1976年,我當時剛官校畢業,那個時候「初生之犢不畏虎」,滿股的熱情啊!結果我在臺灣省中部某一個地方服務,我一位朋友、認識的一位朋友,是做鞋子的。

  他因為做生意總是需要週轉嘛!他認識他的太太,我這位朋友認識機車行的總代理的太太,那這個人就在地方上很有影響力。那他娶大太太、二太太,他那個二太太就認識我這個朋友,做生意的這個朋友。那我這個朋友就拿支票要去跟她週轉,他們住在鄉下的別墅,那他就那天去,要去跟她週轉現金。

  他以為他是要勾引他太太,他就發動他機車行四個小弟,把那個摩托...,臺灣早期摩托車有一個鐵鍊嘛,現在好像也有,那個鐵鍊把它拆下來,然後用鐵鍊在房間裡面把他綁起來,門關起來,就開始給他打,打到他脾臟出血。打完以後還用棍子戳他:「你叫我爺爺!叫我爸爸!」這麼惡質的人,簡直是無法無天呢!他用棍子把他戳到裡面脾臟出血,差點死掉,到醫院去我才知道。

  他跟我講,我去看他,我說:「有這麼壞的人啊!不是沒有法律啊!怎麼這麼惡劣呢?」用這個私刑去凌虐人犯,好!我說:「我辦他」,「你敢辦他嗎?他認識你們的什麼長呢!他在地方上很有影響力,他還認識某某什麼大長呢」!

  我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我就辦他了,我就站在刑警旁邊,我說:「你問他筆錄」,我旁邊押著,我就問他筆錄。後來某一位長官就跟我約見了,就在會客室,他說:「你跟他道歉」,我說:「我不道歉」,我說:「我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他不對啊!他打人他不對啊!我為什麼要道歉?」他也沒有我的辦法,因為我不道歉,因為我是國家公務員。

  結果後來我想:這個地方我大概待不下去,我就寫報告請調臺北市,我就走了。我走完不到一年,那個長官就出事情啦!就拉下來了,這世間還是有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我就是這樣。但是有時候真的太正氣,很容易得罪人,你知道嗎?尤其像我的個性,很像關公的那種霸氣和那種正氣,有點看了不行就是要整頓。但是現在我們學佛了,我們都是用智慧。

  那麼,他的兒子楊椿,【大魁天下,夫不知有秋之利者,見人投種,怪曰:奈何以可食之物,棄之淤泥】。這就是說,有些人行善,旁邊的人就會笑啦!他說:「哎呀!那個稻穀那麼好、可以吃,為什麼我們把它丟在泥巴裡面、淤泥裡面呢?」就像你去布施,他說:「哎呀!錢不要拿去捐錢啦!拿來享受,來出國旅遊啦!來去吃大餐」等等這些,「來買名車啦」!他不知道「種福田」是這個意思啊!

  它說:我們諺語上有一句話,【種竹得筍】,你要吃竹筍,你就要種竹啊!【栽蓮得藕】,你要吃蓮藕,你就要栽蓮啊!蓮才能長出藕啊!蓮藕啊!【凡我同人】,他說:我們能這樣一起修行的人,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我們【慎毋惜種】,我們不要放棄種植這個福田。

  接下來最後,我就來跟各位報告一下,淨空老法師對這個【積德累功】,老法師他的一段開示。老法師說:「我們積功累德要有期限,才可以成功。」

第一個,老法師說:「生命有限,不要悠悠度日」,他說:「我們做善事,我們會因循茍且,不能夠奮發而且會退轉或是墮落。但是要知道佛經上跟我們講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命是在呼吸間』,那麼一口氣不來就已經是隔世了。你不能夠說還有明天、還有明年,那麼一直等待下去,那人生就空過了」。所以要怎麼辦呢?就是你要訂一個期限,限期之內完成「積功累德」,那麼你資糧夠了,那你的心就安、就踏實了,所以看到苦難就趕快去救,主動去做,發心、發願去做,就可以了。

 第二個,就是「我們積功累德,就要像打佛七、誦經一樣」。我們念佛法門有「剋期求證」,經上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那七晝夜專心一致念佛,那麼一定會感應道交。你「積功累德」用這種精神,那麼就可以有功夫,而且能夠得力。

  第三個,老法師說:「我們要學袁了凡居士,發三種願」,他說:「你日行一善,那麼一年三百多善,三年就完成一千善」。那袁了凡第一次行三千善是用了十年,那麼第二次的三千善用了三年,這就是訂了期限的一個功效。那麼我有一位蓮友康居士,他說在幾年前連續發生車禍,跟我講說:「怎麼辦?」他說算命的說:他今年難關不好過;那我就說:「不然你發願,放生一百萬條魚的生命」,他真的這樣發下去,他三年就一百萬條魚的生命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要引用一個在大陸的【積德累功】的故事,這個資料是我在斯里蘭卡,隨淨空老法師在斯里蘭卡講經的時候,師父的侍者勝妙法師給我的。大陸有一位菩薩很了不起,他編了一本《太上感應篇新證》,他完全是蒐集大陸的因果故事,所以我以後講《太上感應篇彙編》,會引用這個《新證》的故事。

  那今天這位趙力勇先生,他是大陸北方的農民,他住在一個山溝裡面,今年五十幾歲;四十年前他發生一個車禍,腿斷了一隻,也得了皮膚癌。那他家裡其實是蠻窮困的,他太太一個月大概幾百塊人民幣的收入,那他就是收廢棄的物品來變賣,那麼他把這些錢存起來。那他們村落裡面有一位塗玉芬老菩薩,還有一位盲兒子楊井森相依為命,房子很破落,他就把她們接過來;那他跟她的盲兒子住,他太太跟塗老菩薩住。

  2003年塗老菩薩往生了,那他的盲兒子現在還在,六十幾歲了,還在跟這位趙力勇先生住在一起。那趙力勇他還更慈悲,把他自己的一點田地捐出來蓋個「敬老院」,那他剛好同一個村裡面有一個工業區的企業家吳亞光先生,很慈悲,幫助他,募了一點款項幫他蓋敬老院,目前有幾位老人家住在裡面,雖然經營上也不是很容易,但是他們希望:這個善心、善行能夠繼續下去。

我看到這個故事,我其實很感動,那我下列四點來分享:

第一,「慈悲與智慧的菩薩行」。趙力勇本身殘障,又皮膚癌,家庭收入不多,但是他有一顆慈悲助人的心,還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這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那麼他身殘心不殘,他的心充滿慈悲、智慧。

  第二,他「遇到逆境還能夠植福」。《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跟我們講,如果遇上逆境,要這樣想:我們這一輩子有這個困苦,是前世的罪業所招感;那我們今天逆來順受,那就是「消業」,這個承受就是「消業」、就是「解業」。

    經典上跟我們講:「我們貧窮,希望天下人都富饒;我們多病,希望天下人都健康;我們遇到鬥爭,希望天下人都能和諧;我們遇到昏昧,希望天下人都有智慧。」所以你每看到一個患難、苦難,你就發這個願去幫助他,那這樣就是「轉煩惱為菩提」,那就把三毒變成甘露。

  第三,「善願容易發,難以堅持」。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困難,但是要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這樣就不容易了。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善是一點一滴累積的,你真正累積,那麼你就走向聖人的境界。做為一個佛弟子,你要恭敬供養三寶並不困難,我們都很恭敬佛菩薩,但是叫你恭敬供養一切眾生,那有些人就為難了。實際上三寶跟眾生是一體的,「自他不二」的,眾生的苦就是菩薩的苦,所以你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得到歡喜,諸佛菩薩就會歡喜,那麼「佛菩薩所行之處,皆令眾生得歡喜」。

  第四,「直心就是淨土」。趙力勇的心,他其實這個心是「直心」,他無怨無悔的去做,他也不埋怨,而且他非常高興讓老人家有個安頓的地方。所以這個「直心」,在大乘經上講:「直心就是淨土」,那我們講說「直心」、「深心」、「大悲心」就是「菩提心」,那「菩提心」本身來講的話,能發這個「菩提心」,那趙力勇本身和他太太就是「菩薩」啦!

    所以他們住的地方、他們所到的地方,他們的敬老院本身就是「淨土」。所以他的心,趙力勇的心是「質直無諂曲」;他無所求,這種心乃是「萬行之根本」。什麼叫「萬行」?「萬行」就是我們所謂的「六度萬行」,一切的「積功累德」,一切的善事、善行、善念,我們所謂的「淨業三福」,就是「萬行」。

    我們每天日常生活,利他的行為這就是「萬行」,所以「菩薩行」、「六度萬行」的根本是什麼?就是這個「菩提心」,就是這個「直心」。所以趙力勇他所修的這個感人的善行,其實是真正的「積功累德」,我相信來生他世,他一定是福慧圓滿,他的前途是一定光明,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也向他看齊。

  非常感謝大陸這位菩薩,編了這本《太上感應篇新證》,以上我們就到這邊告一個段落,感恩各位同修大德,如果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4)《南禪七日》第二十一講 (文字檔案新編)
為何形容魚肉有「腥」,形容羊肉有「膻」,但「魚」「羊」仍構成褒義的「鮮」?
這個碗底的字,有沒朋友知道的?
丁這個字當姓氏的時候念ding還是zheng?
給為人所熟知的角色寫一個顛覆性的故事?

TAG:視頻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