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陳家溝太極拳:拜師要查祖上三代,大師多是自封
陳家族譜
原標題:封面調查丨揭秘陳家溝太極拳:拜師要查祖上三代,大師多是自封
最近幾日,徐曉冬與魏雷的比試話題依舊火熱。而魏雷本人更是公開發聲,表示自己之所以會輸,完全是因為宅心仁厚沒有想過要下重手,如果下了重手,或許就會要了徐曉冬的命。5月5日,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來到了太極發源地陳家溝,在這裡見到了擔任陳氏家族理事會主任的陳畢華老先生,陳老先生表示,如今所謂的太極宗師,多是自封,「陳家收徒,要往祖上查三代,身家不清白的,不會傳給他真功夫。」
陳家溝位於河南省溫縣境內,自明朝洪武年間陳家始祖陳卜定居於此遂得名,至今已有800年。陳卜第九世孫陳王廷創太極拳,並傳承與溝內,至今400年。如今的陳家溝,拳館林立,祖祠高聳,一大片與太極相關的產業欣欣向榮,就連村內的理髮店,都是「太極理髮」,據介紹,整個村子共有400多個教拳的老師,家庭武校更是數不勝數,「這裡現在來學拳的人太多了,就連國外也有人慕名而來。」一名溫縣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向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介紹,「有個叫馬蒂爾的學員,來自法國波爾多,來陳家溝學了12年太極拳,這次從法國回來,把他爸也帶了過來,想讓他爸一起學。」
對於陳家溝來說,能夠把太極拳發揚光大,傳到國外,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就算是陳王廷或許也沒有想到,自己當初閑暇時自創的一門拳法,如今能有這麼大的魔力,吸引如此多人習練。然而,作為陳氏家族理事會的主任,陳畢華在看到這種情況後,只是無奈的搖搖頭,「太極拳有發展肯定是好事,這些要感謝政府。但如今的太極拳,有些變味道了。」
對於整個陳氏宗族來說,太極拳是一門家傳拳法,「什麼叫家傳拳法,那就是傳內不傳外,只傳本姓。」陳王廷的太極拳,底子仍舊是源自戚繼光,統共108手,後來傳下又分大小兩架,「陳家溝北面練的小架,又因為北面多住的富人,所以又叫書房架,南面練的大架,因為多住的窮人,所以又叫做馬房架。」陳畢華說,不管是南陳還是北陳,囿於時代的特性,對於傳承看得極重,所以都守著傳內不傳外的規矩。
「外面現在許多人說,楊露禪當初是偷拳,其實不是偷,就是教他的。」按照陳畢華的說法,坊間關於楊露禪的傳言多為演繹,「我父親叫陳伯先,以前參與過編纂溫縣縣誌,對於陳家的這些歷史,我們家其實最有發言權。」陳畢華說,楊露禪祖籍河北,5、6歲時被賣給了當時的陳家溝富戶陳德瑚,「陳德瑚家有多有錢,誰也不知道,但不僅是當時的溫縣,就連周邊各縣也要來他家裡交租。」
當時的陳德瑚已經58歲,家裡的錢雖然多得用不完,但卻無兒無女,害怕自己家中錢財無人繼承,遂生了買一個兒子的年頭,就這樣楊露禪來到了陳家溝,「當時的買賣也算是過了正常程序的,楊露禪的賣身契都在陳德瑚的手裡。」陳德瑚家住在陳長興隔壁,陳長興是當時村裡的第一高手,「在村裡號稱牌面大王,意思是,無論他站著還是坐著,隨便你怎麼打,就是不會倒。」陳長興家中拮据,緊靠著自己手裡的功夫,替人當鏢師,「陳德瑚當時也是請了陳長興去家裡,意思就是想要陳長興教楊露禪學拳。所以,所謂的楊露禪偷拳,是不成立的,是直接教的,但他不姓陳,學到的,我猜最多也就五分之一吧。」
陳畢華說,如今雖然有了不同,太極拳面向了全世界,但傳授拳法,依舊是需要講規矩的,「許多人自以為學到了功夫,其實還不如皮毛,現在外面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大師,什麼是大師?陳長興是多厲害的高手啊,在我們族譜的記載上,才是拳師,他兒子連拳師都不是,是拳手,現在的大師大多都是自封的。」有許多人曾找過陳畢華,表示現在外面打著太極拳的招牌騙人的太多,陳家溝作為太極發源地,陳畢華作為陳氏家族理事會的主任,無論如何也該管管,「我能怎麼辦,我管不了,按照我們的祖訓,我們只能管自己人教拳,要學陳家拳,要往祖上查三代。假如你和我學拳,我查你的時候不會告訴你,但如果查到你家三代之內有劣跡,那對不起,你學不到真東西了。」對於打著太極招牌騙人的那些大師,陳畢華表示,只能靠政府,「一共就兩個辦法,一個就是電視上那種清理門戶,他壞哪家的名聲,哪家就自己去把他幹掉,但現在是法治社會,肯定是不行的。第二個,就只能靠政府,讓政府來進行規範。」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沈軼發自溫縣
揭秘陳家溝「怪現象」:誰掙錢多誰功夫高
陳家溝太極拳學校
作為太極發源地,陳家溝可謂是遍地武館,滿村「太極名家」。用該村村委會一位工作人員的話說,鄉間隨便一個老大爺,也可以背出太極拳的拳經。但那麼多「大師」,到底誰有真功夫,誰的功夫最好?
「現在的陳家溝早不是以前了,誰都覺得自己的功夫好。之前也有人這樣問過我,我當時就說,誰掙的錢多誰的功夫就高。」一位名叫陳明德的老人這樣告訴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
陳明德今年已有60多歲,自稱是陳氏第十九世世孫,家住「四大金剛」之一的朱天才隔壁,他說自己此前曾拜師陳照丕,「我以前和他在一個生產隊,他年齡比我們大,但人是真的不錯,他當年在我們村裡教拳,總共要教30多個人,但他分文不取,逢年過節有人給他送東西也不要,照丕老師這個人,是真的不錯。」
對於如今的陳家溝,老人有著自己的看法,「我們陳家溝以前的武風就很盛,解放前有這麼一句話,『喝喝陳溝水,就能抖抖腿』說的就是我們陳家溝人人都能打拳。」老人表示,和現在的情況不同,當時陳家溝里的人,單純是因為好武,所以打拳的人多,「現在都是沖著錢去的,練拳練拳重在練,陳氏太極拳,想要入門,再有天分,也要三年時間,但是現在的人,別說三年入門,就是在這學了三個月也能回去開拳館,教徒弟了。」
關於如今的陳家溝太極拳誰功夫最高,老人表示,每個標準,「要說功夫高,誰都不服誰,就是我們當地人也沒個准,反正都覺得自己功夫高。」當封面記者(thecover.cn)記者詢問他「四大金剛」時,陳明德意味深長的表示,出名不一定就功夫高,「有名不一定要有功夫,但你要會說,會宣傳,我就知道我們村,還有幾個老人是有真功夫的,真的是有內功,但他們就沒名氣,說出來也沒人知道。」陳明德說,如今的陳家溝早就和以前陳照丕老師的時候不一樣了,「誰的功夫高,就看誰掙的錢多!」
對於這個現狀,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也詢問了陳畢華老先生,陳畢華並沒有回應,他只是表示,如今的陳家溝,有很多人都在靠著太極拳吃飯,「以前練拳,不能換吃的,現在練拳至少能養活自己,其實也很好,太極拳的發展需要名人的推動,也需要『四大金剛』,對於陳家溝來說,對於陳式太極拳來說,只要傳承別斷了就好。」
一個村與一門絕技:真正的太極拳已經沒了
陳家溝太極拳祖祠
太極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太極之理見於《周易·繫辭》,很多人說太極拳是道門一派,也是由此而來,但與張三丰無關。
「太極拳有史料記載的,是出自陳家溝,創自陳王廷。」陳畢華是陳氏家族理事會主任,同時也是陳氏太極拳文化研究協會的會長。對於陳家溝來說,太極拳是面子,也是里子,但如今,只剩下了面子,「真正的太極拳,解放以後就已經斷了。」
明洪武三年(1370年)前後,陳卜率全家逃荒至山西洪洞縣。洪武四年(1371年)春,隨同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遷居至河南懷慶府,次年遷至懷慶府東南約15公里的一個小村莊。結草為廬,初奠家業。
陳卜為人寬厚,精通108式長拳器械,深為鄉鄰所重,遂稱其所居住的村為陳卜庄(解放後劃歸溫縣轄,至今村名未變)。因陳卜庄地勢低洼,常受澇災,陳卜一家又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遷居距溫縣城東約5公里的常陽村(以該村西鄰常陽古寺而得名)。
陳家拳械武術傳至陳卜第九世孫陳王廷時,得到了發揚光大,其祖父和父親均為明朝下級官吏。其弟兄四人,排行老二。他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不但深得家傳武功的精髓,於武功一項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涉獵經史子集,學識淵博,以致被譽為「文事武略,皆卓越於時」。
崇禎年間,陳卜應試考武舉,在武考中,陳卜箭法精湛,一馬三箭,三馬九箭,射了個鳳奪巢(即第二箭從靶心擠出第一箭,第三箭又擠出第二箭,像鳥兒爭巢一樣),贏得了滿場喝彩。但因擂鼓報靶的鼓吏受人賄賂,只擂了三通鼓(意即九箭只中三箭)。主考官聞鼓聲,即以中三箭論之,當時中四箭為過關,陳王廷也就此落選。
「於是,陳王廷大怒,馳馬掣劍,劈死鼓吏,逃出了校場。隨後歸隱陳家溝,創出了太極拳。」陳畢華說,當初的太極拳,真的是一門殺人技。
「不過,現在估計大家是看不到這種真正的太極拳了。」陳畢華說,在解放前,陳家溝里多是地主富戶,「窮文富武,家裡沒錢的,也練不了拳。」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太極拳在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地主階級的產物,「1945年這裡第一次解放,打跑了國民黨,也打死了好些地主,陳小旺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當時誰敢練拳,誰就是和地主抱團,所以大家不敢學,也不敢教。」
當時的陳家溝,還有兩位大師健在,分別是大架的陳照丕,小架的陳克忠。陳照丕作為如今陳氏太極「四大金剛」的師父,無需贅言。陳克忠當時也是少有的高手之一,「克忠老師,真正可以做到,坐在那裡讓人打,可以把人反彈出去。」陳畢華說,1963年時,河南滎陽練長拳的老拳師金長河來陳家溝拜訪,當時就住在他們家,「他在我們這住了一段時間,和我父親說,他是真的佩服克忠老師,他說『有的老師打我,我知道他怎麼打的,我擋不住,但是克忠老師打我,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打的。』」
而陳照丕與陳克忠,也被陳畢華認為是最後兩位大師,「先前是不敢教,後來又趕上文化大革命,太極拳成了典型,陳家祠堂被拆,祖宗牌位被砸。陳照丕老師都74歲了,還被扣上一堆帽子,天天批鬥,跳井都跳了兩次。陳克忠老師,更是直接死在了文化大革命里。」
對於現在的這些太極大師,包括四大金剛在內,陳畢華表示,都沒到當初的境界,「現在的太極拳,都重視技巧,這不是真正的太極拳,真正的太極拳講的是『順』,你要什麼,給就給你什麼,搭手就讓你飛出去,以前的說法叫,一丈不算遠,全打方寸間,講的就是打穴位,一擊致命。這門功夫,在克忠老師去世後,就已經失傳了。」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沈軼
推薦閱讀:
※太極拳與太極劍
※楊氏二十四式太極拳記憶口訣(4句28字)
※看了你會受益終身:太極拳30金句
※太極拳界存在的幾大謬論!
※劃時代的意義評徐雷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