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死背後的疑雲有著什麼樣的真相

  

  明崇禎三年即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9月22日),一個犯人在刑場上遭受磔刑(凌遲)。京城的百姓對於這個囚犯似乎是深惡痛絕,他們從劊子手手中買下犯人的肉,就著烈酒生吃,直至「血流齒頰間」才覺解恨。這個犯人是當時的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

  明崇禎二年即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日,崇禎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紫禁城建極殿即今保和殿居中向後為雲台門,其兩旁向後為雲台左門、雲台右門,又名平台),召見袁崇煥,傳諭是要「議軍餉」。

  袁崇煥當時的職務是:明朝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薊遼督師。薊遼督師的全稱是督師薊、遼、天津、登、萊軍務,就是說袁崇煥是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兼督師薊、遼、天津、登、萊地區的軍事防務,負責抵禦後金軍隊南進,守衛山海關,保衛北京城。袁崇煥的駐地在寧遠(今遼寧興城)。

  袁崇煥到了平台之後,崇禎皇帝並沒有同他議軍餉,而是當即下令將他逮捕下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話要從頭說起。這年十月,後金天聰汗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和蒙古騎兵,繞過袁崇煥的防區,就是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通過蒙古,突破長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袁崇煥巡視到山海關時,得到了皇太極進攻北京的軍報。他心焚膽裂,憤不顧死,急點九千兵馬,「士不傳餐,馬不再秣」,就是行軍途中兵不再吃飯,馬不再喂草,日夜兼馳,趕在皇太極之前,到了北京廣渠門外。

  時值寒冬,大營露宿,缺乏糧料,兵飢馬餓。而袁崇煥率領援軍,在這樣極度不利的情況下,背依城牆,先後在廣渠門外、左安門外,打退皇太極軍隊的猛烈進攻。袁崇煥身先士卒,策馬迎敵,甲胄上布滿箭鏃,如刺蝟皮一般。當時場面,馬頸相交,揮刀廝殺,險象環生。一個後金軍勇士一刀砍向袁崇煥,幸虧袁崇煥手下的副官用刀一格,才使他幸免於難。

  皇太極與袁崇煥有著難解的仇恨。想當年,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就曾受挫於袁崇煥固守的寧遠城下,百戰百勝的神話就此破滅,不久鬱鬱而終。還有說法認為努爾哈赤是在寧遠城下被袁崇煥的紅夷大炮打傷後飲恨而死的。後來,決心雪恥的皇太極又在寧錦戰場上敗給了袁崇煥。兩次兵敗的奇恥大辱,父親喪命的深仇大恨,使得皇太極不能善罷甘休。

  在北京廣渠門和左安門兩戰之後,皇太極的八旗大軍沒有撤退,等待時機;袁崇煥也在休整兵馬,準備再戰。皇太極一面伺機向北京城發動更強大的進攻,一面使用「反間計」,離間明朝君臣。

  此前,後金大軍在廣渠門戰敗屯駐南海子時,俘虜了明朝提督大壩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據《崇禎長編》記載:大清兵駐南海子,提督大壩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口稱「我是萬歲爺養馬的官兒」。第二天,皇太極命將楊春、王成德帶到德勝門外,指派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和巴克什達海等,對他們加以監守。高鴻中、鮑承先等按照皇太極的旨意,夜裡回營,坐在兩個太監卧室的隔壁,故作耳語,秘密談話。他們在談話中明示袁崇煥已經與皇太極有密約,攻取北京,城下之盟,很快可以成功。太監楊春、王成德假裝卧睡,傾耳竊聽。

  二十九日,高鴻中、鮑承先又受命故意放走了楊太監、王太監。楊太監等回到紫禁城,將竊聽到的高鴻中、鮑承先的密談內容,奏報了崇禎皇帝。崇禎帝既惑於閹黨的蜚語,又誤中後金的反間計,決定在平台召見袁崇煥「議餉」。

  隆冬時節,大地冰封,袁崇煥率領的軍隊,露宿城外,無糧無草。此時聽到皇帝要議軍餉,袁崇煥自然非常高興。這裡面還要插個一塊麵餅的故事。袁崇煥治軍十分嚴明,在軍隊無糧無草,人飢馬疲的情況之下,仍明令:不許官兵搶老百姓家的糧食充饑,不許砍伐老百姓的樹木點火取暖。但是有一個士兵實在是餓極了,就偷了老百姓家的一塊麵餅。袁崇煥知道後,為了嚴肅軍紀,含淚把這個士兵當眾斬首。軍隊缺餉已經成為當時的最大問題,袁崇煥急不可待地要入城「議餉」。有的軍官提醒說,這裡面會不會有別的事情?袁崇煥沒有理會。

  袁崇煥來到北京城下。北京這時是九門戒嚴,城門禁閉。城上用繩子吊一個筐子下來,袁崇煥就坐在筐子里被提到城上。堂堂大明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居然不能從城門進去,要縋城而入。袁崇煥到了平台之後,崇禎皇帝嚴肅地坐在那裡,沒有議軍餉,而是下令將袁崇煥逮捕。這件事情,學者張岱在他的《石匱書後集》裡面有記載,《崇禎長編》也記載,說:「逮督師袁崇煥於獄。」就是逮捕袁崇煥下獄。計六奇的《明季北略》記述較詳:「著錦衣衛拏(ná)擲殿下。校尉十人,褫(chǐ)其朝服,杻(chǒu)押西長安門外錦衣衛大堂,發南鎮撫司監候。」袁崇煥被剝掉官服,身受刑具,押送到錦衣衛大獄。

  明崇禎三年即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9月22日),明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慘遭磔刑,含冤離世。(摘自《明亡清興六十年》(上)作者:閻崇年出版社:中華書局)

  袁崇煥死時被當作可恥的賣國賊,但他死後,明朝「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袁崇煥死後152年,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開為他平反。在《清高宗實錄》第1170卷,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留下了這樣的記載:「昨披閱《明史》,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袁崇煥系廣東東莞人,現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尚安,詳悉查明,遇便覆奏。」從此時起,才有人公開祭奠袁崇煥。袁崇煥也終於卸下了賣國賊的枷鎖,重新登上民族英雄的祭壇。然而隨著人們對那段歷史的不斷探究,又有許多新的觀點誕生。袁崇煥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是什麼導致了他最終的死亡,袁崇煥之死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真相。

  被崇禎拋棄的袁崇煥

  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明萬曆中進士,從政之初,任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袁崇煥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明朝後期,後金不斷侵擾明朝邊境,袁崇煥深感其辱,於是單騎出關考察關外形勢,回到北京後,袁崇煥自請守衛遼東。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攻打袁崇煥守衛的寧遠城時被炸死,袁崇煥升至遼東巡撫。袁崇煥為人正直,因為不肯投靠魏忠賢宦官集團,被宦官彈劾,從而被撤職。

  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為了解除後金對明的邊境壓力,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開袁崇煥的防區,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得知消息後率部星夜馳援京師,迫使後金軍退回關外。金軍撤退後,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反而將袁崇煥逮捕下獄。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袁崇煥被處死於西市。

  《明史?袁崇煥傳》說:「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王先謙《東華錄?天聰三年》說得更為確切:明朝有兩個太監被後金軍俘虜去以後,被關在金營里。有天晚上,一個姓楊的太監半夜醒來,聽見兩個看守他們的金兵在外面輕聲地談話。一個金兵說:「今天咱們臨陣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極)的意思,你可知道?」另一個說:「你是怎麼知道的?」一個又說:「剛才我就看到皇上一個人騎著馬朝著明營走,明營里也有兩個人騎馬過來,跟皇上談了好半天話才回去。聽說那兩人就是袁將軍派來的,他已經跟皇上有密約,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姓楊的太監偷聽了這番對話,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來。他跑回皇宮,向崇禎帝報告,崇禎先是逮捕了袁崇煥,八個月之後以謀反罪處死了袁崇煥。皇太極的反間計漏洞百出,這八個月里如果崇禎皇帝仔細地查證,事情一定會大白於天下,但是袁崇煥還是被處死。這除了皇太極反間計得逞之外,還有更深的原因。

  首先是袁崇煥失去了崇禎皇帝的信任。崇禎皇帝與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比較起來,可以說並不是那麼昏庸,甚至「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無論是朝野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對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崇禎皇帝卻是一個多疑刻薄、剛愎自用的皇帝。崇禎皇帝即位的時候,大明王朝內部被魏忠賢閹黨集團搞得一團混亂,派別林立,同時後金的軍事力量不斷騷擾明朝邊境,甚至能長驅直下威脅北京。立志有所作為的崇禎帝不禁「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對那些他抱有很大期望的大臣,他先是授以大權,而如果他對這些大臣失望,便切齒憤恨,必殺之而後快。因此崇禎皇帝在位17年,所殺的大臣不計其數,其中總督有7人,巡撫有11人。內閣重臣更頻繁替換,先後用了近五十人。

  崇禎皇帝起初對袁崇煥是非常信任的。4月他即位後,7月他就召見袁崇煥,諮詢平定遼東的方略:「你不遠萬里應召來京,忠心耿耿,義勇可佳。希望你把平定遼東的方略,詳詳細細地稟奏上來。」袁崇煥回答道:「平定遼東的方略已經全部寫進了奏章。臣受到陛下的寵愛,感激涕零,我請求能夠得到皇上恩准,我受命在外的時候,可以根據遼東情況斟酌處理平遼大事。如果能夠得到皇帝的恩准,臣冒昧地認為,我用五年時間就能夠全部恢復遼東疆域。」崇禎皇帝非常滿意袁崇煥的答覆,對袁崇煥許諾說:「如果你能夠恢復遼東故土,我不會吝惜封侯的獎賞,你對朕盡心儘力,你的子孫也會因此受到獎賞!」袁崇煥出關時領有480萬遼餉,其中米180萬石,另發內帑120萬、鎧甲40萬具,紅夷大炮10門,其他弓箭軍械無數。到任後,他立即加強防守,準備收復失地,安撫流亡平民。同時裁汰軍隊,試圖練出一支精兵,並將薊州精銳部隊充實到遼東防線。

  實際上,此時的遼東邊境上後金在軍事力量上已經佔據了優勢,袁崇煥的許諾僅僅是為了安慰年輕的皇帝,但是崇禎皇帝卻信以為真。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春,蒙古部族發生大饑荒,請求開放邊境貿易,於是袁崇煥上奏要求開放市場,試圖通過稅收來資助軍隊,從而減輕朝廷的軍餉負擔,但崇禎皇帝發布詔書斥責說:「你與蒙古貿易,這不是明擺著拿物資資助賊寇嗎?這怎麼能容許?」袁崇煥對此不以為然:「關外市場貿易,只允許用米布交換柴草,違禁物品,依法嚴禁,而且他們保證不與賊寇(後金)相通。他們都說:"家中空空如也,如果再不進行邊境貿易,用什麼來養家糊口呢?"他們願意用妻子作為人質,斷不敢誘導賊寇侵犯薊遼。」但在後來的後金軍隊對北京城的圍困中,為後金進攻北京帶路的,恰恰就是這支袁崇煥在奏章中認同「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的蒙古部族。因此,雖然袁崇煥力解北京之圍,崇禎皇帝也對袁崇煥進行了獎賞,但之前發生的毛文龍事件,加上這次後金軍隊的騷擾,使得崇禎皇帝內心深處對袁崇煥已有所不滿。

  毛文龍是明朝邊境的地方軍閥,他率部在皮島(今椴島)至長山列島之間流動抗擊後金,同時聯絡山東登州一線明軍協同作戰,遙相呼應,構成犄角之勢,一度遏制了後金軍的西進和南下。儘管如此,毛文龍的部隊獨處海島,朝廷很難節制,毛文龍的部下官員也有貪污、冒認軍餉的行徑。由於毛文龍不聽調遣,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六月,袁崇煥以談餉閱兵為名,將毛文龍誘騙至旅順雙島的一處古廟中,將其拘捕,曆數其「冒餉飾功」、「不受節制」等12條罪狀,當眾以尚方劍將其斬殺。毛文龍被殺後,後金軍隊所受牽制大大減少,崇禎皇帝聽到毛文龍被殺的消息「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煥,乃優旨褒答。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但他對袁崇煥「優旨褒答」,僅僅是在毛文龍被殺的既成事實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崇禎皇帝處死袁崇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袁崇煥與後金的和議。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未經朝廷允許,私自派使者弔唁。後金皇太極趁機遣使回復,謀求議和。當時,儘管明朝軍隊屢戰屢敗,但基於天朝尊嚴,「諸將罔敢議戰守」。雖然袁崇煥的和議戰略上完全正確,而且崇禎皇帝起初也同意,但這種與皇太極關於和議的私下書信往來,讓崇禎皇帝產生了懷疑。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袁崇煥被逮捕入獄,囚禁審訊半年後,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崇禎帝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將袁崇煥處死於西市。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對袁崇煥恨之入骨,「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

  中國歷史上有兩大最高統治者冤殺武將,從而自毀長城的冤獄。一是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不思恢復故土,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岳飛;一是明末崇禎皇帝錯殺袁崇煥。宋高宗冤殺岳飛畢竟有其私心,他不能容忍岳飛要迎接被俘虜的皇帝回朝的論調,害怕失去自己的皇帝寶座。崇禎皇帝錯殺袁崇煥則是自取滅亡,「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性格缺陷害死袁崇煥

  被史學家稱為「明朝第一將軍」的袁崇煥,在明崇禎朝被定罪為誤國罪臣,卻在清乾隆時期驚天大逆轉徹底翻案,他的對手給了他遲來的評價--蒙冤的忠良。於是,袁崇煥案被稱為「岳飛之後最大的冤案」。

  與岳飛不同的是,這樣一個有德有才、為抗擊外敵殫精竭慮的愛國將領,卻不僅沒得到上司的認可,更沒得到百姓的擁戴。甚至他被千刀萬剮處死後,「其屍身被百姓所食」,下場極其悲慘。

  袁崇煥到底做錯了什麼?究竟是什麼要了袁崇煥的命?

  讓我們先從一句至理名言--「性格決定命運」說起。

  寧錦大捷後的當頭一棒

  明天啟七年、後金汗國天聰元年。七月初二,袁崇煥辭職回鄉。

  寧錦大捷後幾天,御史李應薦上書,彈劾袁崇煥,說他在戰役中,不援助錦州,是作戰不積極的表現。這無異於給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的袁崇煥當頭一棒。他沒有想到的是,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

  寧錦大戰後,論功行賞,最大的功勞自然是魏忠賢,其次是監軍太監,再其次是太監和閹黨大臣,如顧秉謙、崔呈秀等等。再其次,是魏忠賢的重孫(時年四歲),封侯爵。

  皇帝對袁崇煥的獎勵是:升一級,賞銀三十兩。

  明朝的白銀一兩,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三十七克多一點,銀子的購買力,在明朝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的波動很大,有一兩銀子買七石大米的時候,也有一石大米賣一兩六錢銀子的時候。崇禎年間的米價普遍較高。整個明代平均起來,每石粳米能賣零點七兩銀子左右。

  明朝的大米一石,大約相當於現在一點零七三石。換算一下,袁崇煥得到的物質獎勵相當於四千公斤左右大米,用今天的米價換算一下,大家就大致知道相當於多少錢了。

  更主要的是,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打了勝仗的人在朝堂之上卻沒有話語權,袁崇煥怎麼會忍下這口氣?

  此外他也更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不辭職,還有更倒霉的事在後面等著他。

  早年形成自負輕狂偏執的個性

  「性格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心理構成物」,而人們的性格特徵表現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明末特殊的社會環境下,造就了袁崇煥獨特的性格,這一性格深深烙上了時代的印記。而袁崇煥所塑造出來的性格,則決定著其為人處世的風格,即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聰明伶俐,讀書刻苦」的袁崇煥,在萬曆二十五年補為秀才。後又經過九年的努力,於萬曆三十四年,在廣西桂林丙午科鄉試中考中舉人。年僅二十三歲便能獲取功名,使得袁崇煥意氣風發,十分得意。

  袁崇煥中舉後,繼續參加會試。很不幸的是,雖然袁崇煥刻苦努力,但在會試中,屢考不中。直至萬曆四十七年,袁崇煥才在北京通過會試和殿試,考中萬曆己未科進士。這就是說,袁崇煥從中舉到中進士中間經歷十三年。這在封建文人中歷時雖然不算特別的漫長,但也很讓袁崇煥懊惱。

  科場考試屢試不中,儘管袁崇煥也曾萌生過歸園釣魚的念頭,但他最終並未氣餒,而是鍥而不捨,愈挫愈勇。最終會試考中,成為貢士。

  袁崇煥青少年時,便喜歡遊歷。每次進京趕考,他總是沿途遊玩,喜歡遊歷的他,喜好與好友談天說地,縱論山川地形。這些,造就了袁崇煥略顯張狂的個性。

  袁崇煥個人早期的人生經歷必將對他的後期人生歷程產生重要的影響。而當時大的社會環境,也深深影響了袁崇煥的人生抉擇。薩爾滸之戰後,明王朝和後金在軍事上互換了位置:明朝轉攻為守,後金則相反,明王朝邊疆危機日益加深。這一年恰好也是袁崇煥中進士的那一年,相信正在京師的袁崇煥會聽到不少戰況,這使他更加關心國事,憂國憂民,急切地希望投身到報國的疆場上去。

  袁崇煥早年形成的性格特點,加之整個社會變遷的大環境,兩者結合起來,潛移默化當中,塑造出一個滿腔抱負,忠君愛國,勇於為國效力,又帶著輕狂偏執的袁崇煥。這些性格,在袁崇煥未來的人生中,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自命不凡私自行事屢屢得罪上司

  袁崇煥中進士後,於萬曆四十八年,被朝廷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接受朝廷的政績考核。在此,袁崇煥顯現出張狂、好大言、行事魯莽草率的性格。袁崇煥朝覲在都時,「即單騎出閱關內外,部中失袁主事,訝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袁崇煥敢於冒險,心憂天下甚切。但也可以看出另外一個袁崇煥:喜好獨行,與人缺乏溝通:竟然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何地。此種做事行為,小事則已,如遇關乎家國之大事,仍一意孤行,不溝通上下,極易造成嚴重的後果。

  事實上,這種擔心在後來不幸言中。等到袁崇煥出閱關內外回來,他在談論關外的形勢時,竟然說:「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這種極端自信,甚至可以說是自負狂妄的語調,是不足取的。但在當時,明王朝面臨著內憂外患,國家已無人可用,袁崇煥張揚的個性以及凸顯出來的才能,為朝臣所推崇。於是,袁崇煥被推薦提拔為僉事,監管關外的軍隊。

  膽識過人的袁崇煥報國心切,「即夜行荊棘虎豹中」,「將士莫不壯其膽」,並深得上司王在晉的倚重。王在晉便提拔袁崇煥為寧前兵備僉事。而袁崇煥面對對自己恩寵有加卻碌碌無為的頂頭上司王在晉,竟「不盡遵其令」,在具體軍事部署上,與他反道而行,比如:「在晉議築重八里輔,崇煥以為非策,爭不得,湊記首輔葉向高」。縱然袁崇煥維護國家利益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悖上司之意,「湊記首輔葉向高」之舉,定然不得上司的歡心。

  而後,袁崇煥在孫承宗手下做軍務。因整軍治邊才能突出,使得孫承宗也「益倚崇煥」。袁崇煥做事果斷、雷厲風行,在一次軍隊檢查中,發現一校虛報人數,身為監軍的袁崇煥,竟然以「立斬之」來進行處罰。袁崇煥的舉動,使得孫承宗勃然大怒:「監軍可專殺耶」?雖然袁崇煥並沒有因此而受到軍紀處罰,但其行事獨斷的個性表露無遺。此時的袁崇煥令很多人感到,不過是一小軍官,就如此私自行事,等到他日權傾一方時,那還得了。

  天啟二年,袁崇煥受命駐守寧遠城。這時經略關內外的是高第,他認為山海關以外的地方是守不住的,要求所有軍民一併撤到關內。袁崇煥知道遼東防線對整個戰局的重要性,力爭不可。請曰:「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雖然高第對此不樂意,但也拿袁崇煥沒有辦法,只得任由袁崇煥駐守寧遠。

  由上可見,袁崇煥以這樣的態度和行為與上級相處,對其仕途、甚至是命運的影響定然不利。何況袁崇煥處在明末黨爭激烈之時,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不測。

  獨斷專行不善溝通失去軍民擁戴

  此後,面對後金軍隊對寧遠城的進攻,袁崇煥死守不棄。靠著袁崇煥個人傑出的軍事才能、得當的軍事部署,以及先進武器「紅夷大炮」的相助,一舉取得了寧遠大捷,改變了明末以來明朝對後金的軍事頹廢局面。這一戰,使得袁崇煥名聲大振。

  在寧遠之戰發生之時,有一事須引起注意,可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袁崇煥這個人的性格和辦事風格。袁崇煥守衛寧遠城初期,面對後金軍隊的瘋狂進攻,城池即將被攻破,城裡的軍民大為擔心,俱怨曰:「袁爺為己一人,累我一城百姓。」此語,令人感嘆:其一,嘆其民多愚昧,對保衛自己的袁崇煥竟發出如此之牢騷。其二,時人為何有這樣的感嘆?這中間固然有民眾國家、民族觀念淡薄等因素,我們也應該從袁崇煥身上找到合理解釋的理由。正是因為袁崇煥與軍民溝通不夠,使他的與城共存亡的守城精神不被軍民所理解。這也正是他做事專斷,一意而為之,且與他人缺少溝通的表現。

  至此,上司不滿、軍民不滿,袁崇煥的性格讓其失去了最根本的生存根基。那麼,他的性格又是怎麼樣為其一步步埋下的禍根?他的敵人又是怎樣利用這一點為其設下死局?請聽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

婚姻故事/鐵漢背後的溫暖力量 | 李家羚
男女行為背後的那些關係
李白四次婚姻背後的辛酸

TAG:真相 | 袁崇煥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