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劣根性28個標識之十:崇古與守舊

中國文化劣根性28個標識之十:崇古與守舊

  假設你在一間陰暗、潮濕、擁擠、破舊的老房子里住了二十年之久,現在總算盼到了喬遷新居。假設你頭髮花白,飽經風霜,一輩子省吃儉用,刻苦耐勞的雙親仍健在。接下來的情形你便可想而知,你雖在裝潢考究的新居里備齊了各式傢俱與日常用品,早打算將老房子里缺胳膊少腿的舊傢俱和叮鐺作響的罈罈罐罐送給收舊貨的小販,但臨到搬家那天你還是不得不面對父母親的唉聲嘆氣。僅管你一個勁地催促動身,老兩口卻不住地東摸摸西瞧瞧,一臉的捨不得,放不下,敝帚自珍。那些過去弄得老兩口臉紅脖子粗的破銅爛鐵,此刻都成了戀戀不捨的寶貝疙瘩,最後你沒辦法只好向二老妥協,揀幾件最具象徵意義的經典帶到新居去,一個好端端的喬遷之樂變成了長輩不開心,小輩不愜意的喬遷之怨。

  中國人的好古、尊老、戀舊之風由來已久,根深蒂固,有目共睹。

  講政治:法先王;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半部《論語》治天下、《詩經》退群盜;事不師古,而克永世,匪有悠聞;

  講道德:純然古風,三代氣象;人心不古;古道熱腸;

  講學習: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講用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姜還是老的辣,高梁還是老來紅;老馬識途。

  講文化:詩詞是唐宋的好,散文是先秦的好,歌賦是西漢的好,書法是隋唐的好,戲曲是元明的好,小說是明清的好。

  講科學:祖沖之的圓周率,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張衡的地震儀,以及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藥四大發明,把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無限誇大,彷彿四大發明是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始祖,別人的科學文化都是受了四大發明的啟迪而衍生出來的,我們的四大發明是老子,別人的科學文化是兒子是龜孫,孫子再發達也還是祖宗的榮耀。

  講人情:老領導,老首長、老上級、老朋友、老同學、老鄉親、老員工、老夥計、老鄰居、老街坊。

  講專業水平:老中醫、老師傅、老專家、老教授、老法師、老先生、老把式。

  講品質信譽:祖傳秘方、宮廷秘制、百年老店、老字號、老窖、老壇、老醬、老醋。

  其它,還有什麼老傳統,老辦法,老規矩;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凡事要好,須問三老;無作聰明亂舊章等不一而足。只要是老的、古的、舊的東西就刮目相看,越老越香、越古越美、越舊越可愛。

  記得有一首小詩,大意是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太陽每天從西方落下,一代人走過,一代人走來,大地卻依然如故。如果把它用來描述中國農耕社會的崇古與守舊,那就再恰當不過了。幾千年的中國農耕社會是一個一成不變的社會,是一個循環往複的社會,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制度,變化都微乎其微。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民,擁有一樣的文化制度一樣的風俗人情一樣的山水。

  在這樣的社會中,一個智力正常的人活上三二十年後,從自然界、從社會、從傳統風俗、從老一輩口中得到的經驗知識足以從容應對一生,十五有志於學,三十即可自主立業。做後生的如果能認真聽取老一輩的意見,按老一輩的意志行事,一般不會出大錯。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在那時具有相當的現實合理性。相反,誰不聽老人言,不肯安分守己,就會四處碰壁,四處招怨。死人的力量,傳統的力量,孔孟之道的力量太強大了,改朝換代僅是換了不同的人做皇帝,其餘一概照舊。連蒙古貴族入主中原和清兵入關也還不是一個個被大漢文化同化。反覆不變的經驗告訴中國人,只有崇古、尊老、戀舊才會四平八穩,才有榮華富貴,任何非分的改革,都是可笑而毫不足取的。

  西方人也很重視過去,但他們的目的是著眼於將來,他們希望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有益於未來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以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少走彎路。中國人重視過去卻是為了更好地向後看,機械地學習古人,模仿古人,以古人為榜樣,死搬硬套,亦步亦趨,讓活人做死人的犧牲。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劣根性 | 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