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領袖蔣介石(之二)
抗日領袖蔣介石
第二章 人類發展史上的歧途
袁定華
第一節 人類進化之道
世界自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列強紛紛興起,覬覦他國財富,處心積慮、想方設法掠奪他國財富而占為己有,不僅成為列強們的共同心理,而且逐步付諸實施,將侵略的魔爪不斷地伸向世界的東方。
十九世紀中葉,達爾文經過環球考察、二十年苦心鑽研創立起生物進化的學說。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第一次對整個生物界的發生、發展、不斷演進的規律,作出了系統的解釋,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革。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僅隻影響到當時的生物學領域,而且對人類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物競天擇是達爾文創立的生物進化論的核心。「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本是達爾文對於生物進化過程的一個總結,但在列強們不斷侵略他國的混沌過程中,它卻不知不覺地,被一些政客們炒作成了現代社會學的口號,無形之中,「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竟自然而然地成了列強們侵略一時間尚處於弱、小地位的國家的理論!
難道說世界應該就是這樣的嗎?回答很明確:絕對不是!因為生物進化中的競爭原則,根本不適用於人類!千古聖哲孫中山先生,對此有著精闢的論述。
「作者則以為進化之時期有三:其一為物質進化之時期,其二為物種進化之時期,其三則為人類進化之時期。……人類初出之時,亦與禽獸無異,再經幾許萬年之進化,而始長成人性。而人類之進化,於是乎起源。此期之進化原則,則與物種之進化原則不同: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此原則行之於人類當已數十萬年矣。然而人類今日猶未能守此原則者,則以人類本從物種而來,其入於第三期之進化為時尚淺,而一切物種遺傳之性尚未能悉行化除也。然而人類自進入文明之後,則天性所趨,已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向於互助之原則,以求達人類進化之目的矣!人類進化之目的為何?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穌所謂"尓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之痛苦世界而為極樂之天堂者是也。近代文明進步,以日加速,最後之百年已勝於以前之千年,而最後之十年又勝於以往之百年,如此遞推,太平之世當在不遠。」(《孫中山全集》第六卷P195—196「建國方略」(中華書局2006年11月第 2版)。
孫中山先生所論述者,本是人類正常進化、發展、前進的坦途,也正是人類其所以稱之為人類,所應具有的本色、人性與良知。再者,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其成果當為促進人類人性、良知弘揚光大所運用。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人類體內的獸性基因未曾泯滅,無不隨時隨地尋求展現的機會,貪婪成性、侵略他國、掠奪財物、占為己有,正是人類獸性基因的表現。為使侵略他人能夠成為合理的行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問世,正可作為他們獸性理論的支點。
「乃至達文氏發明物種進化之物競天擇原則後,而學者多以為仁義道德皆屬虛無,而競爭生存乃為實際,幾欲以物種之原則而施之於人類之進化,而不知此為人類已過之階級,而人類今日之進化已超出物種原則之上矣。」(《孫中山全集》第六卷P195—196「建國方略」(中華書局2006年11月第 2版)。
進化本是自然之道,人類進化與物種進化有著本質的差異:人類進化以互助為原則,物種進化以競爭為原則。達爾文進化論問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一時之間,成為那個時代世人的共識,歐美大多數的學者均以為仁義道德皆屬虛無,而競爭生存乃為實際,故以物種進化之原則施之於人類的進化,以致使得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等在對於社會輿論的影響上鑄成大錯,競爭的結果是導致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完了,新的競爭矛盾又出現了,矛盾激化,無法調和,怎麼辦?再打第二次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是:近一億三四千萬人員的死亡!近十萬億美元物資的損失!給人類造成的生存災難,無法言狀!
由此可見,科學成果不可亂用,更不可誤用!
第二節 大亞洲主義
西元一八六八年,日本睦仁天皇登基,年號明治,開始向西方學習,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民俗等諸方面,實行改革舊制,變法圖新,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大致經歷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國力開始強盛起來。
日本國力強盛之後,當政者為了驗證國力,首選項目就是,逼近人口是自己五六倍、國土面積是自己三十多倍的大清朝的國門,於一八九四年,與大清王朝打了一場「甲午戰爭」,結果是大獲全勝。戰敗了的滿清王朝,被迫割地賠款,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樣的收穫,令日本的當政者狂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