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說易:二十四節氣之雨水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
以理法象 以象明理 尚象制器以致用
諸葛說易:二十四節氣之雨水
二十四節氣分布於十二個月中。每月由一個節和一個氣組成。農曆一月中的立春稱為節氣,雨水稱為中氣。
雨水節氣在十二消息卦中,為地天泰卦。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的對應關係,是一個消息卦對應二個節氣,即本月的中氣與下月的節氣。立春是農曆正月的中氣節氣,所以立春節氣對應的卦象是臨卦。根據十二消息卦的規律,臨卦之後是泰卦。雨水是農曆正月的中氣,故雨水節氣對應的卦象是泰卦。
雨水對應的十二消息卦是地天泰卦,泰卦的卦象是三陽爻處在三陰爻之下的卦象。《易·序卦傳》云:「泰者通也」。這個「泰者通也」是指什麼呢?《易·彖傳》的回答是:「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也就是說,「泰者通也」是指「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那麼,《易·彖傳》的「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從泰卦的卦象看,上卦是三陰爻的坤卦,代表地。下卦是三陽爻乾卦,代表天。《易·彖傳》的「則是天地交」,就是說的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狀態。也就是說「天地交」,實則是天地之氣相交。天之氣是什麼呢?是陽氣。先賢蔣大鴻所謂「夫陽氣屬天,實兆於地中」那麼?地之氣呢?亦是陽氣。為什麼這麼說呢?先賢蔣大鴻云:「天之氣,常在地中。而地之氣,皆天之氣。陰陽雖曰二氣,止一氣耳」。清楚了「天地交」的意義,我們再來看,泰卦與雨水節氣有的關係呢?它們之間有關係嗎?當然有。那麼,是什麼關係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說明雨是由天地氣交之後,而產生的。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認為,在雨水時節,就要普降雨水呢?顯然不是。
為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自然中來尋找答案。《易經·河圖》講「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雨水節氣是農曆一月的中氣,農曆一月是春季的第一個月。春季又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因而雨水也就是四季中的第一個中氣。一年中有二十四個節氣,所以雨水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中氣,同時也就自然是一年中的第一個中氣。於孟春一月的中氣授之雨水節令,說明雨水的產生是在雨水時節,也就是「天一生水」。所以雨水時節的這個「雨水」,不是以實際的有形雨水言,而是以氣而言。既然「不是以有形雨水言」,那麼,何時才是以實際的有形雨水言呢?《易經·河圖》的回答是「地六成之」。我們來看,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節,是在什麼時候?從月份時間看,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節是六月。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雨季,個別雨量較強的區域往往好發洪水。所以,在雨水時節,不會普降雨水。再有,泰卦的上卦是坤卦,下卦是乾卦。《易·說卦傳》云:「坤為溼」。溼,《說文》云:「幽溼也,從水,一所以覆也」。幽,《說文》:隱也。《爾雅·釋詁》:幽,微也。說明溼是隱藏而微小的水。而且這個隱藏而微小的水,還處在天(乾)上。那麼,這個在天上隱藏而又微小的水,我們能看到嗎?顯然不能。這就是《易經·河圖》所謂的「天一生水」,以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雨出地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雨水時節的這個「雨水」,不是以實際的有形雨水言,而是以氣而言」。至於《易經·河圖》所謂的「地六成之」。我們將會在後面的其它節氣中加以分析。
通過對泰卦上坤下乾的卦象的分析,知道了雨水節令的「雨水」是以氣言,而不是以形言。《易·繫辭》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古諺:「春雨貴如油」的比喻。即「在天成象」,而六月實實在在的雨水,所致的洪水泛濫,即「在地成形」。而古諺所謂的「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穀雨」。「雨水落了雨」的雨字,也是以象而言,這個雨,關係到整個春季的氣候變化。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就是說,從雨水開始到穀雨,都是處在一個陰沉的狀態。這樣一個陰沉的狀態,反映出陽氣升發處於不好的狀態。陽氣升發的不好,就不可能有「五九六九,隔河看柳」的春天的景象了。這就是《易經》所說的「天垂象,變化見矣」。
諸葛願與閱讀此文者共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