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性道德

性道德 目錄(按拼音排序)

  • >禁慾
  • >女性自尊教育
  • >男性自尊教育
  • >性義務
  • >性約束
  • >性別歧視
  • >性自私
  • >性享樂主義
  • >性解放
  • >性自由
  • >性道德回歸
  • >性別角色行為教育
  • >性禮貌教育

  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範的總和。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需要用這種規範來約束人們的性行為。

  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性道德不僅表現為一定的觀念、情感、思想,而且體現在具體行為和各種活動之中。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內容概括為:一個核心——性道德規範,三個性道德範疇——愛情觀、貞操觀和生育觀,三種性道德關係——婚前性關係、夫妻性關係和婚外性關係,一個外部條件——性環境道德。

   規範 特定社會文化背景對人們性行為的基本要求。以中國為例,這

種要求有三個基本點:①性行為必須以合法婚姻為基礎。因為性行為必然導致社會後果,所以必須把性行為限制在合法婚姻的範圍內。中國的合法婚姻是指符合法定條件經由政府登記而結成的夫妻關係。這種關係產生的性行為才是合法的,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也才合乎道德。此外,一切非婚性行為都是不合法的,不道德的。②性行為必須建立在愛情基礎上。性行為是男女之間精神與肉體結合的統一,不僅是生理上的滿足,更是精神生活的滿足。只有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性行為才能達到精神與肉體的和諧統一,才是性行為主體的自由意志的體現,因而才是高尚的、道德的。這是鑒別愛情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③性行為雙方必須對性行為的後果負責。已婚男女雙方都有自己的性權利,同時也都履行相應的義務,承擔一定的責任。主要有3個方面的責任:一是向對方負責;二是性行為要對社會負責,要符合社會規範,有益於社會風化;三是對性行為結果負責,包括對對方的健康和下一代負責。    範疇 反映和概括性道德現象的特性、方面和關係的基本概念就是性道德範疇。性道德要研究和闡明與人類性行為緊密聯繫的3個範疇:性慾與愛情的關係即愛情觀,由性行為而產生的貞操觀,以及由性行為而帶來的生育觀。

   愛情觀 愛情是男女之間發自內心的相互愛慕並渴望對方成為終身伴侶的感情。性的吸引是愛情產生的自然前提。但愛情和性慾又有質的區別,愛情是人的一種社會感情,單純的性慾只是動物的本能。現代的性愛同古代的愛有著根本的不同:第一,它以互愛為前提,婦女處於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愛情則不一定都要徵得婦女同意。第二,情愛常常達到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而彼此分離,對雙方都是難於接受的不幸。愛情的特徵表現為:①對等性。雙方以互愛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給予。②專一性和排他性。愛情是一個男子與一個女子的愛慕關係,不允許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③持久性。愛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雙方忠貞不渝,經得起人生道路上種種磨難的考驗。

   對待愛情的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應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①事業高於愛情。沒有事業的愛情是空虛的。事業和愛情並不矛盾,處理得當可以相得益彰。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業。因此,必須堅持事業高於愛情,自覺做到愛情服從事業,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也會促進愛情。②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男女雙方在從戀愛到結婚組成家庭的過程中,要通過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須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任何強迫、威脅、欺騙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③堅貞專一。這是愛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則。戀愛雙方要互相忠誠,互相信守,不可見異思遷。④負責與自重。戀愛過程中,應該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達互相愛慕的感情,理智地駕馭自己的行為。戀愛期間,雙方都應保持貞操,自尊自重,也應互相尊重對方。

   貞操觀 指男女雙方對愛情堅貞不渝的節操。是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的歷史性產物,也是對男女雙方共同要求的一種美德。現代貞操觀不反對愛人死後再娶或再嫁,不認為這是對以前愛情的不忠,恰恰相反,應該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貞操觀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婚姻的締結必須以愛情為基礎,確認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徵;確認婚後能自覺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能給雙方帶來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滿。婚姻雙方自覺維護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婚姻便是貞潔和合乎道德的。如果缺乏愛情基礎,而僅僅是基於金錢、地位、美貌而結合,則是不貞潔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才有肉體接近的權力。②貞操是雙方對等的,並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現代貞操觀結束了古代對女性的片面約束,成為對男女雙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對待兩性關係,珍視和保持各自的貞潔,提倡兩性關係的嚴肅性和對愛情的忠貞不二。婚後不見異思遷,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是互尊互愛,互諒互讓,互相體貼,保持婚姻美滿的基礎。貞操觀對維護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凈化社會風氣、保持社會安定,建設健康文明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生育觀 指對於人類生殖和養育問題的總的觀念。生育觀,一方面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類自身生產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對於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當代中國生育觀要求把生育的權利與義務統一起來,把生育的意願同對社會、後代的責任統一起來。具體包括:①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樹立「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念,要求生育者以社會的利益和要求作為生育動機,避免把生育單純當做實現個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人口再生產,從形式上看,生育活動是在每個家庭內部進行;從內容上說,所生育的子女絕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個人的生育應從國家的需要出發,要服從國家利益。「生育為公」的道德觀是通過生育目的、生育動機和生育的結果反映出來的。②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是生育道德的行為規範。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使人口的發展同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計劃生育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生育的時間和密度,以達到有計劃地生育子女。具體內容包括:提倡和鼓勵晚婚和節育;要求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子女。優生優育是採取人為措施,使出生的兒童具有優良的遺傳素質,同時進行科學養育,以提高人口質量。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道德規範對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應要求:首先,要求人們接受避孕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其次,為了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間性生活文明、科學與和諧。③堅持晚婚晚育,是中國當代生育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醫學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歲之間。如果過早結婚和生育,由於生理髮育尚未成熟,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發育和健康,同時也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農村早婚早育、「早生兒子早得福」是生育為己的封建道德觀念。要從科學道理上認清,早婚早育不僅有害於身體發育和健康,不利於後代的優生優育,而且還會導致人口增長過快,影響國家現代化進程,這是當代中國生育道德所不允許的。

  關係 性道德關係是性社會關係的特定形式,它建立在一定利益和義務的基礎之上,並以一定的性道德規範形式表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性關係。包括婚前性關係、夫妻性關係和婚外性關係。

   婚前性關係 指未婚男女的性交行為。雙方可能均未婚,也可能一方已婚。不論是否以結婚為目的,婚前性行為和試婚都是有害的、是不被社會接受的。

  戀愛是婚前男女雙方培育愛情的過程。戀愛者雖只是兩個人,但戀愛絕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涉及他人和社會,因此存在社會責任。戀愛的道德要求是:①注重雙方的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在選擇情侶時,需要考慮到性格、愛好、經濟收入等,但是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始終是愛情純潔、持久的重要基礎。②尊重對方情感,平等履行義務。戀愛關係的建立必須出於雙方共同的意願,雙方應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強迫或誘騙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愛。同樣,任何一方也不要違心地去勉強愛一個自己不中意的人。雙方一旦確定愛情關係,就要對等地共同承擔這一關係所包涵的全部義務。③坦誠相待,長期考驗,忠貞專一。從確定戀愛關係到結婚之前,彼此之間還要有一個全面了解的過程,要坦誠相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雙方必須忠貞專一,不能同時有其他情侶,或輕率轉移愛情。即使發現對方不宜和自己共同生活,也應當通過正當方式與對方中斷愛情關係後,才能再去選擇新的情侶。④高尚的情趣和健康交往。愛情關係確定後,雙方在加深交往過程中必須以理智駕馭情感,切忌性衝動超出社會道德規範。

   婚前性行為和試婚必然促成性行為輕率和性亂,使終身結為伴侶的特殊而珍貴的關係黯然失色,直接破壞婚姻制度,背離以始終不渝的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並帶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

   夫妻性關係 指合法夫妻之間的正常性生活。要保持夫妻間性關係的和諧,雙方必須恪守一定的道德要求:①平等與自願。男女平等體現在夫妻性生活中應有同樣的權利與義務。不論是丈夫還是妻子,既有主動要求與對方過性生活的權利,又有儘可能滿足對方性要求的義務和責任。平等的權利與義務就要排斥「佔有觀念」,決不是誰佔有誰、誰服從誰,而是雙方在人格和感情上完全處於平等地位。性生活是夫妻雙方在自願基礎上進行的,違反自願的原則是不道德的。②尊重與體諒。夫妻性生活的和諧離不開互相尊重,互相體諒。首先,丈夫要尊重體諒妻子,在性生活可能危害妻子生理或心理健康時,不要勉強或強迫妻子過性生活。其次,妻子要尊重和體諒丈夫,了解丈夫的情感和需要,注意調適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性意向與丈夫一致,通情達理地對待和滿足丈夫的合理要求。在性生活問題上,大男子主義不對,大女子主義同樣也有害於夫妻感情。③互相忠誠。忠誠是指在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不背叛、不褻瀆另一方的感情,不對妻子或丈夫以外的人濫用情感。夫妻雙方彼此忠誠,是保持和發展愛情、促使性生活和諧的道德基礎。

   婚外性關係 這是指已經締結法定婚姻關係中的一方與婚外另一異性發生性關係的行為。中國的婚姻法律已在客觀上為愛情與婚姻的統一創造了基本條件。《婚姻法》不僅給予人們自由結婚的權利,也賦予了人們離婚的自由,這就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沒有愛情卻必須同床異夢」和「有情人卻不能結成眷屬」的狀況發生,但這並不能防止出現婚外性行為。現實生活中,由於社會環境、當事者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水平等原因,婚外戀還會不斷出現。婚外戀大多發生在以下情況中:①以金錢、地位、權勢或名譽為基礎的婚姻;②夫妻感情在婚後趨於淡化和破裂的婚姻;③缺少道德品質修養的婚姻;④性生活不和諧的婚姻。導致婚外性關係的原因既有金錢、名利等因素,也有感情因素,但主要取決於當事者的道德觀念。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性文明否定婚外性關係,其理由是:①婚外性關係使性與婚姻、愛情與婚姻分離,這種分離使當事者有可能逃避與性行為相關的社會責任,不論對家庭、配偶,還是對婚外性對象,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②婚外性關係違背夫妻忠誠的規範,是對配偶人格的不尊重,傷害夫妻感情,使夫妻關係名存實亡,是不道德的行為。③婚外性關係會使婚外性對象陷入生活困境,主要對其婚姻和家庭發生重大的不利影響,帶來種種煩惱、痛苦和不幸,將會破壞對方的夫妻關係,嚴重的會使對方家庭破裂。④婚外性關係違反了道德自律原則,使自己的心靈深處蒙上不光彩的陰影,隨時都要受到風浪的衝擊,要付出道德代價。一旦被揭露,會招致當事人和婚外性對象身敗名裂,給家庭、事業都帶來嚴重影響,對子女的成長發育也是十分不利的。

   性環境道德 對影響和制約人類性行為的各種環境的道德評價和道德要求。性環境指影響和制約人類性行為的自然及社會的客觀環境。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當前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由於性本能對社會約束的抗拒,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性環境污染。所謂性環境污染是指在影響人類性行為的客觀環境中,混入了不符合性道德要求的成分。如觀念上的性環境污染主要是受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影響;文化上的性環境污染是黃色文化;經濟上的性環境污染是商品經濟滲透到兩性關係中,把嚴肅的兩性關係變成了商品關係。性環境污染破壞了兩性關係的合理秩序和性道德的純潔性,也威脅著人類生存的健康環境和社會的安定團結,特別是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加強性道德教育首先要從改造性環境道德人手:①改造家庭性環境道德。個人的性道德觀念的形成,首先是通過父母教育和對父母行為的模仿,父母性道德觀念是否高尚,對子女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在子女面前要防止輕佻的性舉止,性生活也要迴避子女,要杜絕婚外性關係。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和夫妻間的和諧關係,對子女健康的性道德形成具有重要意義。②改造性社會環境。性社會環境主要是社會治安、社會輿論和社會教育環境。對符合中華民族優良性道德的行為應給予鼓勵,對違反性道德的行為必須予以懲戒。性道德教育需要社會輿論和社會教育的支持,並以法律的強制力量為依託,以正確的道德評價和教育為社會輿論導向,形成一種合力,才能凈化社會風氣。③改造性文化環境。文化是人類性行為的重要誘導因素,文化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性道德實踐,尤其對青少年的道德行為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新聞、文化工作者要樹立良好的性道德觀念,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要禁止出版色情淫穢出版物,嚴厲打擊色情淫穢出版物的作者、出版者、販賣者。同時要推進全社會的健康文明的性教育,特別要重視青少年的學校性健康教育。    
推薦閱讀:

TAG:道德 | 性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