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乃「道法自然」之功/盧艷彬
八卦掌乃「道法自然」之功/盧艷彬
八卦掌博大而精深,玄妙而神奇。得其一二者,便可登堂入室。但練其功難,得其功亦更難,難於上青天。有人窮畢生之精力研習,仍在門外徘徊。究其根源,乃不諳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之練功大法也。
自然存乎於自然界和自身之自然運轉。人之行為須效法自然,才符合「道」。能將自己融於、陶醉於大自然中,就會獲得大自然賦予的真東西。八卦掌基本步法的起、落、擺、扣,運動特點的走、視、坐、翻,勁法的滾、鑽、爭、裹之功,須於擰旋走轉練功中順應自然變化對人體的影響,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相結合。也就是人體運動的主觀努力要符合技法原理之要求,循著技法準繩自然而然地運動,「神氣意力」方能「合一集中」,功夫才能自然而然地不斷提高。
《老子·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掌人將其作為得高功夫之大目標去追求、去探索、去實踐。凡八卦掌功夫有成者,皆得益於「道法自然」。將練功之技法原理與「道」相結合,功久,達先後天合一、天人合一,得天氣之清與地氣之靈,成就神化之功。
《周易·繫辭傳下》曰:「易之為書。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說卦傳》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剛與柔,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練功中,人與天道合,陰與陽之功方能上身;與地道合,掌法之剛柔變化才能自如;與人道合,才能懂得做人的大道理。這裡的「廣大悉備」指八卦的博大精深,包括天、地、人,即宇宙萬物變化運行的規律和法則。規律和法則就是「道」,「道」便是自然。八卦掌人練功中必須與天道、地道、人道相結合,方能步入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化虛、煉虛合道之自然而然的規律和法則。不然,舍其道,別無正途所行。
一、擰旋走轉須順其自然
擰旋走轉中,身法之擰與旋、掌法之陰與陽、步法之擺與扣,均須效法自然,以此「借後天有形之身,以行有為變化之道,則能補全先天之氣」。以此「練後天補先天」、「練後天返先天」。人未出生之時,稟父母之精血,在母腹內至柔、至順。呱呱墜地,其柔順尚具,隨著年齡增長,氣血日剛,拙勁日強,柔順漸失。要通過八卦掌技法與自然相結合的修鍊之法,除掉後天氣血之拘,拙勁之捆。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進而返璞歸真。
八卦掌的順其自然之動是指順應本身生理活動的規律而進行擰旋走轉。應於繞圓走轉中呼吸順其自然,萬不可憋氣、努氣,易炸肺。不可用拙力,也不可挺胸提腹,使氣力不暢。不停頓的運動中要達到呼吸和動作相結合,使呼吸順遂通暢。「氣」包括自然界之氣和人體內的氣。行功中以意識支配呼吸自然界之氣和體內運行之氣相結合為基礎,達到以氣助勢,以氣助力和以意領氣之目的。待功深,可進行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和胎息。若使氣暢通順遂,不可執著,不可做力不能及的深呼或深吸、急呼或急吸,力求運動中自然而然的呼或吸,這是內練丹田築根基,外練筋骨強心意。內以神、意引導呼吸吐納而求內壯,外以操練筋骨而求外壯。周身關節要在正常的活動範圍和肌肉能達到的伸縮限度內運轉,不能勉強追求達不到的動作幅度。由緩而速,運柔得剛,緩柔而疾,自然而然為正途。擰旋走轉中雙足心含空,從湧泉穴吸地氣之靈人丹田,從頭頂百會穴吸天氣之清歸丹田,達天地交泰。歌訣云:「胸欲空兮氣欲沉,背緊肩垂意前伸,氣至丹田縮穀道,直拔顛頂貫精神。」
擰旋走轉是八卦掌練功之大法。指採用步法的擺與扣、身法的擰與旋、掌法陰與陽融入走轉中。無論逆時針還是順時針走轉,進外足之扣步,身軀和外足之勁力相合,共同朝圓心轉去,為旋,掌法上為陰。進里足之擺步,身軀和里足之勁力各朝相反方向使去,為擰,掌法上為剛。八卦掌之擰與旋,乃是身軀的擰或旋,柔身、背身、返身、磨身等身法均由擰或旋衍化而生。擰旋走轉中,雙腳在圓圈上行走,身軀、頭項、兩手臂均向圓心擰旋,直至里掌與外足跟和圓心在一個垂直面內,使整個身體形成擰繩狀。走轉中,兩腳不斷交換地里擺外扣,身軀不停地擰與旋,兩手臂在「滾、鑽、爭、裹」四種勁力相互轉換的支配下,形成了一邊擰旋走轉,一邊弧形運動的外形。但必須要控制的是,走轉中的雙腳不可急擺或急扣,身軀亦不可急擰或急旋,雙手臂也不可往上或往下、往左或往右擺動,換句話說,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得使出一點勁力而參與走轉,要「全憑膝下兩相交」。初時,周身處處不使勁,功久,周身處處都是勁,擰旋走轉練的就是這種功夫。須緩慢、柔和、輕盈地走出柔韌之勁力。由此可見,擺扣之步法,擰旋之身法,陰陽之掌法,須在「飄而不浮,柔中見骨」狀態下整齊如一,內外相合,配合一致,方為得自然之法。擰旋走轉中不得停滯,歌訣云:「渾圓一氣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離腳變化,站住即成落地花。」
「走」是八卦掌練功之大法,如何「走」?八卦掌的步法要訣為「蹬、踢、摩、探、踩」五個字。也是五種勁法,指雙足從抬腳起步直至前行落步的整個過程,包括了趟泥步法全過程的技法要領。蹬:支撐腿要有一種柔韌的「蹬勁」,用這種蹬勁輕慢柔和地將前行之足送出去。蹬勁愈柔韌,前行之足愈輕愈遠。要求整個腳掌於自然踏實基礎上產生蹬勁,主要勁力作用在前腳掌,腳後跟也參與用力。如此,使前行之足輕鬆自然、順利柔和地平行離地前移,不可人為地猛蹬急起快移,須順其自然地配合身軀之擰和旋、手掌的陰陽變化,如行雲流水一般。踢:前行之足前行過程中,前行腳的腳背和小腿脛骨夾處要有向前的「踢勁」,如此,使足之勁力飽滿,踢勁不但可促足前行,而且利於足趾抓地。運行踢勁時,不可著力,有踢的意思即可。摩:前行之足前行時,必須緩柔輕邁,腳的內側靠近支撐腳內踝部時要摩脛而過,又叫「摩勁」。行功中,不能將腳提得過高或過寬,否則,難以達到摩脛之目的。「摩勁」對很好掌握身體平衡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可輕視。探:後行腳經過「摩脛」前行,將要落地時,須以「探勁」促使腳掌繼續向前貼地探進,距離後足越遠越好,蹬勁足則探得遠。踩:前行腳全腳掌平平踩踏落地後,要落出個「踩勁」,如同踩死毒蛇一般,落地生根。「五勁」要自然交融於擺扣步法中,雙足平起平落。擰旋走轉中吸納天地之氣聚于丹田。但內氣上身並不等於內勁,用於技擊,非得內勁,內勁如何上身,必須警起四梢,警非驚,「乃為警惕、警起之意。警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遇強敵」。四梢:舌為肉梢,齒為骨梢,手足指甲為筋梢;周身毛髮為血梢。「走」中須「步彎腳直向前伸,行如推磨一般真,屈膝隨胯腰扭足,眼到三面不搖身」。
練功久之,達「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之境。「天」,指含天地萬物的宇宙(自然界),天地萬物乃陰陽二氣化生而成。「人在氣中,氣在人中。」練功中,從大宇宙的運動規律「天道」中,尋找小宇宙的運動法則「人道」。要自然而然的通過主觀(內)順應客觀(外),也就是說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相結合,更好的求得天與人、內與外的和諧統一。
二、身隨步翻、步隨掌轉、掌隨身變
身法、步法、掌法之運用須按八卦掌合乎自然的技法規律進行訓練,不能妄動。概括地說,八卦掌技法原理的有效實施,就是動作的自然有序之規律。適合於技法的身法、步法、掌法的動作,必然是合乎自然的。原因是,人出生後,先天的自然行為逐漸喪失,違背自然規律的後天行為不斷增加,表現在八卦掌的訓練中,導致意、氣、勁、形的配合無序,甚至不知自然之配合,以至習練多年而功夫長進不快,往往還不知弊端在哪裡。
(一)身隨步翻
步法莫測之變化,導引身軀如靈猿之擰旋,如游龍、似飛鳳,幽身飄蕩。八卦掌套路訓練中要展現出閃展騰挪、虎嘯龍吟、翻江倒海之勢,須以神帥氣,以氣帥形。運動中周身不出力為蓄神,氣力縮向丹田為聚氣。如習練「葉底藏花」之式,面朝西自然站立,雙臂垂於身側,神意相依,足人地頭頂天。右足向體前邁進一步,足尖內扣,兩腿下蹲,上身右擰朝向北方,右掌同時臂內旋使小指外側向上,拇指外側向下,掌心向前,屈肘環抱於胸前。同時進左足,左掌隨之向右腋下平穿,掌心向上,屈肘環抱。此式的完成須輕靈敏捷,一氣呵成。以神意氣貫穿始終,右掌臂內旋時以身帶之,左足踏住勁,勁由足底至膝、胯、腰、肩、肘、手,整體動作促使身軀微左旋,瞬間又右擰帶動右掌右擰屈肘環抱於胸前。同時進左步身右旋穿左掌,使整個身體「活」了起來,身隨步翻完成。要練出身如游龍,又不使勁。
八卦掌人經過長期刻苦修鍊於自然中磨礪出轉身:返身、擰身、旋身、柔身、背身、磨身、回身等身法。法之靈步主宰,步之活方能身如游龍。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動,擊其腹則首尾俱動。身隨步翻有如鳶飛魚躍,忽而在天,忽而在淵,時隱時現,忽左忽右,令對方難以捉摸。就是欲上不能高,欲下而不能深之時,應於肩、腰、步上找。以求得機得勢。至於前後、左右、上下、反正之道,亦莫不如是。故進則沉腰以踏其足,使腰部之壓力墜於胯膝、足踝、足趾,動則能高則高隨,低則低就,疾則疾動,徐則徐隨,渾如不倒翁。
身隨步翻腰為主。亦為掌法、身法、步法出發之關鍵。而腰之竅要,即在於沉、在於活,沉腰之中身軀始終為擰為旋,或擰或旋,或擰中帶旋,或旋中帶擰,活而用之方能活龍活現。八卦掌身法千般之變,萬般之玄,全憑步法莫測之變而變,在步法作用下,身軀之擰旋以腰為軸。
身隨步翻,力不求重,氣不可滯,其狀如猛虎下山,雖無聲、無形,然自有氣勢雄壯之威。
(二)步隨掌轉
施展步法追上敵人容易,追上自己的雙掌就難了。步不活則掌亂,步不快則掌慢,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練掌容易走步難,難就難在一個「活」字。
步隨掌轉之用,遠以步取,近以腰成。步法隨掌之變而變。或正、或倒、或合、或擺、或扣、或沖、或跨,雖無定式,卻始終圍繞雙掌走轉。故掌之變,以步求之,但須腰膝如軸,而肩、肘、腕、掌轉環如轆轤,達「手似輪行」之功。求得此功須兩臂形成抻拉之狀,成兩臂如弓之勁力。構成一個蓄勢待發的整體,或者左臂作弓背,右臂作弓弦、或者右臂作弓背,左臂作弓弦,抻拉互易,勁力互易,變化無端。兩臂如弓的結合點在兩肩中央的兩節脊椎上,要刺激此兩節脊椎活起來,方能產生「手似輪行」之效。還須足如蛇行,身軀隨形,氣沉丹田,精神貫注。在掌法之陰陽變化中,可明用、可暗用,可打破、化開彼招而用,可剛進而用、可柔進而用,或進或退而用,可先誘而後用,可指上而用下,或指下而用上,或指左而打右、指前而打後,指此而打彼,或彼剛而我柔,或彼柔而我剛。可用「高欲摘星斗,低欲擊九泉,推出十萬里,動轉總相連」來形容。
步隨掌轉、掌隨步換乃為陰陽不測之理。《周易·繫辭傳下》日:「陰陽不測之謂道。」掌法之推託帶領、搬扣劈進、穿閃截攔、粘黏連隨中,陰陽、動靜、剛柔、屈伸、顯藏,無時不是變化莫測而又合乎自然。於自然變化中「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掌法陰陽互易於擰旋走轉中,前掌可變後掌,後掌亦可變前掌。前步可做後步,後步亦可做前步。此為步隨掌轉的變易之理。走轉左旋右擰、右旋左擰,單掌前掩為後,後掌前穿為前,惟步法千換,則掌法萬變。
掌法在步法嚴密配合下,生成勢法相連、相衍之變易之理。掌法之陰陽變易促使步法不停頓的連環縱橫。八卦掌之八掌,每掌衍生八掌,合六十四掌式。合於《周易》中六十四卦之數。六十四掌每一掌復變六掌,衍變為三百八十四掌,合於《周易》中三百八十四爻,此為變易之道。究其玄妙而動靜、方向、卦象、卦形,各有至理,各有其變,又各有其實用。
掌隨步換、步隨掌轉之變在於足。而步法之縱橫者,發於靜而動於足。故掌之發出其根在足,收縱於腰膀。所以,動靜之變快如掣電。用時可重如山嶽,可輕如荷珠。人重我輕,人快我走,人剛我柔,人柔我剛。遇擊則步之擺扣、身之擰旋而圓走之。反擊則步之突進,身之擰旋而擊之。有羽毛不能加,飛蟲不能遏之勢。
步隨掌轉之運用亦存復元之理。步則直行而橫搏,掌則直穿而橫塌。究其理,無論掌如何穿,步如何轉,終應復其圓,乃為循八卦之道、陰陽轉換之理。前掌為陽,後掌為陰,伸為陽而屈為陰。陽則剛、陰則柔。剛則易柔,柔則變剛。剛則易折,陰則易萎。八卦掌之運用,陽以出之者,陰以成之,陰以柔之者,剛以強之。此為復元之至理。足之勁力發於雙掌,身之擰旋施展之,就會形成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化、化中變、變則莫測之功。
練功中,須掌法、步法協調一致,步到掌到身到,剛柔相濟為正途。如一切放任,動作僵死,一剛到底,則是違背自然之規律,拙勁、笨力發展下去,便會誤入練功歧途。必須按著技法原理來習練。抑制和逐漸消除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如此,調節呼吸,規範動作。在神氣意力作用下,手足順其自然向前伸,氣與力從雙肩雙胯縮回丹田,掌隨步開。
(三)掌隨身變
掌法之動靜、陰陽、伸縮、轉換、隨身法之變而變。掌為己之動靜,其根在腿,而動於身軀,機關在腰際,變形於手指。掌隨身變實為雙掌運用「滾、鑽、爭、裹」四種勁力相互轉化,隨身軀或擰或旋而施展之。在身軀作用下,雙掌一伸一疊如太極圖中之陰陽魚狀,為靜。但無論如何拆變,終不離左右換掌,是為動中求靜。身軀的擰或旋如轆轤轉動不停,為動,但無論如何擰旋,終不離前後左右之變,是為靜中求動。故身不擰掌不發,身不旋掌不變。引伸言之,換掌變式過程中,手、肘、肩、腰、胯、膝、足,互變動靜。身軀與雙掌動作協調,動則靜之,靜則動之,使對手莫測動靜之變化。
掌隨身變,身隨掌換,如鋼珠旋轉。身軀擰與旋是否靈、活,直接影響雙掌勁力的剛柔變化,影響「滾鑽爭裹」勁力的相互轉化及運用。應身不動掌不隨,掌不換身不變。
「滾鑽爭裹,奇正相生」,指八卦掌之勁法。「滾鑽爭裹」指雙掌運化中內含的四種基本勁法。「奇正相生」指上述四種勁力的相互關係。滾勁:是軀幹左右擰旋。四肢內旋、外旋的勁力。鑽勁:是肢體螺旋舒伸之勁力,以其使動作向前、向後穿鑽。爭勁:是肢體由內向外、向前撐開之勁力。裹勁:是肢體由外向內合攏的勁力,形如包裹東西狀。「奇正相生」,指八卦掌的基本勁力雖然只有四種,但它們是即對立又統一。其勁力相互轉化是循環無端的,變化也是無窮盡的。如滾勁與鑽勁相合,謂之滾中帶鑽,則體現為肢體旋轉出擊;滾勁與爭勁相合,謂之滾中帶爭,則體現為肢體旋轉外開;滾勁與裹勁相合,謂之滾中帶裹,體現出肢體旋轉內合。在這種圓轉無滯,如環無端,變化靈活的運功中,四種勁力相互轉換,衍化出無窮無盡的勁力之變。
掌隨身變貫穿八卦掌整個技法中。雙掌或推或托,或帶或領,或搬或扣,或穿或閃,或劈或進,或截或攔,都將緊密依靠身軀之或擰或旋。運動中或右擰左旋,或左擰右旋,或擰中帶旋,或旋中帶擰,或前擰而後旋,或後擰而前旋。無一定式、無一定形,然總是剛柔之變化,活而用之。
三、「龍形猴相,虎坐鷹翻」要自然而然
八卦掌功夫練至自然而然之境界,乃為高級階段。套路在順其自然、合乎自然的長期磨鍊中,逐漸克服了違背自然規律的因素,從而形成動作技能的條件反射,進入動作自動化階段。這時,無須著意於技法原理,因為「神氣意力」已經「合一集中」。舉手投足,便能自然做出符合技法原理的動作。即所謂不講規矩而合於規矩,遵於成法而不拘於成法。見招打招,擊人如行路。這就是「自然而然」。拳經述此為「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龍形猴相,虎坐鷹翻」,是八卦掌之功對外形的具體要求。「在天成相,在地成形」,有天相地形之說。龍形:喻八卦掌之身法、步法、掌法所獨具的特點。取滔滔不絕走轉中如龍遨遊太空,矯捷悠然之形。運動中不能有絲毫的停滯和漂浮,猶如「只見物行,不見水流」之狀。掌訣謂之「行走如龍」。猴相:為猿猴輕靈善變,穿閃敏捷之相。此為八卦掌的身法特點,連環縱橫要圓活自如,式式行圓而不能僵硬。掌訣謂之「迴轉若猴」。虎坐:取虎踞威猛、勇力內含之勢,喻八卦掌樁步特點和臀、胯姿勢。說明擰旋走轉要斂臀縮胯,轉身換掌要屈腿抱膝,十趾抓地,使動作即輕靈又沉穩有力。「虎坐」並非站住不動,而是動中一步一樁,是不停頓之活步樁。掌訣謂:「沉若虎坐。」鷹翻:取鷹疾鶚視,起鑽落翻之態。喻八卦掌之掌法、眼法運用之特點。每換式運掌都須將手臂像螺旋一樣邊旋轉邊屈伸,體現出「滾鑽爭裹」的勁力和起鑽落翻的外形。雙目要像雄鷹尋兔般機警有神,而且不斷地隨著動作的變化而運轉。掌訣謂:「換式如鷹。」
若練出八卦掌「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功,除掌握其他練功之法外,須得足下之「蹬勁」上身不可。「蹬勁」要含堅韌之勁力。即有落地生根之紮實穩定勁力,又有輕靈敏捷之飄蕩勁力。行功中,大腿、小腿彎處的委中穴和委陽穴之間的大筋要得到足夠的抻拉和舒展,從而保證下肢含有很強之韌勁和飽滿的彈簧力,促使行步樁每一步都體現出虎踞龍盤之相,使踢、摩、探、踩具有輕靈敏捷、伸縮自如的能力。同時對運動中的身體的平衡起到保證作用,亦可減輕因膝蓋負重承載而產生的疼痛。走轉中「蹬勁」輸送到膝、胯、腰、軀、肩、肘、腕、手,形成「腰如軸立」之動態,身軀形成螺旋狀擰或旋,運動中周身運轉如球。似龍遨遊,如猿伸縮,似虎雄踞,如鷹旋空,進退靈通,豪無阻滯。達「以動為本,以變為法」之形態。至此,「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功出矣。
勁由根發,足之「蹬勁」不可著力,只可著意。著力便拙、便僵,導致步法呆板,身軀僵硬而動轉不靈。一是身、心不著力,二是大腿彎處的委中穴和委陽穴中間的大筋得到抻拉即可。須通過經年累月,日日不斷,朝夕不輟的運用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之功,方得自然之堅韌、沉穩、落地生根之「蹬勁」。無論勢法瞬變,還是步法縱橫,「蹬勁」亦不可過快、過猛,亦不可過慢、過柔,如此,易導致精神渙散與動作銜接出現斷續。過快則身體易忽高忽低而失去平衡,過猛則身體易左搖右擺身心不合。過慢易滯,過柔無力。要練出穩中有速,沉中有輕,動轉自然而然,能輕能重的功夫。沉中有浮,浮中有沉,沉浮互易。上借下勢,下借上勢,上下轉換。故勁由足發,法由身變,掌隨步開。步法始終圍繞雙掌穿閃截攔,雙掌始終在擰旋走轉中左攔右擊,勇往迅疾,絕無顧盼遲疑之勢。進則如弩箭在弦,一發中的。退則如飛鳥歸巢,飄然而返。
行功中,心中空空洞洞,無念無想,其動作雖萬般變化,然卻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此謂之從容中道者也。靜為體,動為用;動為本,變為法。心中空虛而靈不昧,便有功夫增長,便有大徹大悟之頓開。循著自然之法習去。四肢不著力;關節不著力;肌肉不著力。手足順其自然往前伸,隨意而行之。身軀自然、和順的擰與旋,蹬、踢、摩、探、踩自然而然。然身體並非全不用力,其勁不過極力往回縮去,意在蓄神,外形、身體、手足俱以意運用之,練之日久,「身體氣力化之似覺有若無,實若虛之意,每逢靜中動時,身子移出而不知己之動,則不知有己也。每與他人比較時,伸縮往來,飛騰變化,如入無人之境,而身體氣力自覺無動,是不知己之動而靜,則不知有彼也。夫若是,則能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掌法之陰陽變化須在自然而然中獲得,功夫乃求整體發展。不能下蠻功夫單求某一技之成,故求力則為力所拘,求輕則為輕所困。
八卦掌的「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功,著重體現出八卦掌之動的循環無端,周而復始,往返無間和幽身飄蕩。如驚濤駭浪,似巨浪掀天。八卦掌之變高深莫測,像電閃雷鳴,似翻江倒海。但須得到真傳,又下得苦功,方能成就。
練出「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真功,須行「順中用逆,逆中行順」之法。身法之擰旋;步法之擺扣;掌法之陰陽,實為簡易,但簡易之中卻又深藏不易和變易,這便是《周易》賦予八卦掌的深奧而又淺顯之哲理。大道至簡,八卦掌練功之大法就是「走」。八卦掌以「走」為能;以「走」為法;以「走」為功;「走」為百練之祖;百練不如一「走」;「走」為上;「走」出神意人丹田,靈氣貫腦海;「走」出形神兼備;「走」出金剛之體;「走」出先天無極之體;「走」是八卦掌功夫之本,是功用之大法,更是妙用之根本。
【來自】
八卦掌乃「道法自然」之功/盧艷彬_禪中悟禪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0a5dff0100rz5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