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眾神名號(四)
紫微垣眾星君
四輔星君、
勾陳星君、五帝內座星君、天柱星君、六甲星君、華蓋星君、御女星君、柱史星君、女史星君、尚書星君、大理星君、
陰德星君、陽德星君、天床星君、天一星君、太一星君、東蕃左樞星君、東善上宰星君、東蕃少宰星君、東蕃上輔(弼)星君、東善少輔(弼)星君、
東蕃上衛星君、東蕃少衛星君、東蕃少巫星君、西蕃右樞星君、西蕃少尉星君、西蕃上輔星君、西蕃少輔星君、西蕃上衛星君、西蕃少衛星君帝、北極大帝;太子星君、庶於星君、後宮星君、四輔星君、勾陳星君、五帝內座星君、天柱星君、
六甲星君、華蓋星君、御女星君、柱史星君、女史星君、尚書星君、大理星君、陰德星君、陽德星君
、天床星君、天一星君、太一星君、東蕃左樞星君、東善上宰星君、東蕃少宰星君、東蕃上輔(弼)星
君、東善少輔(弼)星君、東蕃上衛星君、東蕃少衛星君、東蕃少巫星君、西蕃右樞星君、西蕃少尉星
君、西蕃上輔星君、西蕃少輔星君、西蕃上衛星君、西蕃少衛星君。」(《道門定製》卷三,《上演
靈寶大法》卷三九)。
太微垣眾星君郎位星君、
常陳星君、東蕃左執法星君、東蕃上相星君、東蕃次相星君、東蕃上將星君、東蕃次將星君、西蕃右執法星君、西蕃上相星君、西蕃次相星君、西蕃上將星君、
西蕃次將星君。亦稱「太微垣帝座星君」。太微垣是我國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襲此稱。「太微垣:五天帝座星君、太子星君、從官星君、三公內座星君、元卿內座星君、內五諸侯星君、幸臣星君、謁者星
君、虎賁星君、郎位星君、常陳星君、東蕃左執法星君、東蕃上相星君、東蕃次相星君、東蕃上將星
君、東蕃次將星君、西蕃右執法星君、西蕃上相星君、西蕃次相星君、西蕃上將星君、西蕃次將星君
。」(《道門定製》卷三,《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九)。
天市垣眾星君
列肆居君、
東肆星君、市樓星君,屠肆星君、帛度星君、南海星君、燕星星君、東海星君、徐星星君、吳越星君、齊星星君、中山星君、九河星君、趙星星君、魏星星君、河中星君、河門(間)星君、晉星星君、鄭星星君、周星星君、秦星星君、蜀星星君、巴星星君、梁星星君、楚星星君、韓星星君、宋星星君亦稱「天市垣帝座星君」。天市垣是我國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襲此稱。「天市垣:帝座星君、侯星星君、官(宦)者星君、宗正星君、宗人星君、宗星星君、斗星星君、斛星星君、列肆居君
、東肆星君、市樓星君,屠肆星君、帛度星君、南海星君、燕星星君、東海星君、徐星星君、吳越星
君、齊星星君、中山星君、九河星君、趙星星君、魏星星君、河中星君、河門(間)星君、晉星星君、
鄭星星君、周星星君、秦星星君、蜀星星君、巴星星君、梁星星君、楚星星君、韓星星君、宋星星君
。」(《道門定製》卷三,《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九)。
三台星君
也。」《雲笈七籤》卷二四)「三台有六星,兩兩而起勢,橫豆北斗第二{鬼勺}星之前,一曰天柱,
乃王公之位、在天曰三台,在人曰三公。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次二星曰中台,為司中
主宗室;東二星為下台,為司祿主兵。又曰上台司命為太尉,中台司中為司徒,下台司祿為司空。一
曰泰階上台上星護助天子,下星為女後;中台上星為諸侯,下星為卿大夫,下台上星為士,下星主庶
人,所以和陰陽而理萬物也。」(《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注》卷三)「三台者乃中天之大化,北
斗之華蓋也。」(同上卷三)故稱「華蓋星君」。「三台星君共增祿壽,令無禍殃。」(《太上老君說
益算神符妙經》)。
斗姆元君
為北斗眾星之母。「斗姆尊號曰:九靈太妙白玉龜室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又曰:中天梵炁斗母元君紫
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天尊;又化號大圓滿月,光王;又曰:東華慈救皇君天醫大聖。應號不
一,主治天寶閣。」「斗母降以大葯垂醫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滯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
應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療病癇,職重天醫。生諸天眾月之明,為北斗星之母。斗為之魄,
水為之精,主生。」其神話故事與紫光夫人生九子大致相同。「斗母登於寶座之上,怡養神真,修鍊
精魄,衝然攝炁,炁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勃,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
生金蓮九苞,經人間七周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時上騰九華天中,化成九所大寶樓閣。
寶樓閣中、混凝九真,梵炁自然成章文曰:{鬼尊}{鬼帝}{鬼摩}{鬼尼}{鬼達}{鬼里}{鬼吽}{鬼缽}{
鬼毛},前有天罡光敷,秘字文曰:{鬼至}{鬼爾},芒角{火斗}然是九章生神,應現九皇道體,一曰
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
(《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道教宮觀中建有斗姆殿,供奉三目、四首、八臂的斗姆神
像。
文昌星君
亦稱「文昌帝君」。有「紫微垣文昌將相君、太微垣文昌三公內座星君、少微垣文昌處士博士星君。
」及紫微外座的「文昌上將星君、文昌次將星君、文昌貴相星君、文昌司祿星君、文昌司命星君、文
昌司寇星君。」(《道門定製》卷三)文昌者「言天地之文理盛大也。」「文昌星乃土炁所化」,「因
奎壁垂芒,帝命主持斯文,壁位居亥專主圖書,奎位居戍專主文章,蓋奎宿有文彩,壁宿能藏書。昔
贏火之後,於屋壁得古文,故壁之於文典有功焉,是以文昌宮有東壁圖書。太微垣府中有南斗第五星
文呂煉魂真君,又有太上九原文昌宮,文呂上相、次相、上將等星,又有文昌圖流,運以化生文物,
是故天地之間生成變化之道莫大於此。故曰開明三景,是為無根,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
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等語,實基於此。故文昌之在世者,教化之本源。」(《玉清無極總
真文昌大洞仙經》卷二)。
星星君,土德鎮星星君,羅喉星君,計度星君,紫炁星君,月字星君。《元始天尊說十一大耀消災神
咒經》:當災害將起時,速繪十一曜形儀,建道場,持念本《神咒經》,即可「上消天災,保鎮帝王
,下攝毒害,以度兆民。」
四象
北方玄武(龜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這種「四象」是古人把每一方位的七宿聯繫起來加以想像而
成的四種動物的形象。如東方蒼龍,角宿象龍角,氏、房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南方朱雀則以井宿
到軫宿象鳥,柳為鳥嘴,星為鳥頸,張為嗉,翼為羽翮。道教沿用此說,《雲笈七籤》卷七二,「夫
四象者乃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又晉葛洪《抱朴子·雜應》引《仙經》老君真形者:左有十
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另據《北極七元紫延秘決》云:「
左有青龍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後有玄武名執明,建節持幢,負背鐘鼓,在吾
前後左右周匝萬千重。」(《雲笈七籤》卷二五)山西永樂宮「二十八宿圖」為二十八宿對應動物象徵
圖)
紫光夫人
亦為北斗眾星之母,參見「斗姆元君」條。「在昔龍漢有一國王其名周御,聖德無邊,時人票受八萬
四千大劫。王有玉紀,明哲慈慧,號曰紫光夫人,誓塵劫中已發至願,願生聖子,輔佐乾坤,以構造
化。後三千劫於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榮茂之時,遊戲後苑,至金蓮花溫玉池邊,脫服澡盟,忽有
所感,蓮花九包應時開發,化生九子。其二長子是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於是貪狼、巨門、
祿存、文曲、廉貞、武曲、酸軍之星,或善或磊,化導群情。於玉池中經七日七夜,結為光明,飛居
中極,去地九千萬里化為九大寶宮,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位,掌握符圖紀綱,化為眾星之
主領也。昔大原往此剛強世界七千萬劫方還玉清。紫光夫人亦號北斗九真聖德天后,道身玄天大聖真
後,應現上天南嶽是名慶華紫光赤帝之尊。」(《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
八仙
鐵拐李
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藍采和、曹國舅、蜀中八仙,即容成公、
李耳、董仲君、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①八仙傳說久遠,及至明代逐漸成型。元人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八仙缺何仙姑,多餘仙翁。明《三寶太監西洋記》中八仙缺張果老、何仙姑,多餘仙翁、玄壺子。、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
》中,始有何仙姑、張果老、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鍾離權、李鐵拐八仙,並被廣為傳
誦。八仙有系真人演化,有系民間傳說。八仙過海大戰四海龍王和八仙祝壽故事家喻戶曉。道教宮觀
如永樂宮等,多有八仙故事圖像。②特指蜀中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君、張道陵、嚴君平、李
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譙秀蜀記》)唐代李白、賀知章、張旭、李適等八位嗜酒善詩的詩人,
稱酒中八仙。
三田都元帥道教神名。《三教搜神大全》雲其為唐時人。母蘇氏,郊野感異宿人懷而生之。外祖父以無父之子棄
于田間,為農民拾而養之。二年後,外祖父至佃戶處遇見,愛而攜歸撫養,指田為姓。及長,天資聰
穎,擅長音樂。唐玄宗時召至宮中為樂工,因在戲中扮演元帥而暴死。至明代曾三次「顯靈」於空中
,現有「田都」二字之旗,以為護駕,故稱「三田都元帥」。亦被世奉為音樂之祖。
洞靈真人亢倉子
古代仙人。傳說他姓庚桑,名楚,陳國人。隱居在毗凌孟峰,得太上老君之道。能耳視目聽。唐玄宗
天寶元年(742)封為「洞靈真人」。相傳《亢倉子》一書為其所著,詔稱《洞靈真經》。
,其博學五經,精於天文、星氣和河洛讖緯之學。晚年慕仙學道,常服黃精之葯。腰佩漆竹筒十數枚
,中皆有葯,言可避兵疫。年數百歲,姿容仍若少年。常聞其遠祖尹喜遇老君得受其經之事。周穆王
再修樓觀,以待有道之土,遂前往修行。曾稱尹喜數次降臨樓觀,語其至道大要。由是道業精進,至
能變幻形體,行善解厄。言天下盛衰治亂之期、安危吉凶所在,皆應驗。常以腰中仙藥分贈他人。讓
其隨身攜帶,可避亂保命。遇天下瘟疫流行,得葯如棗者塗其門,則舉家不病,而病者即愈。弟子黃
理隱居陸渾山中,苦于山中老虎為患,遂令其斷木為柱,插於住處四周,以印封上,虎遂絕跡。後至
南陽太和山,太上真人招其登仙升天,賜名「太和真人」,居杜陽宮,統領仙官。②山世遠,漢代河
內人。《懷慶府志》稱,李少君以《神丹經》傳郭延,延傳尹軌,軌傳山世遠,世遠傳蘇子訓。陶弘
景《真話》稱山世遠為「太和真人」。
太極真人杜沖
太極真人劉安太極真人徐來勒道教中被稱為太極真人者有三。①杜沖,字元逸,鎬京人。據《雲笈七籤》載,杜沖為一古代仙人。
周昭王時,聞知文始先生尹喜得道成仙,遂赴尹喜舊宅草樓學道。時尹喜後人太和真人尹軌亦居草樓
,與之共修道術。周穆王在尹喜故宅草樓為其立一座道觀,請其為道士,待以仙人之禮。遂閑居幽室
吟誦老君《道德經》,積二十餘年,展先生帶二仙人自天而降,授其丹方一函,言老君與尹先生贊其
勤苦修道,特奉老君之命來授仙經。遂依丹方修鍊,數年之後終於道成,身生金光,五臟堅潤。後真
人李君又降臨其處,授以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此經煉成之後,能洞觀眾妙,驅虎豹,役百靈,通
冥達幽。周懿王己亥年間,上清元君遣仙官降臨,迎其登仙升天,封為太極真人,下任王屋山之王,
號王屋山太極杜真人。因其曾隱居樓觀,遂被尊為道教樓觀道的第三代祖師。②淮南王劉安。據《史
記·誰南衡山列傳》載:劉安(前179年一前122年)沛郡豐(今江蘇豐縣)人,高祖劉邦之孫,襲父封為
淮南王。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好讀書、鼓琴,善為文辭。於淮南國廣致賓客、方術之士,投於門下
的名士賢才竟達數千人,較著者有蘇飛、呂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之輩,諸儒大
山、小山之徒,曾作內書二十一篇,集為《淮南鴻烈》,亦稱《淮南子》,倡道家學說,兼糅法家,
陰陽家思想,斥儒家為「世俗之學」。又作鴻寶萬年三卷,論變化之道。漢武帝在位,待之甚厚,與
之言政治得失,方技賦頌,博學善辯,無所不精,為武帝所重,後欲謀反以取帝位,事發,不得己於
元狩元年(前122年)自殺,受株連者達數千人之多。劉安死後成仙,源於葛洪《神仙傳》。據云,淮
南王,好神仙之道,從游者眾多。曾有八公前來拜詣。門吏因其容狀衰老擋之門外,八公遂變幻作少
年,劉安聞知,不及穿鞋即出門相迎,至思仙台,北面拱手,行弟子之禮,懇請垂憐施教。八公乃復
現老者,施行法術,變化風雨雲霧,無不效驗。遂授以丹經及三十六水銀等方。經3年葯成未服之際
,其子劉遷與郎中雷被習劍戲斗,被誤傷。劉遷大怒。雷被恐被害,遂請擊凶奴,未准,於是上書武
帝,告其謀反,武帝遣正持節懲辦。遂與八公登山大祭,埋金於地,服八公之葯湯,白日升天而去,
其妻子親戚三百餘人亦服藥湯,隨之飛升,其家雞犬葯者亦一併升天,此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相傳劉安得鴻寶萬年之術,仙去升天之後被封為太極真人。③《雲笈七籤》卷三《靈寶略紀》載「
三真未降之前,太上又命太極真人徐來勒為孝先作三洞法師」,是徐來勒號太極真人。
道教中被稱為太清真人者有二。①張衡,字靈真,東漢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之子,五斗米道的代
表人物之一。史書關於他的記載很少。據《蜀記》記載,張道陵居四川鶴鳴山,創五斗米道,信者極
眾。漢靈帝烹平年末,張道陵被大蛇吞食。張衡四處尋其屍體,但未找到,恐真相為人所知,招致恥
笑,於是稱張道陵已羽化登仙。他將一隻鶴拴在人跡罕至的山頂,宣稱其父將於178年正月初七升天
。到時張衡偷偷解開繩索將鶴放飛,眾人仰望山頂,以為張道陵已化鶴登仙,於是更加敬重教祖。張
衡繼父志修鍊並傳道,被尊奉為「嗣師」。據傳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年)白日升天仙去。《真靈位業
圖》列為「太清真人」。②宋倫,字德元。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載,其為周代洛陽人,周厲王時
代始傾慕仙道,抱一衝和,遂不與人交。潛心勤研道德經五千文,積二十年之久。後太上老君降臨,
親授以修道真經。依經刻苦修鍊,終於道成。能變幻形體,或作鳥獸麋鹿,現於世人,以試眾人之心
好壞。能凌波涉險,千般變化,世莫能知。周宣王時,天帝遣仙官降臨,迎其登仙升天,封為太清真
人,治南嶽,掌管南嶽神仙諸事。
太素真人周亮
姓周,名亮,字大真。又稱秦隴真人。據《搜神記》載,其為太原人。其母宵寢,見五色彩霞環繞其
宅第,遂感而孕,十五個月以後降生。及長,拜姚垣為師,得授五千文即八素真經。能治鬼怪。周靈
王時,太子晉聞其道術精深,派人召見,賜贈以九光七明芝。服食之後,於是能變幻其形體。威烈王
十四年(前412年)時,已190餘歲,玉皇大帝遣天官降臨其處,迎其成仙升天,遂授其為秦隴真人,出
入於太清之境。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列為太素真人。
天真皇人《歷世真仙體道通鑒》露其為前劫修真獲至極道的遠古仙人。體貌詭異奇偉,身蜂九尺,且黑毛披體
。軒轅黃帝時,曾隱跡峨媚山,以蒼玉築室居於絕壁之下。室內座具皆黃金做成,侍者為仙意玉女,
有泰清仙王三人陪坐。黃帝曾前往拜見問道,授之以「五牙三一之文」。後又於峨媚山腳下再遇黃帝
,授以《太上靈寶度人經》。後遇帝嚳於牧德之台,又將《太度人經》授與帝嘗。《上清大寶經法》
將托其名傳疊書列為「真品」。
即尹喜,亦稱「關尹子」,原為先秦道家之代表人物之一,周康王時為大夫,曾擔任過函谷關令。《
呂氏春秋·不二篇》稱其思想「貴清」。莊子將其與老聃並稱讚為「博大真人」,後被神化。道教經
書言其善內學,常服日月精華,隱德修行,時人莫知,且擅長圖讖之學。結草為樓,仰觀乾坤之氣象
,寂心精思以求仙道,號為樓觀。預知聖人將要出關,求為函谷關守關令。老子離周西去時,尹喜見
紫氣東來,遂在關下守候,挽留老子並拜其為師。應其要求,老子著成《道》、《德》上、下篇五千
言,留傳世間。並授其內丹、外丹、守三一存思諸法及太清上法、三洞真經、靈寶符圖、太玄等法。
後隨老子出關西去,「與俱游流沙,莫之所終」。傳其以老君所言治國修身的基本精神,編成《西升
經》,三年之後修道有成,老子遂授其為無上真人,法號文始先生。《漢書·藝文志》載有《關尹子
》九篇,已佚。今傳本始見於南宋,為永嘉孫定家所藏,實為唐末,五代間方士所作,多雜三教言詞
,內容為釋氏及神仙方技家之法,往往以儒家之言詞裝飾之。道教經書稱其為《文始真經》。
天門子王剛
古代房中家。姓王名剛,據稱因其行房中修鍊有成,「年二百八十歲,猶有童女之色。」其著作似屬
男女雙修派之言。《雲笈七籤·神仙傳》:「天門子者,姓王名剛,尤名補養之要,故其經曰:『陽
,生立於寅,純木之精;陰,生立於申,純金之精。夫以木投金,無往不傷,故陰能疲陽也。陰人著
脂粉者,法金之白也。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注意,精其微妙,審其盛衰。我行青龍,彼行白虎,取
彼朱雀,前我玄武,不死之道也。又陰人之情,有急於陽而外自收抑,不肯請陽者,明金不為木屈也
。陽性炁剛躁,志節疏略,至於游宴,聲炁和柔,言詞卑下,明木之畏於金也。』天門子既行此道,
年二百八十歲,猶有童女之色,乃服珠組得仙,人玄洲中去。」《抱朴子內篇·遐覽》中載有古代房
中術著作人種,其中有《天門子經》,今不見傳。
東海一帶又稱其為「千歲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列為北極真人。關於他的傳說很多,道教經籍
和一般古代典籍都有記載。《列仙傳》稱其為琅琊阜鄉(今山東諸城境內)人,賣葯於東海之濱,時人
皆稱之為干歲翁。秦始皇東巡,曾與其長談並賜以黃金玉壁,被棄於阜鄉亭內,然後留書一封,以一
雙赤玉舄為報,讓秦始皇數年之後至蓬萊找他。秦始皇遂遣使者徐市,盧生等領數百人入海探尋,未
至蓬萊山,遇大風暴而還。秦始皇還於阜鄉亭、東海邊建祠十餘處,以祭之。秦亡,與好友蒯通同住
,西楚霸王項羽曾想請其為官,遂亡他鄉,不知所終。《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劉徹好慕仙道,
方士李少君言於武帝,稱曾於東海之上親見安期生,所食之棗如大瓜—武帝心有所動,除親自祭招外
,還遣方士揚帆東海尋之。至李少君病逝,尋仙之事方歇。後方士欒大又言與武帝,說他在東海之上
嘗與神仙安期生結伴為友。武帝又遣其至東海向安期生尋求長生不死之葯。據傳安期生曾受學河上丈
人。《史記·樂毅傳》載。樂毅族人樂瑕公、樂臣公為戰國末齊地黃老之學宗師,其師承淵源為:河
上丈人傳授安期生,安期生傳授毛翕公,毛翕公傳授樂瑕公。但安期生之嫡傳並不止毛袁公一人,據
《混元聖紀》載,其將道術傳至馬鳴生,開道教馬鳴生——陰長生——葛洪一派;《神仙傳》稱其曾
傳神丹爐火之方於李少君,《集仙傳》載其曾化度東漢王老。安期生的靈跡不僅只在海上,神州各地
都有其仙蹤。《賈氏說林》記載,大河之南有人得到過他的大棗,煮之三日始熟,香聞十里,可使死
者生,病者起,健康之人食之,則可白日飛升。《郡國志》載其授馬鳴生金液神丹的地方在湖南九嶷
山上的紀峰。安期生蹤跡還見於廣州。據《嶺表錄異》載,廣州城東蒲澗有一處古迹,名為玉舄閣,
是其飛升之處。
字廣明,相傳為膠東人,精通九章算術。曾給高山道士寇謙之做傭工,後指點寇謙之《周髀算經》,
後成公興攜謙之同上華山採藥,謙之食葯後,從此不飢。《魏書·釋老志》記其靈跡,稱為謫仙。後
功果滿而歸仙位。
廬山君匡裕
傳說為周武王時人。曾與七位兄弟共結廬于山中修鍊,後皆仙去,留空草廬于山中,此山為後人稱為
「廬山」。漢武帝時,匡裕被封為「廬山君」。
道經上稱西嶽真人者有二:①馮長,字延壽。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列為西嶽真人。據《歷世真仙體
道通鑒》載,馮延壽生於周代,驪山人。少時即通曉陰陽之事,精於占卜之法。周宣王聞其名,以其
為柱下史。因見星象失常,恐大禍即至,於是詐病辭官,潛心修鍊,以求養性延命。先遇鄧真人,授
以靈書紫文寶神之道。後又遇彭真人(即彭宗),授以太上隱書。80歲時,終於修道成仙,於周平王二
十年(前751年)春升天而去。玉皇大帝遣仙官下臨迎接,封其為西嶽真人,上游上清,出入無為。②
另一位西嶽真人身世不詳。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載,相傳他曾隱居焦山學道,修鍊七年之後,遇
見太極真人,得授其木鑽和一厚約五尺的石盤,並告誡他「石盤穿,仙可得」。於是全力以木鑽鑽石
盤,晝夜不停,歷經四十七年,終於鑽盡石穿。太極真人遂授其金液還丹,服之即度世升天。陶弘景
《真靈位業圖》列為西嶽真人,道教遂稱其為西嶽真人。
即王遠,漢時升天的仙人。被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列為西城總真真人。其身世傳說不一。據《歷世
真仙體道通鑒》記載,王遠,字方平,東海人。漢時舉孝廉,官至郎中,後至中散大夫。敏而好學,
讀百家之言,博通五經,且知天文地理、讖諱之秘及河圖洛書之要。好道學,後學道修真,得仙術,
能預言人事,推斷天下盛衰之日期、九州吉凶禍福之事。漢孝桓帝聞其名,屢次徵召,皆未應。後經
孝桓帝強徵人禁,仍低頭不語,只在宮門上題四百餘字,預言未來之事。桓帝深惡之,令人將字鏟去
,但墨已浸透木門。後王遠悄然還鄉,同郡太尉公陳耽在自己家裡別築道室,供其修鍊。歷時三十餘
年,終於得道成仙,飛升而去。後曾降蔡經家,授其屍解之法。今江西南城縣西南有麻姑山,山上有
會仙亭一處,相傳曾為蔡經之家,傳為王遠化度蔡經,仙會麻姑之地。
姓梅,名福,字子真。據《搜神記》載,梅福,漢朝壽春人,官至南昌尉。當時王莽專政,梅福不滿
朝政,遂棄官歸家。後遍游名出,訪道學仙,足跡遍及雁盪山、仙霞山、雞籠山,甚至遠到劍江西嶺
,但未得創真指點,道術平平。後又入雞籠山修鍊,遇空同仙君,受其點化,前往飛鴻山修鍊,終於
丹成得道成仙。然後再度回到壽春,擇良辰吉日,乘青鸞飛升上天,成仙而去。宋代受封為壽春史隱
真人,道教稱為壽春真人。
河上公
據《神仙傳》載,河上公為漢初人。修黃老道術,以結庵於河濱而得名。漢文帝曾往訪,求解《老子
》,見其踴身空中,授素書道經章句,稱:「余注此經一千七百餘年以來,凡傳三人,連子四矣。」
言畢失其所在。後世流傳有《老子河上公章句》。
茅蒙
傳說為咸陽人,字初成,為三茅真君之先祖。預知周朝將衰,不肯入朝做官。於是拜鬼谷子為師,習
長生養性之術,繼入華山修鍊。秦始皇時,茅蒙乘飛龍升天成仙。
青烏公
傳為彭祖弟子。隱修於華陰山中。歷471年,經12次試驗,方煉出金丹,服之成仙。舊時行堪輿風水
之術者多以青烏公為祖師,因而後人又將堪輿術稱為青烏之術。
宗元詡教宜人陶弘景
又稱「貞白先生」,即陶弘景。宗元翊教真人為宋宣和年間賜給他的封號。宋徽宗篤祟道教,以為自
己集天神、教主、皇帝於一身,並以恢宏大道為己任,對前代道人多有加封。認為蓬萊都水監陶隱居
振跡紫羅,弘揚大道,德名舉世注目,雖隱居山中,實為蒼生之福祉,於是封為宗元朔教真人。
洪崖先生伶倫
又稱「洪崖」,崖一作涯,或作壓,即青城真人。相傳為軒轅黃帝的臣子伶倫,曾為樂官。《呂氏春
秋·古樂》載黃帝命其作律,他於是從大夏之西走到昆崙山腳下,根據鳳凰之鳴叫區別十二律,又曾
鑄十二鍾,以和五音,以施英韶。《列仙全傳》稱其後修道成仙,尊稱為洪崖先生,又稱其帝堯時已
經三干歲。漢朝時,洪崖先生仍在。曾居華山。仙人衛叔卿服食雲母得道成仙后,曾與之在華山之顛
遊戲。漢武帝曾派遣使者梁伯與衛度世尋找衛度世之父衛叔卿。二人來到華山,見衛叔卿正在一陡峭
的山崖下與洪崖先生、許由、巢父、太玄公、飛黃子、王子晉、薛容諸仙下棋遣興。東漢班固《西京
賦》中曾有洪崖先生身披纖麗羽毛之記載。漢時人一般認為洪崖先生是眾仙之中地位較高的長輩。南
朝陶弘景《真誥》稱其後居四川青城山,當時為青城洞真,服食琅玕樹花之後,登仙隱去。陶弘景《
真靈位業圖》遂將其列為青城真人,後世一直稱其為青城真人。關於洪崖先生還有一種傳說,言其曾
隱居於豫章郡境內的西山。此山又稱「伏龍山」、「散原山」。因洪崖先生曾居此山,又稱「洪崖山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還因此改豫章郡為洪州。山上有煉丹井,又稱洪井,井上方有古壇,洪
崖先生於此煉丹,歲旱之時,在此祈禱,井內即有紅蛇浮出水面,即刻天降大雨。井北一里之外的沙
石上,有五隻春臼,直徑、高度皆二尺,色如硃砂,是其搗研丹藥之處。《古今圖書集成》稱其丹成
之後,遂跨白驢雪精從楓樹叢中升雲而去。後世傳說他的白驢雪精拔毛一根,天即下雪一丈。煉丹井
以南二里處有鸞岡,是其乘鸞鳳休息之處。蠻岡旁邊以前還一座道觀,稱為彎山觀。
清微洞玄沖虛妙感慈惠護國庇民洪恩真君徐知證
高明弘靜沖堪妙應仁惠輔國佑民洪恩真君徐知諤五代南唐時之徐知證、徐知諤兄弟。據《御制靈濟宮碑》:明成祖朱棣因病久醫無效,得二神默枯,有回生之功。故「祝冊加封神號;伯曰『清微洞玄沖虛妙感慈惠護國庇民洪恩真君』;仲曰『高明弘
靜沖堪妙應仁惠輔國佑民洪恩真君』;舊號俱如故。」並「大新廟宇」,「救有司虔潔香火。春秋祭
把。」另據《二真成仙》此二神本五代時南唐徐知證、徐知諤兄弟。其「寬仁愛物,忠君孝親,祟信
三寶,同心好善,精勤至道,修齋設醮」。「俱事吳,其後知證封江王,知諤封饒王」,鎮金陵戰守
、帥師攻閩,均有功於民,稱「此吾復生之父母也」,乃「立祠於龞峰以祀之」。「未幾,兄弟相繼
仙去,遂為斗中都水使者,出入天宮,積行累功,默佑下民」。救民於水旱火蝗病兵中,「乃感天帝
遣神人領誥封江王為九天金朗明道達德大仙顯靈博濟真人,主管上清天文院;饒王為九天玉闕宣化扶
叔上仙昭靈博濟真人,主管下界地府諸司。」並封其妻為仙姑,父母為真人仙紀。明成祖時也加封其
父為真君,其母、妻為仙妃。又於「京都建立行祠,以安神棲」。時永樂年間還編有《洪思靈濟真君
自然行道儀》等八種齋儀,首祝「皇圖鞏固,聖壽綿長」,它們列入道教洞玄部威儀類。(《洪恩靈
濟真君事實》)。
耿仙姑
南唐五代人。據《呂祖全書》載,耿仙姑曾得何一陽仙姑點悟,又經呂洞賓授以「道法雙修之妙」。
後棄家雲遊,精研幻化之術,能捏雪為銀,畫布成綉,人稱「風仙姑」,封號「清靈妙悟耿仙姑」。
相傳為東漢時人,常年在市上賣葯,屋上懸一空壺,日落後歸來,棲身於壺中,人莫能見,故名。擅
長道術,能以神符驅鬼治病,後世流傳的各種召鬼神玉府、召軍符等,都稱作壺公符。
桓宜人桓凱
姓桓名凱,字清遠,南朝宋人。《桓真人升仙記》載,曾於西蜀華蓋山隨仙人李桓學道。桓非其本姓
。李桓以桓作為姓授於凱,隨稱作桓凱。經多年苦修,得李桓金丹大葯和飛步隱身之秘訣。但未得大
道之要,不能功成升仙。後往茅山至陶弘景門下。入茅山時,披頭赤足,高唱詩文,眾人不解其意,
深以為怪。拜陶弘景為師,不願列於三類弟子之中,而甘作耕夫、圃者,並做點燭、掃院、汲水等雜
務,不以為賤,歷十二載如一日,終得至道。據傳在升天之日,有二青童一白鶴從天空而降,稱青天
日太上命桓真人升天。陶弘景於是感悟,使桓凱沐浴、更衣、服丹,隨白鶴升天而去。
亦稱「麻姑」,是古代一位女仙。葛洪《神仙傳》載其為仙人王方平之妹,建昌人,於牟州東南姑徐
山修道,為上真元君之亞。東漢桓帝時,王方平仙人降於蔡經家,召麻姑。隨鼓蕭之聲,從官簇擁而
至,衣著錦繡,光彩奪目,手似鳥爪,頂中作髻,余發垂至腰際,自稱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王方
平設宴召待,麻姑撤米祛穢,所撒之米全部變成珍珠。宴畢升天而去。或謂麻姑,唐朝時人,姓黎,
字瓊仙,先入宮為宮人,後在「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相傳在江西南城縣城西,道教三十六洞天之
一)修道,並於此得道成仙,事見唐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碑文。據傳麻姑亦到過四川酆都「鬼城」
。「鬼城」有「麻姑洞」、「仙姑岩」,麻姑曾於此修鍊。麻姑傳說久已流行民間,相傳舊曆三月初
三為王母娘娘壽辰,麻姑於絳珠河畔用靈芝釀美酒為其祝壽。麻姑遂成為吉祥長壽的象徵。形象為一
跨鶴騰雲的漂亮女仙。祝女壽者多贈以此像,稱「麻姑獻壽」。
傳為陳摶之師,善相面之術,有《麻衣相法》傳世。《湘山野錄》:宋錢若水,謁陳摶,求相骨法。
陳邀入華山,見麻衣道者,熟視良久,曰:急流勇退中人也。
清靈真人裴元仁
姓裴,名元仁,為漢代右扶風夏陽人,生於漢孝文帝二年。幼時相貌異常,目有青光,雙臂過膝,聲
如鐘鳴。少時慕神仙之道,專務讀經。曾與趙康子、皓季成同東出遊,拜詣佛廟,遇有道之人支子元
,得授長生內術。至身體閃光,不用休息。年23歲,應州里徵召,出任主薄小官。討伐凶奴,有功,
被封為雕陽侯。又應淮南王劉安之請,為其別駕。淮南王通曉仙道,遂與之居靜室齋戒,三月之後,
南嶽真人赤松子乘白鹿降臨其處,授以仙道。遂棄官離家,亡至名山,寂然隱遁,以求大道之微妙。
朝廷屢次徵召,不應,逃至北方阻浴山躲避。。後至太華山,居西元洞石室修鍊。二十三年後,五老
人降臨(東方歲星大神、北方辰星大神、西方太白星大神、南方熒惑感星大神、中央鎮星大神),受經
書、神芝。誦經修鍊,經十旬,舉目能見萬里之外,日行千里,役使鬼神。後周遊天下,東至青丘拜
谷希子,至泰撈見司命君,西至流沙拜太素真人求真訣,得二景飛華上奔日月之法及隱書,又修二景
日法十一年,終於成仙,升天至太微宮,被封為清靈真人。(《歷世仙真體道通鑒》)。
姓王,名褒,字於登。據《歷世仙真體道通鑒》載,其為范陽襄平人,生於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
,累世為貴族。其父王楷是朝中重臣,為執掌教化的殿上三老,德行、學問譽滿京城。王褒生性淡泊
,好慕仙道,對世間功名利祿不以為意。喟嘆人生無常,遂辭別父母,人華山修鍊,歷時九年。後從
太極真人西梁子文得授學道秘訣,隱居陽洛山中,修鍊愈加勤苦,又從西城真人得授《太上寶文》、
《八素隱書》、《大洞真經》,並受其引領,遊歷玄洲,至仙都,入紫桂宮,拜見太上老君。於諸真
中幸會第一真人主仙道君,以精誠相感,得授上清仙境之秘籍《龍文八寶真經》2卷。又經九年精修
,終於道成。後又遊歷各處,拜訪各路神仙帝君,然後退隱、齋戒。三年之後,過浩漢之河至白空虞
山紫清太素瓊闕,拜見太素三元上道君,被策封為太素清虛真人,稱為清虛真人,令其統領「小有天
」,治理王屋山洞天,領天王之職,掌管九天靈文、六合秘籍、山海妙經,又總管王屋山洞天內明景
三寶。
《列仙傳》稱他為堯帝時槐山採藥者,食松籽,遺體生毛,兩目正方,行走如飛。曾以松好贈堯,堯
無暇服用,時人服之,也獲長壽。
傳說為西羌人。周成王時,以刻木羊為生.魯騎羊至蜀中,當地達官貴人遣人追至峨媚山,追者不再
返回,後人相傳他們都被葛由點化成仙。
古代養生家,因其長壽與兼行導引房中術稱著。姓錢名鏗。據說是帝顓頊之孫,曾受堯封於彭城。因
享高壽七百多歲,其道堪祖,故後世尊稱為「彭祖:。干寶《搜神記》卷一:「彭祖者,殷時大夫也
。姓錢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而至商末,號七百歲。」後世房中術著作,冠以彭祖
之名的有《彭祖經》(見《抱朴子內篇·遐覽》),《彭祖養性》(見《隋書·經籍志》)和《彭祖養性
經》(見《新唐書·藝文志》)等,但這些書早已失傳。彭祖在房中術方面的見解,現只能從馬王堆醫
書《十問》和《醫心方》的引錄中得窺一二。其主張可以概括為:第一,「多御少女而莫數瀉精」。
認為「俗行陰陽取氣養生之道,不可以一女為之,得之,若九,若十一,多多益善」,甚至認為,如
能像黃帝一樣,「御一千二百女」,便可登仙,彭祖這些觀點,實為後世「三峰采戰」之濫筋。第二
,房中衛生,包括「求子」、「消息之情」(即房中禁忌)、「斷鬼交」和房中「服食藥物」等等。這
些內容包含較多的合理成份,成為古代房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彭祖的房中術,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晉代葛洪對此曾作過高度評價:「大都知其要法,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而用之,一兩人足以
速死耳。彭祖之法,最其要者。」(見《抱朴子內篇·微旨》)。
紫微夫人
即紫微王夫人。據《真話》載:其名清娥,字愈意,或言愈音,是西王母的第二十個女兒,位為紫微
宮左夫人,鎮守羽野玄隴之山。曾降臨凡間,將太上寶經授給裴玄仁,並授以修鍊之法,使其登仙。
曾於晉興寧三年(365年)再度下臨凡間,於道士楊羲之家授上清經書,指點其修道成真。傾慕東華勝
景,樂於為人指點迷津,以使其修鍊成真。其勸善引導之功,在道教里廣泛流傳。陶弘景稱其「才豐
情綺,動言富逸,牽引始末,恆超理外。」
又稱「南嶽夫人」、「魏夫人」,亦稱「南真」。死後受封為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夫人,宋元佑年
間進封為高元宸照紫虛元道元君。據《南嶽魏夫人傳》載,其為晉代女道士,曾為女官祭酒。姓魏名
華存,字賢安。任城(今山東濟寧)人,晉司徒劇陽文康公魏舒之女。博覽百家之書,尤精儒學五經。
自幼好道,喜讀老莊。常靜居行導引之術,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氣液,養生守靜。平日謝絕應酬
,志在成仙,多次想獨居別處,獨身修仙,末得父母允許。24歲時,迫於父母之命,嫁於太保椽南陽
劉文(字幼彥)為妻,後劉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內)縣令,隨其夫遷至修武縣。生二子,長子名璞,次子
名匣。因至誠求道,待二子稍稍長大之後,便別室獨處,持齋靜修多年。且廣泛搜求道教神書秘集,
曾為天頰道祭酒。傳因其修道有成,得諸真道術真傳。清虛真人王褒為其師,授以《太上寶文》、《
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八道》、《紫度炎光》、《石精金馬》、《神虎真文》和《高仙
羽玄》等經書,共31卷。景林真人又授以《黃庭內景經》。劉文去世以後,預知中原將大亂,於是攜
二子渡江南下。二子均在晉朝為官,長子劉璞官至太守,劉匣官至從事中即將。魏華存繼續潛心修道
,道術精進。晉成帝咸和九年(334年)諸真再度降臨,授以成藥二劑,服之,逾七日,遂托劍化形而
去,升天受封,為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夫人,統轄天台大霍山。其後多次降臨茅山,並傳法於琅琊
王舍人楊羲,授以《上清經》,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道藏輯要》收有《元始大洞玉經
》3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l卷,《大洞玉經壇義》1卷,《總論》l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
姓董,名守志,字寬甫,號凝陽子。據《凝陽童真人遇仙記》載,原系女真人,家世隆安,本姓術虎
。早年喪母.因祖上宦遊陝西,遂居終南山。金大定年間為軍人,鎮守家鄉隴州汧陽鎮,雖為軍人,
其風骨別具仙氣,且素好道學,揭露玄風,後量正田、純陽、海蟾三神仙,受其點化,得疾面脫離軍
隊。此後專心於教門,度過三神仙所設的障礙,終有所悟,遂棄俗出家,往來於德順秦隴之間,終於
修道成仙,據傳能夠呼風喚雨,出神人夢,見人能知其善惡之念,且能祈葯療病,是一位身居塵世的
仙人,信從者甚眾。
三河伯
洛河伯、
黃河伯、淮河伯道教所奉水神。三河指洛河、黃河、淮河。據《道法會元》載,三河並稱水府,各有神明所主。據《皇天至道太清玉冊》載,三河伯即洛河伯、黃河伯、淮河伯,為三河之神,各有廟宇祭祀之。條洛河
伯之廟在洛州,祭黃河伯之廟在番界,祭淮河伯之廟在泗州。
三水府
馬當為上水府寧江王,
採石為中水府定江王,金山為下水府鎮江王即長江之神。長江為四瀆之一,漢宣帝時定四瀆常祀之禮。唐代封江為「廣源公」,宋代封江為「廣源王」,歷代所祀江瀆為長江統一之神。民間有揚於江三水府或水府三官之說,即把揚子江分為上、
中、下三段,各有江神主之,皆稱王。據《五代史》裁,三水府之神始於五代。楊行密據淮南,乾貞
元年(927年)正月封馬當為上水府寧江王,立廟于山之陽;採石為中水府定江王,立廟於採石山下;
金山為下水府鎮江王,立廟於金山寺內。三廟供奉三水府之神。且歲時致祭。人過者,必具牲帛以禱
。宋真宗時,加封江瀆為「廣源王」,同時亦繼五代而加封三水府。三水府神遂於江瀆之神並存。
黃河神
又稱「河神」。為古代最有影響的河流神。殷王朝建立,立有河神廟,河神祭祀十分重要,且有人祭
現象。後世河神傳說極為繁雜,黃河之神有許多位,主要有巨靈和河伯。巨靈為黃河之神,始見於張
衡《西京賦》。據《搜神記》載,今二華之山,本為一山,掃住黃河使之繞道他行,巨靈遂手按山頂
,以腳踢山使本分為兩半,使河水穿山而行。因造山川,出江河,被尊為黃河神。巨靈為黃河水神之
說民間並不流行。河伯為黃河水神,為南北各地之共同信仰。河伯始見於《楚辭》,戰國至秦漢,民
間所傳河伯形象多為白龍、大魚或人面魚身。河伯名馮夷(或作冰夷、無夷)始見於《莊子》、《楚辭
》等典籍。據《搜神記》裁,弘農馮夷,華陰潼鄉堤首人,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
五行書》有「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遠行,溺沒不反」之說。魏晉以後,道教對民間諸神廣為吸
收,納入其神仙體系,河伯被視為得道成仙的仙官。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其列在太清右位。唐時
民間所傳馮夷為「水官」。唐以後,江河湖海各處水神為龍王所佔據,除道書、小說偶有提及外,河
伯已在民間信仰中失傳。
推薦閱讀:
※關於道教研究的小感觸
※如何評價道教陳攖寧?
※為什麼有些佛教徒看不起道教?
※淺說《莊子》中的神仙形象
※歷史上有沒有道士寫過降妖筆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