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艾灸的宜忌,以及比醫學更重要的因素
上周我們推送的文章《我可能幫老父親躲過了一場心梗》,引起很多朋友的強烈反響,這篇文章,我們來簡單談談關於老人艾灸的常見問題。
首先要說的一點是,年齡大了,各種問題浮出水面是正常現象。老年人的身體調理,應該注重平時的保健,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治未病。一旦身體不適,應該及早治療,別等到病勢發展到難以控制,不管中西醫,都會非常棘手。在這個層面上,艾灸不僅非常適合,而且對於大眾而言,也是最容易駕馭的方法。
其次,其實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大到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梗,小到風濕性關節炎、便秘,二便不固,等等,治療的思路和中青年人差不多。因為無論男女老幼,都逃不出虛實寒熱的大格局,這也是古中醫不分科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老年人還是有一些很特殊的群體性特點,比如氣血非常虛弱的情況,以及嚴重心臟病的情況。這種時候艾灸也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要格外謹慎,除了過硬的技術和準確的辨證,還有一些需要特別囑咐的地方。
氣血虛弱之人,身體不能很好地利用能量,如果直接灸肚臍以上的穴位,可能會出現胸悶,心慌,出虛汗等不適症狀,這時候特別適合灸臍下,包括下肢。
上篇文章提到心梗,很多朋友問到放支架後艾灸的禁忌,這裡也特別強調一下。對於嚴重心臟病的人,包括有心臟支架的人,心區會有嚴重的氣滯血瘀,如果直接施灸心區,不適的症狀可能會更加嚴重,甚至會有危險。所以除非有足夠的經驗和把握,一般建議遠端取穴。
再次,老人艾灸的時候,要多詢問灸感、多觀察病人的狀態,一旦出現不適,不要堅持,要立刻停灸,或改灸遠端穴位,比如內關、足三里、湧泉等。並配合輕手法(切忌重手法)臟腑推拿,調通臟腑,讓身體能夠更好地利用能量。
在沒有把握的時候,對於老年人,大多可以先從足三里灸起。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而陽明經的特點就是多氣多血,所以灸足三里能快速培補後天氣血,這就是所謂灸足三里等同吃老母雞的原理。灸一段時間的足三里,氣血培補起來之後,再灸督脈、任脈,灸時的不適感就會緩解或消失。
關於老人艾灸,其實技術上的事情還不是最重要的,積極向上的心態才是最難得的。這一點,在生活和臨床上都看到過不少,很有感觸。
沈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作為一名非藥物治療師和艾灸講師,我們經常能夠在患者和學員身上,看到一支小小的艾條背後那麼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有位同學,家庭關係雖然不算太糟,但也稱不上和睦,一家三口在家基本上沒什麼話。自從開始給媽媽艾灸之後,爸爸也從冷嘲熱諷到試探性參與,最後發展到跟媽媽搶著躺床上等著灸,老兩口不得不排時間表。身體暖了,心也熱了,家庭關係為之一變,連餐桌上的菜餚都變得豐富了很多,歡聲笑語充盈在房間里。這種氛圍,真的是拿什麼都很難換到的。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比較忙,有時間給老人長期艾灸的人很少,而且即便有空,有的老人也不願意麻煩孩子。相對孩子來說,老人通常有更多的閒暇,其實這種情況下,老兩口互灸也是很好的方式。即便一個人,也能極大改善自己。
從厚朴穿過,我們也經常會看到滿頭白髮的老人,認真站樁,認真記筆記,認真實操,試著融入年輕人課堂的場景,非常動人。
有的時候我都會想,等我老了,能不能像他們一樣篤定、樂觀、堅持、愛惜自己?
說到這裡,想起我們有一位50多歲的阿姨學員,沒有子女,因患類風濕關節炎,換了關節,需要拄拐才能行走,而且手指關節變形。當時看到她的狀態,很擔心她是不是能堅持下來,甚至能不能拿穩艾條。結果三天里,她作為施灸者,不但穩穩拿著艾條,緩解了同學的肩周炎,而且還嘗試跟大夥兒一起站樁,相當勵志!
課後,每天反正也沒別的事兒,就全用來自救,每天給自己灸3、4個小時,堅持了大半年。今年從她姪女那兒得到近況,人整個瘦了一圈,走路都利落多了。
大家可能注意到,這篇文章談到了很多技術之外的事情,其實這正是老人保健最重要的地方。我們這個年齡,父母年歲都不小了,到了百病叢生的時候了,還有什麼比老人生病更費錢、費精力、費感情的事情呢?可是我們最常聽到老年人掛在嘴邊兒的一句話就是,「唉,年紀大了,有點病是正常的,不用治,治也治不好。」這是因為很多人囿於「生、老、病、死」這四個字,認為人年紀大,就一定會生病。這就造成了不少老年人在生病後拖著不治療,很多比較好治癒的急性病被拖成了慢性病。而古人是怎麼形容人的生命過程?《黃帝內經》中提到,「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由此可見,人的一生應該是「生、長、壯、老、已」,無疾而終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狀態。
作者:韓姝
推薦閱讀:
※艾灸治療手腳涼
※掌握這些取穴小竅門,就再也不用擔心艾灸的時候找不準穴位
※艾灸如何尋找穴位?
※為什麼要多睡艾灸床,背部刮痧?
※女人艾灸美容要灸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