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詩鑒賞40例

宋詩鑒賞40例

                   目錄

1.魏收《尋隱者不見》

2.寇準《書河上亭壁》

3.曾公亮《宿甘露僧寺》

4.歐陽修《畫眉鳥》

5.歐陽修《別滁》

6.蘇舜欽《夏意》

7.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8.周敦頤《題春晚》

9.曾鞏《西樓》

10.司馬光《過故洛陽城》

11.王安石《江上》

12.劉攽《雨後池上》

13. 張舜民《村居》

14.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15.蘇軾《東坡》

16.黃庭堅《夜發分寧奇杜澗叟》

17. 【北宋】董穎《江上》

18.陳與義《早行》

19.楊萬里《小池》

20.徐璣《新涼》

21.羅與之《看葉》

22.陳與義《襄邑道中》

23.陸遊《梅花絕句》

24.翁卷《山雨》

25.某尼《悟道詩》

26.文同《北齋雨後》

27.范成大《橫塘》

28.葉紹翁《夜書所見》

29.王安石《梅花》

30.李唐《題畫》

31.陸遊《禹跡寺南……》

32.程俱《豁然閣》

33.唐庚《春歸》

34.梅堯臣《東溪》

35.陸遊《幽居初夏》

36.文天祥《夜坐》

37.歐陽修《戲答元珍》

38. 吳錫疇《春日》

39.魏野《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

40.劉克莊《戊辰即事》

 

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尋隱者不見

【宋】魏野

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

采芝何處未歸來,白雲滿地無人掃。

註: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   芝,靈芝。

1.隱者所居之地有何特點?

2.詩中的對「風」、「松」、「雲」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案

1.風無形,松蒼勁,雲渺渺,遠離塵世,遠離塵囂,清幽恬靜,安謐神秘。

2.除了點明隱者所居之處,也烘託了隱者的高潔與脫俗,更表達了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尋而未遇的悵惘之情。

 

2.閱讀寇準的詩,完成後面題目。

書河上亭壁

【宋】寇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詩的最後一句描繪了怎樣奇妙的畫面?

3.全詩以景寫情,隱隱傳達出詩人情感上的掙扎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怎樣的?

答案

1秋日暮色中,詩人獨自上高樓,憑欄俯瞰:河面上煙波浩淼,船隻稀少;河岸上,一片遼闊。望著那悠悠流水,詩人的心中不免生起綿長的思緒。

2.一帶遠山,靜卧在落日餘暉中;秋山本是無情物,卻似有情又有意,扯過夕陽餘暉披在身,金燦燦,暖融融。

3.前兩句詩人觸景生情,悠悠江水凄凄之境勾起  詩人綿綿愁緒,後兩句詩表達的是詩人不願任這愁緒泛濫,於是「顧左右而言他」,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對景色的觀賞上,這就是所謂的「以景撇情」。

 

3.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注】甘露,寺名,在鎮江北固山上,下臨長江。銀山:江中巨浪。

1.兩句用了什麼手法,寫出了甘露寺的什麼特點?

②怎樣理解「開窗放入大江來」一句詩?

答案

1. 長江之濱,懸崖之上,陡峭險奇。

    2.詩人宿於甘露寺,是在傍晚,還是在早上,推開窗子,向外看長江,在一剎那之間所產生的奇妙感覺:窗下波濤翻滾,水天相接。那江水拍打著,翻卷著,似乎就要撲湧進窗里一般。

 

4.閱讀歐陽修的詩,完成後面題目。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如山間自在啼。

1.詩的前兩句表現什麼內容?

②詩的後兩句用了什麼手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

1.描繪了畫眉鳥在山林間的美好形象:自由自在,百囀千啼;山花爛漫,奼紫嫣紅;畫眉鳥翻飛於高高低低的樹間,恣意歡暢。

2.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自由的讚美與追求的思想感情。

5.閱讀歐陽修的《別滁》,完成後面題目。

別滁

【宋】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離聲。

1.詩的前兩句對餞別場景作了怎樣的描繪?氣氛怎樣?

2.怎樣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案

1.詩人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爛漫、柳絲的輕揚,一句話,是一個看不出有半點離愁別緒的餞別場景。氣氛明快而熱烈。

2.且,是暫且、姑且的意思。一個「且」字,寫出了詩人與眾賓客開懷暢飲的表面上的歡悅,而透露出來則是被表面上的坦然平靜掩飾著的內心裡的極不平靜。

 

6.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松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1.詩寫詩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環境,這個環境由哪些景物組成?

2.第二句用「明」字來寫「榴花」之色,給人怎樣的視覺感受?

3.第四句寫「鶯啼」,詩人採用的是什麼手法?有怎樣的效果?

④詩人午休的環境特點是什麼?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案

1. 有庭院、涼席、榴花、樹陰、鶯啼。

2.一個「明」字既寫出了榴花之紅紅如火,榴花之艷艷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於是隔簾而望,所以潤潤的,嬌嬌的,很悅目。

3以動襯靜。與「鳥鳴山更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寫出了夏日午間庭院中的寧靜安謐的氛圍。

4. 寧靜、清涼。表達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境。

 

7.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1.請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舟行水上所見的兩岸的景色。

2.寫出你對詩人「滿川風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

答案

1.晚雲沉沉,籠罩四野;兩岸上,春草青青;不時地會有一棵兩棵綴滿了花的樹,從船邊,從眼前閃過。

2.詩人在泊舟之後,沒有躲進古祠,而是站立在古祠之外,看那「滿川風雨」,賞那濤翻浪卷的大潮。若非胸襟開闊者,情懷曠達者,誰能如是之從容?由此可見,詩人的心情十分閑適,十分超然。

 

8.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

題春晚

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漁樵一路歸。

1.用自己的話描述第二句詩句所描寫的畫面。

2.詩人筆下的村野日暮時分的氣氛怎樣?

答案

1蒼茫暮色之中,幾隻昏鴉,忽高忽低,時上時下,翻飛於密林之外。

2.恬淡、靜謐中更透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9.閱讀曾鞏的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西樓

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竹樓四面鉤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

註:鉤疏箔,把樓四面稀疏的帘子用鉤捲起。

1.用自己的話描述前兩句詩展現的畫面。

2.品味尾句傳達出來的詩人的感情。。

答案

1.海上的波濤,翻卷如雲,前一片剛飄過去,後一片又追上來;天上的烏雲,翻卷如浪,前一個剛退下去,後一個又跟上來。北風在呼嘯,雷聲滾滾來:一場驟雨即將到來。

2.「卧看」二字,可見詩人胸襟之壯闊;「急雨來」三字,更傳達出詩人心中的期盼。從這尾句之中,不難體會到詩人澎湃的心潮,激越的心緒。

 

10.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過故洛陽城

司馬光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1.詩的前兩句描繪「連山」之青,「素波」之明,用意何在?

2.「春風不識」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3.尾二句該怎樣理解?

答案

1.詩人用「連山」之「青」,「素波」之「明」這明媚的一切,來反襯衰敗後的洛陽的凄涼。

2. 「春風不識」的言外之意是「人有識」。

3.「春風不識」,因此年年吹拂春草年年綠;「人有識」,因此就怕見這滿城野草滿城綠。與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11.閱讀王安石的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1.「低徊」一詞描繪出了「晚雲」怎樣的情狀?

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雲圖」,這幅圖畫的基調是怎樣的?

若說這首詩也以天象與江上景物的變化暗寫船上人心情的變化,請你簡要地說明詩人心情變化的情況。

 

答案

1. 暮雲低垂,雨意濃重。

2. 朦朧、悠遠,開闊、奇幻。

3.詩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圖示來表示:沉重——愁苦——疑惑——豁然開朗。

 

1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雨後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前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來表現雨後池塘的狀態?

2.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更作」怎樣解釋?

答案

1.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詩人用「明鏡」來喻池塘,以「磨」字來擬寫池塘波平如鏡的情狀。

2.東風乍起,吹打楊柳似起舞;隨後,凝在楊柳枝葉上雨滴,紛紛落下,敲打著荷葉,若琵琶聲聲,如鼓聲陣陣。

3. 「更作」就是「再作」的意思 。

在表達上有什麼妙處:風,使得楊柳翩翩起舞,這已令人驚奇不已;落下的雨滴,敲打著荷葉,又化作美妙的樂音,更令人叫絕。

 

13.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村居

張舜民

水繞陂田水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

1.詩的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整首詩描繪的「秋日村居圖」風格怎樣:

答案

1.夕陽下,晚歸的牛,悠閑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它的背上沒有騎著牧童,卻馱著幾隻更加悠閑的寒鴉。

2. 清幽、寧靜、恬淡、安詳。

 

14.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後面各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句詩分別寫了四個場景,請依次寫出這四個場景。

2.詩人筆下的這場雨的特點是什麼

答案

1. 黑雲翻滾、大雨傾盆、風吹雲散、水天相接。

2.匆來匆去。

 

15.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各題。

東坡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1.坡在詩人筆下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2.從詩中可以感受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案

1.是一個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2.置身於世外,超凡脫俗,開朗樂觀,意氣昂揚,達觀洒脫的情懷。

 

16.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夜發分寧奇杜澗叟

【宋】黃庭堅

陽關一曲水東流,燈火旌陽一釣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

1.首句給全詩定下了怎樣的感情基調?

2.怎樣理解第二句中的「醉」與「愁」?

答案

1.離之愁,別之緒。

2.因離愁而借酒澆愁,卻愁更愁;醉眼朦朧中,那滿川的風,滿川里鋪銀瀉玉般的月光,怎也是一派愁容?莫非也在替那離人愁?「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不過是「景因情異」罷了!

 

17.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

江上

【北宋】董穎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鉤。

1.二句寫江上秋景,請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幅「秋景圖」:

2.前兩句詩中的景物,詩人是按什麼順序描繪的?

3.詩人筆下的「江上」環境有什麼特點?

答案

1.萬頃滄江之上,一派濃重的秋意。江面上,波平如鏡;遠遠地飛來兩團白雪,直待它們飛近了,飛到了眼前,才發現那竟然是一對雪白江鷗。

2.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由靜到動。

3.遼闊、靜穆、澄凈,充滿著勃勃生機。

 

18.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下面題目。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註:駝褐,獸毛製成的衣服。

這首詩,為渲染出行之「早」,詩人調動了各種感覺從各個角度來表現,請圍繞下面題目作具體回答。

1.句從什麼角度,表現了什麼內容的?

2.次句從什麼角度寫的?

3.三、四句又是從什麼角度,寫處了早行時環境的什麼特點?

答案

1.從觸覺的角度:露水濕衣覺輕寒。突出了一個「早」字。

2.從視覺的角度:天上星斗還分明。不僅突出了「早」,而且已經走了很長的路了。

3.視覺與聽覺並用的角度。早行的環境很清冷,很寂寞。

 

19.閱讀楊萬里的詩,回答後面的題目。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在這首小詩中,「小池」是一個具有怎樣意境的所在?請作簡要的賞析(不少於60個字)。 

答案

小池是一個清幽、精緻、溫馨,充滿生機和情趣的所在。一眼清泉,汩汩細流,噴也無聲,流也無聲——恬淡安謐。小小荷花,蓓蕾初成,孕著奇胎,即將綻放……就引得蜻蜓急不可待地立於「尖尖角」之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原因是隱喻著人才剛剛顯露出才能,就受到了愛才者的關注,於是呵護,於是培養,於是終於茁長為參天大樹!

 

20.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新涼

徐璣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1.首二句用了什麼手法來寫「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試作簡要分析。

2.尾二句又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新涼」?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案

1.是側面描寫,兼有映襯的手法。詩人不直接寫「涼」,而是寫水,寫田疇上稻子的葉子,寫透過樹叢的日光……而這一切無不透露出無限的涼意。

2.運用擬人的手法,寫黃鶯在這剛剛涼爽下來的青山之中歡快地鳴唱著。這樣寫,不僅寫出了爽人宜人的涼意,更寫出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

 

21.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問題。

看葉

羅與之

紫飄零草不芳,始宜攜杖向池塘。

看花應不如看葉,綠影扶疏意味長。

詩人借這首詩告訴了人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試作簡要的分析。

答案

花是美的,奼紫嫣紅開遍,這只是春天的一種形式罷了。葉子也有葉子的美!綠影扶疏滿眼看,意味也許更綿長。於平凡中見不凡意。

 

2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

襄邑道中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動。

1.首句描繪了一個怎樣美好的場景?

2.次句用了什麼手法,表現了什麼內容?

3.你對船上主人公這次乘船航行的心情有怎樣的認識?

 

答案

1.航船順流而下,兩岸落英繽紛;花的世界花的海,航船如在花中行。甲板,船舷,被花映襯得一片紅彤彤。

2.用了映襯的手法,以動襯靜。表現了航船順風順水而行,十分迅速。

3.悠閑、愉悅,並且有一種凌雲壯志滾涌在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懷之中。

 

23.閱讀下面陸遊的詩,回答後面各題。

梅花絕句

陸遊

低空銀一鉤,糝野玉三尺。

愁絕水邊花,無人問消息。

1.首二句為梅花的出現展示了怎樣一個背景?

2.你對詩中梅花的形象是怎樣理解的?

答案

1.野外,雪中,月下;空曠,寂寞,清冷。

2.詩人以梅自況。梅是高潔的,卻無人問津,因而寂寞,因而愁苦。這正是被罷官得不到重用的陸遊自身的寫照。

 

24.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山雨

翁卷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本詩描寫的是山間之雨,為表現其特點,詩人所採用的手法特別新穎:寫雨卻不從「雨」字著筆。詩的前兩句寫了什麼景象?後兩句又寫了什麼景象?試作簡要分析。

答案

前兩句寫的是一整夜天氣晴和,月色皎皎,星光燦爛,天上既無雲彩也無雷聲。後兩句寫的是早上起來,忽然發現溪流里的水滿了,流得湍急起來,。想來一定是別處的山裡在夜中下了一場酣暢的雨!

 

25.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悟道詩

某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在這首詩中看,詩人悟出了什麼道理?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感受嗎?請試作簡要的分析。

答案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也正如羅丹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

從這首詩中還可悟到這樣的道理: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北齋雨後

文同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

雨後雙禽來占竹,秋深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

野興漸多公事少,宛如當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放棄屬吏的例行參見。

有人認為這首詩景、情、事三方面巧妙結合,抒寫了詩人的閑適心情,你是怎樣認識?請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

答案

首聯總寫環境的幽雅,統領全詩,引起下文。頷聯寫室外的鳥雀、蝴蝶,「占」、「尋」二字尤其傳神,將景物的清新、淡雅,以及勃勃的生機,乃至詩人心情的愉悅、閑適,緊密的融合在了一起。頸聯筆鋒一轉,寫到了室內與知心好友品畫、品茶的高雅的情趣,只是兩個細節,就把詩人不同流俗的志趣概括濃縮在了方寸之內。尾聯寫的是面對著清幽的景色,擺脫了公事的煩冗的超脫之感,那感受太美妙了,就宛如當年一無掛礙在山裡的家中一樣,活得真切,活得洒脫。詩人就是這樣將景、情、事三方面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2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橫塘

范成大

南浦①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注]①南浦在屈原的《九歌·河伯》中有:「子交子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在江淹的《別賦》也有這樣的句子:「送君南浦,傷之如何?」於是後人便以南浦來指代水邊的送別之所。

這首詩在後兩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麼特點?這兩句與前兩句有什麼緊密聯繫?請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

答案

這首詩的後兩句屬於直接抒情。「年年送客橫塘路」,「年年」表明送客的次數之多,頻率之高;「橫塘」詩人送客的必經之路;在這句詩中詩人用的雖然是直接抒情的方式,但卻把筆墨盪開,不去寫眼前的離別之情,而去寫以往的送別經歷,接著就為眼前的離愁增添更加濃郁的色彩。「細雨垂楊系畫船」,是用來寫眼前的送別的,但是那別情卻是用景物暗示出來的。濛濛細雨,依依楊柳,彩繪畫舫,無一不象徵著離別離情。作後一句詩中的這一切景物與前兩句有著互補關係,「石橋」、「朱塔」、「細雨」、「垂楊」、「畫船」,合在一起,在「綠川」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構成了一幅多麼空靈秀美的畫面!

 

28.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對「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兩句詩中的有這樣的評價,「以無知兒女之樂,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這首詩的妙處。

答:葉紹翁的這首七絕,寫秋聲、秋色、秋思、秋愁,卻不落窠臼,別有情致,寥寥二十八個字,除了用「蕭蕭梧葉」「寒聲」「江上秋風」等,從正面來襯托自己客居異鄉「秋風思歸」的愁苦之情外,後兩句詩採用的則是反襯的手法,用孩子們在籬笆邊挑著一盞燈籠捉蟋蟀這樣一個細節,以孩子們的無憂無慮、活潑天真與自己的凄然神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反襯出了詩人的羈愁之

29.閱讀王安石的《梅花》,回答問題。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南宋人李壁評價這首詩時說:「《古樂府》:『庭前一樹梅,寒多不覺開。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荊公略轉換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說王安石的詩有抄襲這首樂府詩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請簡要說明。

答案

決非抄襲之作!古樂府不過就是就梅花而詠梅花,形象與意境都沒有跳出梅花本身。而本詩,則寄寓了詩人自己的情感與追求——「凌寒獨自開」,明寫的是梅花不懼惡境傲霜鬥雪的品格,實寫的是詩人的情感世界。

30.閱讀宋代詩人李唐的《題畫》,回答問題。

題畫

李唐

雲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燕脂畫牡丹。

[注]①據明代郁蓬慶《書海題跋》記載,錢塘人宋杜云:李唐,擅長淡墨山水,初到杭州,無人賞識,靠賣紙畫糊口,生活十分艱苦。

②燕脂,即胭脂,一種紅色顏料。

③牡丹,一名富貴花。

這首詩名為「題畫」,而實際上涉及到畫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餘三句,都只是借題發揮,實有弦外之音。請結合原詩,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

詩人旨在借「題畫」來諷刺那些趨炎附勢者,醉心聲色犬馬者,貪戀榮華富貴者,一句話,諷刺的是那些缺少真正審美能力的人。詩人所題的畫,畫面十分淡雅寧靜,讓人不由得想起「白雲生處有人家」的詩句:灘涂之上,白雲深處,一帶遠村……看上去,畫成它十分容易,實際上畫好這一切是恨不容易的。但這樣的藝術就是「不入時人眼」,因為時人只喜歡大富大貴的牡丹,他們哪管什麼藝術不藝術呢!

3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詩一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

陸遊

  楓葉初丹槲葉黃,河陽愁鬢①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迴向蒲龕②一柱香。

[注]①河陽愁鬢:即潘鬢。晉潘岳曾為河陽令,其《秋興賦》云:「斑鬢髮以承弁兮。」後世因以潘鬢為鬢髮班白的代名詞。②蒲龕:蒲,蒲團,僧徒坐禪及跪拜之具。龕,供奉佛像及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1.蘇軾為追悼亡妻王弗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江城子》,詞中有這樣的句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將陸遊的這首詩中的中間兩聯與蘇詩坐比較,看二者在抒發感情上有什麼異同?

2讀過此詩的人一般都認為,這首詩的「詩眼」為一「空」字。對此,你是怎麼看的?

答案

1.相同點:抒發的感情相同;不同點:蘇詩直抒胸臆,陸詩寓情於景;蘇詩直率,如江河奔涌,陸詩委婉,似溪流百折。

2.一個「空」字,貫穿詩的始終。「空」,空虛,空漠,空冷,空無之意。空虛之感,空漠之心,於是,眼前的一切便全成「空冷之景」;萬念俱灰,怎能不頓生空無之念。但這「空」字的背後跳動著的則是一顆滾熱的心。

 

3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豁然閣

                                                                          程俱

雲霞墮西山,飛帆拂天鏡。

誰開一窗明,納此千頃靜。

 寒蟾發淡白,一雨破孤迥

 時邀竹林交,或盡剡溪興

扁舟還北城,隱隱聞鐘磬。

註:①孤迥,借代月亮。

②剡溪,晉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瀟洒,全憑興趣雪夜訪戴,使此溪聲名益顯。

1.本詩一至六句寫作者黃昏出遊和登閣所見,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2.詩的最後四句流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表現了怎樣的志趣?(4分)

參考答案

1.描寫了一幅晚霞飄浮、清風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頃、風挾雲雨、鏡湖碎月的圖景。(答出任意四點即可得4分)

2.前兩句寫乘舟返城,隱隱流露了作者對豁然閣的依戀之情;(2分)後兩句表現了詩人摒棄世俗、率性而為(1分)、自由恬靜的高雅志趣(1分)。

 

3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歸

唐庚①

東風定何物?所至輒蒼然。

小市花間合,孤城②柳外圓。

禽聲犯寒食③,江色帶新年。

無計驅愁得,還推到酒邊。

注釋:①唐庚,北宋詩人。宋徽宗年間,被貶逐惠州。②孤城,指詩人被貶之地惠州城,當時商業繁盛之地;小市,指當地經營魚、鹽、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

1.本詩頷聯中的「合」、「圓」二字,與孟浩然《過故人庄》中的名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合」、「圓」二字的妙處。(3分)

2.本詩「景」與「情」的關係有何特點?請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3分)詩中「合」和「圓」都有「環繞、圍攏」的意思(1分),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惠城集市上花團錦簇、城郭外綠柳環繞的景象(2分),突出表現了南國春光之盛(1分)(本小題最多得3分)

2.(4分)本詩用春歸麗景反襯無限愁情。(2分)前面寫東風浩蕩,遍地皆綠,花繁葉茂,春光爛漫;(1分)結尾急轉直下,極寫愁情之重,難以排遣;(1分)從而極大地強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本小題最多得4分)

 

34.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作答。(8分)

東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耳齊似剪,平平沙石凈於篩。

情雖不厭往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注】①東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縣。②野鳧:野鴨。

1.請聯繫首句的「發船遲」與尾句的「車馬疲」,做簡要賞析。(3分)

2.歷代詩論家對頷聯極為讚賞,請從情與理的角度簡要分析之。(5分)

參考答案

(1)「發船遲」寫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個美麗的孤島,便坐在舟中觀景,小船也彷彿知曉他的心意,遲遲不發。「車馬疲」,寫臨近黃昏的時候,乘著馬車返回城市,儘管神疲體倦,卻是盡興而歸。「車馬疲」寫返程途中車馬馳騁、塵土飛揚,同「發船遲」寫扁舟遲發使詩人得以悠閑賞景,前後對比,傳達出詩人對擾攘鬧市的厭煩之情。更反襯出對幽美宜人的東溪的嚮往之情,使全篇首尾呼應。【3分】

(2)幾隻野鴨子懶洋洋地掩頸卧在岸邊打盹兒;幾棵枯老的樹,其枝頭竟然綻放出耀眼的春花。「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八個字,就捕捉住水鄉春日最具特徵的景物,詩人用簡淡筆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動,躍然紙上。「有意閑」「無丑枝」,表達了他對野鳧眠岸和老樹著花的獨到感受、新鮮發現,此聯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厭惡污濁官場和喧囂塵世、嚮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閑意」。【5分】

 

35.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8分)

幽居初夏

陸遊

湖山生出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突出表現居處之「幽」?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4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複雜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動襯「幽」(「下鷺」)(1分)③以聲襯「幽」(「鳴蛙」) (1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2分)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1分)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1分)

 

36.閱讀下面這宋詩, 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夜坐

文天祥

淡煙楓葉路,細雨蓼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注釋】①此詩寫於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後,國家艱危,各地將官大都觀望,只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召集兵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彎彎曲曲,連綿不絕,這裡是遙遙無期的意思。

1.本詩首聯、頷聯描繪了怎樣的意境。(4分)

2.簡要分析全詩主要採用的表現手法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淡煙籠罩著楓葉,細雨飄打著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於江邊,凄切的蟬鳴迴響在四壁,真是可畫可詩。(2分)這幅肅殺凄涼的夜坐圖,使全詩在沉鬱悲涼之中又顯慷慨悲壯。(2分)

2.詩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繪了一幅肅殺凄涼,而又有聲有色的迷濛秋雨圖。抒發了詩人遭受打擊的怨恨、壯志難酬的痛苦。(2分)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要力挽狂瀾,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2分)(共8分,意思對即可)

 

3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戲答元珍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注]①戲答元珍:一作《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這是作者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縣令時酬答丁寶臣的詩。丁寶臣,字元珍,時為峽州判官。

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

③凍雷:春天的雷聲。

④物華:泛指萬物。

⑤洛陽花下客:作者曾為洛陽留守推官。北宋時洛陽的花園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寫過《洛陽牡丹記》和《洛陽牡丹圖》等詩。

1.頷聯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使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有什麼寓意?(6分)

2.尾聯的「不須嗟」三字,你是如何認識的?(5分)

參考答案

1.描繪出一幅夷陵早春風光圖(或「寫出夷陵春意萌動的景象」),(2分)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早春的雪壓枝頭,雪中的橘樹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筍即將破土出芽。(2分)作者捕捉這春天富有特徵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機,象徵著詩人在逆境中的操守與氣節,表現作者在逆境中的堅強與對未來的希望。(2分)

2.答案一:「不須嗟」流露出詩人對眼前處境的自我慰藉及對前途充滿的樂觀信念。不僅僅反映了作者對自己生活遭遇的豁達態度,而且表現了作者在如風如雨的政治鬥爭中雖遭挫折仍頑強堅定,相信正義終究要戰勝邪惡,政治的春風和自然的春風一樣,遲早會吹進這偏遠山城的。(觀點2分,分析3分)

答案二:「不須嗟」是詩人無奈的自我安慰。此處詩人雖然是自我安慰,但卻透露出極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說他曾在洛陽做過留守推官,見過名揚天下的洛陽名花名園,見不到此地晚開的野花也沒有什麼可感嘆,但實際上卻充滿著一種無奈和凄涼,「不須嗟」實際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嘆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觀點2分,分析3分)

 

38.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春日

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

無賦招魂成獨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後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於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1)頸聯除運用了對偶修辭手法外,還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4分)

(2)「幽情」在詩中包含哪兩種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頸聯運用擬人手法(1分),以「逆(迎接)」「私(偏愛)」兩個動詞,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人的熱情親昵之狀(2分),生動而傳神地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1分)

2.一是傷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寫「落花」隨「風」,感嘆春光流逝。(2分)二是憂國之情。作者借感嘆「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隱喻南宋風雨飄搖,運勢不再,暗中表達憂國之痛。(2分)

 

3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

魏野

異鄉何處最牽愁?獨上邊城城上樓。

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

數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

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恨共難收。

1.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2.本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本聯描繪的是一幅蕭瑟的邊塞風光圖(1分)。臨近傍晚,荒蕪的邊城傳來角聲,有時高昂,有時嗚咽,由原州城樓向外望去,涇河早已結凍,不再流淌(2分)。

採用了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聽覺和動態描寫,「涇河不流」是視覺和靜態描寫(1分)。

2.「異鄉」「獨上」表達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孤獨、凄涼;「惟有雁」「更無州」「凍不流」表達了生活在邊塞艱苦環境中的凄苦;「貧官」「客」「離恨」表達了人生不如意的鬱悶、無奈。(答出3條,並結合詩歌具體內容分析,即可給滿分)

 

40.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戊辰即事

劉克莊

詩人安得有青衫,今歲和戎百萬縑。

從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樹養吳蠶。

【注】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時宰相韓侂胄當政,為了「立蓋世功名以自固」,讓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結果招致大敗。戰後和約,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納大量錢財為代價。

1.這首詩的前兩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其作用是什麼?(5分)

2.「西湖插柳」改為「栽桑樹養吳蠶」,你認為這符合情理嗎?請說說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以小見大的手法。(2分)以詩人的身份,尚無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詩人以無青衫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戰爭、戰敗給人民帶來苦難這一大課題,諷刺了統治者無能、腐朽,只會剝奪、欺壓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戰敗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災難,十分恰切。(3分)

2.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點上的柳樹都砍光拔盡,種上桑樹以養蠶,自然荒唐至極,但是,這種作法卻有合理性,總得讓人有衣穿,不養蠶怎麼能行。「衣」與「食」事關國計民生,西湖沒有柳可以,人民沒吃沒穿可不行。(3分)這兩句詩意在諷刺,其特點是運用對比,前句寫統治者的嬌奢淫逸,後句寫老百姓的窮愁苦難。(3分)

 


推薦閱讀:

如何鑒賞鄭愁予的詩《錯誤》?
水沫玉鑒賞及保養之道
含笑花的鑒賞與養護管理
(1)《滴天髓鑒賞》

TAG: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