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在製造奶粉荒?

誰在製造奶粉荒?

2011-02-28 10:58:42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跟貼 127 條 手機看新聞

春節前後,在深港之間擁擠的東鐵上,隨處可見內地夫婦帶著大包小包奶粉的赴港購買奶粉。內地遊客的搶購隨即引發了港澳部分品牌奶粉出現「斷供」。港澳的不少藥店和超市不得不對奶粉進行限購。

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指出,國際上強調的是「從農田到餐桌」的順向控制,而我們的做法常常是「從餐桌到農田」的監管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錢亞平 | 上海報道

2月15日,在對香港油尖旺的萬寧、惠康、百佳等諸多超市進行「地毯式搜索」後,來自深圳的李琳和丈夫終於滿載而歸:一個手推車、兩個旅行袋外加兩個背囊,鼓鼓囊囊地塞滿了31罐奶粉。

帶著戰利品僥倖過了深圳羅湖海關後,李琳夫婦終於鬆了一口氣,女兒這一年的口糧總算不用愁了!

春節前後,在深港之間擁擠的東鐵上,隨處可見像李琳夫婦這樣帶著大包小包奶粉的「拖粉一族」,內地遊客的搶購隨即引發了港澳部分品牌奶粉出現「斷供」。港澳的不少藥店和超市不得不對奶粉進行限購。

就在這一風波尚未過去之時,2月中旬,又有媒體報道「皮革奶」死灰復燃傳聞,儘管農業部隨後闢謠,但對奶粉質量的擔憂情緒再次在消費群體中發酵,也引發了內地赴港搶奶粉新高潮。

缺貨的各大品牌不得不在香港加推產品,以應付龐大市場需求。國稅總局官員隨後透露,正在醞釀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環節稅收,讓這些商品以正常途徑進口,防止稅收流失。

「搶購風潮暴露出中國乳業的信任危機,」素有「奶業大炮」之稱的乳業資深人士王丁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實際上,自2008年『三聚氰胺』這一奶業『911事件』後,奶製品企業對奶源都進行了嚴格把關。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的品質與營養成分基本沒有差別。」

然而業內看法不能獲得媽媽們的認同。近年來,從三聚氰胺奶粉到激素奶粉,國產乳業的負面新聞一次次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動搖了他們對中國乳業的信任。

上海銘泰銘觀乳業諮詢公司總經理勞兵告訴本刊記者,公眾要走出奶業陰影,仍需一個漫長過程,「首先整個奶業行業要好好反思」。

細說奶粉荒

香港上水,是大多數深圳「拖粉族」的首站。李琳說,在這裡「推著手推車,提著大包小包奶粉的必是內地客 」。

2月初以來,在上水的大多數超市、藥房,各大奶粉品牌如美贊臣、美素佳兒等專櫃都不約而同貼上了「暫時缺貨」標籤,即使是有貨的商家也紛紛打出「限購」標籤。

除了自購族,在粵港、粵澳邊境,還活躍著許多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專職幫別人代購,賺取差價的「水客」。

香港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一些藥店都曾出現內地人以「掃貨」方式購入全部奶粉的情況,更有人願意每罐多付50元搶購,這導致很多藥房囤貨不賣,令奶粉供不應求。

據海關測算,每日穿梭於粵港、粵澳的職業「水客」多達8000人以上,知情人士透露,帶一箱奶粉可獲利50元左右。

支撐「水客」的無疑是內地大量的買家。沒有人能夠計算出每天進出中國的進口奶粉確切數量。但在淘寶網,一些品牌的進口奶粉月銷量甚至高達上千罐。

這一市場現狀讓眾多零售商眼饞,於是賣化妝品的卓悅也開始賣奶粉,甚至賣圖書、賣酒的小店鋪都開始賣起奶粉,主要經營如雅培、美贊臣、明治等海外品牌。

類似的「奶粉荒」在2008年曾上演過一次。當年初,因為內地多個外國奶粉品牌紛紛宣布加價,漲價幅度最高達30%,大批深圳和廣州的媽媽,都涌到香港搶購較內地便宜的進口奶粉。

當時初為人母的深圳人陳燕就是搶購大軍的一員。她告訴本刊,那時如美贊臣、明治等品牌的奶粉經常連著幾個月斷貨,「有一次逛遍了上水、銅鑼灣、元朗等地才湊到6罐。」

在「三聚氰胺事件」後,「奶粉荒」更為加劇。當時內地客到香港購買奶粉的需求急劇增長,令香港本地供應出現兩成缺口。

陳燕清楚地記得,當時在屈臣氏,每個人只能限買6罐;超市工作人員站在奶粉櫃檯邊,一次次勸回試圖多次購買的內地家長。

「以前很多人到香港買奶粉是出於省錢,但『三聚氰胺』之後,基本上是為了買『安心』。」陳燕說,那段時間身邊的媽媽們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進口奶粉。

這一次奶粉荒卻來得更突然,王丁棉認為,這與國際奶源緊張也不無關係。受去年的極端天氣影響,國際牧場的草源、奶牛飼料及產奶量今年有所下降,早在2個多月前,國際奶源緊張已初露端倪,「國內不少企業所需要的大包裝奶粉就已供不應求,一有貨就被大買家預定。」

他認為,目前這一奶粉供應緊張的局面仍將持續幾個月時間。但對近期將2009年的「皮革奶」舊事重提,他認為也不排除幕後有企業炒作的可能。

自2008年以來,中國乳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巨大關注,「在這一場風波中,你想誰會得利?」 王丁棉反問。春節剛過,就有奶粉企業提出漲價,一時間洋奶粉漲價風聲再起。

糾結的奶粉配方

「現在的國產奶製品,其實比任何時候都安全。」勞兵說,嬰幼兒奶粉的配方都差不多,完全沒有必要特意買進口奶粉。尤其是同一外資品牌的奶粉,其主要配方、工藝、技術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口感、風味、溶解度和香精添加方面有細微差別,這些無關營養。」

勞兵說,在業內並不存在港版奶粉或其他進口奶粉更好的說法。一位外資奶粉公司的員工告訴本刊記者,她周圍同事的孩子都吃自己公司在內地生產的奶粉。

這些說辭也不被媽媽們認同。在各大母嬰論壇上,隨處可見有關同一品牌內地版與進口版之間配方差異的討論,這些細微差異也成為許多媽媽們認定進口奶粉優於內地奶粉的重要依據。

李琳對此篤信不疑。她曾比較過某品牌二段奶粉,發現港版的色澤更白皙,奶味更濃郁,並且不甜,而內地版卻甜很多。她還比較過兩種版本的配方,發現它們的配方表裡也有不少區別,如內地版採用改性大豆磷脂,而港版採用大豆卵磷脂。

這些差別也成為企業和零售商們招攬顧客的「賣點」。在網上,幾乎每個代購賣家都會貼出進口奶粉與國內銷售奶粉的差異。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媽媽們的這種判定並無科學依據,更多是源於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進口奶粉也不能排除沒有問題,」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乳業分析師告訴本刊,近年來外資奶粉也頻頻爆出質量問題,如雅培、明治均出現過召回,而奶源進口的多美滋去年也被爆以麥芽糊精取代乳糖以降低成本。

勞兵指出,通過網路途徑購買的奶粉更不一定可靠,「網上一些所謂進口奶粉不能排除是過期奶粉灌裝的。」

然而這些說法同樣不能打消媽媽們購買進口奶粉的熱情,任何可供尋覓的細微差別也被她們迅速放大。

如美素官方表示,該品牌奶粉「港版」和「內地版」從營養功能上來講,並無區別。只是內地銷售的美素佳兒產品與「港版」包裝不同,個別營養素添加量因為兩地的標準不同也略有差異。但這一說明反而更引起人們的質疑,「我們的標準肯定沒有歐盟、香港那麼嚴格。」李琳說。

中國乳業是另一個「中超」?

近年來,中國乳業醜聞不斷,大頭娃娃、三聚氰胺、去年的聖元性早熟、蒙牛伊利「掐戰」,直至最近的「皮革奶」傳聞,有人甚至把中國乳業比作另一個被醜聞和黑幕纏身的「中超」。

在去年蒙牛「誹謗門」事件中,蒙牛和伊利互相揭底,頻頻曝出內幕和行業潛規則,不僅使兩大乳企巨頭的商業道德受到廣泛質疑,也被業內詬病為損害了整個乳業的形象。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乳企間相互拆台現象不僅加劇了國內乳製品行業的惡性競爭,而且給外資品牌創造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原本屬於國內乳企的市場份額,落入外企囊中。

近日,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透露,目前洋奶粉已搶佔50%的市場份額,國產奶粉面臨越來越大的衝擊。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國產奶粉市場佔有率為60%,進口奶粉僅為40%。2010年,進口奶粉已同國產奶粉平分秋色,各佔50%。

據海關統計,2010年1~11月份,全國奶粉進口總量創歷史新高,達37.06萬噸。全年進口總量可能達到40萬噸。

但奶業專家認為,實際的數量遠不止此。「那些通過個人螞蟻搬家式帶進來的奶粉,空運或海運過來的水貨等,到底有多少,誰也無法估算。」王丁棉認為,保守估計,中國去年的奶粉進口可能達到六七十萬噸。

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則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120億元。奶粉就是海外代購的一項常見品種。

尤其是高端奶粉行業,目前基本上已被洋奶粉控制。長期以來,70%~80% 的高端奶粉市場都掌握在雅培、雀巢、惠氏等洋品牌手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洋品牌的嬰幼兒奶粉已經佔據了80%~90%的市場份額,國產奶粉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受到嚴重擠壓。」勞兵坦言,目前洋奶粉已經開始向中國二三線城市擴張。

一位業內人士擔憂地說,中國乳企若再不警醒,中國未來嬰兒吃的口糧將以進口奶粉為主,這不僅讓普通消費者無端支付更多成本,「更損害了整個國產乳業的未來。」

「農田到餐桌」還是「從餐桌到農田」

公眾的不信任還來自對奶業監管的質疑。

儘管近年來對奶業的監管屢有消息公布,但「救火式」的監管不足以收穫消費者的信心。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一針見血地指出,國際上強調的是「從農田到餐桌」的順向控制,而我們的做法常常是「從餐桌到農田」的監管。

「食品安全是最後一道關卡。不能出了事才追究,甚至出了事也不追究,」王丁棉指出,相關管理部門的「護犢情深」有百害而無一利,「就像小孩子不能縱容一樣,對某些奶業企業的寬容是害了他們。有膿包不怕捅破,才能讓企業更好地發展。」

「救火式」監管的弊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就有所反映。當時曾有業內人士提醒監管部門,經銷商手中可能仍有問題奶粉流出,但未引起足夠重視。

而問題產品從企業售出後,賣給了誰,也沒有真正跟進監控。直至一年後,陸續有上海、西安等地的乳品企業再次涉嫌生產、銷售三聚氰胺超過國家標準的乳製品,才被監管部門查處。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認為,要想重塑消費信心,惟一的辦法就是從奶牛養殖的源頭上開始嚴格把關,把產業鏈監管前移。

不從源頭開始監管,就會給企業留鑽空子的機會。據悉,某大型乳業企業曾經出口2500噸乳製品,因產品不合格被國外銷售商退回,該企業隨後又將這些乳製品內銷國內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認為,對於監管部門來說,應該全方位地推進監管,促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此外,中國對於乳業標準的設定也頗受公眾質疑。2010年,被寄予質量安全第一關的乳業新國標實施,但其一系列規定被外界普遍詬病為奶業「倒退了25年」。

單從數值上看,乳業新國標對原奶質量反而比此前的規定更寬鬆。業內不少人士也因此質疑,該標準出台的背後,可以看到大型乳企身影。

「這讓公眾心目中的政府監管大打折扣,中國乳企要挽救岌岌可危的公眾信任仍有很遠的路要走。」 王丁棉說。

(本文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


推薦閱讀:

德運奶粉【全脂】V.S.【脫脂】最全解析!看看哪種奶粉才最適合你!
從「奶粉王」到「虧損王」,貝因美賣房、賣牧場謀求翻身?
如何選購進口嬰兒奶粉?方法在此!
寶寶夜間哭鬧,拒喝奶粉,轉奶用「皇家第一道奶源」皇家美素佳兒會有幫助嗎?
國產的嬰兒奶粉哪個牌子比較好?

TAG: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