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上學(幼兒園)怎麼辦?

  其實,幼兒不願意去上學的理由一般有三個: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裡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孩子入園之後需要自己學會上廁所,吃飯,穿衣,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備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肯定會感到不安;

  第三,表現不佳,有的幼兒因為智力較低,學習表現不好,經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讚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係,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消除他的恐懼症。

 

  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哪些心理準備:

  孩子到了3歲便可以上幼兒園了,對於上學他們會十分興奮,但是幼兒園裡的環境卻與家中不同。在幼兒園,孩子需要與大家一起學習、活動。大多數3歲小孩的社交技巧都不是太理想,而且其情緒亦不夠穩定,他們都需要時間學習與別人相處。不過,如果孩子具備以下八種特質,便有機會在幼兒園裡「鶴立雞群」。

  1、自信。小孩要學會欣賞自己,並相信自己會成功。有自信的孩子,是會更樂意接受挑戰的,而且他們會勇於表達自己,不怕外界的壓力。

  2、獨立。小孩一定要學習為自己做事,過份依賴的孩子難以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事事會以別人為依附。

  3、自發性。自發性是孩子學習新事物的原動力,有自發性的孩子,會喜歡學習,對新事物表現出好奇。自發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4、好奇。小孩子其實是天生好奇的,打從嬰兒期開始,便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如孩子能繼續保持好奇心,便能在學習上事半功倍。

  5、耐性。小孩必須學習完成手上的工作,才開展另一件工作,有耐性的孩子會專心持久地集中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好;反之,一個沒有耐性的小孩,做什麼事都只是「三分鐘熱情」,那就難以把事情做好。

  6、合作。小孩必須學習與別人相處、分享和輪流使用物品。特別是現在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孩子不願意與人分享,但在幼兒園裡,卻是群體的世界,孩子學會與人合作,學習、生活會更加順利、愉快。

  7、自製。小孩必須明白有些行為是不對的,如打架或者罵人。他們必須知道,即使是生氣,也有正確和不正確的方法來發泄,這一點,便是自制能力,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孩子,定會是個老師欣賞的乖孩子。

  8、欣賞別人。小孩必須學會欣賞別人和體會別人的感受,現今大多小孩子對別人的好意視為理所當然,不懂得感謝和欣賞別人的好意,結果同時使自己和別人均不愉快。懂得欣賞別人的孩子,一定是個快樂的孩子。

  那麼,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幼兒呢?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做好準備,逐步過渡。

  在幼兒入園前,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幫助幼兒逐步做好心理上、生活習慣上和能力上的準備工作。比如帶幼兒去參觀幼兒園的環境,用積極的語言介紹幼兒園的生活;不要拿老師或幼兒園作為做規矩的「殺手鐧」,說一些「再不聽話就告訴老師」、「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兒園」等之類的話;逐漸改變幼兒不良的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注意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培養,讓孩子從小就儘可能地與更多人接觸,而不是事事都依戀家裡的某一個人。

  第二步:正確認識,冷靜對待。

  幼兒初上幼兒園,難免有哭鬧、情緒波動,這是正常的現象。有些家長卻感到特別心疼,一看到孩子大哭大鬧就不由自主地跑過去安慰,即便勉強離開了也放心不下,老想著去看一眼,其實這是不必要的。父母越捨不得,孩子焦慮感便越強,越不容易適應。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暫時哭鬧,要相信在幼兒園老師的教育照料之下會一點點好起來的。

  第三步,細緻交流,遊戲促進。

  幼兒在幼兒園接觸新的環境、新的同伴,每天都會有許多新的感受,家長要比平時更加細緻地關注幼兒的表現和體驗,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可以引導幼兒講講幼兒園的生活、說說有趣的事,認識了哪些新朋友等。這種交流要儘可能地積極化、遊戲化、趣味化,比如讓孩子告訴心愛的玩具小兔,他今天上幼兒園有沒有哭等,也可吸引孩子把幼兒園學的東西教給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表演幼兒園的各種遊戲。用這種遊戲化的語言,遊戲化的形式來促進幼兒的入園適應。

  第四步:主動配合,持之以恆。

  幼兒能否順利適應集體生活,家園一致配合教育是關鍵。家長多向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狀況,以便於教師儘快掌握孩子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對於孩子不適應集體生活的一些習慣反應,要儘可能地向幼兒園的要求靠攏,而不是希望老師網開一面給予特殊照顧。另外,還要多參與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增進對幼兒園教育的了解,保持與幼兒園教育步調的一致。 只要每位家長認真地按照這四個步驟去做,我相信一定能使幼兒儘早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對於部分父母來說,雖然他們的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但是他們也開始考慮怎樣為孩子準備上學。

  為孩子選擇好的幼兒園,無疑是每位家長心中頭等的大事,畢竟對孩子來說這是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點。面對辦學質量、教學特色和生活環境大不一樣幼兒園,為您的選擇提一點建議,僅供家長們參考。

 

  就近原則:

  幼兒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大腦和身體正常發育的基本條件。家長不要為選擇一所條件具佳的幼兒園而捨近求遠,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遙遠的路途上。每天都讓孩子早起會造成一定的睡眠不足,幼兒期的孩子每天應保證十小時的睡眠時間。

  因路途較遠,冬天讓孩子頂風冒雪,夏天要經受烈日炎炎,加之沿途的交通狀況,會增加孩子發病的幾率和不安全因素。所以為確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應選擇離家較近,省時省心,接送方便的幼兒園。

  合格的師資: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老師有耐心、愛心,對孩子照顧周到就是好老師。不大在乎老師是不是專業,師資是否合格。其實幼兒園作為教育機構,其人員配備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幼兒園教師應當具備幼兒師範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或持有教育部頒發的教師資格證書的幼兒園教師方可上崗。 幼兒園的師資力量和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直接影響幼兒的智能開發和人格形成。優秀的幼兒教師能夠提升家庭的教育功能,所以,在選擇幼兒園時,家長一定要深入考察。

  另外,幼兒教師的年齡結構也很重要,年輕教師精力充沛,理念先進。年紀大的老師有經驗,教育孩子的尺度把握比較好。其實,一支成熟的幼教隊伍,應該既有年輕老師,又有經驗豐富的中年老師,兩者各有特點,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安全的環境:

  選擇幼兒園不要只看他的規模和設施是否一流,要看他的環境是否安全合理,看看園舍建築、公共設施是否根據幼兒年齡特徵設計安裝,活動場地是否多元化,活動室配置的玩具是否豐富,孩子的生活區是否簡潔方便,人均面積是否合乎標準。

  有些有幼兒園裝修豪華,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但潛在的裝修污染卻危害著孩子們的健康。而一些名氣大的幼兒園,由於過度招生,造成人員擁擠,園舍設備雖然達標,人均生活空間卻嚴重不足。由於超編,老師們為減少安全事故,便壓縮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按規定,應保證幼兒每天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但很少有大型幼兒園能達到這一要求,有的大幼兒園連早操都是在室內進行,孩子基本上一天都沒機會去戶外活動。

 

  合理的課程:

  幼兒園的課程就是「活動」,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通過環境教育幼兒,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寓教育於一日生活當中,而決不是「上課」或者所上各門課的疊加。因其具有生活化、遊戲化和潛在性的特點,所以常不被家長認可。

  目前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和順應市場,都開辦了琳琅滿目的特色教學。辦不辦特色班,成了有的家長選擇幼兒園的依據。

  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一要看一下特色教學的收費是否合理,二要看其特色課程的設置是否侵佔了正常的活動安排。過多的課程會增加孩子的負擔,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處於焦慮狀態。由於大腦發育有它的規律,絕大多數幼兒的學習能力還不強,強迫他們接受長時間的課程化學習,而且不管其興趣如何,樣樣都要他們學,無異於拔苗助長。

  以上幾點是最基本的原則。其次,如辦園體制、衛生條件、膳食營養以及周邊環境也應是您的考察範圍。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應撥去其華麗的包裝,看到他實質的狀況,畢竟教育和服務的本質不是豪華,而應是實在。

         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學的幾種常見原因和解決之道: 焦慮 孩子不喜歡上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 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須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 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於是焦慮減少,念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寂寞 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為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討好別人,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幫助孩子解決感覺寂寞的問題。應多為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幫助老師派發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練習點菜。父母也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 受欺負 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為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在學校沒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

解決此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並不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最要緊的是幫助孩子採取主動,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學習困難 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 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

家長要主動和學校商量解決之道。 怕老師 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凶"、"不公平",該怎麼辦?

家長該去找老師說明孩子的個性,這通常可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係。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鼓勵孩子好學上進,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應找機會帶孩子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去,讓他們知道父母工作的情況,體會父母辛苦工作的樣子。從而讓他們了解刻苦是生活中應有的歷程,只要肯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1.給予實際的期望 不要用野心來期望孩子將來做科學家和律師等。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 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2.相互分享 父母應多花時間關心子女,跟他們分享喜悅和憂慮。3.以身作則,把應有的生活態度傳達給子女。4.作好學習的準備 心理上的準備 在孩子將進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時,父母可帶他們到學校走一走,讓他們了解一下學習環境,認識老師和熟悉學習情況。心智上的準備 教孩子從小把話講清楚、說完整、培養全面的思考;孩子觀念的成長,必須在名詞底下有具體的例子,這樣他們才能歸納出具體的屬性,從而發展出那個名詞的觀念;好奇也是心智上的一種準備,懂得懷疑,好奇地問問題,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東西,不斷進步。 培養孩子對事情感到好奇的原則 仔細聆聽孩子的發問,欣賞童心的情趣;避免直接給孩子答案,以免抑壓孩子的好奇、思考和繼續追問的天性。給機會讓孩子思考,並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讓孩子從實踐中學習;隨時準備回應。 父母應隨時準備和孩子分享學習的經驗,將分享的氣氛和習慣帶動出來,這樣,家裡就有很多談話的題材和溝通的管道。5.與老師合作 要懂得欣賞老師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抑老師,或與老師發生衝突,否則,孩子就會看不起老師,這會對孩子造成學習上 障礙。 父母應多和老師溝通 增進彼此得了解,尋找適合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 6.專註學習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時間閱讀;別干擾孩子閱讀;列下粗略的時間表,留意學習進度。 有效的練習方法 父母應有步驟的講解;先示範,然後讓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當場改正,再讓他獨立地做一次;密集式練習,但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長;有錯要及時正;注意預習和定時複習。    不上學,你能做什麼?孩子,大人都是過來人,真正愛你的人,都會想你說他們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是多麼遺憾,都希望你好好學習,這些話你們都聽膩了,對吧?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他們愛你,他們希望你以後過的幸福,而要過得幸福,要能掙錢吧?要有好身體吧?要有健康的人格吧?這些東西怎麼來?還不是要受教育,要學習的?所以他們不是要逼著你們學習,而是想要你幸福,可是沒辦法,要想你以後幸福,只能讓你好好學習了。

可是你們還小,你們不知道這些背後的道理,只好逼著你好好念書學習了,要不讓,等你知道這些道理了,你也大了,再學習,就來不及了,所以,別怪那些逼你學習的人,因為這些人是真正愛你的人啊……  
推薦閱讀:

孩子的教養怎麼培養?
如何教育引導初次看到某些社會黑暗的孩子?
寶寶不合群,如何讓孩子跟他人打成一片?
如何看待「扶不扶」問題對孩子的影響?
這兩個生肖做夫妻,孩子聰明又好命,長大有出息

TAG:孩子 | 幼兒園 | 幼兒 | 上學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