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什麼時候開始,夫妻睡在一起成為常規的?

看看我們祖先睡覺的習俗,可以發現夫妻每晚同床共枕並非一直都是常規,是現代人才弄成這樣子的,而且並非一直那麼「酷」。

文化和歷史的影響,在確定現代社會行為的過程中一直都起著很大作用。在哪裡睡覺,以及跟誰一起睡覺,就是這樣的行為模式之一。克羅什告訴我們說:「研究人員發現,從史前時代的人類到歐洲以外的許多現代文化,都有或者一大家子人睡在一條坑上,也有各睡各床的習慣。」而兩人同床共枕,只不過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一種時尚,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住在山洞裡的人類祖先,多半是一堆人睡一起的,這樣更安全。在很多部族當中,現在仍然是這樣,因為必須要考慮到睡眠期間的安全問題(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被暴風雨驚醒的人,經常也會衝到家人床上去睡覺)。許多早期文明都採取一堆人睡一塊兒的睡覺模式,因為這樣更實用,也方便大家有時間彼此交流。為了解決種族存續的問題,集體睡眠的一個共有特徵是,當一男一女為了生育而必須單獨睡一處的時候,會找到一個隱蔽處。在古希臘和古埃及文明留存下來的文字當中,都可以發現這麼一種做法。

床本身也在演變,並開始影響人們是否能夠享受單獨睡覺的樂趣。最開始,能否擁有自己單獨的床鋪和卧室,取決於一個人的財力與社會地位,在像英國這樣的地方,這還取決於自己的城堡到底有多大。如果沒錢,沒有社會地位,也沒有自己的城堡,那你就只能去集體宿舍那樣的地方睡覺了,或者有幸能找到一張簡陋的木板床,帶腳輪的矮床,或者在主人主卧裡面的板凳上睡覺,這種情形在中世紀是相當普遍的。我們看中世紀留下來的文字就會明白,那時候,集體睡覺是常有的事,只有夫妻需要生兒育女的時候才會單獨找一個隱蔽處。

一直到19世紀末期,夫妻同床共枕才成為常態。工業革命後,家庭從鄉村湧入城市,這種風潮使他們只能住在比先前在鄉下小得多的房子里。所以,同床共枕起先只是夫妻行使婚權時的快樂行為,現在到了城裡,晚上找地方睡覺就成了沒有商談餘地的現實問題。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喜歡每晚擠在一張床上睡覺。

儘管夫妻同床而眠是越來越普遍的做法,可也有一些人照舊各睡各床。這些人往往是社會中較為富裕的人群,他們堅守保持個人隱私的理念,覺得只有在自己的房間里睡覺才是得體的行為舉止。

尼爾·斯坦利是英國領先的睡覺研究專家(也積極倡導分房睡覺),他說:「夫妻同床而眠,只不過是一種文化習俗,並沒有多少科學道理。上流社會的人從來都不這麼做。分床睡覺是財富的象徵,人人都奢望能夠這樣。」他說:「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人行事說話有分寸,認為同床睡覺是一件不可忍受的殘忍之事。」

英國卡尼瓦爾電影公司最近拍了一部電視劇,名為《唐頓莊園》,背景是1910年至1920年的英國,裡面有一集就有這樣一個鏡頭:女莊主躺在床上,她的大女兒瑪麗(二十齣頭,當時還住家裡)坐在床邊跟她談話。莊主穿著睡袍進來了,準備上床睡覺。瑪麗問父親:「老爸,煩勞您至少做個樣子,假裝您跟其他正常人一樣分床睡覺好不好?」他回答說:「為了莊重得體,我已經在套間里另備有一張床了,這已經很不錯了。」

家的演變也持續不斷,人們的住處越來越複雜,不同的區域分派了不同的用場,例如餐廳、起居室和卧室。更廉價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方法,使西方發達社會的家庭和中上層社會都可以擁有更大的空間了。這樣的話,假如人們喜歡,就有更多機會可以選擇在自己喜歡的房間睡覺了。可是,文化的、社會的和社會經濟的因素,仍然制約著人們是否能夠每晚都能擁有自己的床、自己的房,個人喜好和現實生活畢竟有差別。

無論在哪種文化與文明裡,千古不變的一條法則是,掌握多少資源(財產與金錢)的現實,決定了你能夠享受的空間大小。在我們自己家裡,或者晚上能夠將疲勞的頭部安頓下來的任何地方,財大氣粗,就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大的空間、更多的選擇。正是這個原因,手頭緊的差旅人士總是去住八人間的簡陋招待所,而富有的人就住總統套間。

一方面,我們睡覺的地方在發生著可見的變化,另一方面,社會變化使得床的概念從安全和歡娛場所演變成兩性關係中的私密空間。20世紀中期以來,道德與經濟兩方面的更大自由度,對我們夜間的行為也在產生很大影響。50、60和70年代,道德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伴侶住在一起卻並不結婚,照樣享受婚姻的一切便利,這當然也包括同床共枕。

就這樣,發展到了我們今天這個樣子,夫妻同床被認作「很酷的事情」。可是,歷史也告訴我們,這並不是唯一可接受的睡眠方式,也許不是更值得期盼的方式。看來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夫妻每晚同床而眠就一定是設定好的進化路徑。我倒情願認為,這條證據要證明的東西實則相反:它只不過說明這樣做對自己有用,也符合自己的文化及社會經濟條件。事實上,我倒希望,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更大的自由會讓我們可以選擇每晚去哪裡睡,根本不用理會別人會怎麼嘲笑。如果我們在願意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決定同床而眠,為何不能同樣自由地決定分房而睡呢?

文化對照

在現代西方社會之外,有許多文化都對「誰在哪裡與誰睡在哪張床上」這樣的問題賦予不同的意義與重要性。儘管已經有大量研究豐富了睡眠科學,可是,對於睡眠行為模式的人類學深入研究仍然缺乏。下面的信息,可以提供某些依據,讓我們明白,並非所有文化都同樣看待「同床共枕」。

非洲、亞洲與南美文化,都以相當實用主義的觀點看待睡覺的事情,其中一些文化至今還是採取集體睡眠而非各睡各房的辦法。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社會團體或「部族」如何看待睡覺的事情,依據的是當地習俗和祖輩傳下來的做法,而非依照更廣泛的社會規範。

我們是夫妻,因此,在哪裡睡的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孩子總是跟我們一起睡,或者都在同一個房間睡,或者睡床上,或者睡地板上。在我們家,有義大利傳統、馬來傳統,還有本族人傳統,家裡人睡在屋子各處,我們家向來都是如此,這也是我們的「生活之道」。我們家幾代人都是如此。我女兒已經有了她自己的孩子了,她家裡也是這麼回事。她丈夫是太平洋島民,在他們家,誰睡在哪裡都是隨便的事情,就是那種「集體睡覺」的方式吧。

——黛安娜,52歲,教育界人士,已婚30年

日本有非常獨特的文化,夫妻都睡各自的房間。傑依·德威維迪是日本文化評論員,他報告說,一旦生下孩子後,約有七成的夫妻不再睡一起了。有孩子之前,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夫妻也不在一張床上睡。日本流行的《文春周刊》報道說,哪怕還在性慾旺盛的年齡,二十多歲的夫妻也都情願在單獨的卧室里睡覺。

在中國北京,結婚之後夫妻並不住在一起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北京大學婦女研究中心的主任郭建梅是這樣解釋的:「走婚制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迅猛變化。」這種做法是這樣的:假如兩個人想在一起待幾天,丈夫就「上門」到女家去,但是,並不是天天在一起過家庭生活,也不存在財產共有的事情。

沙烏地阿拉伯也有類似的做法,稱為「多邊婚姻」,丈夫與妻子並不住在一起,但會定期會面盡夫妻義務。

對照而言,多夫多妻制流行的南蘇丹,有一個部族卻立有一條規矩,意思是說,丈夫與妻子必須睡在同一張床上。假如夫妻不睡在一張床上,那就是婚姻不幸的標誌,也可以解釋為不想性交。在那個男性主導的部族裡,婦女如果拒絕與丈夫同床,會引起長輩或家庭成員插手干預,協同解決「問題」。當然,哺乳期、孕期、經期或重病期間則不在此限。可是,無論是哪種原因,這個部族的人還是認為,分床睡覺會削弱兩性關係。

妻子若不跟丈夫同房,這婚姻八成出了什麼問題。這裡的規矩是,男人和妻子應當睡一起。如果女人不跟男人睡,這問題就得拿到部族長老那裡去解決。如果我妻子拒絕跟我睡一張床,或者不願跟我行男女之事,那我覺得她是在懲罰我。這會導致夫妻離婚的。

——阿貝迪,38歲,蘇丹的一位小學老師,已婚3年

……

本文摘自簡妮弗·亞當斯《各安好夢》一書。


推薦閱讀:

現在開始,不晚!
好運氣來了,2018年運勢開始上漲的生肖
物之始焉,終為難矣
一切從蘇力開始...
從你所擁有的開始

TAG:夫妻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