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漢臣相繼「離場」:張之洞與袁世凱遭遇清末新政

1903年5月14日,河北保定府,中英軍事官員合影。前排(坐者)左起:保定府的臬台,蕃台,英軍高官,兩江總督張之洞,戶部右侍郎、練兵大臣鐵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張之洞後立者為保定府道台,右為其幕僚梁敦彥

《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原標題《新政時代的袁世凱與張之洞:當最後的漢臣相繼「離場」》,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歡迎廣大讀者分享到朋友圈。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1902年11月27日),夕陽下的長江江面依舊波光粼粼。伴著落日餘暉,一艘龐大雄武的軍艦緩緩地駛入了南京下關。人們很快打聽到,船上的大人物正是聲名鵲起的「袁慰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此時,南京城的最高統治者是早已聲名煊赫的「張香帥」——署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張之洞。顯然,大清國當時最有權勢的兩位總督很快就要舉行歷史性的會晤,人們沒有理由不充滿期待。

張之洞與袁世凱均出身官宦世家,不過兩人崛起的道路卻截然不同。張之洞,直隸南皮人,少年科第,16歲就考中鄉試解元(第一名),後來殿試高中探花(第三名),是科舉正途的佼佼者。進入官場後,先是清流代表,後為洋務領袖,到1902年與袁世凱會面的時候,已經歷任封疆大吏20年,斯時海內無有其匹者。袁世凱,河南項城人,小張之洞整整一代,科舉考試帶給他的全是痛苦的記憶。不過,在投筆從戎後,他很快在朝鮮嶄露頭角,得到李鴻章等當朝大官交口稱讚。甲午戰爭之後,袁世凱受主政大佬榮祿等人賞識,受命編練新建陸軍,戊戌政變後升任山東巡撫,在練兵、交涉、洋務、吏治等方面,顯示出了超人的能力。1901年,年僅43歲的袁世凱,就接替去世的李鴻章出任領袖疆臣的直隸總督,成為政壇最耀眼的明星。

袁世凱

因此,1902年張之洞與袁世凱的這次峰會,頗有些「格格不入」的意味。一個是早已功成名就的老輩,一個是有後來居上之勢的晚輩;一個清流,一個濁流;一個是作息奇特、精力漸衰的老翁,一個是年富力強、躊躇滿志的新銳。結果,在款待袁世凱的宴會上,張之洞竟自覺不自覺地打起了鼾聲,導致兩人的首次會面最終成了一場不歡而散的筵席。迨張之洞被總督衙門的禮炮聲驚醒,急忙趕至碼頭,重邀袁世凱入宴,方才盡歡而別。不少人將袁世凱與張之洞後來的不睦,歸咎於張之洞的此次失禮。

歷史相當複雜。拋開兩人的不同和此次「過節」,其共同點也很可觀:二人均是「世受國恩」的漢人大臣,籍貫北方,能力強、人脈廣,是庚子「東南互保」的要角,主張厲行新政,以挽救國家。這些共同點也構成了二人合作與競爭的背景。無論如何,當歷史的腳步踏入20世紀,大清國舉行新政、預備立憲的時候,袁世凱和張之洞成了關係大清生死存亡、影響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正因為如此,當1908年袁世凱突然遭到罷官、黯然離京,1909年張之洞痛心親貴弄權、齎恨以歿的時候,歷史也就透出了十足的悲涼。迨辛亥武昌首義,袁世凱再度出山,大清立憲乃至大清的命運已經是另一番模樣。

 

雙峰並峙的新政巨擘

世紀之交的1900年,是一個具有全球史意義的年份。這年發生的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導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西狩,北京、天津淪陷,中國遭受重創,朝廷威信一落千丈。痛定思痛的清廷決定變法,以挽救危局。1901年1月29日,尚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名義發布上諭,宣布舉行新政,先命內外大臣各抒所見,以備採擇。同時,專門成立督辦政務處,作為新政樞紐,以大學士、軍機大臣為政務大臣,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為參與政務大臣。

此時,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北京忙於議和,對新政鮮有發言。朝野革新的目光遂聚集到了劉坤一、張之洞和袁世凱等東南督撫身上。上年庚子事變,朝廷令人不可思議地對東西方列強同時宣戰,東南督撫堅不奉詔,反而與洋人達成妥協,形成了東南互保的局面。時過境遷,朝內主戰者一敗塗地,東南督撫卻保境安民,立了大功,故而權勢急劇上升。所以,劉坤一、張之洞希望趁熱打鐵,串聯各省督撫,聯銜會奏變法方策,期於必成。

然而,朝廷對督撫尾大不掉的擔心,絲毫不亞於對洋人入侵的恐懼。所以,清廷不許督撫聯銜會奏,而令其各自陳奏。在這樣的背景下,袁世凱等「普通」督撫單獨上了條陳新政的摺子,而兩位具有參與政務大臣身份的總督李坤一、張之洞,最終聯銜上了著名的《江楚會奏變法三折》。

在這個過程中,袁世凱曾特別鼓動劉坤一、張之洞率先陳奏新政。1901年5月28日,袁在致劉、張的電報中勸說道:「如能將興學堂、改科舉等事先行數件,則各國耳目一新,保全甚多。其馳張橫議之流,亦可稍斂。兩帥參預政務,亦所當言。」此外,袁世凱條陳的改科舉、興學堂等建議,也頗蒙青眼。迨1901年11月、1902年10月李鴻章、劉坤一先後去世,淮系和湘系的公認領袖轟然不在,督撫格局出現了巨大變化。在這個嶄新的時代,相對激進的袁世凱和張之洞站在了新政的最前台,新政推行的強度和速度也遠超往昔。改廢科舉就是其中一個顯例。

新政首要在變科舉、興學堂。但科舉為掄才大典,已運行千餘年,是一項關係取士、選官、教育、社會控制和整合的最基本體制,一旦改廢,中國的歷史和社會必將發生深刻巨變。其利弊得失相當複雜,頗不易言。然而,單就促成廢科舉這一千年之變而言,張之洞、袁世凱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而其交互激進的運作模式,值得特別注意。

預備立憲中的分與合

日俄戰爭後,大清國朝野掀起了一股鼓吹立憲的浪潮。1905年廢科舉之後不久,清廷就派出載澤、端方、戴鴻慈、李盛鐸和尚其亨等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考察大臣回國。在聽了載澤、端方等人的詳細報告之後,懷著追求富強、消弭革命、鞏固政權、維護君權的複雜目的,慈禧太后下令預備立憲,先從官制改革入手,以期符合「立憲」體制。直隸總督袁世凱奉召入京,主持改官制事宜,先中央,後地方。湖廣總督張之洞卻只能派司道大員入京參議改革。此時,袁世凱風頭正健,壓過了張之洞一頭。

這時的袁世凱對改官制當仁不讓,極為熱心。他放出風聲,「官可不做,法不可不改」,頗有勢在必得的氣概。在中央官制改革方案中,責任內閣制是其中的焦點。這除了所謂的立憲體制之外,袁世凱還另有隱衷。原來,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因為「告密」,得罪了光緒皇帝。他擔心年事已高的慈禧太后一旦撒手人寰,光緒皇帝重出親政,自己的結局會不堪設想。所以,袁世凱極力推動設立責任內閣,以其盟友奕劻為總理,自己為副總理。如此,一方面可以利用立憲體制限制君權,保護自我;另一方面,大權在握,既不虞有禍,也可實現抱負。袁世凱的這些隱衷,在當時幾乎路人皆知。據說,光緒皇帝曾對袁世凱講,你的心思朕都知道,嚇得袁世凱直冒冷汗。盛宣懷在北京的密探陶湘也寫道:「本初(指袁世凱——引者)另有深意,蓋欲藉此以保其後來,此固人人所料及者。」

張之洞辦公照,現藏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身處武漢的張之洞,此時對於袁世凱主導的官制改革不甚贊同。他的基本態度是,「京官少改,外官緩改」。所以,在此過程中,張之洞與瞿鴻禨、孫家鼐、鹿傳霖、鐵良、榮慶等對官制改革持保留態度的高官處於類似的陣營。因此,當袁世凱的官制改革方案,因為瞿鴻禨、滿蒙親貴、翰林、言官等力量的群體反對,而遭到挫敗之後,張之洞在致其姐夫、軍機大臣鹿傳霖的電報中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說:「此次內官改制,全賴止老(指瞿鴻禨——引者)默運挽回,功在社稷。」

如果說在中央官制改革中,張之洞還是「暗中」反對袁世凱的方案,那麼,在隨後的地方官制改革中,歷任封疆大吏二十多年的張之洞就要明確提出反對意見了。1907年1月2日,張之洞發出了著名的《致軍機處、釐定官制大臣電》,長篇大論,洋洋洒洒,逐條批駁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他說,既然官制改革是為立憲做預備,那麼,官制改革就應該以「有關於立憲之利害為主,其無關憲法者,似可不必多所更張,轉致財力竭蹶,政事叢脞,人心惶擾」。在電文末尾,張之洞引經據典,指桑罵槐,直接針對袁世凱的意思昭然若揭,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新政的一些反思。他說:「昔唐賢有云:『天下本無事,乃庸人自擾之耳。』洞竊以為不然。無事自擾,尚無大害。若方今四海有事之日,再加之以擾,則不可支矣。且庸人安能擾天下?惟才敏氣盛、急於立功立名之人(指袁世凱——引者),察理不真,審勢不明,貿然大舉,乃能擾天下耳。宋王安石豈庸人哉?洞近年以來於各種新學、新政,提倡甚力,創辦頗多,豈不願中華政治煥然一新,立刻轉弱為強,懾服萬國?第揆之民情,衡之物力,實不宜多有紛更。官制各條,以洞愚見論之,似不盡與立憲關涉。」此電發出後,一時傳誦。袁世凱則頗向人慨嘆:「其篇末語語注射下官。」此時,袁世凱因為入京主持官制改革,結果吃了大虧。責任內閣未成立,自己的軍權和多項兼差反而被「名正言順」地拿掉,不啻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鬱悶可想而知。張之洞此電,無疑是對袁世凱的又一打擊。

 

奉旨入京,共掌中樞

立憲改官制牽涉複雜的權力和利益之爭,使高層的政爭日趨白熱化。在瞿鴻禨與袁世凱、袁世凱與張之洞的政爭之外,實際上滿漢之爭和中央集權已經愈演愈烈。在丙午官制改革中「擊退」袁世凱的瞿鴻禨,僅僅半年之後,就又栽在奕劻、袁世凱手上,從「丁未政潮」中敗下陣來。隨後,清廷順勢將袁世凱明升暗降,內調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同時調張之洞入京,出任軍機大臣並管理學部,以為袁世凱的牽制。如此一來,清末新政以來兩位公認的新政巨擘,均調入京師供職,地方再無與張、袁相匹敵的督撫大臣。清廷基本實現了幾十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削藩」大業。

袁世凱(左三)到小站檢閱新兵。1895年12月,袁世凱奉令前往天津小站,接掌10營定武軍

這時,袁世凱和張之洞雖然仍舊難免矛盾,但作為行政、外交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其在治國理政方面卻頗多合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袁世凱、張之洞作為漢人大臣,面對親貴日益當權的不利局面,自然產生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於是,在幣制改革問題上,袁世凱與張之洞意見頗為一致,而與度支部尚書親貴載澤矛盾頗深。值得注意的是,在關係立憲大計的國會開設年限問題上,袁世凱與張之洞意見相同,竟與奕劻產生了頗大分歧,以致奕劻密奏慈禧,表達與漢臣截然不同的立場:「竊查實行立憲,屢奉慈諭,天下臣民仰望甚殷。近日各省紳民復有要求開國會年限之事,其中有亂黨勾結,無非使權柄下移。迫不得已,憲政編查館嚴定君權憲法大綱,實行立憲,預備應辦各事,庶可保全治安。今張之洞、袁世凱擬以預定年限即開議院。據奴才愚見,不可預定年限,在軍機處詳細妥商,張之洞等總以定準年限為是。查日本明治十三年宣布立憲,二十四年宣布開設議院,今本朝立憲,一切應辦各事尚未舉辦,先宣布開設議院年限,無此辦法。此事關係甚大,惟有據實聲明,恭請聖意堅持,總以應辦各事實力奉行後,屆時再行宣布開設議院期限。不可先定準期,庶權操自上,於大局有益。」

這提示出,長久以來流傳的奕劻被袁世凱用銀子餵飽,對袁言聽計從的說法,實在小看了奕劻。同時,也說明此時在立憲問題上,滿漢大臣已經產生了諸多分歧。袁世凱和張之洞在立憲開國會問題上逐漸步調一致,而對於親貴弄權,必有所抵制,因而與親貴的矛盾正在升級。以故,當袁世凱和張之洞以不同的方式黯然「離場」,親貴弄權就再也難以遏制,大清國業已顯現的領導力危機更加嚴重,國運也就愈難挽回。

 

棟摧梁折:從袁世凱被驅到張之洞去世

就在立憲運動逐漸風起雲湧、大清國勢風雨飄搖之際,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僅隔一天,相繼薨逝。隨後,光緒皇帝不到3歲的侄子溥儀即皇帝位,年號宣統,由小皇帝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擔任攝政王,主持國政。兩宮的驟然薨逝,以及溥儀即位、載灃攝政的政治安排,給大清國的政壇和國運帶來了致命的災難。不久,高層政壇相繼發生了幾次大地震。

首要的大地震,就是攝政王載灃驅逐袁世凱事件。1909年1月2日,兩宮屍骨未寒,尚戴孝的軍機大臣袁世凱突然被以足疾為由,開缺回籍。袁世凱為什麼被罷黜?歷來眾說紛紜。有謂系光緒皇帝遺命,要載灃替其報仇;有謂親貴排擠,載澤、善耆皆參與其中;有謂袁世凱太厲害,載灃駕馭不了,故必然排去;有謂是袁世凱聯美製日政策失敗導致被逐;有謂是袁世凱爭奪財政權並竭力主張中美互派大使,加以言官參奏,因而被免。

清末,湖北新軍將官與當地官員合影。1896年,張之洞在湖北編練新軍。前排右三為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黎元洪

不管怎樣,袁世凱被罷免對朝局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袁世凱既有實力,又有經驗,更有手腕,無疑是治國理政的傑出人才,同時也是抑制親貴弄權的第一把好手。袁世凱的「離場」,不僅使親貴勢力更加膨脹,竟難以遏制,而且使中樞的領導力危機急劇惡化。同時,此舉加劇了漢人新軍和部分立憲勢力對清王朝的離心離德趨向。當然,經此一事,當袁世凱再次出山的時候,他再也不會心甘情願地替清室賣命,而是努力尋求取而代之的最佳辦法。

張之洞在驅袁事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有謂其參與密謀,但難以證實。袁世凱開缺後,載灃一度非常信任張之洞。張之洞也以為可以得君行道,實則大謬不然。張之洞平日與貪贓納賄的權貴格格不入,對於年少無知的親貴把持軍權、肆意妄為,深惡痛絕,然而竟無能為力,最終齎恨而終。

1909年張之洞突然去世,固然由於年老多病,但致命的直接原因實來自三事:第一,力爭唐紹儀不能派津浦督辦,認為應該派與津浦線直接相關的直隸、山東和江蘇之人;第二,反對朱恩紱加三品卿督辦沿江沿海製造各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反對載灃胞弟載洵出任海軍大元帥。張之洞對此舉極不以為然,但載灃等人「密而不商」,讓張之洞無從爭起,以致「郁想氣發矣」。張之洞的去世,使中樞的領導力危機更加嚴重。更重要的是,張的「離場」,使朝內失去了調停老少親貴、調停新舊勢力、調停南北爭端的第一元老。這也是汪榮寶挽張之洞聯語——「匡時苦費調停策,絕筆驚看諷喻詩」——傳誦一時之因。隨著最後的漢臣相繼出局,大清的江山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好 文 推 薦

造假證的辛德勒:他做了一輩子假證,救命無數,留給自己的只有孤獨和貧窮

「那時候,我能不睡就不睡,用最大努力抵抗著睡眠。」曾經一次為了趕製一大批緊急假證,他連續兩天兩夜沒有合眼,「我不停的做啊做啊,直到暈倒失去意識才會停止......醒來後,馬上爬起來繼續做。」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立憲國無不勝,專制國無不敗」:一場戰爭催生立憲風潮

日俄戰爭讓中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影響也至深至巨。除了周恩來外,我們熟悉的魯迅棄醫從文、秋瑾「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誓言等等,都是在日俄戰爭的刺激下發生的。除此之外,日俄戰爭還推動了清廷的「預備立憲」。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清末精明的慶親王為何敢高調貪腐?

大清特色的官場,最為盛產的就是貪官。知名度最高的,一是和珅,二是慶親王。巧的是,前後兩代巨貪至少在名義上住過同一個府邸,然而前後兩代巨貪,結局迥異:和珅最後被抄家,而慶親王則盡享天年得以善終。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獲得本期雜誌

國家人文歷史

微信ID:gjrwls

長按關注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推薦閱讀:

TAG:袁世凱 | 張之洞 | 離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