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政權
悲壯的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依據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這段政權統稱南明政權,時間非常短,從1644年到1662年(永曆被害)或1683年(台灣明鄭政權投降滿清)。南明政權是漢人最後一次為捍衛漢人榮光而戰組織的政權,南明的苦難也是漢人歷史上的第三次大劫難。但是大家對南明的了解都非常的片面和帶有大量的偏見,比方說1明末多漢奸,漢人沒有骨氣。2南明的這五個皇帝都非常的昏庸怕死3各種奸臣輪番登場。所以本篇文章先給大家介紹下南明的第一個政權弘光政權,以後陸續更新其他幾個政權。
南明各路政權
南明的第一個政權弘光政權可以說是資本最雄厚,最有可能光復大明的政權,我們來對比下
三方地盤對比
地盤對比;弘光地盤:北到黃河西到荊楚(湖南湖北),東到閩浙,南邊的廣東廣西雲貴。李自成地盤:黃河以北山海關以南(名義屬於大順政權但是實際無政府狀態)加上陝西和山西(實際控制的大本營)。滿清地盤:北京城及周邊地區和遼東。
經濟對比;弘光經濟:明朝經濟重心已經完全南移到了南方,南方經濟這個時候還沒有受到災禍禍害。李自成經濟:農民政權沒有基本的官僚隊伍,基本稅收都收不上來,只能靠收刮。滿清經濟:脅迫朝鮮蒙古以及晉商獲得暫時的經濟支持,但是這些都是牆頭草一旦滿清有敗露跡象,這些金主會馬上反叛。
軍事對比;弘光軍事:江北四鎮官軍12萬,江北四鎮軍閥自己私募有接近80萬(不聽朝廷調遣屬於私募兵)。李自成軍事:不成氣候的農民軍,能夠攻進北京城不是因為軍隊有多厲害,實在是崇禎拿不出錢。滿清軍事:建制完善的滿蒙漢各八旗(攜帶大量投降漢人帶來的火器)加上吳三桂等漢軍降軍(原大明一線身經百戰的正規軍)
江北四鎮防禦體系
可以看出三個政權李自成戰略態勢是最不好的,兩面受敵,又缺乏基本的官僚體系和軍隊建設經驗。滿清和南明其實倒是優勢劣勢都參半,都有各自的隱患,比方說滿清的隱患在於蒙古吳三桂朝鮮都未真心臣服,伺機而動。南明此時最大的隱患是軍閥私募兵太多,兵不在多在精,兵越多越亂。
為什麼弘光政權一年時間分崩離析,我們看歷史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失敗都歸咎到某個具體的人身上,比方說弘光政權的失敗就喜歡把責任歸咎在於弘光帝,馬士英左良玉江北四鎮各軍頭等人身上,而不是從體制,格局中去思考,更深層的去思考,明朝的滅亡可以說原因太過於龐雜,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楚(可以參考本頭條號頭三期文章)但是也絕對不是兩三個人的過錯,把亡國罪責追加在具體的某個人身上,這樣看歷史是輕鬆了,但是同樣也得不出經驗教訓,總不能中華五千年就得出不能所用非人這個教訓吧。我們先來了解下弘光帝。
弘光帝。原小福王朱由崧。朱由崧是老福王朱常洵(萬曆最疼愛的兒子,泰昌帝的弟弟,崇禎帝的叔叔)的嫡子。老福王朱常洵在封地洛陽被闖賊李自成殺了,和梅花鹿一起燉了一鍋"福祿壽"吃了。小福王朱由崧從洛陽逃到淮安。當時的南京陪都朝廷真準備挑選一個藩王就位稱帝,福王朱由菘按宗法程序是最佳人選,崇禎皇帝兒子生死不明,明光宗朱常洛的兒子也死絕了(天啟帝和崇禎帝),那隻能從崇禎帝堂兄弟去找,福王朱由菘是萬曆皇帝活著的直系親孫,所以福王朱由菘是最有繼承資格的。
福王家譜
不過中間出了點小插曲,東林黨人由於在萬曆朝時期和福王朱常洵有過芥蒂(朱常洛和朱常洵皇位之爭)而且東林黨人自從晚明三大案到扳倒魏忠賢,可以說晚明50年朝堂都是東林黨呼風喚雨,這個時候要立福王做皇帝,東林懷有私心,不顧國家安危,大加阻攔。污衊朱由菘貪淫酗酒不孝虐下干預有司等等,其實就是毫無根據的污衊,朱由菘從洛陽逃到淮安窮困潦倒身為分文,還是從潞王借了1000兩銀子才租了一個落腳的地方,哪有財力去幹壞事,而且明朝藩王一輩子住在封地,根本不會去干預朝政司法。東林黨說要立賢不立親,要推舉潞王做皇帝,最後還是漕運總督路振飛提出議賢則亂議親則一,聯合鳳陽總督馬士英江北四鎮軍頭快刀斬亂麻帶部隊擁護福王,福王朱由菘才成功登位。前面說到的潞王在杭州,清軍南下時直接開門投降。福王稱不上賢明聖君,但也不是貪圖享樂亂殺大臣又怕死的昏君。歷史上說弘光帝喜歡姦殺幼女,馬士英每天會給他帶來兩名良家幼女,這些都是東林和滿清的污衊造謠,仔細推敲根本站不住腳。那朱由菘的真實形象是怎麼樣呢?明朝藩王一輩子不能離開封地,不能從事其他行業,所以朱由菘也養成了其他藩王一樣的毛病,就是不認字,比較封閉,不能很好的應對亂局,比較依賴他人。但是朱由菘人不壞:史可法曾經也和東林一起污衊過福王,福王當皇帝之後,沒有怪罪,還讓史可法督師江北,掌握軍權。福王登位時,東林仍然持續污衊造謠,說福王是假福王,朱由菘沒有對東林下殺手,而是盡量緩和和東林的關係,當時有位大臣說過非上寬仁大獄興矣。說明大臣對弘光帝的仁厚還是比較認同的。總之,弘光帝不算強有力有主見的聖君,但是也絕不是歷史上寫的爛到骨子裡的昏君。
接下來再來了解下馬士英,歷史上說馬士英是閹黨禍害,其實都是東林的污衊,馬士英擁立福王有擁戴之功,被稱閹黨,卻也沒有對東林痛下殺手,雖然馬士英提拔的阮大鋮最後對東林也下了點狠手,不過說句實話也是東林自作自受(請參考羅輯思維南明死局)。馬士英被東林稱為閹黨,最後弘光覆滅,馬士英卻是抵抗到底,慷慨就義,倒是那些道德完人東林黨趙之龍、錢謙益等人獻門率眾投降。南明忠臣黃端伯在就義時回答多鐸說:「馬士英不降,擁送太后入浙江,當然是忠臣。」他指著已經剃髮易服的趙之龍等人說:「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馬士英在弘光朝覆滅後,被南明唐、魯兩王勢力拒之門外,馬士英於是盤桓於浙江一帶,期間多次參與反清戰役,直到在江浙一帶最強大的抗清勢力吳日生的部隊兵敗後,馬士英亦遁入空門躲避清廷緝拿,後因叛徒出賣,被清廷抓獲,最終不屈就義。這樣看來被稱為弘光禍害的馬士英也不能背弘光滅亡這個鍋。
馬士英
那是左良玉和江北四鎮軍頭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以及劉澤清的錯嗎?歷史上對這些人的描述,就是軍閥頭領,飛揚跋扈,不聽調遣,最後江北四鎮集體成建制的投降滿清,使滿清徒然之間增加了100萬的軍隊。弘光政權之後的四個政權為什麼戰爭這麼難打?因為精銳都投降了滿清。所以這五個人都被定性成大漢奸大軍閥。
左良玉和江北四鎮軍頭
可是當我們仔細看歷史時候就覺得好奇怪,我們先來看左良玉,左良玉在和農民軍鬥爭的過程中,全家老小都被農民軍殺光,只剩下一個兒子左夢庚因為常年都跟隨自己左右而幸免於難。左良玉在失去家人之後再也不近女色,以表自己思念家人之情。左良玉的部下曾經要集體造反,左良玉說:「過此一步者,良玉誓之以死」意思就是左良玉以自己一死來威脅屬下不得造反。軍頭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以及劉澤清四人,黃得功在清軍南下之時,力戰到死,慷慨就義,弘光帝也最信任黃得功,弘光帝逃難,第一時間來到黃得功大營。高傑原來是農民軍,後歸順南明,打起農民軍也心狠手辣,在抵抗滿清時被部下殺害。劉良佐、劉澤清兩個人投降了滿清,對於這兩個叛徒我們就不浪費時間多說了。
看來具體問題不是出在人身上,南明弘光政權的覆滅是因為江北四鎮的集體投降滿清,那江北四鎮又為何集體投降了滿清呢?最起碼五個軍閥將領有三個人還是有底線力抗到底的啊,為什麼堂堂百萬大軍瞬間投降了滿清呢?原因很多,我這裡主要講兩點。
軍閥並不是軍頭控制士兵,而是士兵控制軍頭。本頭條號有一期也同樣分析了唐朝的藩鎮軍閥本質上差不多,詳細參考本頭條號《藩鎮割據對於唐朝來說既是不可治癒的癌症也是續命的良藥》左良玉雖然自己非常衷心明王朝,可是他的部隊卻比流賊還兇殘,燒殺搶掠無所不幹,左良玉部曾經還打著清君側的名義進入北京,為什麼?就是因為左良玉的部隊駐地太殘破不堪了,沒有油水好撈,就把目光盯在了首都南京上面,來到南京大肆搶掠,最後部下還想殺弘光,左良玉拔劍說:「過此一步者,良玉誓之以死」,然後再從自己的私房錢中拿出三萬兩白銀分給部下,才就此息事。後來左良玉抵抗滿清出兵之時,中途他就得病死了,在臨死的時候他說:「吾不能報效朝廷,諸君又不從吾法制以至於此。」還說了,我死之後,最好你們大家能報效朝廷,如果實在不行,你們就回家種田,不要禍害大明。結果,左良玉一死,他的部下就脅迫左夢庚投降了滿清。我們可以發現左良玉對他的部隊根本就沒有約束力,他的部隊就像一個喂不飽的狼,連他這個主將自己也毫無辦法。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其他軍頭上,黃得功對抗滿清時,自己部下有30萬之眾,但是跟隨他抗清的卻寥寥無幾,絕望之時,自刎而死,也沒有對部下說,我死之後你們繼續抗清,因為他相信只要他一死,他的這些部下立馬降清。高傑不願投降滿清,他的部下直接就把他殺了。還有軍閥李成棟,投靠滿清時戰無不勝,後來重新歸順南明,戰鬥力馬上下來了,為什麼,就是因為歸順了南明,願意跟他走的底層士兵太少了。為什麼這些軍頭對士兵的控制力這麼差?明王朝一直一來把軍隊壓的死死的,比方說崇禎朝事情,有個藩王自行籌兵1000人,上京勤王,結果被崇禎訓斥,被貶為平民,可是突然一到南明,南明覺得以前就是把軍隊壓的太死了,現在國家有難,允許地方私募軍隊,大不了出現唐朝的藩鎮割據,也比國家滅亡的好,滿清末年,允許地方團練也是一樣的道理,滿清後期漢人將領就是是通過地方團練得以進入滿清權利中心,南明允許地方私募軍隊一來省了軍餉,二來也可以擴兵作戰,但卻是引火上身,結果這些私募兵眾多,軍隊失去了明朝之前文人各個環節直接控制軍人這個步驟,直接把私募軍隊交付軍頭,結果這些軍頭並沒有能力約束眾多士兵,士兵也就自下而上的挾持將領。
那麼這些普通士兵又為何會集體倒向滿清這邊呢?原因也是很多,一來明朝一直對軍人待遇很差,軍人地位極其的低下,軍人在文人眼裡就是豪豬賤狗之輩,戚繼光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找個文人靠山,戚繼光找到了張居正。毛文龍前期也找魏忠賢做靠山(主要這個時候東林文人還不如魏忠賢)。從軍在明朝並不是一個安身立命的好選擇,而是混口飯吃的無奈之舉。但是滿清的八旗制度不一樣,可以說滿清能取得最後勝利,除了滿清的一系列好運氣以外,八旗制度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因為八旗制度給了大明原來那些底層人一個上升的空間,這些人在明朝得不到上升,卻能通過滿清的八旗制度,得到上升的機會,所以後來漢八旗的這些旗民後代也自稱滿族。滿清的八旗制度由於篇幅有限,今天不在累贅,以後下期在仔細討論。
弘光元年,1645年5月22日弘光帝被俘,弘光政權滅亡。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南明弘光時期的南渡三案?
※滿清靠什麼輕易地征服中國?
※漢家之不幸——南明亂局
※南明弘光帝:江山萬里不如梨園一佳人
※如果南明和清朝當年劃江而治,並且一直相安無事到19世紀中葉,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