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懿老師風水論文
【摘 要】經過5000文化積澱的中國風水理論,在如今百家爭鳴之際也急需正名。經過對相關風水理論的整理與思考,並結合現今科學理論對其進行分析。風水理論中關於城市規劃門類科學的相關科學理論得以展現出來。
【關鍵詞】風水 形法 閬中
一、導言
中國風水隨著中國一同發展了5000多年,像中醫理論一樣,飽經風霜。可是中醫理論現在已是一門科學,得到了學界的認同,而風水理論卻仍陷於是偽科學還是科學的爭執泥潭。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總是會把風水理論和封建迷信相聯繫起來,但如果從現代科學角度細細探討和分析,我們會發現其中包含著中國樸素唯物辯證原理的實踐科學成果。曾有人如此讚歎中國風水理論:「在東方,經過四千年連綿不斷的傳統,土地規劃與組合的藝術與科學,業已發展到有力而微妙的程度,而這種程度,在歐美實驗開拓計劃,均屬罕見。」「風水」一詞源於晉人郭璞《葬書》,之後又有《青烏先生葬經》論及。至明代風水已發展為系統的城市規劃理論,其代表作有喬項《風水辨》。而明代徐善繼,徐善述更在《地理人予須知》中將前人的風水理論進行了綜合與總結。在隨後的年代裡,風水漸漸分化為兩大派別———形法與堪輿。堪輿在漢代多為流行,但其同時變得充斥著無稽迷信,淪為占卜日辰吉凶的工具。自古就有任人志士對其中迷信內容進行批判,「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同時在社會高層的學者中,更有大量學者不斷學習、研究、實踐、擴充著風水理論,張衡、王景、蕭吉、呂才、一行等則為其代表。
二、風水形法理論簡述
1、形法牌的由來。風水形法,最早見於《周禮》:「形體之法」,此是為較系統的對風水形法宗的論述。其後班固在《漢書·藝文志·數術略》將形法與堪輿同舉而別論,其中對於形法提出「形法家」之稱謂:「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 . . . . . 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猶律有長短,而各征其聲,非有鬼神,數自然也。」以此可見風水理論非鬼神而「數自然也」。形法逐漸發展充實,形成一種指導城鎮選址,建築營造,環境再加工的科學實踐理論體系。「不外考察山川地理形勢,選擇地理形勢,選擇形勝之地,因勢隨形而營邑立城,割宅築室。」而此正是風水形法得以流傳至今的本質動力。
2、風水形法理論(後文簡稱風水理論)的作用。擁有完整的選址建邑的規範和標準。列如:《管子·乘馬篇》「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 . . . . 」;《尉繚子》「量土肥磽而立邑建城,以城稱地,必遺川澤之分,度其水勢所不及. . . . . . 」等等。總結起來就是講要對目標址地的「龍」、「穴」、「沙」、「水」四大要素進行全面而細緻地考察,從而確定出一塊符合風水理論規範和標準的「風水寶地」,並且建成一座「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
3、風水寶城釋義。通常被人們理解的風水城市,其格局必然如此:北有連綿延伸的群山峻岭,南有遠近呼應的低矮山崗,東西擁有可以提供側翼護衛的小山丘,四山中間寬敞,光照充足,且有彎婉迴繞的流水環抱。這些如果按照嚴謹的說法,在風水理論中被綜合歸納為「三綱五常」。三綱指氣脈、明堂、水口;五常指「龍」、「穴」、「沙」、「水」、「向」。《地理五決·地理總論》中述:「一曰氣脈為富貴貧賤之綱,二曰明堂為砂水美惡之綱,三曰水口為生旺死絕之綱」;「一曰龍,龍要真,二曰穴,穴要平,三曰砂,砂要秀,四曰水,水要抱,五曰向,向要吉。」所謂的風水寶地一律脫離不了這三綱五常的嚴格要求。最終以上要求的要素影響相互作用,由人取捨達成平衡。綜合考察所有三綱五常的因素後,風水寶地然被確定並傳承千年。然而這看似非科學的抉擇,卻造就了座座偉大的城市,而這些城市在無數自然災害中很少或幾乎未受到影響,千年不毀。
三、風水形法理論原理概述
風水理論中,形法宗對於目標空間是否是風水寶地的考察相當紛繁複雜的。要說明風水理論對於城市防災避險的作用,主要可以從「龍」、「砂」、「水」、「穴」這四要素入手。
1、龍脈的確定原理。龍既龍脈,但風水理論中並不是單述山川本身的孤立屬性,而是考察山川的走向和動向,既山脈、山川的形成過程。《陰陽二宅全書·龍說》有云:「地脈之行起伏曰龍。」山脈的起伏、運行是不同一的,但風水理論中做了如此總結。《考工記》:「凡天下之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塗焉。」這是說川為山脈,山脈必然被川流夾送。在中國古代,風水學家們就已經作這樣的認定:中國山系有南、北、中三大幹龍。以南海、長江、黃河、鴨綠江四水為界,以崑崙為源。將如此的劃分與現代地理學相比較,現代地理學上的中國版圖中只不過多了華東與西南兩大區。而華北、華中、華南,雖說以長江、黃河為界,但其實質也是說南海、長江、黃河、鴨綠江只間有三大板塊,且各個板塊擁有各自獨立的山脈體系。風水理論認為山脈有主有次,有高有底,因此龍脈有「干龍」、「枝龍」之分。從崑崙到「三大幹龍」再到其各自的枝龍,之後再細推下來,就可得到穴後的龍脈走向。顯然尋穴需辨干龍、枝龍。風水理論中要求先干龍,後枝龍,如若干龍無結穴,再次才顧及枝龍。
楊筠松著《疑龍經》說:「枝龍身上亦可載,半是虛花半是胎。若是虛花無朝應,若是結實護送回。」如此,既便是枝龍,若有「帳幕」如黃妙應在《博山篇》中所述:「認得真龍,真龍居中,後有托的,有送的,旁有護的,有纏的。托多送多護多纏多. . . . . . 」這樣層層護送。外加「枝腳」歸纏,則此脈矣可推斷為龍脈。對於帳幕,概括說來就是主脈走向要有一種凝聚感,脈向與個峰不間不離,各個次峰要對主峰形成簇擁的形態,從屬於主峰,像層層爹爹的雲,共龍脈串列其中。而關於枝腳,風水理論將其劃分為四類:一類是龍脈兩側,目視感覺均勻對稱,稱上格;二類是龍脈兩側,其體量稍有差異,但大致相當,稱中格;三類是龍脈兩側,枝腳呈蘆葉形,節間目視距離相當,稱發格;四類是龍脈兩側枝腳一邊過多或一邊過少,目視感覺有失穩重,稱不吉。從這四類中不難看出,要確定優異的龍脈,對稱均衡的枝腳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帳幕枝腳確定下來的龍脈,尋其走向便可「落穴」。
2、砂山的確定原理。人們一般知道的風水「四靈」既指砂山。繆希雍在《葬經翼·四獸砂水篇》如是說:「夫四獸者,大要於穴有情,於主不欺,斯盡拱衛之道也。」正如其言,按風水理論要求,穴周匝的山須青翠俊俏,不逼不壓均衡協調,互為倚重、照應。《葬經》中:「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服。」形象地說明了其中關係。但是,在風水理論中,嚴格的講,砂是被劃分為四砂:侍砂、朝砂、迎砂、衛砂。四靈與四砂指代實質是一致的,只是四靈明確了砂山應該的方位,四砂明確了砂山應起的作用。《葬經翼》有云:「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友情,不逼壓,不折不竄,故云青龍蜿蜒,白虎馴服. . . . . . 玄武垂頭. . . . . . 朱雀翔舞。」風水理論中要求砂山作相互照應、幫護穴場的功用。按繆希雍所說,砂山不可太過靠近形成向內的壓迫,亦不可太遠使空間失去環護;不可太高勝過靠山;不可過於疏鬆任行惡風。
風水理論中「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龍脈結於穴,就是生氣凝集於明堂,然而氣容易乘風散去而不易聚集,於是形成了對於砂山環繞重疊的要求。同時,風水理論中對於砂山還有另一面要求———砂山形態。對於砂山形態,風水理論中將其分為五種:「金」、「木」、「水」、「火」、「土」,而其中金、木、水為上吉,土為中、禁忌火。除此風水理論中還要求砂山上的林木都禁止成片砍伐,靠山既玄武山、少祖山、祖山、上樹木禁止砍伐,以免斷絕了生氣而絕子孫人丁。顯然這是出於對人類生產、生活、繁衍的綜合的全面的考慮。最後風水理論還要求,案山既朱雀砂上須建風水寶塔。此些人工構築物其他文章多有涉及此不在贅述,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些建在砂山上的構築物和砂山本身除了審美作用還起著軍事防衛的作用。其運用典型之一可數台灣恆春城。上述二者間,在考察目標空間時,是沒有先後之分的,當二種因素達成協調符合風水理論標準時,方可證明穴結於此。
四、結語
完成「龍」、「砂」、「水」的考察,「穴」實則已經確定了。風水理論中,於穴的要求即為於龍脈、砂山、水的要求。好的三要素成就穴,自然穴也就固有了其本省的開闊和地基穩固的性質,同時也佐證三要素的上善。次四要素同證了風水形法理論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 王其享. 風水理論研究.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5 (8)第2版: 1 - 128.
[2] 張茗陽. 生存風水學. 林學出版社. 2005 (8)第1版: 75 - 82.
[3] 四川省閬中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閬中縣誌.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12)第1版. 197__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