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集)
05-27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集)時間:2010-10-21 16:29:12 點擊:2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第一卷第二頁,前言。我們學到念公老人為我們介紹古大德對於這部經的讚歎。接著他說,「蓋以本經持名念佛法門」,我們從這裡讀起,「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這一句我們在上面念到此地。這是說這個法門為什麼讚歎的人這麼多,我想與十方諸佛有密切的關係。這個法門可以說在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讀到六方佛贊,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裡面是十方佛,說得很詳細。《無量壽經》、《觀經》裡面,佛都是這樣為我們介紹。這是彌陀在因地發的願太偉大,不可思議。佛佛道同,諸佛所證得的智慧德相沒有一樣不同,但是在因地上發的願、發的心確實是有差別。佛法還是離不開因果,別說是世間法,佛法也離不開。我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勉勵我們,那個時候我們體會沒這麼深。老師只是說要發心,要廣結善緣,將來你弘法利生法緣就殊勝。給我們講現前的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聽了感覺到很歡喜。怎麼結緣?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都相當困難,學生也沒有多少財物跟大家結緣。老師說你去拿一塊錢,買一包花生米,你在大門口,進來聽經的人,一個人給一粒,那是結緣;買糖果,一個人一點點,以恭敬心笑面迎人,接待來聽經的大眾。李老師講經法緣很盛,大概聽眾有三、四百人,教我們這個方法。到我們以後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不僅是用這個方法結緣,更重要的是結法緣。我們從印送卡片做起,到以後是經書,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送錄音帶、送錄像帶,現在送光碟。我們有衛星電視,有網際網路,都是結法緣。可是我們以後深入經藏,明白了,這個法門,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發的願太大,佛佛道同,佛佛之中可以說,經上是這麼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佛有沒有嫉妒心?沒有,不但沒有心,佛沒有念頭。我們平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佛都做到了;他要是做不到,還會起心動念,他是菩薩,他就不是佛;他還有分別執著,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哪裡來的這些嫉妒障礙!絕對不可能有的。所以彌陀發的這個大願,諸佛歡喜,所有一切這些眾生,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把他介紹到西方極樂世界,包括華嚴會上毘盧遮那佛也不例外,所以文殊、普賢把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帶到極樂世界去皈依阿彌陀佛,毘盧遮那佛不生氣,不但不生氣,歡喜。為什麼?在華藏世界修行成佛,這是經上講得很清楚,要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他阿賴耶裡面無始無明的習氣才斷得了。無明是斷了,無明習氣沒斷,在華藏世界要這麼長的時間。到極樂世界呢?到極樂世界他就辦到,一天就完成了。這樣的殊勝方便,十方世界沒有的,阿彌陀佛有。行,你這個地方有,可以了,十方諸佛都把他的學生,連菩薩生都送到西方極樂世界來。這是給我們表法,阿彌陀佛所教出來的就是諸佛如來教出來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有這個心量,這叫什麼?隨喜功德。《華嚴經》上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達到究竟圓滿。諸佛如來,你想想看,不是落得清凈自在?我希望一切眾生成佛,都到極樂世界去,他落得清凈自在!阿彌陀佛有沒有說累?沒有,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幫助一切眾生成正等覺,成無上菩提,阿彌陀佛心裡痕迹都不著,這叫隨緣妙用,真妙,妙到極處!這是給我們表法,實實在在講,諸佛如是,彌陀如是,我們每個人皆如是。只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性的體相用是如此的廣大,不知道;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不是從外頭來的,與外頭不相干。所以這個持名念佛法門是自性的。「圓滿直捷」,圓滿是沒有欠缺,直捷是沒有障礙;「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所以這個法門是頓教。放下是頓舍,你只要能舍,放得下,你現前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他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明心見性。惠能大師三更半夜在五祖方丈室裡面,也是這個境界,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就成佛了。能大師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的境界是相等的、是相同的,這叫「最極圓頓」。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這是真的。為什麼沒有這個能力?煩惱習氣太重,我們對事實真相明白了,佛給我們講清楚了,可是我們放不下。那佛這個地方有一句話,「方便究竟」,這句話了不起,方便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你把這六個字牢牢的抓住,執著,執著它,所以凈宗持名念佛叫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你看不執著別的,把其它的執著全放下,就把這個執著換過來,這叫究竟方便。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自性,自性的性德。「南無」兩個字是梵語,意思是皈依的意思、歸命的意思。歸是回頭,依是依靠,我什麼都放下,我今天完全依靠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性,無量光、無量壽;再給你講清楚,就是《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無量光就是自性的智慧,無量壽就是自性的德相。所以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智慧德相,這還得了!這就是下面所說的,「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所以這個法門叫果法,它不是因法。八萬四千法門是修因證果,這個法門一開頭就是果,它不是因法。下面講,「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說這個法門跟八萬四千法門有什麼樣的差別,這說出來了。這個法門你要是遇到談何容易!許許多多小乘、菩薩遇到了不相信,這叫難信之法。二乘、菩薩不相信,我們這些凡夫相信,這奇怪!這說起來,我們比二乘、菩薩高明多了。這是什麼緣故?善根福德不同。這一生當中遇到法門,能信能解,還真肯干,這不是這一生的事情,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你已經種了善根,你阿賴耶有善根。你沒有善根,不可能遇到你會相信。如果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夠得上這個條件,這一生決定往生。還不夠呢?不夠就差一點,差一點有辦法,你在這一生當中,如果真的相信,真能夠理解,勇猛精進,把你不足的善根福德補上,我們這一生能做得到,真想補的時候很快。如果懈怠懶散,那就沒有法子,那你這一生沒有法子補足,怎麼樣?還得去搞六道輪迴。下一次再碰到,再繼續干。像這樣的事情,過去生生世世我們都不知道幹了多少遍!這是事實。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來,不知道幹了多少遍,這一生又遇到,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又起現行,這一次明白了,決定下定決心我在這一生要成就,要下定這個決心。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真有這個決心,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有這樣的決心,那你一定要覺悟,你把這世間世緣要放下,你真正要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真實的意思是什麼?不要說是我們人間這一生,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都不值得放在心上,應當放下,毫無留戀,你的障礙就沒有了。如果有一絲毫放不下,還有牽掛,這在凡夫來講,最重的是情執,這是迷惑。這個東西能放下,其它的就容易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定要知道,那些東西叫禍害,情執不是好事情,你要看穿了之後,那叫孽緣。它障礙你,障礙你證果,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念佛往生。我們在這個世間,難道父母親屬都不要了,好像這與倫常有違背?是真的,如何能做到兩全其美?你能把情緣轉變成法緣,把家親眷屬轉變成法侶、同參道友,同生極樂國,那多好!在這一生當中,是再深的情緣,死了以後要分手,還能在一起?不能。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真的永遠在一起。無論你到哪一道去應化,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需要幫忙,你就跟他一道去,去當他的助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這個世間成佛,你看那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是過去世當中同參道友都來了;還有在家的這些國王大臣、護法居士,全是過去的法眷屬,所以幫助眾生,教化眾生才有那麼樣的順利,要懂這個道理。我們做一個轉變就成功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這對於在現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許多不學佛的人,對佛有誤會的人,可以用這個跟他解釋,佛是什麼?佛就是你的真心;魔是什麼?魔是你的妄心。小乘八相成道裡面有降魔,大乘沒有,大乘知道佛魔是一不是二。覺悟了,魔就成佛;迷了,佛就成魔,就這麼回事情,統統都是自己。換句話說,迷了就是魔,覺了就是佛。心呢?心沒有覺迷,覺迷是妄心,真心沒有覺迷。所以覺悟了,你還有個覺悟的念頭,你還沒有覺悟,你還落在二三裡頭,二三就是不覺。迷跟覺是對立的,你怎麼還搞兩頭!末後這句話說得好,「不可思議」,這個事情你不能去想,你一想就錯了,一想就迷了;你不能說,你說也迷了,說不出來的。說不出來,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雖說了四十九年,佛講得很好,他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聽這些話愈聽愈胡塗,他講的是真話;他講假話,我們聽得很明白,沒有問題;他講真話,愈聽愈胡塗。我們要用心體會。所以佛才告訴我們,你要會聽。會聽,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離言說相」,你聽,不要執著他的言說。聽,不執著、不分別,那就對了。換句話說,真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什麼人聽?佛在聽。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什麼人在聽?菩薩在聽。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阿羅漢在聽。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那是凡夫在聽。你看都是在聽,不一樣,他所領會的境界不相同。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你看看這部論的名詞「起信」,那就是入門,大乘入門就告訴你。你要真正,起心動念,實在講我們沒有辦法,它太微細。彌勒菩薩給我們講,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怎麼能發現?我們怎麼能把這個念頭斷掉?這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不是上上乘人,但是我們可以學上乘人。上乘人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你能夠聽得如來真實義。有分別執著,你所聽的,你說聽懂了,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說的。再給你說清楚一點,不是你自性的性德,而是你阿賴耶識裡面的見解。為什麼?因為你有分別執著,你還是阿賴耶當家,阿賴耶是妄心,妄心裡頭的知見,不是真心,跟真心隔一層,這就曉得佛法修行修什麼?就兩個字,「放下」,放下就是!真的能做到不思議,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說,人家問,你就回答;不問,什麼也不知道;這一問,什麼都知道。沒有人問你,你的心完全在定中,那叫做根本智,《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沒有緣的時候,般若無知,在大定之中,那就是大涅盤的境界,清凈寂滅。別人有感,你立刻有應,應的時候是無所不知,那是什麼?那是根本智起作用,無所不知。就像經中講舍利弗的故事,舍利弗智慧第一,沒有問題能難倒他,多少人向舍利弗請教,對答如流。有人去問釋迦牟尼佛,說舍利弗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智慧?他智慧從哪裡來的?佛舉了鼓,敲的鼓,佛舉鼓做比喻,他說你看到這鼓沒有?看到。鼓裡頭有沒有東西?沒有,空空的,就是兩張皮。敲它,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佛說舍利弗心裏面的智慧就像鼓一樣,你要不叩,什麼都沒有;你要叩他,他立刻有反應。那是什麼?自性般若,不是從外頭來的,外面沒有。在外面學東西,那太苦了。外面境界是個緣,它感。像我們讀經,經本展開,文字面對前,它感,我們要應,自性去應,那就生智慧。我們要用分別去應,要用執著去應,就是現在人講的研究,怎麼去研究,研究來研究去,都是煩惱,都是錯誤的知見,不是正知正見。佛法講正知正見,不能研究,研究是思議。不能研究叫什麼?佛學有個名詞叫參究,不叫研究。參究跟研究差別在什麼?研究裡面有分別、有執著,參究裡頭沒有分別執著,不一樣在這個地方。參究是智慧,直截了當,當中決定沒有委曲的現象,這是我們學大乘不能不知道的。下面引蕅益大師的要解,《彌陀經要解》裡面有這麼一段話,「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就是說明,簡單的說明,這個法門難信難解。為什麼難信難解?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蕅益大師把這個秘密給我們揭穿,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話在哪裡?話在《彌陀經》裡頭,我們天天念《彌陀經》,沒有發現,念了幾十年沒有發現。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真的,一點都不假。大乘教裡頭,佛給我們講了一個原理原則,「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佛就成佛,我們天天想阿彌陀佛,那你決定成佛;你天天想觀音菩薩,你就會成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不是一個人,阿彌陀佛也不是一個人,這一定要知道。觀音、彌陀有無量無邊身,你念他,跟他融為一體,自他不二。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裡面講,「自性彌陀,唯心凈土」。念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德號,觀音菩薩還是自性的德號,一個從果上建立的,一個從因上建立的。佛號是從果上講的,菩薩號是從因上講的,體都是自性,沒有離開自性。這句話很重要,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這是佛在經上自己說出來的。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句話全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可以翻,無上正等正覺。阿翻作無,阿彌陀佛的阿要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無上;三翻作正,翻成中國意思是正;藐翻作等,平等的等;後頭又一個三,正,菩提翻作覺。所以完全翻成中文意思,無上正等正覺,能翻,不是不能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大乘法裡面,你所修學的,最後的指標是什麼?就這句話,換句話說,大乘所求的是這個,不是別的。無上正等正覺是自性,不是別的東西,也就是說,回歸自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得到那就是回歸了。在相上講,凈土宗講四土,四土裡面的常寂光凈土,就是這個,他跟常寂光相應。常寂光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它存在,它沒有生滅。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的五句,就是常寂光,「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怎麼會生萬法?有個一念不覺,萬法就出來。一念不覺叫無始無明,諸位要記住,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無始,始是開始,沒有開始。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不可思議,就沒事,如果你要追究「一念不覺,為什麼會一念不覺」,你馬上就墮落,你看,你有分別了,你有執著了,立刻從最高的就掉到六道輪迴。所以佛用的這個名詞好,無始,你就不要追究了,你不要追究什麼時候開始,不要追究,真的是無始。我們一直到讀了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才稍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為什麼它無始?它太短了,你想想看,我們現在就算一秒鐘彈四次,彈指四次,一念是多少時間?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能說它有開始嗎?我們說這個開始,那不曉得多少個念頭過去了,所以念頭存在的時間太短暫了。經上常講一剎那,就是極短的時間,可是短到什麼程度,說得含糊籠統。彌勒菩薩這個講得清楚,一點不含糊,「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彈指彈得快的,可能有比我更快能彈五次,我大概能彈四次。彈五次的話,一千六百兆,五個三百二十兆,你看那個速度這麼快,你怎麼能說它有生滅?所以不能講它有生滅,來不及了。所以佛經上講生滅同時,同時可以這樣講法,不生不滅,只能這個說法,這個說法你要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不是多餘的嗎?確實有生滅,生滅速度太快,你沒有辦法去觀察它,你眼看不到它,你念頭想不到它,所以只說這個生滅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裡頭有生滅,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即是生滅,你才能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搞清楚、搞明白,說老實話,還是用分別執著;不用分別執著,咱們還是搞不清楚、搞不明白,為什麼?不會用真心,用的是妄心。實在搞不清楚,你就別搞了,你就老實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不就清楚了嗎?這是個好法子,何必去惹這些麻煩?大乘經恭恭敬敬念一遍,這是功德。可是你起心動念就想這什麼意思,功德全破壞了,功德就沒有了,就變成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樣。我們為什麼還要念?念是修定,用讀經的方法來攝心,把所有的妄想執著放下,讀經也不起妄想,也不起執著,讀經是在修定。八萬四千法門,這也是一個法門,問題就是自己會不會。下面這幾句話對凈宗說的,這就重要!「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濁,五濁惡世。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六十年前,看到經上講五濁惡世,我們總感覺到釋迦牟尼佛說話有點過分,這世界雖然濁惡,沒有濁惡到這種程度。可是今天來看這個字,他講對了,一點都不過分。所以今天這個世界上有災難,災難怎麼來的?與濁惡有關係。濁是混濁,惡是十惡,你看這個世間眾生起心動念與十惡相應,十善沒有了。與十惡相應,那真的大災難就來了。我們今天想想,災難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人問我,我說應該是真的,為什麼?我們從因果上看,善因感善果,惡因感受惡果。首先看自己的相好,相隨心轉,心地善良,相貌就善良;心地善良,身體就健康。彭鑫大夫說得很好,不善,你會得病。他那報告裡面是這麼說法的,不仁,仁是愛人,不仁之人容易得肝病;不義,容易得肺病,它跟肺有感應;無禮,容易得心臟病;無智,就是胡塗,沒有智慧,容易得腎病,腎臟;不信,沒有信用,常常懷著欺騙別人,脾胃上容易得病。要怎樣讓身體健康?把五常做到,仁義禮智信你都做到。五常在佛法講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仁義禮智信。你能把五戒做好,你這個內臟不會生病。哪個地方有病,你一定缺德,五常就是五種德,你才會得這個毛病。得這個毛病,如果你懂這個道理,我好好的修德,讓我這個五臟六腑恢復正常,病就沒有了。中醫用藥物給你治病,效果只有三成,改變心態要佔七成。如果懂得改變心態,再用一點醫藥來做輔助,對病非常有效。所以佛證得圓滿的果覺,這就是圓滿的回歸自性,把這個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這是「諸佛所行境界」。這句話就是明白在此地告訴我們,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沒有例外,你相信嗎?我讀《華嚴經》,五十三參第一參,吉祥雲比丘跟善財童子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我是講出來了,但是想想不夠透徹,為什麼?那個時候還沒有今天這個境界,可是我說出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法門,一展開,門門都是念佛法門。古大德說的,沒錯,每個法門都是念佛法門。但是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直截了當,穩當、快速、容易、成功高,究竟圓滿的果覺,「唯佛與佛能究盡」,究儘是徹底明了,性相理事因果,到成佛你才明了;菩薩不行,菩薩對這個事情,他所能夠了解的,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叫「隔羅望月」。羅是什麼?羅網,很細的綾羅綢緞,很細的,透明的,像紗一樣,透明,比紗還要細,你可以能夠隔著看到外面,隔這個看月亮,這是菩薩對這個法他能夠理解的。所以說「非九界自力」,九法界,特別用個自力,如果得佛加持,你能信能解;沒有佛力的加持,憑自力,你決定沒辦法。這裡頭也透個信息給我們,我們今天對這個法門能信能解,還要真干,你就想到你得佛力加持。你要不得佛力加持,做不到!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就是與佛有緣,這就有感。我們想學,佛就有應,佛就加持我們,幫助我們信心,幫助我們能理解,幫助我們修行證果。到臨命終時佛來接引,那就是證。信解行證在一生當中完成。「又曰」,這還是《彌陀要解》裡面說的,「舉此體」,體是什麼?體是法界體,就是自性。《還源觀》裡面所說的,自性清凈圓明體,就是這個。賢首國師這句話,跟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一句話,是一個意思。自性、清凈、圓明,說了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法身,般若,解脫。明是智慧,清凈是德行,圓滿是相好,自性清凈圓明體,法身、般若、解脫,性德全包在這裡頭。「作彌陀身土」,彌陀的身稱法身,彌陀所居的國土叫凈土,法界體就是自性,身土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佛經上講「法爾如是」。「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這個體的稱號就是阿彌陀佛,「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本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理是理性,理的作用是事,性的作用是相,性相、理事是眾生自性裡頭本具的,不是從外頭來的。這是說明阿彌陀佛名號與一切眾生的關係,阿彌陀佛不是別人,真的是自己,這不能搞錯,自己本來是佛。《華嚴經》上,佛說了多少次!自己本來是佛,現在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成佛。你想想能不成佛嗎?自己本來是佛,現在再要作佛,念佛就是要作佛,我們就不會再懷疑。這是引用《彌陀要解》上這兩段話。下面黃老居士說,「可見此經實是大悲慈父如來世尊稱性極談」。這個經實實在在是,大慈悲父就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這尊佛。如來世尊,這是佛的十種德號,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句話說得好。一切法,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一切法相如其法性。或者我們這樣說,一切法相皆是自性,這你就更好懂。我們的自性在哪裡?任何一法都是,所以宗門大徹大悟的人,祖師就勘驗他、測驗他,在哪裡?隨便拈一法都是,法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凡聖差別就在迷悟,悟的人覺了稱佛菩薩,迷的人不覺,不知道這一切法是自性,所以稱他作凡夫。不二法門裡面講,凡聖不二,是真的,這給你講真話;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都跟你講真話。你不承認,你不敢當,那是什麼?你迷了。什麼時候你一覺悟,原來當下就是,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這個經是世尊稱性極談。極是到頂點,我們今天所講到最高峰,沒有比這個更高;究竟圓滿,沒有比這個更圓滿。這部經,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佛秘藏」,這個秘不是秘密,諸位要曉得,佛法裡頭沒有秘密;有秘密,那是不能告人的,佛法裡頭沒有。佛法的秘是講深密,它理太深,理事都太深,不容易了解,秘藏。這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在無邊際的世界,諸佛世界,諸佛世界的十法界、六道裡頭教化眾生,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諸佛秘藏」四個字是這個意思。再就是「和盤托出」,沒有保留,像我們對待客人一樣,我們把吃的東西連盤子都端出來,全部拿出來。這個盤子就是這部經,這部經裡面內容是什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秘藏都在這裡頭,這還得了!所以古大德說《華嚴》、《法華》,這是大家無比讚歎的兩部大經,一乘大經,古大德說,都是《無量壽經》的引導。這個話我承認。我相信凈土,你看李老師那麼樣的勸我,我都沒有接受。我接受凈土,是我講《華嚴經》,應該也是講了七、八年,有一天忽然之間起了個念頭,想到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講經沒有講到後面,往後面去翻,翻到後面才翻出來,這經快要講完的時候,好像是第三十九卷,四十卷就圓滿,在三十九卷裡面,文殊菩薩,他這裡有引,後頭會講到。文殊菩薩發願往生凈土,普賢菩薩也是發願往生凈土。再細細去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證明了,中國人講先入為主,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的吉祥雲比丘,他是念阿彌陀佛的,修般舟三昧,專修念佛,求生凈土。他跟善財講了二十一個念佛法門。剛才我跟諸位提到,這二十一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念佛法門。與這個「諸佛秘藏,和盤托出」相應。「且此念佛法門,亦即眾生本具之化儀」。前面我們曾經講過,化是教化,儀是儀式,這是教化的方式,這個方式從哪來的?眾生本具,所以這是屬於性德。我們迷失了,佛菩薩把它拈出來,是我們自己本有的。這個儀式就像我們現在在學校學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我們的修學亦復如是。六道裡頭迷的時間太長、迷得太深,一下回不了頭,得慢慢來。先把最嚴重的煩惱放下,執著最嚴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給諸位說,六道就沒有了,都是假的。《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因為有執著,它就現這個相,這是夢境。執著沒有的時候就醒過來,醒過來,六道沒有了,你再找找不到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境界出現。這個境界還是一個夢境,所以六道是夢中之夢。四聖怎麼來的?四聖是分別來的、妄想來的,有妄想、有分別就有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是分別,斷掉之後就成佛,佛妄想沒斷,有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煩惱沒斷。他如果對世出世法不起心不動念,真的醒過來,十法界沒有了。所以給你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醒過來之後,就出離十法界,那個境界叫一真法界。真是什麼?真是永恆不變。你看我們這個世間,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山河大地,包括星球,它有成住壞空,剎那剎那它都在變,無常。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那裡面的人,他們各個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那個世界沒有變化。你生到那個世界是化生,不是胎生,各個都是金剛不壞身。你那個身相不會衰老,不會生病,身上乾淨,人用不著洗洗刷刷,用不著,化生。樹木花草永遠是春天的樣子,不會變,沒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所以叫一真。在這境界裡面,修什麼?要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掉。習氣怎麼斷法?沒有法子,不理它就斷了,自自然然斷掉。這個習氣,古人的比喻用酒瓶,這個方法很好,酒瓶盛酒的,把酒倒得乾乾淨淨,擦得乾乾淨淨,確實一滴都沒有,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那沒有法子把它除掉。只好瓶蓋打開,放在那個地方,放個一年、半年,去聞聞,沒有了。所以那個人在那裡修行叫無功用道,他根本就不理會,隨它去。可是在那裡面,那些法身菩薩神通廣大,十方世界眾生有感,他立刻就有應,他就去干這些事情。有感就有應,那個感應快速得不得了,那是《還源觀》上講的,一念才動,周遍法界。無論你動什麼念頭,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讀了這部論之後,自己要曉得,你起個善念,遍法界虛空界裡面心地清凈的人都收到,這個信息全收到了。就像我們在電視屏幕上一樣,你的活動他全看到,你能瞞得了人嗎?你起個惡念也全知道,絲毫隱瞞都沒有,不要以為人不知道,全知道。你只能隱瞞那些迷惑顛倒的眾生,他不知道;覺悟的人一個都瞞不住,這都是事實真相。一個念頭周遍法界,一個念頭出生無盡,那就是說它變幻無窮,含容空有。大乘教里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真的。一個念頭是這樣,一粒微塵也是這樣,無論是物質或者精神現象,全是這樣。而且物質跟精神是一不是二,這諸位要是學了阿賴耶的三細相,你就知道。阿賴耶的三細相是大乘佛教裡頭為我們解釋宇宙的緣起,宇宙從哪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解釋得太清楚了。他為什麼會這麼清楚?是那些人覺悟自己證得的境界,不是科學在那裡研究、觀察,在那裡推想,不是,他親見的。他回歸自性,對於自性裡頭性相、理事、因果就全明白了。今天這個地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地球溫度為什麼會上升?為什麼南北極的冰會化掉?為什麼到處有這麼多地震?佛經講得清清楚楚。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有,只要你相信,地球可以立刻恢復正常。不但地球管用,整個宇宙當中的星系星球太空運行它有正常的軌道,不至於錯亂,我們都能做到,這科學家沒法子的。為什麼會做到?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太陽系是心想生,銀河系是心想生的,只要你沒有錯誤的觀念,它就正常。你要想怎麼樣去改造它的話,那就變成異常。科學家搞的是異常,要人定勝天,要改造自然環境,問題出來了。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因為它是你心想生,你現在有個不正常的心想,它就變成不正常,這麼回事情。從前為什麼那麼正常?沒有人想到要改變自然環境,沒有人有這個念頭,所以地球很正常。現在科學家天天動念頭,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麻煩出來了,出來之後束手無策,多可憐。《還源觀》真了不起。胡老師胡小林,他從頭到尾看了三遍,打電話告訴我,歡喜得不得了。看的時候,把吃飯、喝水、上洗手間都忘掉了,一看就看十幾個鐘點。他打電話問我,我這是不是迷了?我有沒有問題?我告訴他:你沒有問題,正常的,法喜充滿。飯忘記吃,又不感覺得餓,禪悅為食。你雖然沒有證得這個境界,你已經有這點邊緣的受用。這次到這邊來,原來想做這個報告,到這裡來之後,感覺到還不夠,還要再深入一層,再來做報告,我說好。賢首國師這篇論文不長,真了不起。《華嚴經》這些理論、修行方法,就是那麼短短一篇文章裡面全部都寫出來。我們學《華嚴》十年了,用了四千多個小時,後面還很長,所以把賢首國師這篇論文,我們就夾在當中來學習,學習了兩遍。再往下來學《華嚴》,那個味道不一樣,境界不相同。我們今天再回來看《無量壽經》,那又不一樣。他怎麼不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所以這是眾生自性本具的化儀。「此一句佛號,正如《要解》所示,既是眾生本覺理性,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我們要細心體會,這一句佛號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就像蕅益大師在《要解》所說的,它是眾生本覺理性,理性就是自性。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他把宇宙萬事萬物用六個字來代表,性相,性是能生能現,相是所生所現,這是最高的一個層次,宇宙的緣起;第二個層次理事,理事是阿賴耶,理能變,事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能變裡面有因有果,所變裡頭也有因也有果。你看用性相、理事、因果六個字,全部包括盡了。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要曉得,自性它是能生能現,它不變。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就是這個境界,所以它叫一真法界。到理事這個階層,能變變成阿賴耶識,這裡面現相無量無邊,它不是不變,變化莫測,剎那剎那在變。我們當時學這個的時候,也沒法,說不出來。所以我就想起小時候玩萬花筒,那麼簡單,萬花筒你看這個東西的結構,三個玻璃片,裡面放幾張不同顏色的紙片,放在裡頭,你這樣去轉,你看它裡面這些變化。你怎麼轉,找不到一張相同的,跟這個道理是一樣。阿賴耶起作用,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萬花筒一樣,萬花筒不停的在動,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前念滅,後念起,所以我們看到的現相是什麼現相?是一種相似相續相,不是兩個相相同的,沒有,根本沒有相同的,相似。像我們看電影,我也找了這些道具,這是電影的膠捲,這是電影的底片,你看它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二十四張,那個鏡頭開關,就是幻燈片,鏡頭一打開,這一張照到銀幕上去;再關下來,換第二張。它速度太快,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好像它在動,其實它沒有動,它哪有動!張張不一樣。所以你知道,看到底牌揭穿之後,相似相續相,我們這個世界。電影,你看看二十四張,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我們就以為是真的。佛說我們現在這裡面的速度是什麼?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樣的速度在動,我們怎麼會知道?二十四張就把我們騙了。現在告訴你,一秒鐘多少張?一千二百八十兆,這是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所以,有沒有東西存在?沒有,萬法皆空。我們常講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對什麼說的?對相續說的,相似相續相講的,這裡頭有因果,告訴你要小心謹慎。向上一著呢?向上一著,因果也空了,到常寂光,因果就沒有了,完全回歸自性,哪來的因果?常寂光裡面,連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沒有。可是它有見聞覺知,所以見聞覺知是性德。變成阿賴耶,就是一念妄動的時候,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把自性裡面見聞覺知變成受想行識,迷的時候它是受想行識。像江本博士用水實驗,水會看、會聽,那是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的源頭是什麼?源頭是見聞覺知,自性裡頭的見聞覺知,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佛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這是科學家沒有說到的。正報,我們汗毛、毛端;依報,微塵,都是這個現象。我們通常講剎那生滅,真正的概念你還沒有辦法體會,曉得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從這裡才得到一個概念。無論是毛端,無論是微塵,這都是屬於物質,物質現象裡面它就有見聞覺知。我們現在是迷了,迷了,換句話講,都有受想行識,一毛端裡頭都有,一切毛端、一切微塵統統有。現在科學家,我們佛法講微塵,它的名詞,原子、電子、粒子,講夸克,那都是講微塵,這是物質現象,有沒有精神?有,有受想行識。基本粒子,它裡頭有受想行識,它在變化,它聽什麼人指揮?什麼人在變化它?念頭,我們的起心動念,它隨著我們念頭在起變化。我們的念頭善,沒有一樣不善;我們念頭不善,就沒有一樣是善的。如果我們都是善念,所以佛要求我們,希望佛弟子給一切眾生做個好榜樣,從哪裡做起?從六和敬做起。所以佛門這個團體叫僧團,僧團,你看我們在講三皈依的時候,「皈依僧,眾中尊」,眾就是團體,在佛法裡面講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修行,這樣一個團體,修六和敬。「見和同解」,大家的看法、想法是一樣的,這叫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大家在一起得守規矩,不守規矩就亂了,戒律是規矩;然後「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那是歡歡喜喜的在一起;「利同均」,這是講一切供養平等受用,沒有特殊的,這是六和敬。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當年在世大家托缽,我托這一缽,這一缽供養不錯,飯菜很好;他託了一缽,那是貧窮人家,那給的就不一樣。我們今天得的這個利怎麼辦?不是託了之後就吃,不可以,託了之後回去,回到僧團,把每個人托的飯統統混合在一起,再分配,是這麼吃法的,所以叫一缽千家飯。真的,不是假的,他的僧團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到外面去托,那不是千家飯嗎?混合在一起吃,你看看利和同均。你出去托到、托不到都沒有關係,回家有得吃,這大家分,利和同均。這是真正的共產黨,不是假的。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見和同解,我們怎樣能夠有共同的一個想法、看法?在我們迷而不覺的時候,沒有大徹大悟,我們要依照佛,依照老師,老師的經教,我們的思想見解以這個為依據,與經教相應的,正知正見;與經教相違背的,邪知邪見,我們要轉邪為正。正邪有很多標準,每個經典都不一樣,所以各宗各派都不一樣,但是大同小異,都是正知正見。乃至我們今天再把這個眼光擴大,我們看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只要政府承認這是正教,我們都尊重,我們也承認,他們的見解也是正知正見,這樣我們才能和睦相處,才能平等對待,才給世界帶來安定和平。這是在人間,在六道,在人間。如果是在聲聞、在緣覺、在菩薩,那境界往上提升,標準不一樣。到菩薩,那個標準是自性,與性德相應的,正知正見;與自性性德相違背,那是邪知邪見,它不相同。所以,究竟的標準、絕對的標準是自性,是你明心見性,你證得了。沒證得之前,你就跟那些已經證得的人學習,證得的人告訴我們,那是性德。哪些東西?給諸位說,十善業道是性德,三皈五戒是性德,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是性德,《文昌帝君陰騭文》也是性德,儒家的《弟子規》是性德,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性德,是諸佛菩薩他們所證得的。我們沒有證得,依照他的教誨去做,隨順性德,從這個地方建立正知正見,建立見和同解。六和敬怎麼修?落實儒釋道三個根就是真正修六和敬,六和敬就落實了。真干!從哪裡做起?從我自己做起,不要求別人,你是真佛弟子。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和合僧團是這樣建立的。絕對不可以拿著這些尺碼子到處去量人,到處去批評人,那你就犯了大錯特錯,這個道理要懂。你自己做到,你成就了,你成就肯定感化別人。你一個人肯做,你能感化一家;這一家都做了,肯定感化鄰居,感化你的親戚朋友。所以《弟子規》上講,「勢服人」,人家未必能接受;「理服人」,別人自自然然就感化。這是你自己從本身做起,這就對了。既然是眾生本覺的理性,這是自己,自己是眾生,眾生兩個字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我們這個人,這個身體眾緣和合;我們物質的身體是四大,地水火風四大,四大是什麼?四大就是講原子、電子,現在科學名詞是這個。科學家給我們說出,一個原子、一個電子,或者基本粒子,它有四種特性:第一個,它是物質,在高度顯微鏡之下看到,你能看得到它,它是個物體,它太小了,你摸不到它,你能看到它。在佛家講,這個性質叫地大,地代表物質。這麼小的一個物體,它帶電,它帶的有陰電、陽電。陽電,火大,陰電,水大,就是它有濕度,它有溫度,濕度是水大,溫度是火大。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它的速度很快,那動叫風,用風代表,叫風大。地水火風,地水火風是講基本物質、基本的粒子,就是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念念成形」,那個形就是四大,它有這四種現象;「形皆有識」,這句話重要。識是什麼?識是受想行識。只要是物質,肯定就有受想行識。水是物質,江本博士把它試驗出來,它有受想行識,證明出來了。我是四次到日本參加國際會議,有兩次是去訪問,我到日本去過六次。這六次裡面,我有兩次訪問江本博士的實驗室,我去看,他給我詳細講解。做了幾十萬次的實驗,證明水真的有見聞覺知。我告訴他:還不只這個現象,你們今天已經看出它有受想行識,這個實驗出來了,它也把色相展示給你看了,可是佛經上講色聲香味,有這四種現象,你才看到色,聲香味你還沒有發現。我說:你要繼續努力,希望你用科學方法,把這個水,它有音聲,它有香味,你能把它試驗測出來,你功德無量。這是佛在經上講的,任何物質都有受想行識,都有色聲香味。用另一種方法測驗出來,那不是用水。你看昨天他們幾位在此地報告,他用米飯,盛三碗飯,一鍋煮出來盛三碗飯,擺了二十天。一碗,天天讚歎它,讚美它;另外一碗,討厭它,怨恨它;還有一碗,根本不理它。經過二十天之後,天天讚歎這個,這個飯變成黃色,有香味;被怨恨的那一碗飯變得非常難聞,都變黑了;那個不理它的也變壞了,它真懂得人的意思,這是什麼?這是示現的有色、有香、有味,聲音沒有辦法試出來。佛給我們講的,完全試驗出來,一切物質都有色聲香味,都會有這四種現象出現,佛法奇妙,讓科學家努去把它證實。所以我們的念頭跟我們的相貌有關係,要美容,千萬不要去美容院,你看昨天他們報告,美容院多苦,花那麼多錢糟蹋自己,受多少洋罪,幾乎都要把命送掉,錯了!你只要心好,你的相貌就好,相隨心轉,你為什麼不相信這個?心好相就好,心好身體就好,身心健康。不要被人欺騙,佛菩薩不騙人,都給你講真實話,你不聽,你去聽那些美容師的,那不是自找苦吃!我們要身心健康,要相信自己,念頭要善,思想要善,這是《十善業道經》,佛告訴龍王的,「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什麼法?就是善法,就是這個十善業道。你的思想跟十善業相應,你的見解跟十善業相應,你的言語行為跟十善業相應,你沒有一樣不善,身心健康,幸福美滿,你真做得到。所以不能到外面求。底下講,「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如來果覺就是自性,自性的果覺。這個「介爾」,在佛經裡面常常看見,它是形容極其微細的念頭。實在講,微細到極處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是介爾,那個一念的心,這我們沒有法子發現。我們今天發現的是這一彈指,一秒鐘的四分之一,我們能夠感受得到,這是我們凡夫一念。這一念心就是如來果覺,就是性德,就是自性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謝謝大家。本篇文章摘自輕鬆學佛法(www.qsxff.org) 原文鏈接:http://www.qsxff.org/Html/?7056.html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念佛成佛的原理 | 凈土宗弘願寺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四九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三集)
※《香巴拉深處》|樂園的古法訴說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四九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