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漢王朝運籌帷幄的謀略家

秦國到秦二世主政時,已由一個強大的國家變成一個搖搖欲墜的沒落王朝,劉邦和項羽成了反秦的兩股最大的力量。項羽是驍勇善戰的將軍,但確實不善於聽取謀略家建議的魯莽統帥,他的眾多謀士先後離他而去,連他的亞夫,足智多謀、很有政治遠見的范增最後也被迫離開他,最後必然失敗了。與之相反,劉邦卻不僅能駕馭出色的將領,而且很善用謀士,善於採納謀略家的策劃方案。劉邦身邊,有四位謀略家,為劉邦策划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策略。

    劉邦的首席謀士是張良。張良是韓國人,祖父、父親都曾在韓國為相,韓被秦滅後,為報國讎家恨,張良曾買刺客,謀划行刺秦始皇,刺殺失敗後逃走,傳說他逃到下坯時,在橋上遇到了黃石公,得到了謀略秘籍《太公兵法》。張良歸附劉邦後,跟隨劉邦轉戰南北,為劉邦謀劃軍政大事,成為劉邦的第一謀士。劉邦佔領咸陽後,見豪華的宮殿、美貌的宮女和大量的珍寶異物,曾想長住秦宮,沉溺於享樂中,正是張良和樊噲退到了霸上,得到了秦民的擁護。當時項羽的力量比較強,在鴻門宴上,劉邦聽張良的建議,表示對項羽表示臣服,同時張良利用他曾救過的項伯,即項羽的叔叔,為劉邦說情,在宴會上,當項莊舞劍想加害劉邦時,也是項伯出手相救,劉邦才得以逃離虎口。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項羽恃強凌弱,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統轄梁、楚九郡,他「計功割地」,分封了18位諸侯王,但違背楚懷王「誰先攻人關中,誰就做關中王」的約定,把劉邦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巴蜀地區,稱為漢王。同時把關中地盤一分為三,封給了秦的三個降將,用以遏制劉邦北上。劉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擊項羽,後經蕭何、張良一再勸阻,這才決定暫且忍耐接受。張良把劉邦贈送給他的金金銀財寶悉數轉贈給項伯,讓項伯說服項羽為漢王請求加封漢中地區,這樣劉邦就佔據了秦嶺以南的巴、蜀、漢中三郡之地,建都在南鄭(今陝西南鄭縣東北)。劉邦大軍進入漢中後,張良建議劉邦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再無東進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來自東部的攻擊。使劉邦能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劉邦採用了張良的計策,燒掉了沿途的棧道。張良這一計策,用心良苦,迷惑項羽,避開鋒芒,為劉邦的鞏固發展和日後東進,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當劉邦養精蓄銳後,用大將韓信的計策,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從故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張良「明燒棧道」,韓信「暗度陳倉」。

    當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劉邦為擺脫困境,想復立六國的後裔,以此來牽制項羽,張良及時地阻止了劉邦的主張,張良認為,以往商湯、周武王伐夏桀殷紂後封其後代,是基於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時還可以致其於死地的考慮,而如今劉邦根本無法控制局面,楚軍強大,六國後裔會屈服與楚,不會向劉邦稱臣的。再說,現在很多人跟隨你劉邦四處征戰,就是想以後得到封地,如果你現在扶植六國後裔,就等於把跟隨你的人沒有希望了,他們會新侍奉原來的君主,你將會眾叛親離。劉邦知道了厲害關係,急忙採納了張良的建議,銷毀分封六國後裔的命令。劉邦的大將韓信平定齊國後,給劉邦寫信,借口說齊國形勢多變,需要有個王來治理,他請求劉邦讓他做代理齊王。劉邦當時正被圍在滎陽,看了信後大罵:「我久困於此,朝夕望他前來助我,想不到他竟要自立為王!」,張良和陳平擔心劉邦否決韓信的要求,有可能使韓信離開劉邦,獨立在齊國稱王,所以趕忙暗中提醒劉邦,劉邦也心領神會,趕忙改口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代理王!」劉邦派張良帶印信到齊國,滿足了韓信做齊王的心愿,穩住了一員大將,也穩定了關鍵的齊國。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劉邦接連收降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印五個諸侯,得兵56萬。此後,劉邦乘項羽集中力量攻打田榮之機,率兵伐楚,佔領了占彭城。但進城後,劉邦惡習複發,沉溺於財寶、美女、酒宴中,結果讓項羽有了時間反撲,項羽親率三萬精兵,從小路趕回,急救彭城。劉邦數十萬烏合之眾擋不住項羽的進攻,慘遭失敗。諸侯王也望風轉舵,紛紛背漢向楚,劉邦又陷入了危機。在此兵敗危亡之際,張良為劉邦獻了「下邑之謀」。張良認為,九江王英布,是楚國的猛將,但素來與項羽有矛盾,彭城之戰時,項羽令其相助,英布卻卻按兵不動,項羽對他頗為怨恨,多次派使者去指責他。而另一員大將彭越也因項羽分封諸侯時,沒有受封,早對項羽懷有不滿,而且田榮反楚時曾聯絡彭越造反,為此項羽曾令肖公角攻伐過彭越。這二人可以利用。張良還認為,劉邦手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委託大事,獨擋一面,如果劉邦能用好英布、彭越和韓信,破楚是沒有問題的。劉邦採納張良的計策,策反英布,聯盟彭越,並委派韓信率兵北擊燕、趙等地,發展壯大漢軍力量,迂迴包抄楚軍。張良的這一計策充分利用矛盾,化敵為友,造成了圍攻項羽的軍事聯盟,使劉邦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是相當精明的策劃。

    漢六年正月,劉邦大封包括張良在內的20多位功臣,其餘未被受封的人則議論紛紛,爭功不休。張良為劉邦建議,先封賞劉邦最恨的人,其他人就放心了,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封了劉邦最討厭的雍齒為什方侯,還催促丞相、御史們趕快定功行封。群臣見狀,皆大歡喜,認為像雍齒那樣的人都能封侯,大家就放心了。張良建議,糾正了劉邦任人唯親,循私行賞的弊端,並及時平息了矛盾,避免了勝利後發生的內亂。

    漢十年(公元前197年),漢王朝上層出現新危機。劉邦想改立太子,當時,劉邦寵愛戚夫人,並察知呂后可能有異心,有代劉而王的跡象,所以劉邦想廢呂后的兒子、太子孝惠,改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國儲。朝野大臣,群起諫爭,但均無法改變劉邦的廢立之意。眼看太子位將被剝奪,呂后急忙求救於張良。張良考慮到太子一位,事關重要,不可輕易更立,當時天下初定,漢王朝統治根基未穩,最好能順其現狀,無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基於這個大局考慮,張良決定幫對呂后,保住太子之位,但繼位之事,豈可輕易介入,弄不好會被殺頭,於是,張良用了一個迂迴的策略,他知道,劉邦曾多次請很有名望的「商山四皓」出山入朝為官,均被拒絕,太子如果能躬身請來這四位高人,太子的位子就鞏固了,果然,過後的時間,商山的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四位老人,伴隨太子出入宮廷,劉邦了解到這四老人就是自己請不動的「商山四皓」,現在卻跟隨太子左右,知道太子羽翼已豐,翅膀亦硬,就不再提易立太子一事了。太子終得嗣位,呂后為此對張良也勛口敬重。這可能是史上最巧妙的介入宮廷繼位的高明策略。

    劉邦的第二位謀士是陳平,陳平曾是項羽手下的謀土,但長期得不到項羽的重視,鬱郁不得志,鴻門宴上陳平見到了劉邦,認為劉邦將來必成大器,從此後陳平「身在楚營心在漢」。 劉邦被項羽困在咸陽時,張良暗中去找陳平,商量救劉邦的計劃,陳平獻「調虎離山」之計,籌劃著讓項羽的軍師範增離開項羽幾天。第二天,陳平設計:請項羽給楚懷王上義帝的尊號,送他到郴州去養老,這樣項羽就可以此號召天下了。 范增見了項羽後決定親自去找楚懷王給讓上義帝的尊號,但謀略家范增臨行前勸告項羽,不能讓劉邦回到漢中,項羽答應後他才走。陳平在范增走後,上奏項羽,說天下剛定,務必節約,現在諸侯們聚集咸陽,人馬眾多,軍糧負擔極重,若不儘快讓諸侯們回國,恐怕老百姓負擔太重。項羽聽了急令諸侯們限期離開,只留劉邦在咸陽陪王伴駕 。陳平給張良暗通信息,讓劉邦向項羽請假回故鄉沛縣省親。項羽猶疑不決,來替劉邦請假的張良故意說:「不能叫劉邦回鄉取家眷,不然他也許就在沛縣稱王了。不如派他帶著殘兵敗將 中,再派人去沛縣取他的家眷做人質,好教他規矩做人。」陳平乘機上奏:「陛下既封劉邦為漢王,並已布告天下,臣民共知,如不讓他上任,恐怕難以取信天下。」項羽果然採用了張良的建議,劉邦順利回到了漢中。這次,陳平還身在楚營,就已經為策劃逃脫的大事了。

    元前203年,楚漢征戰激烈,劉邦被困榮陽城,糧草斷絕,劉邦向項羽求和,項羽不許,劉邦十分憂慮。陳平向劉邦獻離間之計。他讓劉邦撥出重金,買通楚軍的一些將領,讓他們去散布謠言,謠言的內容是:項王的部下,數范亞父和鍾離昧功勞最大,但卻不能裂土稱王,他們已經和漢王約好,準備聯手滅項羽,分佔項羽的國土。霸王聽了謠言,便起疑心,開始懷疑鍾離昧,重大的事情不再與他商量。霸王甚至對范增也起疑心,對他不像以前那麼客氣了。陳平進一步設計害范增。有一天,項羽派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讓侍者準備好十分精緻的餐具,使者一到,就被請到上座,陳平再三問范增的起居近況,大讚范增,並附耳低聲問亞父范增有什麼吩咐。使者不解地說他們是霸王派來的,不是亞父派來的。陳平故作吃驚地說:「我們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人呢!」說完讓幾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把使者領至簡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飯招待。陳平等很不耐煩地走了。使者受此羞辱,大為氣憤,回到楚營後,把實情如實告訴項羽,霸王確信范增私通漢王了。當范增向項羽建議應該加緊攻城,項羽卻一反常態,拒不聽從。事後,范增知道了傳播的謠言,感覺到已難以取得項羽的信任,他就讓項羽保重,自己告老還鄉了。范增被氣得死於回家的路上。項羽的首席軍師就這樣被的離間計給整死了,劉邦有陳平,真實幸運。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登皇帝位,封韓信為楚王。不久就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徵詢諸將意見,諸將主張發兵討伐,劉邦覺得不妥,但這時張良病退了,只有與陳平商量。經劉邦的再三詢問,陳平才說:「有人告發韓信造反的事,其他人知道嗎?」劉邦說:「沒人知道。」張良問:「韓信自己知道嗎?」劉邦答「也不知道。」張良問:「陛下的軍隊能比韓信的軍隊更厲害嗎?」劉邦說不見得更厲害。陳平又問:「陛下手下的戰將中,有誰能在戰場上勝韓信?」劉邦說沒有人能勝。陳平認為軍隊實力不如韓信的兵力,將領又不是韓信的對手,現在如果出兵打韓信,一旦引開戰,勝負難料。劉邦一聽,十分著急,急忙請求良策。陳平說:「古時,天子常在各地巡幸,會見各地的諸侯。南方有一地稱雲夢澤,陛下可裝作出遊雲夢澤,要在陳州會見各路諸侯,陳州在楚地西界,韓信知道天子出遊到他的領地,必然會來謁見。可乘他謁見時,將他拿下,不用出動兵馬,一個武士夠了。」劉邦依計行事;韓信果然在途中迎接漢王,劉邦令埋伏的武士將韓信捆了。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居京城,韓信成了受困的老虎。陳平的妙計,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帝王和大將間的矛盾,避免戰爭,維護新王朝的統一和安定。

    劉邦的第三謀士是陸賈,陸賈對劉邦的輔助與張良、陳平不同,他在外交和治國的方略上幫了劉邦很多的忙。陸賈是政治理論家,他深知秦朝滅亡的原因,他終結秦王朝失敗的經驗,幫助劉邦制定治國的理論方略。劉邦的文化素質不高,歷來以以「居馬上得天下」自豪,正是陸賈為劉邦補習文化知識。據《史記》記載,陸賈常常在劉邦面前談論《詩》、《書》,草莽出身的劉邦聽了大罵:「我是在馬上的天下的,哪裡需要讀《詩》、《書》?」陸賈就說:「可以在馬上的天下,但是能夠在馬上治天下嗎?商湯、武王在逆境中武力得天下,在順境中謹慎治理天下,文韜武略並用,這才是治理天下的長久之策。以往吳王夫差、晉國智伯過分崇尚武力,導致了敗亡。秦朝過分運用刑法之術,最終招致秦國的滅亡,如果秦朝吞併天下後能推行仁政,效法古聖先王,你劉邦就沒有機會得天下了。」高祖劉邦聽了很高興也感到慚愧,對陸賈說:「請幫我研究秦朝之所以是天下,我系所以能的天下的道理,以及各國成敗的經驗。」(參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賈研究了國家存亡的基本道理,寫成十二篇文章,沒寫一篇,劉邦看了無不稱讚,左右大臣高興地呼喊劉邦萬歲,陸賈的書叫《新語》,至今仍是治國的重要經典。陸賈為劉邦策劃「行仁義,法先聖」主張「逆取順守,文武並用」的治國方略,這是陸賈以他的策劃謀略對漢王朝的第一方面的功勞。

   陸賈策劃謀略的第二方面貢獻是,勸說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捐棄前嫌聯起手來,為平定諸呂創造有利條件。漢朝呂后擅權時,呂姓諸王橫行暴戾,欲夾持少主,嚴重危及劉家政權,陳平十分擔憂,但又無力制止,恐怕大禍臨頭,常獨居靜室,苦思對策。陸賈去拜訪陳平,未經通報便直入室中,陳丞相正苦思冥想,竟未察覺。陸賈說:「丞相思慮何事,竟然如此全神貫注!」陳平說:「先生猜測我思慮何事?」陸賈說:「您貴為丞相,富貴無比,不會有什麽更高的慾望了,您卻憂慮,不外乎是擔心諸呂和皇上年幼罷了。」陳平說 :「先生猜得很對。此事應該怎麽辦呢?」陸賈說:「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好,士人就會歸附,天下即使有重大變故,大權也不會被分化。安定國家的根本大計,就在你們二位文武大臣的掌握之中。我曾想對太尉絳侯周勃說過這一利害關係,絳侯平素與我常開玩笑,不會重視我的話。丞相為何不與太尉交好,緊密聯合呢?」接著陸賈為陳平謀劃將來平定諸呂的幾個關鍵問題。陳平採納陸賈的計策,用五百斤黃金為絳侯周勃祝壽,舉辦豐盛的宴席,太尉周勃也以同樣的禮節回報陳平。陳平與周勃緊密攜手,呂氏圖謀篡國的野心也漸漸減退了。陳平送給陸賈一百個奴婢,五十乘車馬,五百萬錢做為飲食費。陸賈因此而遊歷於漢廷的公卿之間,聲名顯赫。

    陸賈的顯示智謀的第三方面貢獻是兩次出訪南越,使南越王臣服漢王朝。陸賈不僅善於謀劃的謀略家,還是能言善辯的外交家,南邊的趙佗在番禺自立為南越武王,因連年征戰,漢高祖不想以武力征伐趙佗,就派陸賈南下說服趙佗,他以利害關係說服了趙佗歸順漢朝,還代表漢朝廷授印封趙佗為南越王。陸賈因此有功,被封為上大夫。劉邦死後,呂后專權,視嶺南一帶為蠻夷之地。趙佗不滿再次自立為南越武帝。漢孝文帝再次派陸賈南下,又一次說服趙佗歸順漢朝。前後17年間,陸賈兩下番禺,為保證邊區的穩定,維護漢王朝的統一作出貢獻。據說陸賈死後就葬於番禺,有一個「大夫山」,就是為紀念陸賈而命名的。

    史書說:「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呂,不受憂責,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強社稷,其最優乎!」(參看班固的《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中華書局1962版。)也就是說,陸賈官職只當到太中大夫,卻能夠與呂氏諸王很好相處,不被擔憂指責,同時又能從容地游刃於陳平、周勃之間,與將相協調,處事極為優秀高明。其實,陸賈不僅在官場遊刃有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融合儒道的政治哲學思想影響了漢初的統治高層,使劉邦能吸取秦王朝失敗的經驗教訓,罕用刑罰,講究仁義,崇儉尚靜,啟發劉邦之後文帝、景帝、蕭何、曹參採用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

    劉邦的第四謀士是酈食其。酈食其是陳留縣高陽鄉人,少時嗜好飲酒,自稱高陽酒徒。酈食其要晉見劉邦,劉邦正在洗腳,聽說儒生求見,很不耐煩,推說忙於天下大事,沒有空見讀書人,酈食其對守門人說:「你再進去對沛公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讀書人!」劉邦討厭讀書人,曾經拿儒生的帽子當尿壺,可聽說是高陽酒徒,就接見了。酈食其見了沛公,不用讀書人的禮節,只是拱拱手說:「你不是想要誅暴秦嗎?為何用這樣傲慢的態度對待長者?你是想助秦攻諸侯呢,還是率領諸侯破秦?」劉邦見他沒有讀書人的窮酸相,問題又提得很尖銳,馬上謝罪說:「過去聽人說起先生,今天見面才知先生來意,請賜教破秦良策。」酈食其說:「你帶領的烏合之眾,還不到一萬兵馬,現在竟然想攻打強秦,實在是羊入虎口。陳留是天下的要衝,四通八達,城中又積了很多糧食,我認識縣令,讓我來勸他投降,如不投降,你可以舉兵攻打,我作內應,大事便可成功。」劉邦覺得有理,就採納了酈食其的建議。酈食其到了陳留縣城,向縣令陳說利害,希望他能投降劉邦。縣令懼怕秦法的苛重,不敢貿然從事,予以拒絕。當天,酈食其率眾殺死了縣令,並將縣令人頭拋到城下,並派人報告劉邦。劉邦見大事已成,就引兵攻打縣城,守城軍士見縣令已死,遂開城投降。劉邦進城,得到了許多兵器和糧食,並收攏了降兵一萬多。酈食其為劉邦率軍西進獻上了一分厚禮。

    公元前204年楚漢相爭進入關鍵時期,酈食其又向劉邦建議「楚漢相爭久持不下,這樣百姓騷動,海內動蕩,人心不安,希望您能急速進兵,收取滎陽,既能有糧食,又能佔據了險要地盤,天下就能歸屬於你。」酈食其還自告奮勇,願意去說服齊王田廣,讓兵眾將廣、割據一方的齊王歸順劉邦。酈食其的這一建議非常重要,奪取齊地是劉邦奪取天下的關鍵一步。酈食其到了齊地,向齊王曉以利害,齊王被說服,欣然同意罷兵守城,等待和談,齊王田廣天天和酈食其縱酒談心,頗為投機。正在這時,韓信曾齊王罷兵時,乘機進攻齊地,齊王田廣誤認為這是酈食其出賣了他,遂下令將酈食其烹殺。行刑前,田廣對酈食其說:「你如能阻止漢軍進攻,我就放了你。」酈食其慷慨回答:「做大事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不怕別人責備。我決不會去勸漢軍退兵了,你動手吧!」最後,齊王下令將酈生烹殺。韓信攻取了齊國。酈食其本來可以用外交的方式收復齊國,但由於韓信謀士蒯徹的餿主意,也是由於韓信的貪功,酈食其被斷送了性命。這位頗有謀略的「高陽酒徒」非常冤枉,但卻是非常瀟洒地死去。

張良

陸賈

酈食其
推薦閱讀:

自從看了這好計謀,再也不怕隔壁老王懟咱們傻了
老獵手的套路連環殺(1)- 《從零開始做銷售》
向"鬼谷子"學企劃!
曾文正公的「六不為」

TAG:謀略 | 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