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和你的思路不一樣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這是本暢銷書。
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
耳朵書房不贊成該書中文譯本中對「有錢人」和「窮人」的粗暴劃分,但認為書中部分觀點很有價值。
-
有錢,靠「環境」還是「腦袋」?
哈福有個辛苦的童年,小時候,他跟著父母從歐洲移民到北美洲,當時父母身上只有30美元,一家人在加拿大,收入剛剛彌補花銷。這也使他13歲時就得出外打工,送報童、冰淇淋小販、在海邊兜售防晒乳液等等零工,都曾經是他的工作。
因此他極度渴望成功,讀書、上訓練課程,希望能學習其他人的經驗取得成功,卻始終無法實現。在美國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 讀了一年之後,他決定休學追求致富之夢,開始做好幾種生意。每一次都希望自己賺大錢,卻每一次變得更慘。
他形容自己就像過著「溜溜球」般的人生。直到有一天,他又窮到只能搬回家住時,遇到了父親的有錢牌友,對方跟他說:「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去模仿有錢人的思考方式。」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哈福開始全心研究有錢人和他們的思考模式,後來真的發現,有錢人的想法的確與其他人群不一樣。
因此,他重新設定自己的思考方式,憑著對健身和運動的興趣,借了2,000 美元創立一間健身用品店,用來驗證自己的改變是否有用。靠著對健身用品市場的預判,以及準確地把握進入市場的時機,讓他在開店後的第6個星期六,凈賺了11,000 美元;2年半後,分店數達到了10家,最後並賣出一半股份給食品公司H. J. Heinz,不僅賺了160 萬美元,成為他期待變成的百萬富翁,還出了一本《快速致富》(Speedwealth)的書。職場閱讀自媒體——微信公眾號:耳朵書房
-
我怎樣變有錢?
許多人問哈佛:「我怎樣變有錢?我如何有更多的錢?」但哈佛說這是很糟的提問,因為唯一有錢的方法,就是「賺」錢。所以比較好的問題會是:「我如何賺更多的錢?」
哈佛對「企業家」的定義是:一個替人們解決問題,同時可以賺大錢的人。如果你是個解決問題的人,要如何賺更多的錢?就是替更多的人解決更多問題。
在現在這個消費細分化的時代,人們會產生更多問題,既然你是個問題解決者,現在就有更多的機會在你眼前。所以你應該要聚焦在你的工作上,思考如何替更多人解決問題。這就是投資人們經常會掛在嘴上的一個詞:消費者的」痛點「一般人的錯誤觀念是去找「機會」何在,但你要找的應該是「問題」。
一旦你找到了問題,機會就在問題的另一面。如果你只顧著找機會,是找不到的;我們的腦袋很會找問題,每時每刻你都會發現問題,一個問題就需要一個解答,能提供解答,你就會變有錢。
此外, 你必須變成「大師」master。那些在財務上一直無法成功的人,是因為沒有搞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如果你不夠好,別人為什麼願意掏錢給你?
-
固定工資與績效收入?
現在年輕人起薪低,每月月光,怎麼跳出這種沒錢的惡性循環?哈佛說,大家都是從低薪開始,通過深入學習某個領域,並讓自己在這個領域表現優異,然後有一天,你可以運用這個領域學到的技能,去開展自己的事業。
但如果你一直處在低薪狀態好幾年,而你仍然接受低薪,你找的工作也仍是低薪工作,那表示你的財富藍圖有問題。因為你的藍圖讓你只會去做低薪工作。
升職當然是一種方法,但容易很快實現。如果你希望賺更多錢,就必須靠「績效」和「結果」來賺錢,做得更好、更快,而不是寄望穩當的固定薪水。選擇一個依據你的「價值」來賺錢的工作,勇敢放棄領薪水帶給你的「安全感」。
有錢人想的不是安全感,而是富有,如果你的腳還踩在一壘上,是沒辦法到達二壘的(請參考棒球規則),因此你必須離開舒適圈。在自己身上多花些精力,包括你的技能、你的天賦等等,然後學習、學習、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
投資的第1個原則是不要賠錢
理財和投資是兩件事,哈佛強調一個很簡單卻很有力量的理財方法——大部份人不使用這個方法,尤其是年輕人。
哈佛舉例,足球賽中有11個人在場上,但你能想像11 個球員都負責射門嗎?不行,他們一定馬上輸球;還是所有球員都負責左前鋒?不行,因為球場就沒有人防守,你必須在每個位置上都有人防守,這些地方都要有人守著,你才可能贏球。
這就像所有人理財的通病,大多數人把錢只放在一個帳戶,只用那個帳戶存錢、花錢,這就像是棒球賽中,所有人都在守一壘一樣。最好的理財方法是,先分清自己用錢的不同目的,然手,按照不同的目的把錢分別放在不同的帳戶,然後對號入座地去用錢,像是長期儲蓄帳戶、財務自由或投資帳戶、捐獻帳戶等等。
比如,你其中一個帳戶目標是給孩子存的教育基金,那你就只從該帳戶中提錢出來付學費,這樣做會比較平衡。這很像大公司里的」事業部「概念。一個事業部就干一個項目,同時自負盈虧。在家裡設立「財富自由罐」,讓自己養成習慣,每天丟一點錢進去,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上。除了財務自由帳戶外,還要有一個占每月收入10%的「玩樂帳戶」。「管理金錢的重大祕密之一,在於『平衡』,如果只會存錢,完全不花費,很可能哪天慾望一次爆發而花大錢,反而摧毀長期辛苦的成果。扣掉前面20%後,剩下的收入再分別存入4 個帳戶:10%「長期存款」、10%「教育進修」、50%「生活所需」、10%「付出捐獻」。至於投資,哈佛有很穩健的投資哲學:把財產的一半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其他財產的三分之二放在比較穩健的投資,然後剩下的10~15%放在高風險投資上,像是報酬率2 成以上的投資標的。
哈佛不贊成人們用自己的錢去下賭注,要聰明運用你的錢,然後保守一點,不要當個賭徒,因為你可能賠掉很多。投資的第1 個原則是「不要賠錢」,第2 個原則是「要滿足於穩健投資」。如果你想著要預測市場、打敗市場,最後只會失敗。以股票市場為例,幾百萬人都說自己是專家,那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賺大錢?如果你現在沒什麼錢,就更不能冒風險,必須把錢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