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背後原因竟是因為這!後悔才看到!

1

蘇珊淚流滿面地說出自己的故事,她四歲的兒子詹姆斯不肯上床睡覺,於是她氣得發狂地把穿著衣服的兒子硬拉去澆了一通冷水。在這次交談中,蘇珊隨後又說起自己年幼時曾經遭受過身體和精神的虐待。

 

蘇珊接著說:「他肯定出了什麼問題。告訴我怎樣做才能讓他聽話。」詹姆斯的行為讓幼兒園的老師很煩惱,並提出詹姆斯可能患有多動症。他們建議蘇珊使用藥物治療,可是他們對蘇珊的經歷一無所知。

 

我相信是因為我們有整整一小時的見面時間,再加上我不帶評判的傾聽,才讓蘇珊那麼快就講出自己的故事。母子間的關係陷入失控狀態,這些可怕的場面不僅讓她內心倍感壓力,還讓她意識到自己又在重複童年的創傷。

2

把「叛逆」的行為當作某種問題或障礙,比如「對立叛逆性障礙」,或者使用「違抗」「執拗」之類的近義詞。這些做法都表明人們把兒童視為一種必須加以控制的財產。

我的一個同事在敏銳地捕捉到某種強烈的情感時說:「我們不能老是覺得自己受到孩子的迫害。」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因為很多父母說到自己孩子「匪夷所思」的行為時,使用的正好是這樣的言詞。

一位母親告訴我,她只能在三點到傾聽,三點半之間打電話,那是她四歲女兒睡午覺的時間。她感覺自己受到女兒的控制,這讓她深感無助。在這樣一段關係中,權力鬥爭可能會取代互相理解和彼此間的情感連接。

3

當我們有機會去傾聽時,我們常常發現「叛逆」的行為其實是孩子試圖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交流方式。

詹姆斯在家裡沒有安全感,而且常常情緒失控。他的行為並不是多動症的跡象,而是他在尋求幫助的大聲吶喊。

 

「叛逆」的行為最能觸動家長的情緒。事實上,當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情況時,就會發現「叛逆」的行為源於一種不被理解的感受。

 

這也許正好解釋了為什麼叛逆最能觸動我們的情緒。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父母也跟孩子擁有同樣的感受。他並沒有被視為一個應該得到尊重的大人。父母自己可能也有過被人輕視的經歷,也許是配偶、同事或自己的父母,所以孩子的輕視最能讓他感到脆弱和難過。

4

如果我們透過表面稍微深入,就會發現幾乎在所有「叛逆」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孩子不被理解的感受。我們所謂的「叛逆」行為,常常代表了一種尋找幫助的訴求,因為孩子感到孤立無援。

 

這個孩子可能對雜訊或氣味特別敏感,孩子在家庭外出時「大哭大鬧」或「特別挑食」都可能與他的敏感有關。

這個問題可能變化多端,比如他感覺父母因為有了新的孩子而對他有所忽略,也可能伴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也許他在家庭的經濟壓力和父母的婚姻矛盾中感受到壓力。

 

即便這些壓力的根源一直存在,但我們可能沒有察覺孩子正在經歷難題,而且很難說出自己的感受。也許要經過漫長的歷程才能讓孩子感到被人理解,從而減少他的「叛逆」行為。

本周10本免費紙質書籍

由陽光博客出版社贊助

下周四(11.30)號公布

你能抽中嗎?

具體步驟如下


推薦閱讀:

特立獨行的時代
同學因為我叛逆都漸漸遠離我,我該怎麼辦?
陳冠希作為歌手有什麼歌能拿的出手的?
可我就是喜歡你的「叛逆」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淺談教育中的情緒預期和滿足。

TAG:孩子 | 原因 | 後悔 | 叛逆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