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溝通模式決定孩子的未來
家庭溝通模式決定孩子的未來
文/王冰青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心理學與生活)
你的家庭是充滿歡聲笑語還是成員若即若離?家裡的長輩是尊重孩子的意見還是獨斷專行?你是否想過,這些不同的家庭溝通模式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未來?
前些年,湖南衛視的節目《爸爸去哪兒》一經播出,便引起了社會上對於子女教育問題的廣泛探討,節目中,不同明星家庭的孩子在遇到困難和與人溝通時表現出來的不同反應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明星爸爸們不同的教育方式似乎也導致了孩子性格上的截然不同。在第二季中,黃磊的女兒多多略帶多愁善感卻又負責認真的性格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歡,不過也有不少觀眾為多多過於成熟的心態感到擔憂。同時,陸毅的女兒貝兒天真浪漫卻又有些大大咧咧的性格也受到了不少爭議。不少論壇和網友都會從遺傳的角度分析,認為這兩個孩子的性格是分別遺傳了父親的稟性。殊不知,除了先天的遺傳,後天的每個家庭內部溝通模式也對孩子的性格和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
家庭傳播模式理論
世界上的家庭千千萬,能不能有一種方法把各式各樣的家庭溝通模式分一下類呢?1972年,McLeod 和 Chaffee (1972)通過研究不同家庭觀賞大眾傳媒節目的不同方式,提出了家庭傳播模式理論(Family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eory, FCPT), 該理論經過Fitzpatrick 和 Ritchie (1994)等人的發展,發展成了如今的家庭傳播模式理論。該理論將家庭內部的溝通模式分為兩個維度和四大類,不同的家庭溝通模式是家庭成員運用不同策略構建家庭共同觀念和對社會的認知的結果。
該理論認為,家庭內部的溝通可以分為對話取向(conversation orientation)和遵從取向(conformity orientation)。其中,對話取向代表家庭成員之間開放溝通的程度和頻率。在對話取向上得分高的家庭,成員之間交流頻繁順暢,成員互相之間相對更加支持和尊重。另一方面,在遵從取向上得分高的家庭注重成員之間的一致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相對嚴格,父母的權威也更加被重視。
在這兩個維度上的分值高低決定了四類家庭溝通模式。其中,互願型(Consensual)家庭在對話和遵從取向上得分都較高,雖然這類家庭鼓勵孩子多發表意見和吐露心聲,但長輩保有較高的權威並且會對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遵從父母意見。這類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會因為父母的期待較為緊張或壓力較大。第二類家庭是多樣性(Pluralistic)家庭,這類家庭在對話取向上得分較高但在遵從取向上得分較低。在這類家庭中,成員之間對話的目的並非統一意見,而是表達觀點,這類家庭中的孩子通常壓力較小,因為長輩並不會強迫孩子去怎麼做或想。
第三類家庭是保護型(Protective)家庭,這類家庭在對話取向上得分較低,在遵從取向上得分則較高。由於這類家庭中長輩對子女要求較高又不開放溝通渠道解釋這些要求的來歷,這類家庭中的子女往往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和負面情緒。最後一類家庭屬於放任型(Laissez-Faire)家庭,這類家庭在對話和遵從取向上均得分很低,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較少,同時子女也有很大的自主權,因此這類家庭中的孩子有時會覺得自己不是家庭中的一員。
從以上四類家庭溝通模式分析,可以看出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黃磊家庭的模式屬於互願型。多多的懂事很大程度上源於黃磊作為父親的教育,黃磊夫婦也曾在節目中提到,在家中黃磊屬於比較嘮叨和較真的一方,有的時候比較有壓迫性。另一方面,貝兒的家庭溝通模式應該屬於多樣型,陸毅和鮑蕾在節目中對待貝兒都表現得比較隨和,有些時候甚至由著貝兒來,並且和貝兒的溝通也比較頻繁和順暢。
家庭溝通的影響
和大明星們一樣,家庭溝通模式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家庭中的孩子,影響更為顯著。
研究顯示,在對話性越強的家庭中的孩子越願意和父母探討敏感話題,如酗酒和 性生活等(Booth‐Butterfield& Sidelinger, 1998)。在對話氛圍好的家庭中,孩子也更有動力從家人或朋友中尋求建議和幫助(High& Scharp, 2015)。另一方面,如果家庭溝通側重遵從父母,孩子所感受到的支持和鼓勵也會相應減少(Koerner& Maki, 2004)。最新的研究顯示家庭中更多的對話也有助於幫助大學生在大學初期進行心理調整,而遵從取向則對部分大學生的調整有負面作用(DorranceHall et al., 2016)。簡而言之,平等活躍的對話會讓孩子感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鼓勵,而高壓與沉默則會讓孩子對家庭失去信任。現今,較多中國家庭普遍遇到的問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孩子的問題也不主動和父母說。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一些家長還喜歡怪罪孩子不和父母溝通,其實,父母建立的家庭溝通模式在其中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除了鼓勵、支持與尋求建議之外,不同的家庭溝通模式還影響著家庭中衝突的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孩子的抗挫能力等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
家庭傳播理論自提出以來,已經發展成為最廣泛被應用的家庭傳播理論。不同的傳播模式,以及對話和遵從兩個維度,也對應了權利、回應、要求、附屬等人際溝通和心理過程,影響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研究者普遍認為,多樣性家庭是四種家庭中較好的模式。在多樣性家庭中,孩子性格開朗,壓力小,也更容易體會快樂,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相對於其它類型的家庭有獨有的優勢。因此,如果你身為父母,不妨嘗試主動和孩子多些平等的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若是孩子,不妨試試把這篇文章給你的父母看看,傳播知識,也可以嘗試主動和父母交流,改變家庭的溝通模式,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與君共勉!
References
Booth‐Butterfield,M., & Sidelinger, R. (1998).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on thecollege‐aged child: Openness, attitudes and actions about sexand alcohol.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46(3),295-308.
Dorrance Hall, E.,McNallie, J., Custers, K., Timmermans, E., Wilson, S. R., & Van den Bulck,J. (2016). A cross-cultural examination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family supportand parental advice qual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communicationpatterns and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belgium. Communication Research. doi:10.1177/0093650216657755
Fitzpatrick, M. A.,& Ritchie, L. D. (1994). Communication schemata within the family.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3),275-301.
High, A. C., &Scharp, K. M. (2015). Examining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seekingsocial support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through ability and motiv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1(4),459-479.
Koerner, A. F., &Maki, L. (2004).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social support in families of origin & adult children subsequentintimate relationship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for relationship research conference.
McLeod, J. M., &Chaffee, S. H. (1972).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The social influence process, 50-59.
推薦閱讀:
※有了弟弟妹妹,可大寶依然是孩子啊!
※愛人之間好好溝通,到底有多重要?
※總是忍不住對最愛的人發脾氣,說狠話,怎麼辦?
※結婚男友嫌彩禮高父母又非要不可,我該怎麼辦?
※老人5大錯誤育兒,媽媽看到一定要跟老人談談